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联系我们
更多选择
期刊
DOI
请选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巴楚医学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暴雨灾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产业用纺织品
长治医学院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前缘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多酚杂志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复旦学报(医学版)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高原农业
古地理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国际纺织导报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华夏医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建筑钢结构进展
交通医学
结构工程师
解剖科学进展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口腔疾病防治
矿业科学学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离子交换与吸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与病理杂志
绿色财会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燃烧科学与技术
森林工程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伤害医学(电子版)
神经解剖学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生命科学研究
生命世界
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
实用临床医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塑料科技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现代地质
现代医院管理
心脏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畜牧与兽医
血栓与止血学
亚洲传统医药
亚洲社会药学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养殖与饲料
药学进展
野生动物学报
医学教育管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植物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中国林业经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医教育
肿瘤基础与临床
转化医学研究
资源与产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起始年
结束年
请选择
2023
2024
2025
请选择
2025
2024
2023
卷
期
作者
作者单位
检索结果
期刊
Loading ...
出版年
Loading ...
表 4 1975—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发生在El Niño、La Niña和正常年份的统计
图 3 1975—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与夏季风、海温变化对比A—1750—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 B—1873—2000年东亚夏季风指数(
郭其蕴等,2004
),黑线为11年滑动平均; C—韩国Baekdam-Jang 4—8月份降水量变化,黑线为11年滑动平均(
Park
et al
.,2001
);D—印太暖池
SST
(海洋表层温度)变化 (
OPPO
et al
.,2009
);E—南亚夏季风强度(
Anderson
et al
., 2002
),其中有孔虫含量越高,指示的夏季风越强
图 2 1750—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与温度变化 A—1750—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 B—中国年平均温度距平(
Yang
et al
.,2002
);C—1781—2013年东北7—8月份温度变化(
李明启和兰宇,2022
)
表 3 1750—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年份
表 2 1750—2020年东北极端洪涝事件的识别标准
表 1 1750—1949年东北地区的洪涝分级
图 1 中国东北地区及研究站点位置审图号: GS(2020)4619号
图 14 清朝同治(1862—1874)《广东图说》标示的文昌县北部东寨港及附近地区地理图
③
①—东寨港,当时从三江水以南的东寨港都以河流表示; ②—三江水河流; ③—铺前港; ④—西山垄,溪尾市在东寨港的东南部。此时(在此以前也一直是)东寨港属文昌县管辖。其后随着东寨港(东寨河)不断扩大,北部出现港湾形态,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地图才逐渐以东寨港为琼山,文昌两县之界(该图左侧点虚线为同治年间文昌县与琼山县的分界线)。清康熙四十七年王贽修《琼山县志》
②
载: 新溪港在县东五十里演顺都,与文昌交界,明万历年间地震田沉数十村,名为新溪,与铺前港相通,有渡往来”。 这时的新溪港属琼山县。可见新溪港不是东寨港
②
王贽.1708.康熙四十七年.琼山县志.
③
毛鸿宾.清同治(1862–1874).广东图说.
图 13 清朝咸丰五年(1855)《文昌县志》图示的琼北东寨港位置
①
①—东寨港,该图标示东寨港位置在罗豆市西侧,西山垄和溪尾市的北侧,与现今东寨港位置可对比。当时东寨港以河流表示,现今溪尾市在今东寨港南东,三江市东约8 km,属文昌县
①
张霈.1855.清咸丰五年.文昌县志.
图 12 清道光辛丑年(1841)《琼州府志》中的文昌县北部作为三江水河流支流之一的东寨港的地理位置图
③
①东寨港,当年是用河流表示的,为东寨河,是三江水的一条支流; ②三江水河流; ③高墩垅,是东寨河(东寨港)曾经的源流; ④水北都,是三江水的另一支流的源流; ⑤抱虎山,三江水又一支流的源流; ⑥焚楼山,1605年大震前该地曾有三江水的一条支流的源流,大震后该支流消失
③
明谊,张岳崧.清道光辛丑年( 1841).琼州府志.
图 11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廣東輿圖》中之文昌县图记载的含东寨河(东寨港)的三江水河流的3条支流
②
①东寨港,当年是很小的东寨河,为三江水河流的一条支流; ②三江水河流; ③铺前港; ④高敦,是东寨河(东寨港)的源流; ⑤水北都,是三江水河流的另一支流的源流; ⑥冯银坡,三江水河流又一支流的源流; ⑦焚艛山。琼州大震前,明正德(1506-1521)《琼台志》
①
记述: “三江水水源有三,一自抱虎山,一自水北都,一自焚艛岭,各流至韩家村合入铺前港”。其源自焚艛岭的支流大震后的史料再未提及,似乎该水流震后消失。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廣東輿圖》
②
(②蒋伊,韓作栋.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康熙】廣東舆图)记述: “三江水在城北壹百弍拾里,其源一出冯银坡,一出水北都,一出高墩,会流陆拾余里由铺前港入海”。明确标示由原自高墩的东寨河取代原来的源自焚艛岭的河流作为三江水支流之一。文昌县图也这样标示
①
唐胄.明正德(1506-1521).琼台志.
②
蒋伊,韓作栋.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康熙】廣東舆图
图 10 琼北东部东寨港及周围地区全新世海浸范围及1605年琼州大地震前先民居住生活地区分布据1984年以前海南地质队资料及笔者调查资料综合绘制
图 9 东寨港渔民和沿岸居民根据经验在海边现场量测几十年来海面升高幅度A—东寨港西岸中部,琼山县演海曲口村梁安敬(调查年1976年44岁)在东寨港退潮后可见长约3 m、宽2 m的玄武岩基岩大石头上向笔者讲述: 30年前小孩时晚上常在该大石头上睡觉,天微亮就下海捕鱼,现今(1976年)该大石头上除了站脚地方都长了海蚝,不能再睡觉了(1984年笔者再次与梁安敬来看该大石头时,该大石头上已全长了海蚝,已没有站脚地方了)。梁安敬现场比示并测量,显示30年来海水升高约36 cm; B—村民陈宗春,陈宗全在道学村吴南头—溪头海堤现场双手比示测量,与1960s老围堤比较,20~30年来海水位升高约32 cm;C—村民王统华比较西岸中南部北截—和公村村海堤不同年代海水高度,指出东寨港20年来海水升高约27 cm;D—一王姓村民在东寨港西岸中南部道学村东、北截村水闸处海堤现场比示量测,20年来海水升高约24 cm;E—东寨港南端昆山村南,排堆(又名排墩)村村民反映,红树林往坡地上升生长,比较红树的生长地高度,30年来海水升高约10~13 cm;F—东寨港南端三江市下市村李姓和杨姓村民讲述: 村边通东寨港的三江河岸变宽很多,30多年来三江河水位估计升高约18~20 cm
图 8 当地村民指证东寨港内的古芦(流)山石村是地震后才缓慢沉没于海的“这里就是我们祖先居住的古芦(流)山石村所在地(
图 1
)”,东寨港南东侧演州村村民在东寨港现场指认说。他们指出琼州大震时该村没有沉没于海,但大震后东寨港逐渐缓慢下沉,祖先怕村子沉没于海,后来搬到了演州村和竹山村,其后海水持续缓慢上升,终于演没了村庄,1976年这里是一片红树林,海水深达70 cm,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可见很多瓦片,1976年围海造田,这里开始长很多草。镜头朝向NE
图 7 海面升高大桥毁坏,井水变咸或成废井,或垮落海底或被掩埋A—因海水逐年升高,建于1962—1964年的东寨港西岸演丰市通桂南下村的旧桥已经被海水冲毁,仅残留一小段旧桥废墟,刮台风时残留旧桥废墟全部被海水淹没。B—东寨港下厂村正逐步变咸的水井。 C—东寨港西北岸林市村北30年前尚是可用的淡水井,后来逐渐变咸,成了废井。D—东寨港北港岛道头村65年前还在使用的水井由于海岸下沉,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使石条井圈陷落水中,现今井圈周围的海水通常2 m深。E—东寨港曲口角玄武岩巨砾海滩,该处1956年尚使用的水井,水井所在岸坡塌落,水井陷落海滩被乱石和泥土掩埋
图 6 海水逼近村庄,码头被毁坏A—东寨港星辉村史姓女村民告知28年前刚从泰国回来,海岸在海中船那个地方,距现在海岸30 m,图为村民在用卷尺实地量测海岸后退距离。B—东寨港西岸云路村女老人用手势比示讲述34年前海岸在远方人站立位置,34年来海岸往内陆推移30 m(照片中间人站立处为现在海岸位置)。C—东寨港西岸林市村84岁老人在村边用拐杖比示,20年前海岸在海中距现在岸20多米地方,现今海水已进入村边侵蚀椰子树(人站立处旁边)了。D—东寨港西岸星辉村,以前刮台风时海水从不进村,近5年来刮台风时海水进村了,与解放前(1949年以前)8、9月份潮水线比较现在8、9月份海水进来120多米。图中村民用卷尺量测35年来海水进村幅度。E—东寨港西岸河港村外,解放初年(1950年)这里是渡口,抗战时(1937—1945)这里还开有一家咖啡店,现在这里长了红树林,高潮时被海水淹没。F—地面逐年下沉、海水逐年升高,东寨港演海曲口村的东寨港石砌码头正被逐步破坏、冲毁
图 5 海面升高东寨港海岸被侵蚀 A—演丰区桥头村河岸逐年扩大,该村3位村民指着河岸说: 30年前长老榕树的地方,现在长红树林了,涨潮时海水淹到了。B—琼山县演海市曲口村涨潮时被冲刷的红树林海岸,海岸逐年后退。C—东寨港西岸下厂村的玄武岩风化土海蚀崖,崖壁上被侵蚀裸露的坟墓即将垮落到海滩。D—东寨港西岸下厂村东玄武岩风化土海蚀崖,泥土从崖壁上垮落到海滩上
表 3 桥头村第一代开宗祖先陈廷鸾卒年考
表 2 琼北各港的潮差
①
图 4 桥头村大桥北端桥头条石路面废墟及桥头村人明朝祖先陈廷鸾墓 A—东寨港西侧演丰区桥头村前古大桥(古称八门桥)桥头北端石条路面残留废墟,该大桥清康熙年间还能用,后因东寨港长期缓慢下沉,大桥早已不存在,现场考察时(1984年)大桥北侧(河的北岸)尚见桥头残留的石条路面废墟,大桥南侧(河的南岸)的路面和陆地已全部被淤泥覆盖,并长了大片茂盛的红树林(图A,镜头方向南),退潮后出露的条石路面涨潮时水深达1.5 m。刮台风时水深达3.5 m。B—琼山县演丰区桥头村古大桥北端残留的条石路面及桥头原来陆地现今生长的红树林(镜头方向北)。C—琼山县演丰区桥头村陈姓村民第一代祖先陈廷鸾坟墓,该墓位于桥头村边河流南岸的坡地上(镜头方向南),墓碑上刻写“明故八门桥处士陈公墓庚寅季冬吉旦立”字样
跳至
页
第1页
共26页
共503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