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5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 全选
    |
  • 赵净颖, 李丰耘, 豆腾飞, 王坤, 葛长荣, 贾俊静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武定鸡乌骨品系和非乌骨品系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多态性与黑色素沉积的相关性,以期为后期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选育乌度更深的武定鸡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通过测定300日龄武定鸡乌骨品系和非乌骨品系的血浆真黑色素、褐黑色素和碱溶性黑色素含量,分析了MC1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位点(SNPs)与黑色素的关系,并检测组织中MC1R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武定鸡乌骨品系血浆中3种黑色素指标均高于非乌骨品系。在MC1R外显子区域检测到4个突变位点(T133C、T244C、G460A和C833A),除武定鸡非乌骨品系C833A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以外,其余位点均未偏离;武定鸡非乌骨品系G460A位点呈低度多态,其余突变位点均呈中度多态,其中T244C位点CC基因型和G460A位点AA基因型的真黑色素和碱溶性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属于优势基因型。此外,武定鸡乌骨品系各组织中MC1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乌骨品系,且各组织间的表达趋势为皮肤>肾脏>肝脏>心脏>肌胃>脾脏>腿肌>胸肌。本试验结果表明,MC1R基因T244C位点和G460A位点突变可能会对武定鸡的乌质性状产生影响,推测这2个位点是影响武定鸡乌骨品系和武定鸡非乌骨品系乌度差异的原因之一。
  • 陆情梅, 杨永鲜, 冉铭, 刘彬, 周明帅, 温晓艳, 赵佳福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7-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在线软件预测调控CTSK基因表达的候选miRNA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SK及其候选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单、多羔性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角6种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TSK在单、多羔贵州黑山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单羔组中表达量依次为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子宫体>垂体>下丘脑,其中在子宫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多羔组中,其表达量依次为子宫体>输卵管>子宫角>卵巢>垂体>下丘脑,其中子宫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组间比较可知,CTSK基因在多羔组子宫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在线软件预测结果表明:miR-122、miR-205、miR-7、miR-30-5p和miR-124为调控CTSK表达评分最高的5条miRNAs。qPCR结果表明:5条miRNAs在子宫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在子宫体中,单羔组和多羔组的表达量均依次为miR-122>miR-30-5p>miR-205>miR-7>miR-124,其中miR-12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羔组中miR-122、miR-30-5p、miR-205和miR-124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P<0.01),而miR-7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在卵巢组织中,5条miRNAs在单羔组中的表达量依次为miR-30-5p>miR-122> miR-205>miR-7>miR-124,其中miR-30-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在多羔组中,其表达量依次为miR-122> miR-30-5p>miR-7> miR-205>miR-124,其中miR-12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而miR-124表达量最低;组间比较可知,miR-7在多羔组中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miR-30-5p在多羔组中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本研究解析了CTSK基因在贵州黑山羊性腺轴上的表达情况,筛选到5条调控CTSK表达的候选miRNAs,弄清了5条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子宫体和卵巢组织上的表达谱,为进一步阐明miRNA调控CTSK基因影响山羊繁殖率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202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分类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2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正式出版的1 977种中文期刊和149种英文期刊,共2 126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其中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共收录19种,包括18本中文期刊和1本英文期刊,《畜牧与兽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8。19种期刊主要指标详见附表。
  • 张格阳, 李玉龙, 朱肖亭, 张志杰, 翟亚莹, 牛欣然, 黄永震, 曾滔, 张子敬, 施巧婷, 王二耀, 吕世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影响牛肌肉发育的候选基因。对5头18月龄的郏县红牛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转录组数据后与3头18月龄安格斯牛背最长肌的转录组数据(GSE57327)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与安格斯牛相比,郏县红牛背最长肌中4 945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FDR<0.05), 2 186个基因显著下调(FDR<0.05)。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代谢相关生物学过程中。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到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等通路上。从氧化磷酸化通路中筛选出两品种间差异表达最显著的20个基因,通过反刍动物基因组数据库(ruminant genome database, RGD)查看该20个基因的组织表达情况,其中泛素-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Ⅲ亚基Ⅺ(UQCR1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7A1(COX7A1)、细胞色素c铜伴侣蛋白(COX17)、NADH氢酶辅酶Q铁硫蛋白5(NDUFS5)和线粒体ATP酶合成体ε亚基(ATP5F1E)这5个基因在牛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这5个基因在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
  • 李巨银, 刘宗平, 闫伟, 谭菊, 丁小丽, 刁小龙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2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体重相近高邮鸭2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50和400 mg/kg吲哚,在试验第14和28天,公母鸭各重复组随机挑选1只鸭采血,采用WST-8、TAB、ELISA方法测定并分析不同浓度吲哚对高邮鸭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和28天时,试验Ⅰ、Ⅱ、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血清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IL-1含量、IL-12含量、TNF-α含量上升较明显,MDA含量、IL-8含量、GM-CSF含量、MCP-1含量下降较明显。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吲哚可以提高高邮鸭抗氧化损伤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并以250 mg/kg吲哚添加量效果最好。
  • 匡伟, 嵇宏杰, 伍冠锁, 范重阳, 姚远, 何宗亮, 孙盼盼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26-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发酵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盲肠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30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3%发酵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饲料中添加3%的发酵饲料,对产蛋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破蛋率、提升蛋壳强度(P<0.05);可以改变鸡的肠道菌群结构,其中厚壁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李永亮, 赵心念, 苏东遥, 王超, 张伟涛, 刘洁, 高玉红, 孙新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区域羊舍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并评价各区域羊舍建筑的隔热性能。选择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3大区域11栋羊舍进行外围护结构内表温度和热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区域羊舍的屋顶建筑基本符合热工建筑规范要求,但墙体的总热阻低于夏季低限热阻,不符合建筑隔热要求。从围护内表温度看,南北朝向舍各围护结构的内表温范围分别为19.59~49.54℃(屋顶)、20.21~34.34℃(墙体)和20.14~34.24℃(地面);东西朝向舍分别为25.34~44.38℃(屋顶)、30.68~36.18℃(墙体)和26.81~33.71℃(地面),且2种朝向舍的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早上内表面温度显著低于午、晚(P<0.05)。从不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相关性分析,各舍均表现出不同围护结构间具显著相关性(P<0.05,r>0.7),尤其对侧围护结构间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r>0.9),而直接关系羊群健康的地面温度与墙体也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达0.904~0.959(南北朝向舍)和0.883~0.932(东西朝向舍)。可见,夏季降低墙体内表面温度有助于降低地面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羊舍的区域性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穆春宇, 汤青萍, 张蕊, 卜柱, 常玲玲, 付胜勇, 沈欣悦, 刘佳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机选取封闭式群养和笼养模式下28日龄塔里木乳鸽各30只,进行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塔里木乳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群养模式下乳鸽各检测指标标准差较大,个体差异大。乳鸽体重笼养模式极显著高于群养模式(P<0.01)。体尺指标中除了胫长和胫围外,其他指标均是笼养模式比群养模式高,且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屠宰指标中腹脂重和腹脂率笼养模式低于群养模式,其中腹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屠宰指标均是笼养模式比群养模式高,除腿肌率外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器官指标中除了腺胃,其他器官指标2种模式存在差异显著性,其中肝脏指数和肺脏指数群养模式高于笼养模式,其他指标均为笼养模式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笼养模式下,以心脏重与屠宰性状相关性最高,与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屠体重和胸肌重相关性达到0.6以上;群养模式下,以肝脏重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为0.54,心脏重与其他屠宰性状相关性最高,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屠体重达到0.7以上。综上,群养模式下乳鸽个体发育差异较大,笼养模式下乳鸽发育群体一致性较好;饲养模式对塔里木乳鸽28日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和器官重有重要影响,但胫长受饲养模式影响较小,笼养模式优于群养模式。
  • 刘春汝, 谢霜, 贾俊鹏, 庾庆华, 钟翔, 杨倩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42-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猪源复合乳酸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仔猪引起的肠道损伤的保护效果,对实验室前期从猪粪便中分离并保存的23株猪源乳酸菌进行体外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并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等比例混合,形成复合乳酸菌。选取16只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和无菌PBS(对照组),每日记录仔猪体重变化,于6 d后屠宰采样,分别采集回肠、结肠及回肠内容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结肠病理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检测回肠中杯状细胞数量,16S rRNA测序检测回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组成,并测定沙门菌载量和肠道炎症相关细胞因子、黏蛋白(muc2)表达量。结果:经体外试验筛选得到5株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效果良好的乳酸菌,等比混合组成的复合乳酸菌能有效改善鼠伤寒沙门菌导致的仔猪体重增长减缓(P=0.087),并能修复肠道组织学损伤,显著降低回肠中鼠伤寒沙门菌载量(P<0.05),抑制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P=0.083,P=0.073)。本研究还发现,复合乳酸菌能够显著改善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杯状细胞的丢失并上调黏蛋白基因(muc2)表达水平(P<0.05)。此外,复合乳酸菌能够改善感染引起的仔猪肠道菌群紊乱,显著增加感染仔猪肠道中乳酸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埃希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总之,复合乳酸菌的饲喂可减轻断奶仔猪肠道炎症,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保障仔猪的肠道健康。
  • 屈汶辉, 谢春元, 刘家国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5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综合分析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及PubMed数据库检索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肉鸡和生长性能,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公开发表的12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利用Stata16.0软件对生长性能指标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效率(FCR)进行加权平均数(WMD)和95%置信区间(CI)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GOD对ADFI、ADG和FCR的WMD及95% CI分别为[0.71(-0.76, 2.19),P=0.34],[1.47(0.70,2.25),P<0.05],[-0.04(-0.05,-0.03),P<0.05]。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表明GOD提高ADFI 0.71 g/d,结果稳定但不具有显著性;GOD提高肉鸡ADG 1.47 g/d(P<0.05),结论稳定且具有显著性;GOD改善饲料转换效率0.04(P<0.05),结论显著稳定,但存在发表偏倚。
  • 韦悠, 邓显文, 谢芝勋, 杨冰怡, 阮志华, 黄娇玲, 曾婷婷, 谢志勤, 范晴, 张艳芳, 王盛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56-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通过水平传播途径感染SPF鸡的致病性,将3周龄SPF鸡饲养于FAdV-4不同污染程度的隔离器中以建立自然感染动物模型,每天记录疾病过程并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剖检并检测器官病毒载量,检测环境和鸡躯体表面的FAdV-4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水平感染SPF鸡的第1~4天无明显临床症状,第5天起饮食量下降、排黄绿色粪便,第6~9天陆续有鸡死亡,第10天后鸡群逐渐康复至与对照组相同;FAdV-4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在肝脏中含量最高;环境中FAdV-4的污染程度对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影响,每25 cm~2地网的病毒载量为1.4×10~5 copies、侧壁为2.3×10~3 copies、料槽为1.2×10~4 copies时将达到环境致病阈值,此时每25 cm~2鸡体表病毒载量为脚底1.2×10~5 copies、头部1.1×10~4 copies、背部3.7×10~3 copies。本研究加深了对FAdV-4致病性的了解,为兽医工作者和养殖业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数据。
  • 吕振环, 赵莎, 卢凤英, 杨婧, 韩凯凯, 黄欣梅, 赵冬敏, 章丽娇, 吴凤瑶, 刘宇卓, 李银, 刘青涛, 张小飞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63-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鸭圆环病毒(DuCV)感染能够引起鸭的免疫抑制,引起多种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在我国鸭群中广泛流行。为了解DuCV的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山东、江苏和贵州3个省份的19个鸭场的样品进行了PCR测定,并对DuCV的ORF-C1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PCR测定结果显示,19个鸭场中有9个鸭场的样品为DuCV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7.4%;ORF-C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9株DuCV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4%~100%和82.2%~100%,与NCBI中已公布的Du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7.8%~99.5%和71.5%~-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9株DuCV全部属于DuCV-1b亚型,其中有7株在同一分支上,与D11-JW-001等韩国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另外2株则与山东、广西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此外,与已公布的毒株相比,9株DuCV都在158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由E/D变为L/P。上述结果表明,DuCV-1仍然为我国鸭群中的优势流行基因型,但病毒的基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应该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 邓碧华, 王海燕, 徐海, 张宇, 杨平, 乔星宇, 许泽玉, 卢宇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猪养殖场使用无针注射器械进行猪常用疫苗的免疫接种。为了评价无针注射的安全性、有效性,选择油包水剂型(W/O型)、水包油包水剂型(W/O/W型)、水包油剂型(O/W型)和水剂型疫苗,采用无针注射方式进行免疫,同时设置有针注射对照。免疫后持续监测猪群的体温、精神状态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等表观指标,定期采集血样,测定抗体水平。结果:2种方式注射接种疫苗后,试验猪体温波动差异不显著,精神状态良好无应激反应,注射部位未见红肿等不良反应;免疫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无针注射组与有针注射组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无针注射方式接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其激发的免疫水平不低于有针注射,能够达到免疫同效,该技术可以在猪场推广使用。
  • 黄冠翔, 闫祖杰, 李志要, 段进坤, 鲍恩东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75-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鸭圆环病毒(DuCV)是一种具有长期免疫抑制特性的病原体,其Cap蛋白是DuCV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主要免疫保护抗原,构成病毒的核衣壳,对DuCV的血清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发出适合DuC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在重组Rosetta大肠杆菌细胞内对无核定位信号的DuCV Cap蛋白进行了表达,建立了基于无核定位信号Cap蛋白检测DuC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Cap-ELISA)。结果:Cap-ELISA包被抗原的最佳浓度为280 ng/孔,血清稀释比为1∶1 600;检测样本的阴阳临界值为0.339,灵敏度达到1∶12 800,并对DuCV抗体检测具有特异性;与常规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2.7%,用Cap-ELISA对山东部分地区的樱桃谷鸭血清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总阳性率为88.9%,说明该方法适合在DuCV血清学诊断中应用。
  • 刘佳宁, 曹亚宁, 常宇昕, 张晓丹, 赵丹, 刘永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81-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探究犬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imicus, SEZ)共培养对2种细菌各自致病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相同浓度菌体的SEZ与Bb在PBS中共培养24 h,然后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共培养后的单菌落SEZ(SEZ~(Bb))和Bb(Bb~(SEZ)),比较共培养前后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抗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胞内存活能力以及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组织细菌载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共培养后,Bb~(SEZ)的细菌数量和致病生物学特性均无明显改变,但SEZ~(Bb)较单独培养的SEZ在细菌数量上减少约67%,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上皮细胞A549的黏附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强,且大大提高了对脑组织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揭示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86-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2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探索面向全球的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世界学术评价融入更多中国观点,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
  • 耿琰, 蔡金双, 伭婷, 李玉峰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87-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亚单位疫苗和建立配套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在对APP的RTX毒素(ApxⅠ~Ⅲ)生物学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以APP血清5型和8型的DNA为模板对ApxⅠ~Ⅲ分段扩增后进行截短表达,获得12个截短表达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对12个表达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确定ApxⅠ~Ⅲ的优势抗原决定簇分别为蛋白AⅠ2、AⅡ3和AⅢ2。以蛋白AⅡ3、AⅢ2、AⅠ2的顺序排列并在蛋白间加入GPGPG氨基酸序列,无缝克隆3个蛋白片段基因,通过原核表达获得融合蛋白A231。该蛋白可与临床APP阳性猪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该研究的成功开展可为研制具有交叉保护力的亚单位疫苗及建立配套ELIS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 王凯莉, 刘成, 杜旭升, 陈乐乐, 曹胜亮, 李玉保, 路建彪, 司振书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95-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掌握4型禽腺病毒(FAdV-4)山东聊城分离株SDLC202011的致病特点及遗传变异情况,对其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的致死率为100%,感染鸡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均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显示肝脏、胰腺和肾脏中均检测到该病毒的抗原;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3 826 bp,编码34个开放阅读框。与国外参考毒株相比,该毒株和国内其他毒株在35 473~37 439 bp均有1 966 bp的缺失,该区域包含ORF19、ORF48和ORF27;与非致病性毒株相比,高致病力毒株在hexon、fiber1和fiber2分别有1、3和1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突变主要集中在fiber2。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SDLC202011为高致病力毒株,可在肝脏、胰腺和肾脏等脏器中增殖,为进一步研究FAdV-4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 胡晓静, 张路捷, 张杰, 孙海凤, 白娟, 姜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03-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影响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为了解析该病毒N蛋白抗原表位,本研究制备获得纯化的重组N蛋白,经过BALB/c小鼠免疫、细胞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PRRS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为1∶800~1∶25 600,其中8F1、5E2、2B1、12E1的重链类型为IgG1,4F1、2H2、5A2的重链类型为IgG2b,轻链类型都为κ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7株单克隆抗体均与PRRSV感染细胞产生反应,可识别3种不同的B细胞线性表位,分别位于47~57 aa、57~67 aa及67~77 aa区域,其中57~67 aa为新发现的抗原表位。本研究结果为PRRSV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用工具。
  • 田启会, 王立斌, 龙亚丽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10-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nt信号通路研究骨碎补总黄酮(GSB)对低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运用GSB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分化培养的BMSCs 4周,试验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组、GSB干预组,观察BMSCs钙结节沉积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蛋白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COLⅠ)和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SK-3β、p-GSK-3β、β-Catnine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低氧浓度抑制BMSCs钙结节形成、ALP活性降低,成骨分化相关蛋白OCN、OPN、COLⅠ表达升高,Wnt信号通路GSK-3β表达降低,p-GSK-3β、β-Catnine表达升高(P<0.05);与低氧组相比,GSB能显著促进低氧浓度中BMSCs钙结节产生、ALP活性升高,OCN、OPN、COLⅠ表达升高,GSK-3β表达升高,p-GSK-3β、β-Catnine表达降低(P<0.05)。研究表明,GSB能够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促进低氧条件下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
  • 郑慧华, 于超, 黄荣磊, 张玉珠, 唐欣悦, 杜崇涛, 谢光洪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16-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骨癌患犬与健康犬肠道菌群组成与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作为犬骨癌评价依据的细菌,为下一步犬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骨癌患犬与健康犬的新鲜粪便并提取其DNA进行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组犬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Chao1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骨癌组犬的ACE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在门水平上,犬骨癌组肠道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teroidota)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在属水平上,犬骨癌组肠道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Turicibacter属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PCoA分析表明2组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LDA差异贡献分析发现骨癌组的丰度增加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物种有13个,且造成显著影响力最大的5个物种正好位于同一个进化树上。Tax4Fun功能预测分析显示,骨癌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但膜转运、信号转导、细胞群落-原核生物、转录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骨癌患犬肠道菌群变化的认识,肠道优势菌(梭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有可能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犬骨癌的早期诊断。
  • 范小丽, 周振雷, 葛红帆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25-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猫用K/D处方罐和C/D处方罐对猫形成尿结石相关风险因子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猫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试验期间试验组分别饲喂K/D处方罐(K/D组)和C/D处方罐(C/D组),对照组饲喂成年猫普通全价干粮。在试验第0天(当天)、第28天和第56天分别采集猫的尿液和血液样本,进行尿液各项指标和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各组尿沉渣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K/D、C/D处方罐能够满足机体正常能量需求和电解质代谢平衡,并对机体血液指标、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影响;K/D组和C/D组的尿液量有增加;K/D组的尿液pH值显著升高(P<0.05),尿液中尿酸、胱氨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C/D组的尿液pH值维持在生理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尿液中草酸根、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显著下降(P<0.05),铵离子显著升高(P<0.05),镁离子无显著变化(P>0.05)。血液生理指标中,各组的部分指标虽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研究表明K/D处方罐对预防猫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有积极作用,C/D处方罐对预防猫草酸钙结石和磷酸盐结石有一定的效果。
  • 范雪莲, 严丹丽, 陶建平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31-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寄生性原虫是动物和人的重要病原。长期以来,对动物原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物。但基于药物耐药性的普遍存在,以及公众或法律要求在畜产品生产中减少药物使用的压力不断增强,迫使动物原虫病的防治方法逐渐转向免疫预防。本文就目前已商品化的兽医原虫病疫苗的种类与应用及其核酸疫苗与表位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原虫病的防治及其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 牛安然, 张兴, 杨雨婷, 闫之春, 龚华忠, 丁偌楠, 马黎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39-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是一种利用大规模群体的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高密度基因型分型,探究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GWAS在揭示猪重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推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围绕GWAS的基本原理、GWAS的分析方法、GWAS在猪育种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和其未来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利用GWAS进行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 熊富强, 罗润波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48-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兽医高等教育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从一开始就担负着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西藏培养畜牧兽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经过60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入新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藏的兽医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和使命,需要充分认识在师资队伍、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围绕西藏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从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师资队伍、产学研机制等方面进行再思考、再谋划。
  • 本刊编辑部
    畜牧与兽医. 2023, 55(05): 153-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畜牧与兽医》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学者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建国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每月10日出版。本刊是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荣获首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双效期刊,2004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获“致敬创刊70年”荣誉,2020年度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荣获历届全国畜牧兽医类优秀期刊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