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华, 杨波, 王茜, 魏荣平, 魏明, 黄山, 何鸣, 王承东, 陈安发, 任志均, 凌珊珊, 李德生
野生动物学报. 2025, 46(01): 172-177.
结合临床症状、CT扫描、血液常规与生化、组织病理学和应激生理学等手段对1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癫痫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个体从癫痫发作致昏迷后的第2天开始,其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计数超出正常水平,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比容(HCT)则低于正常水平。昏迷期间的谷丙转氨酶(ALT)与钠(Na+),以及昏迷后第5天的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此外,脑组织呈现出弥漫性脑水肿、脑白质增生和坏死空洞,但CT扫描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还发现癫痫发作期间的粪便皮质醇质量分数[(320 7.7±994.2) ng/g]显著高于发病前[(282.4±207.3) ng/g,Z=-3.000,P=0.003],唾液皮质醇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结合医学诊断和应激生理分析,推测该个体可能是受到噪声刺激后引发机体产生急性应激,使得机体非稳态负荷过重,最终导致癫痫发作。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保障动物的生活环境安静、稳定,尽量减少或避免个体受到应激源刺激,进而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