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竞争性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研究

张欣怡, 陈婧媛,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6) : 938-945.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竞争性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研究

  • 张欣怡, 陈婧媛,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线索下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bimodal cochlear implant, BIM)使用者在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中对不同说话者性别和空间线索的利用情况。方法 纳入11例汉语普通话BIM使用者,分别在双模式和单独佩戴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时,在4种不同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下测试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 SRT)。4种空间竞争性言语噪声环境根据掩蔽噪声的性别和方位的不同分别记为男声中间、女声中间、男声左右和女声左右。其中目标声为正前方向(0°)的一个男声,掩蔽声为2个男声或2个女声,来自正前方(0°)或左右两侧(±90°)。结果 双模式(BIM组)及单独CI助听(CI组)组内和组间言语识别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IM组在性别线索、空间线索、性别+空间线索下均获得了掩蔽释放,CI组在性别线索下获得了掩蔽释放,但在空间线索及性别+空间线索下获得了掩蔽干扰,各组在3种线索下掩蔽释放量(masking release, 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IM组与CI组MR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空间线索下,BIM组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使用者可利用性别线索及空间线索分离竞争性噪声,但双模式和单独CI助听条件下利用性别和空间线索的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模式助听对性别+空间线索利用能力优于单独人工耳蜗助听。

关键词

人工耳蜗 / 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 / 言语识别 / 噪声下言语识别

中图分类号

R764.9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张欣怡, 陈婧媛, 陈彪, 邹馨悦, 石颖, 张李芳, 刘萍, 孔颖, 李永新. 汉语普通话双模式人工耳蜗使用者在竞争性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38-945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07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402705);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项目(QML202302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内基金项目(2022-YJJ-ZZL-035); 首都医科大学校培育基金(PYZ23106)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