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5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3-21
  

  • 全选
    |
  • 徐银莹, 赵洁, 于昊, 茆达干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夏季日粮添加槲皮素对湖羊睾丸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采集对照组(基础日粮)和槲皮素组(每千克体重添加150 mg槲皮素的基础日粮饲喂5周)各3个湖羊睾丸组织样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测序结果。结果:共获得36.5 Gb的有效数据,以P≤0.05和|log2(FC)|≥1,检测出2 268个差异表达基因。相比于对照组,槲皮素组有980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1 288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涉及氧化应激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胞质运输、细胞质囊泡部分、高尔基体相关囊泡和GTP酶结合等19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热休克蛋白B1(p38MAPK/HSPB1)等37条显著通路,其中25条为极显著通路。随机抽取的6个差异基因的RT-qPCR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出夏季高温条件下日粮添加槲皮素影响湖羊睾丸组织氧化应激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及p38MAPK/HSPB1等通路,为进一步阐明槲皮素缓解夏季高温影响湖羊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
  • 李栩, 郭艳昭, 洪道辉, 石荣华, 赵玉坤, 曾维斌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表儿茶素(EC)对新疆地方绵羊品种多浪羊精液常温(17℃)保存效果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EC(0、250、300、375、450、600μmol/L)添加到绵羊精液稀释液中,常温保存0~72 h,检测精子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力、活率、顶体完整率和酶活性均降低,其中,保存24 h后375μmol/L试验组的精子活力和活率均显著高于除60 h 300μmol/L的其余各组(P<0.05),精子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保存24、48和72 h, 375μmol/L试验组CAT活性显著高于除450μmol/L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综上,在绵羊精液常温稀释液中添加375μmol/L EC可提高精液常温保存效果。
  • 林秋敏, 赖宝色, 钟佩云, 林祚贵, 徐磊, 黄小红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4-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以杜洛克公猪精液为研究对象,通过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抑制剂体外处理精液,经12.5%SDS-PAGE对处理好的精子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筛选NAGase作用互作点蛋白表达差异;表达丰度差异的蛋白经酶消化后进行质谱分析。结果:银染筛选获得5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在凝胶中,蛋白点主要分布在pH值3~10和相对分子质量14.4~116 kDa的范围内;经NCBI和Mascot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蛋白匹配搜索,成功鉴定与精子功能相关的上调差异表达蛋白8个,分别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精卵融合蛋白4(IZUMO4)、精浆糖蛋白1(PSP-1)、猪精子黏附蛋白(AWN)、糖结合蛋白(SPMI)、细胞色素c氧化酶Ⅵα亚基多肽1(COX6A1)、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蛋白(DLD)和伴侣蛋白1(TCP1);8个上调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精子成熟、精子运动、精卵识别等生理功能。通过STRING工具分析蛋白质互作关系表明IZUMO蛋白可能是NAGase调节精子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并形成了可能的蛋白质调控网络。研究结果为提高公猪生产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何金庆, 王欢, 杜陶然, 王文强, 吴承武, 蒲广, 赵清波, 黄瑞华, 李平华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2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脱脂米糠(DFRB)对育肥期苏淮猪空肠黏膜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33头体重(62.90±0.78)kg健康育肥期苏淮阉割公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7%、14%、21%和28%DFRB替代等比例玉米的日粮,每组7个重复(除7%DFRB试验组5个重复),试验猪于奥饲本猪性能测定系统中饲养,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之后所有试验猪进行屠宰并采集空肠黏膜样品。结果:随着日粮中DFRB水平的增加,属水平上益生菌和致病微生物的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非加权距离算法(unweighted UniFrac)的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PC1水平7%DFRB组和对照组明显分离(P<0.05);7%DFRB组微生物丰度的丰富度指数(Sobs)、修正丰富度指数(Chao)和覆盖估计值指数(ACE)均低于对照组(P<0.05);7%DFRB组条件致病菌肠杆菌科志贺菌(Escherichia_Shigella)的相对丰度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与抗氧化相关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红球菌(Rhod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用7%DFRB替代基础日粮,有助于降低苏淮猪空肠中的潜在有害细菌,减少氧化应激,提升抗氧化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增进肠道健康。
  • 宋文, 尹国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不同光色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及行为的影响。选取200只初生雏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对照)和4种不同LED光照(白光、红光、蓝光、绿光)条件下,采用16L:8D饲养模式饲喂30 d,期间对雏鹅的行为活动进行录像观察,并采集血清样本。结果:在单色光处理下,绿光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蓝光组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绿光组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蓝光组雏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绿光、红光组雏鹅血清褪黑素(MT)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不同光色对雏鹅修饰行为、啄物行为无显著影响,白光、红光可显著增加雏鹅采食和站立行为时长(P<0.05),白光、红光、蓝光、绿光可显著减少雏鹅趴卧行为时长(P<0.05)。综上,不同光色能够促进雏鹅采食行为,增加血液免疫能力,提高雏鹅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雏鹅育雏期使用LED绿光。
  •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4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 998种中文期刊和167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9。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钟志君, 洪亮, 刘进远, 倪青松, 邓卉, 吕学斌, 李斌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38-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索空调控制的地道进风楼房猪舍冬季舍内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现场仪器检测的方法,对冬季楼房猪舍妊娠舍和分娩舍不同空间位点的温度、湿度、风速以及CO2、NH3、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妊娠舍和分娩舍分别完成105个和150个位点的测量。结果:在妊娠舍和分娩舍不同高度上空气粉尘粒度分布规律都是PM0.30.51.02.55.010.0,其中PM10.0的浓度最大为76.13和73.75μg/m3。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高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水平方向不同栏位间差异不显著(P>0.05)。风速在新风道0.1 m的高度上最大,在妊娠舍和分娩舍分别达0.75和0.41 m/s。CO2的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NH3在新风道上的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妊娠舍中CO2和NH3的最大浓度为1 982.90和34.76mg/m3,分娩舍中CO2和NH3的最大浓度为1 177.20和8.63 mg/m3;妊娠舍和分娩舍CO2和NH3的最小浓度均位于新风道0.1~0.45 m的区域。结论:空调控制的楼房猪舍冬季保温效果好,地道进风系统能够为猪只呼吸区域提供较好的空气质量,妊娠舍3.6 km3/h的换气量时舍内空气质量较差,建议增加阶段通风量以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 李潭, 李雅文, 赵昕蕊, 李彬, 刘丹, 仝锡帅, 卞建春, 刘学忠, 袁燕, 邹辉, 刘宗平, 顾建红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46-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低聚原花青素(OPC)对镉(Cd)致小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Cd与不同剂量OPC(50和100 mg/kg)单独或联合处理6月龄BALB/c雌性小鼠3个月,称取小鼠体重,计算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相关血液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形态,免疫组化分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小鼠体重与肝肾脏器系数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LDH)和磷(P)含量升高,肝组织出现水样变性、少量细胞脂肪变性、单核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肾囊腔扩张、散在单核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脏和肾脏组织SOD、GSH-Px活性下降,而MDA水平升高,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促凋亡蛋白Caspase-3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与Cd组相比,OPC+Cd联合处理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提示:OPC能缓解Cd致小鼠肝肾损伤,是Cd中毒的潜在治疗剂。
  • 周闯, 宋俊雅, 张华, 许志芹, 乔怡然, 时璐, 王星迪, 萨吉代姆·麦麦提, 张海彬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54-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从新疆克州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良好抗氧化活性的益生菌菌株。通过耐过氧化氢(H2O2)试验、自由基清除或抑制试验,初步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良好的菌株,建立H2O2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比较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400μmol·L-1 H2O2处理3 h)以及JK-8+H2O2组、JK-16+H2O2组、JK-23+H2O2组、JK-24+H2O2组(分别用菌株JK-8、JK-16、JK-23、JK-24无细胞提取物处理6 h后400μmol·L-1 H2O2处理3 h)细胞存活状态,筛选出抗氧化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16S rRNA鉴定。结果:从28株益生菌中筛选出8株H2O2耐受能力强的菌株。复筛发现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是JK-23,无细胞提取物清除率为64.93%,菌体混悬液清除率为87.1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菌体混悬液(P<0.05);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强的菌体混悬液是JK-16且活力为43.00 U·mL-1,最强的无细胞提取物是JK-24且活力为39.59 U·mL-1;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最强的菌体混悬液是JK-23且活力为74.57 U·L-1,最强的无细胞提取物是JK-8且活力为118.63 U·L-1。4株菌均能缓解H2O2诱导的IPEC-J2细胞的氧化损伤,JK-23缓解效果最好,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高达84.59%。经16S rRNA分析,JK-23被鉴定为加纳醋杆菌(Acetobacter ghanensi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为饲料和食品加工中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菌种来源。
  • 吴道义, 马金萍, 王明进, 姬亚茹, 王霞, 曾继晶, 周礼扬, 罗耀, 李坤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6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更好地研究贵州威宁黄牛源唾液乳杆菌的特征和益生特性,开发益生菌产品。采用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益生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分离得到5株唾液乳杆菌(T1~T5),与OR430873.1的同源性高达99.86%~100%;T1~T5菌株均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T4株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T4株的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1 918 675 bp, GC含量为33.01%;唾液乳杆菌基因组中预测到1 861个编码基因,22个rRNA操纵子和79个tRNA;通过基因本体论(GO)、直系同源簇(COG)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编码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细胞翻译、核糖体结构、生物合成、新陈代谢和细胞过程的基因数较多。结论:获得了有良好耐酸和耐胆盐能力的唾液乳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有望进一步开发为益生菌产品。
  • 马瑞霞, 郭凡溪, 苗强强, 王奕萌, 王紫晗, 曹迪, 李重阳, 张冯奕驰, 余祖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7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考察犬单次皮下注射恩诺沙星油混悬注射液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以20 mg·kg-1的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分离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和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处理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28±0.19)μg·mL-1和(0.50±0.11)μ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17±0.75)h和(4.83±1.33)h,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λz分别为(29.39±5.54)h和(21.61±11.7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1.96±5.38)μg·h·mL-1和(8.01±1.66)μg·h·mL-1;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总浓度的Cmax-Total为(1.65±0.10)μg·mL-1,AUC0→t-Total为(40.21±6.38)μg·h·mL-1,AUC0→24 h-Total为(40.21±6.38)μg·h·mL-1,Cmax-Total/MIC为3.31~27.55,AUC0→24 h-Totall/MIC为45.80~381.65,AUC0→t-Total/MIC为80.41~670.10,t>MIC最长可达108 h。结论:恩诺沙星油混悬注射液在犬体内消除半衰期较长,长效作用明显,可实现减少给药频次的目的。
  • 董宁宁, 张琦, 谈晓梅, 李娜, 朱雯琪, 刘光清, 孟春春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7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鉴定并深入研究NS2蛋白在猫杯状病毒(FCV)感染中的作用。根据FCV SH2014株的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NS2蛋白进行了分析,将其在110 aa处截短为2个基因片段(NS2-N和NS2-C),将2个NS2-N相连接。筛选出成功表达的重组蛋白,使用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2a-NS2-N和pET-32a-NS2-N-N重组质粒,并在上清液和包涵体中稳定表达了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多个病毒株的NS2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兔抗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FCV NS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试验材料,为进一步阐明该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 宋莎莎, 王洪利, 朱光, 迟灵芝, 李佳暖, 李晓晗, 李婧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建立抗体检测方法。克隆DTMUV 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E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蛋白提纯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TMUV E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的E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DTMUV 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的兔源抗DTMUV E蛋白多克隆抗体能够与DTMUV发生良好特异性反应,建立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提示:制备的DTMUV多克隆抗体和建立的抗体间接EIISA检测方法为DTMUV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李贝贝, 沈馨予, 靳琪瑶, 王子仪, 丁志刚, 陈昌胜, 胡沁楠, 王彦红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9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犬源和猫源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收集犬和猫粪便并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分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测定。分离出的13株产气荚膜梭菌中有2株猫源、11株犬源菌株。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3株菌plc基因均为阳性,etc、iap、netB基因均为阴性,其中4株菌cpb基因为阳性,1株菌株cpe基因为阳性,毒素型为A型8株,C型4株,F型1株。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毒素型菌株均可导致小鼠出现血尿、肠壁变薄和肠内积液等病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新霉素和多黏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敏感。综上,犬和猫携带A或者C型产气荚膜梭菌,另外犬携带F型产气荚膜梭菌,这3种毒素型可能对犬和猫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致病作用。
  • 沈海潇, 李鑫, 杨德全, 葛菲菲, 王建, 黄士新, 姜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97-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一种检测犬C群轮状病毒(CRV C)的探针法实时荧光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T-LAMP)。以病毒基因组的保守序列VP6为靶标,设计合成1组LAMP引物探针,对反应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后确定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各项指标,进行临床样品检测以评估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该方法检测下限为7.71×10~0 copies/μL,敏感性与荧光定量RT-PCR相当。重复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小于4.35%。与犬A群轮状病毒(CRV A)、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肠道冠状病毒(CCoV)和犬星状病毒(CaAstV)均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符合率试验表明,本方法与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总体符合率达到了98.46%(64/6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探针法实时荧光RT-LAMP方法具有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CRV C快速检测、临床诊断与疫病监测。
  • 王燕, 邹艳丽, 何佳依, 刘珊, 苗雨润, 任炜杰, 王振忠, 白昀, 陈欢, 钱莺娟, 贾红, 吴晓东, 冯志新, 郑龙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05-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可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结构蛋白pK205R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杆粒Bacmid-pK205R,以纯化的pK205R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各项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K205R蛋白可以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发应,ELISA方法的抗原包被浓度为50 ng/孔,4℃过夜包被,封闭液为2%牛血清白蛋白(BSA),37℃封闭1 h,待检血清以5%脱脂乳进行1∶200稀释,37℃孵育0.5 h;二抗工作浓度为1∶5 000,37℃孵育0.5 h, 37℃下显色10 min;该方法的阳性临界值为0.186(≥0.186为阳性,<0.186为阴性),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可重复性,与商品化试剂盒符合率为79.92%。本研究成功建立pK205R非洲猪瘟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和研制非洲猪瘟抗体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参考。
  • 余群, 邹艳丽, 陈欢, 刘珊, 苗雨润, 任炜杰, 王振忠, 何佳依, 高晓宇, 钱莺娟, 吴晓东, 郑龙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12-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结构蛋白pS183L的多克隆抗体。根据公布的毒株ASFV China/2018/Anhui XCG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183L;经鉴定成功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pS183L,免疫小鼠并制备抗pS183L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鉴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128 000;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表明,该多克隆抗体能识别293T和PK15细胞外源表达蛋白及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内源表达蛋白。综上,本研究成功制备抗pS183L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ASFV pS183L的功能提供了关键生物材料。
  • 艾伟昌, 刘艳美, 陈振辉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18-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MUV)、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鸭圆环病毒(DuCV)的多重PCR方法。参考GenBank中DTMUV E基因序列、DHAV-C VP1基因序列、DuCV Ca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鉴别检测DTMUV、DHAV-C、DuCV的一步法多重PCR。该方法对DTMUV、DHAV-C、DuCV分别扩增出720、480和250 bp片段,对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新城疫病毒(NDV)、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鸭瘟病毒(DEV)、鸭细小病毒(DPV)、鸭呼肠孤病毒(MDRV)均无扩增产物;对DTMUV、DHAV-C、DuCV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3.8×10-5、5.4×10-5 和6.2×10-5 μg/μL;与DTMUV、DHAV-C、DuCV单项PCR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该方法检测290份临床病料样品,DTMUV阳性率为8.97%,DHAV-C阳性率为10.69%,DuCV阳性率为2.07%,DTMUV/DuC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14%,DHAV-C/DuC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10%,DTMUV/DHAV-C/DuC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34%。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同时鉴别检测DTMUV、DHAV-C、DuCV的一步法多重PCR,可用于临床中3种病毒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的鉴别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毛宁宁, 于亚明, 卢炫圻, 彭松, 贺瑾, 赵海成, 未钰杨, 刘丽,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24-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讨苦参碱对肉鸡大肠杆菌攻毒条件下的预防保护作用。试验选用100只1日龄健康的白羽AA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大肠杆菌攻毒组(ECO)、恩诺沙星组(ENR)、10 mg/kg苦参碱组(MT-L)和20 mg/kg苦参碱组(MT-H)。6日龄时苦参碱各剂量组及恩诺沙星组分别灌胃对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和大肠杆菌攻毒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0日龄时各组肉鸡分别腹腔注射1 mL 2.0×10~8 CFU/mL大肠杆菌O78,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攻毒后观察72 h内的临床症状及存活率并处死所有肉鸡,采集组织样品,记录体重和各器官重,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通过细菌分离培养以及16S rRNA鉴别细菌;采集血液进行血液生化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及NO含量。结果:与ECO组相比,苦参碱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攻毒肉鸡的死亡率,缓解了大肠杆菌造成的体重下降(P<0.05);攻毒后脏器中分离出大量典型的大肠杆菌,肉鸡肝肾功能受损严重,脏器指数升高。此外,与ECO组相比,苦参碱预处理缓解了脏器损伤,显著降低了脏器指数(P<0.05),苦参碱预处理显著降低感染肉鸡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NO含量(P<0.05)。结果:苦参碱预处理可缓解大肠杆菌感染肉鸡导致的体重下降、脏器损伤,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调节血液生化指标,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明显的临床预防效果,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李智宇, 严火其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31-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家猪养殖业有悠久的利用天然植物资源的历史,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计量学和文献学为主的研究方法,对1950—2022年间中国猪业领域天然植物资源利用的科研活动史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相关科研活动的发展演变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发现,相关科研活动可分为1980年之前的缓慢发展阶段,1981—2003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和2004年以来的高水平稳定发展阶段。整体来看,猪业领域天然植物的研究在早期以寻找饲料替代资源为主,之后则倾向于以提高猪肉品质、免疫能力等为目标。近期,国内猪养殖业对天然植物利用进一步向高附加值、具有地方特色与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 湛洋, 刘磊, 彭涛, 刘水平, 曹迎春, 杨毅, 文利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38-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程教学、课程安排和考核制度无法完全适合学生和社会的新需求。为深化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育人和育德相统一,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兽医工作者,保障畜牧业和养殖业生产的发展,笔者通过采用“教学立方”软件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进行全过程的教学管理。相对于上一届学生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应用“教学立方”软件后,学生平均成绩高出5.39分,优秀率高出6.60%。该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高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 沈永林, 陈雯, 袁丽霞, 史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2): 143-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接上期)(四) 1980—2024年时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创优创新1979年南京农学院复校,从扬州迁回南京卫岗校区办学。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广大读者、作者、编者翘首以待停刊整整20年的《畜牧与兽医》双月刊重放光彩,农业部和江苏省出版局适时批准复刊,《畜牧与兽医》于1980年2月以崭新的面貌由畜牧兽医系正式编辑出版发行双月刊第12卷第1期(图9)。著名畜牧学家和养马学专家谢成侠教授担任主编,畜牧兽医系副主任直接分管领导,编辑部设于畜牧兽医系内,在职编辑1人,编委会主要由系内教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