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4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 全选
    |
  • 肖雁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13-21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以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期延长,子宫增大和继发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缺乏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度或分期治疗的理念,导致临床上治疗不足或过度、尤其是子宫切除的现象普遍存在。子宫虽不是致命器官,但对女性生活、生命质量至关重要,不可轻易切除。基于这样的认识,团队在十余年前提出根据患者子宫肌壁或腺肌病最大直径(MD)对病变进行分度,再根据分度采用相应治疗方法的曼月乐三方案,取得了系列研究结果,为子宫腺肌病保留子宫的治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近年来,缘于曼月乐的某些局限性和生育力保护的大背景,团队结合前期分度治疗子宫腺肌病和中药治疗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积累的经验以及药物经济学原则,提出以丹黄祛瘀胶囊为基础,单独或分别联合米非司酮、GnRH-a类药物分度和无创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丹黄三方案,经前瞻性、系统性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套无创治疗的概念与方法体系。团队基于分度治疗思想的曼月乐三方案和丹黄三方案为子宫腺肌病保留子宫和保护生育力的治疗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在临床工作中两套方案可酌情单独或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犹如妇癌的分期治疗一样,分度治疗应该成为子宫腺肌病治疗的基石并引起学界的广泛重视,藉此改变子宫腺肌病以子宫切除为主要手段的治疗局面。
  • 钟富旺, 易如岚, 周亮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19-226+23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慢性束缚应激致抑郁小鼠模型中不同脑区髓鞘化的年龄差异。方法 3月龄与出生后7 d雄性C57小鼠分别进行慢性束缚应激21 d建立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行为学检测抑郁样行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与小脑中髓鞘结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与小脑中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应用蛋白质印迹与免疫荧光探索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髓鞘化改变与抑郁样行为的可能关联。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成年与幼年慢性应激小鼠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而幼年应激小鼠还表现出过度活动现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处MBP信号减弱,而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小脑处MBP信号增强;蛋白质印迹显示,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中髓鞘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而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小脑中髓鞘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此外,成年与幼年抑郁小鼠模型内侧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与髓鞘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表达异常,神经元活性下降。结论 成年与幼年慢性应激致抑郁小鼠模型的内侧前额叶皮层存在髓鞘化缺陷,可能的机制是神经元与髓鞘的相互作用受损导致的神经元活性降低。
  • 李矗, 杨宏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27-23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具有光热性质的二氧化锰纳米粒子为核,单宁酸与铁配位为壳,载入铁死亡药物RSL3,构建纳米载药平台,探究光热联合铁死亡疗法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效果。方法 采用模板法合成中空介孔二氧化锰并负载铁死亡诱导剂RSL3,单宁酸与铁在表面配位修饰。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然后,评价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及模拟肿瘤微环境的药物释放。最后,将纳米材料作用于OSCC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结果 在近红外光辐照及模拟肿瘤微环境的条件下,RSL3在1 h内释放量达到(40.13±3.8)%,明显高于无近红外光辐照的释放量(19.78±3.2)%,t=58.75,P=0.000 3;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体外实验中,35μg/mL的纳米材料作用于肿瘤细胞并实施近红外光辐照后,其HSC3和HN6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5±0.72)%及(4.8±0.7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纳米材料介导的铁死亡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二氧化锰纳米材料,光热实验、药物释放实验以及细胞实验表明该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 张丛俏, 黄翔, 张伟杨, 安智渊, 田盼, 万能, 任来峰, 郭晋锋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34-24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scl2基因敲除对细胞增殖和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Bscl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胰酶消化法分离胚胎发育14.5 d (E14.5 d)的MEF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分离培养的MEF细胞进行纯化鉴定;PCR扩增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培养细胞及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并将细胞及小鼠分为野生组(WT wild type)及Bscl2基因敲除组(KO knockout);使用台盼蓝染色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用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两组细胞及小鼠组织在双链断裂损伤诱导后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结果 分离E14.5 d MEF细胞,成功构建小鼠MEF细胞系。Bscl2基因敲除MEF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Bscl2基因敲除MEF细胞及小鼠活体组织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较野生型明显减弱。结论 敲除Bscl2基因抑制小鼠MEF细胞的增殖,降低小鼠细胞及组织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 白杨, 王瑞, 王秋元, 丁侃, 蔡善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43-25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大鼠眼球组织基因表达变化,探索硫酸多糖JCS1S2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相对缺氧细胞模型对通路进行验证。方法 27只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组和OIR+JCS1S2组,每组9只。对照组与OIR组玻璃体腔内注射4μL PBS,OIR+JCS1S2组玻璃体腔内注射4μL(0.08 mg) JCS1S2,17 d处死幼鼠后行苏木精-伊红(HE)与视网膜铺片进行分析;利用RNA-seq技术筛选出OIR发病基因及相关通路,并体外实验筛选相关蛋白对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IR组幼鼠见大量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无灌注区面积增多,而添加了JCS1S2的OIR组中只有少量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血管迂曲明显减轻,无灌注区面积减少(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时序分析发现通过上调、下调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激活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药物代谢途径、Toll和IMD信号通路显著表达,提示JCS1S2S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激活这些通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构建细胞模型发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Toll样受体4(TLR4)、p-NF-κB和VEGF蛋白表达有关。结论 JCS1S2可通过降低缺氧对TLR4/p-NF-κB通路的诱导作用,下调VEGF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延缓或阻滞病理性血管重塑。
  • 蔡东峰, 钟超, 杨子肖, 李继模, 张靖, 洪嵩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52-262+26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miR-515-5p介导TLR4/NLRP3通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A-FL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MSCs、RA-FLS细胞,制备miR-515-5p低表达的BMSCs及si-TLR4转染的RA-FLS细胞。分为4组:RA-FLS细胞组、RA-FLS细胞+外泌体组,RA-FLS细胞+miR-515-5p inhibitor外泌体组、si-TLR4转染RA-FLS细胞+miR-515-5p inhibitor外泌体组。依次对各组RA-FLS行EDU、CCK-8、流式凋亡检测、划痕实验、Transwell、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BMSCs外泌体组中,miR-515-5p可明显抑制RA-FLS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制其侵袭、迁移及释放IL-6、TNF-α、IL-1β炎性因子,抑制TLR4、NLRP3蛋白表达。抑制miR-515-5p后,RA-FLS细胞的TLR4、NLRP3蛋白表达上调,但对si-TLR4转染的RA-FLS细胞,其TLR4、NLRP3蛋白表达无上调。结论 BMSCs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515-5p通过靶向下调TLR4/NLRP3通路而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释放并促进其凋亡。
  • 杨成兰, 袁凌, 闫雪萍, 曾雪琴, 魏在荣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63-26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皮片拉网移植在高压电损伤所致颅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5例高压电烧伤所致的颅面部复杂创面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8~70岁,创面面积20.0 cm×11.0 cm~25.0 cm×13.0 cm,肌瓣切取面积22.0 cm×13.0 cm~28.0 cm×16.0 cm,皮瓣面积在10.0 cm×5.0 cm~18.0 cm×6.0 cm。对15例电烧伤所致的头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拉网植皮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血管危象。1例患者出现皮下渗液,细菌培养阴性,经门诊换药1月后,创面愈合无渗液。所有患者供区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无皮瓣下渗液,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结论 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拉网植皮修复电击伤所致的颅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安全有效,外观满意。
  • 潘成玉, 刘草原, 梁涛, 张霞, 郝仁方, 徐祖才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70-27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急性脑梗死起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根据是否伴发恶性肿瘤分为肿瘤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例伴发恶性肿瘤的脑梗死表现患者中,最常见肿瘤为肺癌13例(68.4%),肿瘤组在发病年龄、男女比例、NIHSS评分方面跟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病变血管多分布在前循环,跟肿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组患者前、后循环多支血管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纤维蛋白原、NLR、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发恶性肿瘤的急性脑梗死表现患者最常见肿瘤类型为肺癌。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传统脑卒中危险因素,对于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进行系统性的肿瘤筛查。
  • 史珂, 代金芳, 李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74-279+28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敏感肺TB患者强化期痰培养阴转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自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胸科医院经痰液培养确诊的肺TB患者567例,根据2月末时痰培养阴转情况分为阴转组和未阴转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强化期痰培养延迟阴转的危险因素。结果 强化期结束时痰培养转阴组423例(74.6%),未阴转组144例(2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95%CI):3.092(2.383~4.947),P=0.029]、男性[3.062(1.717~5.460),P<0.001]、有吸烟史[1.904(1.071~3.386),P=0.028]、有饮酒史[1.934(1.095~3.416),P=0.023]、合并糖尿病[2.585(1.587~4.209),P<0.001]、肺部空洞≥2个[2.543(1.497~4.321),P=0.001]、累及肺野数≥4个[3.880(1.614~9.326),P=0.002]是强化期痰培养阴转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具备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可适当延长强化期治疗时间。
  • 马维丽, 王恩石, 高戴娜, 关卓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80-28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炎症指标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2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病90 d时是否存在PSD分为PSD组112例(34.15%)和非PSD组216例(65.85%)。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PNI联合炎症指标预测PSD的效能,主要评价指标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NIHSS评分、血小板、IL-6、IL-8、NLR、PNI水平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23, 95%CI:1.034~1.445)、NIHSS评分(OR=1.767, 95%CI:1.303~2.395)、IL-6(OR=1.456, 95%CI:1.097~1.933)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NI是其保护因素(OR=0.619, 95%CI:0.460~0.832)。ROC曲线显示,PNI联合IL-6预测PSD的AUC为0.870(95%CI:0.831~0.908),敏感性为86.61%,特异性为72.22%,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PNI和IL-6均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可早期预测PSD发生风险,从而辅助临床早期识别PSD,并进行早期干预。
  • 陈永梅, 吴迪, 卢梅, 李晓娜, 王信坤, 陶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86-29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75例作为建模集,采用NRS2002评估量表将其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184例)和营养正常组(191例)。采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选取2024年1-7月同一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2例作为验证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校准曲线(caliboration curve)、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决策曲线(DCA)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建模集与验证集营养不良风险患病率分别为49%、50.6%;合并冠心病、年龄、前白蛋白、尿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建模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46~0.83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122,P=0.524;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6~0.82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9.202,P=0.326,建模集预测曲线与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验证集预测曲线与校准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大致相同,DCA曲线显示建模集在16.5%~96.5%,验证集在12.5%~71%的风险阈值下模型均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 罗亚丹, 杨宇齐, 查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295-30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约40%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主要的治疗药物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最新批准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效的药物阻止糖尿病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与药理学,为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中医药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多靶点、多组分、多通路的特点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网络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开航, 孙浩, 高宁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307-31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铜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许多细胞生物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铜缺乏和铜过载均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因此,细胞内的铜含量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尤为关键。铜死亡是一种非凋亡形式的新型细胞死亡,铜死亡的发生依赖于细胞内铜离子的积累,是铜离子的毒性作用引起的。近期研究表明,铜死亡与大多数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发现通过精准调控细胞铜死亡的发生可以干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铜稳态与铜代谢系统相关研究、铜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铜死亡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见解。
  • 黄悠阳, 赵然尊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3): 318-32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N6甲基腺苷化(m6A)是真核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修饰。作为m6A修饰中的重要甲基阅读蛋白,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3 (YTHDF3)能够识别m6A修饰后的下游靶基因,并参与对这些基因表达的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YTHDF3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包括影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以及血管生成等。YTHDF3可能成为癌症诊断和药物研发新的分子靶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本文旨在综述YTHDF3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为m6A修饰在癌症临床治疗研究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