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45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5-03-21
  

  • 全选
    |
  • 魏兴梅, 薛书锦, 高振橙,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31-9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听力障碍和需要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的人群日益增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日益发展,其用于CI领域的研究可更好地改进相关产品和改善患者术后效果。目前已有研究将AI用于CI产品的研发、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后调机策略的优化和术后效果的预测等方面,本文将从上述方面进行综述,探讨AI用于CI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张欣怡, 陈婧媛,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38-9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 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 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时,在4种不同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下测试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SRT)。4种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根据掩蔽噪声的性别和方位的不同分别记为男声中间、女声中间、男声左右和女声左右。其中目标声为正前方向(0°)的一个男声,掩蔽声为2个男声或2个女声,来自正前方(0°)或左右两侧(±90°)。结果 双模式(BIM组)及单独CI助听(CI组)组内和组间言语识别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IM组在性别线索、空间线索、性别+空间线索下均获得了掩蔽释放,CI组在性别线索下获得了掩蔽释放,但在空间线索及性别+空间线索下获得了掩蔽干扰,各组在3种线索下掩蔽释放量(masking release, 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IM组与CI组MR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空间线索下,BIM组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使用者可利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分离竞争性噪声,但双模式和单独CI助听条件下利用性别和空间线索的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模式助听对性别+空间线索利用能力优于单独人工耳蜗助听。
  • 张李芳, 魏兴梅, 孔颖, 杨梦戈, 高振橙, 薛书锦, 陆思萌, 陈彪, 陈婧媛, 石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46-9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共同腔畸形(common cavity deformity, CCD)患者使用定制电极经乳突缝状迷路切开入路(transmastoid slotted labyrinthotomy approach, TSLA)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后长期听觉及言语功能发展规律。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36例CCD经TSLA径路植入定制电极的单侧CI患儿及61例同年龄段内耳结构无异常的单侧CI患儿。由同一组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量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 MUSS)评估所有受试者听觉和言语能力。分别CI术前及开机后分别在1、3、6、12、18、24、36、48、60、72、84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受试者术前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组别、时间及其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AP得分在术前和术后开机1、3、6、12、18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1、3、6、12、24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得分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18、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SS得分百分比在术前、开机1、3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3、6、12、18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机24、36、48、60个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患儿CI术后CAP得分及IT-MAIS/MAI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1、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R得分及MUSS得分百分比在开机后3、6、12、18、24、36、48及60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TSLA径路配合定制电极的CI可以有效帮助CCD患儿获得长期听觉言语收益,但较内耳结构无异常患儿CI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发育迟缓。CCD患儿CI术后听觉功能发育呈现开机2年内快速增长的趋势,在两年后呈缓慢增长趋势;其言语能力发育在开机后6个月至18个月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8个月至7年内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 薛书锦, 魏兴梅, 高振橙, 孔颖, 陆思萌, 陈彪, 石颖, 崔丹默,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56-9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不同亚型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 CH)患者耳蜗骨性结构形态学特点,初步探究CH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其与畸形种类和解剖学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CH的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随访术后效果。利用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三维重建技术分割重建不同亚型患者耳蜗三维图像并在其中测量和分析耳蜗长径、耳蜗宽径、耳蜗高度、耳蜗体积、底转长度及耳蜗管长度。使用效果问卷评估术后两年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情况,探究不同亚型及蜗神经发育情况患者术后效果特点,初步探究耳蜗解剖参数与术后效果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共102耳为CH畸形,其中9耳耳蜗形态特殊无法区分具体亚型。不同亚型CH耳蜗各解剖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90%CH患者合并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术后效果随访,不同CH亚型间各项术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合并CND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th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 MUS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蜗神经发育正常的CH患者各项术后效果得分与多项耳蜗解剖参数间正相关。结论 CH患者耳蜗形态变异复杂,合并CND概率高,术后效果个体间差异大。术前颞骨CT三维重建能够辅助评估CH患者耳蜗形态,进行不同亚型鉴别诊断以及识别特殊形态耳蜗。合并CND患者效果差于蜗神经发育正常患者,蜗神经发育正常时耳蜗发育越好术后效果越好。术前应对CH患者耳蜗形态及蜗神经发育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及全面评估,以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做出合理预估。
  • 高振橙, 陆思萌, 魏兴梅, 薛书锦, 张李芳, 王静娴, 马春玲, 孔颖, 拱月, 谢静, 陈彪, 陈婧媛,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66-9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问卷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评估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按耳蜗发育情况将患儿分为共同腔(common cavity, CC)组、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 CH)组、不完全分隔(incomplete partition, IP)组和正常耳蜗(normal cochlea, NC)组;按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将患儿分为CND 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神经束1~4)。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分别比较不同耳蜗类型及不同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以CAP=5分,SIR=3分为事件终点进行听觉言语发育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除CI术后5年CC组和NC组CAP和SIR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不同耳蜗类型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和听觉言语发育速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CAP和SIR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以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方面,多数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 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是决定CND患儿CI术后短期及长期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关键因素。是否伴有耳蜗畸形以及畸形种类并不直接影响CND患儿CI术后效果。
  • 沈梦雅, 薛书锦, 魏兴梅, 孔颖, 孙家强,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80-9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儿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并行CI的SNHL患儿78例,其中内耳结构正常患儿39例,内耳畸形组39例,包含前庭水管扩大6例,Mondini畸形13例,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5例,前庭囊发育畸形2例及内听道狭窄2例。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周内(T0)、术后1个月(T1)、术后6个月(T2)及术后1年(T3)进行VEMPs测试。使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各个随访时间节点VEMPs引出率、潜伏期和幅值等各个参数的差异,以及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78例患儿完成术后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 cVEMP)随访,术前(T0)cVEMP引出率为69.23%。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46.15%、41.03%和58.97%。CI前后整体c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03)。T1的P1和N1潜伏期显著缩短(P=0.07,P=0.046),48例患儿完成术后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 oVEMP)随访,术前总体引出率为75%,T1期、T2期和T3期引出率分别为81.25%、62.5%和62.5%。CI前后整体oVEMP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0,P=0.021)。CI植入时长对cVEMP的P1潜伏期、幅值及校正幅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3 4、P=0.041、P=0.041,P<0.001),对oVEMP的幅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T3时,cVEMP引出率和潜伏期幅值等参数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和T3的oVEMP的幅值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内耳畸形和非内耳畸形组在T1~T3时各测试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MPs可评估患儿CI术前、术后前庭功能,CI植入时长是VEMPs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内耳畸形可能影响CI术后耳石器功能,且CI植入时长对内耳畸形患儿的耳石器功能影响更为显著。VEMP测试结果可为CI侧别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 崔丹默, 薛书锦, 魏兴梅, 陈彪, 邹馨悦,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89-9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等。结果 6例患者中,1例患者行前庭窗植入,2例患者行面后径路植入,3例患者行经耳道径路或耳道/耳后联合径路植入。6例患者均顺利植入电极,1例患者术后面瘫情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余5例患者术后未见面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未出现外耳道后壁塌陷、脑脊液耳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现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情况时可根据面神经走行情况选择不同径路,完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
  • 薛书锦, 魏兴梅, 陈彪, 高振橙, 崔丹默, 石颖, 陈婧媛,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95-10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同期修补脑脊液漏手术技术及术后脑脊液漏控制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IP-Ⅰ合并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1周内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1个月人工耳蜗开机,并开始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结果 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顺利植入,术后随访时间1~17年,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脑脊液耳漏,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获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相关症状,预防脑脊液漏复发并帮助患者重建听力。
  • 魏兴梅,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01-1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内耳畸形(inner ear malformation, IEM)主要指骨迷路的畸形,目前IEM患者多可通过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获益,但手术难度和风险较正常耳蜗更大。本文就IEM患者CI手术的技术难点,如面神经畸形、脑脊液耳漏、电极异位等的防治策略,和电极选择、植入侧别选择等手术策略以及术后效果、术后调试的特点做了总结,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了IEM患者CI手术的研究热点、展望了未来研究前景。
  • 安琪, 杨楠, 朱玥荃, 师文娟, 黄敏琪,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08-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 CXCR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对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和MCAO再灌注24 h+3-MA(3-MA)组,每组5只。按照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模拟缺血90 min。3-MA组大鼠于MCAO前腹腔注射10 mg/kg 3-MA。所有组别大鼠均再灌注24 h。达到再灌注时间后将大鼠处死,迅速断头、取脑,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炎症因子TNF-α、 IL-1β及COX2阳性细胞数量,并分别对IL-1β、COX2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3-MA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 Sham组大鼠脑内偶见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而MCAO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MCAO组,给予自噬抑制剂3-MA的缺血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中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3)IL-1β和COX2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内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结论 自噬抑制剂3-MA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CXCR2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 IL-1β和COX2的阳性细胞数量,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说明自噬是促进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因素之一。
  • 李亚堃, 李蔚, 杨雪琦, 师文娟, 朱玥荃,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16-1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剂Eukarion-134 (EUK-134)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大鼠脑内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以及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ROS含量变化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EUK-134 (EUK-134)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中动脉梗死模型,模拟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 h。手术期间持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肛温,确保其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EUK-134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EUK-134(10 mg/kg),Sham及MCAO组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PGC-1α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DAC1的表达,利用氧化感应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H2DCF-DA)染色法标记ROS阳性细胞,并将VDAC1与ROS进行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1) 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EUK-134组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给予EUK-134处理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CAO组(P<0.05)。VDAC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3)在MCAO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与ROS共定位,且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给予EUK-134的缺血大鼠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较MCAO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OS清除剂EUK-134可以影响线粒体生物发生调节因子PGC-1α和物质运输通道VDAC1的表达,维持线粒体功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刘扬, 高超, 王小杰, 张梁, 吴安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23-1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共纳入106例患者,每组53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拔管后30 min至术后7d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麻醉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拮抗药氟马西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拔管发生率及术后48 h患者恢复质量[采用术后康复质量15条(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问卷评估]。结果 共有103例患者(R组51例,P组52例)完成研究。R组和P组术后7d内POD发生率分别为5.88%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9.60%, 9.80%)较P组(53.85%, 25.00%)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P=0.042)。R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3,)。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氟马西尼使用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不增加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也不影响患者恢复质量。
  • 李兴茂, 李秀, 王婷, 赵鑫, 王德杨, 商海燕, 赵咏梅, 李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29-1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根据既往是否规律使用GLP-1 RA(选取司美格鲁肽为代表)分为GLP-1 RA组和非GLP-1 RA组(胰岛素降糖治疗),记录基线状态下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以及在院期间血糖监测水平等,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认知功能,排除得分<26分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合格者219例,分别于卒中后3个月随访,再次使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以得分<22分判定为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较不同得分患者组间踝肱指数及衍生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derived time in range, dTIR)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束时,GLP-1 RA组11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29.09%;非GLP-1 RA组109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41.28%。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干预显著降低PSCI发生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司美格鲁肽干预的优势比为2.285, dTIR参数的优势比为0.985。结论 GLP-1 RA降糖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的PSCI程度。
  • 袁文思, 吴亚珩, 吴冬雪, 周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38-1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在转录水平的交叉免疫基因(cross immune genes, CIGs)并分析免疫浸润状态,为OSCC在SS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OSCC和SS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结合Venn图筛选OSCC和SS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再与免疫基因数据集进行交叉筛选获得CIGs。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算法筛选核心CIGs。利用CIBERSORT R软件包分析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及比例。结果 从OSCC数据集中筛选出2 885个DEGs,从SS数据集中筛选出2 472个DEGs,交叉分析得到55个CIGs;经LASSO回归分析后二次交叉筛选出RASGRP3为潜在的核心CIGs,在OSCC和SS中表达均上调。另外,在OSCC和SS中,记忆CD4+T细胞、巨噬细胞和活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浸润均与RASGRP3相关。结论 癌基因RASGRP3可作为OSCC和SS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对二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RASGRP3与浸润的NK细胞、巨噬细胞、CD4+T细胞等密切相关,为探索针对SS患者OSCC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 李雪卉, 陈航宇, 马睿瑶, 林坚, 李琳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50-10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对四妙勇安汤进行改良,验证其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乙氧二羟丁酮辅助的单链DNA测序(kethoxal-assisted single stranded DNA sequencing, KAS-seq)技术检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和正常创面组织,筛选糖尿病足相关的关键基因,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根据这些关键基因寻找有针对性的中药从而对四妙勇安汤进行改良,最后通过糖尿病足动物模型验证改良方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样本测序分析得到CREB1、GRID2、PIK3R3、DRD2、ADORA1、TNFSF11、EDNRB、HTR1B 8个关键基因,靶向到黄柏、苍术、地黄和半夏4味中药配伍入原方。在灌胃干预第7天时改良方组(S+)小鼠伤口愈合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ontrol)(P<0.05),第12天时S+组伤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原方组(S)(P<0.05)。改良方中药靶点在原方基础上更多富集到了神经系统、缺氧和血液循环调节相关通路中。结论 改良方与经方相比具有更好地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效果,相关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和促进伤口愈合等通路有关,同时也为中药方剂的临床加减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现代科学理论依据。
  • 苟东芸, 梁加一, 郭梓煜, 闫方圆, 王帅翔, 渠硕, 高雁, 张雨佳, 马晓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62-10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蛋白水解物(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for injection I, CH-I)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1-42)海马内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 Con)组、Aβ组、Aβ+CH-I组、CH-I组。以新物体实验和Y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提取Aβ组和Aβ+CH-I组小鼠海马m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实验检测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p38 MAPK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及炎性反应表达。结果 与Con组和Aβ+CH-I组比较,Aβ小鼠组新异臂/物体探索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Aβ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Con组和Aβ+CH-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A-seq测序显示与Aβ组相比,Aβ+CH-I组MAPK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相关基因显著下调;通过WB证实与Aβ组相比,Aβ+CH-I组凋亡水平、p38 MAPK蛋白及炎性反应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CH-I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及凋亡从而介导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沈童, 李芳芳, 范俊芬,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71-10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外周血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水平与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及卒中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AIS患者,检测患者接受治疗前血浆中YAP和炎性指标的表达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3个月预后数据。根据患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n=92)和预后不良组(mRS>2,n=6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卒中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YAP与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及卒中后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转归良好组相比,转归不良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显著增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较高的年龄(OR=1.04,P=0.013)、糖尿病(OR=3.87,P=0.004)、较高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1.36,P<0.001)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YAP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r=0.22,P=0.006)、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r=0.418,P<0.001)、IL-2(r=0.310,P<0.001)、IL-5(r=0.417,P<0.001)和IL-10(r=0.189,P=0.017)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17,P=0.027)、NLR(r=-0.24,P=0.002)、IL-2R(r=-0.259,P<0.001)、IL-16(r=-0.334,P<0.00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r=-0.317,P<0.001)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YAP蛋白水平与IL-2、IL-16、HGF之间的相关性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P<0.05)。结论 血浆YAP水平与多种炎性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提示YAP可能参与了卒中后炎性反应的调控。
  • 祝英娜, 李晓辉, 袁明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79-10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炎性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 MHR)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400例,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谱。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指数,以HOMA-IR中位数分为高HOMA-IR组和低HOMA-IR组;按照MHR三分位数分为Q1 (MHR≤0.25)、Q2 (0.250.34) 3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和炎性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R、BMI与I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MHR联合BMI对IR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HOMA-IR组HsCRP水平[2.77(1.06, 5.46)vs 1.43 (0.69, 2.94)]、MHR [0.32 (0.26, 0.41)vs 0.27(0.21, 0.34)]均高于低HOMA-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MHR Q3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Q2、Q1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MHR (r=0.294,P<0.001)、HsCRP (r=0.281,P<0.001)及BMI (r=0.50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对MHR进行标准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BMI均为HOMA-IR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766(95%CI:1.189~2.625,P=0.005)、1.192(95%CI:1.052~1.351,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与MHR和BMI相比,二者联合系数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4 (95%CI:0.706~0.801),其诊断IR效能最高。结论 MHR联合BMI对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效能较单独使用MHR更高,可以作为一种简易手段用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
  • 赵文芝, 彭璐, 张骁玮, 王欣, 杨柳青, 石汉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88-1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用于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讨论会、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拟定初始量表。选取60例老年患者进行预调查完善初始量表,选取461例老年患者进行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的初步验证,采用项目区分度、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等进行条目的筛选。选取347例老年患者进行量表信度、效度的再次验证,采用重测信度、评定者信度和效标信度(预测效度)等进行量表的评价。结果 正式量表包括5个维度(患病情况、用药情况、饮食营养与生活方式、症状与体征和身体功能)、26个条目。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31,Cronbach's α系数为0.665,重测信度为0.739,评定者信度为0.747,量表得分与常见血液检查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体格检查指标(提质量指数、握力、小腿围)、营养筛查量表,及住院时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具的信度、效度尚可,可用于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就医的老年人的健康综合评估。
  • 焦建, 王小琪, 邵枫, 袁丹, 李忠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95-10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应用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评估患者CAC情况并分组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HD患者发生CAC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5例MHD患者,分为无CAC组(n=39)和CAC组(n=96);2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内脂素、血糖、血钠、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 K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清内脂素升高以及合并糖尿病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内脂素单独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51(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内脂素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CAC的生物学指标。
  • 李晓静, 柳洪宙, 董松, 王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00-1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浓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个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分析血浆TMAO浓度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大于对照组,而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MAO浓度明显升高[(137.83±11.80) pg/mL vs(122.65±10.93) p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年龄(OR=1.268,95%CI:1.055~1.523,P=0.011)和血浆TMAO浓度(OR=1.186,95%CI:1.005~1.399,P=0.043)是T2DM的危险因素,血浆TMAO浓度升高,T2DM的危险性增加。结论 T2DM患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血浆TMAO浓度,TMAO是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
  • 张兰, 马迎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06-1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0例CKD患者,其中CKD早期(CKD1-3a期)34例,中期(CKD3b-4期)35例,晚期(CKD5期)71例。记录入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测定0、1、2h的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共有71例患者完成了OGTT试验。结果 (1)在CKD早期、中期、晚期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42.1%、41.2%、37.1%;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1%、17.6%、34.3%;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9.4%、14.3%、14.1%;(2)在校正了性别、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尿酸,OR值分别为1.057、1.132、1.007,P值分别为0.028、0.035、0.012,即年龄每增加10岁,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57%,BMI每增加1 kg/m2,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13.2%,尿酸每增加100μmol/L,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70%。结论 (1)CKD患者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高达39.4%,糖尿病患者比例达32.4%,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5.5%和9.7%)。(2)CKD患者早期即出现糖代谢异常。(3)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和尿酸。
  • 魏兴梅, 陆思萌, 薛书锦, 高振橙,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11-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初级听囊(rudimentaryotocyst,RO)是一种严重的内耳畸形,约在胚胎发育第3~4周内耳发育停滞造成,其结构特点为不伴内听道(internalauditory canal,IAC)的耳囊,影像表现为内耳结构是直径仅几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且没有IAC[1-2]。临床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sensorineural hearingloss,SNHL)。
  • 王恬园, 于芸,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15-1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 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GLP-1RA)在控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减轻肥胖患者体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治疗地位。通过作用于分布于全身的GLP-1R,该药对人体其他重要系统也可产生一定影响,如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增加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等。随着该药物使用人群的不断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胃排空延迟、返流及误吸等围术期不良事件,需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针对该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其围术期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谭乃川, 孟艳, 赵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22-1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发现方面的贡献。miRNA是一类通过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这一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等模式生物中,还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中起重要作用。Ambros和Ruvkun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基因调控模式,揭示了RNA在基因表达中的核心地位。miRNA在细胞发育和分化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为研究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提供了全新视角。该发现与RNA干扰技术共同丰富了RNA领域的研究,推动了RNA药物的开发。
  • 卢玉, 于书帆, 姜秉寅, 王玉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31-1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美国化学家大卫·贝克(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伦敦人工智能公司谷歌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M·詹珀(John M. Jumper),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 张大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38-1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杨新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于日本Nihon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获1999年赛克勒(Sackker)中国医师年度奖,2005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80。主编《急性冠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等10余部专著。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诊疗方面颇有造诣;对房扑、特发性室速、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做了积极地探索工作;在心脏中心和“绿色通道”的建立、管理和完善方面做出较突出的贡献。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及PCI手术数千例。担任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院委员、美国和欧洲心律学学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康复学组组长及心脏急重症学组组长等,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