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旨在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性状和经济效益。 方法 以2021—2023年3个高山美利奴羊群的产羔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性别、出生类型、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和群别等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 结果 公羔的初生体质量具有极显著的优势;单羔的初生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双羔;2021年和2022年出生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2023年出生的羔羊,而2021年与2022年之间无显著差异。出生月份4、5月的平均气温有6 ℃差异,对羔羊初生体质量有一定影响;在群别水平上,二群和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一群,而二群与三群的羔羊初生体质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环境因素对高山美利奴羔羊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出生类型的影响最大,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应当给予重视。
目的 为探讨农村庭院养牛模式下不同母牛品种的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母牛繁殖场20个,分为4组,每组5个繁殖场。Ⅰ组为本地黄牛繁殖场,存栏能繁母牛65头;Ⅱ组为本地水牛繁殖场,存栏能繁母牛62头;Ⅲ组为杂一代良种黄牛繁殖场,存栏能繁母牛68头;Ⅳ组为杂一代良种水牛繁殖场,存栏能繁母牛60头。在饲养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观察不同品种母牛的发情情况、配种受胎率、产仔数及效益等。 结果 Ⅰ组的发情率、受胎率、产仔率分别为96.92%、86.15%、84.62%,犊牛断奶后7~120 d发情率为90.91%,产犊力为1的占比43.08%,产值为341.15万元,均明显高于Ⅱ、Ⅲ和Ⅳ组。 结论 本地黄牛发情症状明显,配种受胎率、产仔数和产犊力最理想,经济效益显著,是农村庭院养殖的良好品种,其次依次为杂一代良种黄牛、本地水牛和杂一代良种水牛。
目的 研究不同比例的湿磨预处理去壳酱香型酒糟蛋白(wet milling pretreated and dehulled-moutai distiller,s grains, WDMDG)替代豆粕对九斤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为WDMDG替代豆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1日龄健康九斤黄公雏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8% WDMDG等营养替代豆粕,试验为期26 d,分别测定九斤黄鸡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死淘率,并对九斤黄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和IgG、IgA、lgM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试验Ⅱ组九斤黄鸡的各项生产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试验Ⅰ和试验Ⅱ组鸡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88%(P>0.05)和19.51%(P<0.05),各组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及IgG、IgA和IgM水平差异均不显著。 结论 在九斤黄鸡日粮中采用5% WDMDG等营养替代基础日粮中部分豆粕,对其日增质量、料重比、死淘率、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无显著负面影响。
目的 筛查并确证不在饲料常规检测范围、完全未知的新型非法添加物异噻唑啉酮。 方法 样品经酸性乙腈提取后稀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测定。依据农业农村部第312号公告(2020年)规范性要求,对照采集的全扫描及二级扫描数据筛查并确证非目标物。 结果 确证饲料中非法添加异噻唑啉酮药物,并检测出药物质量分数为0.76%。 结论 本研究在饲料领域检出异噻唑啉酮工业杀菌剂非法添加的潜在风险,筛查与确证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可推广性的借鉴意义。
目的 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 方法 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U进行化学合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BD3-ABU对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 筛选获得8株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通过固相合成法获得纯度达95.61%的cBD3-ABU;cBD3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128 μg/mL,高浓度cBD3-ABU对犬皮肤源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1.85%、87.25%、98.91%。 结论 cBD3-ABU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目的 为筛选出适合通辽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 方法 选取22个青贮玉米品种在试验田内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不同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倒伏倒折率、瘤黑粉病、大斑病)、生物产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农艺性状(株高、茎粗,绿叶数、枯叶数、有效穗数)和营养品质(淀粉、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结果 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为98~122 d。抗倒伏倒折最强的是蒙青贮17272,倒伏倒折率为0.14%,瘤黑粉病发生率最低的是先玉1611和京科968,病害率为0。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先玉1710,为1 487.44 kg/667m2。先玉1620、先玉1611、金岭青贮377、先玉1710干物质含量都达到了30%以上,其淀粉含量也较高,均达到了35%以上,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不同品种粗蛋白含量差距不大,北农青贮368含量最高,为10.03%。 结论 先玉系列(1710、1620、1611)、金岭青贮系列(377、97)、蒙青贮(17272、266)、京九青贮16和京科968符合通辽地区在青贮玉米种植上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的需求,适合在本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目的 为研究不同发酵环境下饲料固态发酵效果的影响,优化发酵饲料固态发酵工艺。 方法 试验在室温10 ℃以下(平均室温5 ℃)分为温水启动发酵和冷水启动发酵2个组别,每个组别各2个重复;同时以常规标准发酵方法(在发酵房温度恒温30 ℃发酵7 d后转入室温)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料温、水分、pH、乳酸、乙醇、活菌数及感官观察等。 结果 发酵15 d时,对照组的水分绝对增长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温水发酵的提高2.06百分点;对照组的pH已降到5.48,温水发酵包内的pH为5.92,其他3组的均在6.1以上;对照组的乳酸含量为9.48 g/kg,其他3组的均低于2.5 g/kg。 结论 在低温情况下,温水启动发酵明显优于冷水启动发酵;无论是温水启动发酵还是冷水启动发酵,即使延长发酵时间,也无法达到设定出库标准。
目的 探索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青贮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方法 结合实际,深入走访青贮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场(户),查阅相应文献资料,对当地牧草种植、青贮饲料加工、利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创新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结果 该县具备牧草种植的良好条件,畜禽养殖基础较好,但还存在缺少技术人才、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青贮饲料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和质量参差不齐、牧草品种单一和青贮原料利用率低、对青贮饲料认识不足、扶持力度不足、机械化率低的问题,为此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技术专班和加强技术指导、出台扶持政策和加强资金扶持、实施牧草种植和青贮饲料加工试验示范、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面提升机械化率、实施青贮饲料加工项目助推产业振兴。 结论 该县当前时期具备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加工的有利条件,给牛羊等牲畜提供营养均衡、青绿多汁、适口性好的青贮饲料,可以使群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三都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为全面了解贵州省赫章县柯乐猪产业发展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寻找到科学可行的发展模式,本文对赫章县近3年来的柯乐猪畜牧统计数据、养殖主体、加工主体等方面的情况展开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赫章县柯乐猪产业发展存在核心种群数量少、单胎产仔数少、瘦肉率低、养殖周期长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大品种保护力度、加大对育种新技术的引入、探索新型养殖模式、加强全产业链建设等发展策略,以期推进赫章县地方特色优势柯乐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汉中市南郑区按照“稳猪、扩禽、增牛羊”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为全面了解南郑区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发展建议,破解牛羊饲草相对不足和种地农民对秸秆禁烧有抵触情绪两大难题,切实助推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区内牛羊养殖场户和电话随访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了各养殖场户意见和建议,得出南郑区发展牛羊产业有饲草资源、环境条件、发展总体思路等优势,但也存在资金短缺和饲草相对短缺、牛羊规模养殖场数量少和养殖总量少等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工作、支持草畜一体化饲草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着力发展特色和绿色生态养殖等合理化建议。
精液冷冻保存与人工授精的有效结合,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及生产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山羊精液与精子的特点,简述了冷冻稀释液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并系统分析了山羊精液的冷冻-解冻过程,同时提出了改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策略。最后对山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为示范推广肉鸡福利养殖,助力我国家禽养殖技术赶超世界发展潮流。笔者在深入分析国际动物福利养殖规则和国内肉鸡福利养殖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以广东湛江某林地养鸡场为研究对象,依据标准化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依次确立标准化目标、标准化核心技术要素、精细化标准实施要求,研究建立了一种标准化肉鸡福利养殖模式。经分析,该模式具备在国内开展标准化示范推广的相关条件,符合市场对高品质肉鸡的消费需求,并建议示范企业更注重福利养殖的品牌营销。
目的 了解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在四川省西昌市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中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2012年以来有关西昌市PCV2流行病学监测的文献资料,分析PCV2的流行趋势。2023年5—9月,对西昌市部分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了生猪养殖现状调查,采用PCR检测方法对环境拭子进行圆环病毒Ⅱ型检测。 结果 文献资料显示,西昌市2008—2019年PCV2感染情况严重。检测结果显示,西昌市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圆环病毒Ⅱ型的环境定殖率为17.91%,环境易传播时间在6月和9月,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对环境安全的控制措施较好,通过氢氧化钠等进行环境消毒可以做好猪圆环病毒Ⅱ型的防控。 结论 西昌市圆环病毒Ⅱ型在环境中定殖情况较严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生猪养殖者需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控策略。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湖北荆门地区商品猪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荆门地区2019—2023年商品猪主要疫病(猪圆环病、猪流行性腹泻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疫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宿主特征,进而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与疫病发生的关系。 结果 荆门地区商品猪疫情总阳性率为8.28%,其中猪圆环病、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8.23%、13.58%,抗体检测总合格率为91.20%。 结论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改善养殖管理和落实疫情监测是控制和预防疫病的关键。
目的 明确甘肃安定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安定区牛羊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中随机抽取未进行布病免疫接种的牛羊,2023年1—12月共采集21 010份血清样本,其中羊血清样本为13 284份,牛血清样本为7 726份。对安定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确诊疑似病例。 结果 在不同的养殖场地中,种畜场阳性检出率最低,其中种羊场总阳性检出率为0.11%,种牛场总阳性检出率为0。在1年监测周期内,羊布病在3、9、10月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0.37%、0.36%、0.27%;牛布病在4、8、9月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0.28%、0.32%、0.31%。 结论 在春秋季节,牛羊布病更容易流行,因此应从监测净化、消毒灭源、养殖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轻牛羊布病的危害。
仔猪腹泻是养殖业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导致仔猪腹泻的多种原因,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并提出了降低仔猪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定期免疫接种;二是做好预防仔猪腹泻的保健工作,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反应;三是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四是优化饲料配方,确保饲料营养供应充足;五是根据病因对症治疗,主要采用“抗菌与补液”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通过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加强预防保健和药物治疗,以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副伤寒又被称为仔猪沙门氏菌病,虽然我国防疫工作正在不断完善,其危害正逐渐减小,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仔猪副伤寒疾病危害还是十分广泛。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总结了仔猪副伤寒的诊断方法,一是根据仔猪副伤寒的具体发病症状、仔猪的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特点对病猪进行基础判断;二是通过收集病猪的病原体,利用实验室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以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呋喃唑酮、磺胺脒药剂等可有效防治仔猪副伤寒。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生产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易感动物包括犊牛、绵羊、山羊、猪和鹿等其他野生动物,患病动物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腹泻、黏膜糜烂、体质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等特征,同时造成动物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加大养殖场疾病防控难度,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在养牛业中,采取的防控方法是筛查并淘汰持续感染牛、群体进行疫苗免疫和持续进行疾病监测,达到降低牛群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病率,并逐步做到疾病净化,促进养牛业乃至养殖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布氏杆菌病是奶牛养殖业中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导致母牛子宫及乳腺发生炎症,妊娠母牛发生流产;公牛则出现附睾炎、睾丸炎等现象,给奶牛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养殖场应根据奶牛的具体发病情况,采用中医和西医进行针对性治疗,减少养殖场的损失,并且对病情严重的奶牛立即扑杀,防止疫情扩散。此外,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促使奶牛养殖场效益提高及实现绿色养殖目标。
肉牛前胃弛缓是一种消化系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前胃机能减退,包括兴奋性降低和收缩能力减弱。前胃弛缓会影响肉牛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降低和消化能力下降。此外,前胃弛缓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其发病不受季节限制,但春初和秋末为高发期。防治该病关键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注重日粮配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胃部健康管理及科学用药等。当肉牛确诊后,可依据疾病症状使用中药与西药治疗,加快肉牛的痊愈与恢复。
贵州省毕节市某羊场,15 d内发生3例贵乾半细毛羊瘫痪病例,结合前2年母羊产后瘫痪治疗的经验,采取“优化用药处方+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方案,病例1与病例3治疗3 d痊愈,病例2治疗12 d痊愈,治愈率均达到100%。本文从病例资料、疾病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阐述羊只瘫痪病例的诊治,旨在为兽医临床中对该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蛋壳质量是评估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薄壳蛋、软壳蛋、沙壳蛋、水纹蛋、血斑蛋、畸形蛋等是最为常见的差蛋壳类型,多与疾病、营养、应激、管理等因素有关。提升蛋壳质量需要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为重点,合理补充钙、磷等元素,配合使用维生素D以促进吸收,同时消除场内应激因素的影响,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投放药物,定期使用无抗类制剂对输卵管进行群体消炎,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
2023年5月末,贵州省赫章县某兔场养殖家兔突然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腹泻及死亡的临床症状。为了确定家兔急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以及病变组织样品的细菌分离培养、涂片镜检、PCR鉴定、动物试验,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从而筛选特效治疗药物。结果表明:通过该兔场的病例情况及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定该试验分离菌株为具有一定毒力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确诊该病例为家兔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2种菌株均对头孢哌酮、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可作为该养殖场的临床治疗参考药物。
动物防疫工作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作为镇改街道的新城镇化街道,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工作开展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为破解新城镇化街道动物防疫工作的难题,本文在分析研判新城镇化街道动物防疫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动物基础免疫、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强化动物疫病监测”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新城镇化街道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养殖活动的深远影响,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集中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生物安全防控级别,生猪养殖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但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仍面临着防控能力弱、标准化养殖水平低、养殖风险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以家庭式生猪养殖场为代表的中小生猪养殖场(户)的生猪疫病防控水平,本文分析了家庭式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存在的问题:选址布局不合理、防范意识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饲养管理不科学;对此提出了对策:升级设施设备、重视日常管理、科学消毒灭源、做好疫病防控。以期全面提升家庭式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和生猪复养成功率。
肉牛产业是巩固湖北房县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房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本文调查分析了房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现有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先进养殖技术推广加快,饲草供应多元化,良种繁育初显成效,技术支撑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存在的不利因素:体量不大,养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能繁母牛基础弱,品种改良起步晚,中小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不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并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提出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补齐产业链短板、巩固提升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加快推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房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肉羊育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但受跨地运输和养殖技术水平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育肥羊的疫病发生几率仍然较高,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将从卫生管理、饲喂管理、驱虫管理、引种管理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重点介绍育肥羊防疫及保健的主要措施及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目的 探索BOPPPS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融入《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方法 分析当前《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BOPPPS教学模式各环节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结果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融入不足、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完成了针对BOPPPS教学模式各环节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88%的学生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加了课堂趣味,教学效果良好。 结论 在《动物生物化学》BOPPPS教学模式下融入课程思政,要注重显性与隐性结合、适度、灵活等原则。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目的 为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培养勇担强农兴农使命的新型高职人才。 方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采用画龙点睛式、隐性渗透式和专题嵌入式,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家畜育种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 结果 挖掘了16个课程思政案例,归纳为科学家精神、大国“三农”情怀、哲学思辨、团队协作4个思政模块。2019级学生的课程感知度、满意度、学习效果相较于2018级学生明显提高;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较之前有较大提高;2019级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相较于2018 级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结论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家畜育种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可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目的 解决《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中存在的学生认知负荷大、课堂参与度不高和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培养具有一定解决兽医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兽医人才。 方法 基于“一线四化”重构教学内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 结果 经过一定的创新实践,该课程重构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了思政案例库和课程多元化考核方案。近3学期学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效果平均满意度为95.7%。2018—2022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一等奖4项;教师获校级教学名师、兵团教学名师、自治区教学能手、国家级比赛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获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级讲课大赛一等奖等。 结论 《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的 《水草组织细胞培养》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将科研训练融入本门课程教学,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方法 首先针对水草组培过程中污染频发这一现象,引入科研问题,并设计应对的实验防治方案与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和实验演示,然后安排同学们分组执行实验,并进行后续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最终有效完成组培污染的治理。 结果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结论 将科研训练融入课程,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理论应用及科研探索能力,又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去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以后从事水草扩繁生产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