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疾病防控
    刘晓瑜, 王彤, 周帮会, 姜国均, 朱伟峰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51-5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12

    目的 分析中药连花清瘟方剂对2种常见畜禽病原菌(巴氏杆菌、猪丹毒丝菌)的抗菌作用,为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首先,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连花清瘟方剂对巴氏杆菌3株不同菌株(巴氏杆菌X7株、巴氏杆菌YU株、巴氏杆菌SD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取4~6周龄小鼠50只,分为5组,巴氏杆菌攻毒后给予各组不同的治疗方案(连花清瘟方剂、无菌水、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治疗3 d,通过治疗有效率评价连花清瘟方剂对巴氏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参照连花清瘟方剂抗巴氏杆菌的试验方法,测定连花清瘟方剂对猪丹毒丝菌的MIC、MBC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 连花清瘟方剂对巴氏杆菌不同菌株的MIC和MBC分别为4~8、8~16 mg/mL,对巴氏杆菌感染的治疗有效率为60%,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灌服组治疗无显著差异。连花清瘟方剂对猪丹毒丝菌SE38株的MIC值为64 mg/mL,MBC值为128 mg/mL,小鼠感染模型中无显著治疗效果。 结论 连花清瘟方剂对巴氏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作为抗菌药替代品进一步研究。

  • 饲料营养
    魏攀鹏, 闫灵敏, 王洋, 李晓, 张璐璐, 王兆贵, 蒋兵兵, 吕俊美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1-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01

    目的 系统探究杂交构树根、茎、叶总黄酮醇溶液的理化性质,分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差异性。 方法 选取杂交构树中科1号101的根、茎、叶中提取的总黄酮醇溶液为原料,先通过特定仪器设备测定其表观特征、pH值、电导率值和抗氧化能力,再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其特定处理后的微观特征。 结果 等体积杂交构树根、茎、叶总黄酮醇溶液颜色各异,均带易挥发乙/甲醇味;pH值均在6.3~7.0,且茎>根>叶,但差异不显著;电导率值无显著差异,均在966~1 000 μS/cm;等浓度条件下总体上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茎部≥根部>叶部以及根部>茎部≥叶部;等浓度特殊干燥处理后的固体形貌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 结论 杂交构树根、茎、叶总黄酮醇溶液在颜色、pH、电导率上差异不显著,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干燥后固体形貌差异明显。杂交构树根部和茎部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开发成为抗氧化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 遗传育种
    任梦婷, 王少华, 赵维华, 张宝辉, 包猛, 薛峰, 张欣, 刘荣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5): 1-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5.001

    目的 解决当前呼伦贝尔羊良种繁育体系环节薄弱、生产性能不稳定、纯度降低等问题,保护地方纯种羊资源,为杂交选育提供纯种种畜。 方法 2019-202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哈达图农场,每年选取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疾病、体型较好的呼伦贝尔羊种母羊与种公羊配种,通过继代选育的方式,测定并分析所有试验羔羊初生重、产羔数、产羔性别,以及试验羊5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等数据。 结果 经过选育,0~5月龄公羊生长率提高14.95百分点,0~5月龄母羊生长率提高13.72百分点;繁殖率、双羔率均提高8.3百分点;生长早期母羊的生长性能显著提高(P<0.05);共建立5个呼伦贝尔羊核心群,产羔4 574只。 结论 纯种选育技术能够提高呼伦贝尔羊的生长率、繁殖率和双羔率,改善生长性能,扩大核心群数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 饲料营养
    柯文浩, 冯映秋, 万鑫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12-1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03

    目的 研究抗菌肽PG-3对哺乳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为畜牧业生产中抗生素的替代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36只6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磷酸缓冲盐溶液组(对照CON组)、鼠伤寒沙门菌(ST)组、鼠伤寒沙门菌和抗菌肽复合组(ST+AMPS),连续饲喂14 d,测定MDA含量、SOD、GSH-Px、MPO活性。 结果 饲喂ST后,与CON组相比,MDA含量提高0.18 nmol/mg,SOD活性降低3.15 U/mg,MPO活性提高1.1 U/g,GSH-Px活性降低0.09 nmol/L。饲喂抗菌肽PG-3后,与CON组相比,MDA含量提高0.02 nmol/mg,SOD活性降低0.48 U/mg,MPO活性降低0.005 U/g,GSH-Px活性提高0.02 nmol/L。 结论 抗菌肽PG-3可以让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小鼠机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明显的抗菌抑菌作用,同时对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 行业发布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47-15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37
  • 饲料营养
    周璐彤, 蒋肖, 靳明亮, 汪以真, 程远之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1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Scy。选用2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DSS组、DSS+EcN组和DSS+EcN-Scy组),每2 d分别灌胃小鼠PBS、EcN菌液或EcN-Scy菌液并记录其体质量,试验期14 d。其中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第0~7天通过在饮水中添加3% DSS诱导结肠炎。第14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 与DSS组相比,EcN-Scy处理显著缓解了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和由DSS引起的结肠缩短的症状(P<0.05),明显改善了结肠绒毛结构。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ALP和Urea水平分别显著升高28.6 U/L、1.35 mol/L(P<0.05);TBil和LDH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MCP1和IL-1β水平分别显著降低18.9%、50.9%和8.9%(P<0.05),结肠中MCP1和IL-6分别降低了40.4%和21.9%(P<0.05)。 结论 成功利用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具有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效果,能够改善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及形态破损,并降低血清和结肠炎症因子水平。

  • 疾病防控
    慈强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84-8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21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关节炎和生长迟缓。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养鸡业中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对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探讨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特性、临床表征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在防治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优化免疫接种程序以及结合中西医疗法等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为国内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养殖生产
    葛平业, 王娟, 孙秀雯, 田洪良, 秦晓丽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23-2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5

    目的 为提高肉鸡场热源泵系统供暖效果和便于操作,研发推广互联网+空气能热源泵供暖创新技术。 方法 空气能热源泵机组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在此基础上,将手机卡与空气能热源泵控制系统连接,互联成网,实现远程操控供热系统。 结果 山东省五莲县境内已有8家规模肉鸡场安装79套空气能热源泵供暖系统,并与手机卡相连,实现远程操控,能效比高达420%,每年大约减排4 452.93 t碳排放,经济效益增收632万元。 结论 这项创新技术具有低碳环保、投资经济、运行耗能低、系统配置合理、操作方便等优点,符合肉鸡场生产的供暖需求。

  • 教学研究
    严易, 张华琦, 段俊红, 罗远琴, 朱锋钊, 罗加勋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138-14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33

    目的 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改革与创新涉农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牧技能人才。 方法 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结果 从重构课程内容、探索六步教学环节、创新“专业核心课程+”劳动方式、多创融通成果丰硕、完善增值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学生通过4个学期《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在劳动精神、劳动技能、技能大赛、双创大赛等方面得到提升,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双创”多创能力提供了借鉴。但在学生层面还需加强劳动评价考核、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结论 《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是深化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高素质农牧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为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行业发布
    徐丽, 朱冯杰, 胡庆, 陈雪姣, 邓晓旭, 程瑛, 周樱, 詹志春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143-14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34

    T/ESL 32002—2023《饲料添加剂 酵母硒》团体标准规范了饲料添加剂酵母硒产品的技术与质量要求,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为我国有机硒源类饲料添加剂酵母硒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该标准制定的背景,分析了有关标准名称和适用范围、技术要求、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卫生指标、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的条文,解释了标准的亮点,解析了一些容易引起困惑或误解的技术要点,为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 饲料营养
    沙曜, 段新慧, 李屏贤, 李想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1): 9-1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1.003

    目的 评估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野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作为优质牧草资源的药用及饲用价值,为山蚂蝗属植物在饲喂动物和推广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近20年的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种质的山蚂蝗属植物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化学成分及饲用价值研究进展。 结果 山蚂蝗属种质资源具有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饲用潜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用途广泛、营养价值较高,是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一种豆科牧草,适合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在动物养殖中应用。 结论 应加强引种驯化、选育优质的山蚂蝗属种质资源、发掘更全面的饲用价值并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其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

  • 疾病防控
    倪成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1): 65-6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1.016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轮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规模化养猪场猪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不断增多,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并提出科学饲养、仔猪日常保健、中西医药物和疫苗免疫等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猪轮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 饲料营养
    夷洪雨, 钟杰, 严鸿林, 罗培林
    养殖与饲料. 2024, 23(12): 12-1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12.002

    目的 探究不同添加水平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低豆粕低蛋白日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试验选用1 080只体质量相近的36周龄蛋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0%、2.5%、5%、7.5%和10%酿酒酵母培养物的日粮,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每组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各组日粮等能等氮,试验期为35 d。 结果 随着蛋鸡日粮酿酒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提高,蛋质量呈线性降低,料蛋比、蛋壳颜色a*值与b*值均呈线性升高,浓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呈二次变化,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呈线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5%酿酒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鸡蛋浓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同时降低了蛋黄颜色;日粮添加7.5%和10%酿酒酵母培养物能显著降低蛋质量;日粮添加10%酿酒酵母培养物显著降低蛋鸡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日粮中添加2.5%水平的酿酒酵母培养物为最适添加量。

  • 管理前沿
    肖波, 胡杰, 李井用, 彭朝波
    养殖与饲料. 2024, 23(11): 118-12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11.028

    为推动贵州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贵州安顺肉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结果发现:安顺肉牛产业家庭牧场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养殖历史悠久、饲料成本低,且在政策支持和联农带农的保障下,可带动群众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买牛资源少、养殖主体积极性差、产业体系配套不完善、养殖效益不高、融资困难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加快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建立“牛超市”解决买牛难,依托技术服务解决“养牛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卖牛难”,依托金融支持解决“资金难”。

  • 饲料营养
    刘敏
    养殖与饲料. 2024, 23(11): 16-1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11.003

    目的 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母猪免疫力、生产性能、肠道健康、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关于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母猪饲料中应用的试验研究,包括不同制剂种类、添加剂量、使用阶段等方面。 结果 复合微生态制剂在增强母猪免疫力、提升母猪生产性能、改善母猪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母猪疾病发生率、提高其繁殖性能,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论 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母猪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同制剂和使用条件下效果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优化其应用方案,实现更好的养殖效益。

  • 管理前沿
    吴君
    养殖与饲料. 2024, 23(11): 114-11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11.027

    结合湖北天门市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应用处理工艺技术、收集体系建设、生物安全防范、政策保障、监管模式等方面的实践分析,对病死猪流向餐桌、与动物疫情监测部门联动、与保险联动、政策性补助正常增长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只有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才能为当地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养殖生产
    李珍
    养殖与饲料. 2024, 23(10): 72-7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10.016

    雏鸡孵化是种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合格的受精种蛋转化为健康雏鸡的核心任务。为此,本文从种蛋质检、验蛋落盘、种蛋熏蒸、设备与环境的消毒、翻蛋、孵化参数设置及通风管理等关键方面简述了影响雏鸡孵化的因素,以期为实际孵化过程中改善雏鸡质量与降本增效提供借鉴。

  • 饲料营养
    何静, 付薇, 韩永芬, 覃涛英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9): 1-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9.001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苣(普那、将军、大叶和G-5)的饲用和药用价值,为药饲兼用型菊苣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室内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鲜、干菊苣叶片与根系总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盐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计算菊苣多糖含量;小区随机区组试验测定鲜草产量和地下根系产量,莲坐期测定7个常规营养成分,采用LSD法对鲜草和根系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菊苣多糖含量干草高于鲜草,叶片含量较少,根系含量最高。菊苣新品系G-5的根系产量达364 kg/667 m2、根系菊苣多糖含量达42.53 g/kg,均为各品种最高,同时其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达7 161 kg/667 m2。菊苣G-5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25.48%和3.17%,高于其他3个品种。 结论 菊苣G-5多糖含量高,鲜草和地下根系产量高,营养价值高,表现出较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

  • 饲料营养
    郭法光, 孟德坤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9): 21-2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9.005

    目的 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方法 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各组试验奶牛产奶性能及牛乳品质。 结果 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均明显提高;高精粗比饲粮组(C、D组)的奶牛饲喂30 d后,日产奶量分别达到21.51、22.65 kg,而料肉比显著降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显著升高,C、D组分别是3.17%、11.87%及3.19%、11.97%,两组的牛奶品质比较接近。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日粮中精料的添加比例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改善牛乳品质,综合成本因素,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65∶35的日粮效果最佳。

  • 教学研究
    赵青松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8): 124-12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8.032

    目的 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创业、敢创业”的大国“三农”人才。 方法 以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家禽科学养殖和禽病精准防控为主线,构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岗课赛证融合、产教融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融合等“四位一体”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并进行反复实践。 结果 通过探索与实践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三农情怀牢筑心中,课程建设成果丰硕、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三教”改革深入推进、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提供了借鉴。但在教学层面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在学生层面要加强劳动技能训练,消除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畏难情绪。 结论 该模式的推广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是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新型农牧人才的必由之路。

  • 养殖生产
    代英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8): 27-3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8.006

    猪舍内的温湿度是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与猪场盈利息息相关。为此,本文简述了猪舍内最适的温湿度范围,分析了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包括育肥猪生长速度、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免疫功能等)的影响。当猪只处于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最适温度范围为18~23 ℃,最适湿度范围为50%~80%),其新陈代谢较稳定,此时体内的能量主要用于猪只生长和脂肪积累,猪的生长性能达到最佳,从而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 饲料营养
    王圣学, 范颖, 王振敏, 屈蓓蓓, 禹小芳, 蒋竹英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5): 10-1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5.003

    目的 研究硒对动物机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硒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综述硒的多种生理功能,探讨在细胞受损伤的情况下硒对家禽缓解氧化应激、提高机体免疫、拮抗毒性元素等的影响。 结果 硒具有抗氧化应激、提高机体免疫、拮抗毒性元素等作用,可以作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来提升家禽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家禽的肠道健康。 结论 硒可以作为动物生产中有效解毒剂、保护剂。目前针对硒调节动物机体细胞损伤的研究在家畜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信号通路之间协同、关联调控作用机制少有报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养殖生产
    冯春凤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5): 27-29.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5.007

    断奶前仔猪存活率是衡量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断奶前仔猪具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先天免疫能力不足、体温调节能力差及生长代谢旺盛等生理特点,极易受到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若饲养环境不卫生、喂养不科学及护理不当等,断奶仔猪则易出现感冒、腹泻、消化不良或疾病感染等问题,这不仅会减缓其生长发育速度,同时也会降低其存活率,对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并结合断奶前仔猪的生理特点,从接产管理、饲喂需求、环境调控、疾病预防及母猪护理五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有效管理措施,以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策略,从而为广大生猪养猪户提供参考。

  • 饲料营养
    陶玉洁, 徐汀, 张浩然, 华贤辉, 黄家莺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5): 15-19.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5.004

    目的 综述饲料中汞含量测定的不同检测技术,为不同种类饲料中汞的检测提供方法选择依据,保障饲料的质量与安全。 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饲料中汞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结果 目前常用的一些饲料中汞检测方法都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样品前处理要求高、仪器设备成本昂贵等。 结论 应进一步优化现有检测技术,加强新型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饲料中汞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汞含量的检测提供多样化选择,以更好地满足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

  • 饲料营养
    沈康, 刘李娟, 王万意, 杨再军, 王军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4): 1-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4.001

    目的 探究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和植物精油组合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替抗产品在仔猪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420头法系二元断奶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仔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3 kg/t酸化剂+0.4 kg/t植物精油(替抗组),基础日粮+0.5 kg/t硫酸新霉素(抗生素组),试验周期共42 d,分别于14 d和42 d称重换料。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抗组2个试验阶段(断奶仔猪和保育仔猪)猪群的日均采食量分别提升了4.2%和4.9%,平均日增重分别提升了8.5%和7.4%,料肉比(FCR)分别降低4.1%和2.0%,并显著改善了仔猪的粪便形状及毛色(P<0.05),效果优于抗生素组。 结论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和植物精油组合可以明显提升仔猪的生长性能,并降低仔猪腹泻比例以及改善毛色。

  • 教学研究
    朱良瑞, 钟登科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4): 138-14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4.037

    目的 探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推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质量发展。 方法 以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以区域产业为主导、企业需求为重点、人才培育为根本、双师队伍为主力、应用研究为特色、成果转化为推手的“产教企研”共生平台,遵循“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原则,因地制宜推动校企深层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结果 通过探索和反复实践,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育、双师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获得了良性循环发展。 结论 高职“产教企研”共生平台的运行,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养殖生产
    杨占江, 王明月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44-4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10

    为提高蛋鸡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疫病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畜牧业临床研究以及文献查阅,对集约化蛋鸡养殖过程中智能养殖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智能化养殖技术在集约化蛋鸡养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蛋鸡生产效益以及生产性能提升有很大影响。合理利用智能化环控技术、饲喂技术、疫病辨识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有效提高蛋鸡及其产品质量。

  • 养殖生产
    范荣香, 刘炜容, 曾光旭, 陈雨婷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41-43.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9

    犊牛作为规模牛场养殖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牛场“后备军”。为了提高犊牛冬季成活率、免疫力、抵抗力,为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良好基础,需要在饲养管理上更加重视。笔者通过调查犊牛养殖现状、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探讨规模牛场冬季犊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并从环境控制、营养调控、健康管理3个方面总结出了饲养管理要点,以期为规模牛场犊牛饲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优化方案。

  • 养殖生产
    郗晓龙, 余洋, 刘战启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32-3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7

    车辆管控与洗消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提高猪场的疫病防控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本文以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为出发点综述了规模化猪场的车辆管理与洗消要点,尤其是完备的猪场洗消系统通过多模块联动实现了病菌的高效杀灭,既能节约能耗,又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应当大力推广与应用。

  • 饲料营养
    廖佳雨, 申娜, 王杰, 孙文强, 赖松家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2-1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3

    目的 研究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杂交肉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优化杂交肉牛的营养配方和育肥方案。 方法 选择体重相近、体况相近且健康的西杂公牛90头,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高营养水平、中等营养水平、低营养水平日粮,开展为期300 d的饲养试验,测定肉牛的体重,核算饲料成本,分析经济效益。 结果 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的肉牛总增重达到277.7~337.1 kg,平均日增重达到925.7~1 123.6 g,其中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育肥期肉牛总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育肥期间试验Ⅲ组投入的饲料成本最高,达到6 558元/头,其次是Ⅱ组和I组,分别为5 796和5 298元/头;试验Ⅱ组的净利润为1 242元/头,在3个试验组中最高,分别高于Ⅰ组和Ⅲ组543、519元/头。 结论 综合各组育肥期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确定试验Ⅱ组的营养水平为杂交肉牛育肥最适宜营养水平。

  • 饲料营养
    苏仁乔, 赵永达, 孙祥吉, 杨庆然, 田景贤, 杨菊珍, 牛冬梅, 周迎春, 匡继才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8-1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2

    目的 探究核桃林下Mulato Ⅱ臂形草关键种植技术,保障本地肉牛产业饲粮稳定。 方法 在同一果园核桃林下设置Mulato Ⅱ臂形草单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组合品种混播、巨菌草单播3个处理进行对比种植试验,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观察生产适应性和抗逆性,测定生物产量,统计经济收益。 结果 Mulato Ⅱ在播后25 d就能成为优势种群;2022、2023年Mulato Ⅱ的鲜草产量分别为47 848.9、73 870.25 kg/hm2,比组合品种的鲜草产量高出66.9%、87.2%,而巨菌草连续2年未达测产标准;2022、2023年Mulato Ⅱ臂形草的平均年经济收益比组合品种多4 790.39元/hm2 结论 Mulato Ⅱ 臂形草生长速度快、抗本地草侵害能力强,耐高热高湿,常年青绿、基本无病虫害,在海拔700~1 700 m区域核桃林下,可作为高产优质牧草推广种植。

  • 疾病防控
    贾锋军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87-9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22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为一种常见的病原,尤其是对雏鸡的易感性最高,而且一旦感染,就会迅速在鸡群中流行,导致大量蛋雏鸡出现发病和死亡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蛋鸡的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工作,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发生该病。一旦发病,要及时应用药物进行治疗,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损失。本文通过对蛋雏鸡大肠杆菌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广大蛋鸡养殖场提供参考。

  • 疾病防控
    何宗倩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57-6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13

    目的 诊断贵州省某生猪养殖场仔猪异常发病死亡原因,为生猪养殖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无菌采集2头3~14日龄患病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采用临床观察、病理剖解、细菌分离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结果 临床观察病猪出现食欲不振、体形消瘦、体温升高等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其腹腔内有积液,肠透明充气;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胃溃疡;脾脏边缘坏死。细菌分离培养未长出菌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曲线,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Ct值。 结论 该猪场死亡仔猪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主要防控方法为疫苗免疫和提高生物安全防护。

  • 疾病防控
    刘延祥, 王福增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61-6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14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且具有人畜共患风险的疾病。本文详细阐述了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介绍了不同类型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重点论述了猪链球菌病的检疫方法,并强调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消毒与卫生措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建立疫情监测体系,明确疫情预警、报告及应急处理措施,旨在为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检疫与防控提供参考,降低其对养猪业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 疾病防控
    高琍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98-10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25

    犬瘟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犬类传染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1例成功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旨在为同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犬瘟热的治愈率。在接诊过程中笔者根据临床症状的诊断和流行性病学资料,初步诊断该病犬感染犬瘟热病毒病。随后用犬瘟热试剂卡检验为阳性,确诊其感染了犬瘟热病毒。对该犬注射抗犬瘟热血清(对因治疗)的同时,并配合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经过治疗和照顾,该犬在8 d后痊愈出院。

  • 养殖生产
    王毅, 孙国虎, 郁兴菊, 张鹤年, 王芳彬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6-2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04

    目的 研究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热点,为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肉羊”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CiteSpace 6.3.R1(64 bit)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EI、北大中文核心、CSCD及CSSCI来源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并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国内肉羊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发表量最大的学者为刁其玉,发表量最大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分散,不同研究机构在研究领域和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肉羊产业发展研究主要围绕肉羊性能、肉羊品种及产业效益等3个方面;研究热点演进经历了从肉羊的繁殖、饲养管理、品种到肉羊的经济效益、健康管理、生产性能,再到产业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产品推广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结论 研究热点发生了3次大的转变: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只顾生产到环境与效益的兼顾。产业模式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

  • 教学研究
    葛兰云, 周启扉, 陈爽, 加春生, 韩欢胜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37-14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35

    目的 构建高效、科学的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方法 以畜牧兽医专业高本贯通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专科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和递进式培养,明确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3个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致力于培育出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出色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结果 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该模式也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结论 实施基于能力“三二递进”的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和递进式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 教学研究
    王雯熙, 陈文钦, 郭妮妮, 宋先荣, 向金梅, 杨凯, 张苗苗, 周娴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31-13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34

    目的 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机融合在一起,探索两种学徒制下课程过程化认证考核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检验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方法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采取师傅带教的方式指导学徒,学校则负责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双向合作开展岗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学习,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的深度融合。 结果 校企双方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及专业群面向岗位的任职需求,共同制定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践了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展过程化考核评价等,制定了两种模式下的过程化考核方案。 结论 通过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过程化考核的实践,有助于检验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改革。

  • 管理前沿
    田耕辰, 何曙光, 杜娟, 哈斯呼, 张淑珍, 何洋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3): 116-119.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3.030

    为了推动内蒙古通辽市牧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通辽市草原资源、牧草种类及区域布局特点;分析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简述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种植面积与分布不均衡,品种单一与技术瓶颈,市场需求波动与风险;提出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对策:优化种植布局与品种结构,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拓展市场与稳定需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 养殖生产
    宋大军, 陈龙斌, 冯仕贵
    养殖与饲料. 2025, 24(02): 25-2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5.02.005

    目的 为揭示简州大耳羊的生长发育规律,指导科学饲养管理。 方法 整理分析简州大耳羊原种场2010—2020年简州大耳羊第四世代核心群生产性能记录资料,分析简州大耳羊出生至成年的体质量与体尺生长发育相关性。 结果 0~8月龄公、母羊体质量、体尺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生长发育速度极快,8月龄后其生长速度减缓;不同生长期相对生长变化曲线表明,早期公羊生长强度比母羊小,4月龄以后则比母羊大;公、母羊2月龄断奶之前日增质量分别高达200.83、199.67 g,4~6月龄公、母羊平均日增质量分别达到158.00、100.00 g,0~30月龄整个生长期,公羊日增质量都比母羊高,公、母羊之间体质量差异显著,体尺差异极显著,且公羊体质量和体尺均都明显高于母羊。 结论 简州大耳羊0~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极快,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在0~30月龄整个生长期日增质量、体质量和体尺均呈现公羊比母羊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