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2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 全选
    |
    试验研究
  • 罗福广, 黄杰, 王志强, 黄德生, 李明, 佀再勇, 郭忠宝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1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鱼源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和与实际生产用药效果的相关性,为鱼源链球菌感染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统计比较2013—2022年已报道文献以及笔者所在实验室纯化分离的183株鱼源链球菌对13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结合生产实际用药效果评价药敏试验的科学指导性。 结果 141株无乳链球菌对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新霉素以及42株海豚链球菌对磺胺嘧啶、新霉素具有高耐药率,分别为100%、100%、99%、82%、100%、100%,而141株无乳链球菌和42株海豚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眼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无耐药现象,与2013—2022年已报道文献统计发生高耐药率与低耐药率的药物类型大致相同;药敏试验判定为高耐药率的磺胺类药物在鱼源链球菌感染治疗中有75%以上的有效率。 结论 鱼源链球菌药敏试验中磺胺类、氟苯尼考等药物按现有判定标准并不适用,应重新建立新的判定标准和渔药说明书剂量;鱼源链球菌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试结果与实际临床用药效果不一致,单一感染时谨慎使用。

  • 何兴农, 梁凤梅, 农骏城, 农秋米, 黄启锋, 黄伟灯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3-1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及模式的应用推广成效,为推进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科学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调查广西百色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基地、示范点和种养农户,收集2017—2022年课题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该技术应用推广效果明显,种养面积从2017年的13.2 hm2发展到2022年的916.3 hm2。自2018年项目实施以后,除2021年增幅有所波动,其他年度均呈现同比正增长现象。经过技术推广应用,2022年相比于2018年,稻田黑鲤总产量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11.11%、11.52%,稻谷总产量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04.43%、15.57%。 结论 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可大面积集成应用推广的循环生态重要农业技术。

  • 王诚, 丁博群, 董桂红, 王玲, 范秋苹, 孔德玲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8-2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产品的保护率、降解率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过瘤胃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瘤胃稳定性试验、体外模拟小肠消化试验对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产品的过瘤胃保护效果进行测定,同时以荷斯坦奶牛为例,选取体质量为600 kg左右且泌乳期约60 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为胆碱组(日粮中补充30 g/(头·d)过瘤胃胆碱)、赖氨酸组(日粮中补充30 g/(头·d)的过瘤胃赖氨酸)、胆碱+赖氨酸组(日粮中补充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各30 g/(头·d))和对照组(不添加过瘤胃胆碱与赖氨酸),分别测定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 结果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处理2 h的过瘤胃保护率均在84%以上,2 h时小肠降解率分别为79.23%和81.76%;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显著增加11.20%、8.06%、11.76%,日均产奶量分别显著增加8.02%、7.86%、9.53%;各组之间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赖氨酸均具有良好的过瘤胃保护效果和小肠释放效果,可不同程度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 刘立军, 冯泰山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23-2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比较研究临床上常用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筛选出合理治疗药物,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 方法 将具有清热解毒和一定抗菌消炎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后与硫酸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磺胺甲恶唑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比较试验。 结果 磺胺甲恶唑,高敏感株占比达86.6%,治愈率达86%;复方中药高敏感株占比73.4%,治愈率76%;硫酸卡那霉素、氯霉素高敏感株占比分别为80%、76.7%,略高于复方中药,治愈率分别为64%、66%,低于复方中药组;恩诺沙星高敏感株占比为56.7%,治愈率为58%,效果较差。 结论 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菌作用,中西药结合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赵云焕, 郭彤彤, 唐雪峰, 郭晓秋, 刘佳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28-3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漏缝地板下粪水贮存周期内猪舍空气环境,为猪健康生长和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栋分娩猪舍,测定粪水贮存周期(21 d)内猪舍的空气环境指标。沿猪舍对角线方向均匀选5个测定点,粪水贮存周期内每3 d测1次,每次分别在6:00、11:00、13:00、18:00测定。 结果 猪舍粪水贮存周期内平均温度(26.08±1.45) ℃,相对湿度(93.44±3.96)%,氨气质量浓度为(3.58±1.62) mg/m3,二氧化碳质量浓度为(1 760.63 ±284.98) mg/m3。第18天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各指标基本与其他测定时间差异显著;第21天氨气浓度最高,与第3天、第6天差异显著; 结论 漏缝地板下粪水贮存周期内,温度略高,相对湿度过高,氨气浓度持续上升但未超过标准,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应增加通风设备,改善猪舍空气环境。

  • 饲料营养
  • 郅丽华, 刘东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32-3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问题。 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生产实际,对金银花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结果 金银花提取物作为一味传统中草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能,可通过促进肠道绒毛生长、保护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多种途径改善仔猪的胃肠道健康,可通过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免疫平衡,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等途径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 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可作为替抗饲料添加剂。

  • 王燕, 许译心, 张悦, 张元宝, 张琰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36-39.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模式,为甘肃省永登县白牦牛育肥技术的提升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际指导。 方法 选择2组白牦牛,所有牛只在试验开始时均为1.5岁,平均体质量约为400 kg,每组15头,以模拟当地农户的典型养殖规模,试验组采用全株玉米青贮作为主要饲料,而对照组则继续使用传统草料,记录2组牛体质量增长、饲料转化率和健康指标。 结果 使用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养模式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肉牛的增质量效率,相较于传统饲喂方法,增质量提升了15%~20%,日均饲料成本降低了5%~8%,潜在收益每月增加了12%~20%,且试验组牛只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 结论 以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模式为核心,优化永登县白牦牛育肥技术,可降低养殖成本、推动当地畜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型。

  • 毛正梁, 郭娟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40-43.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寻求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替抗产品。 方法 选用160只体格健壮、体质量(40±2) kg的3~4月龄的育肥公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0.3%(低剂量组)、0.6%(中剂量组)和0.9%(高剂量组)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分别测定育肥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和料重比,并对育肥羊静脉血清中的IgG、IgA和IgM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育肥羊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料重比显著降低,静脉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添加0.6%酵母培养物的试验组育肥羊平均日增质量为176.56 g,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分别为29.25、191.25、2 165.49 μg/mL。 结论 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育肥羊的生长性能,提高育肥羊的免疫能力,添加0.6%酵母培养物的效果为佳。

  • 王曜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44-4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丁酸钠在苏北草鸡日粮中的适宜使用量及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羽140日龄苏北草鸡均分成4组,每组30羽,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苏北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苏北草鸡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0.05%、0.10%和0.15%的丁酸钠,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测定苏北草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考量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苏北草鸡的产蛋率分别提高了1.69%、2.19%和2.15%,料蛋比分别降低了0.18、0.35和0.28;鸡蛋的哈夫单位分别提高了2.7、4.24和3.7,鸡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的含量分别降低0.88、1.48和1.21 mmol/L,甘油三酯(TG)的含量分别降低4.07、9.42和8.38 mmol/L。其中,试验Ⅱ组的综合指标较好。 结论 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可以提高苏北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在饲粮中添加0.10%丁酸钠的效果为佳。

  • 养殖生产
  • 邓飞龙, 胡虹, 苏子剑, 陈崴, 杨国生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48-5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生猪粪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结果研讨等方式,了解了福建南方LK生猪养殖场“猪-沼-果”处理模式及周边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介绍了“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猪-沼-果”处理模式的优缺点等。“猪-沼-果”处理模式是较为实用的粪污处理模式,相较发酵床等处理模式,具有操作简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消纳地不足、易漏排污染环境等缺点,需要从业者及政府部门监管与指导人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 董发翔, 杨旭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51-5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简称冷配;肉牛冻精改良,简称肉牛冻改,是一项成熟的现代肉牛繁殖技术。为了推广应用肉牛冻改技术,充分利用优良品种优秀公牛冻精改良本地品种,提高其产肉性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降低母牛配种成本,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山市隆阳区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肉牛冻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持续推广应用肉牛冻改技术,发挥先进技术在发展乡村产业中的优势,本文在总结16年学习推广应用肉牛冻改技术的经验以及推广应用技术、方法、成效的基础上,对肉牛冻改、冻改民营化、异地输精、冻改员与养牛户密切配合提高受胎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 蔡玉波, 钟怀涛, 安小焱, 李世春, 李光全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55-6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省习水县依托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养殖模式,推进以黔北麻羊为资源的良种繁育、标准养殖、精深加工、销售、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优势支柱产业。但受养殖技术薄弱、规模养殖户少、繁殖效率低等限制,阻碍了黔北麻羊规模化发展。本文结合黔北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实际,对黔北麻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带动发展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养殖大户,提高规模养殖占比,以促进黔北麻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严桂芹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61-63.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具备高质量精液和配种能力的公羊,是羊场实现盈利的关键一。为此,种公羊饲养过程中需提供丰富营养素,尽可能饲喂多样化的优质牧草,加强生殖障碍类疫病的防控,重点抓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科学对公羊进行采精和保健,必要时使用维生素类添加剂或助阳类中药来提升繁殖性能,羊舍环境需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将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亚健康状态的公羊建议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种公羊精液质量高和配种能力强。

  • 李霞, 张习本, 陈泽林, 李未博, 赵娥, 陈玄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64-6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威宁鸡作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的代表性名片,具有肉质优良、体质结实、性成熟早、皮下脂肪少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优质鸡肉产品需求的增加,威宁鸡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实现威宁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威宁鸡育雏技术为主要基点,结合笔者自身多年育雏经验,从育雏方式、育雏前准备工作、育雏期间的环境要求、免疫程序及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威宁鸡的育雏技术要点,旨在提高威宁鸡的育雏率、增加威宁鸡的养殖效益,为威宁鸡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及技术保障。

  • 胡常红, 付宝弟, 刘勤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68-7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动呼伦贝尔市柞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总结了呼伦贝尔市柞蚕产业现状,包括柞蚕生产、柞蚕科技、柞蚕生产效益等;指出了呼伦贝尔市柞蚕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关键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亟待提高、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适应性柞蚕新品种培育推广应用工作需加快步伐、柞蚕品种审认定工作程序急需完善、生产遭受农药药害大等方面的挑战等;提出了呼伦贝尔市柞蚕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实施种业振兴、培育品牌效应、加强技术交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呼伦贝尔市柞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疾病防控
  • 王红帅, 谢水华, 刘建营, 郭建超, 李亮, 陈迎丰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71-7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1种高致死性传染病。自ASF疫情暴发以来,ASF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ASFV是由许多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清楚,以及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疫苗开发极具困难。为此,解析ASFV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将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ASFV的复制和传播机制,有助于筛选保护性抗原,并设计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ASF疫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SFV蛋白结构功能和疫苗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突破,以期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 叶玮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78-8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猪采食了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饲料出现发病、死亡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猪呼吸困难,以肝脏受损、肝硬化、肝癌疾患为主,其他脏器出血水肿、中枢神经机能紊乱,该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养殖生产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并且辅助治疗来防治该病,通过切断传染源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等措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减少养猪户损失,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 姚玲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81-83.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猪伪狂犬病是由于猪群受到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引起的1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对母猪和仔猪的危害较为严重,可以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的情况,仔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抽搐和迅速死亡,育肥猪在感染后通常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应用疫苗和提升生物安全等措施进行猪伪狂犬病的预防;针对发病猪可以应用抗病毒治疗、配合对症治疗和中草药治疗来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 杨雪丰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84-8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胃溃疡是1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黏膜局部组织发生糜烂和溃疡形成,该病会影响猪只的饮食摄入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猪只食欲下降、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严重的胃溃疡可以导致胃壁穿孔、出血和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从而引发猪只死亡。本文通过对猪胃溃疡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介绍,在饲养管理中采取保持稳定的饲喂频率和充足的饲料供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和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同时提供足够的水源等措施降低仔猪胃溃疡发生率,促进其正常采食行为,以期为规模化猪场监测、防控胃溃疡疾病提供参考,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遏制病毒传播。

  • 孔祥芬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87-89.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以病牛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牛群的消化道,引起大规模患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发烧、肺炎、胃肠炎,剖检可见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发展。目前,疫苗接种是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用市售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治疗方面,可采用抗菌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针对治疗,减少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牛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 邵维春, 濮永华, 郑家茂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90-9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肉牛养殖中常见的母牛产科疾病之一,是指母牛产犊后8~12 h仍未见胎衣排出,该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滞留子宫内的胎衣腐败变性,从阴道内流出恶臭液体,致使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推迟、屡配不孕,严重的会导致母牛极度消瘦而亡,给肉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防治实践中,采用药物治疗和胎盘剥离手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指导养牛场(户)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如加强母牛饲养管理,及时治愈产道炎症,确保日粮营养供给平衡,有计划地实施产前、产后药物预防,以及有效预防易造成流产和胎衣不下的布鲁氏菌病,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保障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 张炯慧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93-95.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羊布鲁氏菌病是由羊种布鲁氏菌感染所引起的1种人畜共患病,羊患病后主要症状表现为生殖器损伤、胎膜发炎、关节炎、不孕及流产等。该病易感性强,发病率高,不仅危害养羊业生产,对人类的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也有较大危害。目前,羊布鲁氏菌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发病羊直接淘汰,做无害化处理。通过全场消毒、接种疫苗、定期检疫检测以及加强防范意识等防控措施,可以预防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羊群健康生长,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 刘玉香, 李利山, 韩斌, 冯平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96-9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寄生虫病是肉羊养殖业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由病原性寄生虫寄生在肉羊体内外引发,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病肉羊会表现出生长发育放缓,日渐消瘦,精神不佳,严重者可发生死亡等症状。本文从肉羊养殖过程中常见寄生虫病种(线虫病、绦虫病、吸虫病、原虫病和节肢动物疾病)入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通过注重饲养管理,掌握肉羊寄生虫病流行情况、避免反复感染,科学使用驱虫药物等防治措施,逐步加强饲养管理,从而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 李爱云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99-10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鸡腺肌胃炎病是以家禽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受损、腺胃肿大、肌胃内金溃疡或穿孔等为临床特征的消化机能障碍性综合征,严重的情况下,鸡只出现呼吸困难、贫血、虚弱和死亡。该病可引发其他继发性感染,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预防鸡腺肌胃病的关键在于提供良好的饮食和环境管理,养殖者应时刻关注鸡群的采食和消化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该疾病,减少损失。

  • 臧金刚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02-10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鸭沙门氏菌病是鸭养殖业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患鸭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脱水、严重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传播迅速,传染率和致死率极高。临床常用庆大霉素与水配比后掺入饲料给鸭治疗,视病情严重程度还可与链霉素、维生素联合用药。中兽医用白龙散、白头翁散等中草药方剂治疗,需根据病鸭具体症状加减中草药的剂量。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接种疫苗等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发病危害,促进养鸭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 管理前沿
  • 钟江钊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05-107.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强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突出陆川猪的实际价值,促进陆川猪产业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陆川猪的优点;简述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促进陆川猪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助于增加肉类食品供给;指出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陆川猪繁育体系不够健全,陆川猪保种区较少;提出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科学构建陆川猪保种组织机构,健全陆川猪繁育体系,构建陆川猪保种区,加大技术推广、开发、利用力度等,从而促进陆川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 陈雪峰, 姜强, 纪建常, 王小军, 贾佳, 陈成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08-111.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商务部门将生猪屠宰行业监管职能移交到农业农村部门后10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强了对屠宰行业的监管,淘汰了一批小型屠宰场、点,创建了一批中、省、市级生猪定点屠宰标准化示范场,推动了生猪屠宰行业快速发展。但在驻场检疫工作中发现生猪定点屠宰场存在一些如检疫、检验部分工作重合,病死猪及其产品如何鉴定以及无害化处理不能落实到位等问题。建议对生猪屠宰检疫、肉品品质检验工作进行重新优化整合,职责重新划分,各负其责,才能更有利于生猪屠宰行业可持续发展。

  • 张苗苗, 赵毅, 陈文钦, 向金梅, 王雯熙, 宋先荣, 郭妮妮, 杨凯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12-11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搞好猪场的疫病防控非常重要,猪场往往因为对于猪病传播渠道防范不到位而引起动物疫病的发生,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猪场疫情和改善猪场生态环境,本文从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2方面阐述了阻止疫病传播的措施以及疫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预案,建立了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为生猪养殖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跃山, 杨玉松, 和术良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15-11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兰坪县养鸡业发展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指导兰坪县养鸡业发展。笔者通过走访、文献调研、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聚焦兰坪县养鸡业。本文从兰坪县养鸡场(户)分布、数量、2022年鸡存出栏、养殖规模等方面介绍了兰坪县养鸡业现状,指出了养鸡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生物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养鸡场(户)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养殖规模程度低、缺乏家禽集中屠宰场(点)、特色鸡得不到开发等,提出了兰坪县养鸡发展对策:提升养殖规模标准、提高疫情防控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家禽集中屠宰场(点)等,以期为兰坪养鸡业发展提供参考。

  • 袁立新, 王晓芳, 符乐, 高庆羽, 孙凤莉, 刘嫣然, 张华莹, 李杰峰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19-122.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积极贯彻落实《开展农业农村大调研工作方案》(冀农字〔2023〕25号)要求,本课题组在2023年5月15日至8月1日期间,通过就“中兽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开展调研,内容包括中兽药企业生产现状和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实地考察调研了河北省13个市辖区、22个重点养殖大县的3家代表性兽药生产企业、48个畜禽养殖场,覆盖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羊5个主要畜禽品种,采用调研表形式,收集问卷116份。汇总了河北省中兽药产业发展现状:中兽药发展态势良好,但行业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两极分化问题突出;中兽药产品在养殖场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中兽药在药源和制剂中存在人畜争“药”、农药残留与超标污染、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剂型单一、效果不理想、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规范中药材基地管理,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加强中兽医、中兽药基础理论、工艺研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中兽药辨证施治。

  • 教学研究
  • 曹鸿国, 曹祖兵, 马洋洋, 张冕群, 张运海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23-126.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让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理论和技术。 方法 在《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引入了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和知识竞猜等方式,实践教学采用科研专项衔接、产学研融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等活动。 结果 在第二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当前动物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掌握效果最好;多种实践方式的改革应用,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课程知识设计方案,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获得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未参与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学生,没有60分以下的学生。 结论 《动物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创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 吴庆侠, 旺姆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27-13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推进动物医学专业改革,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方法 分析本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制约学生未来投身乡村振兴的症结,探索培养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理论联系西藏实际能力的方法。 结果 通过教育模式改革,增加了学生实践学时;降低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排斥心理;解决了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了分散实习下教师不足的问题;部分弥补了试验动物较少的遗憾;打通了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通道。 结论 通过多种手段的教学改革,能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能让学生发挥兽医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西藏乡村振兴。

  • 周俊, 邝哲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31-134.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优化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方法 分析广东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探索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果 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考评机制等形式,树立“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产教相融,双能导向,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论 该人才培养模式,可为提高广东地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 张鹏, 王超, 王如霞, 王越, 李晨甦, 李大鹏
    养殖与饲料. 2024, 23(04): 135-138. https://doi.org/10.13300/j.cnki.cn42-1648/s.2024.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促进《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兽医人才。 方法 通过走访院校和企业,结合本科教学现状,采用现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培养兽医内科人才的教学改革路径。 结果 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筛选与使用、现场教学的完善等路径,丰富了现有兽医内科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 结论 现场与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能保障本科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兽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