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55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颜赛娜, 杨岸奇, 唐湘薇, 陈楚杰, 尹艳飞, 向娇娇, 马佳佳, 冉茂良, 陈斌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活性对种公畜繁殖性能有重要影响,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5mC)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引起的基因差异表达可以调控支持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SMAD6被鉴定出是睾丸发育过程中受3′UTR甲基化水平调控的枢纽基因之一,但其生物学功能尚未被发掘。本研究旨在探究SMAD6对猪未成熟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在体外培养的猪未成熟支持细胞中过表达SMAD6或干扰SMAD6表达后,检测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情况、细胞ATP水平、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过表达SMAD6后细胞周期及增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或P<0.01)、细胞增殖增加(P<0.05或P<0.01)、细胞ATP水平升高(P<0.01)、细胞的凋亡率下降(P<0.05)、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5);干扰SMAD6表达结果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提示,SMAD6促进猪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且抑制其凋亡。
  • 毛飞, 杨燕燕, 苏杰, 赵高平, 李秀男, 王大清, 巴音吉日嘎拉, 曹贵方, 王彩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获能前后绵羊精子蛋白质的动态变化,通过串联质谱标签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对获能前后绵羊精子的总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获能前后绵羊精子的差异表达蛋白共有203个,获能后表达上调蛋白质27个,表达下调蛋白质176个。差异表达参与解剖结构发育、生殖等生物学进程;从细胞组分看,差异表达蛋白定位在细胞溶质、质膜中;从分子功能看,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等过程。差异表达蛋白也参与蛋白酶体、Hedgehog和cAMP等信号通路。通过差异蛋白表达结合文献分析,筛选出乳铁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在绵羊精子中存在,且在获能后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0 1);RT-qPCR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在获能前后绵羊精子中均存在,且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乳铁蛋白对绵羊精子获能有一定的影响。
  • 阿扎提古丽·奥布力喀斯木, 艾散·如则, 艾比布拉·伊马木, 吴序海, 赛里克·都曼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柯尔克孜羊♂×湖羊♀杂交F1代(简称柯湖杂交F1代)断奶公羔的育肥效果及屠宰性能,将其分别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30只断奶公羔,在相同条件下育肥60 d,测定分析体重和体尺变化,并在育肥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选体重相近的5只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柯湖杂交F1代育肥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P<0.05),且其总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柯湖杂交F1代屠宰率(54.76%)显著高于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提高了2.80%、9.15%和3.67%;柯湖杂交F1代尾脂重显著低于纯繁柯羊(P<0.05),减少了64.75%。经效益分析可知,柯湖杂交F1代育肥纯利润为335.95元/只,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纯繁湖羊提高了23.98%、28.62%和21.35%。综上,柯湖杂交F1代不仅能较大幅度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还能减小尾脂重。
  • 吴海港, 麻冰洁, 尚马飞, 陈培荣, 秦清明, 刘锦妮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22-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笼养蛋鸡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影响,选取350日龄的健康罗曼蛋鸡2 000羽,采用单因子试验并完全随机设计,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共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5%、1.0%、1.5%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为27 d,测定胸肌和腿肌中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并通过肌肉切片分析肌肉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胸肌中钙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0.17%、26.35%和21.38%,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腿肌中粗灰分、粗蛋白和钙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0.21%、8.16%和4.68%,但差异不显著(P>0.05)。4组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和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胸肌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6.03%、6.55%和6.34%(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腿肌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分别增加了7.82%、8.29%和8.12%、9.01%(P>0.05),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10%和8.67%(P<0.05)。显微观察可见,试验Ⅱ组的胸肌和试验Ⅰ组的腿肌组织结构清晰,肌纤维数量增多、排列紧密,肌纤维横断面较小。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提高蛋鸡肌肉的营养含量,改善胸肌和腿肌的肌肉品质与风味,综合判断以添加1.0%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效果最佳。
  • 程彦茗, 范阳, 毛胜勇, 丁立人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30-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优化基于稻壳粉为主要原料生产发酵饲料的工艺参数,同时分析发酵前后其营养成分的变化。选用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由稻壳粉、玉米粉和豆粕粉组成的稻壳粉饲料,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不同的接种混合菌比例和发酵条件,根据发酵后稻壳粉饲料的pH值、活菌数、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筛选出混合菌固态发酵稻壳粉饲料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稻壳粉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株试验菌的混合接种比例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酿酒酵母菌=1∶2∶2;菌液接种量为7%,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96 h。与发酵前相比,发酵稻壳粉饲料质地松软,气味酸香,pH值显著下降(P<0.01);酸溶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分别提高了109.30%和69.17%。结果表明,经过植物乳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酿酒酵母菌混菌发酵能够有效提高稻壳粉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饲喂价值。
  • 刘玉, 林萌萌, 张琰丽, 郑爱华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发酵杂交构树饲料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25日龄青脚麻公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3%、6%、9%的发酵杂交构树饲料,试验期45 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中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Ⅲ组肌肉中甘氨酸、门冬氨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比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不影响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前提下,日粮中添加6%的发酵杂交构树饲料可以提高鸡肉风味及营养价值。
  • 张元鹏, 侯立婷, 杜露平, 于晓明, 李兰, 杨利, 张浩明, 王义伟, 乔绪稳, 程海卫, 秦竹, 陈瑾, 郑其升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研究证实,霍乱毒素(CT)A1亚基与葡萄球菌G蛋白的D肽偶联构建的融合蛋白CTA1-DD具有良好的佐剂效果。为了获得重组CTA1-DD蛋白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将CTA1-DD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HT43中,构建重组枯草杆菌表达载体pHT43-CTA1-DD。将重组载体转化到枯草芽胞杆菌WB600中,用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发酵液离心后取上清液,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发酵上清液经Ni-IDA琼脂糖树脂纯化,与流感病毒HA抗原混合后共同滴鼻免疫小鼠后采集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IgG和IgA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重组CTA1-DD蛋白在枯草芽胞杆菌中能够分泌表达,在发酵罐中发酵36 h情况下蛋白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大小在42 kDa左右,蛋白产量最高能到700μg/mL,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正确表达。重组蛋白经过Ni-IDA琼脂亲和层析纯化后与HA抗原混和滴鼻免疫小鼠,ELISA结果显示CTA1-DD蛋白组针对HA抗原能够诱导更高的血清IgG和黏膜IgA抗体水平,说明枯草芽胞杆菌表达的CTA1-DD蛋白具有佐剂活性。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TA1-DD蛋白在黏膜佐剂的大规模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韩东洋, 刘澄澄, 徐畅临, 张鑫, 宋星星, 张佳妮, 沈冰茜, 辛园园, 张凌源, 李珣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对瑶鸡卵巢糖代谢的影响。将10只瑶鸡随机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和GnIH组(24.54μg/kg GnIH),每组5只。每天7:00和19:00注射生理盐水或GnIH(100μL/次),连续注射14 d,观察并记录瑶鸡的采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瑶鸡卵巢中糖代谢相关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乳酸脱氢酶A(LDHA)、乳酸脱氢酶B(LDHB)和琥珀酸脱氢酶B(SDHB)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采用试剂盒对卵巢中葡萄糖、丙酮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nIH组注射后1、2、4、8 h,瑶鸡的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夜间平均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卵体比显著下降(P<0.05);GLUT1、GLUT3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PK、PFK和LDHA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LDHB和SDHB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GnIH会增加雌性瑶鸡采食量,引起卵巢糖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卵巢发育异常。
  • 林颖, 司红彬, 王海林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52-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动物试验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预测七味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GEO数据库中的GSE14841数据集、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脾虚泄泻相关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七味白术散筛选得到149个活性成分,共有367个靶点;脾虚泄泻共有742个潜在的治疗靶点,两者共有36个交集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脾虚泄泻,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相关生物进程;动物试验发现七味白术散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的腹泻症状,增加其体重,减轻其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并上调了小鼠结肠屏障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血清中D-木糖的表达,证实了整合分析的可靠性。本试验表明,七味白术散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为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清龙, 王坤丽, 赵圣振, 袁琦昱, 汤法银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6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的乳酸菌液态发酵工艺,首先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剂醇沉物添加量,再以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发酵条件,最后进行平行放大试验验证。结果:含20%的醇沉物、接种量4%、发酵温度32.7℃、发酵时间26 h时活菌数可达3.03×10~9 CFU/mL,为最佳发酵条件。平行放大验证试验表明,该发酵工艺可用于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醇沉物乳酸菌液态发酵制剂。
  • 曾婷婷, 谢芝勋, 谢丽基, 王盛, 谢志勤, 黄娇玲, 万丽军, 任红玉, 张艳芳, 张民秀, 范晴, 邓显文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66-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通过添加荧光探针FD,反应后可使用成像仪直接观测结果的鉴别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根据ARV和MS的保守基因片段,设计了2套LAMP引物,并各添加1条FD荧光探针,2条FD探针分别标记CY5和6-FAM荧光基团。结果:ARV阳性对照在成像仪下发出红色荧光,MS阳性对照发出绿色荧光,双重模板经过图像融合后为黄色荧光;特异性结果显示,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仅能扩增ARV和MS两种病原,对其他常见病原如鸡毒支原体(MG)、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等无扩增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对ARV和MS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7×10~2 copies和1.9×10~2 copies;使用该方法检测40份临床样品,检出率与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二重荧光RT-PCR检测结果相同。综上,该二重荧光RT-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敏感地鉴别检测ARV和MS,通过添加FD荧光探针和成像仪观测结果,为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 董悦欣, 张启龙, 程敏姮, 王林, 栗云鹏, 傅彩霞, 张永红, 崔德凤, 张玮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76-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对猫科动物危害较大,病毒VP2基因在决定其抗原性和宿主范围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FPV的流行状况及其VP2基因遗传变异和进化方向,本研究对北京地区宠物医院疑似感染FPV的猫采样,共采集到16份粪便样品;对FPV 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得到12条长度1 755 bp的VP2序列;利用软件将获得的VP2基因序列与国内外报道的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2条VP2序列均属于G1基因群,与参考株M38246相比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北京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侯闻闻, 余良政, 樊毛迪, 朱振邦, 林成贤, 陈昌海, 李向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83-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这4种猪主要腹泻病毒,本研究分别针对PEDV M基因、TGEV M基因、PoRV NSP5基因、PDCoV 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方阵法优化恒温隔绝式荧光RT-PCR(ii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这4种猪腹泻病毒iiRT-PCR方法。用建立的iiRT-PCR方法分别检测PEDV、TGEV、PoRV、PDCo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日本脑炎病毒(JEV),并对ii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对PEDV、TGEV、PoRV、PDCoV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2、10~2、10~3、10~3 TCID_(50)/mL,并具有良好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1、10~2、10~2、10~2 TCID_(50)/mL,敏感性略高于iiRT-PCR。2种方法对2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PEDV、TGEV、PoRV、PDCoV阳性率分别为40.91%、9.09%、45.45%、9.09%,其中PED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18.18%,PDCoV与PoRV混合感染率为4.55%。本研究建立的iiRT-PCR为临床现场检测4种猪腹泻病毒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 谢佳芮, 寇美玲, 高华峰, 高林, 陈文瑾, 苗海生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89-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一种阿卡斑病毒灭活疫苗并初步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应用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_(50))测定的方法对阿卡斑病毒CX-01株在HmLu-1、Vero、BHK-21细胞上的扩繁规律进行判定,研究病毒在终浓度0.002 mol/L的BEI灭活剂、37℃条件下的灭活规律,然后应用ISA 206佐剂乳化制备疫苗,通过小鼠模型评估抗原中的添加剂蔗糖、海藻糖和左旋咪唑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HmLu-1细胞培养病毒效价最高为10~(6.75) TCID_(50)/mL,优于Vero和BHK-21细胞;终浓度为0.002 mol/L的BEI灭活剂处理5 h即可完全灭活病毒,为确保对阿卡斑病毒的灭活完全彻底,在BEI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灭活时间为8 h;添加5%蔗糖、5%海藻糖、1%左旋咪唑的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平均中和抗体滴度为18.0。本研究结果对阿卡斑病毒的培养和灭活疫苗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叶方钰, 谢雨芮, 王权, 刘爽, 张海洋, 韩先干, 蒋蔚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93-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磁珠技术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快速分离纯化等领域,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捕获率高、特异性好的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分离方法。首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8株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达到1∶1 024 000,且特异性较好。利用效价最高的腹水6-E6制备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最适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选择MEST(7.0)为偶联缓冲液、磁珠直径为750 nm、免疫磁珠添加量为0.4 mg、捕获时间45 min、单增李斯特菌含量在1×10~4 CFU/mL时,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可达76.29%。在模拟牛奶样品中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率可达到67.71%。该分离方法可快速且特异地分离单增李斯特菌,操作简便,为快速分离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 甘源, 苏丽娟, 韦艳娜, 武昱孜, 林昌华, 覃秀珍, 黄海权, 白昀, 邵国青, 熊祺琰, 冯志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00-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Mhp基础感染率的监测对于及时实施控制措施和评估防控与净化效果至关重要。为了解在活体检测过程中的不同采集时间、样品类型和检测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某大型养殖场的断奶仔猪、保育猪、屠宰猪、后备猪和种猪群活体采集的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的Mhp黏膜sIgA抗体和Mhp抗原。结果: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总体的黏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3%、62.55%和47.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75%、65.91%和63.64%。从不同的生产阶段看,保育猪和屠宰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断奶仔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最低。Mhp抗原的检出率随着猪群生产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屠宰猪群和后备猪群鼻拭子和喉拭子中Mhp抗原阳性率达到峰值,种猪群中的抗原检测率出现了下降。对于鼻拭子样品中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从断奶仔猪至屠宰猪阶段,Mhp黏膜sIgA抗体的检出率更高,而后备猪群的抗原检出率更高。研究表明,在临床生产实际中,对于Mhp感染的活体检测,相较于喉拭子和咽拭子样本,鼻拭子样品对不同生产阶段猪群均具有更好的采集便利性与检测适用性。为了提高检测敏感性与准确度,黏膜sIgA抗体检测更适用于保育及生长育肥猪群,而定量PCR检测抗原则更适用于育肥后期以及后备猪群。
  • 祁松, 张哲玮, 朱晶, 罗宇山, 董德文, 贝为成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06-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这6种与猪繁殖障碍相关的病毒在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和仔猪睾丸处理液样品中的检出率及2种样品中的检出差异,采用qPCR的方法对河南某规模猪场的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和3~5日龄仔猪睾丸处理液进行检测。结果:在随机不分胎次采集的113份(452头母猪的4混1样)初乳乳房拭子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26.55%和4.42%;在随机不分胎次采集的171份(684窝仔猪的4混1样)仔猪睾丸处理液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5.85%和1.17%。在单独检测的38头1胎母猪的初乳乳房拭子样品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2.63%、55.26%和2.62%;对应的3~5日龄仔猪睾丸处理液样本中,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分别为0、44.74%、0;PCV-2+PCV-3和PPV+PCV-3混合感染在初乳乳房拭子中的检出率均为2.63%,在睾丸处理液中未检测到任何混合感染;PRRSV、CSFV、PRV在所有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和仔猪睾丸处理液样品中的检出率均为0。本研究证实母猪初乳乳房拭子对PCV-2、PCV-3和PPV的检出率要高于仔猪睾丸处理液,适合作为规模猪场对这些疫病的监测样本,但未比较出PRRSV、CSFV和PRV的检出率差异。
  • 高雪嫣, 马丹阳, 郝智慧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13-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书籍资料中防治瘟疫病的方剂进行整理并分析其用药规律,以期为中药苍术的临床应用及新型中药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收集书籍资料中含苍术防治瘟疫病的处方,利用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等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5首处方,涉及中药195味,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为主,归脾、胃、肺经;高频中药由苍术、甘草、厚朴等11味中药构成;核心用药与高频中药一致。瘟疫病治疗时需根据病情合理用药施治,本研究得到的核心用药组合与瘟疫病上中下三焦对应,符合瘟疫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苍术在临床中防治瘟疫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李响, 焦智慧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19-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2种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麻醉时期,舒泰右美组诱导期(2.6±0.4)min,麻醉期(31.2±5.2)min,苏醒期(8.5±2.6)min;舒泰丙泊酚组诱导期(3.6±2.24)min,麻醉期(50±5.48)min,苏醒期(3.8±1.31)min。镇静镇痛肌松效果显示,麻醉中舒泰右美组好于舒泰丙泊酚组。舒泰右美组体温、心率下降明显,舒泰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2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舒泰右美复合方案麻醉诱导期短,对新西兰兔体温和心率有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舒泰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期长,呼吸抑制明显,对肾功能影响较小。2种方案麻醉效果良好,均可用于兔的麻醉。
  • 周璇, 王璐, 谢跃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25-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寄生虫小G蛋白(small G-proteins或small GTPases)是一类结合和水解GTP的蛋白。作为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桥梁,寄生虫小G蛋白与虫体不同调控因子和效应器分子相互作用,介导了寄生虫的营养、发育与寄生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大量运用,寄生虫小G蛋白种类及其功能也在被不断更新。研究表明,寄生虫小G蛋白家族不仅参与虫体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在寄生虫与宿主互作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有关寄生虫小G蛋白的研究缺乏系统、全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本文在介绍小G蛋白家族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寄生虫小G蛋白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提出小G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抗寄生虫药物靶点候选,为寄生虫病防控药物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3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77种中文期刊和149种英文期刊,共2 126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19种,
  • 余泽田, 彭华, 刘浩, 王兴文, 于耀然, 董晓霞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34-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利用好畜禽遗传资源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着保护能力薄弱、支撑体系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全面加强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本文从保护方式与管理体系(管理主体、科研支撑、法律与规划、国际合作、保护资金)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美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现状与特点。结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发展的不足,在法律法规、开发利用、信息化管理、科研创新、资金来源、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 程肖晔, 王晓亮, 常广军, 左冉坤, 沈向真, 李知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44-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牛,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对地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被我国暂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山羊痘病毒(GTPV)与绵羊痘病毒(SPPV)都属于痘病毒科下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中的山羊痘病毒属。为开发有效的诊断试剂和疫苗,以及理解病毒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情况,深入了解病毒的分子特征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现状,包括其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基因组功能、流行病学以及对牛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实验室诊断、疫苗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防控方向。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50-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2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9): 151-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畜牧与兽医》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建国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每月10日出版。本刊是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荣获首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双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