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磊, 甘源, 袁厅, 孙叶茂, 邵国青, 赵浩军, 冯志新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39-143.
    猪在生理生化指标、解剖结构、系统功能、营养代谢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与人类机体相对应的系统和功能相类似。目前人医和动物医学领域各项研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首选使用猪进行科学试验。本文将着重讨论我国当下实验用猪猪群的健康管理,包括实验用猪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生产管理、疫病监测机制、药物保健等,以提升实验用猪在饲养繁育和管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等级与健康管理水平,减少其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实验造成的干扰。
  • 周慧, 孙敏华, 刘荣昌, 廖明, 李林林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44-150.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GAst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雏鹅痛风疫苗研究及综合防控等提供参考。
  • 寇美玲, 孟锦昕, 苗海生, 李乐, 谢佳芮, 高林, 廖德芳, 李华春, 宋建领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65-71.
    旨在获取中国帕利亚姆血清群中山病毒(Chuzan virus, CHUV)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遗传特征。应用BHK-21、Vero、MDBK细胞对云南省江城县采集的152份健康黄牛血液样品盲传分离病毒,针对出现细胞病变样品,采用CHUV VP7蛋白基因片段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全长扩增及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1份血液样品可致BHK 21、Vero、MDBK细胞病变;病毒基因组为10节段的“3-3-3-1”带型;病毒基因全长18 914 bp,各基因节段长度在728 bp(Seg-10)~3 930 bp(Seg-1)之间,编码6 072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在211(NS3蛋白)~1 295(VP1蛋白)个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对保守基因Seg-1,Seg-3、Seg-7的核苷酸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中国本土CHUV亲缘关系最近,为98.17%~99.65%,形成一簇;变异基因Seg-2的核苷酸序列同样与中国本土CHUV毒株相似度最近,为98.76%~99.57%。本研究表明中国CHUV毒株的Seg-1、Seg-3和Seg-7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型,为深入揭示我国CHUV的致病性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 贾俊鹏, 林建, 庾庆华, 杨倩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94-100.
    本研究旨在探讨脂磷壁酸(LTA)对感染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将96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仔鸡随机分成空白组(Con,基础日粮),脂磷壁酸组(LTA,基础日粮+200μg/mL LTA),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组(ST,基础日粮)和脂磷壁酸预防组(LTA+ST,基础日粮+200μg/mL LTA),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LTA+ST组和ST组在14日龄感染鼠伤寒沙门菌,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LTA+ST组缓解了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导致的肉鸡体重下降(P<0.05),提高了肉鸡生存率;与ST组相比,饲喂LTA增加了肉鸡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值(P<0.05),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LTA+ST组肉鸡空肠和回肠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显著低于ST组(P<0.01);LTA+ST组肉鸡回肠中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T组,鸡黏蛋白2(Muc2)和鸡防御素α6(DEFA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饲喂LTA能够改善肉鸡肠道形态,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分泌细胞数量,促进抗菌肽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屏障发育,有效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对肉鸡肠道的损伤,维护肉鸡的肠道健康。
  • 陈岸鸿, 吴海花, 陆阳清, 郑心力, 魏纲, 丰舟, 邢增杨, 徐铁山, 符安, 顾丽红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9-14.
    旨在研究文昌鸡活体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关系,本文选取120日龄文昌鸡60只,公母各半,测量其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胸肌厚、皮脂厚、皮脂重指标,运用SPSS 26.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文昌鸡公鸡皮脂重与体重、胸肌厚、皮脂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斜长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胸肌厚(R=0.687),其次是体重(R=0.685);母鸡皮脂重与体重、体斜长、胸肌厚、皮脂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重(R=0.857),其次是皮脂厚(R=0.630)。体重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皮脂重,体斜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公鸡皮脂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母鸡皮脂重。公、母鸡活体可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_(皮脂重)=396.649+42.279X_(胸肌厚)+0.187X_(体重)+1 213.592X_(皮脂厚)-36.516X_(体斜长),Y_(皮脂重)=193.928+0.264X_(体重)-61.334X_(胫长)。
  • 董磊, 董荣华, 刘红林, 申明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31-35.
    旨在建立一套促进母猪生殖健康、提升繁殖性能的技术方法。选择健康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每天每头猪300 mg原花青素。母猪断奶前1周开始进行原花青素的添加,直至断奶后2周,共21 d。结果:在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2周,在母猪日粮中连续添加原花青素,显著提高了窝均总产仔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总产仔数提高了1.33头。血液学指标测定表明,饲喂原花青素提高了母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并对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综上,日粮添加原花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都存在有益影响。
  • 刘宁, 莫佳琪, 王翊菲, 黄士翰, 刘军花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49-54.
    本研究旨在探讨灌服肠内酯对羔羊瘤胃发酵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14只健康12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灌服肠内酯组于每天10:00进行口腔灌服处理,预饲期3 d,正试期为28 d。试验过程中羔羊自由采食1∶9冲泡的山羊奶粉并自由饮水,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称重,羔羊在42日龄时屠宰采样,采取瘤胃和小肠组织样品,以及瘤胃液样品,分别用于组织形态学和挥发性脂肪酸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腔灌服肠内酯显著提高了羔羊5周龄平均日增重(P<0.05);口腔灌服肠内酯显著降低了瘤胃内乙酸比例(P=0.019)以及乙酸与丙酸比(P=0.019);口腔灌服肠内酯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完全分化乳头比例(P=0.013),增加瘤胃壁厚度(P=0.004)、瘤胃乳头长度(P<0.001)、宽度(P<0.001)、密度(P<0.001)和表面积(P<0.001),显著增加角质层厚度(P=0.004)以及棘状层和基底层厚度(P<0.001);口腔灌服肠内酯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P<0.001)、空肠绒毛高度(P=0.048)和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01)。综上,口腔灌服肠内酯能增加羔羊瘤胃壁厚度,显著刺激瘤胃上皮细胞层的增生,促进羔羊瘤胃的发育,增加小肠绒毛高度,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为羔羊健康生长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 郑应婕, 罗坚文, 黄淑芳, 张秀秀, 刘龙海, 江志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36-41.
    为探讨饲料中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健康的影响,设置两组苹果含量饲料(低苹果日粮为试验一期,高苹果日粮为试验二期)研究苹果添加量对小熊猫各营养物质摄入、排出量,表观消化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每期试验20 d,共40 d。结果表明:试验二期小熊猫的总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1),干物质排出量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两期试验竹叶采食量、粪便排出量、干物质摄入量及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期小熊猫粗脂肪的摄入、排出量,粗纤维、粗灰分的排出量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其余营养物质的摄入、排出量及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期试验小熊猫体重及血液生理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试验二期末果糖胺、血钾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5),尿素氮显著低于试验一期(P<0.05);总胆红素、血淀粉酶极显著高于试验一期(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除尿素氮稍偏高外,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本试验两组饲料配方均能提供均衡的营养,但需控制饲料中苹果的饲喂量,并根据环境变化和动物发情育幼情况调整饲料量,以适应机体需要,同时做好动物体重监测和体检。
  • 杨黎宇, 李家伟, 李燕玲, 胡诗雨, 李健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55-62.
    为研究穿心莲HPLC指纹图谱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谱效关系,构建穿心莲抗氧化作用网络,整合谱效关系和网络药理学数据,预测穿心莲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HPLC法建立10批次穿心莲的指纹图谱;测定穿心莲对大鼠肝细胞(BRL-3A)中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初步确定抗氧化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抗氧化候选成分;根据分析结果,探究穿心莲抗氧化成分。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穿心莲指纹图谱,共标定11个共有峰;根据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9、7、10、5、1、6、8、3号共有峰与BRL-3A细胞ROS含量有较高关联度;9、7、10、5、1、6、8、3号共有峰与BRL-3A细胞MDA含量有较高关联度;网络药理学推测穿心莲抗氧化成分主要包括14-脱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穿心莲苷A等25个;整合分析确定穿心莲抗氧化成分为共有峰9、7、10、5、1、6、8、3代表的成分及14-脱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等。综上,穿心莲抗氧化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通过细胞凋亡途径,作用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靶点发挥其药理作用。本研究可对穿心莲抗氧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谢鑫峰, 钟梓奇, 王子轶, 程文豪, 郎艺, 严涛, 覃尧, 肖倩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5.
    为筛选文昌鸡初生重相关联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235只文昌鸡初生重表型值,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12 085 689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利用GEMMA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显示:与初生重相关的潜在SNP位点共有11个;通过基因功能注释,确定了6个可能影响初生重的候选基因,分别为cAMP响应元件结合蛋白5(CREB5)、锯齿状Notch配体1(JAG1)、蓝带WH2重复蛋白(COBL)、WD重复结构域11(WDR11)、FIG4磷酸肌酸5-磷酸酶(FIG4)和跨膜结构域蛋白(VSTM2A);进一步富集分析发现,ATP和钙离子结合、钙离子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在初生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文昌鸡初生重相关性状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分析标记,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 张晓婷, 郑一青, 曾亦然, 常丽凤, 陈纳, 卢渊录, 罗皓炜, 高紫荷, 平继辉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02-111.
    环状RNA(circRNA)已被证明在众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circRNA在甲型流感病毒(IA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IAV感染A549细胞后的circRNA表达谱变化来挖掘能够影响病毒复制的circRNAs并对其进行初步功能鉴定。利用测序结果,对全部circRNAs进行特征分析、差异表达筛选;对差异circRNAs进行GO分析、KEGG分析;对候选circRNAs进行qPCR、RT-PCR验证及Sanger测序鉴定,并通过空斑试验确定影响病毒复制的circRNAs。结果:本试验共筛选到11 630条差异表达circRNAs,对其中6条circRNA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novel_circ_007428具有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的circRNA表达谱进行了分析与鉴定,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在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 余紫葳, 蒋艳妹, 宋金祥, 崔德福, 刘永相, 范春艳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58-64.
    为了探究猫疱疹病毒(FHV)在邯郸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邯郸地区不同动物医院收集到有呼吸道症状猫的眼、鼻分泌物共55份,经PCR初检后,将阳性样本接种于猫肾细胞(CRFK),细胞产生病变,经过蚀斑纯化、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鉴定、病毒形态鉴定,得到1株FHV。用gD基因引物扩增FHV分离株基因后能够得到特异性条带,且经过3轮蚀斑纯化后,得到1株亚克隆毒株,命名为FHV HD1。FHV HD1 P3代在CRFK上的病毒滴度为10~6 TCID_(50)/100μL,并检测生长过程中8个时间点的病毒滴度,绘制分离株生长曲线。使用FHV-1特异性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FHV HD1能够出现特异性荧光。BLAST分析表明FHV HD1株gD基因与其他FHV-1相似性达98.25%~99.91%。进化树分析表明与猫科动物源FHV-1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大分支,与犬疱疹病毒和其他动物疱疹病毒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为FHV的进化分析和现阶段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对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王凤杰, 任砚, 刘万, 段文龙, 张志强, 史秋梅, 吴同垒, 孙姣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34-139.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动物群中高度流行,通常是口腔、鼻咽和上呼吸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部分,可导致动物不同程度的感染、甚至死亡,人类可通过被动物咬伤或接触其鼻腔分泌物而被传染,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总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以及血清分型、毒力因子和体内存活机制,有助于理解多杀性巴氏杆菌建立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毒力机制;同时,总结了新型疫苗研发现状和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对该菌感染的防治水平。
  • 王昭苹, 温超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29-1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优质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动物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又称FABP3,是一种在心肌细胞中发现的新型小胞质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在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ABP3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肉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瞿颖, 柳雨桐, 曹万迪, 李帅, 范小丽, 周振雷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17-123.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猫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病,家猫的发病率约为15%。心脏超声检查是HCM早期诊断最为准确的工具,可直接检测左心室壁是否存在增厚情况,并且提供心脏形态、瓣膜运动状态、心内血流情况等信息。本研究对46例猫HCM案例的超声心动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和左心房/主动脉比值(LA/AO)这5项参数在健康组、亚临床组和发病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项超声心动参数不受猫的年龄和性别影响;而以LVPW-d、IVS-d、LA/AO这3项参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期。本研究表明,LVPW-d、IVS-d、LA/AO参数对于确诊猫肥厚性心肌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 董续加, 汪志恒, 林芳竹, 黄志洪, 杨国虎, 张成健, 武志勇,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12-116.
    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母猪生产性能、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罗牛山某猪场6栋母猪区约4 500头PRRS发病母猪(长白×大约克)作为对照组,每吨饲料添加磷酸替米考星1 kg和复方阿莫西林0.5 kg,自试验开始连续添加7 d;另在发病情况相似的7栋母猪区选择约4 500头同品种母猪作为试验组,拌料饲喂中药复方,每吨饲料添加1 kg九灵甘蓝素和1 kg九灵黄芪素,自试验开始连续添加15 d。检测发病母猪主要生产性能指标、PRRSV抗原、循环阈值(Ct值)及仔猪的出生重、断奶重等。结果:在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复方之后,发病母猪中流产数和窝均死胎数明显减少(P<0.05);PRRSV抗原阳性率与发病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仔猪腹泻率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死淘率显著降低,母猪产仔数及窝均健仔数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中药复方对PRRS的防控效果与抗生素类似;但试验组在8月的流产率、窝均死胎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血、睾丸去势液和流产母猪样本抗原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复方降低了PRRS复发的风险。综上,添加中药复方可降低PRRSV抗原阳性率,减少PRRS的发病率,稳定病情,并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抗病能力。
  • 范汝慧, 白乾坤, 泮欣铭, 刘嘉楠, 马家乐, 于勇, 姚火春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85-94.
    胞壁相关蛋白A(WapA)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菌中,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WapA的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本研究对猪链球菌WUSS351株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2个编码WapA毒素的基因簇,编码的毒素分别命名为WapA1和WapA2,在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到更多的WapA1和WapA2同源体,通过对它们的C端和N端结构域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猪链球菌中广泛存在编码该毒素的基因簇,提示其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后续通过构建多个WapA毒素的pBAD-His和pBAD-pleB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WapA,结合生长曲线与活菌计数结果发现,WapA1-1对大肠杆菌具有周质毒性,而WapA1-2、WapA1-3、WapA2-1、WapA2-3对大肠杆菌具有胞质毒性,初步确定了WapA的毒性作用。进一步构建wapA1-1、wapA1-2、wapA2-1、wapA2-3基因缺失株(ΔwapA1-1、ΔwapA1-2、ΔwapA2-1、ΔwapA2-3),并通过竞争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发现,WapA可介导猪链球菌WUSS351株的竞争生长,并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后续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 刘晓艳, 王永飞, 邓博文, 哈尔勒哈·阿曼太, 蔡江, 李有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78-84.
    旨在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30S rps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蛋白免疫原性。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30S rpsE蛋白的理化性质、B细胞抗原表位、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等;采用PCR方法从病羊鼻拭子样品中扩增得到30S rpsE基因片段,经NdeⅠ、XhoⅠ酶切纯化后,将其连接到pET-42b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2b-30S rpsE,使用不同浓度IPTG诱导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用镍层析法纯化蛋白后,与弗氏佐剂1∶1混合注射免疫家兔,然后采取全血,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经预测30S rpsE蛋白是亲水无信号肽的膜外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42b-30S rpsE,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5.9 ku,以包涵体和可溶性的形式存在;免疫家兔后血清抗体效价为1∶25 600,证实30S rpsE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孙心如, 孙敏, 周洪婷, 李素芬, 张雪寒, 周金柱, 贡嘎, 索朗斯珠, 李彬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72-77.
    旨在优化G6P[1]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在MARC-145细胞中的培养条件,制备其兔源多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多抗进行效价检测及鉴定。对G6P[1]型BRV毒株NCDV进行不同病毒接种量及收毒时间优化,确定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以1×10~7 TCID_(50) NCDV活毒作为免疫原免疫成年兔,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多抗效价,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中和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NCDV毒株以感染比0.1、感染时间24 h为最佳培养条件,病毒滴度可至4.9×10~6 TCID_(50)/mL;间接ELISA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51 200,表明NCD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IFA及中和试验结果表明,NCDV多克隆抗体与G6P[1]型、G9P[1]型和G10P[11]型BRV毒株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存在良好的交叉中和效应,表明制备的多抗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综上,本试验成功优化了NCDV毒株在MARC-145细胞中的增殖条件,并制备了高效价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后续BR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疫苗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 王彦伟, 岳亚男, 张素玲, 李欢欢, 陈赵媛, 刘月月, 逄文强, 田克恭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52-57.
    C129R和E165R分别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编码的一种Mn依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酶,2种酶均参与ASFV的复制过程。通过研究ASFV C129R蛋白与E165R蛋白的功能,以指导非洲猪瘟的诊断及免疫预防研究。对ASFV SY-18株的C129R和E165R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其反应性,并对其胞外酶活力进行测定,对C129R蛋白的结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现了C129R蛋白与E165R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15 kDa和18 kDa, Western blot显示C129R与E165R蛋白均能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胞外酶活力测定显示,C129R与E165R蛋白在胞外均有酶学活性,比酶活力分别为(60.2±3.8) U/mg和(32.6±2.4) U/mg;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129R为双结构域蛋白,主要由N端α螺旋结构域和C末端α/β结构域组成,C129R蛋白N端α螺旋结构域和C末端α/β结构域的交界处可能是其主要活性位点,序列保守的β-折叠桶(K_(32)~A_(101))可能在其发挥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 代昕宇, 李昀真, 孙亚杰, 胡博, 张成琪, 许丽文, 白雪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44-51.
    为研发高免疫原性的新型狂犬病颗粒样疫苗,利用PCR方法扩增狂犬病病毒HEP-Flury株的G蛋白和M蛋白基因序列,将其依次克隆至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载体pFastBac dual上,构建重组质粒pFD-GM。制备基于pFD-GM的重组杆粒,转染至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GM,在Sf-9细胞中表达获得病毒样颗粒VLP-GM。经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表达了G蛋白(约56 kDa)和M蛋白(约23 kDa);经电镜观察,VLP-GM大小约为100 nm×50 nm,呈表面带有纤突的子弹形状,与典型的狂犬病病毒粒子类似。将VLP-GM免疫犬,经测定犬在二次免疫后产生较灭活疫苗更高的中和抗体水平,达到7.81 U/mL,并且与单独免疫G蛋白相比可刺激更多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生成。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狂犬病病毒的病毒样颗粒VLP-GM,证明了其免疫原性,为后续的疫苗研制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 张曼, 王坤丽, 王艳慧, 李庆豪, 李明, 边思琦, 皇甫和平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36-43.
    旨在探究猪β-防御素-2(pBD-2)在黄曲霉毒素B1(AFB1)致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本试验以4周龄KM小鼠为研究对象,将体重相近的30只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DMSO组(1%DMSO灌胃)、AFB1组(0.3 mg/kg AFB1灌胃)、pBD-2组(0.03 mg/kg pBD-2灌胃)和AFB1+pBD-2组(0.3 mg/kg AFB1灌胃28 d后再用0.03 mg/kg pBD-2灌胃28 d),试验持续56 d,通过观察小鼠肠道结构的变化以及采用q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小鼠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料重比(F/G)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小鼠饲喂pBD-2以后ADG和ADFI均较AFB1组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AFB1导致小鼠空肠黏膜显著损伤,并伴有严重的肠壁变薄,肠绒毛萎缩、稀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相对肠绒毛数量及肠壁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使用pBD-2处理小鼠损伤模型,肠道结构可见显著恢复(P<0.05);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AFB1处理小鼠可显著上调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对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出现了下调趋势,而用pBD-2处理小鼠损伤模型后可显著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说明pBD-2对AFB1造成的肠黏膜炎症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结果为AFB1中毒的防控及pBD-2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彭章蓉, 毕融冰, 任雨贺, 孙皓然, 赵金凤, 赵卉, 张铁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28-35.
    旨在比较2~4岁龄梅花鹿不同部位肉品质感官品质和食用品质。选取梅花鹿颈部、上脑、外脊、前腿、鹿排、里脊、后腿、前腱子、鹿腩和后腱子肌肉组织,检测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以及滴水损失、蒸煮损失、pH值、嫩度、肌苷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等肉品质指标。结果:2岁龄梅花鹿L~*值、a~*值、b~*值、呈味氨基酸含量均好于3、4岁龄梅花鹿,肉色最佳,风味独特;3、4岁龄鹿肉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2岁龄(P<0.05);2岁龄鹿肉pH值显著高于3、4岁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3、4岁龄(P<0.05);3岁龄鹿肉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2、4岁龄(P<0.05)。上脑、前腿部分肌肉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肉色较其他部位更鲜亮(P<0.05);里脊、前腱子部分肌肉嫩度在18.67~59.41 N,显著低于颈部、后腱子(P<0.05),里脊肉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前腱子(P<0.05)。不同年龄和部位的鹿肉呈味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pH值与滴水损失、嫩度,滴水损失与蒸煮损失,L~*值与b~*值,a~*值与b~*值、L~*值、嫩度均呈正相关,a~*值与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呈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梅花鹿不同年龄和部位的肉品质差异显著,2、3岁龄梅花鹿肉色明亮,肉质鲜嫩,风味独特,里脊、前腱子肉质鲜嫩,上脑、前腿肉色鲜亮、滴水损失低,可作为高品质鹿肉进行开发利用。
  • 王星果, 王克华, 胡玉萍, 窦套存, 郭军, 李永峰, 曲亮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20-27.
    旨在研究苏禽6号蛋鸡产蛋期血脂代谢情况,为该配套系的产蛋期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苏禽6号蛋鸡19周龄商品代鸡为试验组,海兰褐蛋鸡为对照组,饲养至60周龄,产蛋前期(19~28周)每周采血,产蛋高峰期(29~40周)间隔2周采血,产蛋后期(41~60周)间隔4周采血,测量血清中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周龄增长,苏禽6号蛋鸡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维持至产蛋高峰期28周龄后明显下降(P<0.05),高峰期后TG和LDL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30、38周龄极显著降低(P<0.01)。与海兰褐蛋鸡相比,苏禽6号蛋鸡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28周龄前明显较低(P<0.05),之后无显著差异(P>0.05),TC和LDL含量则30周龄前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明显降低(P<0.05)。产蛋前期、高峰期与后期比较显示,苏禽6号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其脂代谢指标中TG、FFA和LDL含量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P<0.05),HDL和卵黄蛋白原(VTG)均是前期显著高于高峰期和后期(P<0.05)。苏禽6号蛋鸡血清各脂代谢指标间存在较多显著正相关(P<0.05),如TG、TC与FFA三者间(P<0.01),TC、HDL与VTG三者间(P<0.01),LDL、VTG与腹脂率三者间(P<0.05),仅FFA与极低密度脂蛋白y(VLDLy)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分析表明,苏禽6号蛋鸡产蛋期血脂代谢稳定,与高产蛋鸡海兰褐蛋鸡相比产蛋前期一致,产蛋后期下降较快。
  • 贺紫琴, 宁李纳, 范杰, 凌同, 刘甜甜, 李欣, 陈志雄, 黎满香, 葛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95-101.
    旨在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性克隆,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通过PCR从阳性病料中扩增出PCV2两种基因型2b与2d的全基因组DNA,并分别克隆入pMD-19T载体,获得2个重组质粒,命名为p19T-PCV2b与p19T-PCV2d。利用SacⅡ酶切获得l 767 bp的PCV2全基因组,并在体外分别用T4连接酶连接而环化,将环状基因组转染至PK-15细胞,传至P6代,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CV2b与PCV2d感染性克隆可拯救出病毒。利用PCV2单克隆抗体(单抗)作为捕获抗体,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PCV2多抗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检测PCV2病毒粒子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PCV2拯救病毒的鉴定。将该检测方法与IFA和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ELISA检测值与Image-J所计算的IFA荧光强度及TCID_(50)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和0.8以上,说明该方法与IFA及TCID_(50)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以用于PCV2拯救病毒的快速鉴定。
  • 李永峰, 曲亮, 邵丹, 窦套存, 郭军, 王强, 王星果, 胡玉萍, 卢建, 马猛, 马军, 童海兵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7): 15-19.
    通过对不同杂交组合肉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旨在为小型优质肉鸡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AA肉鸡与R132、F112两个肉鸡品系杂交后代以及与G1、G3、C4三个蛋鸡品系杂交后代为试验组,白羽肉鸡WOD168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各组试验鸡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6组试验鸡3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均大于0.99。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的R~2均大于Logistic模型。进一步从统计学参数及其生物学意义角度评价可知,Gompertz模型是3种模型中拟合效果最好的。Gompertz模型拟合AA×R132、AA×F112、AA×G1、AA×G3、AA×C4和WOD168组的R~2分别为0.999、0.999、0.999、0.998、0.999和0.999,拐点体重分别为1 789.97、2 073.82、1 516.83、1 769.91、1 336.01和1 792.47 g,拐点周龄分别为5.75、6.30、7.19、7.20、6.38和7.64周,以AA×G3组拐点周龄和体重与WOD168组最为接近。本研究表明,3种模型均可用于不同杂交组合肉鸡生长曲线拟合及分析,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AA×G3组生长曲线最佳。
  • 刘文健, 王帅雯, 吉梅, 刘萌, 汤智辉, 张硕, 宋素泉, 闫丽萍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01-109.
    旨在制备禽腺病毒4型(FAdV-4)Fiber-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Fiber-2蛋白的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将原核表达的Fiber-2蛋白免疫BALB/c雌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并通过免疫印迹、间接免疫荧光和抗体相加试验筛选杂交瘤细胞株;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检测抗体,通过优化捕获抗体包被浓度和酶标抗体稀释度等条件,建立特异性检测Fiber-2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本研究成功筛选到3株能够稳定传代的杂交瘤细胞株1H2、2A9和3E1,其分泌的抗体均与FAdV-4全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识别不同抗原表位;进一步发现,以1H2为捕获抗体、2A9为酶标检测抗体,能够建立检测Fiber-2蛋白的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批内重复及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敏感性高,Fiber-2蛋白检测限为0.078 ng/μL;特异性好,不与FAdV-4的其他结构蛋白及鸭腺病毒3型的Fiber-2蛋白发生反应。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了3株Fiber-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定量检测Fiber-2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后续FAdV-4基础研究和Fiber-2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 付建, 陈志远, 陈勇, 吴毅鹏, 董彦强, 罗巧慧, 易宗容, 邓培华, 王娟, 张永安, 杨发龙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42-48.
    为研究放牧补饲对草地藏系绵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月龄体重(23.74±2.16)kg、体尺相近、健康的藏系绵羊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其中自然放牧组全天草场放牧,不补饲;放牧+补饲组全天草场放牧,归牧后补饲精料补充料,试验期间2组实行同等条件下放牧管理,9:00出牧,17:30归牧,试验期为7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放牧+补饲组的体高极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体长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放牧+补饲组的瘤胃pH值和乙酸/丙酸值极显著低于自然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极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的氨态氮、丙酸、戊酸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放牧+补饲组血清中萄萄糖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放牧+补饲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1),放牧+补饲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而自然放牧组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5)。综上,补饲精料补充料可提高放牧条件下草地藏系绵羊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水平、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 李昊杰, 王继光, 方晓敏, 姚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22-30.
    旨在研究新培育品种苏农黑猪的生长发育规律。选取体重35 kg左右、日龄102 d左右的苏农黑猪阉公猪和母猪各30头,将同性别的猪按体重随机分入3个栏,每栏10头,当苏农黑猪饲喂至体重110 kg左右结束试验。通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获取生长性能与采食相关指标数据,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及性别差异,并使用多种函数拟合生长曲线及消化能、粗蛋白摄入与体重的曲线。结果:阉公猪生长至110 kg所需的平均天数显著低于母猪(P<0.05),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平均日采食时间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生长曲线的拟合结果以von Bertalanffy模型为最优,阉公猪和母猪的拐点日龄、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26 d、50.931 kg、0.764 kg和111 d、41.791 kg、0.752 kg。消化能、粗蛋白摄入与体重曲线的拟合结果以ExpDec1模型为最优,拟合得到的预测值均高于猪营养需要量中的推荐值。相较于母猪,阉公猪营养需要量预测值更高。综上,苏农黑猪阉公猪生长性能优于母猪,von Bertalanffy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苏农黑猪生长发育情况,ExpDec1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苏农黑猪能量和蛋白摄入量。
  • 张柳明, 王旭洋, 江才雨, 孙宇轩, 王健, 孙晓梅, 李拥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5-21.
    旨在研究15℃条件下保存绵羊精液的最适宜稀释比例,获得较好的精液保存效果。试验分别将精液按照1∶1、1∶4、1∶9、1∶14、1∶19和1∶24进行稀释保存,在保存过程中检测精子的活率、活力、直线速率(VSL)、曲线速率(VCL)、路径速率(VAP)、侧摆幅度(ALH)、移动角度(MAD)、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保存3~6 d, 1∶9稀释后的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稀释比例(P<0.05);保存1~5 d, 1∶4和1∶9稀释后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稀释比例(P<0.05);保存3~5 d, 1∶4和1∶9稀释后的精子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其他稀释比例(P<0.05);保存3~6 d, 1∶4和1∶9稀释后的精子VCL、VAP和ALH显著高于其他稀释比例(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5℃保存绵羊精液最合适的稀释比例是1∶9,过高和过低的稀释比例均不利于绵羊精液保存。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30-30.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等的研究成果,该系列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期刊规模和水平四个维度确定各国家和地区入编来源期刊的比例,确定了应从全球正在出版的约6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优秀期刊1.5万种左右为来源期刊的目标。项目组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多个索引数据库期刊分类体系基础上,确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及代码》
  • 刘俊俊, 田佳仪, 李坤, 毕崇亮, 韩照清, 秦建华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30-138.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苷、小檗碱、杜鹃花、虎儿草、唐古特青蓝、诃子、沙棘果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种不同中药材水或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测定不同药物提取物浓度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然后测定中药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和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所有中草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芩苷2种中药抑菌作用优于其他中药提取物。中药处理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缓慢,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小檗碱、黄芩苷、唐古特青蓝、杜鹃花、沙棘果、虎儿草水提取物以及唐古特青蓝、杜鹃花、诃子、沙棘果、虎儿草的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经过黄芩苷和小檗碱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总蛋白和核酸含量与药物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增加。经过小檗碱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的ATP含量显著下降。综上,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体外抑菌效果,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机制与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通透性以及细胞能量代谢相关。
  • 杨科岳, 李霆, 蒋乐凡, 蒋微, 刘骏熠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24-129.
    为研究南京地区宠物犬猫外耳道炎的病原种类,本试验对12份患有外耳道炎的犬猫耳分泌物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通过SDA培养基和改良Dixon培养基进行病原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源性分析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0株细菌,其中5株为葡萄球菌,5株为芽胞杆菌;分离到5株真菌菌株,均为马拉色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源性分析与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细菌病原有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贝莱斯芽胞杆菌,真菌病原有厚皮马拉色菌。综上,目前南京地区宠物犬猫外耳道炎病原中,真菌性病原明确有厚皮马拉色菌,细菌病原明确有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贝莱斯芽胞杆菌。研究结果对南京地区宠物犬猫外耳道炎的预防与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敏, 梁春花, 杨童, 黄海翔, 乐建铭, 张臻玮, 梅璐, 张迎鑫, 陈秋生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18-123.
    为探究telocytes(TCs)在内关穴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逆灸”对其微细结构的形态响应,本文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艾灸干预组,正常组不做处理,艾灸干预组进行“逆灸”内关穴10 d,通过HE、Masson染色,CD34+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透射电镜检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内关穴分布有丰富的TCs,它们与皮肤中的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筋膜和胶原纤维等密切相接,显示出其与周围成分的联系功能。进一步发现,与正常组对比,“逆灸”组TCs的突起(Tps)增长,TCs周围胞外囊泡增多,TCs之间的细胞连接增加,表明“艾灸”可在形态上激活TCs,并增强其信息传递功能。提示,作为心包经的关键穴位,内关穴中的TCs有望成为艾灸预防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新靶位。
  • 蔡靖, 王苏苏, 李涛, 丁宁, 王莹, 王志鹏, 王子渲, 包喜军, 朱程程, 蔡亚非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10-117.
    为了快速检测犬类动物呼吸道和消化道细菌的分布状况并研究其特性,选取南京警犬研究所部分患病警犬为试验对象,收集呼吸道、肠道分泌液,使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鉴定,分离细菌后进行药敏试验、细菌侵染细胞试验并检测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犬呼吸道内以β-内酰胺酶抗性基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为主要细菌,消化道内以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抗性基因菌、支原体为主流细菌;药敏试验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无乳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经过无乳链球菌的侵染后的细胞凋亡率为4.08%,而经过肺炎克雷伯氏菌侵染后的细胞凋亡率为13.47%,侵染细胞后0~4 h炎症因子ASC显著上升。综上,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警犬呼吸道和肠道细菌,筛选出患犬呼吸道和肠道的主流菌,这些细菌对头孢类等抗生素敏感,可为兽医针对性地用药提供参考。
  • 陶梦珂, 李苗苗, 石晴晴, 赵恒, 张鲁星, 胡功政, 潘玉善, 刘建华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86-93.
    旨在了解鸡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刚果红试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8种抗菌药的耐药性;PCR检测常见耐药、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毒力基因在生物被膜阳性菌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51株分离株中,生物被膜阳性菌株比例为19.61%,阳性菌株中,OD_(600)最大值为2.233±0.702,最小值为0.374±0.099,其他介于1.455~1.604之间;耐药性检测显示,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对头孢喹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黏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菌株,其中对阿米卡星和黏菌素差异显著(P<0.05),但对多西环素耐药率低于阴性菌株,差异显著(P<0.05),二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恩诺沙星耐药率无差异;OD_(600)值最大的E13对8种测定药物全部耐药,6株OD_(600)值介于1.455~1.604的菌株对5种及以上抗菌药产生耐药性,OD_(600)值为0.374的菌株E39为敏感菌株。PCR结果显示耐药基因bla_(CTX-M-9)、bla_(CTX-M-U)、bla_(OXA-1)、mcr-1、rmtB、floR在生物被膜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阴性菌株,菌株E13同时携带9种耐药基因;共检出16种毒力基因,其中fimH、astA、aggR、irp1、iucD、fyuA、ybtA、ompA在生物被膜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阴性菌株,且阳性菌株毒力基因型复杂;以OD_(600)值为0.374的E39菌株为对照,OD_(600)值较大的生物被膜阳性菌株中,fimH、ompA、ompA、iucD、hlyF毒力基因表达呈现上调趋势。综上,与生物被膜阴性菌株相比,大肠杆菌生物被膜阳性菌株耐药更为严重,携带毒力基因型更加复杂多样,且毒力基因表达呈现上调趋势。
  • 王政, 宋祖晨, 余蕊宏, 周彦彤, 马岩, 刘振广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78-85.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籽多酚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试验选用GEO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集,使用sva包对其进行整合后,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方法鉴定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利用基因本体论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葡萄籽多酚主要成分,选取含量前10的成分,利用TCMSP、DrugBank、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和靶点预测工具获取其作用的靶点,并与先前鉴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模块的基因取交集,使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葡萄籽多酚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靶点;使用分子对接验证葡萄籽多酚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的连接活性;利用Raw264.7细胞系,通过荧光定量PCR鉴定葡萄籽多酚对关键靶点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模块与溃疡性结肠炎表型高度相关,且模块内的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和代谢、细胞的趋化等功能相关;葡萄籽多酚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刺柄芒花素等,这些成分作用的靶点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模块的基因有15个相同,而在这15个基因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基质金属酶9、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因为在网络中有最高的连接度而被认为是关键靶点;葡萄籽多酚含量最高的10个成分与这4个靶点均具有良好的连接活性,荧光定量PCR也证明了葡萄籽多酚能影响这4个靶点基因的表达。综上,葡萄籽多酚最有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成2、基质金属酶9、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 陈小竹, 盛正尧, 沈嘉仪, 杨德吉, 姚大伟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72-77.
    旨在建立规范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操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测流程和健康犬BALF相关指标的参考数据,为BAL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选择无呼吸道疾病指征的14只健康比格犬进行多次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回收BALF,统计回收率,并对其进行有核细胞总计数(TNCC)、细胞分类计数分析,通过BAL操作绘制健康犬的内镜下支气管解剖图。结果显示,98份BALF中样品合格回收率是92.1%,出血的概率为3.4%;成功采集的89份样本中,犬BALF回收率较高的肺叶为右副叶(64.5%)、左前叶后部(60.4%)、左前叶前部(57.7%),其余肺叶回收率均在40%~50%之间;BALF平均有核细胞数304.48×10~6个/L,细胞类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巨噬细胞(85.9%)、淋巴细胞(13.0%)、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而上皮细胞比例受人为操作影响较大,一般在分类计数时忽略不计。本研究绘制了健康犬内镜下支气管镜解剖图,建立了兽医临床犬BAL操作流程,获得了健康犬BALF细胞学参考值,为兽医临床上犬的下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吴德胜, 王伟然, 丁金雪, 胡梦馨, 孟晋武, 王文佳, 刘家国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63-71.
    旨在分析专利中复方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筛选并建立相关中药组方专利的数据库,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通过在线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得核心药对活性成分和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信息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核心药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纳入178个专利组方,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入肝、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出14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核心药对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奶牛乳房炎共同靶点28个,主要富集于56条GO和72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个核心靶点与5种活性成分均具有结合的可能性。专利组方治疗奶牛乳房炎主要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等治法为主。核心药对可通过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rel网状内皮细胞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G)等靶点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因子κB(NF-κB)、PI3K-Akt和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来防治奶牛乳房炎。
  • 马敏彪, 武利恒, 丁琳, 金慧佳, 赵丽莉, 曹丁壬, 王争光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1-8.
    旨在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评估湖羊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详细的系谱记录。通过对40只湖羊种公羊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在40只种公羊中,共检测得到952 214个SNPs;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在0.212 9~0.242 5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遗传分化程度值在0.370 2~0.452 4之间;状态同源(IBS)遗传距离在0.173 9~0.228 0之间,平均为0.220 9;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一致,最终可以将40只种公羊分为14个家系,湖羊群体中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潜力。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湖羊种公羊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完善了系谱记录,为湖羊场后续育种、配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