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研究
    张斌, 宋宇, 张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2): 13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2.001
    为进一步了解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和其成长中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医学育人工作的质量,通过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教育服务需求》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1 188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 017份。结果显示,医学生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得分、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情况不同年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的“过去的危机”维度平均分均最低,且各年级的“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 地位)”人数比例均为最高;52.51%医学生对学校开展关于自我探索主题的选修课表示有需求;影响医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因素首位为“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占84.56%;其次为“朋友间的影响”,占75.12%;医学生希望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的方式前三位分别是:“朋友间的互动交流”(占69.32%),“阅读书籍、文献”(占60.08%),“参加社会实践”(占50.93%)。医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积极的自我成长需求和自我探索受限之间的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强化医学生自我意识的启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教育服务方式和优化思政教育元素。
  • 调查研究
    李秋萍, 张琳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1): 113-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1.019
    目的 利用SciVal平台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简称协和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简称天坛医院)2015-2020年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为天坛医院实现“大综合”战略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爱思唯尔公司的SciVal平台数据,以协和医院和天坛医院2015-2020年发表论文为分析对象,从科研产出数量、文章影响力、科研合作、学科发展态势4个方面10个指标,得到两所医院在评价指标上的表现与差距。结果 天坛医院虽然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强专科”优势显著,但整体科技能力与协和医院仍有较大差距,急需加强综合学科建设。结论 基于SciVal平台对两家医院发表文献进行对标分析,发现两家医院发展异同,天坛医院需加快推进综合学科建设,在人才、平台、制度方面注重激活综合学科科研创新能力。
  • 住院医师培训
    赵瑞芬, 程冬梅, 尉建霞, 黄诗韵, 周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1):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1.014
    目的 探讨在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进行情景模拟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对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50名在产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培训前进行学员调查和医患沟通能力SEGUE测评。基于产科住培大纲选择5个典型病例情景,由教师录制5个典型病例病情医患沟通的示范视频,并梳理相关背景知识,在产科住院医师中依次开展培训课程,即视频示范、小组讨论、病例背景知识梳理讲解、分角色演练、演练后反馈和评价以及临床实践。培训后再次进行学员调查和医患沟通能力SEGUE测评。使用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情景模拟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后,学员医患沟通能力SEGUE测评总分提高[13.00(11.00~16.00)vs. 22.00(20.00~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159,P<0.001);医患沟通能力SEGUE测评总体合格率提高[36.0%(18/50)vs. 98.0%(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4,P<0.001)。结论 情景模拟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学员医患沟通能力,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力,建议在产科住培中纳入此类课程。
  • 专题研究
    许燕峰, 杨吉刚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1): 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1.002
    目的 挖掘核医学课程本科生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如何运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将课程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核医学本科生的课堂及见习教学当中,并构建核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方法 应用PDCA循环对核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临床见习教学的课程教案进行探究,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核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在其中融入思政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PDCA循环不断迭代和改进,将思政元素及案例更好地融入核医学的本科生教学方案之中。结果 通过PDCA循环在本科生核医学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得课程思政元素与核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及课堂设计,提高教师队伍的讲课及带教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家国情怀的目的,并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结论 通过PDCA循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与见习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促进学生医德医风和人文情怀的提高,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 刘亚为, 陈燊浩, 李璐瑶, 韩庭睿, 苟格, 张柠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80-387.
    目的 了解医学生长时间线上学习效果,比较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对医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后期医学生在校培养与继续教育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397名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3名教师和14名医学生开展关键知情人访谈;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描述在线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长时间线上学习使得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也导致医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践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所下降;网络卡顿、师生交流不畅、电子产品干扰等因素均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结论 长时间线上学习削弱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未来对不同年级医学生,在临床理论教学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上应对相关知识予以补充;线上学习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充分总结线上教学经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 李浩, 李海艟, 刘虎, 郭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38-343.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轮转的40名儿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及试验组的学习内容均为儿童常见足踝畸形,包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高弓内翻足、扁平外翻足的解剖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利用足踝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及正常踝关节模型进行授课。试验组采用基于足踝畸形3D打印模型的CBL模式进行教学。即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调取足踝畸形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资料,制作3D打印模型,教师借助3D模型为试验组进行立体展示,对足踝畸形的解剖结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进行讲解。课后通过主观问卷及客观考核判断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主观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得分和客观考核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3D打印技术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儿童足踝畸形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备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史雪辉, 王海燕, 杨帆, 魏文斌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32-337.
    眼底病学是眼科最复杂的领域之一,也是眼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眼底影像是辅助眼底病诊疗、教学和学习的必要方式及可靠途径。眼底影像的发展已经进入多模态时代。近年来,眼底多模影像已达到不同影像多位一体,并可实现不同影像间点对点精准对位;不但是平面像与立体像的交互融合,更有结构像和功能像的有机结合。多模影像辅助眼底病教学,更有助于全方位深刻理解、系统掌握眼底病。本文针对当前眼底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眼底病教学的实际需求,提出以眼底疾病为中心,以病理机制为基础,以眼底多模影像循证解读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高效掌握眼底病;同时,本研究将与时俱进,进一步补充完善眼科教学方法,采用发病基础与影像表现互解互证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并为提升学生逻辑辨证的临床思维能力提供帮助。
  • 谭浅浅, 陈智毅, 左欢, 杜萌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26-331.
    多学科知识与技术交叉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切入点之一,而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其关键内容。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呈现出多主体协作、多学科融合的特征,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团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形态。然而,当前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团队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探索构建更完善的整合型教学培养与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分析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团队的内涵和建设意义,并剖析其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有益的管理策略和培养目标。
  • 齐嘉阳, 张世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315-320.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送审的73篇博士学位论文收到的446份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博士生导师遴选条件及招生指标分配依据、提升博士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和科研能力、建立导师组博士生培养模式、重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严格博士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等方面着力保障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 叶宏杰, 张凯波, 吴松泉, 李彩福, 王久鹏, 钱双阳, 徐好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3): 291-296.
    目的 通过丽水学院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基本现状,提出人文素质提升的路径以及对定向生的培养实践探索。方法 选择623名医学定向生以及45名统招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就当前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40%的受访者表示人文素养缺失较难适应差别工作,在就业观念以及职业规划上,9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听从家人的建议以及考虑到职业的稳定性选择成为定向生的;4.8%的受访者表示有明确的就业及职业规划,93%的受访者表示只想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关注方面,55.1%的受访者未关注人文素养问题,22.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缺失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结论 当前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存在培养模式欠缺系统化、人文素质教育相对缺失等现象。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定向生的培养工作,紧抓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学人文素养实践,加强定向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培养出优质的基层全科卫生工作人员,致力于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 李晶, 黄玲娟, 青永红, 朱琳, 梁立阳, 田琦硕, 莫承强, 王淑珍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389-394.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临床教学是医学生获取临床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难点和原因,并以中山大学为例,阐述了学校在构建临床教学统筹管理体系、推进全链条管理模式、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方面实践探索的过程和成效,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教学质量同质化保障体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唐松云, 陆毓, 彭小红, 白纪红, 杨兆, 蒋世宇, 莫中成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85-491.
    为适应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地方医学院校迫切需要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桂林医学院制订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标准化考核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组织了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标准化考核,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教学同质化建设的措施和实践,为促进实习教学同质化、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庞玉成, 刘俊杰, 原凌虹, 牛英林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79-484.
    根据山东省医学院校人才队伍特点,研究医学类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周期维度上,基于霍尔模型在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系统评价体系构建,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聘期考核3个关键环节分别研究探索如何设置评价指标、改进评价流程、运用评价结果,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公正地构建符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所要求的山东省医学院校教师评价体系。通过三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学校招聘引进更加精准,职称评价更加科学,聘期考核更加合理,带动了学校整体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进步。
  • 罗丽华, 陈曦, 吴伟珍, 黄映湘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67-472.
    目的 探讨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和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进行临床见习的2018级和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8级本科生2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带教方法。将2019级本科35名学生设为试验组,采用多轨教学模式带教方法。本研究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能力评分和学生满意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3.09±7.70)分高于对照组(82.69±11.18)分。试验组综合能力评分(85.20±6.94)分高于对照组(81.85±9.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评分(99.25±1.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眼科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运用多轨教学模式进行见习带教效果更好,教学满意度更高,值得在眼科临床教学中借鉴和参考。
  • 粟斌, 张彤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55-46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创新的教育工具,正日益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传染病学科教学的特点与难点,总结和展望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与应用,试图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传染病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可能性,并提出建立传染病基础和实验教学的虚拟现实电子数据库的思考,将数据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病原种类、发病机制、应对策略的模拟与联动。
  • 陈佳, 任连坤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4): 450-454.
    目的 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基于案例的(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癫痫专科医生术前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癫痫病房进修学习的46名癫痫专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3D Slicer辅助CBL教学组,在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和迷你临床评价(mini clinical evaluation,Mini-CEX)量表对两组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问卷调查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理论考核、Mini-CEX量表评估方面分别为(84.04±3.56)分和(23.87±1.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7.57±4.25)分和(21.57±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3D Slicer辅助CBL教学法有助于学员对颅脑解剖和癫痫术前定位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 张本厚, 池萍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563-566.
    目的 比较非麻醉专业本科生线上见习与传统见习效果。方法 将2022年7月4日和2020年6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医学事业管理专业46名学生分成两组,2022年7月4日的见习学生24名为传统组,采用线下麻醉科见习方法;2020年6月28日的见习学生22名为线上组,采用“腾讯会议直播+操作视频分享+班级微信群答疑”的线上麻醉见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整体满意度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 传统组与线上组麻醉见习整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5.45%(P>0.05)。两组试卷成绩和正确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上组86.36%学生有参与传统见习的意愿。结论 线上见习与传统见习相比较,整体满意度较高、考试成绩较好,可作为传统见习无法进行时的替代方案。
  • 周震, 武文芳, 陈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532-538.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从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基于项目的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联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慕课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操作实施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BL联合MOOC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拓展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等方面具有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和融合是解决当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瓶颈的有效途径,为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 许琛, 高玲娣, 孟小琛, 杨洁, 赵雨婷, 张丹丹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5): 621-627.
    目的 以首都医科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并于2023年9—11月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及格为结局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3 975名参加测试的医学生中,3 693名(92.91%)通过测试,282名(7.09%)不合格。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三年级(OR=1.469)、“5+3”学制(OR=1.113)、非医学学位(OR=1.156)是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女生(OR=0.235)、年龄较大(OR=0.733)、非汉族(OR=0.799)、大二年级(OR=0.409)、五年制(OR=0.854)是体质健康水平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341),大二年级(OR=0.403)是体测结果的保护因素;大三年级(OR=1.579),大四年级(OR=1.219),BMI值较高(OR=1.356)是体测不及格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学生群体开展教育,策划体育项目及活动,促进医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和积极性。
  • 张一鑫, 姚睿婧, 高艳, 黄海霞, 景朋, 刘丽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18-223.
    目的 探讨医学生结合校内解剖标本陈列厅参与医学科普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及体会收获。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参与解剖标本陈列厅内科普教育工作的66名医学生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观性评价问卷调查,了解其体会收获。结果 医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参与解剖标本陈列厅医学科普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结论 医学生志愿者以解剖标本陈列厅为基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医学科普教育工作,利于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医学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综合素质,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对医生职业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增强其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 许珊, 谭伟伦, 倪梦玥, 杨瑶, 杨淑敏, 岳鹏, 景朋, 孙莹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72-179.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现状,以期从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和深入。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意愿和态度。结果 遗体捐献认知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命教育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医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等,生命教育的广泛开展亟待进行。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了遗体捐献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对于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乃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实践进路。
  • 芮宏亮, 刘宝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67-171.
    目的 探讨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医专硕)对科研的认知情况、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的41名中医专硕的数据。结果 大多数中医专硕认为科研训练必要,但对当前科研培训满意度不高,且存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冲突。发表科研论文的比例较低。结论 为提高中医专硕的科研能力,需加强科研指导、支持和培训,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反馈机制,并强化科研文化。
  • 沈红涛, 朱淼, 马小茗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1-145.
    随着医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升医学院校教师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课件制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医学院校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审美不足、信息超载、逻辑不清等,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如优化信息结构与视觉呈现、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建立反馈提升机制。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提升PPT课件的审美和逻辑性,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能,从而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 陆莉, 李晓蓉, 熊杰, 薛明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65-68.
    为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科学问题,设计和制作了科学问题导入式思政微课,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专业课的育人效果。本文以抗心绞痛药的教学实践为例,希望能抛砖引玉,为药理学课程开展创新、有效的思政教育途径,提供新的教改思路。
  • 李峰, 路欣, 尚宏伟, 张建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17.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组织形态学与胚胎学这类基础学科而言。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能为其日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改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研思维,进而提升论文写作能力。因此,高校应重视组织形态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创新型医学科研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 肖剑锋, 董秀蕾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24-128.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进步,医学院校无线高密使用场景,如学术报告、大型讲座、大班教室、学生活动等场景下的网络保障成为一项日益重要且艰巨的工作。在无线高密场景中,无线局域网容易出现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网络的可靠性。本文通过用户使用调查、查阅无线网络管理方面的文献,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提出了医学院校无线高密环境的应对策略,包括网络优化、安全管理、用户教育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 丁苗, 张亚伦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20-123.
    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档案馆整体搬迁和重新规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介绍了智能档案库房的风险防控体系、内部环境调控、智能技术运用等相关知识,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研究智能档案库房前期规划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和规避的风险,尽可能全面地创造智能档案库房持续运行发展的条件,以期构建学校特色智能型档案库房,促进学校档案事业长远和健康的发展。
  • 李晓梅, 邬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16-11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查询速度快、信息共享性便捷等优势,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探讨了数字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档案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性管理及构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3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档案信息资源智能化建设提出展望,以期为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赵君朋, 邵雪梅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99-203.
    一个国家或地区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但也存在领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当前,大力推进北京国际科学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体系是成为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乃至国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期望其通过体系改革和领域布局升级重组,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 李虎, 李杨, 管晓燕, 白国辉, 吴家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09-714.
    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工作中要求儿童口腔医生需具备完善的综合处置能力和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实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儿童口腔人才从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培养质量,影响学生本科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儿童医师工作或选择读研学习儿童口腔医学的意愿。课题组连续3年通过对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在实习前期、中期、后期和终期4个阶段按照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选择个性化临床案例嵌入到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法联合Seminar教学法中讨论,通过学生出科考核成绩、学生对教学方案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对学生满意度调查3个维度分析得出以儿童口腔检查表为基础的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能够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提升学生对儿童口腔医学的认同感,以此为依据培养高质量的儿童口腔医师,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
  • 赵树娟, 冯新玮, 吴芳琴, 邓颖, 景丽伟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04-708.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课堂教学改革探讨综合教学设计对提高护理本科生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20级与202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共128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78名学生实施“视练同步-游戏竞赛-间歇可视化反馈”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设计,对照组50名学生采用单纯视练同步教学法讲授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成绩与其随堂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课后6个月心肺复苏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练同步-游戏-间歇可视化反馈”综合性教学设计可提高护理本科生心肺复苏技能保留效果,值得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
  • 金祥雷, 吴运涛, 金刚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98-703.
    本文通过对发展教育理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督导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需求。在理论层面,详细阐述了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高校教学督导的指导意义;在实践层面,通过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教学督导团队的“四种理念”“四种方式”“四项活动”和“四个经验”,探讨了发展教育理论在高校教学督导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发展教育理论在高校教学督导中的应用实践,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郭晶, 陶鑫, 傅斯亮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635-641.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需要创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面向首医阶平班开展的3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融合医学特色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与模块教学流程。经问卷调查表明,该模式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医学英语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覃岭, 崔丹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06): 741-745.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与教研室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简称佑安医院)的教学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档案管理流程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凸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教学档案管理现状的对策,旨在推动佑安医院教学档案管理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迈进。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为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 任磊, 王学军, 鄢红春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74-79.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受力分析教学法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临床实习阶段的58名医学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名学生采用数字骨科技术中的三维重建、3D打印及有限元分析,以受力分析为基础进行复杂骨折分型与治疗的教学方法,对照组3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核的方式评估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中,在学习价值、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课程拓展4个维度,两组学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热情、师生关系、考核评价、作业阅读、课程评价维度中,两组学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为(88.46±4.47)分,高于对照组的(85.50±5.74)分(P<0.05)。结论 以数字骨科技术结合受力分析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本科生在创伤骨科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 李秋萍, 侯伟红, 马慧娟, 杨洁, 邢英琦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39-4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首次将培训目标明确为六大核心胜任力,考核应以胜任力为导向进行。一些形成性评价工具能够较全面地评估临床胜任力,然而,常用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多来源于内科系统,并不完全适用于超声医学科。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形成性评价工具进行介绍,分析其与超声科的适配性,探索更加适合于超声医学科特点的形成性评价工具。
  • 耿维佳, 周建, 夏晓钰, 景新颖, 张宁
    医学教育管理. 2025, 11(01): 115-120.
    目的 促进口腔专业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ail,IIT)的高质量设计与依规实施。方法 结合工作实际,系统梳理口腔专业IIT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查阅文献,从管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口腔专业IIT存在着研究设计不规范、伦理审查和受试者保护意识不足、未依规开展研究注册与备案、不注重研究质量控制等问题。结论 医疗机构应发挥IIT管理主体责任,结合口腔专业的特点,协同各类管理平台,建立流畅管理路径,加强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双向培养,助力口腔医学发展。
  • 调查研究
    赵宁, 杨佳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2): 228-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2.017
    目的 以S医科大学社会医学课程为例,了解医学院校临床相关专业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临床专业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为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S医科大学临床相关专业的2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课程教学情况和网络课程需求等内容。结果 83.1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临床相关专业开设社会医学课程;85.0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授课形式能够满足需求;学生认为课程主要存在讲课形式单一、缺乏案例、互动性不强等问题。超过半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社会医学网络课程,学生比较关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和互动性等内容。在网络课程资源获取需求的排序中,学生认为应包括教学课件、习题、课外扩展资料、教学视频和名师讲座等方面的资源。结论 可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化社会医学课程设计;注重教学内容时效性,融入大健康与思政教育元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程主动性;发挥案例教学价值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和现代医学模式。通过以上方式完善社会医学教学改革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整体医学观和大健康观,提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质量。
  • 研究生教育
    马俊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2): 168-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2.007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通过将多年伤寒论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中医学九年制本博贯通专业学生的伤寒琢课程。其以主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在前期的模拟病案教学研究中,凝练了24个教学主题,并且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讨论、查阅文献及心得分享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针对多维度的教学培养模式,该课程除传统主观题笔试外,又尝试引入学生试批、试诊、试写及试讲等多种考核方式,以此探索构建伤寒琢主题式教学课程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除中医本博贯通专业学生外,这一教考模式亦可在中医研究生、临床中医师等相关课程中进行阶梯式教学考核的拓展尝试,以此培养其岗位胜任能力。
  • 教育教学
    梅建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2): 149-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045X.2024.02.004
    本研究结合多学科融合和场景式教学的优点,建立了“多学科融合联合场景式”教学模式,并在包头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应用探究。其围绕医学免疫学各章节重难点知识与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其他相关学科融合组建教学内容,联合8种教学场景,通过直接进课堂、远程Wi-Fi视频和播放专家访谈等方式开展多学科融合联合场景式教学。课程结束后,以期末总评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多学科融合思维和临床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认识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