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56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4-01-10
  

  • 全选
    |
  • 龙霞, 李维, 杨书含, 李辉, 吴胜, 田应平, 田旭玲, 肖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贵州省赤水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和贵州黄鸡这5个地方鸡种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5个地方鸡种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选取5个品种鸡各60只,公母各30只,测定0、2、4、6、8、10、12、14、16、18周龄时的体重。结果:5个品种鸡的生长趋势一致,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5个品种鸡的生长变化情况,拟合度均在0.98以上,其中von Bertalanffy模型对5个品种鸡的生长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同时期的鸡体重以贵州黄鸡最重,黔东南小香鸡最轻,赤水乌骨鸡、乌蒙乌骨鸡和威宁鸡相近;5个品种鸡的拐点周龄分别为9.2、7.9、7.3、8.9和8.4,拐点体重分别为870.71、509.18、708.29、834.35和945.52 g。通过拟合的生长曲线模型对鸡体重进行评估,可为贵州省地方鸡的科学饲养、品种资源利用及选育提供依据。
  • 邓宇, 赵瑞霞, 李宝栋, 刘树才, 荣迪, 阿拉坦莎, 李巍巍, 赵禹凯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氟孕酮海绵栓(FGA)+撤栓后即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试验Ⅰ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试验Ⅱ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3(LHRH-A_3),试验Ⅲ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LHRH-A_3+稀释精液中添加催产素(OXT)。结果: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羊放栓第14天孕激素(P_4)浓度显著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和发情反应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小尾寒羊产羔率极显著提高(P<0.01),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和同期受胎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期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小尾寒羊放栓第14天雌激素(E_2)浓度和同期妊娠率均显著升高(P<0.05),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浓度、同期受胎率和同期妊娠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可见,试验Ⅱ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对于提高蒙古羊春季繁殖力效果较好,试验Ⅲ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OXT)对于提高小尾寒羊繁殖力效果较好。
  • 杨洋, 袁超, 龙勇, 肖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的含量,选择同一饲养水平下的3、6、12和24月龄贵州黑山羊公母各40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公母羊各5只进行屠宰性能分析,并对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公羊的不同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论公羊还是母羊,不同月龄的贵州黑山羊在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随着月龄增大而增大,其屠宰性能各项指标也随月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对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分析发现,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3种膻味脂肪酸4-甲基辛酸(MOA)、4-乙基辛酸(EOA)和4-甲基壬酸(MNA)含量均呈现出随月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3种膻味脂肪酸均在24月龄时含量最高。在皮下脂肪中,MOA和MNA的含量均在24月龄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而EOA含量在12月龄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在脂肪组织中,3种膻味脂肪酸的含量均在24月龄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生长和屠宰性能有较大差异,且膻味脂肪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形成和沉积。
  • 钟明彬, 经宏鑫, 袁景成, 梁润飞, 高博坤, 张城铭, 马壮,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夏津巴特, 李晓斌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给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饲赖氨酸和苏氨酸,探究其对泌乳母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氨基酸调控泌乳期母马的健康提供参考依据。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份),年龄7~9岁,胎次4~5胎,平均体重(428.00±33.42) kg,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相同的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40 g/d+苏氨酸20 g/d,试验Ⅱ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60 g/d+苏氨酸40 g/d,试验Ⅲ组每匹马补饲赖氨酸80 g/d+苏氨酸60 g/d。整个补饲期为120 d,定期采集母马血液,测定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试验Ⅰ~Ⅲ组母马血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33%、37.20%和17.58%;在糖脂代谢方面,试验Ⅰ~Ⅲ组的总胆红素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酶活力方面,试验Ⅰ~Ⅲ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的活力随着赖氨酸和苏氨酸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矿物质方面,Ca~(2+)、无机磷和Mg~(2+)的含量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Fe~(2+)含量最高,与其他3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上,在放牧条件下给泌乳母马补饲赖氨酸和苏氨酸可降低其血液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提高总胆红素、无机磷、Mg~(2+)和Fe~(2+)的含量,促进泌乳母马的健康,以每匹泌乳母马摄入60 g/d的赖氨酸和40 g/d的苏氨酸效果最佳。
  • 李丹, 侯鹏霞, 王燕, 施安, 孙文阳, 梁小军, 张恩平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2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比较研究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_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同期滩羊各项屠宰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_0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及背膘厚等指标高于滩羊,尾重较滩羊降低4.88%,头重显著低于滩羊(P<0.05),皮张面积大于滩羊(P<0.05)。与滩羊肉质相比,滩湖杂G_0代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剪切力降低7.95%,失水率降低10.55%。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氮氧化合物、烷烃及芳香成分,利用电子鼻不能完全区分滩湖杂G_0代与滩羊肉质。综上,2岁龄滩湖杂G_0代的屠宰性能有优于同期滩羊的趋势,肉质食用品质有所提升,肉品风味无显著差异。
  • 沈熹涓, 姬晶晶, 金慧琴, 李宇哲, 刘斐, 单衍可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可溶性表达并纯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解旋酶Nsp13,并验证表达纯化得到的PEDV Nsp13蛋白具有RNA解旋活性。将pET28a(+)-PEDV Nsp13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a (DE3)感受态细胞中,利用终浓度0.5 mmol/L的IPTG在18℃条件下诱导16 h,收集诱导后的菌体,超声破碎并收集其上清液,通过镍亲和层析技术获得纯化后的PEDV Nsp13;设计RNA底物,并建立体外解旋反应体系,验证蛋白的RNA解旋活性,并在相同时间内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PEDV Nsp13蛋白对RNA的解旋情况,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可溶性表达了PEDV Nsp13蛋白,纯化后蛋白浓度可达0.9 mg/mL;通过体外解旋试验,验证了PEDV Nsp13蛋白具有ATP依赖的RNA解旋酶活性,并发现PEDV Nsp13蛋白的RNA解旋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解旋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EDV Nsp13的RNA解旋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姚文浩, 吴兴隆, 秦志博, 李文豪, 朱惠丽, 王磊, 胡建和, 韩艳辉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丙糖异构酶(TPI)是生物体糖酵解的一种关键酶,对大片吸虫获取能量而赖以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根据肝片吸虫TPI (GenBank:KC164346.1)的基因序列,设计带有BamHⅠ和XhoⅠ作为酶切位点的引物,以大片吸虫的cDNA为模板,扩增大片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FgTPI)基因。结果:FgTPI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8.07;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FgTPI-pET-28a(+)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2 kDa;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收取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rFgTPI能诱导较高的IgG抗体水平;用感染大片吸虫动物的血清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rFgTPI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FgTPI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β转角较少,有3个较长的无规则卷曲;通过α-磷酸甘油脱氢酶偶联法测定其活性,发现FgTPI酶促反应最佳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FgTPI的生物学功能、评价其作为抗大片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 孙文, 张永毅, 陆畅, 朱德文, 尹媛媛, 徐泉明, 陈叶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4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核糖核酸酶Ⅲ(RNaseⅢ)的催化特性,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异源表达猪链球菌2型RNaseⅢ(SS-RNaseⅢ)并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异源表达研究显示,重组蛋白RNaseⅢ大部分为可溶性表达;催化特性研究显示,RNaseⅢ主要依赖Mg~(2+)或Mn~(2+)发挥催化功能,并在不同离子浓度和pH值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底物特异性研究显示,RNaseⅢ特异性切割长度为30 bp的双链RNA,同时对内源性的rnc mRNA和5S rRN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细菌RNaseⅢ,SS-RNaseⅢ具有独特的催化特性,为深入理解RNaseⅢ如何介导SS2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邓润辉, 范丽萍, 刘希望, 秦哲, 白莉霞, 葛闻博, 李世宏, 李剑勇, 董书伟, 杨亚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5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除虫脲(DFB)属于苯甲酰苯脲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昆虫及其幼虫的几丁质合成,从而控制成虫的数量。为了解除虫脲预混剂混饲给药后,猪粪便中药物的浓度,以DFB-~(13)C_6为内标,建立了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以冰乙酸-乙腈提取粪便中的DFB,采用QuEChERS技术净化提取液,L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猪粪便样品基质对于DFB的定量检测干扰较小,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 ng/g,定量限为20 ng/g;检测方法的基质效应对样品的检测影响较小;标准溶液在2~5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定量限20 ng/g及低浓度(100 ng/g)、中浓度(1 000 ng/g)、高浓度(5 000 ng/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准确度在93%~11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方法学要求;不同浓度加标样品处理后的溶液,室温放置24 h稳定性良好,但应避免样品的反复冻融。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可用于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检测,为后期开展除虫脲预混剂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靠方法。
  • 李春雨, 田世茂, 孔迎迎, 陈灿辉, 田也, 刘莎莎, 陈吉龙, 杨桂红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介素B(NMB)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NMBR)发挥的抗甲型流感病毒免疫反应,以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均与NF-κB信号通路有直接关系,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受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为深入探究NMB与NMBR调节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PD-L1上的作用,本研究以H9N2亚型流感病毒为模式毒株,基于NMBR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PD-L1干扰和过表达细胞系以及C57BL/6小鼠,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NMB与NMBR对PD-L1表达变化以及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NMBR和PD-L1表达之间存在着负调控的关系,外源性NMB可以有效激活小鼠体内NMBR的表达,进而抑制PD-L1表达,NMB与NMBR也能影响H9N2感染诱导的ERK磷酸化水平。综上,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表达的NMB与NMBR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PD-L1的表达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将为深度剖析宿主-甲型流感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李荷然, 肖琦, 温立斌, 朱雪蛟, 芮荣, 何孔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导致仔猪逐渐消瘦。PCV2 ORF1表达的Rep蛋白及其剪切体Rep′是PCV2复制所需的重要蛋白。为了研究PCV2 ORF1部分位点对PCV2复制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构建PCV2 ORF1区域点突变双拷贝感染性克隆质粒,在无PCV2污染的PK-15细胞中进行病毒拯救,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位点突变病毒培养不同代次上清液的Ct值。结果:将PCV2 Rep的17 aa、19 aa、20 aa和21 aa突变为丙氨酸后病毒无法成功拯救,2 aa突变后严重影响病毒的复制能力,3 aa、5 aa和18 aa突变后病毒的复制能力增强且细胞病毒载量高于PCV2原毒株,推测17 aa、19 aa、20 aa和21 aa是影响PCV2复制的关键作用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未来PCV2复制相关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朱峻锋, 刘朔, 尹馨,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张传美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 李朝阳, 郝晨琳, 曾权, 马洪滨, 祖少坡, 胡慧, 张红垒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8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萨佩罗病毒(PSV)VP1蛋白是位于病毒粒子表面的结构蛋白,发挥主要的抗原效应。为了弄清PSV HNHB-01株VP1基因的表达与分子特征,本研究设计针对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VP1基因,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经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成功表达VP1蛋白。随后基于PSV HNHB-01株全基因序列以及VP1基因序列与其他参考毒株的基因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室分离的HNHB-01株与2017年分离的HNXX-01株亲缘关系最近,与日本株JPSV-1315关系接近;HNHB-01 VP1基因与国内2016-2017年流行的毒株HNXX-01、PSV-A2、JXXY-a2的VP1基因高度同源,与国外2009年流行的日本毒株JPSV1315的VP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HNHB-01株VP1氨基酸与HNXX-01株VP1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32%。三级结构分析表明,VP1蛋白存在3条位于蛋白结构外侧的抗原表位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20~30 aa、90~100 aa和265~275 aa。本研究为PSV感染的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并为今后研究VP1基因的功能和开发疫苗奠定基础。
  • 陈东奇, 郑殿重, 魏志颖, 王莹, 李佳璇, 崔文, 姜艳平, 王晓娜, 周晗, 王丽, 乔薪瑗, 李一经, 唐丽杰, 单智夫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非结构蛋白Nsp6在诱导宿主细胞自噬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确定Nsp6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的关键功能域,本研究利用RT-PCR扩增技术获得了Nsp6及其3个分段基因。首先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SUMO-Nsp6,并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中,经IPTG诱导并纯化后,所得蛋白用于小鼠免疫,制备抗Nsp6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再将Nsp6及其3个分段基因分别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HA,并将其转染至IPEC-J2细胞进行真核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双荧光标记法来确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sp6蛋白在Rosetta中成功表达,并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效价为1∶10 240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与PEDV和Nsp6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sp-6及其截短基因在IPEC-J2细胞中成功表达,且与制备的Nsp6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综上,本研究原核表达了Nsp6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特异性抗体,验证了Nsp6及其分段基因的在细胞中的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p6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刘亚林, 梁真洁, 杨兴淼, 曹瑞兵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98-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膜前体蛋白(prM)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prM蛋白配伍佐剂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DTMU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H4和5C10。2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抗体,制备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102 4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H4和5C10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2b,轻链均为Kappa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BHK-21细胞中感染的DTMU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同属的日本脑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微量病毒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中和活性。进一步原核表达prM蛋白不同截短体,发现2株单抗针对不同表位,均位于prM蛋白的pr片段上。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3H4和5C10为快速检测DTMUV感染和研究prM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 王怡, 李梅荣, 李树博, 冯春燕, 杜季梅, 邓长林, 程王琨, 姜平, 杨振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07-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猪是多种重要动物疫病的天然宿主,为了解2021—2022年期间南京市野猪疫病感染情况、基因型及遗传变异特征,为野猪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江苏省南京市共采集30头野猪的76份样品,其中30份全血样品、30份血清样品、6份粪便样品和10份组织样品(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的混合样品)用于开展猪瘟病毒(CSFV)、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口蹄疫病毒(FM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不同样品PCR检测结果显示,30头野猪中有12头PCV3阳性,阳性率为40%;PCV2阳性率为6.7%;其余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PCV2检测阳性的野猪样品中成功获得2条PCV2全基因组序列,且均属于PCV2d基因亚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野猪PCV3、PCV2、PRV gB、PRRSV、PEDV和FMDV 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30%、30%、3.3%、3.3%和6.7%;所有野猪CSFV、ASFV、PRV gE抗体和FMDV O型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本研究揭示了南京市野猪携带或感染过多种重要病毒,需持续对野猪进行疫病监测,并研究野猪与家猪间的疾病传播规律。
  • 陈艳, 龙云凤, 姜焱, 周斌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原核系统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p54重组蛋白为免疫原接种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和多次亚克隆获得了3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5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A4、5F6和RH15。3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1亚类,轻链均为Kappa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IFA)证明3株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以用于靶抗原的特异性检测。通过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确定了单克隆抗体2A4、5F6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57)NTASQ~(161),RH15识别的抗原表位为~(170)RQRNTYTHKDL~(180),进一步完善了靶抗原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信息。
  • 王寒飞, 徐姝仪, 毛海洋, 刘振利, 谢长清, 王旭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23-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并总结中医药治疗滑膜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设计能用于治疗鸡滑膜炎的中药组方。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出治疗滑膜炎的口服中药处方总计768篇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总结出处方高频用药的四气五味、常见配伍方式和其间的关联规则,拟定可用于治疗鸡滑膜炎的中药组方。纳入73首处方、116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温寒平、苦甘辛,且多归为肝脾心肾四经,认为药物功效以活血化瘀和祛除湿邪为主。据此,拟定了8首可用于治疗鸡滑膜炎的中药复方。滑膜炎口服用药治疗可注重活血化瘀与祛除湿邪,同时可辅以调经止痛。
  • 郑虎, 高美娟, 杨化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29-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编辑是针对基因组特定的靶点序列,利用人工特异性核酸酶对靶点序列进行编辑(基因敲除、插入、替换等修饰)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以及农业遗传育种改良。猪作为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是养殖最为广泛的肉用型家畜,随着人类物质需求的提高,现代养殖业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优良经济性状、适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抗逆性能和抗病性能是未来生猪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基因编辑猪在畜牧业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杨舒婷, 李媛, 王茗雨, 檀雅洁, 梁家豪, 荆婷婷, 付磊, 储岳峰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牛支原体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牛患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牛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黏附是牛支原体感染宿主并影响宿主细胞膜功能的关键步骤,而黏附相关因子是牛支原体黏附不同宿主细胞的主要参与者,与牛支原体的致病性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牛支原体黏附相关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
  • 薛琳琳, 张朋振, 杨小进, 范收武, 李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4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其中玉米及其副产物是ZEN的主要污染对象。鉴于ZEN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健康隐患,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有效脱毒。相较于物理和化学脱毒法的诸多弊端,生物脱毒法因其显著优势被认为是ZEN脱毒技术的最佳方法。本文通过概述ZEN的危害及限量标准,系统总结ZEN在玉米及其副产物中的污染现状,列举了可用于ZEN解毒的微生物,讨论了ZEN脱毒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ZEN生物脱毒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1): 152-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畜牧与兽医》是由我国著名兽医传染病学家、现代兽医教育家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每月10日出版。本刊是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荣获首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双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