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高 然,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26-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9
    肺-膈肌保护性通气旨在限制危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和膈肌的副损伤。其中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动态监测是临床实施肺-膈肌保护性通气的重点。本文按照呼吸驱动的生理路径,自上而下的在呼吸肌、压力变化和肺通气三个层面对现有的呼吸驱动和吸气努力的监测指标进行综述,分别对其意义、获得方式、相应界值以及优缺点逐一进行讨论。
  • 基础研究
    刘 畅, 李丽英, 常 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71-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5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人巨噬细胞为瘢痕相关巨噬细胞(scar-associated macrophages,SAMs)的实验方案,研究SAMs使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已发表的人和小鼠纤维化肝组织非实质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SAMs中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使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PLG)把人单核细胞系THP-1诱导成为SAMs。收集SAMs培养上清与人HSCs细胞系LX-2共培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的方法检测SAMs标志物、纤维化相关功能基因和HSCs活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病因造成的小鼠纤维化肝组织或肥胖患者损伤肝组织中均存在SAMs,且均高表达其标志基因和纤维化相关基因SPP1、CTSD。联合使用PMA及PLG使THP-1的SAMs标志物CD9、TRME2、LGALS3、CD63表达水平升高,同时SPP1、CTSD表达水平升高。体外诱导的SAMs培养上清可以使LX-2活化。结论  SAMs存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人或小鼠损伤/纤维化肝组织中,并具有相似的特征和功能。联合使用PMA及PLG可将THP-1诱导为SAMs。SAMs可能通过产生SPP1、CTSD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推进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苏维雪, 姜 利, 席修明, 王 楠, 刘宇雁, 王婷婷, 司 权, 朱 波, 姜 琦, 王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2
    目的  探讨收缩压变异与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完成的“中国危重症患者脓毒症调查”。纳入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间≥24 h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诊断脓毒症后首个24 h收缩压情况并计算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BPcv),按SBP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Q2、Q3、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收缩压变异与住院死亡的关系。结果  1 356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929 (68.5%)例,女性427(31.5%)例,年龄67.0 (52.0, 78.0)岁,483 (3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脓毒症患者SBPcv与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SBPcv每增加10%,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43% (OR=1.43, 95%CI:1.11~1.98)。且与Q1组患者相比,Q4组患者住院死亡发生风险增加69%(OR=1.69, 95%CI: 1.31~2.25),28 d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3%(OR=1.23, 95%CI:1.07~1.84)。结论  较大的SBPcv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28 d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关乐, 宋天彬, 候亚琴, 李则, 闫少珍, 张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9-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4
    目的  探讨通过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ttsburgh compound B,11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认知障碍(non Alzheimer's disease 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N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收治的AD患者(AD,n=36)、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n=20)、非A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NAD,n=19)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 NC,n=10)作为研究对象。此85例受试者均行11C-PIB PET显像 ,首先对脑内是否有Aβ沉积做阴性或阳性定性判断,再以脑干为参考脑区对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叶Aβ沉积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max)半定量测量,并分析AD、 MCI、NAD及NC组之间SUVRmax的差异。结果  定性判断显示,AD组、N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与NA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显示,对于所有的脑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组的SUVRmax值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所有脑区中,NC组的SUVRmax数值最低,但SUVRmax在MCI组、NAD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C-PIB PET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诊断AD均有较高价值,半定量分析对AD及MCI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 慢性鼻窦炎机制和临床研究
    郑 铭, 吴健有, 司马宇彤, 王向东, 张 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39-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1
    目的  比较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 ODS)患者中有鼻窦炎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群体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鼻窦手术的92例ODS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有鼻窦炎症状(sinusitis symptoms,SS 组),15例无鼻窦炎症状(non-SS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因、内镜检查和鼻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结果  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的病程更短[(4.9±3.4)个月vs (10.4±11.0)个月, P=0.048],首诊口腔科比例更高(100% vs 24.7%, P=0.035)。两组患者报告牙痛、牙齿松动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 vs 53.3%,P=0.133; 18.2% vs 35.3%, P=0.085)。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riodontal-endodontic combined lesions, PECL)、根尖周炎(apical periodontitis,AP)、牙周炎(periodontitis, PE)、医源性占SS组和non-SS组患者病因的比例分别为53.2% vs 20%(P= 0.024)、28.6% vs 33.3%(P=0.76)、11.7% vs 26.7% (P=0.215)、 6.5% vs 20% (P=0.119)。鼻窦CT显示,与non-SS 组患者相比,SS 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筛窦、额窦有更高比例的受累(83.1% vs 26.7%, P=0.000; 80.5% vs 20%, P=0.000; 41.6% vs 0%, P=0.002)。结论  耳鼻喉科与口腔科的多学科合作,可以早期发现无鼻窦炎症状的ODS,及时诊治PECL等牙齿相关性疾病,减少内镜手术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王丽辉, 张伟俊, 杨思敏, 朱 琤, 林 彬, 皋 源, 向淑麟, 余跃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87-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 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定植组,且其他炎性指标更容易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同时非定植组患者的T 及Th 淋巴细胞绝对值可以在第7天更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7% vs 22.8%,P=0.61),但非定植组抗菌药物的疗程明显短于定植组[(11.3±3.1)d vs (14.2±4.7)d,P<0.01)],且存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缩短的趋势。结论  气道白念珠菌定植不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但会延长炎症反应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导致免疫功能延迟恢复。
  • 临床研究
    郭言, 崔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33-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21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现4例癫痫发作致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6.3岁。其中3例为上中胸椎多发压缩性骨折,1例为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疼痛性质及部位均不典型。75%患者存在延迟诊断,仅1例患者骨折后行骨密度检测。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康复。结论  癫痫发作诱发的非创伤性脊椎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常见类型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特殊骨折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获取完整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脊椎影像学检查对该病诊断至关重要。控制癫痫发作是首要预防措施,慢性癫痫患者应考虑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折发生。
  • 基础研究
    晋瑞娜, 边海波, 张晓敏, 杨 帆, 王晚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96-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8
    目的  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  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源表达OX40和EGFR的HEK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抗与靶蛋白表达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利用Jurkat-OX40-NF-κB-GFP报告细胞,验证双特异性抗体对报告细胞的激活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进一步验证抗OX40/EGFR双抗对原代T细胞的激活。结果  成功构建并且纯化了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并且验证了该双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表达EGFR和OX40的HEK293T细胞。在表达EGFR的A549肺癌细胞介导的交联作用下,该双特异性抗体较OX40单抗更强地激活OX40-NF-κB报告细胞,并且促进PBMC分泌IL-2和IFN-γ细胞因子。结论  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成功,可同时识别OX40和EGFR受体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 名师
    张 迪, 景 行, 梁立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7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7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徐劲节, 王媺媞,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5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 基础研究
    金 瑞, 王金麒, 许宗锴, 刘玥叡静, 赵小雨, 陶丽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81-2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6
    目的  探究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erum uric acid to serum creatinine ratio,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纳排标准者共计9 228例。以2010年至2011年(体检1)、2012年至2013年(体检2)、2014-2015年(体检3)3次体检的SUA/Scr值计算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随访中通过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UA/Scr累积暴露指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联,而后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48.89±10.22)岁,其中男性5 846(63.35%)例,将其按SUA/Scr累积暴露四分位数分组,分别为Q1~Q4组。矫正协变量后,与Q1相比,Q2、Q3、Q4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分别为1.221 (95%CI:1.066~1.400)、1.255(95%CI:1.095~1.439)、1.478 (95%CI:1.287~1.697)。累积暴露负担大于0(OR=1.223,95%CI:1.109~1.349)和高暴露时间为6年(OR=1.332,95%CI:1.171~1.515)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排除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或降脂药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结论  SUA/Scr累积暴露、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暴露时间均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关联。颈动脉斑块的一级预防不仅要关注单一时点的SUA/Scr值,而且要对SUA/Scr值展开长期监测。
  • 基础研究
    高明远, 孙晓红, 杨子成, 徐群渊, 雷慧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262-2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14
    目的  训练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小鼠分别进行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行为学学习,探究嗅觉、触觉、听觉为线索的小鼠反转学习范式的可行性与对Sapap3基因敲除鼠认知灵活性的探究。方法  将8~10周的C57/6J野生型小鼠与Sapap3基因敲除鼠各分成3组,在头部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反转学习行为学训练,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舔水事件的正确率、错误率与学习速率等指标,观察小鼠在3种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下的学习能力。结果  Sapap3基因敲除鼠与C57/6J野生型小鼠在以嗅觉与听觉为线索的反转学习范式反转阶段达到学习标准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转学习行为学范式可用于对认知灵活性的检测并且Sapap3基因敲除小鼠的认知灵活性存在障碍,为后续进行对与认知灵活性相关的疾病与脑区的研究的奠定了行为学基础。
  • 重症医学诊疗技术与进展
    宋德婧, 高 然,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194-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04
    目的  探索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模式下,通过压力监测设备获得肌肉压力指数(reference measurem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index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PMIref)和通过呼吸机屏幕获得PMI(simple measurement of PMI from the ventilator, PMIvent)的一致性,PMIvent与吸气努力的相关性,以及PMI评价低吸气努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22例使用PSV模式的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压力支持(support pressure, PS)水平从20 cmH2O到2 cmH2O(1 cmH2O=0.098 kPa)进行滴定,每个PS水平进行吸气末保持和呼气末保持,记录流量、气道压和食道压信号,计算PMIref、PMIvent和食道-压力时间乘积(esophageal pressure-time product, PTPes)。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PMIvent与PMIref的一致性,采用决定系数(R2)评估PMI与吸气努力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方法评估PMI检测低努力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PMIvent和PMIref之间的残差(95%一致性区间)为0.18(-0.44~0.80)。PMIref和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1,患者内R2=0.80),PMIvent与 PTPes/min显著相关(患者间R2=0.62,患者内R2=0.81)。对于临界值PTPes<50 cmH2O·s·min-1时,PMIven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3(0.89,0.96),最佳临界值为-0.77 cmH2O。结论  通过呼吸机获得的PMIvent可以有效替代实验条件下测量的PMIref。PMIvent和PMIref都与吸气努力显著相关,具有预测低吸气努力的潜在价值。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李丽娜, 杨敏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4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9
    心肌纤维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基础病理改变,与心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评价心肌纤维化的技术存在有创、特异性欠佳、无法早期诊断等不足。近年来,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因其在检测心肌纤维化以及在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现有研究,重点介绍其应用现状、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吴涵, 王雪,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王丹, 王雪,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12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0-0.
  • 临床研究
    王 维, 宫 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 333-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2.022
    目的  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44%,80% vs 52%(P <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 vs 56%,52% 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 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 vs 56%,52% vs  40%,16% vs 4%,24% 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 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 结论  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关皓琳, 袁紫瑜, 袁磊磊, 陈谦, 王永刚,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 1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7795.2024.01.003
    目的  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 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 18F-FDG PET 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  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 )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  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 赵玉婷, 黄晓武, 徐若男, 黄睿, 夏恩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501-50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3D-TVUS)评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 HA)后子宫内膜相关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因有生育要求行HA的患者2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在黄体中期应用3D-TVUS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血流的测定,随访术后宫腔情况及妊娠结局等。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术后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上述因素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 278例患者失访8例、临床妊娠143例、异位妊娠4例、未妊娠12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宫腔镜探查评分、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模型对预测宫腔粘连术后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约登指数为58.5%,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83.7%。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22 mm及1.42 mL。结论 术后宫腔镜探查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对宫腔粘连术后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患者术后妊娠计划及辅助治疗的参考指标。
  • 张隽, 李杰, 王晶, 华琳, 张黎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515-523.
    目的 分析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随访预后。结果 共纳入101例EGPA患者,其中老年组42例(41.6%),非老年组59例(58.4%)。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合并高血压病(40.5%vs 16.9%,P=0.008)、血嗜酸性粒细胞>10%(90.5%vs 72.9%,P=0.029)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降低[eGFR<80 mL·min-1·(1.73 m2-1](61.9%vs 16.9%,P<0.001)的患者比例更高,老年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20(10,56.25)mm/h vs 12(5,32.25)mm/h,P=0.028)]及肺功能指标残气量/肺总量(residual volume/total lung capacity, RV/TLC)[(48.84±11.43)%vs(41.92±9.06)%,P=0.009]更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心脏受累(73.8%vs 32.2%,P<0.00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3.8%vs 5.1%,P=0.006)、周围神经系统病变(83.3%vs 64.4%,P=0.036)、肾脏受累(69.0%vs 47.5%,P=0.031)及五因子评分(five-factor score, FFS)≥2分(61.9%vs 15.3%,P<0.001)的发生率均更高。随访中位时间41(19,59)个月,6例患者死亡,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13.9%vs 1.92%,P=0.032)。结论 老年EGPA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血嗜酸性粒细胞>10%、eGFR降低、脏器受累及FFS≥2分的患者比例更高,ESR、RV/TLC及病死率更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老年EGPA患者疾病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马子谦, 刘涛, 许崧杰, 陈学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3): 537-542.
    <正>自发性颈椎硬膜下血肿(spontaneous cervical subdural hematoma, SCSDH),即非创伤性颈椎硬膜下血肿,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截瘫;其低发病率使其容易漏诊、误诊及延误病情[1-2],如未能有效发现并诊治,最终可导致患者遗留不可逆的神经损伤,甚至死亡[3]。近年来,随着抗凝药物的广泛使用,对其报道逐渐增多[4]。其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通过保
  • 裴友娟, 阮祥燕, 鞠蕊, 王月姣, 蒋玲玲, 马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566-572.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迅猛发展,生殖内分泌亚专科作为妇产科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地应用AI技术解决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健康管理、监督及预防等问题。本文将从AI发展简史及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总结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应用中的现状、可行性及局限性,为AI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郝卓鸿, 云铎, 张颖, 李卉惠, 林海珊, 崔永, 赵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66-67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治疗成为全球急需应对的重大健康挑战。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引入,治疗NSCLC的新思路不断涌现,并且在晚期NSCLC患者中已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ICIs引入新辅助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现其在新辅助治疗中同样可为患者带来治疗获益。本文旨在综述近期关于ICIs在NSCLC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其对患者生存期、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改善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 程爱春, 王春娟, 李子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737-740.
    王拥军,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兼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复发预防策略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以通信或共同通信作者在New Engl J Med、Lancet、JAMA、BMJ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作为第一完成人于2016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世界卒中组织最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刘洋, 杨磊, 韩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54-659.
    目的 研究治疗后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FR+-CTCs)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入院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经过2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记录患者以下指标:(1)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2)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CYFRA 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FR+-CTCs数据;(3)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缓解组,E组),肿瘤病灶在病理层面上残存肿瘤细胞占比>10%(NE组),比较E组和N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和FR+-CTCs水平,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出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分析FR+-CTCs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24例患者,E组15例,NE组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CEA、CYFRA 21-1、SCC、FR+-CT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 21-1、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治疗后FR+-CTCs显著低于N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OR=1.28,95%CI:1.00~1.63,P=0.047)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R+-CTCs截点值为10.10,特异度0.87,灵敏度0.8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0.837。结论 对可切除Ⅲ期鳞癌患者,治疗后FR+-CTCs低于10.10 FU/3 mL是预测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缓解效果的可靠指标。
  • 吴朝真, 郑华, 盛舒言, 张权, 张卉, 李杰, 吕嘉林, 钱哲, 王守正, 李曦, 胡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42-648.
    目的 观察新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receptor 1, PD-1)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纳入接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B~Ⅲ期NSCLC患者176例,之后159例(90.3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包括腺癌42例、鳞癌115例和混合癌2例。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2个周期,4例(2.5%)患者术前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15例(72.3%)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40例(25.2%)患者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且仅有2例病灶增大;术后96例(60.4%,95%CI:52.7%~68.1%)患者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 MPR), 74例(46.5%,95%CI:38.7%~54.4%)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ligand 1, PD-L1)显著影响MPR率和pCR率。结论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IB~Ⅲ期NSCLC治疗中初现疗效,PD-L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MPR和pCR的预测因素。
  • 白羽, 李雪清, 郭益群, 杨春霞, 谷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706-714.
    目的 提高对肺毛霉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分析肺毛霉菌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25例肺毛霉菌病病例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预后等资料,其中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资料分析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实验室检查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以寻找肺毛霉菌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平均年龄(52.64±13.74)(32~76)岁,住院时间15(10.5,21.5)d,最常见的肺毛霉菌病易患因素有糖尿病(20/25)、糖皮质激素暴露(13/25)、毛霉不敏感抗真菌药物应用(10/25)和实体器官移植(5/25)。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21/25)和咳嗽(21/25),其次为呼吸困难(10/25)、咯血或痰中带血(9/25)。其中死亡患者8例,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P=0.003),有实体器官移植史占比更高(P=0.023),余一般情况及易患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存活组患者[174 (78,227)×10~9/L vs 310 (229,347)×10~9/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25例患者中最常见的毛霉目真菌为根霉属(包括少根根霉、小孢根霉等)和根毛霉属(主要为微小根毛霉)。肺内多发结节影是存活组患者更为多见的影像学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肺毛霉菌治疗包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和手术或介入治疗,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实体器官移植增加了肺毛霉菌病患者的死亡风险(OR=16.000,95%CI:1.381~185.405,P=0.027)。结论 肺毛霉菌病病死率高,存在糖尿病以及糖皮质激素暴露、使用免疫抑制剂、实体器官移植等是目前较常见的易患因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大多无特异性,多叶病变、胸腔积液、气管狭窄或闭塞、楔形实变、肺内多发结节等是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在上述临床特征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小板水平偏低的患者病死率更高,其中实体器官移植增加了肺毛霉菌病患者死亡的风险。
  • 王居巳, 宋伟安, 狄守印, 刘军强, 范博士, 周少华, 岳彩迎, 赵嘉华, 陈思禹, 龚太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60-66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均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21 d为一个周期,治疗中评估安全性及治疗结束时评估疗效。结果 影像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4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客观缓解率为79.2%,疾病控制率为94.3%。新辅助治疗后经影像学评估及科室讨论后53例患者均实施微创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18.7%,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术后组织病理学评估显示,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3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主要病理缓解33例(62.3%),客观缓解率为88.7%,疾病控制率98.1%。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仅出现3例3级不良事件,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朱小红, 张云, 刘美玲, 曹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4): 678-685.
    目的 基于眼底彩照,分别应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121和轻量级网络GhostNet训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诊断模型(将DR和正常眼底做区分)和鉴别诊断(将DR和其他眼底病做区分)模型,评价基于轻量级网络GhostNet的DR诊断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大样本的眼底彩照29 535张(含DR 9 883张、正常眼底2 000张、用于做鉴别诊断的其他致盲性眼底病17 652张)。分别采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DenseNet121和轻量级网络GhostNet建模,并借助迁移学习做模型训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与基于DenseNet121的模型相比,基于GhostNet的模型对单张眼底照的诊断时间缩短了60.3%。在DR的诊断方面,基于GhostNet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11、0.888、0.934、91.3%,基于DenseNet121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54、0.921、0.986、95.5%。在DR与其他眼底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基于GhostNet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862、0.856、0.901、87.8%;基于DenseNet121的模型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899、0.871、0.935、90.2%。结论 基于GhostNet轻量级神经网络构建的DR诊断模型和鉴别诊断模型,其诊断效率较经典模型DenseNet121有显著提升,并且模型兼具较高的准确率。对于社区医院等缺乏眼科医师且设备性能不高的基层医疗机构,可考虑应用该技术开展DR的初筛。
  • 张玉富, 谭杰, 张曦公, 韩啸, 李艳超, 公茂琪, 黄强, 蒋协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44-752.
    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使用新型天玑(TiRobot)机器人系统进行导航和规划最佳逆行髓内钉入点和轨迹。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术中参数。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由一名骨科医生评估骨折愈合时间,一名康复治疗师评估包括Constant Murley肩功能(CM)评分、手臂、肩部和手部快速残疾(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q-DASH)评分、疤痕美容评定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 Scar)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结果 60例患者锁骨骨折根据AO分型,A型16例,B型26例,C型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3.47±21.63) min, 50例患者闭合复位,10例局部有限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0.50±6.6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7.43±2.19)周。与健侧相比,锁骨短缩率明显好转,由术前6.44%±5.00%显著改善至术后2.09%±2.95%(P<0.01)。肩部活动恢复运动范围时间为(9.13±2.20)周,恢复运动锻炼时间为(12.73±2.39)周。所有患者均对瘢痕满意,瘢痕评分为(9.80±0.48)分。CM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53.67±9.52、83.22±6.28、97.85±2.60。q-DASH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33.17±5.37、17.07±5.37、11.42±0.69。5例(8.33%)患者出现钉尾突出引起皮肤疼痛刺激,1例(1.67%)出现短暂性神经丛刺激,术后28周消失。结论 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具有愈合快、美观性好、功能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张泉东, 刘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64-869.
    目的 观察被动可弯负压吸引鞘在复杂肾结石一期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被动可弯负压吸引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socopic litotripsy, FURL),对照组应用普通输尿管鞘联合FURL。对比2组一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的净石率(stone free rate, SFR)、感染指标、出血情况、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58.81±15.60) min,术后净石率91.67%(55/60),白细胞计数(7.43±0.52)×10~9/L,降钙素原(0.96±0.10) ng/mL,中位住院时间为2(2,3) 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被动可弯负压吸引鞘应用于复杂肾结石一期手术中,可显著提高净石率,减少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付文欣, 王铁, 杨汝宁, 曲明芹, 高歌, 杨慧, 贾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81-890.
    目的 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 选用6月龄Thy 1-SNCA转基因(transgenic, 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旷场实验、爬杆实验和Y迷宫等行为学手段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并以经典的匀加速转棒实验作为运动学习的行为学范式,来评估其运动学习能力。结果 6月龄的Thy 1-SNCA TG小鼠在运动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方面并未显示出异常,却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学习障碍。结论 在早期PD模型小鼠上存在着特定的运动学习障碍,可作为早期PD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同时匀加速转棒测试可作为检测PD运动学习障碍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学手段。
  • 代永鸿, 曾焰辉, 吴征杰, 赵春鹏, 王军强,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63-772.
    目的 探讨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Rossum Robot)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与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治疗的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5例、C型14例。从受伤到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2(10,14)(6~34)d。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完成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进行骨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并拍摄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根据X线及CT影像测量骨盆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采用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透视频率、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置入螺钉的数量及质量、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根据术后CT三维重建图像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记录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利用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19例患者都成功完成了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位透视次数为28(18,55)(10~120)次,透视时间为25.2(16.2,33.0)(6.0~72.6)s,手术时间为206(203,212)(125~231)min,术中失血量为100(100,200)(50~400)mL,术中19例患者的导针调整次数一共为4次,平均每例患者调整0.21次。共置入67枚螺钉,螺钉置入位置的质量为优65枚,良0枚,差2枚。螺钉位置优良率为97.01%。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为(6.59±3.68)(1.21~13.00)mm。根据Matta标准,骨盆的复位质量:优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1%。18例患者获得17.00(12.75,20.00)(6.00~21.0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55(3.35,4.18)(2.80~6.40)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0%,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6.00±6.65)(74.00~98.00)分,其中优8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可以为大多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智能、安全、精准、微创、均质的闭合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 关毅鸣, 刁宗礼, 黄红东, 刘文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23-830.
    目的 探讨反复静脉钙刺激对腺嘌呤饮食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大鼠主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3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基线时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水平,分别给予正常饮食或0.75%腺嘌呤饮食喂养,6周后全部更换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再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共四组:对照+氯化钙组(Cont+CaCl2)、对照+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组(Cont+NaCl)、模型+氯化钙组(CKD+CaCl2)、模型+生理盐水组(CKD+NaCl),每组8只。分别采用隔日尾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100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共8周,随后将大鼠处死,取血清检测肌酐、尿素氮、钙、磷水平;留取主动脉测定血管钙含量并进行Von Kossa染色观察有无钙化发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成骨转分化指标成骨细胞特异性和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的分布和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骨转分化指标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的蛋白表达。结果 基线时各组大鼠体质量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周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D+NaCl组比较,CKD+CaCl2组血清钙、磷水平及主动脉钙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主动脉Von Kossa染色均为阴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Runx2和BMP-2表达增加;与CKD+NaCl组比较,CKD+CaCl2组主动脉Runx2和BM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复静脉钙刺激对腺嘌呤饮食诱导的CKD大鼠无诱发主动脉钙化作用,对主动脉成骨转分化情况无明显影响。
  • 杨光, 左楠, 祁宝昌, 谭磊, 朱东, 孙大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83-787.
    目的 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与徒手置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21例患者为机器人组,徒手置钉手术的19例患者为徒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导针调整次数以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徒手置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治疗具有精准、高效、智能等显著优势,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副损伤发生的可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范明星, 房彦名, 何睿, 张琦, 段星光, 何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788-79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无创示踪系统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的临床精度表现。方法 该系统由无创示踪装置和光学导航设备组成。在静态环境下,使用术中C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脊椎模型,通过CT图像空间中的标记点进行实时自动化配准,测量无创示踪装置配准精度和8个体表验证点的配准精度。将无创示踪装置与连接于椎体的刚性示踪装置进行比较,测量椎弓根螺钉导针在体表下3~4 cm处螺钉入点位置误差和体表下8~9 cm处螺钉终点位置误差,以及导针整体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角度误差。本研究中前期构建了呼吸运动下脊柱椎体运动模型以仿真术中椎体的动态环境,通过机械臂进行伺服模拟呼吸运动构建术中动态环境,并在术中同法测量动态环境下的无创示踪器临床精度。结果 无创示踪器配准误差较小,静态环境下为(0.483±0.242)mm,动态环境下为(0.524±0.229)mm。无创示踪装置内部区域的配准误差低于外部区域的配准误差,静态环境下为[(0.472±0.202) mm vs(0.954±0.279)mm,P<0.001],动态环境下为[(0.516±0.188) mm vs(1.029±0.252)mm,P<0.001]。8条导针入路的骨表面入点精度高于骨内部终点精度,体表下3~4 cm处位置误差小于8~9 cm处,静态环境下为[(0.018±0.024) mm vs(0.061±0.061) mm,P=0.002],动态环境下为[(0.403±0.275) mm vs(0.938±0.640) mm,P<0.001]。导针入路的角度误差较小,静态环境下<0.25°,动态环境下<1.50°。结论 在静态环境下,无创示踪器对体表区域和深部区域均保持较高位置精度和角度精度,在动态环境中,体表区域和深部区域的定位精度和角度精度降低,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赵越, 张泉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5): 875-880.
    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s, LUTD)是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症状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由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泌尿生殖道结构改变、炎症反应、微生态菌群变化引起,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LUTD治疗涉及中西医防治及健康监测,其中阴道局部低雌激素用药是目前治疗的核心,任何单一药物不能替代。在诊疗过程中更要注重对GSM的综合、个体化、总体健康情况把控及长期管理。本文主要综述妇女绝经期与下尿路症状中西医诊疗的研究进展。
  • 李亚堃, 李蔚, 杨雪琦, 师文娟, 朱玥荃,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16-1022.
    目的 研究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剂Eukarion-134 (EUK-134)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大鼠脑内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以及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ROS含量变化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和MCAO+EUK-134 (EUK-134)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鼠中动脉梗死模型,模拟缺血90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 h。手术期间持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肛温,确保其生理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EUK-134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EUK-134(10 mg/kg),Sham及MCAO组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PGC-1α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DAC1的表达,利用氧化感应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H2DCF-DA)染色法标记ROS阳性细胞,并将VDAC1与ROS进行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1) 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比Sham组明显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EUK-134组缺血侧脑组织PGC-1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再灌注24 h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给予EUK-134处理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CAO组(P<0.05)。VDAC1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3)在MCAO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DAC1阳性细胞与ROS共定位,且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给予EUK-134的缺血大鼠VDAC1/ROS双阳性细胞数量较MCAO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OS清除剂EUK-134可以影响线粒体生物发生调节因子PGC-1α和物质运输通道VDAC1的表达,维持线粒体功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袁文思, 吴亚珩, 吴冬雪, 周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6): 1038-1049.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在转录水平的交叉免疫基因(cross immune genes, CIGs)并分析免疫浸润状态,为OSCC在SS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OSCC和SS数据集,使用limma R软件包结合Venn图筛选OSCC和SS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再与免疫基因数据集进行交叉筛选获得CIGs。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算法筛选核心CIGs。利用CIBERSORT R软件包分析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及比例。结果 从OSCC数据集中筛选出2 885个DEGs,从SS数据集中筛选出2 472个DEGs,交叉分析得到55个CIGs;经LASSO回归分析后二次交叉筛选出RASGRP3为潜在的核心CIGs,在OSCC和SS中表达均上调。另外,在OSCC和SS中,记忆CD4+T细胞、巨噬细胞和活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浸润均与RASGRP3相关。结论 癌基因RASGRP3可作为OSCC和SS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对二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RASGRP3与浸润的NK细胞、巨噬细胞、CD4+T细胞等密切相关,为探索针对SS患者OSCC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