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PSCCE)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和中国单中心登记的数据。纳入2000—2020年诊断为PSCCE的230例患者(SEER队列158例,中国队列72例)。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是两队列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预后因素。SEER队列多因素分析中,化疗组的HR=0.395(95%CI:0.261~0.597,P<0.001),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 MST)为12个月,显著高于非化疗组的3.5个月(P<0.001)。中国队列中,化疗的HR=0.399(95%CI:0.177~0.899,P=0.027),化疗组MST为22.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9.8个月(P<0.001)。亚组分析显示,化疗对局限期患者同样具有保护作用。SEER队列局限期患者化疗的HR=0.416(95%CI:0.236~0.735,P=0.003),化疗组MST为1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5.5个月(P<0.001);中国队列局限期患者化疗的HR=0.345(95%CI:0.157~0.760,P=0.008),化疗组MST为23.6个月,高于非化疗组9.8个月(P<0.001)。治疗方式比较显示,SEER队列中,放化疗联合手术组MST显著长于单纯化疗组(18个月vs. 10个月,P=0.009);中国队列中,手术联合化疗组MST显著长于单纯手术组(25.8个月vs. 10个月,P<0.001)。结论 化疗是中美PSCCE患者唯一共同的预后影响因素,也是多学科联合治疗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局限期患者,也应重视化疗的治疗价值,优先选择含化疗的组合方案。
目的 基于单中心临床数据,初步建立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1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7 d内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80例(25.16%),非END组238例(74.84%)。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ND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模型识别END的性能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7,95%CI:1.030~1.51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1.872,95%CI:1.325~2.645)、超敏C反应蛋白(OR=1.430,95%CI:1.091~1.876)、高血糖(OR=1.372,95%CI:1.109~1.697)、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OR=1.537,95%CI:1.184~1.996)为中老年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5项参数建立END预测模型,经ROC曲线验证,模型预测中老年AIS患者发生END的AUC为0.879(95%CI:0.831~0.927),准确率为82.71%,敏感度为78.75%,特异度为84.03%。结论 年龄、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为中老年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模型对于EN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患儿超声监测下手法复位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睾丸扭转患儿8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行手法复位,根据复位结果分为手法复位成功组36例和失败组51例,比较2组年龄、发病时间、血液学参数及超声影像结果等指标。将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预测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超声监测下手法复位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在年龄[(7.53±3.09)岁vs.(5.61±2.47)岁]、发病时间(9.0 h vs. 17.0 h)、阴囊壁厚度(3.8 mm vs. 4.8 mm)、精索扭转度数(360°vs. 540°)、睾丸存活率(80.6%vs. 52.9%)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侧、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OR=0.178,P=0.043)、发病时间长(OR=3.957,P=0.019)、精索扭转度数多(OR=1.020,P=0.023)均是超声监测下手法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发病时长及精索扭转度数均为影响超声监测下手法复位结局的危险因素。超声监测下手法复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建议睾丸扭转患者尝试手法复位,以最大可能提高睾丸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