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5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 索效军, 肖贤方, 张年, 陶虎, 张凤, 上官爱哨, 陈孟杰, 熊琪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夷陵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对56头成年夷陵牛体重和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对91头夷陵牛初生及6、12、18月龄阶段的体重进行测定,并选取育肥后的夷陵牛20头(公母各半)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生长性能方面,夷陵公牛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均显著优于母牛个体(P<0.05);屠宰性能方面,夷陵公牛屠宰率为55.56%,净肉率为46.36%,胴体产肉率为83.44%,肉骨比为(5.04±0.85),眼肌面积为68.10 cm2,夷陵母牛屠宰率为49.32%,净肉率为40.23%,胴体产肉率为81.57%,肉骨比为(4.43±0.73),眼肌面积为56.34 cm2,差异均显著(P<0.05);肉质性状方面,夷陵公母牛在大理石花纹、肉色、嫩度等指标方面基本保持一致,鲜肉中氨基酸比例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当。综上,夷陵牛肉品质较好,夷陵公牛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可生产高档牛肉,夷陵母牛需通过本品种选育结合导入杂交进一步提高肉用性能。
  • 昝瑞隆, 符汉宇, 欧杰次仁, 平措卓嘎, 次仁拉姆, 李广玉, 刘锁珠, 梁春年, 徐业芬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适合良种娘亚牦牛高效扩繁技术,本文通过假阴道法采集3头娘亚公牦牛精液,检测精子质量后制作细管冻精;选取3岁左右的未孕、健康娘亚处女牦牛56头,用3种药物组合:氯前列烯醇+氯前列烯醇+血促性素(A组,n=16),孕酮阴道栓+氯前列烯醇+血促性素(B组,n=20)和戈那瑞林+氯前列烯醇+戈那瑞林(C组,n=20)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鉴定发情后进行人工授精,以早孕试纸检测卡与便携式B超诊断仪进行妊娠检测。结果:娘亚牦牛平均精液量为(2.03±0.25) mL,精子密度为(14.04±2.52)×10~8个/mL,活率为(83.00±3.46)%,畸形率为(5.33±1.53)%,满足冻精制作标准;制作的细管冻精解冻后平均精子活率为(46.08±2.14)%,畸形率为(10.72±5.81)%,质膜完整率为(47.69±1.42)%,顶体完整率为(55.94±1.75)%,为合格冻精;同期发情结果表明,B组处理发情效果最好,在48 h发情率可达60%,A组在48 h发情率为37.5%,C组发情最慢,在48 h发情率仅20%,96 h发情率才达60%,且B组总发情率最高为90%,与A组87.5%总发情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C组60%总发情率差异显著(P<0.05);3组受胎率分别为28.57%、33.33%、33.33%,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为西藏娘亚牦牛细管冻精制作与人工授精提供了实践指导。
  • 刘小英, 王昕昕, 赵晗, 杜志强, 杨彩侠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分析猪体外受精(IVF)和孤雌激活(PA)胚胎第一次卵裂前后mRNA的3′UTR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试验揭示3′UTR转录后调控母源mRNAs的降解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利用课题组获得的猪IVF和PA来源的1-细胞与2-细胞期胚胎的单细胞RNA-seq (scRNA-seq)数据集,使用DaPars软件分析鉴定3′UTRs有差异的mRNAs并对其参与的信号通路进行富集,筛选差异较大的mRNAs,对其3′UTRs进行整合基因组浏览器(IGV)可视化分析,进一步筛选3′UTRs平均长度在卵裂前后有显著差异的mRNAs,对其3′UTRs中存在的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CPE)、多聚腺苷酸化信号(PAS)、microRNA结合位点和m6A位点等顺式功能元件进行预测。结果:猪IVF和PA胚胎第一次卵裂前后分别有207和117个mRNAs的3′UTRs显著差异(P<0.05),这些mRNAs分别参与不同的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EGG)通路;进一步分析表明,猪IVF胚胎第一次卵裂前后的核转运蛋白α3 (KPNA3),猪PA胚胎第一次卵裂前后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酪蛋白激酶1 γ3亚型(CSNK1G3)和Ras结合结构域家族成员3(RASSF3)的3′UTRs的平均长度差异大于90 nt;这4个mRNAs 3′UTRs中包含的CPE和PAS,KPNA3和CSNK1G3 3′UTRs中包含的microRNA结合位点,以及CSNK1G3 3′UTRs中包含的m6A位点的位置、个数和种类存在差异。综上,猪IVF和PA胚胎第一次卵裂前后众多mRNAs的3′UTRs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猪IVF胚胎组的KPNA3,PA胚胎组的HMGB1、CSNK1G3和RASSF3 3′UTRs的平均长度在第一次卵裂前后差异较大,这些mRNAs的丰度可能受到3′UTRs中包含的功能元件差异的调控。
  • 陈大伟, 刘茵茵, 马丽娜, 唐修君, 葛庆联, 陆俊贤, 丁红梅, 高玉时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从健康白羽肉鸡肠道中分离鉴定乳杆菌。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16S rRNA测序鉴定,牛津杯扩散法检测抑菌能力,并检测其对酸碱和胆盐的耐受能力,最后通过产酸性能进行菌株筛选;动物试验选取500日龄体重、产蛋率相近的华绿1号绿壳蛋鸡27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唾液乳杆菌组和高剂量唾液乳杆菌组,探讨了该乳杆菌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为6周。结果:分离菌是具有较强的产酸性能的革兰阳性菌,结合16S rRNA鉴定结果命名为唾液乳杆菌JQ07,该菌发酵上清液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该菌具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的特性;动物试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唾液乳杆菌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唾液乳杆菌改善了蛋品质,表现为蛋壳厚度、强度和哈氏单位均有升高趋势;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饲喂唾液乳杆菌提高了血清中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高剂量唾液乳杆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源自健康白羽肉鸡肠道的唾液乳杆菌JQ07,通过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产蛋率,提升蛋品质,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有提升作用,可作为益生菌备选菌株。
  • 郑浩东, 腾超, 李雪, 韩国锋, 罗露, 李春梅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不同饮水器对肉鸭用水量、饮水行为和体重增长、肌肉品质、器官指数等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樱桃谷肉鸭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试验组使用水禽专用饮水器,对照组使用养殖通用乳头式饮水器,养殖环境指标及日粮均保持一致,饲养至42日龄。结果:随着日龄增长,肉鸭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采用水禽专用饮水器的肉鸭日均用水量极显著高于采用乳头式饮水器的肉鸭(P<0.01);使用不同饮水器的肉鸭在不同日龄的饮水次数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组别肌肉冷藏滴水损失与蒸煮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肉色差异显著(P<0.05);肉鸭的体重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不同组别肉鸭体重增长无显著差异,心脏、肝脏、腿肌、法氏囊、肺脏、全肠的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本试验所选择的水禽专用饮水器与通用乳头式饮水器相比,肉鸭用水量更多,所选择的水禽专用饮水器相比于养殖通用乳头式饮水器对肉鸭生产性能并无显著影响。
  • 范慧, 吴悠, 肖波, 杨成林, 刘水平, 邬静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lncRNA CUFF.253988.1在T-2毒素诱导猪卵巢颗粒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了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通过荧光标记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抗体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2毒素对卵巢颗粒细胞及其线粒体lncRNA CUFF.253988.1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RN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2毒素对lncRNA CUFF.253988.1细胞定位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2毒素对卵巢颗粒细胞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T-2毒素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SO)特异性敲低lncRNA CUFF.253988.1后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T-2毒素显著上调lncRNA CUFF.253988.1在细胞和线粒体中的表达水平(P<0.01),增加了lncRNA CUFF.253988.1在线粒体的聚集;敲低lncRNA CUFF.253988.1后,缓解了T-2毒素诱导的线粒体结构损伤,显著降低了细胞中ROS的产生(P<0.01),恢复线粒体膜电位(P<0.01)并抑制细胞凋亡(P<0.01)。本研究表明,lncRNA CUFF.253988.1在T-2毒素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吴非凡, 王晶, 常伟辰, 孔亮, 黎露露, 徐曾浩, 毛赛, 张红英, 袁淑萍, 杨明凡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筛选潜在高产纤维素酶的益生菌并探究其益生作用以期用于生产实践。从绵羊肠道内容物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筛选出目标菌株;采用形态学分析、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探究其生长曲线、产蛋白酶及α-淀粉酶能力、抑制病原菌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药物敏感性和宿主安全性。结果:从样品中筛选获得8株产纤维素酶菌株,根据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筛选获得产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ECL1.2,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18.61 U/mL,经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ECL1.2在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培养26 h时进入稳定期;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2.08 U/mL和19.7 U/mL;可抑制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pH值为2~7培养4 h及胆盐浓度为0.1%~0.3%培养8 h条件下存活率大于60%,具有一定耐酸耐胆盐性;除对林可霉素低敏、对庆大霉素中敏外,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克拉霉素、诺氟沙星、万古霉素、利福平极其敏感;对小鼠器官和肠道无危害,并能提高小鼠日增重和采食量。综上,枯草芽胞杆菌ECL1.2可作为潜在益生菌。
  • 任阳, 唐武, 党涵, 陈兴祥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4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SDPP)、牛初乳粉(BCP)和破壁蜂花粉(WBBP)对犬生长性能、粪便评分、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6只成年迷你贵宾犬,公母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8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基础饲粮+0.1%SDPP+0.05%BCP+0.1%WBBP(试验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正试期前1 d,称取每只犬的空腹初始体重,第14和28天称取空腹体重后,采集血液样本用于检测血清生化、血常规、血清免疫指标;在第1、7、14、21和28天进行粪便评分;试验期间记录每只犬的日采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添加SDPP、BCP和WBBP对成年迷你贵宾犬生长性能和粪便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28天时,试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系数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天时,试验组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0.05),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补体3水平有升高趋势。综上,添加SDPP、BCP和WBBP可通过影响血液中肌酐、补体4水平从而提升成年迷你贵宾犬的免疫能力,同时不影响成年迷你贵宾犬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消化吸收能力。
  • 赵文斌, 赵佳琪, 刘晓, 代兴杨, 黄金虎, 王丽平, 王晓明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5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了解江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差异。本研究通过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PCR鉴定等方法对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8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并采用PCR对17种常见的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从760份鸡泄殖腔拭子、盲肠和粪便样本中共分离出6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江苏地区42株,宁夏地区22株,分离率分别为8.24%和8.80%,表明2地区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61/6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0/64)、红霉素(58/64)、克林霉素(59/64)、恩诺沙星(56/64)、氧氟沙星(58/64)、复方新诺明(59/64)、氟苯尼考(60/64)、替米考星(52/64)、庆大霉素(56/64)和四环素(59/64)耐药程度较高,耐药率均达80%以上,对头孢西丁(2/64)、磺胺异恶唑(4/64)和苯唑西林(5/64)较为敏感,耐药率低至3.31%,6.25%和7.81%,未分离出头孢噻呋、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总体来看,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率高达93.75%,其中江苏地区90.48%,宁夏地区100%;耐药谱有23种,PEN-ERY-CLI-ENR-OFL-SXT-TET-FFC-TIL-GEN的耐药表型占比最高,共有21株。共检出耐药基因13种,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基因grlA检出率96.88%(62/64),环丙沙星的耐药基因norA检出率为95.31%(61/64)。本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分离的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江苏地区分离的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情况也较为严重,相关养殖场应基于药敏结果合理、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并在生产各环节加强细菌耐药性的常规监测。
  • 冯宇妍, 陈晓静, 朱欢喜, 倪迎冬, 刘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光周期对扬州鹅睾丸发育的影响及机制。试验对象为经产扬州鹅(735 d,公母比例为1∶5),饲养于全封闭人工控制光照和温度的棚舍内(1 500只/棚),饲养期间光照程序为短光照(L∶D=6.5 h∶17.5 h)饲养60 d,随后延长光照(L∶D=11.5 h∶12.5 h)饲养,分别于短光照第38天(短光照组)以及长光照第73天(长光照组)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检测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采集其左侧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分析,筛选不同光周期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短光照组相比,长光照组睾丸体积增大、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成熟精子,且曲细精管直径、上皮高度、管腔直径、精子数量均有显著升高(P<0.05);长光照组血液中睾酮(T)、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浓度均显著高于短光照组(P<0.05);RN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短光照组相比,长光照组扬州鹅睾丸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 383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2 928个;其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ECM)与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糖体等通路。综上,延长光照后PI3K-AKT通路被激活,从而促进扬州鹅睾丸发育,为深入认识光照对动物繁殖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 李鑫鑫, 翟晓凤,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广州地区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 CIV)的流行特征及其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本研究采集具有流感样症状的宠物犬鼻拭子,利用犬肾细胞(MDCK)培养分离病毒,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试验动物为4周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滴鼻接种相同剂量的DMEM液和甲型流感病毒(IAV)病毒液,观察其临床症状并检测各脏器病毒载量,同时通过温度敏感性试验测定病毒的体外复制特性。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命名为IAV-2022-GZ),小鼠感染后表现为行动迟缓、被毛粗乱、体重降低,对照组(经DMEM处理)体重增长正常;感染组的小鼠肺脏和气管中病毒载量较高,提示该分离株在小鼠肺脏中可有效复制并对小鼠产生一定的致病潜力;细胞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毒株对温度敏感,符合热敏感性毒株特征。综上,本研究对H3N8亚型犬流感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为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 毛玎懿, 孙波涛, 戴琦, 李文良, 李梅珍, 陈艳, 赵冰倩, 陈婧, 周斌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制备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猪A群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A,PoRVA)VP4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oRVA分离株VP4基因的完整片段(2 463 bp),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4表达蛋白后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蛋白大小在98 kDa左右,为不可溶蛋白,存在于包涵体中;经验证,猪轮状病毒阳性血清能够识别该重组蛋白,蛋白条带单一且清晰,具备良好的抗原性;蛋白纯化后,经小鼠免疫流程以及细胞融合筛选,3轮亚克隆后最终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VP4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4B10,其轻链类型为Kappa型,重链亚型为IgG1,制备的小鼠腹水效价可达1∶3 000 000;在此基础上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PoRV Pig/NJ/2012,具有良好反应性,可用于靶抗原的直接检测。综上,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后续蛋白功能及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生物材料。
  • 李志强, 王书利, 朱庆妍, 蔺秋慧, 高丰衣, 马亚静, 齐德重, 祝芳, 孙婷, 解然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8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构建布氏杆菌分泌蛋白Bsp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种布氏杆菌2308 bspD基因序列进行合成和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获得bspD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cDNA3.1-EGFP载体,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bspD;pcDNA3.1-EGFP-bspD经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后,用Lipofectamine 3000脂质体转染至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spD蛋白在RAW 264.7细胞的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水平,利用水溶性四唑盐-1(WST-1)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水平,利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阳性克隆载体经PCR扩增出936 bp的bspD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BamHⅠ酶切验证正确,测序分析显示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信息同源性为100%,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bsp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pcDNA3.1-EGFP-bspD转染组在36 kDa处出现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BspD蛋白能够在RAW 264.7细胞中表达;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BspD蛋白可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辅助型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辅助型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IL-4;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BspD蛋白对细胞无毒性,BspD蛋白对细胞增殖和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综上,布氏杆菌分泌蛋白BspD能够在RAW 264.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谢丽华, 王志胜, 童玲, 栗环环, 郑亚婷, 刘娅梅, 张传健, 郭容利, Armando Mario DAMIANI, 呙荣兵, 黄腾,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比较火鸡疱疹病毒(HVT)亚克隆对构建活载体疫苗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在HVT Fc126的UL55与UL56基因间的非编码区插入MiniF序列,构建重组病毒;采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技术,分别提取病毒DNA后转入DH10B感受态细胞中,构建3个对应的BAC;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VP2表达盒分别与3株BAC的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将重组活载体、亲本毒株及商品化重组活载体的生长动力学进行比较;将3株重组活载体接种SPF鸡后,在免疫后第3、4、5、6周等共4个时间点采集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获得3个纯化的HVT-MiniF亚克隆病毒,然后获得3株对应的HVT BAC,分别命名为HVT BAC-C1、HVT BAC-C2和HVT BAC-C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定发现这3个BAC亚克隆的基因组主体序列几乎一致,略有差异;进一步获得3株相对应的VP2重组HVT活载体,分别命名为HVT-VP2-C1、HVT-VP2-C2、HVT-VP2-C3;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3株VP2重组病毒与2株对照病毒的滴度在6、24、36和72 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和48 h无明显差异(P>0.05);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发现3个亚克隆的重组病毒均能产生较高抗体,但都没有达到对照商品疫苗的水平;3个亚克隆重组病毒之间产生的抗体存在明显差异,其中HVT-VP2-C2免疫鸡后产生的抗体最高。综上,HVT在传代过程中可能易出现基因变异,提示在构建重组活载体疫苗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亚克隆活载体的免疫效力差异,做好种毒纯化。
  • 张金霞, 曹莹, 张昊文, 刘德鹏, 李铎, 王晓冉, 田似报, 吴香菊, 齐静, 周萌, 王先炜, 杜以军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98-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构建猪三基序蛋白(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并验证其在干扰素刺激蛋白(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对猪源、人源TRIM56进行同源性比对、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位点;设计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引物,定点突变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位点,构建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质粒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试验及免疫共沉淀(Co-IP)试验研究猪TRIM56及其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在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构建成功;猪TRIM56促进STING介导的干扰素β(IFN-β)mRNA水平和启动子活性,促进STING 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而猪TRIM56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突变体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开展猪TRIM56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工具。
  • 高地, 张永帅, 李爽, 王小波, 高崧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05-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评价伪狂犬病病毒(PRV)三基因缺失疫苗株和Bartha-K61株对绵羊的安全性及其对变异毒株vPRV/XJ5攻毒的保护作用。使用实验室构建的vPRV-XJ5 gI-/gE-/TK-三基因缺失疫苗株和Bartha-K61疫苗株以不同剂量免疫6月龄的绵羊,再以变异株vPRV/XJ5攻毒,检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攻毒后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排毒情况及各组织带毒量等指标,探究其安全性和保护作用。结果:1×10~5TCID50/头份或1×10~6TCID50/头份的Bartha-K61和1×10~6 TCID50/头份的vPRV-XJ5 gI-/gE-/TK-三基因缺失疫苗株免疫绵羊后无不良反应,攻毒后2周内体重保持增加,而10~5 TCID50 vPRV-XJ5 gI-/gE-/TK-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攻毒后体重下降;肛拭子和咽拭子的抗原检测表明,10~6 TCID50vPRV-XJ5 gI-/gE-/TK-或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量均低于10~5 TCID50vPRV-XJ5 gI-/gE-/TK-和Bartha-K61免疫组。综上,对于目前流行的PRV变异毒株,1×10~5TCID50/头份的Bartha-K61疫苗或vPRV-XJ5 gI-/gE-/TK-基因缺失疫苗均不能为羊提供抵抗PRV变异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临床保护,而1×10~6TCID50/头份的Bartha-K61疫苗和vPRV-XJ5 gI-/gE-/TK-基因缺失疫苗均能提供部分临床保护。
  • 常梓翊, 华而实, 张琬婷, 张娜, 王子晨, 王延茹, 姚毅扬, 毛永江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14-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真胃左方变位对奶牛产奶量、反刍及活动量的影响。通过收集山东某牧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1 580头泌乳奶牛的疾病发病记录和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等数据,利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胎次、泌乳阶段、测定季节、产犊季节和真胃左方变位与否对奶牛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的影响。结果:胎次、泌乳阶段、测定季节、产犊季节和真胃左方变位与否对奶牛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均有影响(P<0.01);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测定季节下真胃左方变位奶牛的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均低于健康奶牛(P<0.01);夏季、秋季和冬季产犊真胃左方变位奶牛的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也低于健康奶牛(P<0.01),但春季产犊奶牛真胃左方变位仅对日产奶量有影响(P<0.01),对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无影响(P>0.05)。综上,真胃左方变位对奶牛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均有较大影响,发病牛只日产奶量、日反刍时间和日活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奶牛,结果可为真胃左方变位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
  • 杨凯一, 李玉峰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21-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是一种常见于猪上呼吸道的共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侵入宿主并引发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表现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GPS常与其他病原菌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严重危害生猪特别是保育期仔猪的健康。在现代化猪场中,该病频繁发生,对养猪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GPS感染的临床病理特征、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副猪格拉瑟病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张晗涵, 朱金鲁, 吴宗福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28-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引发新生儿的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还能感染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该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和奶牛乳房炎的重要致病菌,给水产养殖业和养牛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速、敏感、准确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方法对该类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多种方法检测不同群体中的无乳链球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涵盖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传统检测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生物传感器等新型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朱春红, 李强, 张德敏, 宋磊, 胡洪杰, 刘育含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35-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脊椎性状描述的是动物的脊椎数量相较于正常个体有所增长的现象,是有益变异。德州驴的胸腰椎数增多能增加其体尺和胴体重,提高产肉、产皮性能,进而提升经济价值。德州驴多脊椎性状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力,这为其在遗传优化过程中展现出优良生产性能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德州驴的多脊椎数性状、候选基因鉴定的研究方法和德州驴脊椎数性状候选基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分析德州驴多胸腰椎性状的遗传基础,改善德州驴的经济性状及培育优良品种提供思路。
  • 蒋明璇, 岑婷, 吴璇, 齐雪, 郑恩沛, 翁梓媛, 施玲, 曹文欣, 胡长敏
    畜牧与兽医. 2025, 57(06): 14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化是指组织器官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其诱因多样且调控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研究证实2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阐述其机制作用与影响因素,并总结和展望2型EMT通路抑制剂、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靶向2型EMT的生物材料在干预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