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gonadin(Scy),并评估EcN-Scy缓解结肠炎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PCR扩增载体pnirBMisl(pnir)与抗菌免疫肽Scy目的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载体EcN-Scy。选用2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DSS组、DSS+EcN组和DSS+EcN-Scy组),每2 d分别灌胃小鼠PBS、EcN菌液或EcN-Scy菌液并记录其体质量,试验期14 d。其中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第0~7天通过在饮水中添加3% DSS诱导结肠炎。第14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 与DSS组相比,EcN-Scy处理显著缓解了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和由DSS引起的结肠缩短的症状(P<0.05),明显改善了结肠绒毛结构。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ALP和Urea水平分别显著升高28.6 U/L、1.35 mol/L(P<0.05);TBil和LDH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与DSS组相比,DSS+EcN-Scy组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MCP1和IL-1β水平分别显著降低18.9%、50.9%和8.9%(P<0.05),结肠中MCP1和IL-6分别降低了40.4%和21.9%(P<0.05)。 结论 成功利用工程菌EcN表达抗菌免疫肽Scy,具有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效果,能够改善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及形态破损,并降低血清和结肠炎症因子水平。
目的 探究核桃林下Mulato Ⅱ臂形草关键种植技术,保障本地肉牛产业饲粮稳定。 方法 在同一果园核桃林下设置Mulato Ⅱ臂形草单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组合品种混播、巨菌草单播3个处理进行对比种植试验,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观察生产适应性和抗逆性,测定生物产量,统计经济收益。 结果 Mulato Ⅱ在播后25 d就能成为优势种群;2022、2023年Mulato Ⅱ的鲜草产量分别为47 848.9、73 870.25 kg/hm2,比组合品种的鲜草产量高出66.9%、87.2%,而巨菌草连续2年未达测产标准;2022、2023年Mulato Ⅱ臂形草的平均年经济收益比组合品种多4 790.39元/hm2 。 结论 Mulato Ⅱ 臂形草生长速度快、抗本地草侵害能力强,耐高热高湿,常年青绿、基本无病虫害,在海拔700~1 700 m区域核桃林下,可作为高产优质牧草推广种植。
目的 研究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杂交肉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优化杂交肉牛的营养配方和育肥方案。 方法 选择体重相近、体况相近且健康的西杂公牛90头,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高营养水平、中等营养水平、低营养水平日粮,开展为期300 d的饲养试验,测定肉牛的体重,核算饲料成本,分析经济效益。 结果 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的肉牛总增重达到277.7~337.1 kg,平均日增重达到925.7~1 123.6 g,其中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育肥期肉牛总增重与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育肥期间试验Ⅲ组投入的饲料成本最高,达到6 558元/头,其次是Ⅱ组和I组,分别为5 796和5 298元/头;试验Ⅱ组的净利润为1 242元/头,在3个试验组中最高,分别高于Ⅰ组和Ⅲ组543、519元/头。 结论 综合各组育肥期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确定试验Ⅱ组的营养水平为杂交肉牛育肥最适宜营养水平。
目的 研究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热点,为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肉羊”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CiteSpace 6.3.R1(64 bit)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EI、北大中文核心、CSCD及CSSCI来源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并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国内肉羊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发表量最大的学者为刁其玉,发表量最大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分散,不同研究机构在研究领域和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肉羊产业发展研究主要围绕肉羊性能、肉羊品种及产业效益等3个方面;研究热点演进经历了从肉羊的繁殖、饲养管理、品种到肉羊的经济效益、健康管理、生产性能,再到产业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产品推广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结论 研究热点发生了3次大的转变: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只顾生产到环境与效益的兼顾。产业模式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
目的 为提高肉鸡场热源泵系统供暖效果和便于操作,研发推广互联网+空气能热源泵供暖创新技术。 方法 空气能热源泵机组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供暖,在此基础上,将手机卡与空气能热源泵控制系统连接,互联成网,实现远程操控供热系统。 结果 山东省五莲县境内已有8家规模肉鸡场安装79套空气能热源泵供暖系统,并与手机卡相连,实现远程操控,能效比高达420%,每年大约减排4 452.93 t碳排放,经济效益增收632万元。 结论 这项创新技术具有低碳环保、投资经济、运行耗能低、系统配置合理、操作方便等优点,符合肉鸡场生产的供暖需求。
为提高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积极性,促进当地生猪稳产保供。 湖北省畜牧良种场调研专班先后到宜昌市养猪大县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等地开展调研,采取入户走访和集中座谈的形式,深入了解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退出原因。结果显示,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退出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市场行情低迷,二是非洲猪瘟疫病难防,三是养殖环保压力较大。根据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退出原因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本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加强疫病防控管理,严格执行三级消杀程序;采用干清粪、尿泡粪、地面垫料、集中堆沤发酵等工艺,有效处理养殖粪污;用种植的玉米、红薯、青菜等替代部分饲料投喂猪群,降低饲料成本;选择好的饲养品种;市场行情差时可选择养肥猪;发展适度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提振养殖信心。结果表明,中小生猪养殖场(户)需全方面加强生猪饲养、疫病防控、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车辆管控与洗消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提高猪场的疫病防控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本文以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为出发点综述了规模化猪场的车辆管理与洗消要点,尤其是完备的猪场洗消系统通过多模块联动实现了病菌的高效杀灭,既能节约能耗,又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应当大力推广与应用。
牦牛是高寒地区特有的牲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作为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动物,其健康养殖不仅关乎动物福祉,也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随着对牦牛养殖需求的增加,传统养殖模式面临生长速度慢、疫病防控不足等挑战,影响了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简述了牦牛健康养殖的背景与重要性,探讨了其生态适应性与养殖管理技术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当前养殖现状、发展趋势,介绍了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育肥管理和现代技术应用等,同时指出了面临的环境、经济与市场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遗传改良、营养需求的精细化、生态效应评估及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以推动牦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犊牛作为规模牛场养殖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牛场“后备军”。为了提高犊牛冬季成活率、免疫力、抵抗力,为将来的生产性能奠定良好基础,需要在饲养管理上更加重视。笔者通过调查犊牛养殖现状、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探讨规模牛场冬季犊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并从环境控制、营养调控、健康管理3个方面总结出了饲养管理要点,以期为规模牛场犊牛饲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优化方案。
为提高蛋鸡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疫病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畜牧业临床研究以及文献查阅,对集约化蛋鸡养殖过程中智能养殖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智能化养殖技术在集约化蛋鸡养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蛋鸡生产效益以及生产性能提升有很大影响。合理利用智能化环控技术、饲喂技术、疫病辨识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有效提高蛋鸡及其产品质量。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着蛋鸡的产蛋量以及产蛋品质,但随着全球变暖,高环境温度使蛋禽产生热应激,进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其神经内分泌活动发生改变,从而使蛋鸡产蛋量减少,给蛋禽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热应激调控蛋鸡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研究较少,其中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系统梳理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应激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提高蛋禽养殖提供参考。
目的 建立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其他布鲁氏菌毒株和基因缺失株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根据GenBank中布鲁氏菌赤藓糖醇基因(eryA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结果 重组质粒标准品在1.56×108 ~1.56×10 copies/μL呈良好线性关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其他14种常见细菌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检测敏感度为100 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 结论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和其他布鲁氏菌株的鉴别诊断。
目的 诊断贵州省某生猪养殖场仔猪异常发病死亡原因,为生猪养殖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无菌采集2头3~14日龄患病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采用临床观察、病理剖解、细菌分离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结果 临床观察病猪出现食欲不振、体形消瘦、体温升高等症状;病理剖检可见其腹腔内有积液,肠透明充气;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胃溃疡;脾脏边缘坏死。细菌分离培养未长出菌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曲线,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Ct值。 结论 该猪场死亡仔猪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主要防控方法为疫苗免疫和提高生物安全防护。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且具有人畜共患风险的疾病。本文详细阐述了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介绍了不同类型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重点论述了猪链球菌病的检疫方法,并强调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消毒与卫生措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建立疫情监测体系,明确疫情预警、报告及应急处理措施,旨在为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检疫与防控提供参考,降低其对养猪业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圆环病毒病是云南省由旺镇生猪养殖过程中常发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及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危害生猪健康,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当出现疑似患病猪时,应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确诊后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减少该病的发生,各养殖场应从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影响猪群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下降、便秘或腹泻、呼吸困难、皮肤出现血斑或发绀,母猪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或弱仔等繁殖障碍。防治猪弓形虫病的关键在于阻止病原传播,禁止猫进入猪舍和饲料房,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定期灭鼠等。对于猪群,特别是种猪群,应定期投喂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一旦确诊猪感染弓形虫,应及时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中草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对病猪的粪尿进行消毒处理,对病死猪进行无公害处理,以防止病原扩散。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是指母猪在分娩及产后,子宫受到感染而发生的炎症。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母猪生殖特点、助产时操作不规范、微生物感染以及饲养管理有关。该病影响母猪繁殖,降低养殖效益,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规范操作程序、药物预防等措施防控母猪子宫内膜炎;在发病时,可以冲洗子宫、并在子宫内注射抗生素,严重时可以全身治疗。
关岭牛产业始终处于蓬勃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意识不到位,关岭牛瘤胃臌气常发,导致牛只肉料比下降甚至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关岭牛产业发展。本文分析了关岭牛牛瘤胃臌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出可以通过改善饲料结构以提高瘤胃菌群丰度以及减少瘤胃内容物发酵,避免原发性瘤胃臌气;强化饲养管理,避免异物损伤牛消化系统,可有效减少继发性瘤胃臌气。重度瘤胃臌气建议使用手术疗法,手术结束后做好消毒与护理工作,有助于病牛康复。
羊螨病是养羊业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接触性的皮肤病,羊只患病后表现为脱毛、皮肤瘙痒甚至皮肤脱落、皮肤化脓及增厚等,不仅会减缓羊只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延长饲养周期,而且还会降低羊肉的品质,影响羊毛、羊绒的质量,降低经济价值。目前,羊螨病最好的预防措施为定期驱虫、药浴,加强日常管理、隔离检疫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保证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肉鸡球虫病主要由多种球虫引起,传播途径广泛。球虫的种类繁多,不良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等易导致球虫病的发生。症状表现包括急性、慢性和亚临床型,急性型常出现血便、食欲减退等症状,慢性型则生长发育受阻。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在防控策略上,应加强饲养管理,如控制鸡舍环境、合理饲养密度、科学管理饲料与饮水;采用药物防治,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同时,疫苗免疫也是重要的防控手段,要正确选择球虫疫苗并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效降低肉鸡球虫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关节炎和生长迟缓。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养鸡业中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对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探讨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特性、临床表征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在防治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优化免疫接种程序以及结合中西医疗法等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为国内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为一种常见的病原,尤其是对雏鸡的易感性最高,而且一旦感染,就会迅速在鸡群中流行,导致大量蛋雏鸡出现发病和死亡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蛋鸡的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工作,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发生该病。一旦发病,要及时应用药物进行治疗,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损失。本文通过对蛋雏鸡大肠杆菌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广大蛋鸡养殖场提供参考。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中的支气管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复制传播,雏鸡致死率非常高。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防治方案进行阐述,提出通过加强环境调控、科学规划养殖,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该疾病,为家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鸡淋巴白血病是一种对养鸡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其发病主要是由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所引起,在养殖中饲养管理不当或鸡已经感染其他破坏免疫力的疾病时均可以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升高。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升生物安全措施、接种疫苗等方法进行预防,一旦发现有病鸡,要及时在养殖场进行疫病净化,以便在养殖场范围内清除该病。
犬瘟热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犬类传染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1例成功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旨在为同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犬瘟热的治愈率。在接诊过程中笔者根据临床症状的诊断和流行性病学资料,初步诊断该病犬感染犬瘟热病毒病。随后用犬瘟热试剂卡检验为阳性,确诊其感染了犬瘟热病毒。对该犬注射抗犬瘟热血清(对因治疗)的同时,并配合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经过治疗和照顾,该犬在8 d后痊愈出院。
为了解农村狂犬病免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给预防农村狂犬病发生和树立正确的乡村养犬观念提供参考。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和专题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农村狂犬病免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农村中习惯用养犬陪伴留守人群,但在犬只狂犬病免疫方面存在养犬者防患意识薄弱、犬只管理不规范、免疫服务不到位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犬只管理,完善免疫服务体系和加大保障措施的力度。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现状,查找问题症结,找出解决办法,促进赫山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全面摸底、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赫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剖析。结果发现:赫山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后,畜禽粪污治理虽成效明显,但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仍时有发生,还存在养殖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约束监督机制不力、财政资金投入不多、种养结合激励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现状,建议:抓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条主线,做好种养结合这篇文章,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巡查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实现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的就近还田消纳利用。
随着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肉羊的饲养密度和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养殖场内粪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理肉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已成为规模化肉羊养殖场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若对其不加以治理粪污会对养殖场的空气、水源、土壤造成污染。为此,本文重点从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采用构建良好的养殖模式,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饲料的科学配比,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等治理方案,并采用生物滤池、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料、循环灌溉系统等方式实现粪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期为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为了解决畜牧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畜牧业废弃物的分类(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病死畜禽及其他废弃物)及其各自的特性;简述了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堆肥、干燥),污水治理技术(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生态处理法);探讨了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
为了推动内蒙古通辽市牧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通辽市草原资源、牧草种类及区域布局特点;分析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简述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种植面积与分布不均衡,品种单一与技术瓶颈,市场需求波动与风险;提出了通辽市牧草产业发展对策:优化种植布局与品种结构,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拓展市场与稳定需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加强内蒙古生态农场的生物安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与生物安全保障水平,降低非洲猪瘟的感染风险。笔者介绍了内蒙古近年来非洲猪瘟发生的情况及特点,通过个案分析了内蒙古生态农场生物安全防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养殖环节、调运环节、屠宰环节的防控方案。通过多方面的持续努力,内蒙古筑牢了生物安全防线,实现了对非洲猪瘟的长效防控,保障了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为全面了解德宏州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切实助推德宏州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座谈、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德宏州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潜力、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德宏州肉羊产业在地方种质资源、饲草资源、技术、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面临品种退化、饲养管理技术、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加强肉羊品种选育与推广,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融合乡村振兴与肉羊产业的发展。
为了探索普安乌金鸡特色优势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给其他同样具有明显特色、比较优势突出、产业规模较大、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经验,或使其成为中央提出“一县一特”区域品牌的一个样板。本文对普安乌金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强化科技驱动,提升乌金鸡品种纯度及生产性能;注重养殖人才培养,探索因地制宜的新型养殖模式;重视养殖全过程疫病防控,建立科学生物安全防范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采取形式多样的品牌宣传,加快品牌推广进度;多渠道开拓销售市场,积极探索新型的销售模式等。
目的 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机融合在一起,探索两种学徒制下课程过程化认证考核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检验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方法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采取师傅带教的方式指导学徒,学校则负责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双向合作开展岗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学习,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的深度融合。 结果 校企双方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及专业群面向岗位的任职需求,共同制定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践了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展过程化考核评价等,制定了两种模式下的过程化考核方案。 结论 通过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过程化考核的实践,有助于检验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改革。
目的 构建高效、科学的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方法 以畜牧兽医专业高本贯通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专科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和递进式培养,明确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3个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致力于培育出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出色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结果 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该模式也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结论 实施基于能力“三二递进”的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和递进式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的 探索为乡村振兴培养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 方法 基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支点,探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结果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采取全过程育人,加强政策与赛事宣传;设置特色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拓展授课形式,构建“双师”课堂;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整合三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赛促教,借助各类赛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成果孵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构建技术型孵化体系,推进成果转化。 结论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