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声音识别功能在痴呆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0例老年人,其中认知功能受损者55例(A组,n=55),认知功能正常者115例(B组,n=115)。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再通过设计的声音基本辨别和名人声音辨认2种题目,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声音识别功能减退,来分析声音识别功能和认知功能间的关系。结果:声音基本辨别题目正确数: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名人声音辨认题目正确数: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析,认知功能与声音基本辨别测试题的相关性为0.180(95%CI=0.108~0.253),认知功能与名人声音辨认测试题的相关性为AUROC=0.139(95%CI=0.079~0.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声音识别功能测试用于初筛,在保障阴性预测值约90%的前提下,声音基本辨别测试题的分界值为10题(共12题),名人声音辨认测试题为7题(共12题)。结论:认知功能受损老年人和正常老年人,在声音基本辨别和名人声音辨认测试题的表现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声音识别测试可用于早期痴呆患者的筛查,延缓病情进展和减轻医疗负担。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数据,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42例)和传统手术组(9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得到82例患者(每组41例),收集并对比了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住院死亡率等数据。结果: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患者性别、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方式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同期行房颤消融术[11(26.2) vs. 26(26.2),P=0.583]。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4(33.3) vs. 39(39.4),P=0.3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阻断时间,微创手术组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22±48) min vs.(91±50) min,P=0.031],体外循环时间微创手术组也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80±73) min vs.(136±72) min,P=0.033]。术后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18.6(12.0,36.2) h vs. 24.0(15.5,33.1) h,P=0.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1级,3(7.1) vs. 7(7.1),2级,0(0) vs. 2(2),3级,1(2.4) vs. 9(9.1),P=0.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人工血液透析比较[1(2.4) vs. 4(4),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240) mL vs. 400(200,600) mL,P=0.002]。2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 vs. 2(2),P=0.66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患者在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165±73) min vs.(122±74) min,P=0.053]和主动脉阻断时间[(119±48) min vs.(98±52) min,P=0.073]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输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120(80,240) mL vs. 400(200,600) mL,P<0.001]。在住院30 d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人工血液透析需求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近期临床效果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尽管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其术后输血需求较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