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文章检索

2023年, 第55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刘笑笑, 王蕾, 刘丽宅, 赵云辉, 张鑫, 吴健, 赵玉民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6.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采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地方品种延边牛级进杂交改良效果。选择18月龄体质健康、体况相近、膘情较好的F_1代和F_2代的阉公牛各20头,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30月龄。宰后排酸5 d,采集左侧胴体背最长肌12~13肋间西冷部位,对其肉品质、营养品质、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延边牛杂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_2代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提高2.74%,增幅10.4%;F_1代和F_2代剪切力值均小于42.83 N,均达到嫩级别,且F_2代嫩度显著高于F_1代(P<0.05);F_2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其余测定性状差异不显著,但从数值上F_2代肉质优于F_1代。综上,F_2代肉更嫩、肌内脂肪沉积更优、风味更佳,表现出良好杂交优势,为培育雪花牛肉生产专门化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6-6.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2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
  • 宫洪杰, 毕晓燕, 崔凯, 高惠, 马泽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7-13.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讨褪黑激素(MLT)埋植剂埋植239 d对发情期水貂卵巢形态和卵泡发育及血清主要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MLT埋植剂18 mg/只埋植239 d),每组水貂各4只。分别采集卵巢和血清,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厚,计算体积并称重,制备卵巢石蜡切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直径及透明带厚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卵巢长、宽、厚及重量均显著增大(P<0.05),体积极显著增大(P<0.01);原始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的直径、三级卵泡直径显著增大(P<0.05),透明带厚度仅在三级卵泡阶段差异显著(P<0.05);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水貂于7月初埋植MLT埋植剂(18 mg/只)239 d对发情期水貂卵巢的重量和体积及原始卵泡和三级卵泡的提前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对血清FSH、LH、E_2和P_4含量没有影响。
  • 曹长仁, 高广雄, 李克标, 杨凯, 郭春秀, 郭金彪, 赵云翔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4-19.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杜长大三元杂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19头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其中阉公猪209头,母猪210头。所有试验猪在相同环境下统一饲养至150日龄后进行屠宰测定,分析不同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对肉质性状(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电导率、水分含量、pH值)的影响及性状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杜长大猪肉质性状的变异系数比生长性状高,其中电导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提示该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不同生长性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日增重组(ADG>1 000 g)猪的pH值和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日增重组(ADG≤900 g)(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增重的增加而下降;高日均采食量组(ADFI>2 400 g)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日均采食量组(2 2000.26、2.4<0.05);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与肉质性状呈一定拮抗作用,其中日增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r=-0.11)。本研究分析不同生长性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且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揭示了生长性状及肉质性状间的紧密联系,为育种实践生产中提供科学指导意义。
  • 李妍, 片慧芳, 杜旭彬, 虞德兵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20-25.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甘草和芦丁配伍使用对产蛋后期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激素和抗氧化水平、肠黏膜抗氧化水平的影响。选取产蛋数相近的380日龄海兰褐壳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甘草+芦丁(300 mg/kg+100 mg/kg、300 mg/kg+200 mg/kg、600 mg/kg+100 mg/kg、600 mg/kg+2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后3周,Ⅲ组和Ⅴ组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Ⅴ组的平均蛋重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的料蛋比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在试验第6周,Ⅲ组和Ⅴ组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在血清激素水平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Ⅴ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Ⅲ组和Ⅴ组血清中促卵泡素(FSH)的含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在抗氧化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Ⅴ组血清中和空肠黏膜中的丙二醛(MDA)水平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Ⅲ组和Ⅴ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Ⅲ组和Ⅴ组空肠黏膜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表明,甘草+芦丁以600mg/kg+200 mg/kg的添加剂量效果最佳,从经济成本方面考虑,甘草+芦丁以300 mg/kg+200 mg/kg的添加剂量更为适宜。
  • 王蕾, 栾博宇, 苏洋, 张国梁, 安鼎杰, 张世亨, 刘基伟, 翟博, 李旭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26-34.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料最优组合。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L)、pH值、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VFA),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羊草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组合后,产气量各组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产气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DML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0∶100比例组合极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合(P<0.01);各比例组合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MCP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各组合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而NH_3-N浓度随玉米秸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丁酸外,其他VFA各组均随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合后,产气量各组合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同一时间点的产气量是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各比例组合间pH值无显著差异(P>0.05);DML、MCP和NH_3-N产量均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DML各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MCP和NH_3-N各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各比例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丙酸在比例为100∶0和50∶50组合差异极显著(P<0.01),丁酸各比例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以综合组合效应评定指数评定各组合效应,羊草:玉米秸秆组合为60∶40时产生最大正组合效应、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合为50∶50时产生最佳正组合效应。
  • 李彦杰, 祁海艳, 宋文超, 周清波, 王长平, 张向宇, 肖子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35-40.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Ⅰ组和Ⅱ组的采食行为发生率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修饰行为发生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而啃咬行为发生率则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Ⅳ组(P<0.05),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血清抗氧化能力方面,Ⅱ组和Ⅲ组家兔的血清T-AOC浓度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够改善家兔的生长性能和行为状态,提高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考虑饲养笼具利用率的基础上,以Ⅱ组4只/笼(10只/m~2)的饲养密度效果最佳。
  • 张卫艺, 曹子薇, 直俊强, 张丽丽, 罗一鸣, 孙越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41-49.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因畜牧业集约化不断提高导致畜禽粪便急剧增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串联质谱法等,测定了北京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粪(n=9)、鸡粪(n=12)、牛粪(n=30)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抗生素的含量,为畜禽粪便的农田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养分含量分布差异较大,表现为鸡粪中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而猪粪中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查阅相关研究发现,北京市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鸡粪和牛粪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较小。重金属含量整体呈现出锌(Zn)>铬(Cr)>铜(Cu)>铅(Pb)>砷(As)>汞(Hg)的趋势,其中猪粪Zn、Cu平均含量为327.44 mg/kg和49.23 mg/kg,显著高于鸡粪和牛粪;牛粪中Pb、Cr平均含量为9.82 mg/kg和107.96 mg/kg,显著高于猪粪和鸡粪;鸡粪中As平均含量最高,为18.06 mg/kg。与《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最低限度要求相比,牛粪、猪粪、鸡粪中分别有Cr、As、As超标的问题。所有样品中未检测到磺胺类抗生素,但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有不同程度残留,其中猪粪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最高为1 377.4μg/kg,牛粪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最高为27.28μg/kg。说明北京地区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应用较为合理,畜禽粪便的安全利用潜力较高,但用于农业生产之前,必须对其重金属进行无害化处理。
  • 杨明, 李可, 贾丽, 武英豪, 林倩颖, 袁丽宁, 李连敏, 马玉忠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50-55.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丹皮酚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丹皮酚对BMECs活力的影响,选用20、50和100 mg/L丹皮酚处理LPS诱导的BMECs炎性模型,并检测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因子、相关炎性因子及NF-κB关键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0~100 mg/L丹皮酚对BMECs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不同剂量的丹皮酚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及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丹皮酚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MECs的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 张永浩, 郭丽君, 闫伟, 王玉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56-64.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分析不同月龄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脂肪细胞面积随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CB1基因表达与多浪羊脂肪沉积的关系。研究选取不同月龄(3、6、12月龄)多浪羊不同部位(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和肠系膜组织)、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含量,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酶活性,石蜡切片法测定脂肪细胞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B1基因表达量及对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B1基因在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脂肪组织表达量远远高于肌肉组织表达量,脂肪含量整体在肠系膜组织中含量最高,且CB1基因较为保守,受环境影响较小,脂肪细胞面积在腹部最大,肝脂酶(HL)在皮下脂肪中含量最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在腹部脂肪中含量最高,脂蛋白脂肪酶(LPL)在腹部脂肪中含量最高。综上推测,CB1基因参与脂质代谢相关调节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逐渐增加,CB1基因高表达影响多浪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
  • 徐蒙, 李首纲, 董雨豪, 刘永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65-71.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生存及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检测了野生株、iolR缺失株(ΔiolR)及其互补株(CΔiolR)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耐酸、耐药、耐氧化、耐高渗以及抗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同时检测其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4种碳源的代谢能力均显著降低,菌株的耐酸、耐氧化能力显著减弱,而耐高渗能力略有增强;巨噬细胞对ΔiolR的吞噬率升高63.33%。另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在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存以及对不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何敬文, 陈婷, 赵微, 扈立伟, 任君, 刘青, 顾天越, 包利霞, 金天明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72-78.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出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重组抗菌肽。选定昆虫死亡素thanatin基因和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基因(命名为defbl),按毕赤酵母偏好性密码子优化后,将用T2A剪切肽连接的共表达基因(命名为TD)及各单基因分别构建至pMD19-T载体上,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ɑA上,经SacⅠ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中,通过Zeocin抗性及PCR筛选出阳性菌株,利用1%甲醇进行诱导表达,72 h后收集培养基上清液,冻干浓缩并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及体外抑菌试验、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pPICZαA-thanatin、GS115-pPICZαA-defbl和GS115-pPICZαA-TD,通过甲醇诱导成功获得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hanatin组和defbl组分别在2.3 kDa和7.8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TD组同时出现上述2条带,蛋白大小均与预期相符;3个重组蛋白浓度分别为600、300和700μg/mL;体外抑菌试验及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各重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TD重组蛋白抑菌效果最佳,且所获蛋白均具有较低溶血性。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获得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且溶血性低的重组抗菌肽,相较之下,TD组抗菌肽抑菌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索上述抗菌肽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李科茫, 周金柱, 周俊明, 牛贝贝, 武琦, 郭容利, 张雪寒, 朱雪蛟, 李彬, 粟硕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79-85.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通过RT-PCR扩增猪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VP6基因节段,并克隆至pET28a-SUMO,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VP6,将该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以获得重组蛋白SUMO-VP6,Western blot验证该重组蛋白能够与小鼠抗轮状病毒血清反应。将该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阳性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RVA的反应性。经3轮亚克隆最终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针对VP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5G9,其分泌的单抗亚类为IgG1,轻链类型为Kappa,制备的小鼠腹水效价可达1∶4 096 000,能够与不同基因型的RVA反应,同时不与常见的猪腹泻相关病毒反应,为未来猪RVA相关基础研究、临床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文哲, 王忠星, 诸葛祥凯, 戴建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86-92.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细胞溶素HlyE突变体(HlyE-V)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致病力的影响,采用Red同源重组法构建了APEC菌株CBE59的HlyE-V基因缺失株CBE59ΔHlyE-V和回补株CBE59CΔHlyE-V,测定缺失株生长曲线、溶血活性、胞内存活曲线,并用细胞毒性试验和动物试验来评估HlyE-V对APEC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HlyE-V基因对APEC的生长速率影响较小,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均无溶血活性,证明HlyE-V不是孔道形成毒素,不能溶解哺乳动物的红细胞;HlyE-V缺失株致细胞毒性和对雏鸡的致病力显著降低,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值为4.9×10~6CFU/只,而野生株和回补株的LD_(50)分别为8.2×10~5CFU/只、4.2×10~5CFU/只;在HD11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下降,在野生株CBE59感染的HD11中有一半的细胞中含有6~8个细菌,且有56.7%的细胞中观察到超过6个细菌;而在观察缺失株CBE59ΔHlyE-V时,菌量超过6个的仅为10.7%,相较野生株下降了46%。研究表明,HlyE-V对APEC的致病力起着关键作用。
  • 卓玛, 钱炳旭, 吴晓东,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93-101.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活/死病毒)鉴别的检测方法。通过对ASFV p72、CD2v、MGF110-14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猪病毒性原无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p72、CD2v、MGF110-14L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opies/μL。为弥补qPCR技术不能有效区分样品中活/死病毒的缺陷,本研究将构建的多重qPCR与PMA技术相结合。当加入PMA终浓度为10μg/mL、暗孵育10 min、光照强度40 W、光照15 min时,PMA能够抑制灭活病毒基因的扩增且对活病毒基因的扩增无影响;对比普通qPCR与多重PMA-qPCR的灵敏度可知,两者的灵敏度均为10~2 copies/μL;将多重PMA-qPCR方法用于23份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活病毒的准确率为100%,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临床样品中具有感染性的ASFV。
  • 王楠, 辛凌翔, 徐磊, 程君生, 王团结, 任小侠, 毛开荣, 李俊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02-106.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禽结核菌素国家标准品,研究禽结核菌素生产用菌株禽分枝杆菌的菌种特性,对1992年冻干保存的3株菌CVCC68201、CVCC68202和CVCC68203进行复苏,采用SPF鸡复壮,分离培养后冻干了新批次菌种,对菌种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毒力和抗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菌种纯粹,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符合禽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免疫原性符合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本研究为禽分枝杆菌的鉴定提供参考,也为制造禽结核菌素的工艺改进奠定基础。
  • 马利芳, 牛登云, 段宝敏, 史秋颖, 陈卓, 冯敬敬, 鲍恩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07-113.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了解2020—2021年间全国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因此从全国部分地区采集到10 336份临床样本进行了H9-AIV包括核酸检测、病毒分离、HA基因测序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分析。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AIV-H9阳性率为16.1%(1 665/10 336),白羽肉鸡中的检出率最高,商品肉鸡检出率高于蛋鸡。本研究获得920株H9-AIV分离株,其中464个代表性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分离株全部位于h9.2.4.5分支,且均为典型低致病性AIV,与WJ57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2%~99.9%和89.6%~99.8%;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这些分离株逐步向哺乳动物适应性和气溶胶传播方向发生变异。以上数据表明,H9-AIV分离株进一步增强了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力且传播力不断加强,因此持续监控其检出和变异对家禽健康养殖、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朱嘉乐, 王梓行, 郭嘉, 朱德馨, 魏春燕, 史超, 张伟, 孙志华, 张辉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14-119.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三结构域蛋白5α(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5α,TRIM5α)能否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来影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 PEDV)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中的复制。利用Western blot(WB)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明确PEDV感染Vero-E6细胞后不同时间点自噬的发生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TRIM5α在自噬模型中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3条TRIM5α的干扰片段并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干扰片段,将其转染至Vero-E6细胞,PEDV感染后48 h,通过WB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PEDV的N、ORF3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EDV滴度变化,以明确TRIM5α对自噬和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EDV成功感染Vero-E6细胞并诱导细胞自噬。WB结果显示感染24、36和48 h时,试验组的LC3Ⅱ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48 h时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自噬被激活;RT-qPCR结果显示,TRIM5α的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在感染48 h时表达量最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siRNA-2的干扰效果最好。干扰TRIM5α后,WB结果显示LC3Ⅱ蛋白表达量降低,自噬受到抑制,且RT-qPCR结果显示PEDV为N、ORF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病毒滴度明显上升。研究表明,TRIM5α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PEDV在Vero-E6细胞中的复制。
  • 胡闪闪, 胡红杰, 徐艳萍, 何灵芝, 卢玉洁, 黄伊芹, 程明, 李恭贺,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20-126.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紫丁香苷(syringin, SY)对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LPS/D-GalN模型(LD)组、SY低剂量(LSY+LD)组、SY高剂量(HSY+LD)组,每组10只。LSY+LD组、HSY+LD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SY(25、50 mg/kg),NC组和LD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 d,在第3天预防性给药1 h后,腹腔注射LPS/D-GalN建立急性药物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试验小鼠眼静脉取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的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激活的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入核状态;ELISA法检肝匀浆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LD组AST、ALT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肝血管严重出血,肝脏大面积实质性坏死,胞核碎裂、崩解,肝脏中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p65核转移率提高,肝脏中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SY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活性(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肝脏SOD、CAT的活性与GSH的水平提高(P<0.05);NF-κBp65核转移发生抑制;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SY(25、50 mg/kg)对LPS/D-GalN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SY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有关。
  • 吴玉臣, 王坤丽, 胥彤彤, 郭振环, 李向辉, 张艳玲, 马霞, 刘永录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27-132.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旨在确定蓝莲口服液对风热感冒的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日龄AA肉鸡采用高于其正常饲养温度4℃60 min,然后低于其正常饲养温度3℃60 min并且送风的方式,交替3次复制鸡风热感冒模型。选取感冒症状明显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蓝莲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饮水中按体重0.25、0.5、1 mL/kg添加,连用4 d,同时设立阳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采食饮水、证候评分及体温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蓝莲口服液对鸡风热感冒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的蓝莲口服液对采食量、饮水量、体温及证候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兽药对照组。研究表明蓝莲口服液可从解热等方面缓解模型鸡的感冒症状。
  • 许晴雨, 夏苏干, 蔡国栋,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33-138.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对细菌感染动物防御能力的影响。试验以小鼠为对象,研究了低剂量的ZEA、DON对李斯特菌感染小鼠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试验分别设空白对照组(Con)、李斯特菌组(Lis)、10 mg/kg ZEA+李斯特菌组(ZEA+Lis)、1 mg/kg DON+李斯特菌组(DON+Lis)、10 mg/kg ZEA+1 mg/kg DON+李斯特菌组(ZEA+DON+Lis),染毒方式为灌胃,细菌感染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剂量5×10~4 CFU。在试验结束后,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Lis组免疫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β、IL-12P40/P70,集落刺激因子MCSF,趋化因子MIG皆显著升高(P<0.05)。与Lis组相比,ZEA+Lis组IL-1β显著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TIMP-1显著上升(P<0.05);DON+Lis组IL-1β、IL-12P40/P70和MCSF显著下降(P<0.05),趋化因子BLC TIMP-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ZEA+DON+Lis组IL-1β与IL-12P40/P70显著下降(P<0.05),集落刺激因子GCSF、趋化因子BLC与MIG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与ZEA组相比,ZEA+DON+Lis组IL-6、趋化因子MIP-1α与MIG、TIMP-1显著上升(P<0.05),趋化因子LIX显著下降(P<0.05)。与DON+Lis组相比,ZEA+DON+Lis组GCSF与MCSF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MIP-1α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低剂量的ZEA、DON及其联合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李斯特菌感染小鼠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说明ZEA、DON及其联合作用下机体对李斯特菌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但在经剂量下,ZEA和DON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毛倩倩, 王丽, 周祥莹, 赵志宏, 路庭欢, 张岩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39-143.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部分兽药原料药由于水溶性较差或渗透性较低,导致生物利用度低,不能发挥良好的疗效。将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制剂,能够减小药物粒度,改善药物溶解度,增加药物溶出度,并改变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另外,纳米混悬制剂具备制造方法简单、条件温和等优势,满足理想的兽药开发条件。本文就纳米混悬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兽药应用领域给药途径进行了综述,为纳米混悬制剂在兽药领域的研制提供参考及借鉴。
  • 刘育含, 张德敏, 宋磊, 张淑二, 胡洪杰, 李强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4): 144-147.
    摘要 ( 0 )   可视化   收藏
    德州驴是我国大型、役肉兼用型地方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特征和稳定的遗传性能。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德州驴的存栏量急剧下降,做好德州驴的保种与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德州驴的基本特征、遗传多样性和保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该品种遗传资源保护的发展战略和研究工作重点,以期为我国德州驴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