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4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5-07-16
  

  • 全选
    |
  • 张文, 杨西京, 袁孟黔, 张建永, 李萨丽, 李晓飞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23-43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主要借助转录组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眼斑芫菁幼虫期斑蝥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构建眼斑芫菁的实验种群并收集1~5龄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调控斑蝥素合成的目的基因;进一步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克隆目的基因对其进行命名;借助RNA干扰技术初步验证目的基因的调控机制,根据RT-qPCR技术对其干扰效果进行检测,并利用GC-MS检测斑蝥素含量变化,验证目的基因是否参与调控斑蝥素的生物合成。结果 不同龄期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仅筛选出1个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目的基因属于NPC1b亚家族,进一步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比对并将其命名为McicNPC1b。McicNPC1b基因CDS区全长3 729 bp, RNAi结果显示McicNPC1b表达量下调后幼虫体内的斑蝥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RT-qPCR结果显示McicNPC1b的龄期表达趋势与斑蝥素龄期合成趋势略有不同,表达高峰期出现在4龄。进一步研究发现McicNPC1b表达量下调时,斑蝥素合成通路中的上游相关基因MFE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McicNPC1b影响斑蝥素的生物合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斑蝥素的合成前体物质保幼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斑蝥素的生物合成。
  • 彭连军, 林红, 李有霞, 范绍辉, 许浦生, 王红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37-44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对COPD患者抗焦虑、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项(HAS)评分高于9分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唑仑组、空白对照组、酸枣仁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艾司唑仑、空白对照、酸枣仁汤,治疗1周后观察各组患者HAS评分、pH值、PaO2,PaCO2、血浆NPY、IL-8、TNF-α、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 mRNA、TLR4 mRNA水平。结果 与艾司唑仑组相比,酸枣仁汤组IL-8、TNF-α、NF-κB mRNA、TLR4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HAS评分、 pH值、PaO2、PaCO2、NPY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酸枣仁汤组患者HAS评分、 NPY、IL-8、TNF-α、NF-κB mRNA、TLR4 mRNA明显下降(P<0.05),pH值、PaO2、PaCO2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酸枣仁汤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实现。
  • 卓俊睿, 毛朝坤, 代鑫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43-45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α-(+)-硫辛酸(LA)和二甲双胍(MET)两种非细胞毒性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联合构筑由“二硫键”交联稳定的纳米粒子以获得高安全性抗肿瘤效果。方法α-(+)-硫辛酸-二甲双胍盐在水中自组装后,经365 nm紫外光引发“双硫五元环”开环聚合得到交联胶束MET@cLANs;能谱EDS测定双药比例;动态光散射DLS测定粒径及ζ电位;体外释放实验检测响应谷胱甘肽(GSH)释药能力;细胞毒性实验筛查抗肿瘤活性及适应症;CI值评估双药协同指数;溶血、凝血实验验证血液兼容性;通过Balb/c小鼠验证急性和亚急性毒性;SD大鼠进行药代动力学实验;Balb/c裸鼠验证对HT29实体瘤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MET@cLANs粒径为15~20 nm;载药量LA∶MET为1∶0.86;24 h体外释放>80%(10 mmol/L GSH);在9种疾病取向肿瘤细胞系中对人类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最为突出的杀伤效果,48 h IC50cLANs为(0.38±0.03)mmol/L,IC50MET为(0.33±0.04) mmol/L;无明显溶血性、凝血性;LD50为1 381 mg/kg,14 d内无亚急毒性;MET的血液滞留从单药的(1.17±0.10) h延长到了纳米药的(13.12±1.13) h;20 d治疗期后MET@cLANs组瘤重(0.782±0.061) g明显小于Saline组(0.886±0.081) g,P=0.031 1。结论通过进一步开发,MET@cLANs有潜力成为一款高安全性抗结肠癌纳米药物。
  • 吴霞, 彭章丽, 刘梅, 张万敏, 王小丹, 娄思玉, 陈玲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55-460.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肉桂醛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活性,进一步了解肉桂醛的胞内杀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微量稀释刃天青滴定法测定肉桂醛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胞内存活菌落计数评估肉桂醛的胞内杀菌作用;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肉桂醛的细胞毒性效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肉桂醛作用H37Rv感染后的巨噬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WB)检测肉桂醛作用H37Rv感染后的巨噬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变化。结果 肉桂醛对H37Rv具有较强胞外抑菌及杀菌活性,其MIC为59μmol/L,MBC为59~118μmol/L;肉桂醛对感染巨噬细胞的H37Rv具有胞内杀菌活性,且在MIC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及WB检测提示肉桂醛促进H37Rv感染后的巨噬细胞凋亡。结论 肉桂醛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杀菌活性,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发挥胞内杀菌作用。
  • 高在雯, 余枝娟, 张建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61-470.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介导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调节趋势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Balb/c雌鼠盲法分成5组,即正常组(NS组)、哮喘组(AS组)、APS低剂量组(AL组)、APS高剂量组(AH组)及地塞米松组(Dex组)。用卵清蛋白分次多部位皮下注射致敏及连续雾化激发0.5 h造模,并对AL组、AH组与Dex组在每次雾化前0.5 h分别腹腔注射APS 0.2、0.4 g/kg和Dex 0.002 g/kg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并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进行BALF总细胞计数与瑞氏吉姆染色,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ELISA检测BALF炎症因子(IL-4、IL-5、IL-13)及生长因子TGF-β1浓度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气道重塑相关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TGF-β1与Smad3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哮喘小鼠经APS治疗后,结合肺组织病理损伤、BALF细胞计数、炎症因子(IL-4、IL-5、IL-13、TGF-β1)水平及气道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可知炎症减轻(P<0.01),且AH组效果优于AL组(P<0.05)。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提示APS治疗哮喘小鼠能降低肺组织TGF-β1、α-SMA表达(P<0.05),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APS能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孙琪, 解斯羽, 张若平, 张伟, 李建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71-47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本院职工群体牙周病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参与体检的1 797例职工作为样本,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详细查阅其体检病例资料,并结合问卷调查,对牙周病的患病率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了基本人口学特征、牙齿状态与牙周病的关系,以及牙周病的多因素相关性。结果 纳入1 769例样本,618例牙周病,患病率34.93%。牙周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空腹血糖、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冠心病、肾功能(肌酐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牙龈红肿及探诊出血等(P<0.05)。具体而言,年龄越大,牙周病患病风险越高(OR=1.048, 95%CI:1.025~1.071);空腹血糖越高,牙周病患病风险也越高(OR=2.941, 95%CI:1.363~6.349);细菌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牙周病患病风险显著升高(OR分别为8.321、2.554,95%CI分别为3.040~22.774、1.626~4.010);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风险也显著升高(OR=9.138, 95%CI:2.278~36.651);此外,肾功能(肌酐降低)、促甲状腺素升高、牙龈红肿及探诊出血也与牙周病患病率正相关。结论 牙周病风险因素包括高龄、空腹血糖升高、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冠心病、肾功能异常、促甲状腺激素升高。
  • 周春华, 黄圣博, 耿桂灵, 沈赛花, 陆燕玲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79-48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司唑仑联合养血安神膏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血压、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降压治疗、常规睡眠护理及艾司唑仑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另加服疗程为10 d的养血安神膏。对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诊室血压差值、生活质量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PSQI总得分低于对照组[(9.36±2.98) vs (12.19±3.19);P<0.05];睡眠质量变化(睡眠改善率、总体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差值、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数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唑仑联合养血安神膏治疗有利于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对于患者的血压、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评分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徐婧勍, 张兰英, 徐祖才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87-49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神经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确诊和治疗的1例罕见结节病周围神经损害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患者以后腰及下背电击样痛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来诊,常规检查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病变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取肺部病理样本,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性变,排除结核和肿瘤等其他导致肉芽肿性变的疾病后,考虑为结节病累及神经系统(神经结节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近3年,情况良好。结论 结节病是较为罕见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多累及肺和胸内淋巴结,神经系统受累罕见。本例患者以周围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易漏诊。
  • 代敏, 张霓霓, 易杰, 姚礼, 张立刚, 李意俊, 胡小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92-49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1例35岁舌癌男患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术后组织缺损应用股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方法,并文献复习,总结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优势,为本专业同行提供思路和经验。方法 诊断左舌缘鳞癌,完善术前检查,全麻下行左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左侧股深动脉穿支皮瓣(PAPF)转移修复术加舌再造术,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优势。结果 皮瓣存活,术区创口Ⅰ期愈合,舌形态、咀嚼及吞咽功能恢复佳,皮瓣供区切口小、瘢痕隐蔽,患者满意度高。文献综述提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有穿支解剖位置恒定、粗大、组织量充足、制取成功率高等优势。结论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切口隐蔽、解剖稳定、功能适配、低供区损伤,可作为舌癌术后缺损组织修复重建的重要选择方案,尤其适用于对功能与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 张良雪, 张骏, 徐祖才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498-51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边缘系统中的核心单元,海马体通过整合情绪编码与记忆储存功能参与高级神经活动调控。在癫痫病理进程中,该区域的结构重塑与功能紊乱已成为研究焦点,现有证据多聚焦海马硬化这一典型神经退行性改变。然而,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体系下的各病理亚型,在表观遗传调控、微生物组-脑轴等跨尺度分子事件中仍缺乏系统解析。本文通过整合临床队列数据与实验模型证据,重点总结海马硬化亚型与癫痫发作模式的关联特征,揭示异常海马网络的形成和异常海马相关神经递质在致痫网络形成中的级联效应。整合证据表明,特定病理亚型与癫痫发作频率及药物敏感性呈现显著对应关系,提示海马硬化通过多维度分子事件驱动癫痫进展。未来需结合空间转录组与靶向代谢组技术,解析海马微环境内细胞互作网络,为开发亚型特异性抗癫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罗林林, 周雨曦, 罗天元, 喻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515-52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冬眠现象是动物在遭遇不利环境时,通过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适应机制进行应对的生物学行为。该现象表现为代谢速率与核心体温主动下调,同时伴有行为活动显著抑制的状态。尽管人类缺乏自然冬眠能力,但人工诱导冬眠在危重症器官保护、创伤修复以及长期太空航行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对冬眠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也推动了人工冬眠诱导技术的逐步发展,越发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研究对人工冬眠诱导技术及其神经调控机制进行全面综述,以期推动冬眠作用机制及人工冬眠诱导技术在医学及其他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发展。
  • 牟涵, 黄雅思, 高宁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5): 523-53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因肿瘤细胞的适应性和突变性而效果受限。内质网应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通过激活适应性信号通路(如UPR)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另一方面,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可能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如细胞焦亡。近期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进而干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通过靶向内质网应激和细胞焦亡途径开发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的潜在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