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4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 全选
    |
  • 尹英超, 董琪, 贾会扬, 张桁, 侯志勇,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69-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骼疾病,该疾病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于2008年、2017年发布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11月在此基础上依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更新修订。本文将对更新后的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广大临床医师精准诊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帮助。
  • 张伟, 王飞, 李咸鹏, 高成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73-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研究方式,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ENGB),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scia iliaca compartmentblock, FICB);对比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皮质醇(cortisol, 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别监测麻醉前、置入喉罩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时2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值。结果 研究组超声定位时间、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HR值,在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CD3+、CD4+、CD4+/CD8+水平测定与本组术前进行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D8+测定值较本组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AD、NE、IL-10、TNF-α测定值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为36.00%,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连续PENGB较超声引导下连续FICB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后外侧入路老年THA患者中能缩短操作时间、降低炎症应激反应水平。
  • 张敏, 张富杰, 谭会领, 崔同阳, 武振东, 吕吟啸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79-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联合单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的应用,观察对患者炎症应激及苏醒期质量、舒适度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5例,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n=42)患者给予TAPB,观察组(n=43)患者行肋缘下TAPB联合单侧腹直肌鞘阻滞,2组均进行全身麻醉,对2组术后炎症应激水平进行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期质量,并对其术后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 2组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的各指标值均上升,但观察组各炎症应激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可知术后各个时间段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处于相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CS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症状的频率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术中应用肋缘下TAPB联合单侧腹直肌鞘阻滞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苏醒期质量,降低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杨国梅, 王文法, 王莉, 田玲芳, 刘睿, 罗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85-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磷脂酶CE1(pathogenic role of 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表达水平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实验大鼠肺组织胞质型磷脂酶A2 (cytoplasmic phospholipase A2,C-PLA2)表达及其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阐明PLCE1在MV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PMVEC)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大鼠24只,雌雄不拘,8~10周龄,体重180~200 g,随机均分为4组(n=6):(1)野生型大鼠+“肺保护性”MV组(WPM组);(2)野生型大鼠+“伤害性”MV组(WIM组);(3)PLCE1+/-杂合子大鼠+“肺保护性”MV组(PPM组);(4)PLCE1+/-杂合子大鼠+“伤害性”MV组(PIM组)。对实验大鼠实施时长为2 h的“肺保护性”MV[潮气量(tidal volume, VT)=7 mL/kg,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或“伤害性”MV(VT=20 mL/kg, PEEP=0 cmH2O)MV。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别检测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代谢产物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PGI2)、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含量;肺通透性指数和肺湿/干重(W/D)比值评价PMVEC通透性;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 与WPM组及PPM组相比,WIM组及PIM组大鼠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肺组织PGI2、TXA2和LTB4含量增多(P<0.05);肺通透性指数、肺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明显增高(P<0.05)。相同通气模式下,PIM组及PPM组大鼠肺组织PLCE1和C-PL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肺内PGI2、TXA2和LTB4含量及肺损伤评价各项指标较WIM组及WPM组大鼠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下调PLCE1可以通过抑制C-PLA2活性减轻MV导致的PMVEC通透性增加,发挥肺保护作用,提示PLCE1可能是抗VILI治疗的一个潜在干预作用的靶点。
  • 宋成凤, 齐丽君, 郭继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92-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糖萼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L,而观察组注入右美托咪定(0.8μg/kg)。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最小肺泡浓度=1的维持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糖萼损伤标志物(多聚糖蛋白聚糖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情况。结果 研究表明,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能较好的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P<0.05),且观察组术后3 h、6 h、9 h、1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2组术后白细胞值相当,但术后炎症因子和糖萼损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糖萼损伤标志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较好的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和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糖萼的脱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解静, 赵肖灵, 冯世强, 曲振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899-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间,肺泡复苏策略(alveolar recruitment strategy, ARS)联合支气管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其肺氧合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支气管内给药组(A组),静脉给药组(B组),ARS+支气管内右美托咪定组(C组)。C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3次肺泡复苏ARS,即连续10次手控呼吸,每次持续时间>15 s,使吸气平台压达到40 cmH2O(1 cmH2O=0.098 kPa),完成后实施容量控制通气模式,1∶E=1∶2,VT 6 mL/kg,吸入氧气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80%,RR 14次/min。第1次ARS在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前;第2次ARS在手术进行90 min后;第3次ARS手术结束后。3次进行ARS的同时支气管内给予浓度10 mg/L,剂量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B组麻醉开始前10 min内输入1.0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随后调整剂量以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A组同C组在同一时间段(即单肺通气前,手术进行90 min,手术结束后)支气管内给予同等浓度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2组手术开始后常规单肺通气(同C组),术前术中术后均不进行肺泡复苏策略。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60 min T2,单肺通气90 min T3,术后24 h T4各时间点,记录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呼末C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统计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率[低血压即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30%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即HR<50次/min且持续时间>10 min、肺部感染即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支气管啰音或吸痰次数增多且胸片检查出现发展且持续存在的肺部浸润、低氧血症即PaO2<80 mmHg(1 mmHg=0.133 kPa)、肺不张即胸片检查肺密度增高影。结果 对于IL-6、IL-8指标,各组均在T3均呈升高趋势,在T4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aO2指标,各组均在T1均呈升高趋势,A和B组在T2均呈下降趋势,各组在T3、T4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O2指标,在T1点,A和C组均呈下降趋势,B组呈升高趋势;在T2点,B组呈下降趋势,C组呈升高趋势;在T3点,A和C组均呈下降趋势,B组呈升高趋势;在T4点,A组均呈升高趋势,B组和C组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内分流的Qs/Qt指标,在T1点,A、B、C组均呈下降趋势;在T2点,A、B、C组呈升高趋势;在T3点,A、B、C组呈升高趋势;在T4点,A、B组和C组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相比,B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和B组均大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比较,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S联合支气管内给予右美托咪定更能提高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肺氧合功能,减少肺内分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牛林杰, 张东莹, 佟萌, 袁若林, 李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06-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局部脑氧饱和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炎症的反应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设定围麻醉期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saturation of cerebral oxygenation, rScO2)降低幅度大于术前20%为脑缺氧,根据患者术中rScO2,将患者分为缺氧组和非缺氧组,其中非缺氧组63例,缺氧组57例。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认知水平;统计分析rScO2与MMSE、MoCA的相关性;利用ELISA检测患者术前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水平;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非缺氧组和缺氧组rScO2随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间MMSE、MoCA评分,血浆NSE、S100-β、TNF-α、IL-6水平,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术后MMSE、MoCA评分显著低于非缺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麻醉期rScO2水平与患者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缺氧组术后血浆NSE、S100-β、TNF-α、IL-6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非缺氧组(P<0.05)。结论 围麻醉期局部脑氧饱和度不足会促进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紊乱,本研究为临床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麻醉期局部脑氧饱和度控制提供了参考。
  • 蓝金辛, 李森, 何俊冰, 张隆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12-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百姓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胃肠镜成为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诊治手段。随着舒适化医疗推广,无痛胃肠镜在各医院逐渐推广。环泊酚是近年来中国刚上市的新型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强、代谢快、苏醒迅速等优势,与经典全麻药丙泊酚相比较,环泊酚呼吸抑制、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更低,被广泛应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环泊酚的临床研究公开报道仍然较少,本文就环泊酚药理作用机制及代谢特点、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使用环泊酚提供理论依据。
  • 梁宜武, 汤志祥, 李倩, 尹晨, 王润哲, 刘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17-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人工腱索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后叶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诊断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接受二尖瓣成形治疗的患者99例,其中单纯前叶脱垂41例,单纯后叶脱垂44例,前后叶均脱垂4例,交界脱垂10例。针对48例存在后叶脱垂的患者采用人工腱索的方法纠正二尖瓣后叶关闭不全。结果 接受应用人工腱索纠正瓣膜后叶关闭不全的48例患者,随访13~81个月,平均(40.60±15.57)个月,术后1年因二尖瓣病变再次接受手术者0例,术后2年接受再次手术者共2例,术后5年接受再次手术者共2例,占全部后叶成型患者的4.2%。术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二尖瓣血液返流面积以及心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1年这些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二尖瓣血液返流面积,随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目前资料尚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尖瓣口血液流速、左心室流出道血液流速,以及二尖瓣瓣口面积均在正常值范围,未出现二尖瓣口狭窄。结论 应用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是有效的,临床可以取得可靠的疗效。
  • 高天, 谷敬锋, 庞利云, 高昊雯, 张新昕, 王桂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22-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中克氏针和缝线法挡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对克氏针的用法做出了改良。方法 选择代谢综合征并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缝线组和克氏针组,各44例。缝线组常规缝线至腹壁与膈肌脚,呈“V”型挡肝,克氏针可分别选取不同位点,挡肝或挡腹腔内脂肪暴露视野。比较2组肝功能、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情况(肝脏有无出血)及克氏针并发症(感染、出血等)。结果 缝线组住院时间为(4.80±0.70) d,住院费用(52 423.22±3 956.57)元,手术时间为(100.14±5.51) min、肝脏出血2例,克氏针组住院时间为(4.77±0.80) d,住院费用(50 986.61±4 114.21)元、手术时间为88.00(5.75) min、肝脏出血0例。2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肝脏出血情况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缝线法相比,克氏针的应用可明显扩大术野暴露范围,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套管针的使用,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性、美观、人力、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 甄瑞鑫, 马桂云, 史凡祺, 常成兵, 安永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27-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discectomy, 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 LDH)效果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多节段LDH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PTED,观察组行新型三轴节式定位器辅助PTED。观察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优良率及手术前后炎症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MF)、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IL-17、IL-6、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侧多裂肌RMS、MF、IEMG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5 d观察组腰背部、下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多节段LDH均能取得满意效果,能改善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恢复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前者能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助于早期疼痛缓解。
  • 杨昊璇, 陈宏禹, 张婉泽, 薛文勇, 马子越, 齐进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34-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隐匿性阴茎术后不同内层伤口敷料对局部伤口恢复的影响情况,探讨隐匿性阴茎术后更合适的伤口敷料及包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治疗的158例隐匿性阴茎患儿临床资料、术后恢复情况、第一次换药用时及患者换药满意度。根据使用内层伤口敷料种类分为3组(A.无菌纱布组,B.碘伏纱布组,C.凡士林纱布组),分别统计各组出血、感染、粘连情况,分析不同敷料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 C组出血例数与粘连例数均少于A、B组(P<0.05)。感染例数上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平均换药时间短于A、B组(P<0.05)。3组中换药时间比较,粘连越严重,换药时间越长,反之换药时间越短。C组换药满意度(90.2%)相对于A、B组更高(P<0.05)。结论 凡士林纱布-纱布双层加压包扎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出血、粘连及换药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牛陆杰, 陈卫鑫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40-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薄中厚皮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对急诊创伤伴大面积皮肤撕脱病情转归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创伤伴大面积皮肤撕脱患者70例,根据皮片获取方式不同分为切取组、反取组,各35例。比较2组愈合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患处皮肤感觉及并发症。结果 反取组Ⅰ期愈合率高于切取组,换药次数少于切取组,住院时间短于切取组(P<0.05);2组术后12~72 h的VAS评分呈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取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色泽、厚度、柔软度评分低于切取组,患处皮肤感觉分级优于切取组(P<0.05);反取组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切取薄中厚皮片,反取薄中厚皮片联合VSD治疗急诊创伤伴大面积皮肤撕脱患者Ⅰ期愈合率更高,疼痛度更低,美学效果、皮肤感觉更好,换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治疗费用。
  • 汪妍妍, 王旭, 李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46-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lymphocyte ratio, MPVLR)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lodulin, sTM)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统计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 89例下肢骨折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DVT 21例,发生率为23.60%(21/89),剩余68例均未发生下肢DVT。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高于非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是否使用抗凝药物、体重指数、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体重指数升高、外周血MPVLR水平升高、外周血sTM水平升高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5、0.861(P<0.05),且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AUC值(P<0.05)。结论 术前检测外周血MPVLR、sTM可用于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赵明阳, 宋学薇, 贾凡, 卢杰红, 史丽坤, 杨秀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52-9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EA)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0例,其中弥漫型组(D组)和局限型组(L组)各60例,据治疗方法不同,D组和L组分为D1、D2亚组以及L1、L2亚组,D1组和L1组进行HIFU治疗,D2组和L2组进行UEA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月经量的月经失血图评分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测量治疗12个月后子宫体积和病灶体积,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及窦卵泡(antral follicle, AFC)变化。计算4组12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24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4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月经量的月经失血图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明显增加(P<0.05),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个月4组的子宫体积和病灶体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1组小于D2组,L1组小于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12个月FSH、LH、E2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1组FSH、LH、E2明显低于D2组,AMH水平明显高于D2组(P<0.05),L1组FSH、LH明显低于L2组,AMH水平明显高于L2组(P<0.05),而4组间A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和远期复发率与UEA无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昝培霞, 张荣荣, 黄如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58-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卵巢巨大囊肿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卵巢巨大囊肿患者76例,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卵巢巨大囊肿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巨大囊肿剔除术。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卵巢功能、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皮质醇(cortisol, 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 A)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促黄体生成素(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CD8+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卵巢巨大囊肿剔除术能明显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炎症水平较低、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李怡文, 朱小琳, 韩亚光, 杨东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64-9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出现的一些相关症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感染新冠3个月后仍然存在、逐步发展的新症状,或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症状定义为"长新冠"。现普遍存在的症状主要包括疲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脑雾、胃肠道不适、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临床研究中发现长新冠的表现存在性别差异,且国内外对此深入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故以查阅新近文献为基础,归纳总结长新冠对女性的特异性影响。
  • 宋世明, 胡环宇, 杜红珍, 李增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68-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营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招募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21.05 vs. 24.30;18.40 vs.23.30)、蛋白质(9.40 vs.10.70;6.85 vs.7.95)、无机盐(3.02vs. 3.74;2.48vs.2.94)、骨矿物质含量(2.46 vs. 3.10;2.05 vs. 2.47)、上臂围度(28.85 vs. 31.10;25.05 vs. 28.60)、相位角(4.95 vs. 6.00;4.70 vs. 5.19)、身体细胞量(24.65 vs. 35.45;24.50 vs. 26.45)、细胞内水分比率(0.61 vs. 0.62;0.61 vs. 0.62)、去脂体重(38.25 vs. 53.95;38.05 vs. 40.75)、骨骼肌质量(20.45 vs. 30.30;20.30 vs. 22.10)、无脂肪质量指数(14.39 vs. 18.80;14.57 vs. 15.70)、骨骼肌质量指数(7.58 vs. 10.50;7.78 vs. 8.55)及身体脂肪量(11.45 vs. 15.60;12.60 vs.17.95)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外水分比率(0.39 vs. 0.38;0.39 vs. 0.38)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相位角与细胞内水分、细胞内外水分比率、蛋白质、骨骼肌质量及身体细胞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例组男性与女性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较对照组差,因此可用于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营养诊断。
  • 史东剑, 段立娟, 赵大铭, 张坤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74-9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关系。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住院期间AKI发生情况分为发生AKI组与未发生AK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Ang-2、IL-23水平,并统计患者基线资料,比较2组血清Ang-2、IL-23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再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探究血清Ang-2、IL-23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185例脓毒症患者,经血液及尿液检查,确诊发生AKI 87例,发生率为47.03%;发生AKI组合并休克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AKI组,入院时血清Ang-2、IL-23水平高于未发生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休克、入院时Ang-2、IL-23高表达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ng-2、IL-23水平及联合检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最高;血清Ang-2、IL-2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血清Ang-2、IL-23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KI呈正相关,特别当血清Ang-2>9.23μg/L、血清IL-23>101.97 pg/L时,脓毒症患者发生AKI风险随血清Ang-2、IL-23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血清Ang-2、IL-23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且AKI发生风险与Ang-2、IL-23水平呈正相关。
  • 李坤, 王静, 金春亭, 白睿, 刘晓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80-9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 elongation, and fragmentation, MELF)浸润方式及肿瘤侵袭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能够识别子宫内膜样癌伴MELF浸润的指标,抑制肿瘤侵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获得肿瘤标准,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对11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MELF组和N-MELF组。统计112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项目包括组织中MMP-9、E-cadherin,根据检查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组织中MMP-9、E-cadherin及相关指标与子宫内膜样癌MELF浸润方式及肿瘤侵袭程度的关系。结果 研究中112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评估为MELF浸润患者21例(18.75%);MELF浸润患者病理等级低级别,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ⅣA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atic vascular space, LVSI)、组织中MMP-9阳性患者占比多于N-MELF浸润患者,E-cadherin阳性患者占比少于N-MELF浸润患者,人附睾蛋白(humanepididymisprotein 4,HE4),甲壳质酶蛋白(human cartilageglycopmtein, YKL-40)水平高于N-MEL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率低、MMP-9表达率高,MELF浸润与子宫内膜样癌FIGO分期进展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发生MELF浸润与组织中MMP-9、E-cadherin有关,MMP-9表达率高和E-cadherin表达率低能够通过导致MELF浸润发生,从而增强肿瘤侵袭能力。
  • 李季, 曹桂霞, 史斌浩, 王建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08): 987-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高居世界疾病病死率的首位。近年来有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其通过诱导相关通路的激活诱导炎症的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以NLRP-3炎症小体为作用靶点发挥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的药物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就NLRP-3炎症小体在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再灌注损伤、高血压、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