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5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1-10
  

  • 全选
    |
  • 吕世杰, 张格阳, 王香南, 冯亚杰, 乔智慧, 祁兴山, 张子敬, 施巧婷, 王二耀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筛选牛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 POLB)基因核心启动子并对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和鉴定。以牛POLB基因CDS区上游1 751 bp序列为模板,构建5个包含不同截短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鉴定核心启动子,利用AnimalTFDB 3.0预测核心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过表达转录因子后分析其对牛POLB基因的转录调控功能。结果:在牛肌肉原代细胞中,构建的5个截短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均具有转录起始活性,pGL3-151(-151~-1 bp)和pGL3-1351(-1 351~-1 bp)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pGL3-551(-551~-1 bp)(P<0.001,P<0.000 1),表明-151~-1 bp和-1 351~-551 bp为牛POLB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nimalTFDB 3.0预测核心启动子区存在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 SP1)的结合位点;在牛肌肉原代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SP1,能够显著降低POLB基因的转录活性。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本刊编辑部, 沈永林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宏亮的撞钟声,悦耳的时钟声,高亢的倒计时声,伴随着艳丽的爆竹烟花,辞旧迎新,满怀激情共贺同庆2025新年来临,值此谨向广大的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及业内各界人士致以最真挚的新年祝福。2025年是《畜牧与兽医》杂志90周年刊庆之年。几代人同心合力,不辱使命,传承创新,铸就了本刊的品牌效应,积淀了丰厚的社会人文和科技资源优势,造就了优秀的编辑团队,赢得多层次的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青睐,成为深受同业欢迎的著名专业期刊。
  • 张雄, 史开志, 杨齐心, 周思旋, 吴玙彤, 李冬光, 赵春萍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7-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掌握贵州糯谷猪胴体和肉质性状表型差异,分析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α1亚基(PRKAA1)基因mRNA表达量和肉用性状关联性。以糯谷猪为研究对象,分别对10月龄的9头去势公猪和10头母猪进行屠宰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糯谷猪背最长肌组织PRKAA1基因mRNA表达量,并与测定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去势公猪和母猪宰前活重分别为(94.78±8.75) kg和(93.10±9.23)kg,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母猪皮率和瘦肉率指标分别高于去势公猪21.91%和8.74%,且差异显著(P<0.05),肥肉率指标极显著低于去势公猪(P<0.01);关联分析发现,糯谷猪母猪背最长肌组织PRKAA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本研究分析了性别对糯谷猪肉用性状的影响,发现PRKAA1可作为调控糯谷猪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 杜瑞卿, 张志峰, 王建钦, 孙志和, 陈岭, 李巧珍, 齐香萍, 白跃宇, 姚伦广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良皮南杂交牛的种质性能,选择2000—2020年20年间出生的H1(横交固定一代)至H4代14 030头牛进行选种育种培养,观察体重、体尺、外貌评分等36个个体表型性状指标,记录每头牛上三代亲缘关系;对获得数据经整理和检验后,进行选择指数(CBI)计算,对不同性别、不同分类(核心牛群和良种牛群)的群体进行正态分布概率遗传参数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结果:从H3代的核心母牛群和公牛群中筛选出28头各指标综合表现好的种子公牛和母牛,从H4代的核心母牛群和公牛群中筛选出56头各指标综合表现好的种子公牛和母牛;CBI指数大于116.40的有100头;核心公牛的表型值比核心母牛的表型值高,但是核心母牛的遗传力、选择系数R比核心公牛的大;同类型的牛群其一代比一代的遗传力大,核心牛群的遗传力均值在0.4~0.5;从H3和H4代核心牛群中选出的优秀种牛群,H4代选择系数R比H3代大。本研究结果对选种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选择系数R值增大说明所选的优秀种牛群下一代比本代在多个观察表型性状指标上可能有较大改善;本研究提出的群体正态分布概率遗传参数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在理论和实际效果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黄佳怡, 张玉宏, 许卫华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2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中国本土槐猪和引入瘦肉型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长白猪)在生长育肥相关基因MC4R和MSTN、脊椎数量相关基因NR6A1和VRTN、肉质性状相关基因PHKG1和PRKAG3以及病原感染相关基因SYNGR2和FUT1这8个基因9个SNP位点的遗传变异特征。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原始文献对各位点进行有利等位基因判定,并制作各猪种在各位点有利等位基因和不利等位基因的百分比示意图。结果:槐猪在NR6A1基因突变位点存在一定多态性,有利等位基因频率为0.24,其他位点表现为单一基因型,其中,PHKG1、PRKAG3突变位点为有利等位基因,而在MC4R、MSTN、VRTN、SYNGR2和FUT1突变位点为不利等位基因;杜洛克猪在MC4R、NR6A1、VRTN、SYNGR2和FUT1突变位点有利等位基因占优,然而,PHKG1基因不利等位基因仍有一定的比例;大约克夏猪在MC4R、SYNGR2、NR6A1和VRTN基因突变位点有利等位基因占优,而其他位点为不利等位基因;长白猪在MC4R、MSTN、PRKAG3(p.Val249Ile)和SYNGR2这4个基因突变位点不利基因占优;杜洛克猪在VRTN基因、长白猪在MC4R基因突变位点处于遗传不平衡状态(P<0.05)。以上结果为槐猪品种保护与利用以及瘦肉型猪种分子遗传标记选育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 高江, 李品, 郭时惠, 马文强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29-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2只330日龄海兰褐蛋鸡,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实际产蛋率近似原则随机分为大豆油组(对照组)、猪油组和棕榈油组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不同油脂添加量均为2%。试验周期为8周,记录采食量、蛋重、产蛋数,计算料蛋比,检测鸡蛋品质、蛋黄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结果: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猪油、棕榈油均极显著降低平均蛋重(P<0.01),极显著增加料蛋比(P<0.01),添加棕榈油极显著增加平均产蛋率(P<0.01)。在蛋品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猪油、棕榈油对蛋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蛋黄脂肪酸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猪油、棕榈油都显著降低蛋黄花生烯酸(C20:1)、二十一烷酸(C21:0)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P<0.01);添加猪油极显著增加蛋黄油酸(C18:1n-9(t9)、C18:1n-9(c9))含量(P<0.01),显著增加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P<0.05);添加棕榈油极显著增加蛋黄饱和脂肪酸(SFA)(P<0.01),显著增加肉豆蔻酸(C14:0)含量(P<0.05),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USFA)含量(P<0.05)。在血浆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猪油和棕榈油极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浓度(P<0.01),显著降低血浆葡萄糖浓度(P<0.05);添加棕榈油极显著升高血浆谷丙转氨酶浓度(P<0.01)。综上,日粮添加猪油和棕榈油可显著降低平均蛋重,显著增加料蛋比,添加棕榈油可显著提高平均产蛋率;添加猪油和棕榈油可显著改善蛋黄脂肪酸组成并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浓度,添加棕榈油可显著升高血浆谷丙转氨酶浓度。
  • 蒲劼, 张诚, 崔欢, 陈召亮, 张磊, 刘静波, 郭振东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3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畜舍颗粒物可对畜禽和养殖场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产蛋期蛋鸡舍内环境颗粒物对小鼠的致病损伤效应。分别采集产蛋前期(17~30周)、产蛋高峰期(31~50周)和产蛋末期(大于50周)鸡舍内的环境颗粒物样品,制成悬液通过滴鼻途径侵染BALB/c小鼠。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产蛋前期组、产蛋高峰期组和产蛋末期组,通过分析小鼠吸入不同产蛋期鸡舍内环境颗粒物后体重、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对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情况。结果:随着产蛋周期的推移,空气颗粒物对小鼠的致病损伤效应逐渐增强,产蛋末期组肺指数在试验处理后第7天显著增加(P<0.001),为对照组的1.73倍;肺部病理切片显示,相较于对照组,产蛋高峰期组肺泡壁明显增厚,产蛋末期组肺部病理愈发加重,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较,产蛋末期组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对了解蛋鸡舍内环境颗粒物对蛋鸡与养殖人员的健康影响具有指导意义,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蒋丹, 林佳琦, 胡鹏程, 郭博伦, 林新, 马燕梅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4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淋巴细胞,通过抑制各种效应性淋巴细胞来诱导自身免疫耐受。FoxP3是CD4+CD25+ Treg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对其分化发育和功能维持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联合FoxP3抗原可以更好地识别CD4+CD25+ Treg细胞。为了制备出特异性的猪Treg细胞表面标记物FoxP3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选择抗原性较强的基因编码片段,构建了FoxP3抗原表位区段(1~840 bp)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并纯化后,用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筛选能稳定分泌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结果:筛选到了5株效价较高的FoxP3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F4B9、F4A9、F1E12、F1A11和F4A10),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识别内源性和外源性FoxP3蛋白,且能稳定地分泌抗体,为定性或定量检测猪Treg细胞以及验证Treg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闻双全, 王亮, 方兰, 袁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50-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线粒体自噬受体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样(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调控作用,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NIP3L基因沉默模型,并经10μmol/L镉处理12 h, Western blot检测BNIP3L、帕金森氏蛋白2(Parkin)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NIP3L与线粒体标志蛋白TOMM20共定位,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数目,FITC 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经镉处理12 h后,BNIP3L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BNIP3L与TOMM20共定位增加,沉默BNIP3L极显著抑制镉致Parkin线粒体转位(P<0.01),抑制镉致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形成,极显著促进镉致caspase-9、caspase-3激活和神经元凋亡(P<0.01)。结果表明,BNIP3L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抑制镉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
  • 田珅, 李婉君, 曹钰莹, 许立慧, 任建鸾,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57-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 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的基础上构建vscH缺失株ΔvscH及回补株CΔvscH,比较各菌株在生物被膜形成、细胞毒性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量及其在HeLa细胞中易位量;通过GST-Pull Down试验鉴定与VscH相互作用的T3SS1相关蛋白。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H在生长性能上无明显差异,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下降;vscH基因的缺失使效应蛋白VopR、VopS和胞外针结构蛋白VscI的分泌显著减少,同时使VopR和VopS在HeLa细胞内易位量显著下降;GST-Pull Down试验发现VscH与一种位于T3SS1的ATP酶VscN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表明,vscH基因影响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参与T3SS1介导的毒性作用,同时对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和易位发挥重要功能。
  • 王艳萍, 徐倩倩,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董林, 刘吉山, 谢金文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66-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 宫英杰, 扈富哥,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 王凯月, 姜丹丹, 郑宇航, 李均同, 吴香菊, 胡悦, 齐静, 丛晓燕, 孙英峰, 杜以军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79-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5-ALA抗PRRSV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5-ALA对永生化猪肺泡巨噬细胞(PAM-KNU)的细胞毒性,通过预防、直接杀灭和治疗3种给药方式来判定5-ALA抑制PRRSV增殖的最佳作用方式和最佳作用浓度。结果: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时,病毒滴度及其cDNA拷贝数水平显著下调,同时,5-ALA对PRRSV的预防作用和直接杀灭作用优于其治疗作用;从吸附、内化、早期胞内复制3个环节检测5-ALA对PRRSV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ALA在感染细胞的内化环节和早期胞内复制环节起作用。本研究证实了5-ALA可以抑制PRRSV复制,为预防和治疗PRRSV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 向蒙, 冯桂丹, 杨显超, 夏炉明, 吴秀娟, 卢军, 赵洪进, 王建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86-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了解上海市马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为上海市马传染病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1年上海地区16个马场采集的571份马匹的血清样品进行了西尼罗河热、马流感、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马病毒性动脉炎、日本脑炎、马鼻疽、马媾疫、伊氏锥虫病以及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西尼罗河热、马流感、日本脑炎、马巴贝斯虫病、马驽巴贝斯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由2020年的18.16%、68.28%、0.24%、12.35%、0.24%下降到2021年的10.76%、57.59%、0、10.76%、0;马传染性贫血、非洲马瘟、伊氏锥虫病、马媾疫、马病毒性动脉炎、马鼻疽均无阳性病例。分析表明,上海马场传染病的总体阳性率2021年比2020年低,呈明显下降趋势。
  • 郭承意, 董钰蓓, 温家成, 延君芳, 高雁怩, 姜平, 白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9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Ras 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2(G3BP2)基因敲除的293T细胞系,并初步探讨了G3BP2基因缺失对于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试验观察病毒感染是否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设计、构建靶向G3BP2基因的px459-sg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进293T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以及亚克隆得到细胞株,经过Western blot、基因测序的方式鉴定细胞株;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分别检测SVA感染后病毒蛋白VP1的表达水平、VP1的拷贝数和细胞上清液的病毒滴度;设计并构建SVA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测定病毒启动子的启动活性。结果:病毒感染引起应激颗粒的产生;筛选得到1株G3BP2基因缺失10 bp的293T细胞系(HEK 293T G3BP2-/-),其细胞活力与未敲除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RT-qPCR、噬斑试验均显示G3BP2敲除后显著抑制了病毒的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表明G3BP2敲除后下调了病毒的翻译启动活性。综上,本研究获得了1株HEK 293T G3BP2-/-细胞系,该细胞通过下调病毒的启动活性抑制病毒的增殖,为进一步探讨G3BP2对SVA复制的影响奠定基础。
  • 吴珮榕, 李瑶, 张昱晗, 王阳, 陈鑫茹, 汤芳, 戴建君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98-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体外联合应用的效果。对以大肠杆菌O157:H7为宿主菌的噬菌体Φ19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联用抗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噬菌体Φ199是肌尾噬菌体,其头部直径约为50 nm,尾部长度约为100 nm;噬菌体Φ199能够在40~60℃稳定存活,并且在pH值3~12范围内保持活性,表明噬菌体Φ199具有较宽的温度、酸碱耐受性;噬菌体Φ199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5 min,裂解期为5 min,裂解量为44,能够在3 h内抑制细菌生长;抗生素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噬菌体Φ199与盐酸克林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与效价为10~6~10~7 PFU/mL的噬菌体联用时可将抗生素有效浓度降低至1/2 MIC,在与效价为10~8 PFU/mL的噬菌体联用时可将抗生素有效浓度降低至1/4 MIC。
  • 鄢梓晴,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05-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虫媒传播病毒,主要感染养殖动物,遗传多样性高,具有流行风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来自福建省的死亡野生赤腹松鼠中首次发现了GETV,结合一代测序技术进一步鉴定到赤腹松鼠肺组织感染GETV,并成功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GETV/RS/China/2022毒株。基于GETV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源自野生啮齿目动物的GETV/RS/China/2022毒株属于罕见GETV谱系Ⅱ型衍生株,这提示了GETV宿主谱的扩展以及野生动物对甲病毒进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 任语馨, 张杰, 高雁怩, 孙杨杨, 张路捷, 白娟, 姜平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11-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存在多种基因亚型(谱系)和抗原性差异,为了鉴别不同谱系流行毒株,选取PRRSV谱系8毒株BB0907(高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2(NSP2)高变区基因片段(tNSP2),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制备获得NSP2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结果:研制出5株NSP2单克隆抗体(3D6、6B2、6C3、8C2和8H6),小鼠腹水ELISA抗体效价均达1∶216 000;5株单抗轻链类型都为Kappa型,3D6、6B2和6C8的重链类型为IgG1,8C2的重链类型为IgG2b, 8H6重链类型为IgG2a;通过构建tNSP2蛋白截短体,Western blot鉴定出4个抗原表位,即485GPLNFPTPSE494555FPLAPSQNMG564575EVLSEISDIL584585NDTPAPVS59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单抗均能与PRRSV谱系8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但与谱系1和谱系5毒株不反应。本研究为PRRSV分离毒株抗原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材料。
  • 邝甜甜, 孙筱梦, 史心茹, 张苑, 谢宗固,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19-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桑叶多糖(MLP)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水飞蓟素(每千克体重100 mg),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桑叶多糖(每千克体重200、400 mg),2 h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采用灌胃方式给予AFB1(每千克体重0.75 mg),空白组再次灌胃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连续灌胃14 d,麻醉后经眼眶采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小鼠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匀浆Keap1、Nrf2、SO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ALP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肝细胞排列杂乱无序,细胞核严重破碎,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GS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YP2E1活性显著升高(P<0.05), Keap1、Nrf2、SOD1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ALT、AST、ALP、CYP2E1活性(P<0.05),提高GST、SOD活性以及GSH含量(P<0.05),改善肝脏病变,并能上调Nrf2、SOD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表明,MLP对AFB1诱导的肝损伤能够起到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有关。
  •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4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 998种中文期刊和167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9。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陈立坤, 马玉忠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26-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先天性门体分流(CPSS)疾病对犬肝脏体积的影响及不同类型CPSS与犬肝脏体积的相关性,对来医院就诊的CPSS患犬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3例CPSS患犬病例,所有患犬均进行了腹部增强CT检查,记录CPSS类型,随机选取13条无肝脏相关疾病且肝脏影像正常的犬作为对照。使用定量CT技术在腹部增强CT延迟期所获得的多平面重建影像中的各个平面中渲染出肝脏影像,从而得到肝脏的容积重建影像,继而获得肝脏体积(V),记录每条犬肝脏体积(V)与体重(W)的比值(V/W)。结果:分别测得CPSS患犬平均V/W值为(18.57±4.52)cm3/kg,对照组犬平均V/W值为(29.31±6.55)cm3/k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CPSS患犬中,肝内CPSS患犬平均V/W值为(23.50±5.90)cm3/kg,肝外CPSS患犬平均V/W值为(17.09±2.99) cm3/kg,两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测量V/W值可对CPSS患犬肝脏进行评估,CPSS导致患犬肝脏体积显著减小,同时肝外CPSS对肝脏体积影响较肝内的影响更显著。
  • 高杨, 禹爱兵, 邹雪, 荆学毅, 何惠媛, 武立壮, 洪亮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31-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利用噬菌体将外源肽或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在其表面的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广泛用于鉴定有特定功能的靶分子,在抗原表位分析、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特异性抗体的制备、酶制剂的筛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兽医病原微生物诊断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 胡欣妍, 高明阳, 杨宣叶, 王进千, 吴玉湖, 马晓霞, 张德荣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38-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化是所有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之一,可调节数千种蛋白,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可诱导蛋白酶体降解靶蛋白,随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生命周期中发挥调节作用,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结构域蛋白(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s, TRIMs)是一类可以在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发育及凋亡、蛋白质质量控制、固有免疫反应、自噬、癌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本文着重阐述了TRIMs在抗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对流感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对病毒自噬的诱导,为流感的防治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TRIM家族成员介导的抗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沈永林, 陈雯, 袁丽霞, 史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1): 147-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5年恰逢《畜牧与兽医》创刊90周年,90年的漫长岁月留下了其久远而坎坷的办刊历史印迹,期间经历多次的停刊、复刊及搬迁。编者在梳理追溯创刊年代史料中深深领略到杂志的久远历史、长期积淀的品牌效应、深厚的科研和人文优势资源底蕴,无比敬仰师长们的艰辛创办、精心培育、恪守宗旨、不忘初心的无私奉献和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走访办刊主编、师长和查阅校人文图书馆资料及杂志社历年藏刊,撰写成稿。为了完整、客观、系统地呈现《畜牧与兽医》成长发展历程,从期刊历史渊源和发展、办刊宗旨的传承、历任主编及重要代表人物、各时段栏目设置概况、开拓组织中外学术交流新篇章、在国内主要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成绩和历年获奖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本期开始分5期进行连载。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