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56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5-03-21
  

  • 全选
    |
  • 贺鸿世, 姚一龙, 索朗斯珠, 孟朝轶, 孔庆辉, 席广银, 郭敏, 徐业芬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筛选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吸附bta-miR-125b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双荧光素酶载体与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为研究调控牦牛生殖相关lncRNA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基础。利用miRanda与RNAhybrid数据库预测可能靶向牦牛bta-miR-125b的lncRNAs,筛选出bta-miR-125b具有“海绵吸附”作用的lncRNAs,由RNAhybrid进行结合位点预测,筛选出最优的lncRNA;采集牦牛卵巢分离卵泡并提取总RNA构建cDNA池,以RT-PCR技术扩增筛选所得lncRNA;在此基础上利用pmir-GLO载体构建技术构建该lncRNA野生型及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将其与bta-miR-125b mimics共转染至293T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最后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技术将测序正确的lncRNA与pHBLV-CMV-MCS-EF1-ZsGreen-T2A-puro载体同源区的片段同源重组,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psPAX2:pMD2G)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计算感染效率及滴度。结果:两个数据库中的lncRNA-ARS-UCD1.2与bta-miR-125b存在紧密结合位点,扩增出lncRNA-ARS-UCD1.2的序列全长为1 552 bp;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牦牛lncRNA-ARS-UCD1.2与bta-miR-125b mimic具有靶向关系(P<0.01);同源重组后经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感染效率达(61.520±0.875)%,感染滴度为4×10~8 TU/mL,表明lncRNA-ARS-UCD1.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综上,本试验筛选出牦牛“海绵吸附”bta-miR-125b的lncRNA,并验证了两者的靶向结合关系,同时成功构建了该lncRNA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为下一步深入研究lnc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 龙霞, 李辉, 王文亮, 谭启松, 赵德鹏, 石钰仕, 余欢, 陈友波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9-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讨贵州省4个地方乌骨鸡品种的肤色差异及其原因。选择普安乌金鸡、乌蒙乌骨鸡、赤水乌骨鸡和黔画乌鸡各60只(公母各半),使用3nh色差仪测量背部肤色、翅下肤色、胫色和鸡冠色,记录色差仪中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L*值显著相关(P<0.05),鸡冠的L*、a*、b*值与几个部位的肤色具有显著差异(P<0.05),普安乌金鸡背部和翅下的L*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P<0.05),乌蒙乌骨鸡鸡冠的a*值最高(P<0.05),黔画乌鸡4个部位的b*值均较大。综上,鸡冠色与其他3个部位肤色差异较大,在贵州地方乌骨鸡品种中普安乌鸡肤色背部和翅下肤色最乌,乌蒙乌骨鸡鸡冠色偏红,黔画乌鸡肤色偏黄。
  • 李鑫, 陈小辛, 张俪萍, 柳俭强, 安鼎杰, 李旭, 张宇霄, 张立春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5-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地方鸡瘦素受体(LEPR)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以吉林黄鸡、北京油鸡及其正反交杂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PCR直接测序挖掘LEPR基因多态位点,再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群体内不同基因型个体屠宰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EPR基因内含子2存在3个SNP位点,其中g.735 G>A与报道一致;KASP法对g.427 C>T和g.735 G>A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g.427 C>T位点在吉林黄鸡(HH)群体中T∶T为主要基因型,北京油鸡(YY)为C∶C型,g.735 G>A位点在4个群体中A∶G均为主要基因型,g.427 C>T位点除了HH群体外,其他群体均处于哈迪-温伯格不平衡状态,而g.735 G>A位点全都处于平衡状态;相关分析发现两位点均与腹脂率相关,但各群体间不同基因型并未表现明显的一致性,大部分群体中g.735 G>A位点不同基因型还与脚重,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密切相关。综上,地方鸡LEPR基因多态位点及与屠宰和肉质性状相关分析为利用该基因进行优质鸡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10。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杨雪梅, 陶璇, 顾以韧, 梁艳, 雷云峰, 杨跃奎, 曾凯, 王言, 陈晓晖, 龚建军, 吕学斌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内江猪群体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采用“中芯一号”芯片检测30头内江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GCTA软件构建G矩阵,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BS)距离矩阵,分析内江猪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内江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共检测到57 466个SNP位点,29 468个SNP位点通过质量控制;内江猪试验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群体进化树将内江猪公猪被分为6个血缘,血缘数量与传统系谱记录的基本相同;基于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243。综上,内江猪血缘较少,有一定程度的近交,可引入新血缘,提高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种群质量。
  • 曾慧, 廖经宏, 杭苏琴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体外探究棕榈粕低聚糖对乳酸杆菌增殖和抑菌效果的影响,为创新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科学配伍,以及开发优秀的合生素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从实验室保存的7株乳酸杆菌中根据活菌数、pH值和OD600 nm值确定候选的益生菌,按不同比例(1%,3%,5%,7%)棕榈粕低聚糖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候选乳酸杆菌,得到最适添加比例,并探究在无糖组、完全葡萄糖(全糖)组、3%棕榈粕低聚糖替代组这3组中培养的候选益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植物乳酸杆菌LY19为候选益生菌;棕榈粕低聚糖替代葡萄糖培养植物乳酸杆菌LY19的最适替代比例为3%;与无糖组相比,全糖组和3%替代组的活菌数为9.35,乳酸产量达120 mg/mL,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与全糖组相比,在3%棕榈粕低聚糖替代组,植物乳酸杆菌LY19培养24 h后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抑菌圈显著增加。综上,3%棕榈粕低聚糖替代葡萄糖为碳源时可增强植物乳酸杆菌LY19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 王孝义, 唐耕芳, 张娥, 陈强, 王淑燕, 李明丽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33-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揭示孵化期间不同强度绿光照对云岭红肉鸡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孵化期利用绿光照提高雏鸡生长性能提供一定的依据。试验选取云岭红肉鸡种蛋512枚,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强度绿光(HGL)组、中强度绿光(MGL)组、低强度绿光(LGL)组和对照(CL)组,每组128枚种蛋;HGL、MGL和LGL组的光照强度分别为250~475 lx、100~249 lx和25~99 lx,在种蛋孵化的0~18 d,每天连续24 h光照,CL组不进行任何光照处理;测定并分析各组雏鸡的体重、胸肌重量、体尺性状(体长、胸宽、胸深和胫骨长)和内脏器官(心脏、肝脏和肺)重量等生长指标。结果:同日龄雏鸡的体重、胸肌重量、体尺性状和内脏器官重总体呈现出“LGL组>MGL组>CL组>HGL组”的变化规律;与MGL、CL和HGL组相比,LGL组42日龄体重分别极显著提高193.65 g、232.60 g和271.73 g(P<0.01),胸肌重量分别极显著提高40.80 g、41.59 g和51.24 g(P<0.01),体长分别提高0.48 cm、1.78 cm和2.29 cm(P>0.05),肝脏重量分别提高2.30 g、2.43 g和2.45 g(P>0.05)。综上,种蛋孵化期间给予适宜强度(25~249 lx)绿光照有助于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尤以光照强度为25~99 lx的效果最佳。
  • 庄向婷, 王勃森, 杨乐, 刘晓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40-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在24只ICR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设单次最大给药量(5 000 mg/kg),给药后连续观察7 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低(100 mg/kg)、中(200 mg/kg)和高(400 mg/kg)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灌胃结束后测定大鼠体重、采食量、血液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ICR小鼠的LD50>5 000 mg/kg,按照外源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属于实际无毒;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各剂量组体重、采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综上,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临床合理剂量使用安全性高。
  • 姜幸慧, 陈晶, 张洺瑞, 邱水玲, 甘乾福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48-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新西兰白兔下丘脑的最佳内参基因,试验选定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肌动蛋白β(ACTB)、β-2-微球蛋白(B2M)、酪氨酸3-单加氧酶(YWHAZ)、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HPRT1)、核糖体蛋白L4(RPL4)和TATA-box结合蛋白(TBP)共7个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年龄、性别及发情状态的新西兰白兔下丘脑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RefFinder在线软件综合Δ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per等4种算法的分析结果来评估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并选取在下丘脑表达的功能基因雌激素受体(ER1)、孕激素受体(PGR)和RFamide神经肽VF(NPVF)对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不同年龄的雌性新西兰白兔下丘脑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YWHAZ和GAPDH;雄性新西兰白兔下丘脑稳定性表达的内参基因YWHAZ和TBP,而不同发情期新西兰白兔适合使用HPRT1和YWHAZ作为内参基因。当使用不同内参基因进行标准化时,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受到样本不同生理状态而出现明显变化,强调了先行验证内参基因对于qPCR研究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性。
  • 刘建新, 葛雷, 屈浩博, 黄克和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枯草芽胞杆菌对围产期母猪返饲大肠杆菌病料后繁殖性能和健康度的影响。选取20头预产期相近的大白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在母猪产前第35天,对试验组母猪每头每日添加5 g枯草芽胞杆菌(2×10~8 CFU/g)至断奶;在产前第21天,对两组母猪均进行大肠杆菌病料返饲;在产前1 d,每组随机采集5头母猪的耳缘静脉血用于检测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记录母猪繁殖性能指标、子代生长性能指标和母猪围产期粪便指数、乳房健康指数及子宫内膜炎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枯草芽胞杆菌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返饲母猪的死胎数,提升活产数(P<0.05),显著降低母猪产前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及产前便秘、产后乳房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P<0.05),显著增加其子代断奶窝重和断奶时存活率(P<0.05)。综上,枯草芽胞杆菌可以有效提升大肠杆菌返饲母猪繁殖性能和围产期健康度,并降低其子代在哺乳期间的死亡率,为防控哺乳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提供了新思路。
  • 陈作鑫, 姜雪芹, 刘梦凡, 赵梓桥, 魏无缺, 李树稳, 张雪莲, 刘兆洁, 黄淑坚, 梅堃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6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对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3, DAdV-3)广东流行株进行分离,并预测分析六邻体(Hexon),五邻体(Penton),纤维蛋白(Fiber1、Fiber2)4个主要结构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功能。本研究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疑似DAdV-3感染的鸭、鹅肝脏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对3株病毒分离株主要结构蛋白进行基因克隆、测序、拼接,获得4个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后,使用MEGA 11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利用Expasy-ProtParam与SOPMA软件分析4个蛋白的理化性质与二级结构,应用AlphaFold2软件预测4个蛋白的三级结构,并对4个蛋白的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成功分离得到3株DAdV-3,命名为XZD-2021株、FRK-2021株、825-1-2021株;3株DAdV-3的4个蛋白均与GenBank中其他DAdV-3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中;Hexon蛋白更接近鹅腺病毒4型,Penton蛋白更接近D种禽腺病毒,Fiber1、Fiber2蛋白则更接近鸽腺病毒1型;4个蛋白均为酸性亲水蛋白,无信号肽,Hexon、Fiber1、Fiber2蛋白以自由卷曲为主,Penton蛋白则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结果相符,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发现,Hexon蛋白的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最多,为11个,Penton蛋白与Fiber2蛋白为6个,Fiber1蛋白为5个,但Fiber1蛋白位于病毒表面的抗原表位最多,表位长度较Fiber2更长,且多位于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头节区。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3株DAdV-3,并对其4个主要结构蛋白进行了遗传演化、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后续DAdV-3致病特性和免疫特性研究奠定基础。
  • 班万里, 徐晶, 刘帅, 卡马力·吾力江, 潘星羽, 王冰洁, 王延, 塔力甫汗·古丽扎提, 特列吾汗·穆尼拉, 赵莉, 张壮志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犬细粒棘球绦虫(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表膜抗原(EgSfAg)免疫兔获得抗血清,同时利用抗EgSfAg杂交瘤细胞株4E8制备单抗,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多抗和单抗4E8,制备Eg、多房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和犬弓首蛔虫等5种蠕虫抗原作为特异性质控样品,利用单抗4E8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通过人工感染犬结合氢溴酸槟榔碱下泄法制备阳性对照样品,同时设置敏感性质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构建样品盘,以多抗为捕捉抗体,HRP标记的单抗4E8为检测抗体,建立犬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单抗4E8仅与EgSfAg有特异性反应;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量为1∶512;对130份阳性样品的平均检出率为95.38%;交叉试验结果显示仅EgSfAg结果为阳性;检测150份阴性样品的平均符合率为95.56%。综上,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终末宿主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 田光明, 张高峰, 杨俊杰, 杨宏春, 蒋立人, 王鑫, 陈俊池, 商雨, 温国元, 罗青平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75-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从送检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为临床诊断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将阳性样品接种SPF鸡胚并传代,利用PCR检测、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鉴定病毒。结果:经过鸡胚传代及病毒特异性检测获得了纯净的FAdV,命名为HB2306;分析Hexon基因序列可知,HB2306株属于血清4型分支,与国内外分离的FAdV-4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2%~99.9%,HB2306株与国内外的4型高致病性毒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7.9%~99.8%;受试动物临床病理变化显示,HB2306株以104.5 EID50/只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后,引起宿主心包积液,肝脏变黄肿胀、淤血出血,肾出血、肿胀等典型的病理变化,与流行的高致病性毒株所致临床症状相似,且死亡率为100%。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FAdV-4高致病力毒株,丰富了毒种库,为该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调查和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 黄雅琴, 蔡金双, 缪芬芳, 李玉峰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制备猪丹毒杆菌单克隆抗体,并确定其识别的抗原表位。采用原核表达、细胞融合试验、间接ELISA、亚克隆技术、Western blot、抗原表位以及抗体分型鉴定来研究猪丹毒杆菌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的单克隆抗体。结果:制备了SpaA重组蛋白,得到4株稳定分泌的单抗,且这4株单抗均能与SpaA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1E8、5B3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为1∶1 600,5B5、9B5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为1∶3 200;1E8重链为IgG 2b, 5B3、9B5重链为IgG 1,5B5重链为IgG 2a,轻链均为Kappa; 1E8、5B5识别的抗原表位因SpaA蛋白C端的重复序列无法确认,5B3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58~267 aa, 9B5识别的抗原表位为462~472 aa。综上,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将为猪丹毒杆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 扈富哥, 宫英杰, 王蕾, 莫菲, 毕振威, 钱晶, 孙斌,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9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犬瘟热病毒(CDV)和犬腺病毒2型(CAdV-2)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CDV的N基因和CAdV-2的E3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与两条标记不同荧光基团的TaqMan-MGB探针,对引物、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结果:该方法在CDV和CAdV-2阳性参考质粒浓度1×10~1~1×10~7 copies/μL的范围中,R2值为0.997和0.993,表明所建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能检测到最低浓度为5 copies/μL,并对其他病原无扩增现象,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小于1.54%。综上,建立的双重TaqMan RT-q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等优点,可用于CDV和CAdV-2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 郭沛, 吕肖静, 秦志华, 刘家国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96-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确定宠物用丹参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本试验通过湿法制粒辅料种类、制粒工艺、压片工艺进行考察,确定其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宠物用丹参咀嚼片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分别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将丹参喷雾粉加辅料混合均匀,混合时间5 min,转速100 r/min,以10%淀粉浆为黏合剂制成颗粒,干燥温度40~50℃,0.3%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压片速率10~35 r/min;薄层鉴别显示丹参酮ⅡA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且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显示丹酚酸B在8.0~25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系统耐用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0%~105.0%;对6批样品中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设定含量限度为11.484 1 mg/g。综上,本试验确定的宠物用丹参咀嚼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宠物用丹参咀嚼片的质量控制。
  • 邢玉箫, 黄本增, 崔子漪, 马海田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04-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薯蓣皂苷(dioscin, Dio)对高能低蛋白饲喂诱导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脂代谢紊乱和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的影响。以105只150日龄的蛋鸡作为试验对象,分为5组:对照组,HELP(高能低蛋白饲料)组,低剂量组(添加100 mg/kg Dio),中剂量组(添加500 mg/kg Dio),高剂量组(添加1 000 mg/kg Dio),饲喂3个月后剖检观察,测定肝组织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和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转录水平。体外以棕榈酸钠(PA)诱导鸡肝癌(LMH)细胞代谢紊乱,CCK-8和吖啶橙/碘化丙啶检测细胞死亡,尼罗红染色观察脂滴,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产生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抗氧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rf2入核。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ELP组蛋鸡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出血,中剂量组明显缓解肝脏脂肪变性和出血,提高AMPKα和Nrf2转录水平,Dio缓解PA诱导的LMH细胞死亡,减少LMH细胞中脂滴沉积,并显著上调AMPK通路(P<0.05),同时减少ROS产生并增加Nrf2的表达及入核。综上,Dio能够缓解高能低蛋白饲喂诱导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脂代谢紊乱和氧化损伤,激活LMH细胞AMPK和Nrf2信号通路缓解PA诱导的LMH细胞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的发生,为其作为一种生理调节剂用于家禽脂肪肝及其相关的营养代谢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胡微唯, 巴桑珠扎, 达娃, 索朗曲吉, 噶玛央宗, 高腾云, 孙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13-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奶牛生殖道菌群呈动态变化,当妊娠、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产生相关疾病。健康的阴道菌群尤其是一些阴道益生菌,可以帮助机体维持阴道内环境平衡,抑制病原体发展,调节免疫反应。本文通过对生殖道微生物组成、微生物与生殖道疾病的关系,以及生殖道微生物作为益生菌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有助于研发出预防和治疗生殖道疾病的益生菌制剂,以帮助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 李鑫, 沈海潇, 葛菲菲, 杨德全, 鞠厚斌, 王建, 白艺兰, 桂亚萍, 赵洪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19-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代纳米孔测序是一种便携、方便、相对快速且经济有效的技术,具有长读长、高通量、实时提供测序数据等特点,在现场检测、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微生物鉴别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比较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优缺点,讨论了纳米孔测序数据的相关分析,以及该技术在动物疫病临床应用的例子,展望了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领域的潜在前景。
  • 徐楷, 顾文源, 张学迪, 张玥, 尹硕, 秦建华, 潘保良, 王传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25-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是蛋鸡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之一,其感染会引起鸡群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严重感染会导致鸡死亡,影响养鸡业健康发展。除了吸血性寄生的这种直接作用外,鸡皮刺螨也是多种动物病原和人畜共患病病原的载体和储存库,可传播肠炎沙门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禽痘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东方马脑炎病毒等,对禽类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对鸡皮刺螨的生活史、致病性、携带病原情况、传播病原的途径和部分鸡皮刺螨传播病原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鸡皮刺螨作为病媒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
  • 谢艳华, 杨亦民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32-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生猪产业低碳发展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多个角度分析生猪产业低碳发展现状,并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低碳养猪研究的发展依次经历了3个时期和4个产业发展阶段,其中气体控制与资源高效利用两个主题在研究的各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热度;核心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李荣华、Awasthi、Lehmann、Sommer等是该领域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研究确定了87个关键词、4个研究热点和5个研究领域,并绘制了生猪产业低碳发展研究知识路线图。未来研究将继续注重技术创新、加强跨学科间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跨学科方法开展生猪生产效率与动物福利、养殖主体低碳行为决策等前沿研究。同时,政府的引导能够让生猪产业降碳减排潜力得到更好地量化。
  • 张江绒, 田谦, 王艳华, 周洛译, 孙跃峰, 王光祥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42-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具有接触性、嗜上皮性和自限性的特征,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对养羊业也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羊口疮病原学、基因组结构以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研究参考。通过对病毒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的深入解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互作机制,同时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9): 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畜牧与兽医》是由我国著名兽医传染病学家、现代兽医教育家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每月1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