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56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4-10
  

  • 全选
    |
  • 闫向民, 马桢, 袁理星, 付会英, 张金山, 周建忠, 李红波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伊犁地区新疆褐牛肉用品系群体选育效果,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符合品种特征的新疆褐牛以及新疆褐牛肉用品系一世代、二世代进行了体尺、活体超声波等指标测定。结果:选育后的12、24、36月龄新疆褐牛肉用品系一世代、二世代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尻长、腰角宽和髋宽均极显著高于同月龄新疆褐牛(P<0.01),12、24月龄新疆褐牛肉用品系二世代胸围、体斜长均显著高于同月龄一世代(P<0.05),36月龄新疆褐牛肉用品系二世代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均极显著高于同月龄一世代(P<0.01);10、12、24、36月龄新疆褐牛肉用品系母牛二世代肌间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同月龄一世代(P<0.01);6、12、18月龄新疆褐牛肉用品系公牛二世代肌间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同月龄一世代(P<0.01),且12、18月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同月龄一世代(P<0.05)。综上,新疆褐牛肉用品系二世代体尺指标均优于新疆褐牛及一世代,且肌间脂肪沉积能力强于一世代。
  • 张金煜, 苑志宇, 王嵩, 吴毓瑾, 王春昕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分析绵羊繁殖周期的研究现状及变化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36—2022年有关绵羊繁殖周期研究的4 732篇文献,主要内容包括:被引文献、机构、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等,并使用CiteSpace 6.1 R6软件绘制网络知识图谱。结果:近年来国外绵羊繁殖周期相关发文量略有增长,我国对其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领域科研支持大幅度提升;绵羊繁殖周期相关成果被引频次逐年增加,且与发文量成正比,各国之间有关科研领域交流正在不断增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绵羊繁殖周期研究的成果较多,我国在该领域投入仍存在很大差距;针对主要机构及作者进行分析表明,机构、作者间的关联线比较密集;高频被引文献分析发现,绵羊繁殖周期的研究与营养需求和生理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对关键词检索进行分析表明,与绵羊繁殖周期研究相关的高频热点词汇共有25个,在不同时间段,有一部分词汇会重复出现。通过以上分析,有利于加深研究前沿及成果的相互借鉴,提高绵羊养殖的效益产出,为提高我国绵羊繁殖性能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郑智伟, 曹立明, 郭伟, 闫之春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公猪精液品质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广西某种公猪站62头加系杜洛克公猪、74头长白公猪、221头大白公猪以及288头杜洛克母猪、247头长白母猪、1 951头大白母猪为试验群体,通过混合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探究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等因素对采精量、精液密度、精子活力、有效精子数的影响,并分析情期有效精子输入量、精子活力、配种季节、品种、母猪胎次对母猪受胎率、窝产总仔数的影响。结果:大白公猪采精量和有效精子数均高于长白公猪与杜洛克公猪(P<0.05或P<0.01),杜洛克公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长白公猪与大白公猪(P<0.05);春季精液密度最高,夏季有效精子数最少,秋冬季采精量和有效精子数最高(P<0.05或P<0.01);公猪月龄越小采精量越低且有效精子数越少(P<0.01);3个品种公猪采精量及精液密度和精子活力随采精间隔的延长均总体呈升高趋势,采精间隔为5 d时综合性能最佳。情期内有效精子输入量指标显著影响杜洛克母猪的受胎率和窝产总仔数(P<0.05),精子活力指标显著影响杜洛克、长白、大白母猪受胎率、窝产总仔数和窝产活仔数(P<0.05),但情期内有效精子输入量的增加不会增加长白母猪与大白母猪的窝产总仔数(P>0.05)。综上,品种、采精月份、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质量,提高情期内有效精子输入量可提高杜洛克母猪受胎率和窝产总仔数,提升精子活力可提升杜洛克、大白和长白母猪受胎率与窝产总仔数。
  • 魏宗友, 王伟, 周丽雅, 徐哲, 张阳阳, 陈为红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了解饲粮中添加膨化亚麻籽和微藻对湖羊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湖羊45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采用基础饲粮+10%膨化亚麻籽,试验B组采用基础饲粮+5%膨化亚麻籽+5%微藻粉,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试验A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调28%(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和B组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增加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湖羊背最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和微藻粉各5%对羊肉品质影响效果最优。
  • 张媛, 宫新城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芩术仙灵散对夏季公兔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水平和生殖能力的影响,将18只健康、性成熟新西兰公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全价饲料),高温高湿组(全价饲料)和给药组(全价饲料+芩术仙灵散2.5 g/d)。常温对照组饲养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的动物房中,其他组饲养在夏季自然温度与光照的动物房中。记录试验兔日采食量和爬跨率,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抗氧化能力,显微镜观察精子形态,放射免疫法检测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与常温对照组相比,高温高湿组公兔日采食量、爬跨率、抗氧化能力、精液品质和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射精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高温高湿组比较,给药组公兔日采食量、爬跨率、抗氧化能力、激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射精反应时间缩短了3.67 s(P<0.05);精液品质改善明显,精子畸形率降低了1.72%(P<0.05),精子活率升高了8%(P<0.05)。本研究表明,公兔在夏季产生了热应激,日粮中添加芩术仙灵散可提高夏季公兔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水平和生殖能力。
  • 王安吉, 马文林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3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猪粪挥发性固体(VS)与接种液VS不同接种比(S/I)对中温与低温条件下猪粪产甲烷潜力(BMP)的影响,在(35±0.5)℃中温条件和(23±0.5)℃低温条件下,将初始VS浓度控制在3%,按照接种比为0.5、1.0与2.0开展猪粪BMP试验,并进行产甲烷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各试验组甲烷产生量均为标准状况(1标准大气压,0℃)下的体积。结果:无论中温还是低温条件,累积甲烷产量和最大日甲烷产生量都与猪粪接种比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不同接种比例下猪粪BMP无显著差异(P>0.05);以VS计,中温条件下S/I为0.5、1.0和2.0时猪粪的BMP分别为(252.05±5.12)mL/g、(250.07±16.57)mL/g和(249.65±13.69)mL/g,均值为(250.59±1.28)mL/g;低温条件下S/I为0.5、1.0和2.0时猪粪的BMP分别为(183.42±9.18)mL/g、(189.02±11.25)mL/g和(191.88±3.50)mL/g,其均值为(188.11±4.31)mL/g;动力学研究表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较Logistic模型更适合猪粪的厌氧消化动力学分析。本研究表明,初始VS水平控制在3%时,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中温或低温),不同接种比猪粪的BMP无显著差异,从缩短BMP测试时间、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建议进行猪粪BMP测试时选取中温条件下,将S/I设为0.5。
  • 黄心河, 张亚峰, 伍钢, 陈雨涛, 周潇, 张源淑, 韩正康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Z)对断奶期小鼠乳腺退化的影响。选取4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无菌PBS;大豆黄酮组(DZ组),每天每kg体重腹腔注射DZ 100 mg,连续处理1周。孕鼠正常分娩后,在哺乳期第10天强制断奶。各组分别在断奶第1、3、7天选取8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取所有乳腺组织,称重计算乳腺指数;ELISA法测定血液中雌二醇(E2)、催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浓度;常规法制作乳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乳腺组织内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Z组增加了断奶1 d母鼠的乳腺指数,但降低断奶3 d、7 d的乳腺指数;与CON组相比,断奶1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母鼠血清中PRL和IGF-Ⅰ浓度(P<0.01),断奶3 d时DZ组极显著提高了PRL和E2浓度(P<0.01),显著提高断奶7 d母鼠血清中E2浓度(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Z组显著降低断奶母鼠乳腺组织中脂肪细胞面积比(P<0.05),提高腺泡的面积比(P>0.05);与CON组相比,DZ组极显著上调断奶期乳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断奶1 d Bax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3 d时极显著下调Bax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断奶7 d时极显著上调乳腺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在断奶1 d和3 d, Bcl-2/Bax比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表明,DZ处理可升高断奶母鼠血清中IGF-Ⅰ、PRL及E2浓度,上调乳腺中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脂肪细胞所占面积比,提示DZ可能通过抑制母鼠乳腺细胞凋亡,延缓乳腺早期退化。
  • 代昕宇, 胡博, 邓效禹, 张成琪, 李昀真, 李甜甜, 孙亚杰, 许丽文, 白雪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纯度是抗体制备和疫苗免疫效果提升的关键,本文利用Purose shell V15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rose 4FF分子筛层析分别建立了犬细小病毒(CPV)的纯化方法。将CPV经过离心澄清和膜包浓缩后,用AKTA蛋白纯化仪结合Purose shell V15和Sepharose 4FF分别进行纯化,最后使用超滤管浓缩,通过病毒含量测定、总蛋白回收率测定、SDS-PAGE、Western blot和电镜观察分析病毒的纯化效果。结果:2种方法纯化后病毒形态典型,病毒颗粒大小约20 nm,总蛋白去除率97%以上,回收率71%以上;Purose shell V15纯化后的病毒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无细胞成分的杂带,而Sepharose 4FF纯化后的病毒有少量的牛血清白蛋白条带。本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用于CPV的纯化,Purose shell V15纯化后的病毒纯度更高。
  • 刘龙江, 刘潇雨, 程天印, 段德勇, 吴平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明雌、雄刻点血蜱中肠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从新疆沙湾市绵羊体表采集刻点血蜱雌、雄蜱,无菌条件下收集雌、雄蜱中肠内容物,提取各样本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区,运用Illiumina NovaSeq高通量双末端测序,对数据进行拼接和过滤,扩增子序列变异(ASVs)降噪与物种注释后,对比分析雌、雄蜱中肠菌群结构的组成及差异。结果:雌蜱中肠菌群多样性高于雄蜱;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在雌、雄蜱中肠内相对丰度较高,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为2个样本的优势菌门,且变形菌门在雄蜱中肠内的含量大于雌蜱;在属水平上,Schlegelella、不动杆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在雌、雄蜱中肠内的相对丰度较高,其中Schlegelella的丰度最高,且在雌蜱(41.7%)中的含量高于雄蜱(0.8%);注释到种水平且2个样本共有的菌种包括:西尔瓦诺斯亚栖热菌、鲍曼不动杆菌、柯克斯氏体共生菌、肠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巴氏杆菌拟杆菌等。本研究表明,刻点血蜱雌、雄蜱中肠菌群结构较为相似,但各细菌在不同分类级别上的相对丰度差异较大,这可能与雌、雄蜱吸血及生理特性不同有关。
  • 李玲, 祝博森, 朱婷, 钟睿, 郭子杰, 李睿婷, 洪伟鸣, 徐海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鸭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分析DC基本生物学功能。在无菌条件下分离鸭骨髓单核细胞,优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工作浓度,在体外进行诱导培养,然后通过形态学观察、吞噬活性检测、表面标志物流式鉴定、分泌细胞因子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对制备的DC进行形态和生物功能评价。结果:添加20 ng/mL的IL-4和40 ng/mL的GM-CSF可以诱导出高吞噬活性的DC,诱导培养后3 d可见菱形、有纤突的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成熟的DC,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结构,细胞表面CD11c、CD80和MHCⅡ分子表达量分别为80.08%、81.27%和91.47%;DC培养体系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分泌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在成熟后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成熟后的DC以1∶5比例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能够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本试验成功建立鸭骨髓源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细胞具备了树突状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
  • 张欣, 王福成, 韩先干, 祁克宗, 宋祥军, 董雨豪, 蒋蔚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了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泌抗体效价分别是1∶128 000、1∶32 000、1∶256 000和1∶256 000,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克隆抗体效价是1∶128 000。建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DAS-ELISA检测方法,分别以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抗和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兔多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 000,单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 000,灵敏性可达1×10~6 CFU/mL;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见的6种食源性病原菌都没有交叉反应,且能够同时检测6种克罗诺杆菌属细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综上,利用抗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单抗和兔多抗成功建立了DAS-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为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 刘镝钺, 程子龙,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7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赖文韬, 余茂林, 姜中其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调查杭州地区牛乳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并探究木糖醇联用抗菌肽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麦康凯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PCR方法鉴定牛乳源大肠杆菌,并采用刚果红平板试验和结晶紫染色法评价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选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典型菌株,采用内置载体片法构建生物被膜,测定木糖醇和抗菌肽联用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菌浓度(MB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EC),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木糖醇联用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干预的影响。结果显示:杭州地区牛乳源大肠杆菌的分离率达49%,其中58.2%以上能形成生物被膜。当抗菌肽单独使用时,MBIC和MBEC较高;联用5%木糖醇后,MBIC和MBEC明显降低,表明可以减少抗菌肽的用量。另外,木糖醇和抗菌肽联用能明显降低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且5%木糖醇能增强抗菌肽1037的杀菌作用。本研究表明,联用木糖醇和抗菌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奶牛乳房炎的方法。
  • 徐之恒, 孙少辉, 董友富, 唐伟明, 徐孝宙, 邢军, 李豪, 孙刘妹, 万进, 王聪, 张振东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特异、高效地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PRRSV2),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PRRSV2不同谱系流行毒株的ORF6基因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和1条MGB探针,经优化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比例等反应条件及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检测PRRSV2的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1型(PRRSV1)、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猪细小病毒(PPV)等阳性核酸为模板,均无扩增;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10~1 copies/μL,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4;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78%。应用该方法对保留的30份临床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100%,Ct值在22~36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MGB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临床和实验室中PRRSV2的快速检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 孟卫芹, 王金良, 吴信明, 唐娜, 李通, 石竞楠, 董帅, 沈志强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山羊痘病毒(GTP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试验将携带GTPV结构蛋白P32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8a-P32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重组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以荧光微球为标记材料对P32蛋白进行标记,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快速检测GTPV抗体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该试纸条与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羊口疮病毒(ORF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稀释至800倍仍能检出阳性,敏感性较高;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稳定性较好;与ELISA检测方法对比的总符合率为92.5%。综上,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微球试纸条可用于GTPV抗体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陈芷珊, 陈滢锴, 陈中婷, 蒙淑玲, 江明生, 陈海兰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且灵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荧光量子点标记鼠抗PEDV单克隆抗体并喷涂到结合垫上,将鼠抗PEDV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固定到NC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样品检测性能进行考察。结果:所制备的荧光试纸条可在20 min内完成临床样品中PEDV的现场检测,最低检测限为3.3×10~3 TCID_(50)/mL,与猪轮状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对50份粪便、粪便拭子和肠道组织等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4.0%。本试验表明该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可用于PEDV的现场快速筛查。
  • 李素芬, 汤学超, 周金柱, 王丹丹, 朱雪蛟, 陶然, 李运川, 郭容利, 张雪寒, 李彬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01-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明确猪场腹泻原因并分离猪轮状病毒(PoRV)。采集腹泻猪粪便,经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接种于单层细胞,通过细胞病变(CPE)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来检测病毒增殖;RT-PCR扩增VP4和VP7基因并测序以确定G/P基因型,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P4和VP7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传代病毒灭活后制苗接种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测定中和抗体,并经Western blot和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伪狂犬病毒(P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均为阴性,只有PoRV为阳性;过滤粪便样接种单层MA104细胞,连续传5代均可观察到以细胞圆缩、最后瓦解脱落为特征的CPE,IFA检测到PoRV的特异性荧光,表明病毒分离成功,命名为JSNJ2019;分离株连续传代,病毒滴度逐步升高,介于10~5~10~(6.5) TCID_(50)/mL;分离株JSNJ2019为G1P[7]基因型;3次免疫后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2~(11),Western blot出现特异性条带且IFA荧光亮而特异。本研究成功分离PoRV JSNJ2019(G1P[7])且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为研究PoR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 汪阳, 张凌, 金映红, 汪萍, 薛晶, 梁芊芊, 李晓卓, 郑启铭, 刘文锴, 韩翔舒, 夏俊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08-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新疆绵羊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D)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灭活疫苗与OmpH重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为防控新疆地区绵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药敏试验、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初步明确PmD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最佳灭活条件和佐剂筛选、安全性试验、原核表达等方法制备PmD灭活疫苗与PmD-OmpH重组疫苗,采取小鼠攻毒保护试验评价2种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从绵羊肺脏中分离出1株PmD,药敏试验显示,该菌为7重耐药菌,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具有12种毒力基因(exbB、exbD、hgbA、tonB、fimA、Oma87、OmpH、Psl、sodA、sodC、tbpA、toxA);致病性较强,对小鼠的最小致死菌量为2.2×10~5 CFU;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对相同血清型菌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10%;灭活疫苗对血清型A、F和未知菌株攻毒保护率分别为0、20%和0,而重组疫苗的保护率则全为0。本研究发现1株强耐药、强毒力的绵羊源PmD,灭活疫苗对同种血清型菌株的保护性远高于重组疫苗,发病地区羊场可采用同种血清型灭活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绵羊巴氏杆菌病,对多价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研制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 彭松, 卢炫圻, 林芳竹, 毛宁宁, 于亚明, 于琳, 施宗傲,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17-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对比金樱子多糖、冬葵果多糖、车前子多糖的体内外抗炎活性。体外试验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分别加入金樱子多糖、车前子多糖、冬葵果多糖,以MTT法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LPS诱导的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量;体内试验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多糖组和阳性药组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200 mg/kg)和5-氨基水杨酸(200 mg/kg),空白组和DSS组灌服生理盐水,采用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浓度,以结肠长度、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体外试验结果发现:在同一浓度下,与模型组(LPS)相比,对炎性介质(NO、TNF-α、IL-6、IL-1β)含量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量抑制作用以金樱子多糖组最高,车前子多糖组次之,而冬葵果多糖组抑制作用不明显;体内试验结果发现:与DSS组相比,金樱子多糖组的疾病活动指数(DAI)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6、IL-1β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结肠组织中IL-10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其次是车前子多糖组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6水平极显著降低以及IL-10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冬葵果多糖组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与车前子多糖和冬葵果多糖相比,金樱子多糖在体内外的抗炎效果最佳,可以作为多糖类抗炎剂的候选药。
  • 于亚行, 李成哲, 孙婷庭, 陈冬梅, 谢书宇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25-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拓宽了中药的应用范围,使中药又一次焕发光彩。纳米中药以其粒径、形态、材料等特殊性,持续为中药研究赋能,使其具有长效、靶向、低毒等优点。纳米技术同样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与检测中,提升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本文阐述了纳米中药的类型及其在缓释与靶向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介入引起中药分析方法的变化,分析了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性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希望为中药现代化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 李盛, 沈丹, 张杰, 刘俊泽, 李春梅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32-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养殖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畜禽舍内有害气体来源广、危害大,是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在有害气体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在饲料中添加、喷洒于畜禽舍内或堆积的粪便上,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有害气体产生和排放。本文从源头减量、末端减排和堆肥发酵3个方面对微生物制剂在有害气体减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基于目前的研究基础总结了微生物制剂在畜牧产业应用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王鹏, 沈伟桢, 周斌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39-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感染后会导致猪淋巴系统功能衰竭和免疫抑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正常生产。近年来,PCV2疫苗的研发一直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已上市了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嵌合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等。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疫苗的免疫机制和接种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然而,目前PCV2疫苗的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临床流行的主要毒株从PCV2b逐渐转变为PCV2d,疫苗安全性、长期免疫效果等,现有疫苗的免疫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对PCV2及其现有疫苗的生产现状、新型疫苗的研发进展、佐剂在疫苗中的应用、疫苗对不同基因型的保护能力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有效防控PCVAD提供科学参考。
  •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4): 146-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引证报告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21种,包括19本中文期刊和2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10。21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