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因素与防治
孔祥芬
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因素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以病牛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牛群的消化道,引起大规模患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发烧、肺炎、胃肠炎,剖检可见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发展。目前,疫苗接种是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用市售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治疗方面,可采用抗菌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针对治疗,减少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牛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S858.23
1 |
袁敏明. 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农家参谋, 2022(16):129-131.
|
2 |
曹倩.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实验[J]. 兽医导刊, 2023(2):38-42.
|
3 |
廖光兰. 牛巴氏杆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J]. 兽医导刊, 2021(17):56-57.
|
4 |
李贵琴. 牛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黄芩苷对巴氏杆菌肺炎的治疗作用[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
|
5 |
孔令聪. 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对部分常用药物耐药机制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7.
|
6 |
王艺红.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 兽医导刊, 2021(7):31-32.
|
7 |
范正波.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和药物敏感性分析[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