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1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25-03-21
  

  • 全选
    |
  • 胡雅婷, 张夏楠, 赵欢, 吴晓毅, 马晗, 刘长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分析交叉前沿学科分子生药学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以科研反哺教学为出发点,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提供支持。
  • 刘仁慧, 罗良涛, 张旻昱, 成文堃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草典籍选读课程于2023年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教学中开设,中药学专业为必修课,中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为选修课。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做到以专业知识为主体,有机结合思政育人思想,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同时也向全校其他药学专业弘扬本草优秀典籍及传统特色,培养对中医药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课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及反馈等方面对本课程首轮教学进行总结。
  • 崔纯莹, 张爽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药剂学在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临床药学应用型人才方面更具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关键问题及药剂学课程体系对于临床药学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入手,结合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药剂学课程进行改革,并综合各专业学科内容之间的协调和系统性,探讨设置适应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综合课程内容,以期培养出能够满足我国临床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临床药学人才,为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李峰, 路欣, 尚宏伟, 张建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组织形态学与胚胎学这类基础学科而言。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能为其日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改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研思维,进而提升论文写作能力。因此,高校应重视组织形态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具有高水平创新型医学科研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 谢楠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8-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化学在长学制医学专业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基础角色。通过引入与医学专业紧密相关的特色案例,能够有效提升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这种互动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官能团特征、立体化学等核心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而且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医学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散思维。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融合,同时为长学制医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
  • 张昆亚, 吴宝平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微课作为重要的信息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生物力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制作了3类生物力学实验微课,并将微课应用到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微课的使用在学生进行预习和数据处理中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生物力学实验课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 刘丽娜, 薛奋勤, 李华, 魏华, 许晴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小动物超声教学与心脏生理学的结合是心血管科研实践中的组成部分。小动物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够可视化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能够将超声图像与心脏复杂的解剖结构、多层次的生理过程、动态变化以及心脏生理与病理的交互关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心脏生理学的原理。本文探讨了小动物超声成像在心脏生理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其科研能力。
  • 周震, 武文芳, 陈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是跨学科合作,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复合型能力为不同研究方向的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沟通框架,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成为教学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医学统计学课程中计算思维教学现状,提出培养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相应策略。该策略对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算法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并为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 吴薇薇, 魏婧, 耿新玲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是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程。针对模式识别教学中内容涵盖广泛而学时有限、学生编程实践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丰富前沿动态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案例,加强学生的编程实践和计算思维训练,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唐冉菲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4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成人院校举办的成人学历教育是在职医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是成人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多功能教学平台和智慧学习工具应运而生。超星泛雅智慧教学系统,打破时空限制,充分满足了外语教学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推动英语教学数字化和智慧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成人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医学专业背景,提出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利用其实时性和交互性强、移动性和延伸性广的特点,创新网络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实现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途径、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医学英语学习资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成人英语教学进一步融合,实现常态化应用。凸显“教有实效,学有实效”,从而切实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提升成人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学习者接受优质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辅助。
  • 赵文华, 谢楠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分析课程在思政教育指导下,深入融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通过新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课程以案例分析为模块串联各教学章节,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深化了学生在道德、安全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识,为培养具有优异医学素养的创新型及创业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常丽荣, 张宝营, 张贵焘, 景朋, 宋一志, 李慧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局部解剖学课程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尤其外科学的重要桥梁,不仅承担着传授解剖知识的任务,更是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局部解剖学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探讨了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目标及实践应用,并对未来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童宇茹, 杨滢, 崔纯莹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挖掘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药学人才。本文概述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情况,以树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守正创新,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传递家国情怀,助力学生凝聚奋进力量3个方面阐释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案例设计和教学探索。
  • 李霞, 王燕, 魏婧, 耿新玲, 张旭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6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是高校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探索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根据专业特点,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实验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及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利用哲学思维与工程思维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陆莉, 李晓蓉, 熊杰, 薛明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科学问题,设计和制作了科学问题导入式思政微课,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专业课的育人效果。本文以抗心绞痛药的教学实践为例,希望能抛砖引玉,为药理学课程开展创新、有效的思政教育途径,提供新的教改思路。
  • 王稳, 尚宏伟, 路欣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69-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以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探索实验教学中技术教师如何与授课教师协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程思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 王咏倩, 薄雪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医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现状和建议,探析提升医学院校网络思政育人成效的路径。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问题,对281名医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33%的医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69.04%的医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80.43%的医学生通过网页、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教育信息;85.77%的医学生喜欢并使用过网络流行语;83.63%的医学生会在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后进行网上查阅补充;95.02%的医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90.75%的医学生喜欢参加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34.16%的医学生参加过竞选比赛类实战活动并成长。结论 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结合医学生特点,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形式的亲和力、吸引力及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科学性,帮助医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 刘玉婷, 王金辉, 杨婉, 孟文楠, 宫平, 梁源, 袁远, 尚东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79-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全育人”理念对课程思政的开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来自北京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护理、检验等工作岗位,教师在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密切结合学情特点,开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小组协作能力加强,并将成果辐射至全日制医学本科生。
  • 辛禹, 朱俊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83-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专业素养与社会价值的联系,在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本科班的学生中开展医院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在医院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新模式。方法 以高校医院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课程思政模式改革进行探究,并以“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结果 课程思政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成本意识,激励学生惜时惜学,提高了学生的规划意识。结论 课程思政的改革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作用,能够为学生所认可。
  • 贾秀涛, 杨淑敏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88-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红医文化形成于革命年代,丰富于新时代。红医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核和外延,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教学有助于推动医学院校“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医学院校育人使命的要求,亦符合课程性质。红医文化融入纲要课程的基本路径,包括以翻转课堂达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以案例探讨达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以实践活动达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薄雪峰, 王晨, 袁萍, 李志凤, 王咏倩, 张瀛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93-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互通、教育作用互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方式互动等内在联系,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深度融合,成为高校聚焦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围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在认识自我、探索职业、生涯决策、规划行动4个方面的融合内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第一课堂+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线上讨论第三课堂”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提升医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 王金辉, 薛乔丹, 修晓琳, 高大红, 李圣男, 聂伟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98-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升辅导员思政工作能力成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质生产力思想引领下,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新质思政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分析当前思政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结合辅导员的职责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提升新质思政工作能力的策略和措施,旨在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 杨瑶, 孙莹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低年级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度效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新医科发展背景下深化医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通过对低年级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低年级医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在持续变化,对其了解有待深化,对其兴趣亟须培养,为提升低年级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度效提供了一定空间。医学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紧握医学特色,立足学生需求,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祖国所需要、人民所期待、自身能奉献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 尚爻, 董斌, 李琪, 张忠, 赵丽莉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07-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度重视+广泛认知”营造了“大思政课”育人环境,“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形成了“大思政课”良性互动,“专题思政大课+日常教育活动”增强了“大思政课”实效性和针对性。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医学院校在“大思政课”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如“大思政课”的认知深度呈现差异化和局限性、“大思政课”的实施机制有待完善和优化、“大思政课”建设存在学生需求与创新不足的矛盾等,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师资”的交流协作体系、“德医相融”的联动创新体系、“课-校-社”的资源联通体系,使“三体系”协同驱动,优化“大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
  • 董洪艳, 张帆, 安婧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12-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管理是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限额设计是提高设计质量、提升设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项目投资的有效措施,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建设单位的视角详细分析限额设计的重要性,梳理出限额设计管理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提出确保限额设计工作取得实效应该采取的保障措施,以提升工程价值为目标,以功能需求得到满足为核心,两者兼顾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使限额设计的理念能够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并真正地落到实处。
  • 李晓梅, 邬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16-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查询速度快、信息共享性便捷等优势,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探讨了数字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档案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性管理及构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3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档案信息资源智能化建设提出展望,以期为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丁苗, 张亚伦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20-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档案馆整体搬迁和重新规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介绍了智能档案库房的风险防控体系、内部环境调控、智能技术运用等相关知识,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研究智能档案库房前期规划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和规避的风险,尽可能全面地创造智能档案库房持续运行发展的条件,以期构建学校特色智能型档案库房,促进学校档案事业长远和健康的发展。
  • 肖剑锋, 董秀蕾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24-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进步,医学院校无线高密使用场景,如学术报告、大型讲座、大班教室、学生活动等场景下的网络保障成为一项日益重要且艰巨的工作。在无线高密场景中,无线局域网容易出现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网络的可靠性。本文通过用户使用调查、查阅无线网络管理方面的文献,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提出了医学院校无线高密环境的应对策略,包括网络优化、安全管理、用户教育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 欧阳思远, 肖剑锋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29-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融合技术以其资源池化、统一管理、简化运维等特性,在构建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有着独特的优势。应用超融合技术设计构建基于超融合技术的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通过在平台中整合教育资源模块、教学管理系统模块、在线学习系统模块、实验实训系统模块、数据互联互通模块,可以提供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医学教学服务环境。平台在应用中应注意数据安全、系统稳定、用户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做好相应的对策。
  • 刘玥, 朱淼, 朱庆双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36-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教学名师是双师型人才,他们既是优秀教师,也是优秀医师。临床教学名师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医学院校培养临床教学名师的困境,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具备教学能力、梯队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准的临床教学名师为目标,首都医科大学以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本领,肯奋斗”的临床教学名师为具体目标,以院校两级遴选、依层次培养为体系,以定制化资源支持、精准培养为路径,促进临床教学名师的显现和成长,进行了初步探索。
  • 沈红涛, 朱淼, 马小茗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1-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升医学院校教师的幻灯片(powerpoint,PPT)课件制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医学院校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审美不足、信息超载、逻辑不清等,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如优化信息结构与视觉呈现、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建立反馈提升机制。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提升PPT课件的审美和逻辑性,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能,从而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 马小茗, 赵颖, 沈红涛, 朱淼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46-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水平评价,分析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因素,探究提升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体系构建。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因素。结果 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水平较高,随着教师年龄增长、入职时间的增加、职称的提升,总体教学水平呈上升趋势。教师类型、教学单位对教师教学水平有负向影响,教学科研型教师相对于教学型教师,教学能力指标均具有更高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师教学能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本部二级学院的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较高。结论 关注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不同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差异,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院校师资培训体系,为医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 姜俊吉, 王晨, 张莹, 杨一帆, 丁达文, 苏溪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54-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青年干部的写作能力,增强青年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团队通过文献资料法、个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在对首都医科大学青年干部写作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后发现,掌握写作技巧规律和建立良好阅读习惯是促进写作能力提升最为有效的举措,可聚焦掌握写作技巧和规律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同时提出通过增强政治理论素养、掌握写作技巧和基础知识、积极参与写作实践、完善培训体系提高青年干部写作能力。
  • 肖忠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59-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保障。以首都医科大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为例,对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涉及的人员准入、仪器操作培训、仪器运行维护、智慧实验室综合管控平台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基于开放共享模式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改进措施,期望能为高校大型仪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石鑫磊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63-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院校生物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的主阵地,也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科研人才的摇篮,其安全文化建设是医学院校生物实验室汇聚人才、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本文通过阐述医学院校生物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探索医学院校生物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更好地为医学院校生物实验室助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添砖加瓦。
  • 芮宏亮, 刘宝利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67-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医专硕)对科研的认知情况、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的41名中医专硕的数据。结果 大多数中医专硕认为科研训练必要,但对当前科研培训满意度不高,且存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冲突。发表科研论文的比例较低。结论 为提高中医专硕的科研能力,需加强科研指导、支持和培训,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反馈机制,并强化科研文化。
  • 许珊, 谭伟伦, 倪梦玥, 杨瑶, 杨淑敏, 岳鹏, 景朋, 孙莹炜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72-1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现状,以期从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的视角进一步思考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和深入。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意愿和态度。结果 遗体捐献认知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命教育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医学生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等,生命教育的广泛开展亟待进行。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了遗体捐献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对于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乃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实践进路。
  • 修晓琳, 薛乔丹, 侯越, 王金辉, 李圣男, 王伟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80-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医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培养现状,探究医学生创新培养的实践路径,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择307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就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取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困境和期望进行调查。结果 69.70%的学生曾经或正在参与科研训练项目,17.16%的参与学生在课题中担任主要负责人,52.58%的参与学生在课题中承担“一般团队成员”的角色,51.24%的学生以“科研方法的获得/撰写综述但未发表”的形式结题,63.38%的参与学生每周投入科研时间少于4 h。64.3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中72.73%的学生认为参与科研训练的收获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开展有帮助,体现在实验技术或科研方法的积累(占64.77%)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占60.23%)方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占79.91%)和老师的指导(占77.57%)。医学生本科阶段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首要预期目标集中在“学习科研技能、提升科研能力”(占86.45%)和“拓展课堂知识、培养科研思维”(占82.71%);课题推进的主要困难集中在时间安排的冲突和差异(占65.25%)和课本及相关领域知识储备不足(占53.52%)。结论 医学生的科研训练与创新培养仍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优化医学本科阶段课程结构、科学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科研训练实践成果转化、规范组织管理、全面营造向上创新氛围等,推动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培养落地生根。
  • 张蕾, 刘欣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85-1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调查通过对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基础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的临床研究生,在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使用规范和安全培训的教学现状的评估,以达到优化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教学内容和提升实验室危化品使用安全的目的。方法 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73名研究生参与,回收有效问卷56份,调查内容覆盖了研究生对危化品教学中所涉及的危化品特性、安全培训内容、危化品管理措施及规定及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等方面。结果 96.4%的研究生在实验中接触危化品;92.9%的研究生已接受过安全培训;98.2%的研究生在使用危化品时采取了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研究生普遍对于危化品管理措施熟悉了解。但同时存在对危化品应急处置流程的熟悉度不足,需加强相关培训和实际操练的需求。结论 临床研究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危化品使用安全意识,但对应急处置流程的认知和培训有待加强。建议实施个性化安全培训,完善危化品暂存方式,增加安全提示,持续教育,以提高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水平。
  • 张辉, 张磊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90-1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引领一场革命性变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即时评估与反馈,以及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AI技术显著提高了医学心理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尽管面临技术成本、数据隐私及教师素质等挑战,但通过机构投入和教师培训,AI技术有望在医学心理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潜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心理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 陶鑫, 陈欣怡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94-1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备素养。当前医学学术英语研究多探讨词汇和句子层面的语言特征,但对研究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复杂的科学知识、构建恰当作者身份、有逻辑地撰写较长语篇等关注不足。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框架,从知识构建、人际意义和篇章组织3个维度对医学学术英语的语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基于意义的医学学术英语写作分析框架,并结合真实的写作案例,阐述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写作原则提升写作质量。研究为揭示医学学术英语的语言特征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优化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路径、提升科研人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借鉴。
  • 赵君朋, 邵雪梅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199-2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国家或地区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但也存在领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当前,大力推进北京国际科学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体系是成为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乃至国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期望其通过体系改革和领域布局升级重组,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 张俊敏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04-2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终校对于医学学术期刊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排版与形式出版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根据医学学术期刊终校中出现的各种差错,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提高终校工作的质量的对策建议:即高度重视期刊的三校一读制度,终校工作由专人负责,编校人员要熟悉掌握行业法规规范,不断提高医学学术期刊质量。
  • 张越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09-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人文教育是将人文学科与医学知识相结合,旨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专业素养。随着国内外对医学人文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将医学人文纳入核心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医学研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深入了解医学实践和患者体验。因此,将医学人文纳入核心课程对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医学生至关重要。
  • 李艺菡, 张晓荣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13-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推进物质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裕和谐共进对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更高追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探讨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机制,以期践行新时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同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内涵,对回应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 张一鑫, 姚睿婧, 高艳, 黄海霞, 景朋, 刘丽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18-2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学生结合校内解剖标本陈列厅参与医学科普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及体会收获。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参与解剖标本陈列厅内科普教育工作的66名医学生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观性评价问卷调查,了解其体会收获。结果 医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参与解剖标本陈列厅医学科普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结论 医学生志愿者以解剖标本陈列厅为基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医学科普教育工作,利于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医学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综合素质,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对医生职业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增强其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 医学教育管理. 2024, 10(S1): 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医学教育管理》(CN 10-1335/G4,ISSN 2096-045X)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教育管理类学术刊物。原名《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月正式更名为《医学教育管理》,目前为双月刊。该刊本着“学者办刊、学术立刊”的理念,依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依靠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等权威卫生科研、教学管理机构,国内资深医学教育学者组成的强大学术智囊团队为我们的审稿专家与作者群。该刊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也是医学院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争鸣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