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5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宋兴超, 安清明, 张晓东, 孟金柱, 赵园园, 吴震洋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析鸡内皮素3(EDN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的结构特征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基于NCBI数据库中鸡EDN3基因5′侧翼区与外显子1共计2 052 bp核苷酸序列,利用不同在线软件对其核心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等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并通过DNASTAR Lasergene 17.3和MEGA 5.0软件进行不同物种EDN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鸡EDN3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592~2 000 bp为可能的候选核心启动子区;5′侧翼区633 bp和1 547 bp存在2个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T和A;该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个CAAT-box、3个GC-box、6个TATA-box、9个E-box和3个CpG岛结构域。综合多种在线软件预测,鸡EDN3基因启动子区存在Sp1、C/EBPα和NF-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鸡EDN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与环颈雉、鹌鹑、岩雷鸟、棕硬尾鸭、凤头潜鸭、山羊、绵羊、牛、猪和人的相似性为38.8%~90.3%;系统进化树表明,鸡与鹌鹑亲缘关系最近,与猪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鸡色素沉积关联EDN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昱成, 王晶晶, 张振良, 倪建宏, 刘长彬, 傅祥伟, 石国庆, 万鹏程, 崔炳灿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比较不同超排方案对羔羊超数效果及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效果,筛选最佳幼畜超排方案。试验以1~2月龄绵羔羊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2组(方案I和方案II注射激素)为试验超排组,1组为对照组(未注射激素),探究不同超排方法对绵羔羊卵巢的反应性、卵巢的大小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6次×12 h间隔、注射总剂量180 U促卵泡素(FSH)的超排方案Ⅱ效果优于4次×12 h间隔、注射总剂量200 U FSH的超排方案Ⅰ,超排方案Ⅱ获得发育卵泡数(348.00±8.25)枚/只优于超排方案Ⅰ发育卵泡数(265.00±6.32)枚/只;体外培养卵母细胞24 h后,超排方案Ⅱ卵母细胞成熟率45.4%优于超排方案Ⅰ卵母细胞成熟率32.2%。研究筛选出6次×12 h间隔、注射总剂量180 U FSH,第1次注射FSH时同时肌内注射330 U PMSG的超排方案为最佳幼畜超排方案。本试验结果为绵羔羊扩展体外受精所需卵子的来源,缩短世代间隔,产生大量优秀后代,加速育种进程等方向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李炎林, 蒋文夺, 冯跃, 贾逸敏, 赵茹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泽泻粉对高能低蛋白日粮诱导的蛋鸡肝脏脂沉积的缓解作用。72羽260 d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10.9 MJ/kg代谢能,16.9%粗蛋白),高能低蛋白日粮组(HF,13.0 MJ/kg代谢能,12.1%粗蛋白),以及高能低蛋白日粮添加泽泻粉组(HFA,13.0 MJ/kg代谢能,12.1%粗蛋白,添加72 mg/kg泽泻粉)。母鸡笼养,每日定量限饲(110 g/羽)。鸡舍室温约24℃,光照16L:8D,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HF组产蛋率、蛋重、蛋品质指标,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添加泽泻粉显著缓解高能低蛋白日粮诱导的蛋鸡肝脏脂质沉积(P<0.05),同时显著逆转了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酶、乙酰CoA羧化酶1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mRNA的上调,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和蛋白的上调也得到显著缓解(P<0.05)。研究结果提示:泽泻通过抑制脂质从头合成基因的表达来缓解高能低蛋白日粮诱导的蛋鸡肝脏脂质沉积。在泽泻作用的信号通路中可能有GR的参与。
  • 韩雨琪, 章胜红, 潘树涛, 曾慧, 杭苏琴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2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棕榈粕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利用正交结合熵权TOPSIS法对甘露聚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水解棕榈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棕榈粕为原料,还原糖、三氯乙酸可溶蛋白含量为指标,筛选了复合酶的组成和各酶的最适浓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获得料水比、复合酶酶解时间、酶解pH值以及酶解温度的最适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结合熵权TOPSIS方法获得最佳酶解条件。结果:复合酶组成和含量分别为酸性蛋白酶250 U/g、甘露聚糖酶45 U/g、纤维素酶160 U/g;各因素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3、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37℃;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水比1∶2、酶解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结论:复合酶在料水比1∶2、时间24 h、pH值4.8、温度42℃条件下水解棕榈粕,反应后还原糖含量达到65.29 mg/g,酸溶蛋白含量达到3.86%,粗纤维降解至8.58%。
  • 魏攀鹏, 闫灵敏, 屈伟, 王兆贵, 蒋兵兵, 李晓, 王洋, 吕文竹, 曾焕青, 李军, 王品胜, 梁博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27-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探究1.5%~8%杂交构树叶替代产蛋初期大午金凤蛋鸡基础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后,对鸡蛋品质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的影响。选取147日龄的大午金凤蛋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3个重复/组,15只/重复),分别饲喂杂交构树叶替饲比为0、1.5%、2.5%、3.5%、4.5%和8%的基础饲粮。预试期7 d,在正试期(共56 d)结束时,以每个重复为单位测定鸡蛋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各组之间蛋品质的物理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1.5%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C_(16)H_(32)O_2、C_(18)H_(36)O_2和C_(18)H_(30)O_2含量(P<0.01),且有助于增加鸡蛋中苯丙氨酸和Se含量(P<0.01)。2.5%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VD_3、VA、VE和Fe含量(P<0.01)。3.5%替代比既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C_(14)H_(28)O_2、C_(18)H_(34)O_2、胆固醇、总氨基酸和K含量(P<0.01),也能显著提高鸡蛋中精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P<0.05),更有助于增加蛋壳相对重量和鸡蛋中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4.5%替代比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C_4H_8O_2、C_(42)H_(80)O_6、C_(19)H_(36)O_2、Na、Ca和Zn含量(P<0.01),且有助于增加蛋重、蛋黄重量、蛋黄相对重、蛋壳重量、蛋壳厚度和鸡蛋中丙氨酸含量。8%替代比极显著提高了鸡蛋中总粗蛋白和谷氨酸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鸡蛋中C_(16)H_(30)O_2、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P<0.05),另有助于增加蛋黄颜色和鸡蛋中甘氨酸、缬氨酸和络氨酸含量。由此可见,适宜替饲比例的杂交构树叶有助于提高鸡蛋品质的物理性状指标,可显著或极显著性提高鸡蛋品质的营养成分指标;替饲比为3.5%~4.5%综合效果最佳,且最适宜在生产中应用。
  • 连红, 葛继文, 田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改性凹土对泌乳前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产奶量和泌乳时间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日粮,试验组每天添加15 g/d改性凹土,改性凹土与少量精料混合后单独投喂,对照组饲喂等量精料。试验预饲期7 d,正试期56 d。试验期间每周测定1次乳成分,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采血样,用于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5 g/d改性凹土后奶牛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乳糖率显著降低(P<0.05);与试验前相比,饲粮添加15 g/d改性凹土后奶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PX)活力显著提高(P<0.05),白介素-6(IL-6)、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改性凹土可提高泌乳前期奶牛乳蛋白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 杨晨, 薛俊欣, 林雅娟, 王小妹, 蒋蔚, 张曼玉, 王权, 孙卫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4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利用6-羧基荧光素(6-FAM)与6-FAM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制备可用于nfo酶切割探针的重组酶聚合酶(RPA)反应产物结果可视化的胶体金侧向免疫层析试纸条(GICS)。通过杂交瘤法和诱生腹水法制备了高亲和力的6-FAM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常数为5.38×10~9 L/mol),再运用高浓度NaCl破坏试验,确定了胶体金与6-FAM抗体的最佳标记pH值为8.0,最佳抗体标记量为12μg/mL,并使用模拟样本确定了最佳检测(T)线包被缓冲液为0.2 mol/L(pH值5.0)。然后使用RPA nfo反应产物作为实际样本,观察条带的深浅,最终确定在层析液为0.1 mol/L PB(pH值7.4)、T线包被1 mg/mL SA、反应液用量5μL及金标抗体用量10μL条件下,能实现试纸条最佳检测性能。自主研发的胶体金侧向免疫层析试纸条在加样5 min后能出现清晰的条带,与目前商品化试纸条的可视化判定结果一致,能替代现有的商品化试纸条,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对建立RPA nfo-GICS及RPA-CRISPR Cas12a-GICS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赵永祥, 宋旭, 周金柱, 范宝超, 赫文龙, 李彬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5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研究表明替米考星可在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的复制,为进一步了解替米考星在体内抑制PRRSV复制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健康仔猪为试验动物,使用添加替米考星的饲料和无添加的饲料分组饲养,仔猪饲喂7 d后人工感染PRRSV高致病性毒株,对比分析饲喂替米考星对猪感染PRRSV后的临床表现、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病死率以及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替米考星可显著抑制PRRSV在猪体内的复制,减轻发病症状,降低20%的病死率,并提升仔猪的日增重。相关结果可为临床使用替米考星防控PRRSV感染提供参考。
  • 辛凌翔, 王豪杰, 刘燕, 姚文生, 胡云皓, 张一帜, 赵浩然, 鑫婷, 朱良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5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牛分枝杆菌是严重危害养牛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PCR是检测该病原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筛选最佳的PCR检测方法,以期为临床监测牛分枝杆菌感染提供技术参考。针对牛分枝杆菌4种常见的特异性基因(16S rRNA、IS6110、IS1081和Mpb64)分别设计引物,通过温度梯度PCR法确定最适退火温度;采用牛分枝杆菌参考株核酸确定PCR最小检测限,同时运用牛分枝杆菌国内参考株、牛分枝杆菌国际参考株、禽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羊种布鲁菌以及牛种布鲁菌进行特异性比较试验;最后运用人工模拟牛分枝杆菌感染组织样本(肺脏、淋巴结、奶样)比较不同PCR方法检测效果。4对引物以60℃为退火温度时均能检测分枝杆菌,其中IS6110、IS1081和Mpb64基因引物可以特异性检测牛分枝杆菌。IS6110和IS1081基因引物对牛分枝杆菌基因组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10~(-10) ng/μL;IS6110基因引物在肺脏和淋巴结中牛分枝杆菌检测灵敏度可达10~6 CFU/mL以上,而Mpb64基因引物对奶样中牛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2 CFU/mL。本研究筛选出相对适宜的牛分枝杆菌PCR检测方法,为牛结核病病原学检测和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梅建国, 庄金秋, 任强, 莫玲, 王艳, 李峰, 郭时金, 付石军, 赵蕾, 王建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6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水貂源犬瘟热病毒(CDV)的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实现细胞高密度生长和病毒高效增殖,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增殖弱毒株CDV3。整个过程采用摇瓶培养法,通过对病毒培养温度、病毒收获时间等关键技术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F-1细胞37℃培养至72 h,接种CDV3,35℃继续培养72 h收获病毒,病毒滴度每0.1 mL可达10~(5.0) TCID_(50)。CDV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的初步建立,为高效水貂犬瘟热疫苗的研发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赵苗苗, 孙殿钢, 项维, 王玲玲, 刘峰, 何斌, 李丰阳, 雷连成, 张付贤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75-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查明贵州六盘水猪场患呼吸道疾病死亡猪只的致病原,本试验采集病猪的口鼻拭子和肺脏组织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探究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PCR和16S rDNA测序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0712;血清分型鉴定PM0712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MLST分型为3型;分离菌株携带17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6×10~1 CFU/mL;PM0712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和中药黄连、乌梅敏感。研究结果为猪源ST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防控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邓俊花, 吕继洲, 陈冬杰, 袁向芬, 魏方, 赵文军, 吴绍强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8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现场筛查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的方法,以便鉴别我国复杂的ASFV感染情况。通过分析国内ASFV流行态势,选择MGF-505R基因及B646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exo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利用双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方法检测ASFV MGF-505R及B646L基因,结果显示:检测时间在15 min内,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反应,且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6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推荐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建立的ASFV MGF-505R基因缺失株的荧光RPA检测方法适配可移动式荧光RPA检测仪,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ASFV现场快速临床检测,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 张刘辉, 刘颖, 马晓, 赵友驿, 韩莹莹, 金钺, 陈红英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9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制预防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感染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活载体疫苗候选毒株,本研究依据HP-PRRSV HuN4毒株GP5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引物,BamHⅠ引入到引物的5′端,从HP-PRRSV毒株的RNA中,用RT-PCR扩增HP-PRRSV GP5基因。将BamHⅠ酶切的PCR产物与同样酶切并去磷酸化的PRV转移载体pG相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GP5/HP-EGFP。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G-GP5/HP-EGFP质粒转染已接种PRV三基因缺失毒株rPRV-gE~-/gI~-/TK~-的ST细胞中,经病毒空斑纯化,获得携有HP-PRRSV GP5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GP5/HP-EGFP。将重组病毒rPRV-GP5/HP-EGFP接种CRISPR/Cas9 EGFP敲除质粒转染过的ST细胞,经4轮病毒空斑纯化,最终获得无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rPRV-GP5/HP。经PCR鉴定及测序,证实获得的rPRV-GP5/HP在EGFP基因上缺失了1 232 bp。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成功构建重组病毒rPRV-GP5/HP。
  • 杜鹃, 吴迪, 张玮, 程敏姮, 李蕊, 李刚, 陈会玲, 王天梓, 苗东影, 王林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98-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弓形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荧光检测方法,以弓形虫高度重复性保守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2组引物,对引物组进行比对和反应条件优化,确定特异性与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在62℃50 min内对弓形虫的检测灵敏度为1 copies/μL,灵敏度高于行业标准(NY/T 573—2022),且优于市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与血吸虫、猫弓首蛔虫、犬巴贝斯虫、犬新孢子虫、钩端螺旋体均无交叉反应。应用LAMP荧光方法检测已知背景信息的200份弓形虫临床样品,检出阳性样品10份,阴性样品190份,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设备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适于在兽医实验室及动物医院推广应用。
  • 付宁宁, 肖长广, 陈梦莉, 邱亚峰, 李宗杰, 李蓓蓓, 刘珂, 邵东华, 马志永, 魏建超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05-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以PRRSV SH1株感染性克隆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pSin-Ires-Puro-N,将重组质粒pSin-Ires-Puro-N与辅助质粒psPAS2、pMD2.G、pRSV-Rev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表达N蛋白的重组慢病毒颗粒并将其感染Marc-145细胞,嘌呤霉素初步筛选阳性细胞,筛选几代后的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终点稀释法获得稳定表达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通过PCR鉴定表明细胞系中存在N蛋白基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N蛋白能在细胞系中能稳定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PRRSV 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为研制PRRSV新型复制缺陷型疫苗奠定基础。
  • 殷位刚, 朱银银, 杨佩才, 张洪英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11-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通过比较针对弓形虫529 bp重复序列片段(Rep-529)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荧光定量PCR(qPCR),筛选出较优的弓形虫DNA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宠物猫弓形虫感染检测。试验以含有弓形虫Rep-529的质粒作为模板,比较文献报道和自主设计的引物组的最低检测限,并用其他病原DNA进行交叉反应性测试,用筛选出的最优引物组对宠物猫粪中弓形虫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包含Rep-529的质粒为模板比较检出限,LAMP 529-11引物组检测限最低,为10~3 copies/μL;其次为文献报道的LAMP RE引物组和qPCR引物组,检测限均为10~4 copies/μL;LAMP 529-3和2021引物组的检测限最高,均为10~5 copies/μL;各引物组对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旋毛虫、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细小病毒DNA均无扩增;用LAMP 529-11引物组,对39只宠物猫弓形虫总检出率为33.33%(13/39),其中29份粪便中检出11份阳性(37.93%,11/29),10份肛拭子中检出2份阳性(20.00%,2/10)。总之,以弓形虫Rep-529重复序列为靶基因,本研究筛选获得的LAMP 529-11引物组快速、敏感且特异,在30 min内对弓形虫DNA进行有效扩增;用该法检测发现,33.33%的宠物猫正在排出卵囊,对环境和人类具有较大的潜在污染和传染风险。
  • 骆宗江, 刘彪, 林珈好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17-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黄芩苷碳点的抗犬乳腺肿瘤作用,本试验以黄芩苷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黄芩苷碳点,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VV-vis)、荧光光谱表征黄芩苷碳点的形态结构及光学性能,利用CCK-8细胞试验研究碳点对犬乳腺肿瘤细胞CIPp和CMT-7364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黄芩苷碳点呈类圆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良好,粒径范围为3~6 nm,晶格间距为0.253 nm,表面存在羟基、氨基和羧基等亲水性基团且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细胞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碳点对CIPp和CMT-7364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1.65μg/mL和42.78μg/mL,可有效抑制犬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综上,本试验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水溶性的黄芩苷碳点,该碳点表现出显著的抗犬乳腺肿瘤活性,可为犬乳腺肿瘤临床治疗药物的创新与研发提供思路。
  • 卢炜, 刘超, 卢劲晔, 陆江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22-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评估荷叶碱(NUC)对高脂饮食比格犬的抗肥胖效果和安全性。试验选取36只成年比格犬,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等分为6组:正常饲粮组、含0.1%NUC正常饲粮组、高脂饲粮组、含0.05%NUC高脂饲粮组、含0.1%NUC高脂饲粮组和含0.15%NUC高脂饲粮组。饲喂8周后,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血液电解质检测,并对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结果显示:高脂饲粮组的终末体重、体重增量、皮下脂肪厚度、脂肪细胞面积,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均高于正常饲粮组,添加0.1%NUC和0.15%NUC均可逆转这些变化。此外,添加0.1%NUC降低了高脂饮食犬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添加不同剂量NUC对血常规参数和血清电解质无影响。综上,NUC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比格犬的肥胖和肝酶变化,0.1%的添加剂量效果最佳。
  • 管峰, 胡馨予, 姚逸安, 石国庆, 刘守仁, 万鹏程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29-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角蛋白是生物材料中角质含量最丰富的结构蛋白,是动物被毛、羽毛、角、蹄和人类头发及指甲等组织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生物材料由于其丰富的来源和优越的生物学功能,是组织工程中最有前景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在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组织愈合和再生等多个方面已被开展研究。目前,从生物材料中提取角蛋白的技术有化学水解法、微生物消化水解法、离子液体溶解法、微波辐射法、蒸汽爆炸技术、热水解或过热法等。提取加工的角蛋白材料已用于药物传递、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工程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就角蛋白生物特性、结构、材料来源以及提取分离技术等进行总结,并论述角蛋白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角蛋白及其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38-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96种中文期刊和155种英文期刊,共2 151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贾丽, 武英豪, 李燕, 张建伟, 彭清洁, 鑫婷, 张广智, 马玉忠, 丁家波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39-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犊牛感染性腹泻是一类严重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和畜牧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常见疾病。犊牛常因饲养条件不佳与环境卫生管理不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腹泻。近些年,犊牛感染性腹泻的比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致病因素主要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犊牛腹泻常见病原包括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和隐孢子虫等,其中部分病原还会发生混合感染,导致犊牛继发呼吸道疾病、乳房炎、蹄病等,极大地增加治疗的难度。各个地区流行情况的监测有助于加强地区的治理,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以免感染性腹泻的暴发。本文对犊牛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检测和防治手段结合临床治疗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犊牛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黄雯怡
    畜牧与兽医. 2023, 55(12): 145-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动物福利管理与法规制度体系。如今,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新兴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与日俱增,随之带来的实验动物相关科研活动的伦理风险和福利监督挑战越来越大。本文从东西方的动物福利起源开始,讨论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近现代动物福利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差异点,同时结合2023年10月出台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力求为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