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陈任, 郑信, 程静, 陈贵梅, 白忠良, 胡志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1-9.
    目的 构建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教研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进卫生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开展2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研究有效咨询专家17人,形成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55个。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组织建设(0.272)、教学活动(0.256)、教学建设(0.151)、教学研究(0.037)、科学研究(0.068)和教学效果(0.216)。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9.5%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9与0.859,专家协调程度逐轮提升。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稳定性,能够为卫生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
  • 焦守斐, 许英晨, 张小虎, 高峡, 李冠群, 柯冀, 张立军, 计嘉军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57-61.
    目的 旨在评估基于分组讨论及错误点评的视频反馈教学在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n=41)采用基于分组讨论及错误点评的视频反馈教学,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方式的视频反馈教学,统计并分析该教学方法对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中,基于分组讨论及错误点评的视频反馈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 罗丽华, 陈曦, 吴伟珍, 黄映湘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67-472.
    目的 探讨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和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进行临床见习的2018级和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8级本科生2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带教方法。将2019级本科35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多轨教学模式带教方法。本研究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评分和学生满意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3.09±7.70)分高于对照组(82.69±11.18)分。试验组综合能力评分(85.20±6.94)分高于对照组(81.85±9.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评分(99.25±1.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眼科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运用多轨教学模式进行见习带教效果更好,教学满意度更高,值得在眼科临床教学中借鉴和参考。
  • 唐松云, 陆毓, 彭小红, 白纪红, 杨兆, 蒋世宇, 莫中成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85-491.
    为适应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地方医学院校迫切需要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桂林医学院制订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标准化考核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组织了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标准化考核,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教学同质化建设的措施和实践,为促进实习教学同质化、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齐嘉阳, 张世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15-320.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送审的73篇博士学位论文收到的446份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博士生导师遴选条件及招生指标分配依据、提升博士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和科研能力、建立导师组博士生培养模式、重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严格博士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等方面着力保障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 王宏婷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21-2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培养具备先进技能和跨学科知识的医学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巨大潜力,能够提供真实的临床体验和高效的教学。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课程的现状和实践,以满足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需求,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准备度,为医学教育提供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 李鑫, 李贞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92-96.
    目的 分析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下本科生混合式教学参与度,为提升本科生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效果提出解决方法以及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医科院校本科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混合式学习的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3名(95.0%)学生参加过3门及以上的线上课程,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会参与互动和协作;258名(71.5%)学生更钟爱线上课程和线下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282名(78.1%)学生极为关注课堂参与感。对参与度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特征值>1的因子,3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0.96%,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分析得出同伴教学、学习资源平台、师生为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整体学习参与情况体现在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等方面,影响混合式教学参与度的因素为同伴教学因素、学习资源平台因素和师生因素。
  • 马子寅, 程海新, 盖琪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20-727.
    本文通过总结中国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的分布特征,采用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分类方法,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政策主题”三维框架,对我国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中,存在政策工具类型结构失衡、针对不同政策对象的政策工具使用频次不均衡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优化政策工具结构、进一步明确政策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三类政策目标的动态更新机制的优化建议。
  • 田春营, 张雪飞, 陈红, 王岩, 马迎辉, 肖莹莹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67-73.
    目的 探讨抛锚式教学联合反思循环(Gibbs'reflective cycle,Gibbs)对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30名)和2020级(30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级护生作为试验组,2019级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抛锚式教学联合Gibbs反思循环。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及课堂效果评价及满意度结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及实践成绩分别为(83.3±6.9)分和(94.2±2.1)分,高于对照组(52.5±9.7)分和(85.2±4.3)分;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抛锚式教学联合Gibbs反思循环在急诊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护生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
  • 王稳, 尚宏伟, 路欣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69-73.
    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以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探索实验教学中技术教师如何与授课教师协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程思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薄雪峰, 王晨, 袁萍, 李志凤, 王咏倩, 张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93-97.
    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互通、教育作用互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方式互动等内在联系,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深度融合,成为高校聚焦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围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在认识自我、探索职业、生涯决策、规划行动4个方面的融合内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第一课堂+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线上讨论第三课堂”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提升医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 沈红涛, 朱淼, 马小茗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1-145.
    随着医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升医学院校教师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课件制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医学院校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审美不足、信息超载、逻辑不清等,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如优化信息结构与视觉呈现、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建立反馈提升机制。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提升PPT课件的审美和逻辑性,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能,从而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 许珊, 谭伟伦, 倪梦玥, 杨瑶, 杨淑敏, 岳鹏, 景朋, 孙莹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72-179.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现状,以期从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和深入。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意愿和态度。结果 遗体捐献认知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命教育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医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等,生命教育的广泛开展亟待进行。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了遗体捐献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对于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乃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实践进路。
  • 许琛, 高玲娣, 孟小琛, 杨洁, 赵雨婷, 张丹丹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621-627.
    目的 以首都医科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并于2023年9—11月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及格为结局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3 975名参加测试的医学生中,3 693名(92.91%)通过测试,282名(7.09%)不合格。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三年级(OR=1.469)、“5+3”学制(OR=1.113)、非医学学位(OR=1.156)是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女生(OR=0.235)、年龄较大(OR=0.733)、非汉族(OR=0.799)、大二年级(OR=0.409)、五年制(OR=0.854)是体质健康水平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341),大二年级(OR=0.403)是体测结果的保护因素;大三年级(OR=1.579),大四年级(OR=1.219),BMI值较高(OR=1.356)是体测不及格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学生群体开展教育,策划体育项目及活动,促进医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和积极性。
  • 王雪梅, 陈仲略, 蒋莹, 柳竹, 冯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545-550.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神经病学研究生腰椎穿刺术考核中的应用。方法 将腰椎穿刺评分细化归类为机器可深入学习的语音类、场景监控类及动作评估类评分,在既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音频算法模块、监控算法模块以及动作评估算法模块,并对79名神经病学三年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腰椎穿刺术考核分别进行AI评分和考官评分,比较AI评分与考官评分的差异。结果 在语音类评分上AI评分明显低于考官评分[(52.86±3.25)分vs.(54.32±2.65)分,P<0.05],在场景监控类以及动作评估类评分上AI评分与考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4±0.55)分vs.(11.15±0.62)分,P>0.05;(28.09±11.37)分vs.(28.34±1.21)分,P>0.05]。结论 AI技术在研究生腰椎穿刺术操作考核中的应用具有客观性、可行性,但仍需逐渐迭代优化机器AI评分系统的性能。
  • 苏静静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523-526.
    在视觉转向的影响之下,图像史作为艺术史、书籍史、技术史、科学史和医学史的交叉领域,已经逐渐形成独特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而图像在过去往往被作为化解严肃和无聊的点缀,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图像史所关注的问题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医学史教学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特殊价值,从而为医学人文教学的改革提供资鉴。
  • 王东, 阚艳敏, 经翔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39-444.
    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的培训总体目标是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超声医师。超声医学专业住培学员来源有多个层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委派的住院医师培养需求及目标有其自身特点,本文旨在探索有针对性培养基层医院来源的住院医师,使其将来在基层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 粟斌, 张彤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55-46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创新的教育工具,正日益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传染病学科教学的特点与难点,总结和展望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与应用,试图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传染病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可能性,并提出建立传染病基础和实验教学的虚拟现实电子数据库的思考,将数据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病原种类、发病机制、应对策略的模拟与联动。
  • 商玮娜, 杨婧涵, 陈思宇, 王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264-269.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愈发重视美育课程体系的搭建,应医学教育本质要求、学科建设要求,以及育人要求,优化美育课程体系现已成为医学院校美育课程研究重中之重,这既能为课程教学工作助力,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当前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以期取得新时代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良好效果,真正深化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
  • 杨希, 李崎, 张珣, 姜春玲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44-349.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华接受医学教育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外医学生同堂接受医学实践培训的现象也逐步增多。目前,中外学生在培养目标、人文社会背景、语言表达逻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生满意度不高。近年来,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框架的课堂授课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外学生混合麻醉学情境模拟带教中,为优化和完善我国医学留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参考。
  • 刘亚为, 陈燊浩, 李璐瑶, 韩庭睿, 苟格, 张柠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80-387.
    目的 了解医学生长时间线上学习效果,比较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对医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后期医学生在校培养与继续教育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397名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3名教师和14名医学生开展关键知情人访谈;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描述在线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长时间线上学习使得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也导致医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践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所下降;网络卡顿、师生交流不畅、电子产品干扰等因素均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结论 长时间线上学习削弱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未来对不同年级医学生,在临床理论教学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上应对相关知识予以补充;线上学习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充分总结线上教学经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 郭磊, 贾小莹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62-367.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护理专业新生抑郁情绪倾向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1-2月期间,利用电子问卷开展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面向324名学生开展调查,利用SPSS 22.0数据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确定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不同抑郁情绪倾向下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的群体认知(F=3.488,P=0.019)、言语沟通(F=4.224,P=0.024)、扰他行为(F=4.865,P=0.009)、共享行为(F=5.220,P=0.002)、个体特征(F=5.021,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倾向有影响,护理专业新生的抑郁情绪得分在人口特征因素中的生源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1,P=0.035)。结论 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倾向有影响,学校相关部门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抑郁情绪倾向学生的识别与疏导,早期发现抑郁情绪,对其抑郁情绪引发原因进行判断后,关注护生宿舍人际关系情况,通过宿舍人际关系改善,提升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刘思宇, 刘娟, 陈远亮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56-662.
    目的 调查中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学习需求,旨在为提升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6所独立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96份。结果 73.47%的教师认可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55.61%的教师愿意积极使用数字技术,但不足20%的教师对智慧教室、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受访教师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对数字素养相关培训的认同度超过80%,特别希望接受多媒体工具、人工智能和数据辅助工具的应用方面的培训。结论 大多数教师对数字素养有一定认知,但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应用较为薄弱,培训需求强烈。建议全国医学院校加强教师针对高新技术的专项培训,提升其数字化应用能力,并通过线上平台缩小地域差距,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反馈,以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 华瑶, 杨波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49-655.
    旨在深入探讨医学英语课程评价的内涵、手段与内容,通过有效融合“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学习式评价”3种评价方式,紧密围绕医学英语课程核心教学目标与内容,构建医学英语课程多元动态化评价体系。通过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案例,阐述如何通过多元动态化的评价手段,有效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词汇记忆、专业表达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为医学英语课程提供具体的评价实施策略和方法,对于提升医学英语课程质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谢春晖, 苏萍, 谢晖, 刘佳欢, 张越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42-648.
    目的 考察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550名医学生从传统教学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学习投入水平、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学习投入具有异质性和动态性,且教学模式会对学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积极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适当的考试压力是大学英语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促进性因素。结论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英语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还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 卢凤香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29-634.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医学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提高医学生语言素养的主要途径。实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需要从国家需求、校本特色以及语言学科特点出发,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医文交融视域下集教育教学各要素于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圈。首都医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成果证明,以医文交融和协同联动为特点,以医学人才培养定位、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7个生态因子为元素的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特色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圈建设范式可行并有效。
  • 卢晨, 宋海涛, 周玲微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46-750.
    融媒体赋能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将有助于拓展德育空间、提升德育合力、增强德育实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信息碎片化、需求个性化、师资薄弱化、评价单一化的状况,从融合德育平台资源、优化德育内容供给、充实德育队伍力量、强化德育多元评价等方面,优化医学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推动医学院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
  • 黄松, 曹海勇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28-734.
    本文从医学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思想意识、管理机制、重复购置、使用效率、维护成本、空间占用和人员队伍等方面的因素;通过探讨改变意识形态、明确功能定位、查重评议、需求管理以及优化配置入手,进而形成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同时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后期运行管理从政策制定、搭建平台、培训交流、运行维护和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形成行之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
  • 孙国贵, 戈艳蕾, 赵雅宁, 孙思怡, 陈伟彬, 付爱双, 赵亚婷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15-719.
    本文介绍了华北理工大学在医学生煤矿创伤紧急救治课程中应用医学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法联合的教学模式,为创伤紧急救治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通过整合教育理念、建设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路径,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 李虎, 李杨, 管晓燕, 白国辉, 吴家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09-714.
    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工作中要求儿童口腔医生需具备完善的综合处置能力和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实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儿童口腔人才从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培养质量,影响学生本科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儿童医师工作或选择读研学习儿童口腔医学的意愿。课题组连续3年通过对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在实习前期、中期、后期和终期4个阶段按照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选择个性化临床案例嵌入到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法联合Seminar教学法中讨论,通过学生出科考核成绩、学生对教学方案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对学生满意度调查3个维度分析得出以儿童口腔检查表为基础的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能够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提升学生对儿童口腔医学的认同感,以此为依据培养高质量的儿童口腔医师,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
  • 赵树娟, 冯新玮, 吴芳琴, 邓颖, 景丽伟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04-708.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课堂教学改革探讨综合教学设计对提高护理本科生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20级与202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共128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78名学生实施“视练同步-游戏竞赛-间歇可视化反馈”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设计,对照组50名学生采用单纯视练同步教学法讲授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成绩与其随堂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练同步-游戏-间歇可视化反馈”综合性教学设计可提高护理本科生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效果,值得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
  • 金祥雷, 吴运涛, 金刚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98-703.
    本文通过对发展教育理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督导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需求。在理论层面,详细阐述了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高校教学督导的指导意义;在实践层面,通过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教学督导团队的“四种理念”“四种方式”“四项活动”和“四个经验”,探讨了发展教育理论在高校教学督导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发展教育理论在高校教学督导中的应用实践,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王曼, 张贞, 陈莉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87-691.
    在新医科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推动医工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但仍存在培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复合型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三导师制多维培养模式。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此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模式和成效,旨在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改进提供实践指导建议。
  • 张夏楠, 巴寅颖, 罗容, 吴晓毅, 赵欢, 马晗, 刘长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81-68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使命,如何在“三全育人”基础上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科技人才是高校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多年来坚持本科生导师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学科认知和文献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成长孵育课,以学生科研项目为主要依托的创新实践培养和个性化指导,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探索构筑贯穿本科生培养全过程的“阶段式”创新能力培养实施方案,旨在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和反馈,评估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提出优化建议,为高等教育中的科教协同育人提供案例。
  • 朱继红, 张燕, 何金龙, 侯学红, 李燕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75-680.
    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地推进,加强本科阶段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适应高校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实验外科手术学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目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思政融入少;学生的临床思维固化,创新意识缺乏;技能操作不规范,评价体系单一等弊端。通过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内容的革新,专利教具的研发、数字化课程资源运用、实验室的开放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等举措,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教师同质化教学和学生规范化操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了育才和育人并重的教学目标,为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 邹大威, 刘长利, 朱智耀, 高连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69-674.
    为更好地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及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中医综合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其有效路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行18年,秉承“导心、导学、导向、导行”的理念,在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面卓见成效。在中医专业认证契机下,学院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中医综合能力培养的内涵建设。通过调研发现中医综合能力五维度的获益率较均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也存在师生线下沟通不足、缺乏量化评价标准、职业前景规划指导不够等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革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综合能力。
  • 李琳琳, 李改茹, 古丽巴哈尔·卡吾力, 陶义存, 马成, 马晓丽, 黄磊, 马晓艺, 常军民, 胡君萍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63-668.
    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可助力新质生产力下药学专业的高水平建设。本研究归纳总结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根据国家一流本科药学专业建设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药学学科设置,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构建实践及取得的成效,比对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面对新形势下药学本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新一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药学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 罗璐瑶, 刘岚, 赵秋, 沈丽琼, 张岑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35-740.
    目的 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带教师资的精细化、量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整理出住培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条目并制作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就指标条目进行2轮咨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系数(W)表示,指标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结果 构建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两轮咨询全部指标的W值分别为0.13、0.19,P值均<0.001,评价体系设计可信。结论 构建的住培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备科学性、可靠性,可以为住培带教师资准入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 郭晶, 陶鑫, 傅斯亮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35-641.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需要创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面向首医阶平班开展的3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融合医学特色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与模块教学流程。经问卷调查表明,该模式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医学英语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王珍珍, 向巴卓玛, 赵岩松, 马星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92-69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型语言模型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ChatGPT,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在医学教学中发挥着多重作用。本文详细讨论了ChatGPT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在线讨论交流、分析阅读文章、智能组阅卷和教学图像生成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其取得的显著效果。同时,也深入探讨了ChatGPT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数据质量、模型幻觉、数据隐私安全、过度依赖和伦理道德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