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王佳一, 熊傲, 王琦, 王光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281-285.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crush injury/crush syndrome, CI/CS)是一种由机械性外力导致骨骼肌细胞急性破坏引起的病理状态,常见于自然灾害、战争及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此类创伤性疾病不仅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还会引发急性肾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全身性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其高发生率和不良预后而备受关注。传统上,CI/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近年来,研究发现影像学在诊断和评估该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高分辨率的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参数特性的磁共振成像以及便捷、实时的超声等影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清晰和详细的组织图像。本文综述了CI/C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参考。
  • 谢文宇, 李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4-228.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瘤,多为良性肿瘤,但均具恶性潜能,良、恶性肿瘤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需活检,因此在早期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颈动脉体瘤在早期进行手术切除能够完全治愈,术中出血,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但随着时间推移,瘤体会逐渐生长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局部症状,ShamblinⅢ型患者瘤体包绕颈部血管,侵袭周围淋巴结,更有甚者可发生恶变,手术难度增大,极易出现永久神经、血管损伤,影响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识别及治疗,防止在诊断中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本文就颈动脉体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颈动脉体瘤的诊疗提供借鉴。
  • 卢景绍, 郑晓东, 祖洪亮, 马德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83-487.
    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 NAC)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TA)穿支、胸外侧动脉(lateral thoracic artery, LTA)分支及肋间前动脉(anterior intercostal, AI)穿支组成,96%的患者具有解剖对称性。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nipple-areola complex sparing mastectomy, NSM)术后乳头区缺血坏死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前严格筛选病例并制定合适手术切口入路、术中仔细完善乳头区后方的处理,可有效保护NAC血供,避免发生缺血坏死。本文总结近年相关文献,就NAC血供来源探索、不同切口入路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特点、避免乳头区坏死策略探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 王锋, 毛宇翔, 李靖龙, 赵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154-158.
    肌腱与骨骼的固有差异导致腱-骨损伤在自然愈合过程中难以实现理想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恢复。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学介质,在腱-骨损伤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腱-骨损伤愈合中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腱-骨损伤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杜彦艳, 焦文静, 郭秀娟, 姚影珍, 李洁, 马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21-625.
    2024年2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狼疮抗凝物检测与报告规范化共识》,该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基于检验前中后全过程提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s, LA)检测与报告的指导意见,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LA实验室检测的专家共识,不仅有助于国内实验室在LA检测全流程的规范化,还为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LA检测的准备和报告解读提供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依据。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实验室及临床对该共识的理解,促进LA检测和报告的标准化。
  • 殷小磊, 李晓鹏, 弭丽丽, 侯娇娇, 殷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26-634.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PSCCE)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和中国单中心登记的数据。纳入2000—2020年诊断为PSCCE的230例患者(SEER队列158例,中国队列72例)。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是两队列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预后因素。SEER队列多因素分析中,化疗组的HR=0.395(95%CI:0.261~0.597,P<0.001),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 MST)为12个月,显著高于非化疗组的3.5个月(P<0.001)。中国队列中,化疗的HR=0.399(95%CI:0.177~0.899,P=0.027),化疗组MST为22.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9.8个月(P<0.001)。亚组分析显示,化疗对局限期患者同样具有保护作用。SEER队列局限期患者化疗的HR=0.416(95%CI:0.236~0.735,P=0.003),化疗组MST为1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5.5个月(P<0.001);中国队列局限期患者化疗的HR=0.345(95%CI:0.157~0.760,P=0.008),化疗组MST为23.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9.8个月(P<0.001)。治疗方式比较显示,SEER队列中,放化疗联合手术组MST显著长于单纯化疗组(18个月vs. 10个月,P=0.009);中国队列中,手术联合化疗组MST显著长于单纯手术组(25.8个月vs. 10个月,P<0.001)。结论 化疗是中美PSCCE患者唯一共同的预后影响因素,也是多学科联合治疗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局限期患者,也应重视化疗的治疗价值,优先选择含化疗的组合方案。
  • 许双巧, 赵绮悦, 马清敏, 周明忠, 张翼, 马会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20-1128.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CIHH)对发育大鼠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 ICaL)的影响。方法 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28 d CIHH干预组(CIHH28)、42 d CIHH干预组(CIHH42)、28 d对照实验组(CON28)和42 d对照实验组(CON42)。其中CIHH干预组分别在模拟3 000 m海拔高度低压低氧的条件下(PB=525 mmHg, PO2=108.8 mmHg, 5 h/d)(1 mmHg=0.133 kPa)干预28 d和42 d。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中的ICaL。结果 CON和CIHH组心肌细胞ICaL的峰值电流和电流-电压(I-V)关系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拟缺血-复灌(ischemia-reperfusion, I/R)过程中,ICaL峰值降低,I-V曲线向上偏移(P<0.05),但CIHH组心肌细胞中ICaL的变化明显小于CON心肌细胞(P<0.05)。CIHH组的ICaL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在I/R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I/R过程中,CON28和CON42组的ICaL稳态失活曲线向左偏移(P<0.05),而CIHH28和CIHH42组心肌细胞没有变化(P>0.05)。结论 CIHH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发育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影响。
  • 杨钰玮, 王建星, 贾巧静, 杨志超, 单春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65-47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2,BST2)基因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与患者预后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明确BST2基因沉默对喉癌细胞系细胞增殖、细胞侵袭、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检测BST2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参数与BST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BST2蛋白的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价BST2的预测价值。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ST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U686细胞系中,CCK-8结果表明,48 h后siRNA-3组的OD值为2.35±0.1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87±0.13和阴性对照组2.71±0.12(F=16.330,P<0.001)。细胞划痕实验表明,12 h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愈合率为(15.1±3.7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07±5.25)%和阴性对照组(33.03±5.04)%(F=16.280,P=0.004);24 h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愈合率为(30.41±4.0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5.05±4.44)%和阴性对照组(70.6±4.97)%(F=89.951,P<0.001)。Tanswell实验表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侵袭的细胞数为82.67±2.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7±2.52和阴性对照组121.67±4.73(F=188.314,P<0.001)。不同临床分期(P=0.032)及生存时间(P<0.001)喉癌患者BST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BST2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HR=5.10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χ2=17.383,P<0.001)、淋巴结转移(χ2=14.928,P<0.001)及BST2表达水平(χ2=21.165,P<0.001)喉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HR=4.228,95%CI:1.881~9.501,P<0.001)及BST2表达水平(HR=4.757,95%CI:2.259~10.019,P<0.001)是喉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BST2表达水平对喉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30)。结论 BST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BST2高表达可以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且BST2高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 王鸿超, 郭炳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355-359.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特异性并发症,是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受损细胞器的聚集与DCM的发病机制有关。自噬通过降解和回收受损细胞器,在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糖尿病心肌细胞中存在自噬紊乱,有针对性的调节适宜的自噬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DCM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自噬状态作一综述,探讨DCM中调控自噬变化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DCM治疗方面靶向自噬的潜在药物治疗策略,旨在为DCM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研发开拓新思路。
  • 聂少风, 何丹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18-423.
    目的 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 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98例纳为NRDS组,其中轻度38例,中度33例,重度27例,另将同时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纳为健康组。比较2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C-16、SP-A、NT-proBNP、IL-17单独及各项联合评估NRDS的价值。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NRDS患儿基线资料与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RDS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60.21±3.85)mg/L、(74.96±6.35)mg/L、(5 063.44±992.65)ng/L、(99.75±30.42)ng/L]明显高于健康组[(12.09±1.27)mg/L、(17.88±2.76)mg/L、(1 872.49±502.51)ng/L、(58.82±15.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16、SP-A、NT-proBNP、IL-17评估N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0.870、0.846、0.885,各项联合评估N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敏感度为0.980。轻度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37.69±10.52)mg/L、(46.85±7.36)mg/L、(3 472.57±295.14)ng/L、(39.86±12.45)ng/L]低于中度组[(52.37±16.24)mg/L、(72.81±8.06)mg/L、(4 886.29±334.72)ng/L、(101.49±32.13)ng/L]和重度组[(85.13±14.44)mg/L、(97.23±12.37)mg/L、(6 379.36±362.47)ng/L、(146.52±35.08)ng/L],中度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16、SP-A、NT-proBNP、IL-17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49、0.574、0.607、0.563,均P<0.05)。结论 CC-16、SP-A、NT-proBNP、IL-17在NRDS中表达水平升高,均可用于NRDS诊断,且联合诊断敏感度更高,以上指标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孙欣, 翟盟, 周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12-417.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比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蛋白(albumin, ALB)比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 IP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IPN患儿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PN患儿分为重症组(n=84例)和非重症组(n=62例),根据预后将新生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44例)和预后良好组(n=40)。比较各组患儿血清CRP及PA水平、CRP/PA比值、血清PCT及ALB水平、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与IPN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判断血清CRP及PA水平、CRP/PA比值、血清PCT及ALB水平、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对IPN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CRP和PCT水平、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高于非重症组,PA和ALB水平低于非重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CRP和PCT水平、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PA和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与I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比值诊断IPN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78,95%CI:0.956~1.000。血清sICAM-1水平对IPN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81,95%CI:0.958~1.000。结论 血清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和sICAM-1对IPN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高度诊断价值。
  • 张维雪, 贾利辉, 吕雅蕾, 冯浩, 谭国梁, 李国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35-641.
    目的 评估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联合组织双模板测序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治疗监测及用药指导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Ep)和波形蛋白(vimentin, Vi)修饰的脂质磁珠(lipid magnetic beads, LMB)依次分选富集系统(Ep-LMB/Vi-LMB),成功实现了CTC的高效捕获。基于该技术平台,将CTC-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与组织DNA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双模板测序体系。分别对入组的26例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CTC检测,其中5例患者额外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并用于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结果 肺癌患者的CTC计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34.6±5.2)vs.(3.8±1.4),P<0.001],双模板测序技术每例可平均检出2.44个肿瘤特异度基因变异,较单样本测序可多识别28.7%的低频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显示双模板测序不仅检测到了组织测序中预期的所有变异,而且还检测到了组织测序未检测到的其他变异。结论 基于多靶标LMB的捕获技术可突破传统EpCAM依赖方法的局限性,实现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CTC的有效富集。双源(组织+CTC)测序工作流程不仅能覆盖组织活检检出的所有基因变异,还可额外识别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位点。
  • 贡瑞敏, 赵月琳, 万桂伶, 李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49-655.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纹理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预测鼻咽癌放化疗应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02例,于放化疗前行MRI纹理分析+DWI扫描。根据放化疗应答性分为应答良好组(n=46)、不良组(n=56)。统计2组一般资料、MRI纹理分析、DWI扫描结果,分析MRI纹理分析、DWI扫描结果与鼻咽癌放化疗应答性相关性,分析MRI纹理分析、DWI扫描结果对鼻咽癌放化疗应答性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治疗前集群突出(群集显著性)[(816.40±220.36)vs.(492.13±163.58)]、Haralick相关性[(12 834.28±875.54)vs.(10 025.14±783.29)]、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0.85±0.10)×10-3 mm2/s vs.(0.78±0.09)×10-3 mm2/s]高于良好组(P<0.05);群集显著性、Haralick相关性、ADC与鼻咽癌放化疗应答性呈负相关(r=-0.662、-0.594、-0.597,均P<0.05);偏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群集显著性、Haralick相关性、ADC均是鼻咽癌放化疗应答性的相关因素(P<0.05);群集显著性+Haralick相关性+ADC联合预测鼻咽癌放化疗应答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8,预测敏感度为82.14%,特异度为89.13%。结论 鼻咽癌患者MRI纹理参数、DWI参数与放化疗应答性密切相关,群集显著性、Haralick相关性、ADC三者联合预测鼻咽癌放化疗应答不良具有较高价值。
  • 祝元雪, 韩贵良, 贾友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253-1258.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ESMO)在2016年发布了《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20年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得到了欧洲血液学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的认可,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且结合近期美国血液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AJH)已发表的2023年版FL综述,探讨FL的治疗。
  • 何建建, 李海婧, 王彬, 刘玲玲, 刘晓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1): 14-19.
    目的 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scose, TyG)指数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的价值。方法 选取ACS合并DM患者142例,收集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yG指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SYNTAX评分)以及MACE发生情况等。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TyG指数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ACS合并DM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重度(重度组)56例,冠状动脉病变轻度(轻度组)86例。重度组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yG指数与SYNTAX评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TyG指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最佳截断值为7.7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0.4%(45/56)和84.9%(73/86)。142例患者中失访4例,138例患者完成随访,发生心源性死亡15例(11.11%),复发性心绞痛8例(5.80%),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3.62%),心力衰竭4例(2.90%),靶血管重建2例(1.45%),共发生MACE 34例(24.64%)。MACE组年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低于非MACE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EF、年龄、TyG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是远期MACE事件的影响因素,随着ACS合并DM患者LVEF水平降低,年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加,MACE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TyG指数与ACS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是远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MACE事件发生风险。
  • 闫宇航, 王佳琪, 周春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366-373.
    药物进入人体循环后,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进行转运和储存,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跨膜转运及发挥药理活性,而结合型药物会以体内储存的形式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因此药物在血液中游离浓度的高低是其疗效好坏的关键。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在越来越多的临床情况中,测定药物的游离浓度愈发重要。药物的游离浓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药物相互作用等。目前测定药物游离浓度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方法如平衡透析法、超滤法等,也有新兴的方法如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快速平衡透析法等。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其固有的优缺点,而针对不同特性的药物采取不同的测定方法往往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本文综述了9种经典且目前常用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每种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 宋美毅, 崔欣萌, 张瑞鹏, 李秀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06-41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早期筛查和诊断DVT的主要方式,但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究简便快捷的DVT预测指标意义重大,尤其是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可用于预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DVT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 贾恒哲, 张波林, 张杰, 吴振宇, 姜霞, 田延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44-452.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7376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调节作用,揭示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鉴定PTC与正常细胞差异表达环状RNA(circRNA),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验证细胞系及PTC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核酸电泳、sanger测序、RNA酶消化实验验证其成环性及稳定性,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愈合、克隆形成和迁移实验,分析hsa_circ_0073762对PT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sa_circ_0073762、miR-548c-3p、ENAH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 RT-qPCR验证测序结果显示,hsa_circ_0073762在PTC细胞中显著上调(P<0.001),且在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敲低hsa_circ_0073762可显著抑制PTC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hsa_circ_0073762、miR-548c-3p、ENAH构成ceRNA网络(P<0.05)。结论 hsa_circ_0073762对PTC侵袭、转移和增殖进程存在影响,可能成为PTC的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刘安信, 陈成彩, 罗婷婷, 卢焦, 黄秀林, 刘桂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01-709.
    目的 建立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参数、常规超声特征的联合模型,并验证其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患者209例,甲状腺结节237个,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90个结节)和验证集(47个结节)。使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进行特征筛选,应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参数与常规超声特征,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的危险因素纳入k近邻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使用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的危险因素构建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微钙化、垂直位、年龄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OR=6.082、13.761、0.938,均P<0.001),使用上述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其训练集与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81、0.704。使用LASSO算法降维筛选到的6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其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分别为0.830、0.819。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的危险因素与影像组学评分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0.939、0.854,诊断效能优于单一临床预测模型或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决策曲线图显示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与理想模型的拟和度较好。结论 基于超声造影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参数、超声特征所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的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 陈芳, 王威, 段红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16-72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白蛋白(albumin, ALB)比值、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3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血清PCT/ALB、IL-23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与血清PCT/ALB、IL-23的关系,通过交互作用分析血清PCT/ALB、IL-23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构建决策曲线分析血清PCT/ALB、IL-23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50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情况中,死亡49例,病死率为32.67%。死亡组入院时血清PCT/ALB、IL-2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60.82±23.28)%vs.(45.35±8.68)%、(425.19±53.48)ng/L vs.(376.12±46.17)ng/L](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与入院时血清PCT/ALB、IL-23升高有关,入院时血清PCT/ALB、IL-23异常过表达可能是脓毒症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ALB、IL-2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死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二者均高表达时病死的风险是二者低表达时的18.2倍,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435倍(SI=2.435);绘制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结果显示血清PCT/ALB、IL-23单独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风险的AUC为0.726、0.763,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预测的AUC为0.872,预测价值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当阈值为0.10~0.68时,联合血清PCT/ALB、IL-23的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死发生的净收益率优于单独血清PCT/ALB或单纯IL-23,二者联合的最大净受益率为0.314。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清PCT/ALB、IL-23升高为病死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 何蕴灏, 李青科, 张云丽, 张建蕊, 赵媛, 韩双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42-648.
    目的 探究环状RNA sirt1(circular RNAsirt1,circ-sirt1)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焦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胃癌患者30例的病理组织样本,检测circ-sirt1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培养胃癌细胞系AGS(Adenocarcinoma Gastric Stomach)、HGC27(Human Gastric Carcinoma-27)、NUGC3(Nagoya University-Gastric Cancer-3)、SNU1(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1)、SNU601(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601)和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 Line-1),检测circ-sirt1、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对HGC27细胞进行circ-sirt1敲低或过表达处理,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血管生成能力、细胞焦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GES-1细胞比较,胃癌组织、胃癌细胞中cicr-sirt1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敲低circ-sirt1后,HGC27细胞增殖活性、血管生成能力增强,细胞焦亡水平降低;过表达circ-sirt1后,HGC27细胞增殖活性、血管生成能力减弱,细胞焦亡水平升高。结论 circ-sirt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下调,过表达circ-sirt1能够升高胃癌细胞焦亡水平,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陈锦霞, 赵连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5): 554-560.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具有多功能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基因表达、免疫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和上皮间质转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TGF-β对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其他各种类型细胞发挥不同作用,重塑肿瘤微环境,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靶向TGF-β的治疗效果甚微,甚至有些治疗药物具有毒副作用。然而,最近随着免疫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人们发现TGF-β1抑制疗法,可与其他免疫疗法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本综述描述了TGF-β的生物学特性,特别关注了它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抑制TGF-β及其信号传导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与潜在的不良反应,为有效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0-1236+1365.
    <正>“整合是时代发展的特征,是解决划时代难题的法宝”。“医学起源于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从此,人类医学在反复遭致挑战中不断前进,其发展态势展现两大特征:一、“降维与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自从自然科学的范式和方法引入医学以后,从繁到简,从难而易,一直以不断降维的分化方法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力量,的确功不可没,不可厚非。但是,随着医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和发展,随着主观和客观认知的碰撞和分离,随着对人类生命及疾病的解析和描述,特别是随着人类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和追求,医学一直在一味地向微观方向倾力探索,“人择”的分类、分科、分专业逐渐显示脱离真实,导致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划和医学知识碎片化,甚至出现“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误区,给研究人类生命和防治疾病带来认识论和方法学上的疑途和偏差,的确影响渐大,不可小视。
  • 罗希, 林良权, 张乾坤, 张新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353-1358.
    目的 了解我国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感知的现状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和2023年的医务人员从业状况调研项目,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感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2023年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 771份(回收率90.4%)、8 386份(回收率91.1%)。2023年,58.5%的医务人员称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或较紧张,相较2018年降低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85,P<0.001)。年龄、医院类型、科室、日均工作时间、遭受言语辱骂次数、医院文化建设水平及媒体舆论导向显著影响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感知(P<0.05)。结论 后疫情时代医疗服务模式及医疗执业环境变化助推医患关系向好;应差异性关注和维护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感知水平;应重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 张曼莉, 王国英, 虎于丁, 陈慧, 宋璇, 佟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310-1316.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联合PDCA管理工具在感染性休克患者1 h抗生素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77例及医护人员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时间段分组,2组医护人员相同。以2022年1—6月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7例及医护人员32名为对照组。以2022年7—12月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及32名医护人员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FMEA联合PDCA管理。对比2组一般资料、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值、1 h抗生素使用达标率、28 d病死率及医护人员合作满意度,分析影响1 h抗生素使用达标率的因素。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性休克患者1 h抗生素使用达标率及医护合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前5位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OR=0.585,95%CI:0.405~0.845,P<0.05)、抗生素使用级别(OR=0.272,95%CI:0.134~0.551,P<0.05)、患者家属教育程度(OR=2.484,95%CI:1.100~5.611,P<0.05)是影响1 h内抗生素使用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MEA联合PDCA管理工具可规范感染性休克患者1 h抗生素使用流程,提高1 h抗生素使用达标率,加强医护合作。
  • 林仁哲, 蓝金辛, 李森, 张隆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9-234.
    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围术期完善的镇痛对患者快速康复至关重要。超声引导筋膜平面阻滞被广泛应用于腹部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腰方肌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椎板后路阻滞等技术均被用于腹腔镜肾切除围术期麻醉和疼痛管理。本文就上述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解剖学基础、应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 唐文韬, 李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41-248.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失。现如今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修复的外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代表着其功能性的完整恢复。为了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从细胞分子层面进行治疗,本文总结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望从细胞分子层面出发来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再生修复。因此,MDSC治疗损伤的坐骨神经是一个开创性的想法,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张雪, 唐佳琦, 赵云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0-223.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从中央气道延伸至外周气道的炎症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哮喘的控制情况与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关。小气道功能评估成为了热门。越来越多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技术出现,例如肺功能测试、脉冲振荡测定法、惰性气体清洗、肺容量测定、一氧化氮呼气试验和高分辨率CT。在这篇综述中,将讨论目前在哮喘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路沈晨, 林后学, 张定承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08-213+249.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Bio-Oss骨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GF纤维蛋白液治疗。比较2组切口愈合情况,检测其骨缺损填充区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omputed Tomography, CT)值,比较2组骨吸收量、骨密度、颌骨高度及宽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骨缺损填充区域CT值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达峰值,观察组骨缺损填充区域CT值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骨吸收量及骨密度高于术后3个月,上颌骨高度、下颌骨高度及宽度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吸收量及骨密度低于对照组,上颌骨高度、下颌骨高度及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颌骨囊肿术后颌骨缺损患者采用CGF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不仅能促进骨修复、骨愈合以及颌骨外形恢复,还能减少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具有安全性。
  • 梁振宇, 李冰卉, 孟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249-253.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在2023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行,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指导临床治疗,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但该指南未对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治疗意见,为了进一步规范指导新生儿MP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2024年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发表了《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对新生儿MP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诊断要点及治疗干预给出了更详细的建议,以期降低MPP对新生儿的危害、改善疾病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
  • 单修祺, 李佳奇, 孙亚澎, 侯丽媛, 张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379-385.
    目的 对新型牵开器辅助腰椎Wiltse入路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例的手术数据,采用新型牵开器辅助Wiltse入路结合脊柱内镜完成椎板减压和椎间融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水平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7~152 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术后引流量20~70 mL,术后卧床时间0~2 d,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下肢痛和腰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和术后72 h的血清CK水平比术前升高,术后MRI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平均下降10.1%。结论 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结合Wiltse入路与脊柱内镜技术,优化肌间隙通道,减少软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可视化,术后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优,但仍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适应证范围。
  • 魏晋, 王林, 唐聪, 姚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56-661.
    目的 探讨术前MRI特征联合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与前白蛋白(pro-albumin, PA)比值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52例的病历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微血管侵犯组、非侵犯组。分析HCC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评估术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征、ALP/PA比值预测HCC微血管侵犯效能。结果 152例HCC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微血管侵犯54例,占比35.53%。侵犯组和非侵犯组的CNLC分期Ⅱ期占比分别为63.27%、36.73%,肿瘤包膜不完整占比分别为77.78%、59.18%,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占比分别为74.07%、40.82%,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占比分别为74.07%、48.98%,ALP/PA分别为(0.72±0.16)、(0.5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LC分期(OR=6.001,95%CI:2.753~13.082)、肿瘤包膜不完整(OR=4.080,95%CI:1.913~8.702)、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OR=4.660,95%CI:2.246~9.667)、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4.375,95%CI:2.069~9.252)、ALP/PA(OR=3.904,95%CI:1.830~8.328)是HCC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包膜不完整、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肝胆期瘤周低信号、ALP/PA四者联合预测HCC微血管侵犯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61~0.922)。结论 术前MRI特征与ALP/PA比值联合预测HCC微血管侵犯的效能良好。
  • 贾博, 刘伟, 陈曦, 李南丁, 王赞, 王冀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676-681.
    目的 探究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和裸金属支架组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植入,手术后无穿刺部位血肿、颅内出血或死亡事件发生。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裸金属支架组(4.84%%vs. 28.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裸金属支架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0,P<0.001,95%CI:0.02~0.39)。结论 椎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药物控制欠佳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孔亚荣, 顾晔, 刘益宁, 曹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10-715.
    目的 研究超声评估静脉导管血流参数(S波、D波、A波)联合胎盘蛋白-13检测对迟发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etal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FG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30例孕晚期孕妇,其中晚发型FGR 42例(观察组),正常88例(对照组),晚发型FGR患者根据脐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流特点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静脉导管血流速度(S波、D波、A波)、血清胎盘蛋白-13水平,分析不同亚组晚发型FGR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静脉导管血流速度(S波、D波、A波)、血清胎盘蛋白-13对于晚发型FGR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S波[(55.84±8.46) cm/s vs.(60.67±7.78) cm/s]、D波[(42.89±6.64) cm/s vs.(48.38±7.47) cm/s]、A波[(23.35±4.58) cm/s vs.(31.68±4.45) cm/s]以及血清胎盘蛋白-13[(0.98±0.15) cm/s vs.(1.15±0.18) cm/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亚型孕妇静脉导管血流速度(S波、D波、A波)、血清胎盘蛋白-1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随着分级的增加,S波、D波、A波以及血清胎盘蛋白-13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导管血流速度(S波、D波、A波)、血清胎盘蛋白-13是导致孕晚期FG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波、D波、A波、血清胎盘蛋白-13预测FGR的AUC分别为0.766(95%CI:0.672~0.861)、0.765(95%CI:0.663~0.862)、0.751(95%CI:0.653~0.856)、0.816(95%CI:0.717~0.916),联合预测FGR的AUC为0.875(95%CI:0.793~0.952),各项指标联合预测FGR的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静脉导管血流速度(S波、D波、A波)与胎盘蛋白-13均与FGR的发生、发展关联密切,联合检测可提高FGR的预测效能。
  • 张萌萌, 曲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30-73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其病变初期包括脂质条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等,甚至还会发生复合病变、血栓破裂等情况,严重危害人类心血管健康。AS的发病机制涉及很多,包括炎症学说、脂代谢异常、内皮损伤学说以及平滑肌细胞克隆等,在其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内皮功能受损,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胞葬作用等。虽然目前有很多治疗AS的药物,但目前治疗和预防AS仍是一大难点。本文综述了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希望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AS的潜在治疗靶点。
  • 谷霞, 刘新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35-739.
    趋化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是机体发育、免疫监视、炎症和癌症进展过程中介导细胞迁移的关键家族。趋化因子(C-X3-C基序)配体1(CX3C ligand-1,CX3CL1)及其受体1(CX3C receptor-1,CX3CR1)已被证实在多种肾脏疾病中高表达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系统综述CX3CL1/CX3CR1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中的研究进展,介绍CX3CL1/CX3CR1及其在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述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脓毒症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等不同类型AKI中的表达变化,深入探讨其调节细胞代谢、改善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AKI的病理过程,并进一步分析CX3CL1/CX3CR1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旨在为临床探索AKI的治疗策略提供坚实理论依据。
  • 李彤彤, 宋红召, 李喆楠, 王军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6): 740-745.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arginal dissection, ESD)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预后好等优势。然而,食管大面积或全周病变ESD术易发生食管狭窄,导致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亟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传统方法如内镜下球囊扩张、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狭窄部位放射状切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内镜下移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在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主要包括细胞移植、组织黏膜移植及细胞外基质支架移植等方法,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全新进展。本文对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机制、内镜下移植技术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尹杰, 薛彩霞, 韦丽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5): 617-62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7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奥氮平组33例,丙戊酸钠组33例,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组34例。3组均接受相应治疗7个周期。治疗后,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药浓度,采用精神行为症状评估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估行为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躁狂症状量表(Bipolar Rating Scale for Mania, BRMS)和汉密尔顿抑郁症状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估治疗效果,并绘制药物量效曲线衡量奥氮平与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在治疗15 d和30 d后,奥氮平的剂量分别为(5.03±0.21)mg/d和(5.12±0.26) mg/d,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分别为(593.02±20.28)μg/L和(612.98±21.27)μg/L。相较于治疗前,奥氮平的血药浓度经过30 d的治疗有显著增加,从(27.58±1.36)μg/L至(29.53±1.59)μg/L。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变化更为显著,从(53.39±5.53)μg/L上升至(84.96±6.5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组在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疗效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独应用奥氮平组或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 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能有效调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药浓度,并提高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相涵璐, 李朔辉, 邱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5): 567-57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其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集中于危险因素控制方面,亟需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有效改善措施。α-硫辛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特性,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α-硫辛酸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总结了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王富军, 丁海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241-124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0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 018 766人,占18.70%,老年糖尿病患者约7 920万,远超过所有糖尿病的半数,95%为2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始终,也是其治疗的主要靶点,且胰岛素抵抗在老年患者中常见而复杂。故编制《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以作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导向,本共识分为:胰岛素抵抗的定义,老年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害、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等,内容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