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联系我们
推荐文章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全选
|
Select
人工智能在慢性鼻窦炎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吕威
2025, 31(0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异质性较高且病理机制复杂的疾病,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快速崛起,为优化治疗方案和疾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当前AI在CRS诊疗领域的相关研究,重点阐述AI在CRS辅助诊断、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对未来发展与临床转化方向进行展望。
Select
牙源性鼻窦炎的核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与无钙化上颌窦真菌球的差异
周沫, 何帅, 王彦君, 赵晓畅, 刘锦峰
2025, 31(03): 7-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牙源性鼻窦炎(OS)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与无钙化的上颌窦真菌球(MSFB)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住院行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的OS及无钙化的MSFB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其中OS患者10例,MSFB患者11例,分析两组患者在T1WI、T2WI及T1WI增强时的差异。结果 OS在T1WI为不均质的等低信号,在T2WI为不均质的高信号,上颌窦各壁的信号均略高于中央区域。T1WI增强可见上颌窦各壁黏膜水肿增厚,呈“花环样”不均匀强化,局部呈乳头状突起,而中心为无强化的脓性分泌物。OS所致黏膜平均厚度(8.87±6.56)mm,显著高于真菌球所致的黏膜增厚[(4.34±3.24)mm](P<0.05)。此外,上颌窦真菌球在T2WI时窦腔内可见特征性的顺磁性极低信号,且伴有下鼻道穹隆塌陷的比例(10/11)显著高于OS(1/10)(P<0.05)。结论 OS的MRI特征性表现是上颌窦黏膜高度水肿、分层强化和花环征以及窦腔内充满脓性分泌物。相对于无钙化的MSFB,OS上颌窦口处的下鼻道穹隆多数完好无塌陷。
Select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研究
李俐华, 陈旭波, 刘红兵, 卓思滢, 于天泽
2025, 31(03):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窦炎(eCRS)及非eCRS中的活性水平及其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86例慢性鼻窦炎(CRS)患者的临床资料,CRS的病理类型根据术后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进行分类,将患者分为eCRS组(112例)和非eCRS组(174例);并通过本医院的病历系统或检验系统收集患者的SOD检测结果。结果 SOD在eCRS组的活性水平为(190.048±19.098)U/mL,在非eCRS组中的活性水平为(206.117±27.215)U/mL,经比较两组患者SOD活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RS是否为eCRS的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 SOD的活性水平在eCRS患者中表达量更低,且SOD的活性水平与CRS中是否为eCRS的内在分型存在相关性。
Select
影像导航结合低温等离子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王合艳, 李元超, 张兆祥, 麻晓峰, 刘永泽
2025, 31(03): 17-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结合低温等离子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2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例采用鼻内镜下影像导航结合低温等离子治疗累及鼻颅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在导航引导下准确找到病变组织并结合低温等离子技术予以切除,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3~87个月,均未见复发或症状加重。手术效果满意,且术后均无眶内及颅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累及鼻颅底病变的患者,影像导航结合低温等离子能够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为精准化治疗奠定了基础,也证明了其在鼻颅底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Select
鼻内镜下112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疗效分析
常佳, 包军芳, 任蘋, 范雯静, 陈柳叶, 马贤, 安飞
2025, 31(03):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112例手术修补鼻中隔穿孔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最佳的手术修补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23年7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住院确诊为鼻中隔穿孔并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的资料,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和鼻内镜下客观体征评分,并将两种手术方法在不同穿孔面积中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21例患者复查发现再次穿孔或残留小穿孔,9例患者行再次手术,1例患者行3次手术,4例患者因缺乏手术意愿未再行手术治疗,7例患者术后失访,疗效不确切,其余患者均达一期愈合。手术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及客观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依据鼻中隔穿孔大小及部位,选取最优的手术方式。
Select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鼻黏膜蛋白质组学分析
闵艺洋, 陈斌, 阎小军, 江晨艳, 石润杰
2025, 31(03): 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的特异性差异表达蛋白(DEPs),探讨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发生、发展的蛋白质水平分子机制。方法 定量分析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与上颌窦囊肿患者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以差异蛋白表达倍数(FC)>1.2或<0.83且P<0.05筛选DEPs,并对DEPs进一步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91个DEPs,其中53个上调,238个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运输、核糖体的结构组成部分以及细胞质核糖体大亚基;KEGG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鞘糖脂生物合成以及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等通路。结论 通过4D-Label-free技术筛选出了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的特异性DEPs,其中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COL6A6、MPP1、GOLGA4以及SLC38A10可能在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Select
2型固有淋巴细胞介导辅助型T细胞2免疫调控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姚丽君, 熊俊, 胡菡, 林萌, 李建衡
2025, 31(03): 34-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变应性鼻炎(AR)是典型的2型免疫炎症性病,而辅助型T细胞2(Th2)和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产生2型细胞因子是2型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中心环节。ILC2能够在免疫失调早期被迅速激活,与相对后期活化的Th2细胞发挥协同作用,成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共同介导疾病的发展全过程。Th2与ILC2的协同作用构成了2型免疫反应中的复杂调控体系。本文旨在了解ILC2的激活与抑制机制,梳理先天ILC2和适应性Th2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二者在2型免疫反应中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AR的发病机制。
Select
亚洲人鼻整形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进展
刘宁华, 余庆雄, 张天宇
2025, 31(03): 40-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鼻整形技术体系起源于西方,而亚洲人鼻解剖结构与高加索人种有较大差异,亚洲人普遍具有鼻骨宽大,鼻梁塌陷,鼻部皮肤、皮下软组织肥厚,鼻基底较宽等特点,因此亚洲人群基于解剖特点的鼻整形诉求有其特殊性。亚洲人鼻整形往往需要在现有西方鼻整形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才能获得较好结果。本文总结亚洲人的鼻解剖特点与鼻美学测量数据,并针对亚洲人群中最常见的鞍鼻畸形、短鼻畸形的临床进展作一总结。
Select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红茹, 张华, 白宇, 高培, 陆洁宇, 吴文
2025, 31(03): 5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使用REDCap软件建立突发性聋临床资料数据库,纳入2019年7月—2024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应用Logistic建立倾向评分模型,使用近邻匹配法进行匹配以保持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一致。匹配后纳入统计的突发性聋患者共184例,单纯药物治疗组92例,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92例。以疗效分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主要评估指标,并计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率之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突发性聋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1)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3周后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58.7%与60.9%,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2)不同听力曲线对疗效的影响: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5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与81.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9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0%与51.0%,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与57.1%,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9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与55.6%,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尤其对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对于全聋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提示听力曲线分型可能是影响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Select
三维塑形材料用于颅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廖晋, 熊雨轩, 漆艺玮, 李宇, 雷晋, 牛洪泉, 赵恺
2025, 31(03):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三维塑形材料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塑形材料进行颅骨修复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修复材料出现植入物断裂或外露等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脑外伤患者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所有患者均在2018年7月6日之前完成手术,入组后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对颅骨修复后外形和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 100例患者中,12例(12.0%)发现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颅骨修复术后1年内(75.0%)。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颅骨切除术病因、修复材料种类和术中剥离颞肌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颅骨修复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P均<0.01)。患者对修复材料外形满意65.0%,基本满意31.0%,不满意4%;患者对颅骨修复手术后功能恢复非常满意48.0%,基本满意43.0%,不满意9.0%。结论 研究发现,三维塑形材料用于颅骨缺损修复手术有效性好,安全性高,但是修复材料相关并发症仍需引起临床重视。
Select
24例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分析
米日喀米力·玉苏甫, 陈兴学, 高峰, 阿不拉江·托合提, 吾买尔·亚森, 陆金山
2025, 31(03): 7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分析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耳源性脑脓肿患者24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有中耳炎病史,17例有头痛症状,所有患者均完善头颅CT,其中19例完善头颅MRI;颞叶脓肿16例,小脑脓肿6例,两者兼有者2例。12例先行脑脓肿切除或引流术,再转入耳鼻咽喉科行乳突根治术;5例先行乳突根治术,二期行脑脓肿切除或引流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20例治愈,2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结论 耳源性脑脓肿多发生于中耳胆脂瘤,患者头痛并颞骨CT提示中、后颅窝骨质破坏时,应警惕脑脓肿发生,应尽早给予足量足疗程敏感抗菌药物,根据脓肿位置、大小、是否涉及功能区及患者免疫状况、年龄、全身情况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让患者更多获益。
Select
儿童斜坡下罕见腱鞘巨细胞瘤1例
晏嘉玺, 李维, 谭国林, 王纤瑶, 张阁侯
2025, 31(03): 82-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关节、滑囊和腱鞘,导致这些组织增厚和过度生长
[1]
。这种病变会引发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治疗或在复发的情况下,腱鞘巨细胞瘤可能导致骨骼、关节和周围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腱鞘巨细胞瘤通常出现在手、足、踝、膝等四肢关节,少见于脊柱等中轴骨关节,该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
[1]
,儿童中轴骨部位的腱鞘巨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儿童患者斜坡下腱鞘巨细胞瘤。
Select
线粒体自噬对喉癌的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杨宗英, 龚正鹏, 于明, 蒋薇薇
2025, 31(03): 89-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通过选择性自噬机制来清除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细胞内线粒体平衡以及线粒体质量控制。喉癌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常见肿瘤之一,尽管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喉癌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晚期喉癌患者的预后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对肿瘤不仅具有抑制作用,它还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本文阐述了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与肿瘤的关系、线粒体自噬与喉癌的最新进展等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喉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靶点,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Select
SLC7A11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于娟, 肖清婷, 沈世敏, 王有虎
2025, 31(03): 96-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溶质载体第7家族第11个成员(SLC7A11)是一种氨基酸转运蛋白,负责细胞外胱氨酸的吸收并交换谷氨酸。胱氨酸被还原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合成中的限速底物,参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过程,对细胞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更新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SLC7A11在各种人体组织中都有表达,而且在众多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现其呈现上调趋势。SLC7A11的表达在肿瘤的预后和耐药性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探讨SLC7A11的结构、功能、SLC7A11表达及活性的调控因素,特别关注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展中呈现的作用,以及能否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Select
肿瘤异质性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进化模式的影响
莎菲亚, 姜杰, 吴平, 唐瑶云
2025, 31(03): 103-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因其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的进化动力学,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通过现有文献深入探讨了HNSCC的进化模式和肿瘤异质性,揭示其错综复杂的病理格局、影响HNSCC肿瘤内异质性和克隆进化的遗传与表观遗传以及微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了肿瘤异质性的临床意义,包括其对个性化治疗策略、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利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疾病进展的非侵入性监测的影响。本综述通过揭示HNSCC背后的分子和细胞层面的复杂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信息,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加深我们对HNSCC生物学的理解。
2025年, 第3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