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47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 全选
    |
  • 徐子瑛, 李上, 高亚钢, 唐智杰, 袁静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37-843+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恶病质作为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难以逆转的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状态。进一步解析恶病质引起骨骼肌消耗的机制以探寻潜在治疗靶点是改善恶病质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策略。方法 利用Incucyte持续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成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肌细胞凋亡水平改变。通过RT-qPCR检测分析肿瘤细胞上清对体外诱导分化肌管的成肌分化、肌肉萎缩及脂质过氧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成像和流式细胞术共同检测肿瘤细胞上清诱导的成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通过体外模拟恶病质对成肌细胞和肌管的影响,观察到在肿瘤上清刺激下,成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加剧。且诱导分化后的成肌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肌肉萎缩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同时伴随脂质过氧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成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了明显变化。结论 恶病质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和线粒体损伤造成骨骼肌萎缩,保护线粒体不受恶病质因子的损伤可能是治疗恶病质骨骼肌减少的潜在策略。
  • 张浪浪, 董品志, 吴荧浓, 田坤明, 覃明, 王海燕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44-84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微塑料(MPs)经口摄入途径对小鼠肺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模拟环境中MPs。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0.05μm和0.5μm的MPs实验组,设计小鼠发育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暴露剂量。在发育期分别灌胃0.05μm、0.5μm MPs(0.3 mg/d),连续4周,进入成熟期,将剂量改为0.6 mg/d,再持续8周。对照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所有小鼠在16周时被处死。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分析PanglaoDB数据库中小鼠肺组织中表达NLRP3的细胞簇;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肺组织结果显示,0.05μm和0.5μm MPs组均能诱导小鼠肺组织炎性损害;PanglaoDB数据库中肺组织表达NLRP3的细胞簇为巨噬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样本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微塑料组小鼠肺组织蛋白表达均有增加趋势,但仅有0.05μm MPs实验组中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0.5μm MPs组相比,0.05μm MPs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口摄入微塑料可能过度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肺脏炎性损害。同时,针对0.05μm和0.5μm的微塑料,粒径越小对肺的炎性损害越严重。
  • 曲颜, 张念杰, 尹硕, 王彪, 杨雪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50-856+86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壬基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结直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ERK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及HPA数据库分析ERβ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不同浓度NP干预的COLO205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ESR2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β的表达。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SR2干扰对照组、壬基酚(10-6 mol/L)组、ESR2干扰组、壬基酚+ESR2干扰组。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片段(si-ESR2)抑制ESR2的表达,NP(10-6mol/L)干预COLO205细胞24 h后,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COLO205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ERK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TCGA及HPA分析发现,CRC组织中ERβ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01)。构建干扰载体对细胞进行转染,si-ESR2-3#的干扰效率超过60%,si-NC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P干预后,可显著抑制COLO205细胞中ESR2及ERβ的表达(F=27.79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P(10-6mol/L)显著提高细胞增殖能力(F=107.3,P<0.001),抑制细胞凋亡(F=51.1,P=0.006 8),降低Bad(F=46.56,P=0.003 2)、Cleavedcaspase-3(F=18.04,P=0.003 5)的表达,促进Bcl-2(F=32.58,P=0.005 4)的表达,p-ERK的表达被显著增加(F=39.07,P=0.001 1);与NP组比较,NP联合si-ESR2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107.3,P<0.001)、凋亡率显著降低(F=51.1,P=0.000 3),Bad(F=46.56,P=0.000 9)与Cleavedcaspase-3(F=18.04,P=0.001 9)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F=32.58,P=0.001 9)与p-ERK的表达显著增加(F=39.07,P=0.008 1)。结论 壬基酚可以通过ESR2激活ERK通路促进CRC细胞增殖。
  • 李春兴, 迪力旦·纳斯尔, 托合提阿吉·巴拉提, 阿不都外力·吾守尔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57-867.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v-myb禽成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B)转录调控线粒体裂变调节因子2(MTFR2)对胃癌(G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TCGA数据库分析GC中差异mRNA并预测上游调控分子,qRT-PCR检测MTFR2和MYB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验证MTFR2和MYB的调控关系,细胞计数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ATM、p-ATM)的表达。结果 MTFR2在GC组织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敲低MTFR2能够降低细胞增殖,阻滞S期,诱导细胞凋亡,促进DNA损伤和DDP敏感性。生信预测MTFR2存在上游转录因子MYB,MYB在G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双荧光素酶和ChIP验证了MTFR2启动子区域与MYB的结合关系。回复实验发现进一步过表达MTFR2能够逆转敲低MYB对GC细胞增殖和DDP耐药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MYB上调MTFR2的表达通过DNA损伤途径促进GC细胞增殖和DDP耐药,表明靶向MYB/MTFR2调控轴可能是克服GC DDP耐药性的潜在途径。
  • 李春美, 黄韵, 李作孝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68-87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铁死亡角度筛选多发性硬化症(MS)的潜在关键基因,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探索铁死亡在M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MS数据集GSE21942和GSE43591;从FerrDb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获得铁死亡相关基因。应用R软件对数据集GSE21942进行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将两种分析结果和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MS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FRDEGs),并对FR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LASSO和SVM-RFE两种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并利用数据集GSE43591进行验证,绘制ROC曲线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ssGESA算法探索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 共筛选出20个FRDEGs, 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主要涉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的负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过程。通过机器学习和外部数据集验证筛选出2个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CIRBP和TNFAIP3), ROC结果提示CIRBP和TNFAIP3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CIRBP和TNFAIP3与活化CD4 T细胞、活化B细胞等显著相关。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小鼠中CIRBP和TNFAIP3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CIRBP和TNFAIP3是MS中与铁死亡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铁死亡参与M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IRBP和TNFAIP3的高表达有关。
  • 吴龙, 刘秀, 杨静, 詹炜丽, 王勇, 向黔灵, 胡容, 权明桃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80-885+89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离床活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至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接受治疗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2023年7至12月的32例SAP患者作为试验组,2023年1至6月的32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离床活动,对照组给予早期活动。比较两组SAP患者腹内压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完成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干预后3、5、7 d腹内压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离床活动与早期活动均可降低SAP患者肠内压以及改善其胃肠功能,但是穴位按摩联合离床活动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促进SAP患者的康复。
  • 李小波, 周国坚, 黄玉玲, 李海俏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86-89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临床对头孢曲松钠常规剂量致儿童假性胆囊结石用药风险的警惕和重视。方法 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发现疑似接受常规剂量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的患儿,在B超检查时意外发现假性胆囊结石,通过探究机制,探索药学监护实践。结果 临床药师判断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性,并开展药学监护,患儿症状缓解,出院随访假性胆囊结石情况。结论 常规推荐剂量的头孢曲松钠同样具有引起儿童假性胆囊结石的不良反应风险。临床药师可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守护儿童用药安全。
  • 温井奎, 曹立华, 李仕武, 丁丽娜, 盖亚会, 王晓荣, 贺艺杰, 邹怀宾, 段钟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92-89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用于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病毒载量母婴阻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高病毒载量孕妇116例,分为TAF组(56例)和TDF组(60例),在第24~28孕周开始服药,两组均分别在24~28孕周、32~36孕周及分娩时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新生儿分别在出生时、7月龄时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结果 分娩时两组孕妇血清HBV DNA降至2.0×10~5 IU/mL以下的病例数,TAF组占92.9%,TDF组占95%;TAF组57例新生儿(1例为双胞胎),出生时HBsAg阳性4例,占7.01%,HBV DNA阳性1例,占1.75%,TDF组60例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2例,占3.33%,HBV DNA均阴性。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sAg、HBV DNA均阴性,均产生抗HBs,阻断成功率100%,两组孕妇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时、28、48、96周均未见明显生长发育障碍。结论 TAF用于慢性HBV感染的高病毒载量的母婴阻断有效且安全。
  • 王红娟, 刘铁民, 朱富荣, 贾玲玲, 宋世娜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897-902+90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为HUA预防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收录的1 898例成年人群,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HUA组和对照组,收集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情况以及相关协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被用于分析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对HUA的影响,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以明确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与HUA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中共检出HUA患者406例(21.39%),HUA组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的比率(33.74%)高于对照组(24.0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调整性别、年龄、种族、BMI、糖尿病史、肾脏虚弱/衰竭史、体力活动等协变量后,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仍然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53,95%CI:1.116~1.835)。RCS模型显示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与HUA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895)。结论 阿司匹林的预防性服用与HUA风险升高相关,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尿酸水平,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 吴丽, 罗叶方新, 石婉婷, 覃琼, 卢大荣, 熊艳, 盛洁欣, 陈雪梅, 王安素, 陈伟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903-90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警模型,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51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分为DVT组(n=155)和非DVT组(n=196),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风险预测的特征指标,使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利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来构造模型,其中包括线性回归模型(LR)、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C)、随机森林分类器(RFC)、弹性网络模型(EN)、梯度提升分类器(GBC)和多层感知器分类器(MLPC),使用SHAP对特征属性进行数值表达。结果 LASSO回归在训练集中筛选出10个预测因子用于构建模型,包括卧床时间≥72 h、急性感染、红细胞比容、左侧下肢肌力、输血、住院天数、D-二聚体、年龄、血清肌酐、右侧下肢肌力。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最为良好,构建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SHAP排名前五的特征分别为卧床时间≥72 h、急性感染、D-二聚体、年龄、血清肌酐。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警模型建立能有效识别DVT发生风险,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 徐洪波, 陈超, 云虹, 李雷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910-91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1例联合型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7型(COXPD-17)患儿的临床表现和ELAC2基因变异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ELAC2基因型-表型关系,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5月我院PICU确诊的1例COXPD 17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7型、ELAC2基因”或“combin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ency 17、ELAC2 gene”为检索词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总结COXPD-17的临床特点及ELAC2基因变异特点。结果 7月女患儿,平素有吃奶停顿、汗多。本次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颜面发绀,尿少入院,查体:颜面青紫,心脏及肝脏增大。辅查:乳酸增高,肌钙蛋白及BNP异常增高,心脏彩超:左室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经积极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血液净化等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将父母及患儿的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查显示ELAC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585G>A(p.Gly529Arg)及c.524A>C(p.Asp175Ala),经Sanger测序验证分析,两个位点分别来源于受检人父母,两个位点均未见报道。文献报道27例患者,加上本例28例患儿的表型有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包积液、乳酸增高、宫内发育不良、全面生长缓慢、肌张力低下、小头畸型、癫痫等。20例(71.4%)患儿死于心力衰竭。分析ELAC2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发现突变在靠近tRNA 3′端时,发病早,多数死于心力衰竭。结论 COXPD-17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系统受累疾病,ELAC2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总体预后差,目前无特效治疗,多死于心力衰竭,幸存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精准诊断,及时产前咨询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
  • 周雪, 汪显耀, 何志旭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916-925+93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含三方基序(Trim)蛋白家族是一类具有高度保守结构域和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参与细胞增殖、发育、凋亡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Trim21作为该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以通过参与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及降解,调控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rim21的异常表达,在多种肿瘤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Trim2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相关治疗策略的指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Trim21在调控肿瘤增殖,侵袭、耐药、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竺婷婷, 刘芳, 江咏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926-934.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导致其感染因素更复杂且临床表现各异。及早、快速和准确地鉴别出老年感染性病原体,对临床精准的抗感染治疗,减少老年病人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存在依赖标本活菌,检测时间长,检测人员准入条件高或依赖昂贵仪器等缺点。随着CRISPR/Cas系统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技术在老年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应用的优势也日渐突出。CRISPR/Cas系统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病原体,尤其是对于标本量少、微生物丰度低、采样困难或需要快速床旁检测的老年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技术在老年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紫玉, 李菲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9): 935-940.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4.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的关键结构,其结构异常及功能失调导致有害物质渗透入脑,引发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一系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Aβ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加剧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BBB的完整性。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AD病理机制的理解,也为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BBB结构和功能失调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讨论其相关分子通路、细胞间相互作用及其在AD治疗中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