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5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贾晓旭, 陆俊贤, 张静, 唐修君, 樊艳凤, 马尹鹏, 高玉时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对清远麻鸡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以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b)基因为分子标记,检测了80只清远麻鸡的遗传多样性,并探讨了清远麻鸡在5个红色原鸡亚种的进化地位。结果显示:清远麻鸡mtDNA 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 143 bp,碱基T、C、A和G的平均比例分别是24.08%、36.38%、27.46%和12.08%。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85±0.038,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87±0.000 59,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0.995。80条序列共发现13个多态位点,其中11个为单变异位点,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基于多态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清远麻鸡与红色原鸡既有独立分支,又有相互交叉。清远麻鸡在mtDNA水平上呈中度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清远麻鸡种质资源遗传评估、有效保种和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鑫, 孙晓梅, 鲁慧文, 黄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单步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SSGBLUP)法应用于生猪育种的选择效果,选取杜洛克、长白、大白种猪共1 996头,利用SNP芯片获得个体基因型数据,结合表型数据和系谱数据,利用HIBLUP软件的SSGBLUP模型和基于系谱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PBLUP)模型分别计算估计育种值,参考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的标准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利用理论准确性和后裔测定成绩评估选择效果。结果表明:通过SSGBLUP法计算达100 kg日龄、达100 kg背膘厚及总产仔数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与PBLUP法计算的估计育种值(EBV)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达100 kg日龄、达100 kg背膘厚及总产仔数GEBV准确性相对于EBV准确性均有所提高;SSGBLUP法与PBLUP法选留的长白和大白种猪,其后代的生长速度显著优于场内选择法选留种猪的后代。本试验中,SSGBLUP法与PBLUP法均能有效提高选留种猪后代的生长速度且二者分别计算的GEBV和EBV相关性高,但SSGBLUP法选种的准确性更高,后期可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对场内现有种猪进行选种指导。
  • 奚晓娥, 徐峥, 李放, 李晓涵, 刘乔乔, 朱弘焱, 田玉民, 苏玉虹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骨鸡和AA+肉鸡的骨骼性状差异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的表达与骨骼性状的相关性,选取大骨鸡和AA+肉鸡1日龄公雏鸡进行舍饲笼养,在0~7周龄(w)随机挑选大骨鸡和AA+肉鸡各5只,在8~24 w随机挑选大骨鸡5只,限饲12 h后进行屠宰。屠宰后对其股骨、胫骨和跖骨的重量、长度和强度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胫骨组织中BMP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0~24 w大骨鸡和0~7 w AA+肉鸡的股骨、胫骨及跖骨的重量、长度和强度均呈现相似但不同的生长趋势和回归公式。按体重相近原则,建立了0~24 w大骨鸡和0~7 w AA+肉鸡周龄配对表。大多数配对周龄中,大骨鸡各骨骼重量、长度和强度均极显著高于AA+肉鸡(P<0.01)。大骨鸡和AA+肉鸡胫骨组织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骨骼性状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4~7 w AA+肉鸡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骨鸡(P<0.01)。提示:BMP2可能是影响鸡骨骼生长的重要功能基因。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2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
  • 丁梦琴, 胡雅丽, 黑达西·巴哈提, 彭凤强, 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产蛋性状、蛋品质及孵化性能的关系,为高生产性能种鸡的选育提供新的分子标记。试验以129只拜城油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混池重测序技术筛选SNPs位点,采取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相关的位点分型,通过SPSS 26.0进行繁殖性能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6个ESR基因SNPs位点分别为g.48747211 T>G、g.48777663 C>T、g.48817503 G>A、g.52521976 T>C、g.52529021 A>G和g.52541181 C>T,且均存在3种基因型,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表明6个SNPs位点均处在平衡状态,其中g.48747211 T>G、g.48777663 C>T、g.52521976 T>C和g.52541181 C>T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25,处于中度多态。关联性分析表明,ESR1基因g.48747211 T>G和g.48777663 C>T位点与拜城油鸡300日龄总产蛋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纯合基因型GG 300日龄总产蛋量极显著高于基因型GT,纯合基因型TT 300日龄总产蛋量极显著高于基因型CT,杂合基因型GT和CT个体的300日龄总产蛋量最低。ESR2基因g.52521976 T>C和g.52529021 A>G位点与拜城油鸡入孵蛋孵化率和入孵蛋死胚率显著相关(P<0.05),与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纯合基因型CC和TT的个体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杂合基因型CT,CC和TT基因型的个体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基因型CT,CC和TT基因型的入孵蛋死胚率显著低于基因型CT。综上,ESR1基因与拜城油鸡300日龄产蛋量密切相关,ESR2基因与拜城油鸡孵化性能具有紧密关联性。
  • 叶涛, 李辉, 罗韦, 肖涛, 余欢, 陈友波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2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赤水乌骨鸡SLCO1B3基因外显子上的遗传变异位点对蛋壳颜色、蛋品质指标的影响,对300只赤水乌骨鸡SLCO1B3基因的功能突变位点EAV-HP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09只绿壳纯合基因型(SL/SL)的母鸡。通过直接测序方法鉴定纯合子基因型(SL/SL)个体的SLCO1B3基因外显子上存在的SNPs,并构建这些SNPs的双倍型,再与蛋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水乌骨鸡SLCO1B3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3个SNPs,第5外显子上的g.65235858G>A位点为非同义突变,突变后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关联性分析表明,赤水乌骨鸡SLCO1B3基因的这3个SNPs构建的双倍型对蛋壳颜色ΔL*值、蛋壳颜色Δb*值、蛋形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SLCO1B3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蛋壳颜色、蛋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 边高瑞, 王璐, 孙大明, 邓凯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早期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空肠黏膜形态及微生物菌群区系的影响。选取12只体重相近、胎次一致的10日龄羔羊(湖羊),随机平均分为2组,母乳组(M)和补饲开食料组(M+S)。羔羊在56日龄时,空腹称量体重,晨饲3 h后屠宰采样,取一段空肠黏膜组织用于形态学分析及微生物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M+S组羔羊的体增重、小肠重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

    <0.1),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M组与M+S组羔羊的空肠黏膜微生物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2组羔羊空肠黏膜微生物测序共检测到16个门,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门。与M组羔羊相比,M+S组羔羊的浮游菌门(P=0.028)和梭杆菌门(P=0.014)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迷踪菌门的相对丰度有下降趋势(P=0.053)。在属水平上检测到296个属,其中普氏菌属和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与M组羔羊相比,M+S组羔羊梭菌目的相对丰度(P=0.007)极显著降低,乳杆菌属(P=0.071)、瘤胃球菌科(P=0.071)和克里斯滕森科(P=0.053)的相对丰度有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早期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的负面作用降低了羔羊的生产性能,并导致了羔羊空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区系发生改变,该结果将为开食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白慧, 李婷婷, 房昊源, 魏润元, 寇慧娟, 颜培实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38-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高温环境对荷斯坦奶牛乳房表面温度、乳腺组织形态和热休克蛋白(HSP)表达的影响,选取春季和夏季奶牛各4头,测定其呼吸频率,并用红外摄像仪测定乳房表面温度。屠宰后,采集奶牛乳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SP70和HSP90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9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春季奶牛相比,夏季高温使奶牛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乳房表面温度极显著上升(P<0.01)。乳腺组织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乳腺组织HSP70和HSP90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温明显提高了荷斯坦奶牛乳房表面温度,乳腺组织HSP70和HSP90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 姜瑜琦, 李昱辰, 张齐, 李云锋, 刘朋, 杨诚洁, 杨倩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4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枯草芽胞杆菌对哺乳仔猪鼻腔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选用1株来源于猪鼻腔的枯草芽胞杆菌NS15对哺乳期仔猪进行喷鼻试验,于喷鼻后第7天采集鼻腔拭子,随后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鼻腔拭子样本菌群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猪鼻腔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喷鼻后不影响优势菌门的组成,但是各菌门的丰度发生变化,如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增加,其中厚壁菌门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放线菌门中的罗氏菌属(Rothia)等有益菌属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等有害菌门的丰度下降,包括变形菌门中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鲍特菌属(Bordetella)以及拟杆菌门中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有害菌属丰度下降。进一步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喷鼻枯草芽胞杆菌NS15后,猪鼻腔中能量、氨基酸和脂类等代谢通路显著上调。本研究解析了枯草芽胞杆菌与猪鼻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仔猪的早期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 朱来旭, 许梦微, 张传健, 郭容利, 王志胜, 陈赛赛, 费荣梅,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5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变异株弱毒疫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PRV变异株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 LA1206株)进行传代致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75次,后经连续5代挑取单个病毒蚀斑克隆而得F_(80)代,毒种命名为PRV LA1206-80株,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评价。生长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PRV LA1206-80株与PRV LA1206株生长动力学相似。仔猪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滴鼻接种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所有仔猪均未出现发热及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仔猪安全。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35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接种PRV LA1206-80株或PRV LA1206株7 d后进行变异株PRV AH02LA株滴鼻攻毒,可产生良好保护,所有仔猪均未出现体温反应、临床症状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7 d后攻毒,均出现了体温反应,其中1头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综上所述,相较于PRV LA1206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后获得的PRV LA1206-80株已进一步致弱,对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安全,且该PRV TK、gE双基因缺失传代致弱株对PRV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PRV Bartha K61株,是极具应用价值的PRV弱毒疫苗候选株。
  • 吴恬恬, 尹馨, 梁少波, 李金平, 朱峻锋, 刘朔,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韩克光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5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对2021年分离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野鸟粪便中的1株低致病性H7N3禽流感病毒(AIV)A/mallard/Ningxia/Y37/2021(H7N3)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HA基因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和韩国野鸭源H7N7亚型AIV同源性较高;NA基因与韩国野鸟源H5N3亚型AIV同源性较高;PB2、PA基因与H5N2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PB1基因与H5N3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NP基因与H3N2亚型有较高同源性;M、NS基因与H3N8亚型有较高同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与H7N9-Re4疫苗株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源毒株低16倍,抗原性差异显著。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小鼠的肺部与鼻甲中复制,并引起感染小鼠体重下降,表明该毒株有感染哺乳动物的风险。本试验通过对1株野鸟源H7N3亚型AIV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为H7N3亚型禽流感的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 甘源, 郝飞, 王佳, 袁厅, 张磊, 华利忠, 韦艳娜, 武昱孜, 谢星, 邵国青, 冯志新, 熊祺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是一种以肺内注射途径免疫的弱毒活疫苗。为了拓展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评估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配合佐剂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猪群后的攻毒保护效果,选取20头7日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阴性仔猪,将其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在免疫后采集血样并检测其中的Mhp IgG抗体,在首次免疫后42 d人工感染Mhp组织毒(JS株),攻毒28 d后评估肺脏的病变情况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Mhp含量。结果显示:免疫后肌肉注射免疫组动物产生了明显的Mhp特异性血清IgG抗体,而肺内注射免疫组动物在攻毒前未见明显的血清抗体;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的攻毒保护率分别平均为88.89%和75.93%,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对照组的BALF中Mhp单位含量极显著高于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肺内注射免疫组(P<0.01),2个免疫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猪支原体活疫苗配合佐剂后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攻毒保护效果。本研究为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实施肌肉注射免疫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撑。
  • 刘磊, 何颖, 陈忠伟, 赵武, 段群棚, 赵硕, 梁家幸, 周英宁, 全琛宇, 许心婷, 陈婷婷, 许艺兰, 李斌, 蒋冬福, 卢敬专, 秦毅斌, 卢冰霞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N蛋白的抗原性,为下一步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依据。试验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PDCoV CH/GX/1468B/2017株完整的N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N,将pET32a-N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经诱导表达获得重组N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反应原性,免疫昆明小鼠制备重组N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效价测定(间接ELISA法)和特异性验证(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在IPTG终浓度为1.0 mmol/L,37℃诱导表达6 h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表达量,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可以和PDCoV阳性猪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64 000,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表明其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PDCoV,说明重组N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提示:PDCoV N蛋白抗原性好,可作为诊断试剂盒的候选抗原。
  • 赵普, 陈欢, 张财盛, 明鑫, 钱莺娟, 戴建君, 郑龙三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pB)的细胞毒性、半数抑制浓度以及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空斑形成、内吞等试验方法探究AmpB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显示:20μmol/L浓度范围内,AmpB对Vero-E6和Marc145细胞毒性极低;在Vero-E6细胞,AmpB对PEDV HLJBY和CV777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5和0.3μmol/L,在Marc145细胞,AmpB对HLJBY和CV777的IC_(50)均为0.3μmol/L;AmpB处理几乎能阻断病毒感染细胞;AmpB主要抑制PEDV入胞和细胞巨胞饮作用。本研究为研制抑制PEDV或广谱抑制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新线索。
  • 恽君雯, 陈丽, 徐悦, 鲍熹, 冯磊, 高崧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80-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构建高质量的禽源细胞系,应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Toll样受体7(TLR7)编码基因的敲除,构建稳定的细胞培养禽腺病毒4型(FAdV-4)增殖体系。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FAdV-4感染DF-1细胞后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中效应分子进行检测,选择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TLR7作为研究对象;构建sgRNA载体与Cas9表达载体共转染DF-1细胞,经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特征分选单克隆,PCR验证及增毒试验筛选后获得TLR7编码序列敲除的DF-1-TLR7-KO#3单克隆细胞系,命名为DF-1-TLR7-KO细胞。对敲除前后DF-1细胞的天然免疫系统对FAdV-4感染的拮抗效应和病毒在不同细胞中增殖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TLR7编码序列敲除的DF-1细胞系,与原始细胞相比病毒增殖能力提高。试验对细胞的天然免疫系统与FAdV-4感染的互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更好地研究宿主对病毒入侵的应答机制,提高疫苗生产效能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生物材料储备。
  • 蒋作仪, 李丽, 李茵婧, 常丽凤, 辛震东, 平继辉, 苏娟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91-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和大肠杆菌共感染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损伤及细胞自噬在共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选用60只3周龄SPF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单独细菌感染组、单独病毒感染组、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组和先细菌后病毒共感染组5组。于处理后第1、3、5和7天各组随机选择3只鸡采集血清和肺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和HE组织学染色技术探究共感染对SPF鸡的肺组织系数、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屏障功能的影响。利用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探究共感染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以及自噬对共感染炎症反应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先病毒后细菌共感染试验组导致鸡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共感染诱导强烈的细胞自噬,先病毒后细菌组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其他组相比,先病毒后细菌组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Th17免疫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自噬通过促进共感染中炎性因子释放且抑制Th17免疫反应,造成鸡肺组织严重损伤。本试验为研究病毒与细菌共感染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马婷婷, 朱远致, 闭璟珊, 苏姣秀, 周庆安, 谢守玉, 邹联斌, 郑敏, 施开创, 李军, 罗廷荣, 韦显凯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03-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群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采集广西6个市县共527份猪组织及鼻腔拭子样品,通过选择培养基对样品中的猪链球菌进行分离和PCR鉴定,共分离到猪链球菌201株(38.1%)。其中大新县和那坡县猪链球菌分离率最高,分别为64.0%(64/100)和65.4%(70/107),而靖西市截获的越南走私猪中猪链球菌分离率达29.3%(44/150)。对分离到的猪链球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结果显示201株猪链球菌血清型中2(1/2)型24株(11.9%),7型2株(1.0%),9型15株(7.5%),大新县、那坡县和东兴市主要流行2(1/2)型,靖西市的越南走私猪样品主要流行9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41株广西猪链球菌分离菌株对临床上常见的34种9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有1株猪链球菌只对2类抗生素中度敏感,对7类抗生素不敏感;有12株(29.3%)细菌多重耐药;大多数猪链球菌(65.9%)对大环内酯类不敏感,对万古霉素(87.8%)、硝基呋喃(87.8%)、氟喹诺酮类(82.9%)敏感。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猪链球菌分离株有较强的耐药性。
  • 韩健宝, 仇天新, 衣蕾, 吴昱, 徐孝宙, 武毅, 胡元亮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10-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磷酸化乌兹别克甘草多糖(pGPS)的免疫增强作用,以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靶细胞,用MTT法和形态观察法测定了pGPS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对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39.062~625μg/mL浓度的pGPS单独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P<0.05);在78.125~156.25μg/mL的pGPS与植物血凝素(PHA)共同刺激时,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PHA对照组(P<0.05);pGPS在39.062~312.5μg/mL时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P<0.05)。对于小鼠树突状细胞,pGPS组树突状细胞的刺突明显多于空白组;pGPS在0.977~15.625μg/mL时,未成熟树突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脂多糖(LPS)对照组,并且显著促进树突状细胞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5)。结果表明:pGPS在合适的浓度能单独或协同PHA显著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增强免疫。
  • 张宇豪, 滕君洋, 冯玉树, 李贵琴, 李冰慧, 刘瑾彤, 李勤凡, 王妍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17-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犬脓皮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筛选有效的临床外用药物,采用砂纸打磨皮肤的方法,选取临床犬脓皮病病例中分离得到的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各1株,进行分点皮内注射感染小鼠,并于室内常规湿度(30%~40%相对湿度)和高湿度(60%~65%相对湿度)环境下饲养96 h,记录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常规湿度下感染小鼠均于2~3 d结痂康复,而在高湿度环境下造模小鼠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在高湿度环境下,2种菌感染小鼠的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病理变化与临床上犬脓皮病病例相似,伪中间葡萄球菌感染组小鼠皮肤多出现脓肿灶,可见明显囊膜结构;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为弥散性变化。结果表明,60%~65%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犬脓皮病病原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皮肤。
  • 陈婷, 刘浩宇, 余波龙, 刘嘉欣, 胡传活, 李珣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23-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抗凋亡蛋白PTD-FNK对镉(Cd)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受损的保护作用,将24只6周龄的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CdCl_2组(20μg/kg CdCl_2),CdCl_2+PTD-FNK组(20μg/kg CdCl_2+300μg/kg PTD-FNK),每天下午7:00腹腔注射1次,连续7 d,每天记录小鼠的生理指标(采食量、饮水量、体长、体重、体温、血糖、Lee's指数),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收集精液测精子畸形率,摘除睾丸观察其病理变化并测定其功能。结果显示:与镉组相比,PTD-FNK同期处理后,降低了小鼠夜间的摄食行为(P<0.001),但其余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该蛋白还显著降低了精子畸形率(P<0.001),缓解了睾丸病理损伤程度,并且抑制了B细胞淋巴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表达(P<0.001),恢复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01)、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P<0.00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PTD-FNK对小鼠的摄食行为有影响,并且通过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减轻了睾丸病理损伤以及精子畸形程度,可以对镉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受损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 蔡高峰, 毛宁宁, 朱天宇, 贺瑾, 朱少武, 薛瑞, 雷商商, 刘振广, 胡元亮,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29-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刺糖多糖(AH)对鸡免疫功能和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选取150只1日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待母源抗体低至2.23log_2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都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连续灌服生理盐水14 d,试验组连续灌服不同剂量AH(0.3、0.6和1.2 g/kg)14 d,分别在免疫后7、14、21、28 d采集血液、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样品用于后续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相比,AH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肠道中特异性IgA抗体含量,提升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发现,AH可以显著促进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血生化分析发现AH对鸡肝肾功能无显著毒害作用。研究表明,AH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免疫增强剂,显著增强鸡的免疫功能和新城疫抗体水平。
  • 张晨婷, 杭怡琼, 薛惠琴, 陆扬, 裴彩霞, 卢永红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35-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硒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但因耐受剂量低,开发安全有效的硒源产品一直是饲用硒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微生物合成的纳米硒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可有效降低饲料添加硒引起的中毒风险。本文综述近几年微生物纳米硒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类微生物合成的纳米硒及其作用,探讨它们的还原机理和影响因素。
  • 刘孟宇, 尹国安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2): 141-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额外注重动物福利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动物福利提升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仍需不断开发和探索。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持续、实时地测量农场动物的行为、心理和生理参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非植入性传感器技术在未来的需求将会逐步增长,尤其是对注重成本的养殖者和有福利意识的消费者来说,更是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非植入性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以营养、环境、健康、行为和情绪五方面为出发点,探讨非植入性传感器对动物福利的运作方式和研究进展,并总结了传感器技术尚存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