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宋世明, 胡环宇, 杜红珍, 李增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68-973.
    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营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招募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21.05 vs. 24.30;18.40 vs.23.30)、蛋白质(9.40 vs.10.70;6.85 vs.7.95)、无机盐(3.02vs. 3.74;2.48vs.2.94)、骨矿物质含量(2.46 vs. 3.10;2.05 vs. 2.47)、上臂围度(28.85 vs. 31.10;25.05 vs. 28.60)、相位角(4.95 vs. 6.00;4.70 vs. 5.19)、身体细胞量(24.65 vs. 35.45;24.50 vs. 26.45)、细胞内水分比率(0.61 vs. 0.62;0.61 vs. 0.62)、去脂体重(38.25 vs. 53.95;38.05 vs. 40.75)、骨骼肌质量(20.45 vs. 30.30;20.30 vs. 22.10)、无脂肪质量指数(14.39 vs. 18.80;14.57 vs. 15.70)、骨骼肌质量指数(7.58 vs. 10.50;7.78 vs. 8.55)及身体脂肪量(11.45 vs. 15.60;12.60 vs.17.95)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外水分比率(0.39 vs. 0.38;0.39 vs. 0.38)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相位角与细胞内水分、细胞内外水分比率、蛋白质、骨骼肌质量及身体细胞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较对照组差,因此可用于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营养诊断。
  • 王锋, 毛宇翔, 李靖龙, 赵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154-158.
    肌腱与骨骼的固有差异导致腱-骨损伤在自然愈合过程中难以实现理想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结构恢复。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学介质,在腱-骨损伤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述了外泌体在腱-骨损伤愈合中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以期为腱-骨损伤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汪妍妍, 王旭, 李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46-951.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lymphocyte ratio, MPVLR)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lodulin, sTM)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统计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 89例下肢骨折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DVT 21例,发生率为23.60%(21/89),剩余68例均未发生下肢DVT。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高于非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是否使用抗凝药物、体重指数、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体重指数升高、外周血MPVLR水平升高、外周血sTM水平升高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5、0.861(P<0.05),且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AUC值(P<0.05)。结论 术前检测外周血MPVLR、sTM可用于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聂少风, 何丹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18-423.
    目的 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 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98例纳为NRDS组,其中轻度38例,中度33例,重度27例,另将同时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纳为健康组。比较2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C-16、SP-A、NT-proBNP、IL-17单独及各项联合评估NRDS的价值。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NRDS患儿基线资料与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RDS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60.21±3.85)mg/L、(74.96±6.35)mg/L、(5 063.44±992.65)ng/L、(99.75±30.42)ng/L]明显高于健康组[(12.09±1.27)mg/L、(17.88±2.76)mg/L、(1 872.49±502.51)ng/L、(58.82±15.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16、SP-A、NT-proBNP、IL-17评估N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0.870、0.846、0.885,各项联合评估N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敏感度为0.980。轻度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37.69±10.52)mg/L、(46.85±7.36)mg/L、(3 472.57±295.14)ng/L、(39.86±12.45)ng/L]低于中度组[(52.37±16.24)mg/L、(72.81±8.06)mg/L、(4 886.29±334.72)ng/L、(101.49±32.13)ng/L]和重度组[(85.13±14.44)mg/L、(97.23±12.37)mg/L、(6 379.36±362.47)ng/L、(146.52±35.08)ng/L],中度组CC-16、SP-A、NT-proBNP、IL-17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16、SP-A、NT-proBNP、IL-17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49、0.574、0.607、0.563,均P<0.05)。结论 CC-16、SP-A、NT-proBNP、IL-17在NRDS中表达水平升高,均可用于NRDS诊断,且联合诊断敏感度更高,以上指标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赵鹏, 姚玉婷, 贾贤达, 肖志娟, 李燕, 沈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9): 1002-1006.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卒中后对症治疗,包含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代谢、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和神经肌电刺激仪YS1001P治疗,研究组额外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电视X线透视下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的吞咽功能,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期、咽期、误吸评分及VFS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血清NGF和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水平有关。
  • 王鸿超, 郭炳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355-359.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特异性并发症,是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和受损细胞器的聚集与DCM的发病机制有关。自噬通过降解和回收受损细胞器,在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糖尿病心肌细胞中存在自噬紊乱,有针对性的调节适宜的自噬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DCM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自噬状态作一综述,探讨DCM中调控自噬变化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DCM治疗方面靶向自噬的潜在药物治疗策略,旨在为DCM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研发开拓新思路。
  • 王佳一, 熊傲, 王琦, 王光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281-285.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crush injury/crush syndrome, CI/CS)是一种由机械性外力导致骨骼肌细胞急性破坏引起的病理状态,常见于自然灾害、战争及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此类创伤性疾病不仅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还会引发急性肾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全身性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其高发生率和不良预后而备受关注。传统上,CI/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近年来,研究发现影像学在诊断和评估该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高分辨率的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参数特性的磁共振成像以及便捷、实时的超声等影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清晰和详细的组织图像。本文综述了CI/C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参考。
  • 闫宇航, 王佳琪, 周春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366-373.
    药物进入人体循环后,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形式进行转运和储存,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跨膜转运及发挥药理活性,而结合型药物会以体内储存的形式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因此药物在血液中游离浓度的高低是其疗效好坏的关键。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在越来越多的临床情况中,测定药物的游离浓度愈发重要。药物的游离浓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药物相互作用等。目前测定药物游离浓度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方法如平衡透析法、超滤法等,也有新兴的方法如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快速平衡透析法等。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其固有的优缺点,而针对不同特性的药物采取不同的测定方法往往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本文综述了9种经典且目前常用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每种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 卢景绍, 郑晓东, 祖洪亮, 马德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83-487.
    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 NAC)的血液供应主要由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TA)穿支、胸外侧动脉(lateral thoracic artery, LTA)分支及肋间前动脉(anterior intercostal, AI)穿支组成,96%的患者具有解剖对称性。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nipple-areola complex sparing mastectomy, NSM)术后乳头区缺血坏死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前严格筛选病例并制定合适手术切口入路、术中仔细完善乳头区后方的处理,可有效保护NAC血供,避免发生缺血坏死。本文总结近年相关文献,就NAC血供来源探索、不同切口入路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特点、避免乳头区坏死策略探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 杨钰玮, 王建星, 贾巧静, 杨志超, 单春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65-47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2,BST2)基因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与患者预后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明确BST2基因沉默对喉癌细胞系细胞增殖、细胞侵袭、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检测BST2在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BST2基因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参数与BST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BST2蛋白的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价BST2的预测价值。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ST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U686细胞系中,CCK-8结果表明,48 h后siRNA-3组的OD值为2.35±0.1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87±0.13和阴性对照组2.71±0.12(F=16.330,P<0.001)。细胞划痕实验表明,12 h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愈合率为(15.1±3.7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07±5.25)%和阴性对照组(33.03±5.04)%(F=16.280,P=0.004);24 h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愈合率为(30.41±4.0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5.05±4.44)%和阴性对照组(70.6±4.97)%(F=89.951,P<0.001)。Tanswell实验表明,BST2基因沉默组细胞侵袭的细胞数为82.67±2.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7±2.52和阴性对照组121.67±4.73(F=188.314,P<0.001)。不同临床分期(P=0.032)及生存时间(P<0.001)喉癌患者BST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BST2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HR=5.10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χ2=17.383,P<0.001)、淋巴结转移(χ2=14.928,P<0.001)及BST2表达水平(χ2=21.165,P<0.001)喉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HR=4.228,95%CI:1.881~9.501,P<0.001)及BST2表达水平(HR=4.757,95%CI:2.259~10.019,P<0.001)是喉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BST2表达水平对喉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30)。结论 BST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BST2高表达可以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且BST2高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0-1236+1365.
    <正>“整合是时代发展的特征,是解决划时代难题的法宝”。“医学起源于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从此,人类医学在反复遭致挑战中不断前进,其发展态势展现两大特征:一、“降维与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自从自然科学的范式和方法引入医学以后,从繁到简,从难而易,一直以不断降维的分化方法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力量,的确功不可没,不可厚非。但是,随着医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和发展,随着主观和客观认知的碰撞和分离,随着对人类生命及疾病的解析和描述,特别是随着人类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和追求,医学一直在一味地向微观方向倾力探索,“人择”的分类、分科、分专业逐渐显示脱离真实,导致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划和医学知识碎片化,甚至出现“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误区,给研究人类生命和防治疾病带来认识论和方法学上的疑途和偏差,的确影响渐大,不可小视。
  • 许双巧, 赵绮悦, 马清敏, 周明忠, 张翼, 马会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20-1128.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CIHH)对发育大鼠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 ICaL)的影响。方法 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28 d CIHH干预组(CIHH28)、42 d CIHH干预组(CIHH42)、28 d对照实验组(CON28)和42 d对照实验组(CON42)。其中CIHH干预组分别在模拟3 000 m海拔高度低压低氧的条件下(PB=525 mmHg, PO2=108.8 mmHg, 5 h/d)(1 mmHg=0.133 kPa)干预28 d和42 d。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中的ICaL。结果 CON和CIHH组心肌细胞ICaL的峰值电流和电流-电压(I-V)关系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拟缺血-复灌(ischemia-reperfusion, I/R)过程中,ICaL峰值降低,I-V曲线向上偏移(P<0.05),但CIHH组心肌细胞中ICaL的变化明显小于CON心肌细胞(P<0.05)。CIHH组的ICaL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在I/R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I/R过程中,CON28和CON42组的ICaL稳态失活曲线向左偏移(P<0.05),而CIHH28和CIHH42组心肌细胞没有变化(P>0.05)。结论 CIHH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发育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影响。
  • 祝元雪, 韩贵良, 贾友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253-1258.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ESMO)在2016年发布了《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20年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得到了欧洲血液学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的认可,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且结合近期美国血液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AJH)已发表的2023年版FL综述,探讨FL的治疗。
  • 江丽华, 席巍, 蔡鑫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9): 1053-1057.
    目的 探究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 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118例为PDR组,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均进行血浆ADAMTS13的活性检查。将所有PD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后检测PDR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浆ADAMTS13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活性。结果 PDR组血浆ADAMTS13活性远远低于临床正常值。治疗后,2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ADAMTS13活性升高,血浆PEDF活性降低,观察组血浆ADAMTS13、PEDF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AMTS13与PEDF、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及LDL-C均呈负相关(r=-0.451、-0.573、-0.612、-0.548、-0.650、-0.504,P<0.001),基线ADAMTS13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01)。结论 T2DM合并PDR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T2DM合并PDR患者血糖、血脂,并促进PDR患者的ADAMTS13表达,ADAMTS13表达能够反映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
  • 姚豪杰, 王家淳, 余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9): 1063-1067.
    目的 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根据回肠造口方式分为研究组(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88)和对照组(传统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72),并比较2组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吻合口瘘愈合及发生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 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有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炎症水平较低、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张伟, 王飞, 李咸鹏, 高成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73-87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研究方式,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ENGB),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scia iliaca compartmentblock, FICB);对比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皮质醇(cortisol, 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监测麻醉前、置入喉罩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时2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值。结果 研究组超声定位时间、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HR值,在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CD3+、CD4+、CD4+/CD8+水平测定与本组术前进行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D8+测定值较本组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AD、NE、IL-10、TNF-α测定值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为36.00%,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连续PENGB较超声引导下连续FICB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老年THA患者中能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炎症应激反应水平。
  • 谢文宇, 李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4-228.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瘤,多为良性肿瘤,但均具恶性潜能,良、恶性肿瘤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需活检,因此在早期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颈动脉体瘤在早期进行手术切除能够完全治愈,术中出血,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但随着时间推移,瘤体会逐渐生长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局部症状,ShamblinⅢ型患者瘤体包绕颈部血管,侵袭周围淋巴结,更有甚者可发生恶变,手术难度增大,极易出现永久神经、血管损伤,影响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识别及治疗,防止在诊断中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本文就颈动脉体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颈动脉体瘤的诊疗提供借鉴。
  • 林仁哲, 蓝金辛, 李森, 张隆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9-234.
    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围术期完善的镇痛对患者快速康复至关重要。超声引导筋膜平面阻滞被广泛应用于腹部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腰方肌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椎板后路阻滞等技术均被用于腹腔镜肾切除围术期麻醉和疼痛管理。本文就上述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解剖学基础、应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 唐文韬, 李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41-248.
    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正常功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失。现如今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修复的外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代表着其功能性的完整恢复。为了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损伤后修复,从细胞分子层面进行治疗,本文总结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望从细胞分子层面出发来更好地促进坐骨神经的再生修复。因此,MDSC治疗损伤的坐骨神经是一个开创性的想法,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张雪, 唐佳琦, 赵云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20-223.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从中央气道延伸至外周气道的炎症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哮喘的控制情况与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关。小气道功能评估成为了热门。越来越多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技术出现,例如肺功能测试、脉冲振荡测定法、惰性气体清洗、肺容量测定、一氧化氮呼气试验和高分辨率CT。在这篇综述中,将讨论目前在哮喘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王佳妮, 周殿友, 武丽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2): 235-24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袭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近年来,伴随肠道微生态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表现出双向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失衡有望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方向。
  • 杨翠英, 薛丽丽, 赵雅培, 赵艳琴, 张冬青, 谢迎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1): 92-98.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ial stenosis, ARAS)患者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ARFI)定量参数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分析联合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ARAS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遵循1∶1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低频剪切波传导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肾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比值(renal-aortic PSV ratio, RAR)、肾主动脉与叶间动脉PSV比值(renal-interlobar ratio, RIR)],Pearson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同时根据肾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度、重度狭窄,比较不同肾动脉狭窄程度ARFI定量参数、血流动力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绝对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结果 (1)观察组肾主动脉EDV、PSV、RAR、RIR及肾皮质、肾髓质、肾窦SWV[(40.45±8.85) m/s、(151.12±35.35) m/s、(2.38±0.66)、(7.55±2.26)、(3.28±0.55) m/s、(2.40±0.46) m/s、(2.31±0.41) m/s]高于对照组[(25.62±4.41) m/s、(114.42±34.43) m/s、(1.70±0.48)、(5.24±1.58)、(2.66±0.43) m/s、(1.81±0.30) m/s、(1.88±0.33) m/s(P<0.05)]。(2)ARAS患者肾皮质、肾髓质、肾窦SWV与EDV、PSV、RAR、RIR呈正相关(P<0.05)。(3)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肾皮质、肾髓质、肾窦SWV及肾主动脉EDV、PSV、AT、RAR、RIR高于轻中度肾动脉狭窄患者(P<0.05);(4)肾皮质、肾髓质、肾窦SWV及EDV、PSV、RAR、RIR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的AUC为0.813、0.827、0.752、0.809、0.802、0.758、0.819,且SWV结合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诊断NRI、IDI最大,分别为0.688(95%CI:0.450~0.971)、0.089(95%CI:0.030~0.115)。结论 ARAS患者肾皮质、肾髓质、肾窦SWV呈高表达,且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指导临床诊治。
  • 李子琦, 柳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2): 1445-1451.
    目的 测评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以下简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医学叙事能力、人文关怀品质以及共情能力,探讨临床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便利抽样方法通过问卷星调查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选用中国医者叙事行为能力量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为测评工具,测评调查对象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以及人文关怀品质。结果 医学叙事能力(88.84±14.57)分,人文关怀品质(119.27±14.87)分,共情能力(57.02±8.22)分;影响临床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举办叙事医学相关会议或培训项目的频率、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感知(P<0.05)。结论 临床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还有待提高,人文关怀品质较好,共情能力较弱,建议设置叙事医学课程,加强叙事能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医学叙事水平;重视学校及医院人文建设,强化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等提高临床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
  • 王瑜, 谷超, 王玉, 严力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286-290.
    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肛周疾病中位居前三。其瘘管一旦形成,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目前最有效的方式为手术切除,故术前获取可靠的影像学诊断尤为必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被临床认定为诊断肛瘘的最佳选择,同时,在医工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诊疗成为可能。现将基于MRI的肛瘘三维可视化重建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归纳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
  • 刘璐, 糜颖, 任静, 刘国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3): 360-365.
    创面愈合是一个动态、有序、相互交错的生理过程,易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破坏,引发病理炎性反应,最终导致慢性创面形成。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慢性创面在医学上已经成为一个常见难题。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为慢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其安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大临床医师认可。近年来,在VSD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在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面,VSD联合超声治疗、氧疗、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得到肯定。本文对VSD及其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单修祺, 李佳奇, 孙亚澎, 侯丽媛, 张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379-385.
    目的 对新型牵开器辅助腰椎Wiltse入路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例的手术数据,采用新型牵开器辅助Wiltse入路结合脊柱内镜完成椎板减压和椎间融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水平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7~152 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术后引流量20~70 mL,术后卧床时间0~2 d,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下肢痛和腰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和术后72 h的血清CK水平比术前升高,术后MRI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平均下降10.1%。结论 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结合Wiltse入路与脊柱内镜技术,优化肌间隙通道,减少软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可视化,术后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较优,但仍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适应证范围。
  • 宋美毅, 崔欣萌, 张瑞鹏, 李秀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06-41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早期筛查和诊断DVT的主要方式,但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究简便快捷的DVT预测指标意义重大,尤其是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可用于预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DVT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 孙欣, 翟盟, 周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12-417.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比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蛋白(albumin, ALB)比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 IP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IPN患儿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PN患儿分为重症组(n=84例)和非重症组(n=62例),根据预后将新生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44例)和预后良好组(n=40)。比较各组患儿血清CRP及PA水平、CRP/PA比值、血清PCT及ALB水平、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与IPN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判断血清CRP及PA水平、CRP/PA比值、血清PCT及ALB水平、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对IPN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CRP和PCT水平、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高于非重症组,PA和ALB水平低于非重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CRP和PCT水平、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PA和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及sICAM-1水平与I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比值诊断IPN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78,95%CI:0.956~1.000。血清sICAM-1水平对IPN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81,95%CI:0.958~1.000。结论 血清CRP/PA比值、PCT/ALB比值、MCP-1和sICAM-1对IPN病情程度及预后具有高度诊断价值。
  • 贾恒哲, 张波林, 张杰, 吴振宇, 姜霞, 田延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4): 444-452.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7376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调节作用,揭示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鉴定PTC与正常细胞差异表达环状RNA(circRNA),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验证细胞系及PTC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核酸电泳、sanger测序、RNA酶消化实验验证其成环性及稳定性,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愈合、克隆形成和迁移实验,分析hsa_circ_0073762对PT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sa_circ_0073762、miR-548c-3p、ENAH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 RT-qPCR验证测序结果显示,hsa_circ_0073762在PTC细胞中显著上调(P<0.001),且在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敲低hsa_circ_0073762可显著抑制PTC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hsa_circ_0073762、miR-548c-3p、ENAH构成ceRNA网络(P<0.05)。结论 hsa_circ_0073762对PTC侵袭、转移和增殖进程存在影响,可能成为PTC的新型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王富军, 丁海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1): 1241-124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0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 018 766人,占18.70%,老年糖尿病患者约7 920万,远超过所有糖尿病的半数,95%为2型糖尿病。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始终,也是其治疗的主要靶点,且胰岛素抵抗在老年患者中常见而复杂。故编制《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以作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导向,本共识分为:胰岛素抵抗的定义,老年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害、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等,内容详尽。
  • 贾桂岩, 赵自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9): 1108-1112.
    6-二甲基氨基萘酚-2-基-N-S-[1-苄基氨甲酰基-4-(2-氯乙酰氨基丁基)]-甲酰胺(YW3-56)水溶性较差,是肽酰精氨酸脱胺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子结构比较复杂。YW3-56可以通过调节自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以及炎症反应等作用,在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以及脓毒症、严重失血、急性肾损伤、腹主动脉瘤破裂等危重病发挥着重要的干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YW3-56的应用进展,期望加深对YW3-56药理学作用的认识,并为肿瘤以及危重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苏爱如, 李楠, 李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226-1231.
    目的 调查分析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与护患信任度的关系,旨在探讨通过提高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来促进护患和谐的途径。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内、外科病房68个护理责任组,以组中329名临床护士和其护理的82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和“护患信任度量表”对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和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各条目均分(4.05±0.39)分,护患信任度各条目均分(3.39±0.38)分。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护患信任度第一相关系数为0.626(F=26.053,P<0.001)。反映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第一典型变量主要由基本语言沟通能力(系数为1.560)和困难情景沟通能力(系数为1.372)构成,反映护患信任度第一典型变量主要由安心感(系数为1.745)和对未来的信心(系数为1.316)构成。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护患信任度密切相关,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困难情境沟通能力越强,患者的安心感与对未来的信心越好。
  • 柳熠鑫, 张志清, 时东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63-1167.
    目的 比较3种肉汤稀释药敏检测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度的检测能力。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念珠菌84株,采取经典微量肉汤稀释法、ATB FUNGUS 3方法和Yeast One真菌药敏板方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度。结果 84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26株,热带念珠菌34株,光滑念珠菌22株以及近平滑念珠菌2株。以经典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ATB FUNGUS 3方法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0%;基本一致性为95.2%,分类一致性为92.9%;假耐药率为7.1%,假敏感率为0。Yeast One方法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4.4%;基本一致性和分类一致性均为97.6%,假敏感率和假耐药率均为0。结论 Yeast One真菌药敏板方法检测氟康唑对念珠菌活性优于ATB FUNGUS 3方法。
  • 姚晓伟, 赵桂松, 李卓, 董昭良, 刘树仁, 贾晨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206-1211.
    目的 评价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在骨关节布氏菌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主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抗布氏杆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综合诊断。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骨关节布氏菌病组78例和非布氏菌病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 SAT)检测、采用CT导航穿刺或者手术取病灶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培养法)和tNGS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比较以上3种检测方法对骨关节布氏菌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108例疑似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中,tNGS检测骨关节布氏菌病的阳性率(60/108,55.56%)明显高于SAT检测(57/108,52.78%)和培养法(25/108,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2、37.934,P<0.001)。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tNGS检测、SAT检测和培养法检测骨关节布氏菌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6.92%、64.10%和32.05%,特异度分别为100.00%、76.67%和10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5%、67.59%和50.92%,Kappa值分别为0.799、0.590和0.504。结论 tNGS在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病原体检出率和敏感度,为骨关节布氏菌病患者的精准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 靳晓燕, 魏红冬, 王文刚, 要志军, 许文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56-1162.
    目的 探讨肝脾血流动力学及肝脾硬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得到定量模型。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符合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将无静脉曲张(G0)和轻度静脉曲张(G1)的患者分为低风险组;把中度(G2)和重度(G3)静脉曲张的患者分为高风险组。获得2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门静脉直径、门静脉流速、肝动脉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脾脏厚度、脾门处脾静脉直径、脾静脉流速、肝脾硬度值、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各因素及复合指标的诊断效能,通过列线图得到定量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门脉内径、门脉流速、肝硬度、脾硬度、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脉流速、肝硬度、脾硬度是高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各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脾硬度指标曲线下面积高达0.92。结论 基于肝脾多模态超声可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进行定量预测,脾硬度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马镜涵, 张悦, 田玉, 杨玉淑, 刘志锋, 郭惠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49-115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因素以及p-ANC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患者64例作为SLE-PAH组,其中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ANCA,p-ANCA)阳性44例,p-ANCA阴性20例;按照1∶3比例匹配同期住院的不合并PAH的SLE患者192例作为SLE-nonPAH组。记录患者基本信息、SLE活动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结果以及经胸心脏超声结果。分析SLE-PAH患者临床特征以及PAH患者中p-ANCA阳性和p-ANCA阴性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探讨SLE-PAH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SLE-nonPAH组相比,SLE-PAH组年龄较大、中重度病情活动度占比较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多患者出现雷诺现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升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以及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异常;SLE-PAH患者中,p-ANCA阳性组与P-ANCA阴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存在差异,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雷诺现象、抗心磷脂抗体、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OR=0.802)为SLE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LE患者出现中重度疾病活动度,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狼疮抗凝物标准化SCT比值升高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时警惕PAH发生。p-ANCA阳性可能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有关,需密切随访。
  • 郑占乐, 赵亮, 周汇霖, 潘晓光, 王博,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232-1235.
    目的 探究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1例左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Schazker分型Ⅱ型),术中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技术复位固定骨折。首先使用双反牵引技术恢复下肢力线。在胫骨结节内下方5 cm处行3 cm长纵切口,使用环钻及顶棒在髓腔内形成骨隧道,顶起复位。复位完成后,于胫骨外侧近端作一长约2.5 cm切口,使用骨膜剥离器于胫骨骨膜外建立接骨板通道。将复位用切口的外侧皮缘向胫骨前嵴方向牵拉,暴露胫骨外侧面。自近端切口植入解剖型接骨板,使用加压螺栓和螺钉进行胫骨远端和近端的固定,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50 min,两处手术切口长度共5.5 cm,失血量50 mL。术后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可,内固定位置可。术后1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无疼痛,伸膝0°,屈膝13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双小切口技术是一种更加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陈竞青, 牛海云, 董振跃, 李铭, 顾聚源, 陈百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200-1205.
    目的 探讨应用关节镜下单线双位点套扎缝合技术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 MMPR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单线双位点套扎缝合治疗的MMPRT患者17例17膝。X线片Kellgren-Larence分级情况为0级2例,1级5例,2级10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进行相关功能评分与膝关节退变情况检测,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Lysholm评分、X线片Kellgren-Larence分级及内侧半月板外凸数值。结果 17例患者获得13~20个月的随访,平均(16.28±3.54)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VAS评分[1.00(1.00)分]低于术前[5.00(1.00)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内侧半月板外凸均值[(60.29±3.98)分、(89.88±4.11)分及(3.08±0.19)mm]高于术前[(38.82±2.48)分、(51.65±4.27)分及(2.98±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Kellgren-Larence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单线双位点套扎缝合治疗MMPRT的临床疗效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 苏云山, 李军飞, 裴新健, 陈宇峰, 王鹏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94-1199.
    目的 探讨软骨终板的不同愈合形态对终板本身以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计算机断层扫描受试者的T12~L2椎体,经三维重建后构建实体三维椎体模型。构建正常软骨终板、曲度增加终板、不规则愈合终板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终板4种不同软骨终板模型。在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后,施加500 N垂直载荷于T12椎体上表面,获取各模型的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曲度增加模型髓核的应力略有增加,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38.1%和27.5%。曲度增加模型纤维环的应力略有降低,不规则愈合模型与创伤性Schmorl结节模型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9.8%和6.3%,且纤维环的应力集中区域较为一致,位于纤维环-髓核交界区域以及纤维环的外围。结论 软骨终板的形态改变会导致椎间盘应力的重新分布,为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导致椎间盘退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 蒲伟丛, 刘玉, 王乐, 郭映辉, 孙敏, 马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68-1174.
    目的 分析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明确病原体的CNS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病原学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 BM)与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 VM)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转归。结果 共纳入63例患儿,BM组38例,VM组25例,胎龄中位值38.3(3.0)周,足月儿47例(74.6%),男性37例(58.7%),平均出生体重(2 970±731)g,发病日龄中位值为9.6(11.0)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55例,87.3%)、黄疸(29例,46.0%)、吃奶差(20例,31.7%)、肌张力异常(20例,31.7%)等,2组一般临床特征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WBC异常比例、多核细胞百分比、蛋白水平及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CRP>8 mg/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VM组(P<0.05)。BM组CSF WBC范围在6~258 233个/mm3之间,1例CSF WBC低于20个/mm3。VM组CSF WBC范围在1~1 238个/mm3之间,2例CSF WBC高于1 000个/mm3,9例低于20个/mm3。BM组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11例,28.9%)、肺炎克雷伯菌(6例,15.8%)最常见。VM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最常见(15例,60%)。随访结果显示BM组1例死亡,3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VM组3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全部预后良好。结论 仅通过临床特征难以区分新生儿CNS感染是由细菌或病毒所致,常规实验室检查在判断致病病原体上有一定帮助,开展包含病毒靶标在内的脑脊液病原检测对实现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