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高 然,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26-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9
    肺-膈肌保护性通气旨在限制危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和膈肌的副损伤。其中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动态监测是临床实施肺-膈肌保护性通气的重点。本文按照呼吸驱动的生理路径,自上而下的在呼吸肌、压力变化和肺通气三个层面对现有的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监测指标进行综述,分别对其意义、获得方式、相应界值以及优缺点逐一进行讨论。
  • 基础研究
    刘 畅, 李丽英, 常 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71-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5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人巨噬细胞为瘢痕相关巨噬细胞(scar-associated macrophages,SAMs)的实验方案,研究SAMs使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已发表的人和小鼠纤维化肝组织非实质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SAMs中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使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PLG)把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成为SAMs。收集SAMs培养上清与人HSCs细胞系LX-2共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的方法检测SAMs标志物、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和HSC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病因造成的小鼠纤维化肝组织或肥胖患者损伤肝组织中均存在SAMs,且均高表达其标志基因和纤维化相关基因SPP1、CTSD。联合使用PMA及PLG使THP-1的SAMs标志物CD9、TRME2、LGALS3、CD63表达水平升高,同时SPP1、CTSD表达水平升高。体外诱导的SAMs培养上清可以使LX-2活化。结论  SAMs存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人或小鼠损伤/纤维化肝组织中,并具有相似的特征和功能。联合使用PMA及PLG可将THP-1诱导为SAMs。SAMs可能通过产生SPP1、CTSD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推进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苏维雪, 姜 利, 席修明, 王 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 权, 朱 波, 姜 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2
    目的  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按SBP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Q2、Q3、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  1 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 (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 (52.0, 78.0)岁,483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 (OR=1.43, 95%CI:1.11~1.98)。且与Q1组患者相比,Q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 95%CI: 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 95%CI:1.07~1.84)。结论  较大的SBP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 慢性鼻窦炎机制和临床研究
    郑 铭, 吴健有,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 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39-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1
    目的  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 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 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  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 (10.4±11.0)个月, 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 vs 24.7%, 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 vs 53.3%,P=0.133; 18.2% vs 35.3%, 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 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 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 vs 20%(P= 0.024)、28.6% vs 33.3%(P=0.76)、11.7% vs 26.7% (P=0.215)、 6.5% vs 20% (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 vs 26.7%, P=0.000; 80.5% vs 20%, P=0.000; 41.6% vs 0%, P=0.002)。结论  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王丽辉, 张伟俊, 杨思敏, 朱 琤, 林 彬, 皋 源, 向淑麟, 余跃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7-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 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定植组,且其他炎性指标更容易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同时非定植组患者的T 及Th 淋巴细胞绝对值可以在第7天更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7% vs 22.8%,P=0.61),但非定植组抗菌药物的疗程明显短于定植组[(11.3±3.1)d vs (14.2±4.7)d,P<0.01)],且存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缩短的趋势。结论  气道白念珠菌定植不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但会延长炎症反应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导致免疫功能延迟恢复。
  • 基础研究
    金 瑞, 王金麒, 许宗锴, 刘玥叡静, 赵小雨, 陶丽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81-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6
    目的  探究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纳排标准者共计9 228例。以2010年至2011年(体检1)、2012年至2013年(体检2)、2014-2015年(体检3)3次体检的SUA/Scr值计算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随访中通过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而后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48.89±10.22)岁,其中男性5 846(63.35%)例,将其按SUA/Scr累积暴露四分位数分组,分别为Q1~Q4组。矫正协变量后,与Q1相比,Q2、Q3、Q4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分别为1.221 (95%CI:1.066~1.400)、1.255(95%CI:1.095~1.439)、1.478 (95%CI:1.287~1.697)。累积暴露负担大于0(OR=1.223,95%CI:1.109~1.349)和高暴露时间为6年(OR=1.332,95%CI:1.171~1.515)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结论  SUA/Scr累积暴露、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关联。颈动脉斑块的一级预防不仅要关注单一时点的SUA/Scr值,而且要对SUA/Scr值展开长期监测。
  • 基础研究
    高明远, 孙晓红, 杨子成, 徐群渊, 雷慧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62-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4
    目的  训练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小鼠分别进行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行为学学习,探究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小鼠反转学习范式的可行性与对Sapap3基因敲除鼠认知灵活性的探究。方法  将8~10周的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鼠各分成3组,在头部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学习行为学训练,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舔水事件的正确率、错误率与学习速率等指标,观察小鼠在3种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下的学习能力。结果  Sapap3基因敲除鼠与C57/6J野生型小鼠在以嗅觉与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范式反转阶段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可用于对认知灵活性的检测并且Sapap3基因敲除小鼠的认知灵活性存在障碍,为后续进行对与认知灵活性相关的疾病与脑区的研究的奠定了行为学基础。
  • 名师
    张 迪, 景 行, 梁立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7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7
  • 基础研究
    晋瑞娜, 边海波, 张晓敏, 杨 帆, 王晚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96-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8
    目的  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源表达OX40和EGFR的HEK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抗与靶蛋白表达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利用Jurkat-OX40-NF-κB-GFP报告细胞,验证双特异性抗体对报告细胞的激活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进一步验证抗OX40/EGFR双抗对原代T细胞的激活。结果  成功构建并且纯化了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并且验证了该双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表达EGFR和OX40的HEK293T细胞。在表达EGFR的A549肺癌细胞介导的交联作用下,该双特异性抗体较OX40单抗更强地激活OX40-NF-κB报告细胞,并且促进PBMC分泌IL-2和IFN-γ细胞因子。结论  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成功,可同时识别OX40和EGFR受体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徐劲节, 王媺媞,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5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吴涵, 王雪,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宋德婧, 高 然,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94-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4
    目的  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e measurement of PMI from the ventilator, PMIvent)的一致性,PMIvent与吸气努力的相关性,以及PMI评价低吸气努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22例使用PSV模式的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压力支持(support pressure, PS)水平从20 cmH2O到2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滴定,每个PS水平进行吸气末保持和呼气末保持,记录流量、气道压和食道压信号,计算PMIref、PMIvent和食道-压力时间乘积(esophageal pressure-time product, PTPes)。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PMIvent与PMIref的一致性,采用决定系数(R2)评估PMI与吸气努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方法评估PMI检测低努力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PMIvent和PMIref之间的残差(95%一致性区间)为0.18(-0.44~0.80)。PMIref和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1,患者内R2=0.80),PMIvent与 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2,患者内R2=0.81)。对于临界值PTPes<50 cmH2O·s·min-1时,PMIven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3(0.89,0.96),最佳临界值为-0.77 cmH2O。结论  通过呼吸机获得的PMIvent可以有效替代实验条件下测量的PMIref。PMIvent和PMIref都与吸气努力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低吸气努力的潜在价值。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丹, 王雪,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2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0-0.
  • 临床研究
    王 维, 宫 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3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2
    目的  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44%,80% vs 52%(P <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56%,52% 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 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 vs 56%,52% vs  40%,16% vs 4%,24% 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 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 结论  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 基础研究
    姜 艳, 赵轩宇, 隋 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22-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1
    目的  筛选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相关特征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EM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中-重度EM相关基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特征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CIBERSORT对中-重度EM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以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共筛出6个显著上调基因和67个显著下调基因。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及验证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出8个候选特征基因(GSTT2、FOS、ADAT1、FKBP10、OLFM4、BPIFB1、VTCN1MS4A8),其中仅ADAT1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在实验组及验证组中分别为0.796 (95% CI:0.713~0.872),0.93 (95% CI: 0.800~1.000)。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中-重度EM中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升高。ADAT1与活化树突细胞、γδT细胞、CD4记忆活化的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幼稚的B细胞呈正相关,与浆细胞、CD8+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ADAT1可能作为EM加重的特征基因,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EM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基础研究
    江玉梅, 张紫薇, 王吉天, 杨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04-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7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型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总NO检测试剂盒、活性氧检测试剂盒、钙离子(Ca2+)荧光探针Fluo-4 AM检测不同浓度的NO(10、30、50 mmol/L)对P.g的体外抗菌性能,以及对P.g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NO对P.g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其抗菌活性与NO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NO处理后显著提高了P.g胞内ROS水平和Ca2+浓度(P<0.05)。结论  NO能够有效抑制P.g的活性和生长能力,并引起P.g胞内ROS和Ca2+代谢紊乱。NO供体型药物对种植体周围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杨宇, 乔洪文, 帅冬梅, 崔春蕾, 马素文, 张春,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8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4.348,P<0.01)。结论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检查在有限时间窗内顺利完成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宋乐, 李慧, 张卫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3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7
    目的  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  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高信号,其中1例为等代谢,密度稍高;1例代谢减低,密度未见异常。1例股骨病变T1WI高信号,T2FSI低信号,代谢及密度增高。8例PET/CT发现MRI检查范围之外更多病变。8例更早期的PET/CT发现部分病变呈低代谢、等密度。结论  18F-FDG代谢减低,后期可伴有边缘线状代谢及密度增高,是骨髓坏死的常见PET/CT影像特点。PET/CT有助于检出骨髓坏死,发现多骨病变。
  • 张琳, 谢荣荣, 杨芳远, 李眉, 罗莎, 万晓华, 田玮,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429-437.
    目的 探讨肾小管及肾小球相关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72例,完善临床生化指标及尿蛋白四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ACR)、α1-微球蛋白/肌酐(urinary α1-microglobulin to creatinine ratio, UA1CR)、免疫球蛋白G/肌酐(urinary immunoglobulin G to creatinine ratio, UIGG)、转铁蛋白/肌酐(urinary transferrin to creatinine ratio, UTRF);进行眼底照相、核医学99mTc-EC检测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 ERPF)和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根据ACR和眼底检查结果分为4组:正常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132例,即对照组(ACR≤30 mg/g);正常蛋白尿合并DR 32例,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前期组;微量蛋白尿组78例(30300 mg/g)。比较四组间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上述各指标在不同肾损伤阶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尿蛋白四项和ERPF、GFR的水平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正常组中,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UTRF和GF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UIGG较对照组升高(P<0.01)。在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四项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而ERPF和GFR随肾损伤程度增加而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尿蛋白排出正常的T2DM患者中合并DR组中肾小管功能标志物UA1CR和ERP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68.2%(P<0.01)和60.5%(P<0.05),而肾小球功能标志物ACR和GFR的AUC均小于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四项及GFR在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的AUC均大于60%(P<0.05),ERPF在大量蛋白尿组AUC为67.2%(P<0.05)。结论 T2DM极早期微血管改变即ACR正常仅有DR时,肾小管标志物UA1CR先于肾小球标志物ACR和GFR发生变化。肾损伤早期,肾小管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球;肾损伤后期,肾小球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肾小管。提示DKD肾小管功能的改变可能早于肾小球。
  • 董麟瑞, 冯思同, 宁艳哲, 吴子遥,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446-452.
    目的 初步探究肾虚证亚健康人群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对35例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和35例健康对照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及评估,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皮质分析方法计算两组被试脑区的低频震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值和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LFF, fALFF)值,并分析异常功能活动脑区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的即刻记忆、注意编码及RBANS测验总分显著降低;并发现其左侧初级视觉皮质、左侧背侧枕叶皮质及右侧辅助运动皮质等脑区的ALFF/fALFF值异常改变。此外,左侧背侧枕叶皮质、右侧额叶眼动区ALFF值,左侧初级视觉皮质fALFF值与肾虚证积分均成正比。右侧额叶眼动区ALFF值,右侧辅助运动皮质fALFF值与测验总分成反比。结论 肾虚型亚健康受试者的记忆与注意功能受损,左侧枕叶和右侧额叶等多个脑区神经活动的改变可能是肾虚证亚健康人群认知功能改变的潜在神经机制。
  • 郑晓敏, 刘梦扬, 肖新华, 崔丽梅, 刘翠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420-428.
    目的 探索维生素D2软胶囊对伴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蛋白尿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60 mL·(min·1.73 m2-1的伴DKD的95例T2DM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未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对照组(CON组,n=33)、使用维生素D2软胶囊的普通维生素D组(NVD组,n=31)和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的活性维生素D组(AVD组,n=31)。通过医院病例系统收集基线和治疗12周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维生素D和DKD相关指标,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血钙、尿钙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等。结果 基线时CON组、NVD组和AVD组大量蛋白尿患者分别为8例(24.24%)、 9例(29.03%)和7例(2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治疗12周时,NVD组和AVD组ln(UACR)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NVD组和AV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74.19%,显著高于CON组(33.33%)(P<0.001和P=0.002)。NVD组和AVD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CON组出现1例血钙增高、1例高尿钙、1例高尿酸血症、1例肾结石、1例肌肉痉挛;NVD组出现1例高尿钙、1例高尿酸血症;AVD组出现1例血钙增高、1例高钙血症、1例低PTH、2例高尿钙、2例高尿酸血症。两治疗组均无停药事件发生。结论 维生素D2软胶囊与骨化三醇软胶囊均可显著降低肾功能正常的伴DKD的T2DM患者尿蛋白水平。普通维生素D与活性维生素D相比可能安全性更好。
  • 杨芳远, 彭诗洁, 刘婧, 杨金奎, 朱晓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385-391.
    目的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患者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diabetes patients without retina diseases, NDR)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寻找PDR的候选血清标志物。方法 收集2016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PDR患者21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NDR患者21例。患者血清样本混匀后提取蛋白,采用iTRAQ标记,并进行液相质谱-串联质谱检测(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and mass spectrometer, LC-MS/MS)分析,筛选出差异蛋白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数据库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 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相对定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差异倍数(fold change, FC)和P值判定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 以差异倍数>1.2倍(上/下调),P值≤0.05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蛋白29个,其中PDR组上调蛋白8个,下调蛋白21个。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板块。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生物调节、细胞组成、细胞代谢过程、细胞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显著性分析显示,上调最为明显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肾素分泌等通路,上调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IGF-1)参与HIF-1、FoxO、mTOR、PI3K-Akt和AMPK等多条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下调显著的蛋白——肌球蛋白6(myosin-6)参与心肌细胞收缩和信号传导通路。结论 采用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DR患者与NDR患者存在多种蛋白表达差异,ACE、IGF-1和Myosin-6有望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候选血清诊断标志物,未来可能为P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370.
    <正>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于2005 年正式成立,是培养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特别是糖尿病为专业方向的临床专科高级人才的专科学系。主要培养内分泌与代谢病(糖尿病)专科医师,7年制临床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职申请学位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科研型研究生。近年来,学系在系主任杨金奎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学系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医、教、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特别是在科研上取得了突破。
  • 王泽铖, 阮祥燕, 杨瑜, 李婧,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583-588.
    目的 研究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募集2022年1月到2024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20~40岁的60例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导致的医源性POI患者和60例特发性POI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年龄,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实验检测指标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皮质醇(cortisol, F)、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 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 F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结果 医源性POI患者体质量、BMI、E2、TT、FT低于特发性PO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的FSH、LH、FINS、FPG高于特发性PO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与特发性POI患者的年龄、身高和皮质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源性POI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特发性POI患者(P=0.025)。结论 医源性POI患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和糖代谢异常均比特发性POI患者更加严重,可能原因是疾病治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更大。但医源性POI是可以预防的。卵巢组织冻存(ovarian tissue cryopreservation, OTC)可以同时保护生育力和卵巢内分泌功能,使医源性POI的防治从不可能变为可能,因此在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之前进行OTC十分有必要。
  • 赵越, 阮祥燕, 王月姣, 马郡, 金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02-608.
    目的 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 HA)检出率,探讨不同种类雄激素在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合并雄激素过多临床表现的PCOS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就诊的健康备孕人群100例为对照组。LC-MS/MS法检测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 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 FT)、生物活性睾酮(bioavailable testosterone, BIO-T)、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A2)、17羟孕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各雄激素水平对PCOS的诊断效能,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和LC-MS/MS 2种方法比较TT检测水平的诊断价值以及对HA的检出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抗苗勒管激素、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FT的AUC诊断灵敏度最高为86.4%(P<0.05, 95%CI:0.815~0.912),其次为TT的AUC为84.4%(P<0.05, 95%CI:0.812~0.909)、BIO-T的AUC为82.2%(P<0.05, 95%CI:0.792~0.896)、A2的AUC为84.2%(P<0.05, 95%CI:0.790~0.895)。与CILA法相比,利用LC-MS/MS法检测TT诊断PCOS的灵敏度更高(AUC 0.891 vs 0.841),且对于合并雄激素过多临床征象的PCOS患者HA检出率明显高于CLIA法(P<0.05)。结论 LC-MS/MS法对多种雄激素指标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FT对于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PCOS诊断价值最高,且该法可提高PCOS的检出率,实现HA的早期筛查,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李铁铮, 胥凯凯, 邓钰卿, 王沛豪, 秦齐, 郭康顺, 王炳仁, 常栋, 崔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36-641.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 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 侯东燕, 冯丹, 李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715-720.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服用达格列净的69例患者为达格列净组,未服用达格列净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如无禁忌证,给予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12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血糖、血脂、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功能E/e’avg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发作、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达格列净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控制程度及NT-proBNP、LVEF、E/e’avg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达格列净组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浓度,提高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邓旺, 杨德金, 赵永强, 卢佳豪, 史洪伟, 唐浩, 王兆伦, 张云峰, 邵宏翊, 周一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73-782.
    目的 报道解析型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手术流程及影像学结果,并以UKA术中关节间隙变化为主要指标,探究解析型UKA对手术规划和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 研究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间开展的机器人辅助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报道解析型UKA手术基本流程及达到动态间隙平衡的患者比例,分类解析动态间隙平衡曲线形态模式,并对比纳入患者术前及术后髋膝踝(hip-knee-ankle, HKA)角,股骨后髁偏心比(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 PCOR)及胫骨后倾(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例解析型内侧UKA手术患者,9例(50.0%)达到动态间隙平衡。动态间隙曲线主要呈现为U型(44.4%)、倒U型(33.3%)和水平型(11.1%)。其中13例患者获得间隙平衡求解曲线,在股骨髁未截骨状态下,间隙平衡求解曲线显示屈膝10°~50°范围内关节撑开间隙均明显大于屈膝70°~120°。试模植入后,4例(30.8%)间隙平衡求解曲线达到直线型,7例(53.8%)表现为屈膝70°及以上,关节间隙随着屈膝角度增大而增大。本组患者术后HKA角度(178.67°±3.09°)较术前(173.00°±2.88°)明显改善(P<0.001)。术后与术前PCOR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0.05 vs 0.52±0.03,P=0.518),但术后PTS值(7.75°±3.28°)显著小于术前PTS(10.66°±3.03°)(P=0.001)。结论 解析型内侧UKA通过对术中多重参数的实时量化解析,可指导手术方案决策,术后影像学力线满意,部分患者可实现整个屈伸过程中动态间隙平衡。
  • 靳琼, 董德鑫, 赵越, 耿宇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53-857.
    目的 探讨宫颈癌保留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SRH)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并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55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分布在ⅠB至ⅡA2。其中28例患者接受了NSRH(NSRH组),27例患者接受了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 RH)(RH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排尿功能。结果 NSRH组平均年龄为(51.0±7.9)岁,RH组平均年龄为(46.3±8.5)岁,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提示阴道长度、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膀胱功能方面,NSRH组残余尿较RH组多(P<0.05),但NSRH组拔尿管的时间较RH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NSRH能够在确保手术范围的同时,减轻对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王军强, 蒋协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41-743.
    智能骨科属于智能医学的重要分支,具备智能医学的基本特征和独特属性,是将现代骨科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医疗大数据、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挖掘骨科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探索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实践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智能骨科是现代骨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当前世界尖端医疗科技临床转化的重点领域。现阶段智能骨科临床应用研究聚焦于智能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骨科医生应该正确理解智能骨科概念,明确数据驱动与医工交叉是智能骨科发展路径,准确把握智能骨科内涵,坚持临床需求牵引智能骨科技术创新,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在交叉领域坚持探索,理性而非盲目地运用前沿工程技术,争取不断开发出智能骨科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极大提升骨科精准治疗水平。
  • 李恒, 赖良鹏, 孙宁, 杜辉, 武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01-807.
    目的 评估采用新型的个性化3D打印钴铬钼合金对巨大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 OLT)进行修复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中心因距骨骨软骨损伤行3D个性化部分置换的12例患者,进行三维建模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手术植入假体,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评估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术后复查X线检查假体位置以及是否存在假体周围透光线。结果 12例患者平均病损表面积(252.5±91.1)mm2,平均病损体积(1 571.5±99.0)mm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7±5.6)个月,总体满意率91.7%;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平均(69.42±10.36)分提升至(89.83±6.89)分;足部功能指数(Foot Function Index, FFI)评分从术前(55.00±31.86)分降至(14.08±7.95)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从平均(3.75±2.14)分降至(1.17±1.1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良以及骨折不愈合等重大并发症。结论 针对巨大的距骨非包容性骨软骨损伤,3D个性化打印假体填充治疗技术在平均21个月时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度高,患者功能及疼痛均明显改善,且未观察到重大并发症,为治疗此类OLT提供了新型的临床解决方案。
  • 徐海荣, 李远, 单华超, 徐启明, 马珂, 鱼锋, 牛晓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95-80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导航辅助技术在骨样骨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两种技术辅助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或导航辅助治疗的64例骨样骨瘤患者(机器人辅助组,n=25;导航辅助组,n=39)。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术前病灶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前和出院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成功率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部位、术前病灶大小、术前VAS评分和随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导航辅助组[(102.64±21.65) min vs(120.46±30.98)min,P=0.025]。机器人辅助组与导航辅助组出血量分别为[50(20,50) mL vs 50(20,100) mL],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两组在出院前VAS评分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样骨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在手术时间和手术精度方面表现优越。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两种技术的长期效果和经济性,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 张大坤, 张洪波, 董德鑫, 高翔, 郑瀚, 张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70-874.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隆福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诊治的32例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资料,以对照原则按1∶2比例匹配选取64例同期手术而未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策略。结果 通过检测术后2、6、12 h血白细胞和降钙素原作为早期预警的关键指标,早期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治疗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0 g,每8 h 1次)抗感染治疗,并液体复苏治疗和维持出入量平衡,所有32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均成功康复出院。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 min)、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术前发热、结石直径(≥20 mm)是上尿路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相关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临床急危重症。术前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术前发热和结石直径≥20 mm,术后2、6、12 h血白细胞和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早期预警的关键指标,术后早期发现并积极抗感染治疗是诊治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关键措施。
  • 肖鸿鹄, 赵春鹏, 卑明健, 李波, 朱罡, 王豫, 宋迎春,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53-762.
    目的 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 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3例,A3型2例,B2型2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标本骨的自动复位并记录术中配准时间、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截骨与复位后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测量截骨前与复位后股骨长度和前倾角,利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术前和复位后股骨三维模型匹配,测量复位误差,以评价骨折复位精度和质量。结果 8例股骨干骨折标本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平均时间为(33.3±3.7)min,骨折复位平均时间为(34.8±3.3)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68.0±4.1)min。复位后与复位前的长度差为(1.6±1.6)mm,前倾角差为(4.1±3.5)°。8例标本的平均复位误差为(4.3±2.2)mm。结论 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复位时间,避免了骨折端切开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放射线暴露,为股骨干闭合复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 安琪, 杨楠, 朱玥荃, 师文娟, 黄敏琪,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08-1015.
    目的 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 CXCR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探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对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和MCAO再灌注24 h+3-MA(3-MA)组,每组5只。按照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模拟缺血90 min。3-MA组大鼠于MCAO前腹腔注射10 mg/kg 3-MA。所有组别大鼠均再灌注24 h。达到再灌注时间后将大鼠处死,迅速断头、取脑,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炎症因子TNF-α、 IL-1β及COX2阳性细胞数量,并分别对IL-1β、COX2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3-MA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XCR2蛋白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 Sham组大鼠脑内偶见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而MCAO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MCAO组,给予自噬抑制剂3-MA的缺血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中TNF-α、IL-1β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3)IL-1β和COX2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内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结论 自噬抑制剂3-MA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CXCR2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 IL-1β和COX2的阳性细胞数量,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说明自噬是促进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因素之一。
  • 谭乃川, 孟艳, 赵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22-1130.
    2024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发现方面的贡献。miRNA是一类通过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这一机制不仅广泛存在于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等模式生物中,还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中起重要作用。Ambros和Ruvkun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基因调控模式,揭示了RNA在基因表达中的核心地位。miRNA在细胞发育和分化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为研究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提供了全新视角。该发现与RNA干扰技术共同丰富了RNA领域的研究,推动了RNA药物的开发。
  • 魏兴梅, 陆思萌, 薛书锦, 高振橙,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111-1114.
    <正>初级听囊(rudimentaryotocyst,RO)是一种严重的内耳畸形,约在胚胎发育第3~4周内耳发育停滞造成,其结构特点为不伴内听道(internalauditory canal,IAC)的耳囊,影像表现为内耳结构是直径仅几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且没有IAC[1-2]。临床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sensorineural hearingloss,SNHL)。
  • 崔丹默, 薛书锦, 魏兴梅, 陈彪, 邹馨悦,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89-994.
    目的 报告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等。结果 6例患者中,1例患者行前庭窗植入,2例患者行面后径路植入,3例患者行经耳道径路或耳道/耳后联合径路植入。6例患者均顺利植入电极,1例患者术后面瘫情况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余5例患者术后未见面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未出现外耳道后壁塌陷、脑脊液耳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现面神经发育异常遮挡圆窗情况时可根据面神经走行情况选择不同径路,完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
  • 薛书锦, 魏兴梅, 陈彪, 高振橙, 崔丹默, 石颖, 陈婧媛, 孔颖,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995-1000.
    目的 探究不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同期修补脑脊液漏手术技术及术后脑脊液漏控制及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IP-Ⅰ合并脑脊液耳漏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1周内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1个月人工耳蜗开机,并开始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结果 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顺利植入,术后随访时间1~17年,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脑脊液耳漏,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获益。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同期行经水平半规管开窗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解决IP-Ⅰ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相关症状,预防脑脊液漏复发并帮助患者重建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