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57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5-07-25
  

  • 全选
    |
  • 王琰琳, 鲍志远, 韩小曼, 薛瑜, 李嘉诚, 赵博昊, 吴信生, 陈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市面上常见的肉源检测方法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本研究探索基于线粒体基因ATP酶8亚基(ATP8)和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检测不同肉源种属,旨在为肉类掺假鉴别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猪、牛、羊、鸡、鸭、兔、大鼠和小鼠共8种肉源的DNA作为检测靶标,根据ATP8和ND1基因中种间特异性强的序列来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对目标DNA片段进行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引物组合分别为小鼠+鸡+羊,猪+牛+兔,鸭+大鼠的复合检测体系,能准确鉴别以上8种肉源种属;随机在市场采集里脊肉、开花肠、飘香牛肉、肉肠和肥牛卷共5种样本进行测试,其中里脊肉、开花肠、肉肠与配料表成分一致,飘香牛肉、肥牛卷与配料表成分不一致,证实该方法可应用于市场肉制品检测;该方法有效识别浓度达1 ng/μL。综上,本研究建立了8种肉源的低成本、高效的复合PCR检测体系,可以为食品安全中的肉类掺假鉴别提供帮助。
  • 冯赟, 高若男, 许衡, 何凡, 李清春, 祁梦凡, 符彬彬, 张化鹏, 闫坤, 艾子凯, 鲁慧文, 龚怀正, 黄涛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母猪受孕的过程中胚胎的附植点与非附植点的蛋白质表达变化。通过采集配种后15 d的妊娠猪子宫内膜胚胎附植点、非附植点与未妊娠猪子宫内膜样品,利用4D-Lable fre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筛选出目标蛋白白细胞活化黏附因子(ALCAM)进行验证。结果:妊娠猪子宫内膜非附植点与未妊娠猪相比,差异表达蛋白有229个,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有103个,下调的有126个;妊娠猪子宫内膜附植点与非附植点的差异表达蛋白有129个,其中上调54个,下调75个;妊娠猪子宫内膜附植点与未妊娠猪相比,差异表达蛋白有198个,其中上调119个,下调79个。差异蛋白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结果表明,胚胎附植过程中,免疫反应过程细胞-细胞黏附反应均从附植15 d开始出现,其中在胚胎附植点还存在血管形成发生等过程,反映这些蛋白在母猪早期妊娠建立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LCAM蛋白在妊娠猪子宫内膜附植点蛋白水平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非附植点(P<0.01),在妊娠猪子宫内膜非附植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猪(P<0.01)。综上,本研究找到了部分在妊娠猪子宫内膜胚胎附植点、非附植点及未妊娠母猪子宫内膜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验证了其中的ALCAM蛋白在胚胎附植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胚胎附植点的形成和妊娠的建立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母猪胚胎附植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未来的生殖生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张含, 桂红兵, 钱勇, 孟春花, 李隐侠, 张建丽, 曹少先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开口料中添加蛹虫草菌糠对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蛹虫草菌糠活性物质、霉菌毒素含量和抑菌特性,选取23日龄、体重(6.78±1.68)kg的徐淮白山羊羔羊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开口料)、0.5%菌糠组(添加0.5%蛹虫草菌糠的开口料)、1.0%菌糠组(添加1.0%蛹虫草菌糠的开口料),每组7只,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第31天断奶。结果:试验所用蛹虫草菌糠中虫草素含量为1 127.07 mg/kg,腺苷含量为389.40 mg/kg,对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伏马毒素含量为0.21 mg/kg,黄曲霉素B1含量为0.01μg/kg,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0.02 mg/kg,呕吐毒素为0.68 mg/kg,远低于《饲料卫生标准》中羔羊精料补充料的最高限量;添加0.5%菌糠组31~60 d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5%和1%菌糠组31~60 d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饲喂添加0.5%蛹虫草菌糠的开口料未影响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综上,蛹虫草菌糠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添加0.5%蛹虫草菌糠到开口料中可以提高断奶后羔羊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 匡伟, 刘峻池, 嵇宏杰, 范重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蛋鸡肝脏脂肪沉积规律,将180只同日龄、体重相近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养至165日龄(产蛋前期)、307日龄(产蛋高峰期)、475日龄(产蛋后期),饲养期结束时每组随机挑选12只进行肝指数、血清和肝脏的生化指标测定并制作肝脏切片。结果:不同产蛋阶段蛋鸡的肝指数及肝脏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产蛋高峰期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产蛋前期,产蛋后期蛋鸡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前期(P<0.05);肝脏切片显示,产蛋后期蛋鸡肝脏细胞中存在大块脂肪颗粒,肝板界限模糊不清。本研究表明,海兰褐蛋鸡在不同产蛋阶段,肝脏脂肪随日龄增长而不断沉积。
  • 徐元庆, 杜天屿, 赵书珍, 苏雅, 沈冬梅, 敖日格勒图, 史彬林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3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夏季遮阳管理对绒山羊血清、胃和小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8只体重(15.48±1.65)kg的内蒙古绒山羊随机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CT)、围栏遮阳组(ES)和围栏+水槽遮阳组(ETS),于试验第1、7、14、21和28天分别采集绒山羊血液测定抗氧化指标,于试验第28天屠宰,采集瘤胃液、胃和小肠组织用于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试验期第7、14和28天,ETS组绒山羊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ES组和CT组(P<0.05);在第14天,ETS组绒山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ES组和CT组(P<0.05);在第21天,ES组和ETS组绒山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ETS组绒山羊瘤胃液CAT活性显著高于ES组和CT组(P<0.05),ES组和ETS组SOD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ETS组绒山羊瘤胃和网胃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CT组和ES组(P<0.05),且总抗氧化能力(T-AOC)也均较CT组显著升高(P<0.05);ES组和ETS组绒山羊网胃MDA含量较CT组显著降低(P<0.05);ETS组和ES组绒山羊皱胃T-AOC和SOD活性较CT组显著升高(P<0.05)。ETS组和ES组绒山羊十二指肠和回肠SOD活性和空肠GSH-Px活性较CT组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ETS组空肠SOD活性较ES组和CT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对围栏和水槽进行遮阳处理,能够增加绒山羊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高温环境导致的氧化应激。
  • 安尉, 李春晓, 王艺霏, 王振龙, 田欣雅, 韩冰, 陶慧, 王金全, 王秀敏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39-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研究发现,14.5%的猫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新型猫过敏原蛋白——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NPC2)的高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为了深入解析该蛋白的致敏机制,并开发高效、精准的多表位疫苗,本研究针对猫的新型过敏原NPC2进行了疏水性分析、磷酸化位点预测、糖基化位点预测以及信号肽预测分析;通过NCBI数据库的蛋白质序列比对后建立猫过敏原蛋白NPC2的系统进化发育树;使用SOPMA软件对NPC2蛋白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了3D结构的同源建模,并与犬过敏原蛋白Can f7的抗原表位进行了比较。结果:猫过敏原蛋白NPC2与美洲狮NPC2蛋白的序列同源率最高,达到99.33%;猫过敏原蛋白NPC2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序列为85FPIPEADGCKSG9622VIFKDCG28100PIQQGKTYSY10965VSSQG69132GDKEQ136115VKNEYPS121,T细胞表位为26DCGSGFGVI34129QLLGDKEQN1376VAFVLLALSASGLAE2071KALVYGILMGVAVPF85116KNEYPSIKVMVKWQL130;猫过敏原蛋白NPC2的构象性表位主要位于无规卷曲区域;此外,猫过敏原蛋白NPC2与犬过敏原蛋白Can f7的抗原表位序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性和交叉保护性。综上,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猫过敏原蛋白NPC2的B细胞、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其结果可为宠物过敏原蛋白的多表位疫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对猫过敏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策略。
  • 王浩楠, 郭梦翰, 张小荣, 吴艳涛, 郭梦娇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4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兔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RAF4)的分子特征及转录特性。本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兔TRAF4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兔TRAF4的分子特征和转录特性进行分子结构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了兔在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后TRAF4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确定了TRAF4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兔TRAF4基因编码区长为1 42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与系统发育树中其他哺乳动物的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发现兔TRAF4与其他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密切的亲缘关系;亚细胞定位试验显示,TRAF4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EHEC感染后,脾脏、肾脏和胸腺中TRAF4的转录水平整体呈下调趋势,提示TRAF4基因可能通过负反馈机制参与调控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综上,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兔的TRAF4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了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在细菌感染后的转录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兔TRAF4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周彦彤, 王政, 宋祖晨, 余蕊宏, 焦丽娜, 刘振广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5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是雌性犬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有极高的转移率、复发率,治疗手段有限且难以完全治愈,本研究旨在探究泊沙康唑对干扰素基因刺激器(STING)激动剂cGAMP抗4T1乳腺肿瘤效应的增效作用。将BALB/c小鼠皮下注射4T1细胞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然后分为Control组、cGAMP单独治疗组、泊沙康唑单独治疗组以及泊沙康唑+cGAMP联用组,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4T1乳腺肿瘤的体积、小鼠的体重以及生存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各组小鼠脾脏和肿瘤引流淋巴结中CD69+T细胞的比例;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探究肿瘤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与cGAMP单独治疗组相比,泊沙康唑+cGAMP联用组中小鼠肿瘤体积显著下降,生存率显著提高,且小鼠脾脏和肿瘤附近引流淋巴结中CD69+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在转录组测序中,与cGAMP单独治疗组相比,泊沙康唑+cGAMP组中cGAS-STING通路相关基因、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及T细胞特征基因的富集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泊沙康唑增强了cGAMP的体内抗肿瘤效应,改变了肿瘤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并促进了cGAS-STING通路及其下游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反应的激活,可作为有效的STING通路激活增效剂,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 倪晗, 刘博华, 吴奎显, 范雨欣, 高古睿, 杨玉, 闫丽萍, 郭爽, 杨彦宾, 刘洋, 韩立强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讨胆碱缺乏和补充胆碱对奶牛肝细胞脂滴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试验用50μmol/L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NEFA)处理奶牛肝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滴积聚模型;在缺乏胆碱时及使用不同浓度胆碱对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薄层色谱法测定磷脂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胆碱缺乏培养基中,肝细胞的脂滴含量和直径显著增大,添加15、30和60μmol/L胆碱后,脂滴的大小随着胆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脂滴平均直径分别为1.98、1.68和1.54μm;与对照组相比,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随胆碱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补充胆碱可激活奶牛肝细胞自噬,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蛋白比例显著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缺乏胆碱可引起奶牛肝细胞脂滴直径增大,而补充胆碱可逆转脂滴的这一表型,细胞磷脂和自噬可能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
  • 邹湘霖, 刘梦婷, 胡南希, 李长虹, 武毅, 杨子辉, 曾建国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7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分析兽用中药新药博普总碱散中主要活性成分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将200只1日龄隐性白羽肉鸡分为4组,即空白组和50(推荐剂量)、200和800 mg/kg博普总碱散添加组,连续给药36 d后,随机挑选各剂量组8只肉鸡在不同时间点静脉采血,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对肉鸡血浆中博普总碱散主要成分别隐品碱(ALL)和原阿片碱(PRO)进行定量分析;连续给药43 d后,在停药第1、3、5和7天分别随机宰杀8只肉鸡,采集肝脏、肾脏、胸肌、腿肌、心脏样品,使用UPLC-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肉鸡各组织中PRO和ALL残留量。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50、200和800 mg/kg组的PRO在肉鸡体内峰浓度(Cmax)分别为(4.26±2.96)、(18.33±9.72)和(35.04±27.77)μg/L;外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60±1.81)、(50.48±51.07)和(87.89±15.17)μg·h/L;50、200和800 mg/kg组的ALL在肉鸡体内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37±0.40)、(0.68±2.52)和(0.84±0.27) h,AUC0-∞分别为0、(47.51±15.57)和(72.94±92.04)μg·h/L,表明PRO和ALL在肉鸡体内代谢迅速。在给药10 h后血药浓度即低于定量限(0.78 ng/mL),PRO和ALL的Tmax、AUC、Cmax均呈现剂量相关性,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大。残留检测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均在停药第1天的组织残留浓度最高,50 mg/kg组PRO最高残留量在胸肌组织中(1.90μg/kg),200 mg/kg组仅在肝脏、肾脏中有微量残留;200 mg/kg组停药第7天,在肝脏、肾脏、胸肌、腿肌和心脏均未检测到PRO和ALL,而800 mg/kg组仅在心脏和肾脏中仍有少量残留(0.6~1.16μg/kg)。综上,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体内吸收较为迅速,残留消除快速,残留量极低,高剂量长期添加使用有一定的蓄积性,在按照50 mg/kg推荐剂量使用时显示出无残留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同时在肉鸡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相对安全。
  • 张志豪, 李建达, 曹志, 曾昊, 任素芳, 张玉玉, 丁罗刚, 刘飞, 陈智, 孙文博, 于江, 吴家强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8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可引起仔猪急性腹泻和脱水,死亡率高。为了明确山东地区PEDV的流行趋势与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于2022—2023年对山东省的13个地级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PEDV N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在228份疑似腹泻样本中,PEDV阳性率达48.68%;同时,在PEDV感染的样本中,发现PEDV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PoRV)共感染的现象。对PEDV阳性样本进行S1基因的扩增测序,通过MEGA6软件对PEDV阳性样本进行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扩增的4株流行毒株属于GⅡc型,1株流行毒株属于GⅡa型。进一步对流行毒株进行分离,通过PEDV N基因的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SDQD20230628)。对分离株进行S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分离株S基因与GⅡc亚型毒株同源性较近。本研究发现PEDV仍是引起山东地区猪场腹泻猪主要病毒,且呈现出GⅡc亚型毒株趋于流行的趋势,研究结果丰富了山东地区PE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也为PEDV感染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纪春晓, 刘剑英, 聂祝运, 王东亮, 刘德权, 邹忠, 唐宇龙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讨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对猪场水源中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率,并分析经UV-LED消杀的饮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与免疫指标的影响。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UV-LED对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和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3种致病菌菌株的杀灭效率;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猪肾细胞(PK-15)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对其分别接种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非洲猪瘟病毒(ASFV),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计算其病毒滴度,作为UV-LED灭活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给断奶仔猪饲喂经UV-LED消杀的饮水,测定其对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UV-LED对于水源中的GPS、SS2、ETEC这3种病菌均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处理17 s以上时,对以上细菌的杀灭效率可达99.90%以上;对PRV、PCV2、PRRSV、ASFV这4种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但杀灭效果存在一定区别,处理17 s以上可完全灭活PRV、PCV2与PRRSV,而完全灭活ASFV需处理58 s;断奶仔猪饲喂结果表明,给予经UV-LED消杀饮水,可显著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率(P<0.05),改善肠道功能,并且可使断奶仔猪血液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综上,UV-LED消杀处理可以有效消杀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断奶仔猪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可应用于水源消毒。
  • 刘思琪, 郭梦娇, 吴艳涛, 袁橙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9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制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蜕,并优化制备条件。将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通过电击的方式,电转化入1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通过改变温度诱导E基因表达来裂解细菌制备菌蜕;同时探究了不同起始诱导A600值(0.4、0.5、0.6)对裂解效率的影响,优化制备条件提高裂解效率,并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蜕的免疫保护力。结果:不同菌株的裂解效率有较大差异,在起始诱导A600值为0.5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D78菌蜕的裂解效率最高,可达约98.00%;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菌体电子密度下降;免疫效力评估试验显示,SPF鸡经肌肉注射D78菌蜕疫苗,二免14 d后,通过气囊注射攻毒,D78菌蜕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为66.67%,优于D78甲醛灭活疫苗。研究结果为新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焦凤超, 赵瑜, 董建国, 何书海, 曲哲会, 李迎晓, 陈敏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0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信阳地方土鸡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遗传进化情况,对疑似感染ALV的鸡进行了核酸检测、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集肝脏组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DF-1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ALV-J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使用MegAlign软件对病毒全序列进行核苷酸相似性比对,同时对gp85、3′UTR和U3区进行序列分析,并使用MEGA 11.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PCR扩增出ALV-J特异性条带;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鸡肝脏、脾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大量髓样瘤细胞增生;肝脏组织处理液接种DF-1细胞后,细胞上清液经ELISA检测P27抗原呈阳性,将分离株命名为HN24XY03。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HN24XY03株全长7 609 bp,符合典型禽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与25株ALV-J参考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3%~95.8%,其中与广西分离株GX14NN01和GX16YL02株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gp85基因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N24XY03株与ALV-J广西分离株GX14NN01、GX17NN05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与ALV-J原型株HPRS103相比,HN24XY03 gp85蛋白存在3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和1个位点(D61-)缺失,其中9个位于hr1区,9个位于hr2区;3′UTR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N24XY03为UTR-Δr-TM毒株;利用SoftBerry NSITE在线分析程序分析发现,与英国分离株HPRS103相比,HN24XY03 U3区转录调控元件相对保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信阳地方土鸡ALV-J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ALV-J在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的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奠定了基础。
  • 赵怡阳, 阎晓菲, 王涛, 刘冲, 曹新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15-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新疆白斑狗鱼(Esox lucius)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的原因,本研究调查了新疆呼图壁、乌鲁木齐米东区5个养殖鱼塘白斑狗鱼发病情况。通过对病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高通量测序分析,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回归感染试验,明确病原的种类及致病特点;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分析病原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养殖场常用的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在患病白斑狗鱼的脏器中分离出4个优势菌株,分别是3株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携带黏附素(ahal)、细胞毒性肠毒素(act)、丝氨酸蛋白酶(ahp)3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后,2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对鱼的致病性损伤更严重,半数致死量(LD50)为1.5×10~5 CFU/mL。维氏气单胞菌对麦迪霉素、头孢噻吩以及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等12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新霉素4种抗生素耐药;温和气单胞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噻吩、青霉素和新霉素3种耐药。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对维氏气单胞菌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多西环素对温和气单胞菌菌株抑菌效果最好。综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维氏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在新疆地区白斑狗鱼中的致病性及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新疆地区白斑狗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李建柱, 赵利琴, 王露遥, 师睦然, 王成才, 张梦圆, 马超锋, 焦凤超, 何书海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25-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鸭星状病毒2型(DAstV-2)核酸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基于CRISPR/Casl2a切割原理,联合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lo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设计用于DAstV-2核酸RPA扩增的引物和基于CRISPR/Cas12a反应的向导RNA(crRNA),优化反应条件确立最佳检测体系,并用胶体金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 LFD)报告检测结果。结果:该检测体系对DAstV-2重组质粒的检出下限为10 copies/μL,灵敏性强且重复性好;用此检测体系检测鸭常见病毒,除DAstV-2核酸阳性外,其他均为阴性,特异性强;与普通RT-PCR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达到100%,且更加方便快捷。研究结果提示,基于RPA-CRISPR/Cas12a-LFD系统的DAstV-2核酸检测方法灵敏性好、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可在37℃恒温下实现DAstV-2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 郭桂兰, 王凯莉, 王鑫鑫, 郭桂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31-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福建地区致猪腹泻病病毒的流行现状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变异情况,2023—2024年从福州市某疑似感染腹泻病毒的规模化猪场采集发病仔猪样品,经RT-PCR进行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核酸检测,并对PEDV阳性病料进行纤突蛋白(S)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PEDV、TGEV和PoRV检出率分别为32.29%(31/96)、30.21%(29/96)和4.17%(4/96),其中PEDV和TGEV混合感染17份(17.71%),TGEV和PoRV混合感染1份(1.04%),PEDV、TGEV和PoRV三重混合感染1份(1.04%)。从10份PEDV阳性猪肠道组织样品中获得10株PEDV的S基因序列,全长3 753~4 179 bp,编码1 250~1 392 aa, 10株PEDV的S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99.8%和83.8%~99.7%。S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6株属于GⅠb亚型,4株属于GⅡb亚型,且4株PEDV的S基因为独立的一小分支。与经典毒株CV777的S基因序列相比,10株PEDV的S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96.9%和83.9%~95.9%,存在23个保守氨基酸位点突变,在162 aa处缺失1个氨基酸(R),GⅠb亚型的6株PEDV S蛋白存在10个保守氨基酸位点突变;GⅡb亚型的4株PEDV S蛋白存在45个保守氨基酸位点突变,在59~62 aa处有4个氨基酸(QGVN)插入,163 aa处缺失1个氨基酸(D)。综上,福建某规模化猪场PEDV流行率较高,流行毒株基因型呈现多样性,说明流行株持续变异,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 陈昌胜, 董心仪, 李轶, 杨科岳, 蒋微, 蒋乐凡, 陈兴祥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评价一种犬用复合益生菌膏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适口性。将复合益生菌膏剂于4℃和常温干燥处保存,并于第0、7、14、21、28、35、42、49和56天分别取样,测定该复合益生菌膏剂的活菌数、pH值以及外观、色泽、质地等指标,评价该犬用复合益生菌膏剂的稳定性;通过给兔连续饲喂复合益生菌膏剂,测定兔的体况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EA)等生化指标,评估复合益生菌膏剂的安全性;通过双盆试验来测定犬对食物的可接受性或偏好,评价该犬用复合益生菌膏剂的适口性。结果:在4℃保存的复合益生菌膏剂在56 d时仍有较高的活菌数(1.0×10~8 CFU/g),感官评定指标良好,pH值变化较小,表明该复合益生菌膏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口服复合益生菌膏剂后健康兔体况正常、肝肾功能指标正常,表明该复合益生菌膏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添加了复合益生菌膏剂的犬粮,其适口性和耐口性显著高于未添加复合益生菌膏剂的犬粮。综上,该复合益生菌膏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较高的安全性,且适口性良好。
  • 尚月丽, 韩雪峻, 宋团伟, 孙毅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7): 144-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精液质量检测是影响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猪精液保存方式有:常温液态保存(15~20℃)、低温液态保存(4~6℃)和超低温冷冻固态保存(-196℃),这3种方式会对精液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后2种。由于猪精子膜上抗冻胆固醇的含量较其他动物低,所以猪精细胞对低温比较敏感,容易产生低温休克,因此低温对猪精子影响不同于其他物种。一般认为精子运动、形态与分娩率和产仔数直接相关,这也是种猪场常规的精子质量检测项目。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养殖场猪精子运动、形态检查项目和实验室猪精子代谢、抗氧化功能、DNA完整性、精子基因、蛋白生物标记等检测项目和参数研究进展以及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猪精液质量检测评价研究和生产推广提供理论、方法及技术上的支持,更好地推动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