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获得对不良天气具有较强适应性、耐粗饲和稳产、高产的柞蚕品种,使内蒙古等“二化一放”地区的柞蚕生产能够稳定和持续发展。 方法 首先采用逆境胁迫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对参与试验的10余个柞蚕品种进行选育,再以抗低温、阴雨等能力和优良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杂交优势测定,并以测定结果为基础择优选择4个品种组配成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蒙蚕114”[(扎一·碧玉183)×(黄安东·青六)]。 结果 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种易繁好养,综合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珍珠1号”,其千粒茧质量、茧层量、千克卵产茧量分别比对照种显著提高14.00%、14.28%和19.46%;茧丝长、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种显著增加158.05、171.89 m;解舒率比对照高8.22百分点,显著提高18.56%;鲜茧出丝率比对照高1.02百分点,显著提高15.36%。 结论 “蒙蚕114”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营茧集中,茧型大,丝质优,能适应低温、多湿等环境,耐粗饲,适宜于内蒙古等二化一放地区放养。
目的 探讨枣庄黑盖猪遗传性能稳定性,监测枣庄黑盖猪的保种效果。 方法 2022—2023年连续2年对枣庄黑盖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育肥猪生长发育及肥育性能、屠宰性能、后备猪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枣庄黑盖猪主要遗传性能变化趋势。 结果 2年度繁殖性能保持稳定,差异不显著;与2022年相比,2023年育肥猪生长发育及肥育性能略有提升,平均日增质量提高13.82 g,料重比降低0.04,但差异不显著;屠宰性能测定方面,枣庄黑盖猪的屠宰体质量、屠宰率、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2年变化不明显;后备猪性能方面,仅2023年后备母猪平均日增质量较2022年显著提高,其余指标与2022年相比均差异不显著。 结论 枣庄黑盖猪2年内主要遗传性能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现阶段枣庄黑盖猪保种效果良好。
目的 为揭示昆明犬幼犬的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提升育种创新水平。 方法 选择24只8~27周龄昆明犬为试验对象,测定8个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腹围、胸深、胸宽、荐高和管围)及体质量,并分析6个体尺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胸宽指数、体躯指数、臀高指数和管围指数)与体尺、体质量间的Pearson相关性。 结果 随着周龄的增加,昆明犬幼犬体尺、体质量逐步升高,且公犬的生长速度总体要快于母犬;生长强度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在0~8周龄最高;绝对生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在12~14周龄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幼犬的体尺指数变化幅度在4.26%~21.70%。除腹围与管围、胸宽、体高、胸深、荐高、体长的Pearson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荐高与体高、体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880,体质量与8个体尺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53~0.74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结论 昆明犬幼犬主要部位生长发育均衡;加强幼犬0~8周龄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挖掘其生长潜能;根据体尺、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可精简测定指标、优化选育方案。
目的 研究板栗叶、麸皮及EM菌液制成的板栗叶压缩发酵饲料替代粗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其在肉羊及其他反刍动物育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120只平均体质量(15±0.89)kg的迁西县当地3月龄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在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白塔寨李春伟养殖场和河北迁西县三屯镇龙湾村龙盛养殖场同时进行试验。对照组羔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羔羊饲喂自制的板栗叶压缩发酵饲料(质量比为8∶2的板栗叶与麸皮经过EM菌液厌氧发酵所得),饲喂周期120 d。分别测定每组羔羊每天采食量,在试验初期、末期称取羊群总体质量,并根据饲料成本和羊群总增质量计算利润。 结果 春伟养殖场试验组羔羊的末质量、总增质量、总耗料和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8.16、77.38、401.21 kg和32.24 g/只;试验组羔羊的利润为363.64元/只,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8.24元/只。龙盛养殖场试验组羔羊的末质量、总增质量、总耗料和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0.83、82.32、387.82 kg和34.30 g/只;试验组羔羊的利润为376.84元/只,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24.24元/只。 结论 使用板栗叶压缩发酵饲料替代粗饲料,可显著提高羔羊增质量与经济效益。
目的 分析不同混合精料对提高骑乘用滇马运动性能的作用,筛选出相对较好的精料配方。 方法 选取18匹健康、调教程度相近的骑乘用滇马(试验马均为母马,体质量130~180 kg、年龄6~9岁、体高100~120 cm的马各6匹),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方法分为6组,每组3匹进行饲养试验。在饲喂相同粗饲料的情况下,分别给马饲喂能量水平13.79、13.38、12.96、12.54、12.69、12.12 MJ/kg,蛋白水平为17.51%、16.01%、14.51%、13.01%、12.32%、11.50%的6种混合精料,在试验的第一阶段(第1~7天)、第二阶段(第8~14天)和第三阶段(第15~21天)分别测量其运动5 km后即刻、10 min和20 min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和直肠温度。 结果 马运动后即刻的第一阶段中,Ⅱ组马的呼吸频率最低;第二阶段的中,Ⅱ组马的直肠温度最低,分别比Ⅰ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马的直肠温度低0.37、0.27、0.33、0.55、0.60 ℃;运动后10 min时的第一阶段中,I组、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马的心率极显著高于Ⅱ组;第二阶段中,Ⅱ组马呼吸频率分别比Ⅰ组、Ⅴ组和Ⅵ组低0.66、5.00、7.33次/min;运动后20 min时的第三阶段中,Ⅱ组马的呼吸频率比I组低0.33次/min。 结论 能量水平为13.38 MJ/㎏、蛋白水平为16.01%的Ⅱ组混合精料对提高骑乘用滇马的运动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目的 探究辽东楤木总皂苷联合酵母硒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为研制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60只C57小鼠,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采用3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作为试验组。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B、C、D、E、F组,即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辽东楤木总皂苷+酵母硒(120 mg/kg +1.5 mg/kg)组、辽东楤木总皂苷+酵母硒(120 mg/kg +1.0 mg/kg)组、辽东楤木总皂苷+酵母硒(120 mg/kg +0.5 mg/kg)组,每组各10只,连续治疗4周,采用血糖仪、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57小鼠尾静脉血液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口服葡萄糖耐量进行检测。 结果 与B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组、D组优于其他各组,且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D组FBG降低了4.86 mmol/L,HbA1c水平下降了3.87%,TC、TG和LDL水平分别下降了1.18、0.02、1.72 mmol/L,而HDL显著升高0.42 mmol/L。口服糖耐量检测2 h恢复至餐前水平。 结论 120 mg/kg辽东楤木总皂苷联合1.5 mg/kg酵母硒降血糖效果最佳。
目的 研究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F1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F1牛)和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在冷应激环境中血清部分白介素和补体含量的变化,比较2种牛抗病力的差异,为弗莱维赫牛改良奶牛实现乳肉牛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试验在石河子市的2个牛场进行,采用品种分组试验设计,根据组间日龄、胎次、体质量相近的原则,从400头牛中选取30头弗荷F1牛和30头荷牛为试验对象,均包括犊牛、青年牛、育成牛、产奶中期牛和干奶牛各6头,使用白介素和补体检测试剂盒监测,主要监测白介素2、白介素3、白介素6、白介素10和补体3、补体4等指标。 结果 弗荷F1牛在产奶中期的IL-2含量平均高于荷牛1.12 pg/mL(P<0.05);弗荷F1牛犊牛、育成牛、干奶期的IL-3含量分别高于荷牛1.05、1.51、0.72 pg/mL(P<0.05);弗荷F1牛在各阶段的IL-6含量均低于荷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弗荷F1牛在育成期IL-10含量平均高于荷牛2.0 pg/mL(P<0.05)。弗荷F1牛各阶段的补体C3含量分别高于荷牛1.26、1.06、0.88、1.09、2.03 ng/mL(P<0.05);弗荷F1牛在育成、青年、干奶期的补体C4含量分别高于荷牛1.38、2.14、1.96 ng/mL(P<0.05)。 结论 弗荷F1牛在冷应激条件下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免疫水平和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
目的 探究水体盐碱度对鲌鲂“先锋2号”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淡水鱼在盐碱水环境中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在盐碱水(5‰ NaCl、1‰ NaHCO3)中暂养鲌鲂“先锋2号”0 d(对照组)、8、16、30 d,分别对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以及肌肉质构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 试验组8 d、16 d和30 d的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d(P<0.05)。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随暂养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 d时含量达到最高值。在检测到的19种脂肪酸中,16种脂肪酸含量随着暂养时间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盐碱水暂养30 d时,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0 d(P<0.05),8 d时回复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鲌鲂“先锋2号”可以适应盐碱环境,且盐碱水可有效提高其肌肉营养品质,改善肌肉质地,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本研究结果与实际养殖情况综合考虑,建议鲌鲂“先锋2号”在盐碱水中暂养16 d。
强化肉牛饲养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益和牛肉品质的关键。为此,本文阐述了肉牛各个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包括营养需求、科学喂养、环境管理、疾病控制等。通过强化肉牛饲养管理,以期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肉品质和经济效益。
为了推进我国现代畜牧业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使肉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肉牛规模化养殖存在优质牛源缺乏、肉质欠佳、不满足市场需求、对质量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引进和培育优质肉牛品种,精心配制优质饲料合理喂养肉牛,加强肉牛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肉牛质量安全监测水平;为了保障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助的力度,要持续完善肉牛规模化养殖体系建设和产业链,以期推动肉牛规模化养殖健康发展。
家庭羊场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羔肉羊因其繁殖率高和肉用性能好,成为养殖的首选品种。本文首先回顾了2023年中国肉羊产业的变化情况,包括出栏量、存栏量及羊肉总产量等关键统计数据。然后,深入探讨了家庭羊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和市场适应性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养殖技术和管理策略,如适度规模养殖、种羊选择、精细化营养管理、疾病防控体系建立、环境控制与羊舍设计等,以提升养殖效率和经济收益。最后,还强调了经营模式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家庭羊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家庭羊场需依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行业培训等综合措施,实现家庭羊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断奶羔羊放牧死亡率高,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殖场生产发展的问题。笔者总结了提高断奶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一是将羊群进行强弱分群,把比较弱的断奶羔羊选为一群,体况中上等的分为一群,以强弱比例3∶1进行放牧饲养为宜;二是对未采取同期发情措施的养殖场进行分批断奶混群放牧饲养;三是对采取同期发情措施的养殖场,进行整群同时断奶混群放牧饲养;四是做好断奶羔羊驱虫和疫病防控工作。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技术在同等放牧环境下,断奶羔羊死亡率大幅下降,断奶羔羊群阶段性增质量较同期有所提高,从而增加了养殖场的收益。
羔羊是肉羊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羊羔羊成活率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从妊娠期母羊饲养管理、初生羔羊饲养管理、哺乳羔羊饲养管理等方面简述了提高肉羊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为肉羊羔羊养殖者提供参考。
湖羊具有适合舍饲、常年发情、繁殖力高等特点,是养殖场实现盈利的关键,而泌乳期的母羊需具备高泌乳量、高乳品质能力,才能保证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但泌乳期湖羊在生理方面发生很多变化,对外界环境相对敏感,所需营养要求较高,尤其要满足自身恢复和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供给不平衡等会影响泌乳期的生产性能。因此,本文根据湖羊母羊乳汁分泌和羔羊发育特点,将泌乳期母羊分为泌乳初期、泌乳盛期和泌乳后期3个不同的生长关键时期,并详细介绍了这3个时期泌乳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确保湖羊母羊能够尽快恢复体质、分泌足够的乳汁供羔羊吮吸,进而提高母羊繁殖能力和羔羊的健康,从而促进湖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戴云山羊是福建省地方高品质的山羊品种,因其肉质鲜美、膻味小、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要养殖好戴云山羊,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技术。为此,本文从羊场选址与布局、日常管理、各阶段羊群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简述了戴云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同行以及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雏鸡孵化是种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合格的受精种蛋转化为健康雏鸡的核心任务。为此,本文从种蛋质检、验蛋落盘、种蛋熏蒸、设备与环境的消毒、翻蛋、孵化参数设置及通风管理等关键方面简述了影响雏鸡孵化的因素,以期为实际孵化过程中改善雏鸡质量与降本增效提供借鉴。
猪水肿病是猪养殖生产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可造成患病猪多处皮下水肿、四肢划水等神经性症状,病程较短,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与健康发育。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环境差、饲喂管理不当、仔猪自身健康不佳等原因有关。当前,可通过对易感猪接种大肠杆菌K88、K99或者987P基因工程苗、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控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于患病猪则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促进患猪恢复,降低该病的危害性。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以关节炎、淋巴结脓肿、脑膜炎及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发病猪群因感染日龄和血清型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危害较大,严重影响生猪的生长性能。由于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猪链球菌病已成为临床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范围逐渐扩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注重养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控工作,了解该病流行特点并加强临床防控力度,以加强疫苗免疫接种、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持良好养殖环境、制定紧急处理方案等为主要预防措施,提高猪群抗病能力,针对病猪发病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防治猪链球菌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体内寄生虫病,牛、羊等家畜是血吸虫病重要的传染源之一,且为保虫宿主。砒喹酮是目前治疗病畜的首选药物,该药因杀虫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方便且显著提升病畜的生存率等优势,近年来应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牛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吡喹酮治疗牛血吸虫病的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发现,给患牛口服吡喹酮片,患牛转阴率最高可达92%,且无需二次投药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科学接种疫苗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预防牛血吸虫病,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牛源无乳链球菌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深入分析了当前防控措施的应用现状。针对环境管理、挤奶卫生管理、生产管理、营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综合防控策略,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使用无机垫料、每日清理牛舍、挤奶前后乳头清洁和药浴、定期监控和维护挤奶设备、合理补充营养以及分群隔离和挤奶员培训等。此外,本文还概述了无乳链球菌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现有疫苗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牛源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disease,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引起牛腹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BVD是世界流行较为广泛的牛腹泻病之一,且在我国长期流行,对我国的牛养殖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BVDV作为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能力,导致其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增加了该病毒的防控难度。鉴于BVDV的高度遗传多样性和免疫逃避特性,本文就BVDV的流行现状、病原学特征等对牛病毒性腹泻病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控、诊断技术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腹水症是肉鸡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与饲养环境、营养水平、遗传以及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造成患病肉鸡严重的腹水症状,患鸡呼吸困难、心律加快,最终因衰竭而亡,特别是长势好、生长发育速度快的肉鸡更易发该病,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可根据病鸡发病原因采用中西医手段进行对症治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同时,通过加强环境和饲喂管理、科学用药等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促进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对养鸡场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对雏鸡危害极大,不仅可以导致鸡群出现咳嗽、鼻塞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腹泻和水样粪便,导致病鸡在短时间内死亡,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PCR试验确诊,一旦确诊,可以采用中草药方剂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提升鸡群免疫力和对症治疗。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犬是以杂食为主的适应性肉食动物,以家庭养殖为主要饲养方式,因经常在草地等粪便聚集区遛狗,且犬喜欢啃咬,加上部分犬主对爱犬的驱虫不重视或预防驱虫不到位,导致犬感染寄生虫并致病现象经常发生。本文介绍了犬体内的几种常见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恶心丝虫病、绦虫病、巴贝斯虫病的病原、发育特点、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实施药物驱虫(定期预防驱虫和发病时驱虫治疗)、杀灭中间宿主、及时清理粪便并发酵处理(杀死幼虫和虫卵)等措施有效防控犬寄生虫病,保护人畜健康。
为了深入探讨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创建工作的现状,对企业在创建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空间布局方面列举了生产单元与外界、养殖场的不同功能区之间、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以及生产单元与外界的隔离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问题;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集中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不全、生物安全计划或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完全切合企业实际,以及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生物安全计划操作性不强2个方面;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监测范围不合理、抽样方式和抽样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的要求科学规划生产单元与外界间、养殖场不同功能区间、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采用一病一策措施解决生产单元与外界的隔离问题;制定内容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准确评估疫病风险;完善监测范围,采用科学的抽样方式保障足够的抽样数量,促进企业的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为全面了解畜禽养殖领域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为畜禽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确保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笔者结合实际,通过实地走访养殖场(户)、专项研究、深入座谈交流、查阅相应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对畜禽养殖领域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结果发现: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向着规模化、标准化模式演变,但安全生产意外事故依旧频发,暴露出部分养殖主体安全生产意识不足、安全生产举措不实、部门联合协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强化畜禽养殖有限空间摸底整治,建立健全养殖主体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行业部门监管机制,探索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介绍了广西河池市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进程及现状,从减员增效、体系变革、责任分工、内容拓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简述了改革的措施和成效,从资金支持、服务提供、政府监管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服务提供者培训、完善监管机制,以促进河池市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全面发展。
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带来粪污处理问题,为了解和解决江苏省淮安市地区的畜禽资源化利用问题,推动畜禽粪污由“废害”转为“利宝”。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数据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淮安市地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难点和痛点进行了探寻。结果发现:淮安市在畜禽粪污处理问题上,出台了相关文件和部署了相关项目,针对不同养殖环境采用合适的粪污处理技术,加快推进了全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但也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推广不到位和部分农牧循环发展环节脱节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完善的措施,落实常态化的巡查指导,加强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指导规模和非规模养殖场进行整治,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完善生产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推动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利用项目的开展,通过各类举措推动畜禽粪污资源还田和无害化处理。以期多措并举,提高养殖效益,为淮安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全面了解四川凉山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以促进凉山州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凉山州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凉山州发展肉牛产业在地理、政策、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畜牧人才稀缺、管理技术不足、种源供给缺乏、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选择优良肉牛品种、转变养殖模式、合理利用饲草资源、优化粪污处理系统和优化兽医防疫体系。
肉牛产业是巩固双辽市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当地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全面了解吉林省双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双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双辽市具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优秀的良种繁育能力,政策支持力度大,肉牛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产业附加值低,企业贷款融资难等问题。针对肉牛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坚持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化、提升屠宰加工能力、统筹解决用地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期为双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为推进云南省禄劝县乌蒙乡宽额直角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本文简述了禄劝宽额直角羊品种来源及特征,结合养殖现状,指出了禄劝宽额直角羊种质资源保护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种资源及优良基因退化和流失,外地引入山羊冻精改良技术影响本土种质资源保护,种质资源及珍贵遗传基因有待挖掘和研究;借鉴重庆大足黑山羊、江苏海门山羊、陕西陕南白山羊等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经验,提出了乌蒙宽额直角羊种质资源保护及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系统开展资源调查、性能测定及品种认定,科学建立保护区、扩繁场,保障种质资源稳定健康发展,创建产业协会、带动产业发展,出台养殖扶持政策、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开发特色产品、拓展乌蒙宽额直角羊产业链条,加强协调指导、创建乌蒙宽额直角羊产业品牌。
为了推动内陆地区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渔业渔政综合服务工作经历,以贵州省安顺市生态渔业为例,分析了内陆地区生态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陆地区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要加强政策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提质增效,重点宣传和打造区域品牌,将特色优势产业由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效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