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48.
    <正>《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4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 998种中文期刊和167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九位。
  • 王博, 哈尼克孜·吐拉甫, 黄俊成, 王许, 李鹏飞, 吴伟伟, 依明·苏来曼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9-14.
    旨在探究澳洲白羊与杜湖羊三元杂交F1代(澳杜湖)公羔在育肥期的生长发育与饲料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杜泊羊与湖羊杂交一代为母本,澳洲白羊为父本进行杂交,选取99只澳杜湖公羔(80~180日龄)进行育肥期生长发育性状与饲料效率性状的测定。结果:澳杜湖公羔80~180日龄,体重呈递增态势;经统计分析发现,澳杜湖公羔不同日龄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整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澳杜湖公羔平均日增重为(0.30±0.03)kg,平均日采食量为(1.91±0.16)kg,剩余采食量为(0.00±0.14)kg,饲料转化率为5.41±0.67。研究表明,澳杜湖公羔在120~180日龄为增长高峰期,体重与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剩余采食量与饲料效率性状相关,与生长性状不相关,而饲料转化率与生长性状和饲料效率性状显著相关。
  • 杨海峰, 彭伟龙, 陈晓兰, 王丫丫, 王丽君, 解肖羽婷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32-139.
    传统中药具有增强畜禽免疫功能的作用,提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组分添加于饲料,通过恢复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改善畜禽健康状况和对抗畜禽养殖中的疾病。近年来,新发病、病毒变异以及混合感染所带来的复杂多变的养殖环境,给畜禽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虽然新型疫苗的使用可以对疾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在面临畜禽极度虚弱、患免疫抑制类疾病等情况时仍束手无策。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以改善畜禽对肿瘤、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免疫反应,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全面“禁抗”的养殖环境下,中药免疫增强剂以其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多种优势脱颖而出,成为热门的新型畜禽免疫增强剂。本文主要从中药免疫增强剂在畜禽中的使用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畜禽养殖以及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曾梦, 吴群, 韩建成, 杨远廷, 周汉林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139-145.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在自然界及动物胃肠道内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对畜禽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产气荚膜梭菌α、β、ε毒素蛋白作为疫苗抗原成分的应用,重点阐述在灭活疫苗、类毒素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纳米颗粒疫苗或佐剂和多表位疫苗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 罗梦, 郭子强, 李佳乐, 帅文娜, 李丽薇, 周艳君, 姜一峰, 童武, 童光志, 韦祖樟, 高飞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125-13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在家猪和野猪之间传播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致死率高达100%。近年来,ASF疫情严重威胁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与之前相比,我国的ASFV流行毒株逐渐由ASFVⅡ型强毒株转变为ASFVⅡ型和Ⅰ型的重组毒株。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交叉保护效力的有效疫苗来预防ASFV的感染。ASFV的结构复杂,其基因组是一种大型双链DNA分子,大小在170~193 kb,包含150~167个开放阅读框,编码近200种蛋白。这些蛋白具有复杂的结构、功能以及免疫逃逸机制,使ASF疫苗研发困难重重。截止目前,尚未有针对ASF的有效疫苗或治疗药物问世,仍需要全面解析非洲猪瘟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病毒感染机制以及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关于ASFV相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ASF提供科学依据。
  • 范子秋, 曹青, 肖敏, 王子坚, 马永辉, 芝吉, 赵学慧, 张浩浩, 何曾文, 邓静, 马金锐, 崇倩, 张坤中, 薛慧文, 苟惠天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58-65.
    通过对畜禽屠宰环境和畜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情况及其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为畜禽屠宰和销售环节中LM风险监测提供数据,为防控LM的污染奠定基础。随机采取屠宰场环境、畜禽胴体及污水样品,参照国标方法经增菌、分离,对可疑为LM的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长曲线和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分析。结果:1 239份样本检出58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4.68%,胴体、屠宰环境、屠宰污水在各自样本中检出率分别为4.81%、4.80%、3.48%;58株LM有1/2a(8.62%)、1/2b(44.83%)、1/2c(46.55%)这3种血清型,19种序列型(ST);25株LM分离株生物被膜和生长能力强于参考株;甲醛溶液、苯扎溴铵、碘溶液和氢氧化钠4种消毒剂对7~10株LM分离株的MIC值高于参考株。综上,畜禽屠宰场及农贸市场中存在LM污染,且菌株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 马丝, 夏薇, 温晓艳, 潘智仁, 付业海, 刘彬, 陆情梅, 赵佳福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8.
    旨在探究骨桥蛋白(OPN)基因与贵州黑山羊卵巢颗粒细胞(OGCs)增殖和凋亡间的关系。以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OPN基因的4个干扰载体,转染至OGC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干扰载体对OPN基因的抑制效率,筛选最佳干扰载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与其相关的繁殖标记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OPN基因的4个干扰载体,与shRNA-NC组相比,shRNA-OPN-222、shRNA-OPN-385和shRNA-OPN-741均极显著抑制了OPN基因的表达(P<0.01),且shRNA-OPN-222抑制效果最佳;CCK8和细胞划痕试验结果表明,与shRNA-NC组相比,shRNA-OPN-222极显著抑制了OGCs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P<0.01);RT-qPCR结果发现沉默OPN基因极显著抑制了核心蛋白聚糖2(DCN2)、细胞色素P450家族19亚家族A肽1(CYP19A1)和雌激素受体1(ESR1)的基因表达(P<0.01),显著促进了β-连环蛋白结合因子2(CTNNB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Bcl-2关联X蛋白(Bax)的基因表达(P<0.05),对铁蛋白重链1(FTH1)、胱天蛋白酶9(Caspase-9)的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干扰OPN基因,可以有效抑制OGCs的增殖和迁移,降低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促进细胞的凋亡进程,这一研究为进一步阐明OPN基因影响山羊繁殖率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闻双全, 王亮, 方兰, 袁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50-56.
    为探究线粒体自噬受体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样(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调控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NIP3L基因沉默模型,并经10μmol/L镉处理12 h, Western blot检测BNIP3L、帕金森氏蛋白2(Parkin)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NIP3L与线粒体标志蛋白TOMM20共定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数目,FITC 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经镉处理12 h后,BNIP3L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BNIP3L与TOMM20共定位增加,沉默BNIP3L极显著抑制镉致Parkin线粒体转位(P<0.01),抑制镉致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极显著促进镉致caspase-9、caspase-3激活和神经元凋亡(P<0.01)。结果表明,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抑制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
  • 鄢梓晴,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05-110.
    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虫媒传播病毒,主要感染养殖动物,遗传多样性高,具有流行风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来自福建省的死亡野生赤腹松鼠中首次发现了GETV,结合一代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到赤腹松鼠肺组织感染GETV,并成功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GETV/RS/China/2022毒株。基于GETV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源自野生啮齿目动物的GETV/RS/China/2022毒株属于罕见GETV谱系Ⅱ型衍生株,这提示了GETV宿主谱的扩展以及野生动物对甲病毒进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 赵崇杰, 姜小梅, 张帅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31-34.
    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54±3)d、体重(90.50±1.12)kg的“杜×长×大”三元育肥猪1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500 mg/kg复合酸化剂,试验共70 d,其中预饲期7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ADG)有升高趋势(P<0.1);试验组粗蛋白质、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猪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GLO)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有升高趋势(P<0.1)。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500 mg/kg复合酸化剂,有助于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增强养分表观消化率并改善育肥猪的血清生化指标。
  • 刘书鸣, 魏志恒, 彭鑫, 周博, 夏磊, 裴军, 徐璐, 郁建峰, 顾志良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5-23.
    为研究鸡性别决定区域Y盒蛋白转录因子6(SOX6)基因时序表达和在成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不同组织以及胚胎期(E11~E19)和出壳早期(D0、D3、D6)骨骼肌中SOX6 mRNA的表达;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鸡SOX6基因的编码序列区(CDS),经测序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鸡SOX6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构建鸡SOX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鸡原代成肌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和敲低SOX6基因对成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SOX6 mRNA在鸡12种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胸肌、腿肌较高,而在肌胃和脾脏较低;SOX6 mRNA在胚胎期E11~E19表达量逐渐增加,D6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获得鸡SOX6基因编码区全长2 367 bp,共编码78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鸡SOX6蛋白为中性、亲水性蛋白,分子量为87.533 kDa,等电点为6.99,不稳定系数为60.95,脂肪系数为62.51;构建SOX6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至鸡原代成肌细胞中,成功表达出SOX6-MYC融合蛋白;在成肌细胞中过表达SOX6后,肌肉分化标志基因生肌分化因子(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敲降SOX6后MyoD和MyoG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SOX6基因对成肌细胞分化发育具有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分析SOX6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 沈永林, 陈雯, 袁丽霞, 史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47-152.
    <正>(接上期)六、《畜牧与兽医》在国内主要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成绩(一)《畜牧与兽医》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5年起《畜牧与兽医》被收录并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报告,畜牧、兽医科学类近几年入选的期刊从最初14种增加至今年的21种。
  • 吕世杰, 张格阳, 王香南, 冯亚杰, 乔智慧, 祁兴山, 张子敬, 施巧婷, 王二耀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6.
    旨在筛选牛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 POLB)基因核心启动子并对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和鉴定。以牛POLB基因CDS区上游1 751 bp序列为模板,构建5个包含不同截短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核心启动子,利用AnimalTFDB 3.0预测核心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过表达转录因子后分析其对牛POLB基因的转录调控功能。结果:在牛肌肉原代细胞中,构建的5个截短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均具有转录起始活性,pGL3-151(-151~-1 bp)和pGL3-1351(-1 351~-1 bp)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pGL3-551(-551~-1 bp)(P<0.001,P<0.000 1),表明-151~-1 bp和-1 351~-551 bp为牛POL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nimalTFDB 3.0预测核心启动子区存在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 SP1)的结合位点;在牛肌肉原代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SP1,能够显著降低POLB基因的转录活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李鑫璐, 李浩杰, 谭磊, 张勇, 王坤, 葛长荣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40-146.
    家禽胚胎干细胞(ESCs)作为具有高度多能性的细胞,在家禽遗传育种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展现出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家禽ESCs的概念、特点、维持和分化机制,以及它们在疫苗生产、生物反应器、遗传育种和人类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家禽ESCs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也为未来的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 王敏, 温渊, 曹钰莹, 刘聪, 李超,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103-110.
    旨在探索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ORF140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利用前期构建的LSDV ORF140缺失株,荧光定量分析缺失ORF140基因在LSDV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LSDV保守基因ORF077建立检测LSDV ORF077的标准曲线,检测LSDV ORF140缺失株与野毒株在不同时间点的拷贝数变化,然后通过蛋白质谱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140蛋白与宿主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最后敲低此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检测宿主细胞内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LSDV ORF140缺失株会引起宿主细胞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00 1)且缺失株拷贝数始终比野毒株高,推测LSDV ORF140基因的存在能激活宿主细胞的Wnt/β-catenin(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并且该通路的激活会影响LSDV的复制,宿主细胞中的连接斑珠蛋白(JUP)与LSDV 140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宿主细胞JUP基因转录水平,发现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下调(P<0.05),感染LSDV后,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仍处于下调状态,并且检测到此时病毒拷贝数比野毒株高(P<0.05),以此推测LSDV ORF140是通过与JUP结合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影响LSDV的复制。综上,本研究证实LSDV 140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中的JUP蛋白结合,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LSDV的复制,为揭示LS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LSDV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 林秋敏, 赖宝色, 钟佩云, 林祚贵, 徐磊, 黄小红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4-21.
    旨在以杜洛克公猪精液为研究对象,通过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抑制剂体外处理精液,经12.5%SDS-PAGE对处理好的精子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筛选NAGase作用互作点蛋白表达差异;表达丰度差异的蛋白经酶消化后进行质谱分析。结果:银染筛选获得5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在凝胶中,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值3~10和相对分子质量14.4~116 kDa的范围内;经NCBI和Mascot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蛋白匹配搜索,成功鉴定与精子功能相关的上调差异表达蛋白8个,分别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精卵融合蛋白4(IZUMO4)、精浆糖蛋白1(PSP-1)、猪精子黏附蛋白(AWN)、糖结合蛋白(SPMI)、细胞色素c氧化酶Ⅵα亚基多肽1(COX6A1)、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蛋白(DLD)和伴侣蛋白1(TCP1);8个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精子成熟、精子运动、精卵识别等生理功能。通过STRING工具分析蛋白质互作关系表明IZUMO蛋白可能是NAGase调节精子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并形成了可能的蛋白质调控网络。研究结果为提高公猪生产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胡欣妍, 高明阳, 杨宣叶, 王进千, 吴玉湖, 马晓霞, 张德荣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38-146.
    泛素化是所有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之一,可调节数千种蛋白,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可诱导蛋白酶体降解靶蛋白,随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生命周期中发挥调节作用,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结构域蛋白(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s, TRIMs)是一类可以在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发育及凋亡、蛋白质质量控制、固有免疫反应、自噬、癌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本文着重阐述了TRIMs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对流感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对病毒自噬的诱导,为流感的防治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TRIM家族成员介导的抗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张秋玉, 裴文刚, 王俊皓, 冯雅茹, 张格, 冉多良, 李斌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113-120.
    为调查造成阿勒泰部分地区双峰驼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其毒力基因、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及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调查阿勒泰地区双峰驼乳房炎的流行情况,采集388份乳样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通过PCR及药敏检测其毒力及耐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双峰驼乳房炎总感染率为15.98%,其中散养驼临床型和隐型乳房炎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0%、21.30%,集约化养殖场分别为20.00%、17.19%。从25份病乳中共分离鉴定出154株菌,其中粪肠球菌33株,占21.43%;大肠杆菌11株,占7.14%;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2.6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随机选择的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检测出irp2(75%)、fyuA(75%) 2种毒力因子;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检出clfa(100%)、sea(75%)、fnbB(75%)、hla(50%)、hlb(50%) 5种毒力因子;随机选择的12株粪肠球菌中检出gelE(83.30%)、ace(83.30%)、efaA(75%)、agg(50%)、esp(25%)5种毒力因子。药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高达100%,对哌啦西啉与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5%,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50%,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25%。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耐药率10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0%,对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5%,对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和呋喃妥因较为敏感,而对万古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占比均低于41.70%,对氯霉素与四环素的耐药菌株占33.30%,诺氟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药菌株均占25%,耐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菌株均占16.70%。本研究结果可为双峰驼养殖企业提供帮助,助力双峰驼养殖业发展。
  •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19.
    <正>《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4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 998种中文期刊和167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九位。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陆露, 蔡江雪, 孙一然, 李平华, 黄瑞华, 贺斌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49-55.
    旨在观察猪正常和囊肿卵巢中血管生成素(ANG)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探讨ANG的表达与猪卵巢囊肿发生之间的关系。从屠宰场收集250~300日龄的大白猪母猪卵巢,根据形态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卵巢囊肿组(n=8),通过HE染色对正常卵巢和囊肿卵巢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卵巢中ANG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中ANG的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外观上囊肿卵泡和囊肿黄体体积明显增大,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均出现肿大、间隙不均和脂滴空泡增多的异常现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囊肿卵巢中ANG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NG在囊肿卵泡膜细胞和囊肿黄体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上升,而在囊肿卵巢正常部位处有腔卵泡膜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ANG与猪卵巢囊肿的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提示ANG可以作为一种诊断标志物,为临床上卵巢囊肿的确诊提供帮助。
  • 张瑞, 胡万金, 钟赛薇, 陈美如, 庾庆华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56-63.
    旨在探讨屎肠球菌Kimate-X对幼犬生长发育、血液学参数、免疫学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功能的潜在影响。选用16只2月龄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益生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屎肠球菌Kimate-X(2×10~9 CFU/d),试验共持续6周,测量体重、体高、体长,对血液学、免疫学指标及宏基因组测序指标进行系统性评估。结果:屎肠球菌Kimate-X显著促进了幼犬的体重增长(P<0.01)和体长发育(P<0.05),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P<0.05);免疫学检测表明,屎肠球菌Kimate-X能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P<0.05),增强免疫功能;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屎肠球菌Kimate-X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显著提升有益菌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erimneri)的丰度,有效降低潜在致病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相对丰度;功能注释分析进一步显示,屎肠球菌Kimate-X能够增强肠道菌群的DNA修复能力,促进能量代谢功能的提升。结论:屎肠球菌Kimate-X对幼犬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功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水怡, 刘丹丹, 杜少磊, 刘雨桐, 姜冰冰, 朱慧茹, 巴音查汗, 张杨, 李永畅, 张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64-74.
    旨在探究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的生物学功能。在圆锥节丛孢菌新疆株AC-XJ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选取几丁质酶基因AC-chi6195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并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该重组蛋白的酶活性,分析该重组蛋白在不同pH值、温度、底物、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条件下的酶学特性,将其作用于秀丽隐杆线虫及马圆形线虫三期幼虫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AC-chi6195基因全长1 453 bp,有2个内含子序列,共编码398个氨基酸,AC-chi6195属于糖基水解酶18家族且三级结构为典型的几丁质酶三磷酸异构酶桶形结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少孢节丛孢菌XJ-A1株几丁质酶AO-379亲缘关系相对最近;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AC-chi6195分子质量约为42 kDa;采用Ni柱层析法结合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获得了纯化的目的蛋白;DNS还原糖法检测显示,该重组几丁质酶活性为102 U/mg;酶学特性分析显示,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7,40℃,1,4-二硫代苏糖醇(DTT)、SDS、Cu2+对其有抑制作用,该酶可降解胶体几丁质和少量壳聚糖;用重组几丁质酶AC-chi6195分别处理秀丽隐杆线虫和马圆形线虫三期幼虫12、24、36 h后,秀丽隐杆线虫死亡率分别为65%、93%、100%,马圆形线虫三期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5%、97%、100%。本研究结果为捕食性真菌高效杀线虫酶制剂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 周彦彤, 王政, 宋祖晨, 余蕊宏, 焦丽娜, 刘振广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55-64.
    乳腺癌是雌性犬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有极高的转移率、复发率,治疗手段有限且难以完全治愈,本研究旨在探究泊沙康唑对干扰素基因刺激器(STING)激动剂cGAMP抗4T1乳腺肿瘤效应的增效作用。将BALB/c小鼠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然后分为Control组、cGAMP单独治疗组、泊沙康唑单独治疗组以及泊沙康唑+cGAMP联用组,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4T1乳腺肿瘤的体积、小鼠的体重以及生存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各组小鼠脾脏和肿瘤引流淋巴结中CD69+T细胞的比例;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探究肿瘤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与cGAMP单独治疗组相比,泊沙康唑+cGAMP联用组中小鼠肿瘤体积显著下降,生存率显著提高,且小鼠脾脏和肿瘤附近引流淋巴结中CD69+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在转录组测序中,与cGAMP单独治疗组相比,泊沙康唑+cGAMP组中cGAS-STING通路相关基因、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及T细胞特征基因的富集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泊沙康唑增强了cGAMP的体内抗肿瘤效应,改变了肿瘤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并促进了cGAS-STING通路及其下游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反应的激活,可作为有效的STING通路激活增效剂,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 宋文, 尹国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32-37.
    旨在研究不同光色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及行为的影响。选取200只初生雏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对照)和4种不同LED光照(白光、红光、蓝光、绿光)条件下,采用16L:8D饲养模式饲喂30 d,期间对雏鹅的行为活动进行录像观察,并采集血清样本。结果:在单色光处理下,绿光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蓝光组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绿光组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蓝光组雏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绿光、红光组雏鹅血清褪黑素(MT)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不同光色对雏鹅修饰行为、啄物行为无显著影响,白光、红光可显著增加雏鹅采食和站立行为时长(P<0.05),白光、红光、蓝光、绿光可显著减少雏鹅趴卧行为时长(P<0.05)。综上,不同光色能够促进雏鹅采食行为,增加血液免疫能力,提高雏鹅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雏鹅育雏期使用LED绿光。
  • 张伟, 于海波, 王园园, 李昌文, 夏长友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28-31.
    旨在通过探讨灯光颜色对SPF鸡育雏质量的影响,筛选出一种适合SPF鸡育雏期使用的灯光颜色。将360只0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绿光组、白光组、红光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分别放置在采用绿色、白色、红色LED灯管照明的饲养隔离器内,饲养至4周龄,在育雏期(0~4周龄)每周统计雏鸡存活率、增重、体重均匀度、料重比及胫骨长。结果:红光组4周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的累计4周增重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红光组的增重最多;体重均匀度方面,红光组1~4周的体重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同期值(P<0.05);3组的料重比、胫骨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动物存活率、增重、体重均匀度、料重比、胫骨长这5个指标比较,红光组在存活率、增重及体重均匀度指标优于其他2组,料重比和胫骨长指标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综上,红光是较为理想的SPF雏鸡育雏期使用的灯光颜色。
  • 宫英杰, 扈富哥,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74-78.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 闫嘉欣, 刘炳男, 高子浩, 张琳惠, 李嘉, 张慈, 陶晨雨, 李俊杰, 夏威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8-13.
    为研究褪黑素(MLT)对绵羊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选取具有3层以上致密完整卵丘细胞且胞质均匀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在玻璃化冷冻解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0-11、10-9、10-7、10-5 mol/L)MLT,解冻后检测体外成熟液培养24 h后卵母细胞以及新鲜组卵母细胞活性氧(ROS)、Ca2+、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结果:与新鲜组相比,0 mol/L MLT组ROS、Ca2+水平显著升高(P<0.05),MMP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0 mol/L MLT组,在玻璃化冷冻解冻液中添加MLT可显著降低绵羊玻璃化卵母细胞ROS和Ca2+水平(P<0.05),并显著提升卵母细胞MMP水平(P<0.05),其中绵羊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过程中MLT的最适添加浓度为10-9 mol/L;与0 mol/L MLT组相比,10-9 mol/L组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卵裂率(68.64%vs 58.03%,P<0.05)与囊胚率(18.97%vs 5.96%,P<0.05)。本研究证实在玻璃化冷冻解冻液中补充MLT可缓解绵羊GV期卵母细胞冷冻损伤并提高其发育潜能。
  • 马爱军, 俞进, 段真真, 李佳, 刘凯强, 诺明达来, 巴音查汗·盖力克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71-77.
    旨在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绵羊无形体(Anaplasma ovis)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分别从阿克苏地区下辖9个县市采集羊全血共计540份。分别以编码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groEL基因、16S rDNA基因的部分序列(SSAP2)为靶基因,运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绵羊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情况;选择强阳性样本测序,运用MegaAlign进行同源性比对,运用Mega 11.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无形体的总体感染率为44.81%(242/540),其中绵羊无形体感染率为35.74%(193/54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为11.67%(63/540),混合感染率为2.60%(14/540)。不同县市无形体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不同饲养环境下,散养户的绵羊无形体感染率最高,为57.22%(103/180),不同饲养环境下绵羊无形体的总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01)。本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阿克苏地区是绵羊无形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流行区,应该加强无形体的防控与检疫。
  • 赵桐, 潘梦娇, 刘克森, 白娟, 马梓承, 刘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99-106.
    为制备伪狂犬病病毒(PRV)VHS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pET-32a-VHS重组质粒,成功制备了PRV VHS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作为免疫原接种BALB/c雌鼠,经过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和3轮亚克隆获得了2株PRV VH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H8和4C3。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2株VHS单抗细胞均能稳定分泌抗体,且腹水抗体效价均达到1∶409 600。1H8和4C3的轻链均属于Kappa型,重链皆为IgG1亚类。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显示,2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抗均能与PRV病毒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VHS蛋白的截短表达和Western blot鉴定出1H8单抗可以识别抗原表位241VAPEDVKLKY250,单抗4C3可以识别抗原表位103RADGDGAADAPP114。本研究制备出2株VHS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出2个新的抗原表位,为后续研究PRV VHS蛋白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齐盟, 胡亮, 辛雅明, 白绥明, 郭铸苇, 杨银凤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43-48.
    旨在探究来源于枯草芽胞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信号通路情况。使用20μg/mL肽聚糖刺激ORECs 2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BD-1表达的信号通路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使用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各信号通路因子,再使用20μg/mL肽聚糖刺激ORECs 2 h,通过RT-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B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确定介导SBD-1表达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20μg/mL肽聚糖显著提升了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01,P<0.05),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P38)的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了ERK1/2、JNK和NF-κB信号通路,极显著降低肽聚糖诱导ORECs中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01,P<0.01)。结论:枯草芽胞杆菌肽聚糖诱导SBD-1表达由TLR-2-MyD88-NF-κB和TLR-2-MyD88-MAPK(JNK、ERK1/2)共同介导。
  • 夏潇潇, 王佳琳, 李玲, 佰伍加, 宋志贤, 岳恒, 曹少先, 袁玉国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24-30.
    为探明海门山羊不同组织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表达规律及其编码蛋白结构特点,通过克隆海门山羊MSTN基因CDS序列并分析其生物特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ST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MSTN基因第2、3外显子上设计3个单碱基编辑靶位点,将构建的sgRNA质粒分别与胞嘧啶碱基编辑器YE1-BE3-FNLS电转入培养的海门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筛选48 h后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对PCR扩增靶位点序列进行Sanger测序和TA克隆分析。结果:海门山羊MSTN基因的CDS序列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性。海门山羊不同组织中MSTN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骨骼肌的表达量最高;3条sgRNA均可在MSTN基因外显子上进行单碱基编辑,编辑效率分别为25%、37%和29%。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培育MSTN基因突变海门山羊新品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 韩彦飞, 苗中秋, 张利, 姜仁礼, 刘琪, 李美琦, 刘正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38-46.
    旨在探究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携带的质粒介导喹诺酮(PMQR)和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的检测。采集营口市307份宠物犬、猫肛拭子样品,分离获得282株大肠杆菌,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药敏纸片中加入克拉维酸来确定分离菌株是否为ESBLs表型耐药菌株;应用PCR测定大肠杆菌菌株携带的ESBLs和PMQR耐药基因型。结果:宠物犬源、猫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1.15%~60.00%和22.22%~37.50%;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5.85%~52.73%和43.75%~57.5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69%~69.09%和16.67%~57.50%;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77%~39.13%和18.75%~37.50%;对多肽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52%~20.91%和12.50%~27.78%;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7.31%~29.09%和22.22%~33.78%;经测定,148株大肠杆菌检测为多重耐药菌株,三重耐药菌株检出率最多,共有56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表型;在产ESBLs表型大肠杆菌中,blaCTX-M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为28.57%(16/56),其次为blaTEM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7.86%(10/56);共有74株大肠杆菌携带PMQR耐药基因,其中qnrS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4.59%(33/74),其次为aac(6′)-Ib-cr,检出率为18.92%(14/74)。综上,营口地区宠物犬源、猫源大肠杆菌耐药较为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菌株携带的ESBLs耐药基因以blaCTX-M为主;携带的PMQR耐药基因以qnrS为主。
  • 姜智文, 秦颖, 陈杰,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3): 74-78.
    为了开发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盖塔病毒,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在盖塔病毒nsP3基因的C端插入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并通过转染至BHK-21细胞拯救重组病毒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感染性cDNA克隆pSM-GETV-nsP3/ZsGreen转染BHK-21细胞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所拯救的报告病毒可以在BHK-21细胞上稳定传代(至少10代),并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多步生长曲线试验表明,报告病毒GETV-ZsGreen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能力略低于亲本毒株,但仍能达到较高病毒滴度。综上,本研究构建并拯救了1株遗传稳定的GETV报告病毒GETV-ZsGreen。
  • 王艳萍, 徐倩倩,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董林, 刘吉山, 谢金文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66-73.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 向蒙, 冯桂丹, 杨显超, 夏炉明, 吴秀娟, 卢军, 赵洪进, 王建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86-90.
    旨在了解上海市马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上海市马传染病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1年上海地区16个马场采集的571份马匹的血清样品进行了西尼罗河热、马流感、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马病毒性动脉炎、日本脑炎、马鼻疽、马媾疫、伊氏锥虫病以及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西尼罗河热、马流感、日本脑炎、马巴贝斯虫病、马驽巴贝斯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由2020年的18.16%、68.28%、0.24%、12.35%、0.24%下降到2021年的10.76%、57.59%、0、10.76%、0;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伊氏锥虫病、马媾疫、马病毒性动脉炎、马鼻疽均无阳性病例。分析表明,上海马场传染病的总体阳性率2021年比2020年低,呈明显下降趋势。
  • 王梦云, 王俊丽, 郭凡溪, 仇亚伟, 陈宝昌, 赵欣雨, 余祖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45-50.
    旨在考察成年健康比格犬皮下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后体内头孢噻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选取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雌雄各半,以10 mg/kg剂量单次皮下注射10%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前肢静脉采血,分离血浆,血浆样品经二硫赤鲜醇(DTE)作用,使头孢噻呋及其脱氧呋喃甲酰头孢噻呋(DFC)代谢物从蛋白或含硫化合物中分离,经提取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测得的血药浓度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达峰时间(Tmax)为(7.33±3.27)h,达峰浓度(Cmax)为(33.87±7.58)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720.54±150.39)h·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726.77±148.90)h·μg/mL,消除半衰期(t1/2λz)为(16.61±5.51)h,单次给药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达4 d以上。本试验结果表明,犬皮下注射自研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后,消除缓慢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
  • 沈学怀, 赵瑞宏, 尹磊, 侯宏艳, 戴银, 胡晓苗, 殷冬冬, 王洁茹, 潘孝成, 周学利, 刘永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60-70.
    鸡源沙门菌不仅会引起鸡的感染发病,还会威胁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从安徽肥东地区1只疑似沙门菌感染病鸡组织中分离出1株沙门菌,命名为SM24,评价该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菌株致病性和半数致死量(LD50),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测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构建分离株基因图谱,分析其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特征。结果:分离株在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SPF雏鸡具有明显的致病性,LD50为8.50×10~5 CFU;SM24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以及新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和氨曲南等16种抗生素表现耐药,对大观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氟苯尼考、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B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SM24为印第安纳血清型沙门菌(Salmonella Indiana),序列型为ST17,基因组大小为4 865 511 bp, GC含量为51.96%,携带一个IncHI2质粒,大小为165 044 bp; SM24菌株基因组中携带280个毒力相关基因和144个耐药基因,其中整合移动元件(IME)位点和质粒上存在12个耐药基因;SM24菌株与国内报道的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的遗传距离较远。综上,本研究分离鉴定到1株鸡源印第安纳沙门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和多重耐药性,同时解析了菌株的全基因组特征,为深入研究印第安纳沙门菌的致病和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 符雪艳, 张传健, 王灵果, 陈赛赛, 宋建隆, 郭容利, 熊富强,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107-112.
    旨在探究猪丹毒丝菌流行株的耐药性、致病性以及传统疫苗株对其的免疫保护效力。从安徽、浙江、江苏南京等地的发病猪病料中分离出3株细菌,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可见革兰阳性短杆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确定3株细菌均为猪丹毒丝菌,分别命名为AH-6、ZJ-JX和NJ-2。SpaA基因分析发现,AH-6株存在195和257两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ZJ-JX和NJ-2株存在203和257两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表明3个分离株可分为2个SpaA型。药敏试验发现,菌株AH-6、ZJ-JX和NJ-2均对氨苄西林敏感,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均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AH-6、ZJ-JX和NJ-2株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MLD)分别为4×10~1、1×10~3和6×10~1 CFU/mL。免疫效力试验表明,弱毒疫苗G4T10可对3株流行株提供有效的保护。本研究可为猪丹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 沈永林, 陈雯, 袁丽霞, 史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4): 146-150.
    <正>(接上期)四、《畜牧与兽医》各时段栏目设置概况固定栏目设置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有时也会根据需求开辟不定期栏目,如专家论坛、人文报道、动物园和动物保健等。2017年49卷第1期起作了重大调整,以二级学科设置栏目。创刊以来的重要时间节点的栏目设置情况如下:1935年第1卷,不设置栏目。1950年第1卷,栏目有:调查报告,研究动态,工作经验,群众性牧业科学活动。
  • 姚学强, 王娟, 李江, 周凯仁, 翟斌涛, 张继瑜, 周绪正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5): 114-121.
    旨在通过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oxyclozanide-suspension)对藏羊的驱虫试验,评价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藏羊肝片吸虫和消化道线虫的临床药效,为确定该复方制剂的临床最佳推荐剂量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150只患有肝片吸虫病和消化道线虫病的羊,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分别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羟氯扎胺+左旋咪唑)低剂量(0.125 mL/kg)、中剂量(0.25 mL/kg)、高剂量(0.5 mL/kg)组,进口药物对照(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Levafas Diamond 0.25 mL/kg)和空白对照(发病不给药)组。给药前及给药后每周根据试验羊的临床状况、每克粪便的虫卵数(EPG)、虫卵减少率、虫卵转阴率等指标评价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结束后增重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的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羊体重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空白对照组羊体重略有减少;给药后第14天对肝片吸虫驱虫效果观察发现,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粪便虫卵减少率依次为99.5%、100%、100%、100%和0,虫卵转阴率依次为96.7%、100%、100%、100%和0;整个试验期间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消化道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均有明显的驱杀效果,给药后第14天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粪便中线虫虫卵减少率依次为99.6%、100%、100%、100%和0,虫卵转阴率依次为93.3%、100%、100%、100%和0。结果表明,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一次用药对羊肝片吸虫和消化道线虫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临床最适推荐剂量为0.25 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