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高 然,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26-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9
    肺-膈肌保护性通气旨在限制危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和膈肌的副损伤。其中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动态监测是临床实施肺-膈肌保护性通气的重点。本文按照呼吸驱动的生理路径,自上而下的在呼吸肌、压力变化和肺通气三个层面对现有的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监测指标进行综述,分别对其意义、获得方式、相应界值以及优缺点逐一进行讨论。
  • 基础研究
    刘 畅, 李丽英, 常 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71-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5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人巨噬细胞为瘢痕相关巨噬细胞(scar-associated macrophages,SAMs)的实验方案,研究SAMs使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已发表的人和小鼠纤维化肝组织非实质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SAMs中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使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PLG)把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成为SAMs。收集SAMs培养上清与人HSCs细胞系LX-2共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的方法检测SAMs标志物、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和HSC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病因造成的小鼠纤维化肝组织或肥胖患者损伤肝组织中均存在SAMs,且均高表达其标志基因和纤维化相关基因SPP1、CTSD。联合使用PMA及PLG使THP-1的SAMs标志物CD9、TRME2、LGALS3、CD63表达水平升高,同时SPP1、CTSD表达水平升高。体外诱导的SAMs培养上清可以使LX-2活化。结论  SAMs存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人或小鼠损伤/纤维化肝组织中,并具有相似的特征和功能。联合使用PMA及PLG可将THP-1诱导为SAMs。SAMs可能通过产生SPP1、CTSD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推进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苏维雪, 姜 利, 席修明, 王 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 权, 朱 波, 姜 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2
    目的  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按SBP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Q2、Q3、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  1 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 (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 (52.0, 78.0)岁,483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 (OR=1.43, 95%CI:1.11~1.98)。且与Q1组患者相比,Q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 95%CI: 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 95%CI:1.07~1.84)。结论  较大的SBP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关乐, 宋天彬, 候亚琴, 李则, 闫少珍, 张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9-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4
    目的  探讨通过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ttsburgh compound B,11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认知障碍(non Alzheimer's disease 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N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收治的AD患者(AD,n=36)、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n=20)、非A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NAD,n=19)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 NC,n=10)作为研究对象。此85例受试者均行11C-PIB PET显像 ,首先对脑内是否有Aβ沉积做阴性或阳性定性判断,再以脑干为参考脑区对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叶Aβ沉积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max)半定量测量,并分析AD、 MCI、NAD及NC组之间SUVRmax的差异。结果  定性判断显示,AD组、N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与NA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显示,对于所有的脑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组的SUVRmax值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所有脑区中,NC组的SUVRmax数值最低,但SUVRmax在MCI组、NAD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C-PIB PET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诊断AD均有较高价值,半定量分析对AD及MCI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 慢性鼻窦炎机制和临床研究
    郑 铭, 吴健有,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 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39-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1
    目的  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 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 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  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 (10.4±11.0)个月, 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 vs 24.7%, 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 vs 53.3%,P=0.133; 18.2% vs 35.3%, 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 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 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 vs 20%(P= 0.024)、28.6% vs 33.3%(P=0.76)、11.7% vs 26.7% (P=0.215)、 6.5% vs 20% (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 vs 26.7%, P=0.000; 80.5% vs 20%, P=0.000; 41.6% vs 0%, P=0.002)。结论  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王丽辉, 张伟俊, 杨思敏, 朱 琤, 林 彬, 皋 源, 向淑麟, 余跃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7-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 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定植组,且其他炎性指标更容易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同时非定植组患者的T 及Th 淋巴细胞绝对值可以在第7天更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7% vs 22.8%,P=0.61),但非定植组抗菌药物的疗程明显短于定植组[(11.3±3.1)d vs (14.2±4.7)d,P<0.01)],且存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缩短的趋势。结论  气道白念珠菌定植不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但会延长炎症反应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导致免疫功能延迟恢复。
  • 临床研究
    郭言, 崔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33-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21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现4例癫痫发作致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6.3岁。其中3例为上中胸椎多发压缩性骨折,1例为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疼痛性质及部位均不典型。75%患者存在延迟诊断,仅1例患者骨折后行骨密度检测。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康复。结论  癫痫发作诱发的非创伤性脊椎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常见类型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特殊骨折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获取完整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脊椎影像学检查对该病诊断至关重要。控制癫痫发作是首要预防措施,慢性癫痫患者应考虑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折发生。
  • 基础研究
    晋瑞娜, 边海波, 张晓敏, 杨 帆, 王晚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96-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8
    目的  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源表达OX40和EGFR的HEK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抗与靶蛋白表达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利用Jurkat-OX40-NF-κB-GFP报告细胞,验证双特异性抗体对报告细胞的激活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进一步验证抗OX40/EGFR双抗对原代T细胞的激活。结果  成功构建并且纯化了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并且验证了该双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表达EGFR和OX40的HEK293T细胞。在表达EGFR的A549肺癌细胞介导的交联作用下,该双特异性抗体较OX40单抗更强地激活OX40-NF-κB报告细胞,并且促进PBMC分泌IL-2和IFN-γ细胞因子。结论  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成功,可同时识别OX40和EGFR受体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 基础研究
    高明远, 孙晓红, 杨子成, 徐群渊, 雷慧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62-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4
    目的  训练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小鼠分别进行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行为学学习,探究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小鼠反转学习范式的可行性与对Sapap3基因敲除鼠认知灵活性的探究。方法  将8~10周的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鼠各分成3组,在头部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学习行为学训练,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舔水事件的正确率、错误率与学习速率等指标,观察小鼠在3种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下的学习能力。结果  Sapap3基因敲除鼠与C57/6J野生型小鼠在以嗅觉与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范式反转阶段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可用于对认知灵活性的检测并且Sapap3基因敲除小鼠的认知灵活性存在障碍,为后续进行对与认知灵活性相关的疾病与脑区的研究的奠定了行为学基础。
  • 基础研究
    金 瑞, 王金麒, 许宗锴, 刘玥叡静, 赵小雨, 陶丽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81-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6
    目的  探究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纳排标准者共计9 228例。以2010年至2011年(体检1)、2012年至2013年(体检2)、2014-2015年(体检3)3次体检的SUA/Scr值计算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随访中通过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而后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48.89±10.22)岁,其中男性5 846(63.35%)例,将其按SUA/Scr累积暴露四分位数分组,分别为Q1~Q4组。矫正协变量后,与Q1相比,Q2、Q3、Q4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分别为1.221 (95%CI:1.066~1.400)、1.255(95%CI:1.095~1.439)、1.478 (95%CI:1.287~1.697)。累积暴露负担大于0(OR=1.223,95%CI:1.109~1.349)和高暴露时间为6年(OR=1.332,95%CI:1.171~1.515)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结论  SUA/Scr累积暴露、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关联。颈动脉斑块的一级预防不仅要关注单一时点的SUA/Scr值,而且要对SUA/Scr值展开长期监测。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宋德婧, 高 然,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94-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4
    目的  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e measurement of PMI from the ventilator, PMIvent)的一致性,PMIvent与吸气努力的相关性,以及PMI评价低吸气努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22例使用PSV模式的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压力支持(support pressure, PS)水平从20 cmH2O到2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滴定,每个PS水平进行吸气末保持和呼气末保持,记录流量、气道压和食道压信号,计算PMIref、PMIvent和食道-压力时间乘积(esophageal pressure-time product, PTPes)。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PMIvent与PMIref的一致性,采用决定系数(R2)评估PMI与吸气努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方法评估PMI检测低努力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PMIvent和PMIref之间的残差(95%一致性区间)为0.18(-0.44~0.80)。PMIref和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1,患者内R2=0.80),PMIvent与 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2,患者内R2=0.81)。对于临界值PTPes<50 cmH2O·s·min-1时,PMIven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3(0.89,0.96),最佳临界值为-0.77 cmH2O。结论  通过呼吸机获得的PMIvent可以有效替代实验条件下测量的PMIref。PMIvent和PMIref都与吸气努力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低吸气努力的潜在价值。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李丽娜, 杨敏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9
    心肌纤维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基础病理改变,与心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评价心肌纤维化的技术存在有创、特异性欠佳、无法早期诊断等不足。近年来,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因其在检测心肌纤维化以及在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现有研究,重点介绍其应用现状、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 名师
    张 迪, 景 行, 梁立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7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7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徐劲节, 王媺媞,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5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0-0.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丹, 王雪,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2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 临床研究
    王 维, 宫 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3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2
    目的  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44%,80% vs 52%(P <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56%,52% 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 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 vs 56%,52% vs  40%,16% vs 4%,24% 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 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 结论  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关皓琳, 袁紫瑜, 袁磊磊, 陈谦, 王永刚,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3
    目的  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 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 18F-FDG PET 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  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 )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  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 慢性鼻窦炎机制和临床研究
    王 明, 洪 宇, 卜祥婷, 王成硕, 张 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46-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2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以及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CRSwNP+AS)鼻黏膜中纤维蛋白沉积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鼻黏膜中纤维蛋白的沉积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wNP鼻黏膜中有显著的纤维蛋白沉积,且呈交联状态,CRSwNP+AS组有更明显的纤维蛋白沉积。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的基因-凝血因子ⅩⅢ A1(factor ⅩⅢ A chain 1, F13A1)和抑制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PAI-1)在CRSwNP和CRSwNP+AS组的表达均升高,并且F13A1在CRSwNP+AS组的表达较CRSwNP显著更高;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tissue type, PLAT)在CRSwNP+AS组的表达显著低于CRSwNP和对照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 PLAU)的表达在两种类型的CRSwNP中均上调。CRSwNP+A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下调F13A1、上调PLAT的表达。结论  CRSwNP患者鼻黏膜中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可能与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调有关,合并AS患者鼻黏膜中F13A1和PLAT的表达失调更为明显。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吴涵, 王雪,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 基础研究
    于小红, 马致洁, 梅雪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89-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7
    目的  建立白芍饮片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对白芍有效成分进行指认,以期为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0批白芍饮片,分别制备白芍标准煎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法建立白芍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以2012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通过与对照品比对、与文献核对质谱数据,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经检测,10批白芍标准煎液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较好,各样品间相似度均>0.9;共指认出5个共有峰: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除虫菊素II,苯甲酰芍药苷。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白芍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刘 帅, 王淑雅, 徐珊珊, 田 莹, 陈晓霖, 张琳琳, 石广志,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07-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6
    目的  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收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SAH术后且行ICP监测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患者,通过CT测量ONSD并记录ICP数值,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价3名研究者测量ONSD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ONSD与ICP的相关性。 结果  纳入184名aSAH术后患者共282例次ONSD数值以及对应的ICP,ICP的中位数是12(9,18)mmHg(1 mmHg=0.133 kPa);ONSD的中位数是5.59(5.26,5.99)mm。3名不同研究者测量双侧ONSD的ICC分别为0.895(0.872~0.915,P<0.001)、0.869(0.841~0.894,P<0.001)。ONSD和ICP呈正相关(r=0.273,95% CI:0.158~0.381,P<0.001)。ONSD预测ICP > 22 mmHg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0~0.836,P<0.001),cutoff值为5.61 mm,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55.3%。 结论  应用CT测量ONSD具有可重复性,其与有创ICP数值显著相关。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李俊聪, 赵 松, 于 凯, 韩玉珍, 郭方兴, 李文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01-2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5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刺激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伤组、脓毒症组、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组及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α7nAChR)拮抗剂组。假伤组大鼠仅行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腹腔;脓毒症组大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构建脓毒症模型;VNS组大鼠于CLP术后即刻予左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20 min;α7nAChR拮抗剂组大鼠CLP术前30 min 腹腔注射甲基牛扁亭(methyllycaconitine,MLA)(2 mg/kg),余操作步骤同VNS组。术后24 h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收集测定24 h尿量,检测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取大鼠肾组织,行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TdT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志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评估肾病理学改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① 脓毒症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TNF-α、IL-6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② 脓毒症组大鼠24 h尿量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减少(P<0.01);③ 脓毒症组大鼠尿NGAL、KIM-1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④ 脓毒症组大鼠肾病理学损伤评分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假伤组和VNS组明显升高(P<0.01);⑤ 与α7nAChR拮抗剂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TNF-α、IL-6和尿NGAL、KIM-1以及24 h尿量、肾病理损伤评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通过激活依赖α7nAChR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损伤。
  • 临床研究
    田笑如, 钱坤, 张培龙, 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18-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 、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 临床研究
    段宇航, 吕宏蓬, 滕飞, 戴芷晴, 林锦,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11-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8
    目的  基于五行理论探究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与水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性,为进一步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内涵、推进我国本土化人格理论模型提供基础。方法  在招募的受试者中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筛选出典型的火行人与水行人,采用成套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工具(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和Top-down及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招募受试者火行人24人,水行人20人,与水行人组相比,火行人组在注意功能维度得分明显更高,在RBANS各部分得分上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任务得分更高;火行人组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长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时更短、准确率更高,水行人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短时加工准确率差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更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更易被线索所吸引,但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较短,同时水行人在注意力反应时间更长,更不易被线索所影响,且注意力稳定性更强。
  • 唐帆, 邓梦琪, 苗劲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09-615.
    目的 探讨T-LAK细胞源蛋白激酶/PDZ连接激酶(T-LAK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PDZ-binding-kinase,TOPK/PBK)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TOPK/PBK抑制剂HI-TOPK-03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GEPIA)数据库分析TOPK/PBK在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噻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细胞活力和增殖检测实验及平板克隆实验分析HI-TOPK-032对OVCAR3及SKOV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卵巢癌裸鼠皮下瘤模型验证HI-TOPK-032对卵巢癌瘤体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中TOPK/PBK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小分子抑制剂HI-TOPK-032可抑制TOPK/PBK表达,致OVCAR3及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也表明HI-TOPK-032处理组瘤体质量[(0.670±0.450)g vs(1.514±0.358)g]和体积[(0.418±0.171)cm3 vs(0.973±0.262)c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TOPK/PBK在卵巢癌中高表达,TOPK/PBK抑制剂HI-TOPK-032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这一发现提示TOPK/PBK可能成为卵巢癌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刘莉莉, 阮祥燕, 杨瑜, 蒋玲玲, 王泽铖, 张明珍,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596-60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 蒋玲玲, 阮祥燕, 李妍秋, 张明珍, 王泽铖, 杨瑜, 刘莉莉,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23-628.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女性患者体成分对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8例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4年国际鹿特丹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COS组(n=578)和对照组(n=100)。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测量体脂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age, BFP)、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肌酐(creatinine, Cre)、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并分析PCOS体成分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PCOS组体质量、腰围、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组ALT、AST、UA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OS组BUN、Cre、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OS组BF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07%PCOS患者伴有超重或者肥胖。PCOS组转氨酶异常率高达12.8%,超重肥胖的PCOS患者转氨酶异常率高达17.86%,显著高于瘦型PCOS组和对照组(P均<0.05)。关于血脂方面,PCOS患者TC、TG、LDL-C、L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COS患者尤其是那些超重或肥胖者,面临更高的肝功能受损风险和血脂异常问题。因此,针对PCOS患者的管理应特别关注其体成分对肝、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通过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饮食和增加运动,有助于提高PCOS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远期生命质量。
  • 曾成, 吴佳源, 丁红涛, 张宁, 郎昭, 何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08-814.
    目的 研究新型可视化工具集成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对比可视化机器人系统与传统徒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率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可视化机器人系统辅助单节段腰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匹配85例传统徒手置钉法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术后腰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影像评估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对比两组患者的置钉优良率、钉道调整次数、螺钉调整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改善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改善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钉道调整次数和螺钉调整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围术期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可视化机器人系统辅助的置钉准确性显著优于徒手置钉,并可以减少重复调整钉道和重复置钉的次数。尽管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但其临床疗效不劣于传统手术,且具有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的优势。
  • 吴安琪, 骆泽妮, 江垚, 汪志锴, 诸欣平, 孙希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91-89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TsPmy)对于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 首先制备TsPmy蛋白,并通过初始T细胞诱导的方法在Rag1 KO小鼠中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随后将Rag1 K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接受CD4+Foxp3-CD45RBhi T细胞与TsPmy共处理的小鼠组、接受CD4+Foxp3-CD45RBhi T细胞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共处理的对照组,以及未经处理的Rag1 KO小鼠组。对小鼠进行腹腔内TsPmy预处理,并对其临床症状以及结肠缩短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法观察结肠组织以评估炎症情况。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1 cell, 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 Th17)细胞比例,以及肠道中特异性CD10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比例。结果 TsPmy能显著减轻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的病理损害以及结肠固有层中炎性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能增加耐受性CD103+DC的丰度。结论 TsPmy可能通过增加CD103+DC的数量并减少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来缓解慢性结肠炎,显示其具有作为潜在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候选分子的可能性。
  • 秦云龙, 周瑾, 刘萌, 罗开发, 王安静, 王頔, 赵晋, 孙世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38-845.
    目的 探究原发性恶性高血压肾硬化(malignant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MHT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明确影响MHTN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肾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区分MHTN和良性肾动脉硬化(benign arteriolosclerosis nephrosclerosis, BAN)。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HTN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肾脏累积生存率。研究终点定义为终末期肾病或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 共计231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HTN患者7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8(13.2,47.1)个月,共36例(52.0%)达到肾脏复合终点。与BAN患者相比,MHTN患者平均年龄更小、临床表现更重、预后更差。单因素Cox分析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浆白蛋白、血清钙、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肾脏总体慢性病理评分(Total Renal Chronic Pathological Score, TRCS)与MHTN患者肾脏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校正病理评分后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ys-C(HR=1.490,95%CI:1.144~1.942,P=0.003)、Hb(HR=0.981,95%CI:0.963~0.999,P=0.042)、FIB(HR=1.650,95%CI:1.125~2.419,P=0.010)、TRCS(HR=1.317,95%CI:1.057~1.640,P=0.014)是影响MHTN患者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MHTN患者中,Cys-C、FIB升高、Hb降低和更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预示着不良肾脏结局。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过程中MHTN患者的肾活体组织检查率更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 张宗玮, 丁国华, 石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46-85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肾性贫血和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肾性贫血提供新的观点和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病情稳定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使用SPSS 22.0软件包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贫血组血清β2-MG显著升高,患者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总蛋白、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β2-MG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血白蛋白、高β2-MG水平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β2-MG水平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相关,低血白蛋白、高血清β2-MG是患者肾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时,需要尤其注意患者营养状态和β2-MG等大分子炎性毒素的清除,必要时先纠正营养不良和使用β2-MG吸附柱可能对纠正肾性贫血更为有利,从而进一步减少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蒋欢, 李姣清, 徐浩森, 兰金意, 杨单植, 张婷, 刘沛敏, 吴丹凤, 白晓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917-922.
    神经轴突导向分子家族(slit guidance ligand, Slit)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与其单次跨膜受体(roundabout guidance receptor, Robo)相互作用。目前,已经在人类发现3个Slit基因(Slit1-3)和4个Robo基因(Robo1-4)。Slit3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迁移、骨形成、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Slit3在不同临床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值得深入研究探索。通过研究Slit3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将为探索其生物学作用及发病机制,研发靶向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本文综述Slit3在各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 闫伟, 向鹏, 谢英伟, 郑宇朋, 平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58-863.
    目的 探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同时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同侧继发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使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对58例肾盂旁肾囊肿合并同侧肾结石患者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2、6、12个月于门诊随访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检测残结石及肾囊肿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3±15.6)岁。肾盂旁囊肿平均大小为(5.8±1.9)cm,包括54例BosniakⅠ类和4例BosniakⅡ型肾囊肿患者,肾结石的平均大小为(13.3±5.5) mm,平均手术时间为(33.4±12.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0.7) d,并发症包括3例患者短暂发热(>38℃)和1例患者明显出血,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后1个月和2个月的无结石率分别为94.1%(53例)和98.3%(57例),术后1年随访期间,囊肿复发率为6.9%(4例),结石复发率为5.2%(3例)。结论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肾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同时治疗肾结石和肾盂旁囊肿是安全有效的,清石率令人满意,囊肿复发率低。
  • 王琦, 梁辉, 陆瑜,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907-911.
    目的 分析RhD阴性患儿行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临床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至2022年接受颅内占位切除的RhD阴性患儿的病历记录,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备血及输血相关围术期血液管理。结果 23例RhD阴性患儿被纳入分析,患儿平均年龄(7±3.5)岁,术前22例(95.7%)申请备异体血,17例(73.9%)备血成功,5例(21.7%)术前备血未成功,从申请备血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8±3)d,备异体红细胞260(260,455)mL,1例(4.3%)患儿术前储存自体全血400 mL;术中出血4.8(2.2,13.3)mL/kg,总计10例进行了输血,其中7例(30.4%)仅输入异体红细胞,1例(4.3%)输入异体红细胞及自体回收红细胞,1(4.3%)例输入自体回收红细胞,1例(4.3%)输入储存全血150 mL,输血率为43.5%,配血输注比(cross-match/transfused, C/T值)=2.7,输血指数(transfusion index, Ti)=1。术中12例(52.2%)患儿行动脉血气分析,2例(8.7%)患儿监测血栓弹力图,术后血红蛋白(117±19.4) g/L,6例(26.1%)患儿术后出现轻度贫血,2例(8.7%)中度贫血。结论 RhD阴性患儿行神经外科手术备血困难,需根据病变类型及部位针对性制定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并采用多模式治疗策略以减少出血及对异体RhD阴性血的依赖,保障患儿手术安全。
  • 赵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928-930.
    邹丽颖,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研究生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从事产科临床工作。2010年至2011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学习胎儿医学及高危妊娠管理。2015年开始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产一科副主任,2019年挂职青海省海东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海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殖与孕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母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学术任职。
  • 刘扬, 高超, 王小杰, 张梁, 吴安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23-1028.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对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马唑仑麻醉组(R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共纳入106例患者,每组53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拔管后30 min至术后7d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率。次要研究指标为麻醉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拮抗药氟马西尼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延迟拔管发生率及术后48 h患者恢复质量[采用术后康复质量15条(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问卷评估]。结果 共有103例患者(R组51例,P组52例)完成研究。R组和P组术后7d内POD发生率分别为5.88%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19.60%, 9.80%)较P组(53.85%, 25.00%)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P=0.042)。R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33,)。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氟马西尼使用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脑血管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不增加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也不影响患者恢复质量。
  • 卢玉, 于书帆, 姜秉寅, 王玉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31-1137.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美国化学家大卫·贝克(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伦敦人工智能公司谷歌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M·詹珀(John M. Jumper),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
  • 张大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38-1143.
    杨新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于日本Nihon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获1999年赛克勒(Sackker)中国医师年度奖,2005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80。主编《急性冠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等10余部专著。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诊疗方面颇有造诣;对房扑、特发性室速、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做了积极地探索工作;在心脏中心和“绿色通道”的建立、管理和完善方面做出较突出的贡献。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及PCI手术数千例。担任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院委员、美国和欧洲心律学学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康复学组组长及心脏急重症学组组长等,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等期刊编委。
  • 张兰, 马迎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06-1110.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0例CKD患者,其中CKD早期(CKD1-3a期)34例,中期(CKD3b-4期)35例,晚期(CKD5期)71例。记录入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测定0、1、2h的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共有71例患者完成了OGTT试验。结果 (1)在CKD早期、中期、晚期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42.1%、41.2%、37.1%;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1%、17.6%、34.3%;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9.4%、14.3%、14.1%;(2)在校正了性别、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尿酸,OR值分别为1.057、1.132、1.007,P值分别为0.028、0.035、0.012,即年龄每增加10岁,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57%,BMI每增加1 kg/m2,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13.2%,尿酸每增加100μmol/L,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增加约70%。结论 (1)CKD患者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高达39.4%,糖尿病患者比例达32.4%,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5.5%和9.7%)。(2)CKD患者早期即出现糖代谢异常。(3)CK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和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