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55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晁哲, 任钰为, 孙瑞萍, 魏立民, 刘海隆, 邢漫萍, 黄丽丽, 郑心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海南黑山羊与其F1代杂交羊(努比亚山羊公羊与海南黑山羊母羊杂交)皮下脂肪组织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种山羊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DESeq鉴定2种山羊皮下脂肪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RNAs和lncRNAs,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海南黑山羊与其F1代杂交羊皮下脂肪间存在330个差异表达的mRNAs,其中4个基因在F1代杂交羊皮下脂肪中特异表达、1个基因在海南黑山羊皮下脂肪中特异表达,在330个差异表达的mRNAs中,根据差异倍数大小,排名前10位的基因分别是PLXDC1、AOC1、SHROOM3、NTS、SPATS2、LOC102181165、BDKRB2、GSDMA、ETNK2、EPOR;存在138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中9个在F1代杂交羊皮下脂肪中特异表达、5个在海南黑山羊皮下脂肪中特异表达。此外,本研究共获得143个差异表达lncRNAs顺式作用靶基因和135个差异表达lncRNAs反式作用靶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山羊皮下脂肪沉积的遗传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 章亚峰, 赵茜, 艾日夏提·地里夏提, 艾克拜尔·艾合麦提, 阿布力孜·吾斯曼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8-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应激是阻碍胚胎体外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氧化应激可能是提高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途径。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体外抗氧化性研究及抗氧化物选择提供参考。试验选择4~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获取GV期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20、40、60μmol/L)的黄芩苷,经37℃、5%CO_2、饱和湿度培养条件体外成熟12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检测卵母细胞胞质内活性氧(RO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培养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采集8~10周龄雄性昆明小鼠精液,进行体外受精(IVF),分别于受精后6、24、96 h统计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表明:体外成熟液中添加40、60μmol/L黄芩苷后,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浓度为40μmol/L极体排出率显著高于60μmol/L,但对成熟后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卵母细胞胞质ROS水平显著降低,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培养液中GSH-Px、SOD、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熟培养液中添加40μmol/L黄芩苷可以显著增强培养液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体外成熟小鼠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和第一极体排出率。
  • 刘喜魁, 郑明德, 林晓, 龚道清, 赵晓钰, 覃苏迪, 樊艳凤, 冯敏, 刘龙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4-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SLC45A2基因多态性与白来航蛋鸡银色羽之间的关系,为白来航新品系的选育以及粉壳蛋鸡配套系的培育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首先对不同白来航鸡品系以及部分其他品种鸡的SLC45A2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后将SLC45A2基因不同基因型的白来航品系(A系和B系)分别与洛岛红公鸡杂交,观察不同品系杂交后代红羽情况,并对不同羽色子代的SLC45A2基因进行检测;最后利用分别含有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的A、B系杂交后代(A×B)与洛岛红鸡进行正反交,进一步验证SLC45A2基因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与金银羽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洛岛白鸡SLC45A2基因为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部分洛岛红鸡品系存在极低比例的第三外显子突变,不同白来航蛋鸡品系中同时独立存在第三或第四外显子突变或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其他品种鸡中不存在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同时独立存在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的A系与洛岛红杂交后代红羽率(0.055 3)远高于在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的白来航B系杂交后代红羽率(0.000 5),且存在第四外显子突变的杂交后代均为白色羽,而仅存在第三外显子突变的杂交子代红、白羽均有存在。根据洛岛红公鸡与不同基因型A×B系白来航母鸡的杂交(正交)结果来看,第三外显子杂合突变公鸡(G/C·A/C)红羽率(0.821 1)与无突变母鸡(A/C·W)红羽率(0.885 2)相近,而第四外显子杂合突变公鸡(A/A·A/C)红羽率(0.067 5)远低于无突变母鸡(A/C·W)红羽率(0.870 6);从反交结果来看,第四外显子杂合突变公鸡红羽率(0.064 7)与纯合突变母鸡红羽率(0.046 2)相当,且均远低于同时分别含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的公鸡(0.422 9)和母鸡(0.348 8)。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检测白来航群体中第四外显子突变与银色羽相关,对应金银羽基因型为S;第三外显子突变与银色羽无关,对应金银羽基因型为s。
  • 刘子嶷, 冯婧, 张效生, 王鹏, 李文韬, 韩海银, 刘玉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2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探究在全混合日粮中联合使用复合益生菌及植物精油添加剂对湖羊育肥期的增重情况、生长性能及代谢水平的影响。试验将36只公湖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复合益生菌组、复合益生菌+植物精油组),每组12只,体重为(20.00±2.00)kg,在饲喂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饲料添加剂,试验周期为56 d,在试验的第0、28、56天分别称体重,计算日均增重;记录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采集颈静脉血液,分离血清,检测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植物精油组绵羊日均增重(135.86±10.16)g,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为3组间最低(7.94±0.4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20.40%(P<0.05);生化指标在第56天总蛋白(TP)、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B含量在饲喂期间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由此可见,日粮中联合使用复合益生菌和植物精油添加剂可使湖羊在育肥期间体重迅速增长,提高日采食量,有效降低料重比,改善血液生化指标,进而提高代谢水平,有利于绵羊的生长发育。
  • 冉茜, 孔祥峰, 胡新, 崔亚东, 周子晖, 刘振广, 杨阳,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考察中药组方对产蛋中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20只300日龄新杨黑羽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组方高剂量组、组方中剂量组和组方低剂量组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适应性喂养7 d之后,连续7 d饲喂中药组方调制日粮,随后统一饲喂基础日粮21 d,共28 d为1个周期,进行为期70 d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5周后,3个组方饲喂组料蛋比均出现下降,组方高剂量组产蛋率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组方高剂量组产蛋率至试验最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方高剂量组鸡蛋哈弗单位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改善效果(P<0.001);在第3个中药组方饲喂周,3个组方饲喂组蛋壳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改善(P<0.001),鸡蛋颜色也有显著改善效果(P<0.05)。综上,不同剂量的中药组方均可以改善产蛋中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组方高剂量饲喂组效果更明显。
  • 杜恩存, 胡骏鹏, 戴晋军, 赵娜, 陈芳, 魏金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35-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糖蛋白、植物精油及其复合物对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及产蛋率接近的31周龄海兰灰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的酵母糖蛋白、200 mg/kg的植物精油、100 mg/kg的酵母糖蛋白与100 mg/kg的植物精油的复合物。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1)日粮中添加酵母糖蛋白或植物精油对1~6周的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和产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在试验第6周,酵母糖蛋白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且与对照组和复合物组相比,单独添加酵母糖蛋白或植物精油均提高了产蛋率7%以上;(3)日粮中添加酵母糖蛋白或复合物显著提高了蛋壳厚度(P<0.05),而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或复合物显著提高了蛋壳强度(P<0.05)。以上结果说明,日粮中单独添加酵母糖蛋白或植物精油不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但有利于延长产蛋高峰期;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同时添加酵母糖蛋白和植物精油有助于提高蛋壳质量。
  • 杨森, 于浪潮, 尹国安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40-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后备母猪确认妊娠转入限位栏后整个妊娠期规癖行为形成的生理机制,试验选用16头后备妊娠母猪(大白×长白),对母猪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的状态行为(站立、侧卧、俯卧、犬坐)和口吻部行为(无食咀嚼、拱地、啃栏、啃槽)进行观察以及神经生理指标(5-HT、COR、DA)、免疫调节因子(IgA、IL-6、TNF-α)和miRNA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妊娠阶段母猪行为表达、理化指标和mi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猪侧卧行为次数逐渐减少,并且在各妊娠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俯卧行为次数妊娠后期显著高于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P<0.05);犬坐行为次数逐渐增加,并且在各妊娠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无食咀嚼次数逐渐增加,并且各妊娠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啃槽行为次数妊娠后期显著高于妊娠前期(P<0.05);拱地行为次数妊娠后期显著低于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P<0.05)。母猪血清中5-HT、DA含量呈下降趋势,COR、β-EP含量呈上升趋势(P<0.10);TNF-α含量妊娠后期显著高于妊娠前期(P<0.05)。母猪miR-335和miR-1202含量妊娠后期均显著低于妊娠前期(P<0.05);miR-16含量妊娠后期极显著低于妊娠前期(P<0.01),并显著低于妊娠中期(P<0.05);miR-132、miR-504和miR-34a含量妊娠后期均显著高于妊娠前期(P<0.05);miR-30e含量妊娠后期极显著高于妊娠前期(P<0.01)。结论:后备母猪确认妊娠经过整个妊娠期限位栏饲养后确实会表现不同程度的规癖行为,其中以无食咀嚼尤为突出。随着限位时长增加,母猪的理化指标和miRNA表达量也发生相应变化,母猪遭受应激后情绪低落并出现类抑郁征状。
  • 倪香艳, 孙念霞, 孙志文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48-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牛肌肉、肝脏、肾脏组织中双氯芬酸钠的残留量,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该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试验将样品中加入乙腈提取液重复提取2次,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液中加入C_(18)、PSA混合吸附剂进行净化。色谱柱采用C_(18)反相柱对药物进行分离,洗脱液采用乙腈-0.1%甲酸水进行等度洗脱,配备电喷雾离子源,药物在正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段扫描测定检测结果,并采用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双氯芬酸在0.5~100μ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牛的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检测限(LOD,S/N=3)为0.5μg/kg,定量限(LOQ,S/N=10)为1.0μg/kg。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7.7%~114%,日内变异系数0.5%~4.7%,日间变异系数为0.9%~7.5%。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满足兽药残留检测方法规定要求,运用于快速准确测定牛肌肉、肝脏、肾脏等组织中双氯芬酸钠的残留。
  • 何灵芝, 徐艳萍, 卢玉洁, 胡闪闪, 程明, 胡红杰, 黎江,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5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确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其体内抗炎、体外抗菌效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提取工艺,建立芦丁标准曲线,测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吸光度,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通过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评估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抗炎效果,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95 min,料液比1∶25,超声功率225 W,乙醇浓度75%;此条件下,验证黄花倒水莲总黄酮得率为6.632 mg/g。黄花倒水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达56.4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4590菌株的MIC值为12.5 mg/mL。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黄花倒水莲的药用价值可提供一定试验基础。
  • 罗万和, 周继萍, 鞠牧洁, 刘金环, 买热亚木古力·尼吉米丁, 古丽乃再尔·艾麦提, 弓超, 韩俊成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6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SCVs)感染,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为阴、阳离子载体,通过静电作用制备一种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以溶胀率为指标,筛选最优配方;以外观性状、扫描电镜图、包封率(EE)、载药量(LC)、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通过溶血性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硫酸头孢喹肟原料药、市售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和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对SCVs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当明胶500 mg、羧甲基纤维素钠200 mg、三聚磷酸钠0.5 mg时为最优配方,为均一淡黄色;扫描电镜图显示硫酸头孢喹肟被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三聚磷酸钠所交联的网络结构所包裹,网络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75.72±2.62)nm, Zeta电位为(-0.010 2±0.001 4)mV,EE和LC分别为(85.68±2.41)%和(22.35±1.93)%;且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在3 h内均未有溶血现象发生;硫酸头孢喹肟原料药、市售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和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对SCV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1和0.5μg/mL。故本研究所制备的硫酸头孢喹肟纳米凝胶具有较小的纳米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为提高由SCV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疗效提供依据。
  • 乔思娜, 赵款, 刘佳晨, 李国新, 童武, 周艳君, 赵冉, 童光志, 高飞, 李丽薇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68-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旨在利用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p17蛋白,纯化并免疫小鼠,制备针对ASFV p17蛋白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ASFV SY18毒株p1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17基因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17-strep。将其瞬时转染293i细胞,并利用下游strep标签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重组p17蛋白配合MnJ(β)胶体锰佐剂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该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构建pCDNA3.1-p17-stre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i细胞后纯化获得重组p17蛋白。免疫小鼠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真核表达的p17蛋白及表达ASFV p17蛋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本试验为深入探讨ASFV p17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孟凡艳, 王旭, 吴桐忠, 张星星, 韩猛立, 张倩, 钟发刚, 胡建军, 黄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新疆塔城地区某奶牛场部分断奶犊牛出现咳嗽、流脓性鼻涕、腹泻等症状的发病病因,本试验通过对采集到的发病犊牛鼻拭子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和oppD/F基因PCR扩增与测序、药敏试验等。分离培养显示3株分离株在改良Thiaucourt's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典型的“煎蛋样”菌落,狄氏染色菌落中心呈深蓝色。生化试验中分离株不发酵葡萄糖与甘露醇,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明胶液化试验为阴性。PCR扩增分离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牛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8.73%以上;牛支原体特异性基因oppD/F阳性且相似性达99.74%以上。通过药敏试验从9种药物里选择出替加环素、红霉素2种最为敏感的药物。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此次犊牛肺炎的病原菌为牛支原体,为临床防治牛支原体病提供了参考。
  • 张洁, 李超凡, 翟晓风,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获得能够特异性识别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非结构蛋白NSP1的抗体,用于鉴定NSP1蛋白及其分布。采用RT-PCR技术扩增GETV的非结构蛋白NSP1基因,构建了NSP1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NSP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大量表达。纯化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NSP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效价达1∶10~5以上。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NSP1蛋白多克隆抗体与GETV有良好的反应性。NSP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盖塔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陈昌海, 蒋锁俊, 邱冬, 王小新, 徐小艳, 开妍, 刘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84-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既有效又简便的猪瘟活疫苗(CSF)和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FMD O-A)联合免疫方法,达到“一针多防”的目的,通过动物免疫试验,评价了CSF和FMD O-A联合免疫的可行性。采用左、右各一针同步2点接种试验猪群(联合免疫),以2种疫苗分别单独免疫的猪群为对照,在免疫前0 d、免疫后14、40、60和90 d采集血清检测2种疫苗对应的抗体。经统计学分析发现,2种疫苗的联合免疫不影响其抗体的产生,并且能够保持抗体在猪群个体间的稳定分布。
  • 周金柱, 范宝超, 李基棕, 茅爱华, 王丹丹, 郭容利, 钟纯燕, 李科茫, 武琦, 张雪寒, 李彬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88-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月份江苏南通一养猪场产房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80%,原因未知。死亡仔猪肠道样本经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轮状病毒(PoRV),结果显示:仅PEDV检测为阳性,TGEV、PDCoV和PoRV检测均为阴性。将处理好的肠内容物接种Vero细胞,接种后48 h即观察到典型细胞融合、聚集成合胞体的PEDV典型细胞病变,且能够在Vero细胞上稳定传代,表明成功分离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CH/JSNT/2022/Jan株。通过电镜观察,观察到近似球形、直径约为100 nm、表面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样粒子,表明分离毒株可能为PEDV。进一步对该毒株的S基因进行测序,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CH/JSNT/2022/Jan与PEDV S基因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5%~9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2.8%~9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GⅡa型,与多个2020年和2021年中国流行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与疫苗株CV777、AJ1102和LW/L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PEDV的田间流行株在不断变化,流行株的分离对PEDV疫苗研发和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周宏专, 苏霞, 林路路, 齐颀, 张进, 徐福洲, 杨兵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96-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是犬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对犬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MicroRNA(miRNA)是小的、非编码的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RT-qPCR)是评估miRNA表达水平最常用的方法,而合适的参考基因在RT-qPCR数据归一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F81细胞空白对照组和感染CPV组小RNA高通量测序结果基础上,结合参考文献,在CPV感染后12 h和24 h,通过poly(A)延伸RT-qPCR定量方法检测候选内参基因小RNA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算法评估这些候选小RNA的稳定性。结果选取了5种高通量测序中表达相对稳定的miRNAs(dno-miR-186-5p、pha-miR-152、dno-miR-374a-5p、tch-miR-26a-2-5p和oga-miR-26b)和常用作参考基因的小核RNA U6(RNU6-1)、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D95以及SNORD96a,经过扩增分析及对高通量测序中差异表达的dno-miR-7-5p的定量验证发现,这些候选小RNA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pha-miR-152在检测样品中稳定性最好,可在CPV感染F81细胞中作为RT-qPCR法定量miRNA表达及数据均一化的合适参考基因。筛选出的pha-miR-152有助于研究miRNAs在CPV感染过程中的定量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F81细胞中miRNA调控CPV感染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手段,也为其他相关物种miRNA定量研究中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参考。
  • 宋旭, 赵永祥, 范宝超, 郭容利, 李基棕, 刘静, 李彬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04-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稳定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主要抗原的CHO细胞系,为猪病毒性腹泻三联疫苗的研发提供基础材料,本研究将PEDV的S基因的COE区域、TGEV和PDCoV的S基因的受体结合区域(RBD),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融合,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LV-EF1a-IRES-Puro中,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使用重组慢病毒感染CHO细胞,经过嘌呤霉素和单克隆细胞筛选,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验证,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3种猪腹泻病毒抗原融合蛋白的CHO细胞系,为进一步研制PEDV-TGEV-PDCoV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 王远, 王先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10-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胃肠道疾病,可导致哺乳仔猪产生急性水样腹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调查抗菌肽Dermcidin(DCD)对PED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RT-qPCR)以及测定病毒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_(50)等方法,通过检测在DCD的作用下PEDV在细胞中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病毒滴度的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水平,探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DCD能够参与PEDV感染;DCD过表达促进了PEDV在Vero细胞和LLC-PK1细胞中的复制,而敲低DCD抑制了PEDV复制;DCD通过诱导PTEN表达来抑制Akt-mTOR-p70S6K通路相关蛋白位点的磷酸化,从而介导自噬促进PEDV复制。研究DCD对PEDV复制的作用机制,对今后PEDV防治工作有重要参考意义。
  • 赵明明, 翟晓凤,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19-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PHE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构建了pET-32a-N重组质粒,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利用间接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3、4F3、5C6。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3株单抗均能与293T细胞中表达的N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经测定,3株单抗的效价均为1×10~6,重链类型均为IgG1,轻链类型均为κ。利用一系列表达的部分重叠的N截短蛋白片段,经Western blot鉴定单抗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267)KPRQK~(271)为单抗2C3、4F3、5C6所识别的表位。本研究为PHEV临床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表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李奎, 朱少武, 蔡高峰, 武志勇, 常广军, 李文镇, 王春磊, 马晓伟,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25-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酮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为了减少奶牛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研究了中药复方口服液结合复方布他磷注射液对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奶牛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在安徽某牧场筛选出血酮值大于1.4 mmoL/L的酮病奶牛173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使用中药复方口服液+复方布他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奶牛单独使用复方布他磷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奶牛血酮下降水平、酮病治愈率、疾病发病率、死淘率以及产奶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口服液+复方布他磷注射液组能显著降低奶牛血酮水平,提高奶牛酮病治愈率与产奶量,降低奶牛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奶牛死淘率。
  • 周红蕾, 程淑琴, 李佳鹏, 刘涵, 姚志兰, 张蕾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30-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检测猫疱疹病毒Ⅰ型(Feline herpesvirus 1,FHV-1)、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基于FHV-1的胸苷激酶(TK)基因、FCV的衣壳蛋白VP1基因、Bb的皮肤坏死毒素基因(DNT1)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TaqMan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以FHV-1、FCV、Bb、猫细小病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板验证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制备重组质粒pMD18T-FHV-TK、pMD18T-FCV-VP1、pMD18T-Bb-DNT1作为标准品,经矩阵法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以10倍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为模板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应用建立的方法对32份临床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猫眼、口、鼻拭子检测,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HV-1、FCV、Bb,且与猫细小病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对FHV-1、FCV、Bb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10和100拷贝/μL;应用该方法从32份猫临床样品中检测出FHV-1阳性11份、FCV阳性21份、Bb阳性4份,并经PCR测序验证。本研究初步建立了FHV-1、FCV、Bb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为临床猫上呼吸道疾病病原的分子检测提供参考。
  • 廖正波, 汤德元, 曾智勇, 王彬, 黄涛, 陈阊峥, 罗柳, 陈旭, 袁盛林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39-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众多科研人员通过对PRRSV受体的研究逐步了解到该病毒的受体种类和作用机制,在受体蛋白CD169、硫酸乙酰肝素、波形蛋白、DC-SIGN(CD209)、CD151、CD163和NMHC II-A(或MYH9)中,PRRSV主要是通过CD163受体入侵感染,而这过程中又有很多因素增强或减弱CD163的表达,从而增强或抑制PRRSV的感染。本文通过对PPPSV受体蛋白CD163的功能、CD163结构域与PRRS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进一步了解PRRSV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对影响CD163表达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PRRSV受体蛋白CD163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及参考。
  • 黄春慧, 万晓莉, 吕其建, 胥蕾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45-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评定家禽饲料原料中的净能含量可较为精准地计算饲料中用于家禽生长和生产的能量,节约饲料成本。文章综述了家禽净能需要量和能量及蛋白原料的净能测定方法,总结了主要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在家禽中的净能值,以期为家禽生产中原料的净能评定、应用及数据库建立提供参考。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3): 151-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2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期刊规模和水平四个维度确定各国家和地区入编来源期刊的比例,确定了应从全球正在出版的约6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优秀期刊1.5万种左右为来源期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