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吴龙云, 李小玲, 韩致毅, 夏巧云, 徐静远, 田培营, 鲁晓岚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16-2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代谢因素与高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首次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18~7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结直肠镜正常(normal colonoscopy,NC)和高危CRA患者之间的差异,分类差异则使用χ2检验。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CRA的代谢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 79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NC组972例,高危CRA组826例。高危CR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低于NC组,而尿酸和肝纤维4因子(fibrosis 4,FIB-4)指数水平显著高于NC组(P均<0.05)。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2个与高危CRA发生相关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糖、高总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高水平谷丙转氨酶和高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4个变量的情况下,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高于低TG/HDL-C比值(<2.68)的患者(OR分别为1.430和1.235,P均<0.05);在未校正和校正变量的情况下,FIB-4指数>2.67的NAFLD患者发生高危CRA的OR分别为1.849和1.435(P=0.466、0.707)。结论 代谢因素与高危CRA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年长(≥50岁)、男性、吸烟史、饮酒史、低HDL-C血症、NAFLD和高血压史是高危CRA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HDL-C比值(≥2.68)的患者发生高危CRA的风险显著增加。提示代谢异常的老年男性可能是结直肠镜筛查的重点人群。
  • 林佩敏, 郑天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85-291.
    小眼球是一种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眼球体积明显缩小,常合并白内障等眼部疾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白内障术中联合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开术、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等术式可降低原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附加术式也可能带来新的并发症。深入了解小眼球的白内障术式及其并发症预防的研究进展,对于合理选择术式、降低脉络膜渗漏综合征及脉络膜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李曼曼, 侯芸华, 王晨辰, 丁明, 汪逍逍, 魏征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305-310.
    TAFRO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情进展迅速,对该病作出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1例iMCD-TAFRO患者,该患者男性,65岁,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肾内科,患者全身水肿、发热、全身多枚淋巴结肿大。完善检查示: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CRP升高、多浆膜腔积液、骨髓网状纤维化等。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门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考虑诊断TAFRO综合征可能。经进一步淋巴结病理会诊后明确诊断为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iMCD)-TAFRO综合征。后患者转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血液科,经甲强龙、环孢素A、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15天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因个人原因放弃进一步治疗,2周后患者死亡。
  • 李俊, 顾伟勇, 王杰玉, 武贝贝, 鹿欣, 陈瑞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55-62.
    目的 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 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I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 李彦琪, 钟佳延, 吴慧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92-296.
    血脂代谢异常和肾脏异位脂质沉积与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糖尿病肾病中更为明显。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如他汀类、依泽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虽都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但均不能延缓肾脏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s,FFA)对肾脏的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肪酸代谢紊乱,这种异常参与肾脏病进展,FFA的转运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认识。本文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脂肪酸转运蛋白2(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2,FATP2)的临床前研究做一综述。
  • 论著
    童敏, 井光壮, 麦合力亚克孜·吐尔孙尼亚孜, 张蕴晖, 史慧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26-3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2

    目的 评价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并探究家长喂养行为与膳食质量之间的关联。 方法 依托上海亲子队列收集数据,问卷调查3 177名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信息及家长喂养行为。使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计算正端分(high bound score,HBS)、负端分(low bound score,LBS)和膳食质量距(diet quality distance,DQD),分别反映总体膳食摄入过量、不足及失衡。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喂养行为与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HBS、LBS和DQD分别为2(0, 8)、22.19±10.80和26.78±9.57。仅7.68%的儿童膳食摄入均衡,总体膳食摄入不足及摄入过量的比例分别为74.73%和33.99%。家长感知自身体重得分与学龄前儿童中高度膳食摄入过量的风险呈负向关联(aOR=0.79,95%CI:0.63~0.98)。家长喂养主导得分越高(aOR=1.19,95%CI:1.03~1.37),监督儿童饮食得分越低(aOR=0.83,95%CI:0.74~0.93),学龄前儿童存在中高度膳食摄入不足的可能性越大。逼迫儿童进食得分也与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不足及中高度膳食失衡的风险呈正相关(aOR=1.15~1.39,95%CI:1.02~1.63)。 结论 学龄前儿童普遍膳食摄入不均衡,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共存。家长感知自身体重、监督儿童饮食与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正相关,而家长喂养主导、逼迫儿童进食与其呈负相关。

  • 秦志明, 李佳洋, 徐华兴, 马智菲, 韦晓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63-269.
    目的 比较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与根管治疗术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口腔医院的被诊断为成熟恒牙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45)进行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n=45)进行根管治疗。记录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天患者疼痛得分,并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价及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组疼痛得分情况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81例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试验组39人,平均年龄(31.00±1.43)岁,对照组42人,平均年龄(30.60±1.54)岁,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7.44%和95.24%。两组在术后24 h和术后7天疼痛程度均减轻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试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与根管治疗术相比,采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成熟恒牙,在短期疼痛缓解和长期临床疗效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张琪然, 曹兵, 辛继宾, 吴利俊, 孙育雷, 应峻, 张文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59-170.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全球2019—2023年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9—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收录的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主题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从发文趋势、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 共纳入600篇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及主题聚类提示乙肝功能性治愈目前主要聚焦的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治愈预测与监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功能性治愈与免疫、核苷类似物停药、干扰素治疗、功能性治愈的远期预后。ESI高被引原始研究论文的内容与上述聚类大致符合,但更多地集中于功能性治愈的新药。关键词突现显示2019年以来,研究热点从病毒学机制和血清标志物,到核苷类似物停药和干扰素治疗,再到免疫学机制与新药的变迁。结论 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病毒学机制、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机制、核苷类似物的停药、干扰素治疗、治愈后的远期预后是研究热点和趋势。
  • 王丽娟, 韩艳, 戴维, 李蕙, 高俊岭, 刘瑶, 张雅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56-262+269.
    目的 探究家庭医生健康随访管理服务对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构建以失能老年居民为中心的整合式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签约参保的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参保满一年以后,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社区医生使用专业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查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结合实际访谈结果,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健康随访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与长护险参保居民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399名长护险居家照护居民,实际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230人(57.64%),有焦虑症状79人(19.80%),有抑郁症状270人(67.67%)。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医生健康随访管理对改善长护险参保居民焦虑症状(χ2=38.926,P<0.001)和抑郁症状(χ2=14.598,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控制人口学特征及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对改善长护险居民焦虑症状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0.351,95%CI:0.176~0.701,P=0.003)。社区健康随访管理对抑郁症状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教育水平、长护险等级也是参保居民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重要潜在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随访管理对于缓解长护险居家照护失能居民的焦虑症状具有积极作用。社区健康随访管理是提高长护险居家照护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 单颖仪, 闫丹丹, 屠印芳, 包玉倩, 于浩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301-304.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可累及多个系统,严重者危及生命。明确低钾血症的病因对其防治至关重要。但低钾血症病因复杂,常需要详细鉴别诊断。本文报道1例临床较为少见的长期大量喝浓茶所致低钾血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临床对此类低钾血症病因的关注和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 论著
    田琦, 陈云, 李心翔, 陆维祺, 叶江枫, 华克勤, 易晓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49-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5

    目的 探究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肠道内异症)患者术前肠道症状的的临床特征,比较病灶削除与肠段切除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由同一手术组医生诊治且术后病理诊断为肠道内异症的患者(n=105)。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收集其术前T0及术后3个时间节点(T1:2018年11月;T2:2020年11月;T3:2024年4月)的临床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肠道症状和肠道功能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疼痛症状评分,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模型分析术式与随访时间对结局指标的交互效应。 结果 最终纳入89例患者(失访率为15.24%),其中病灶削除术79例(88.76%)。术前46例(51.68%)有肠道症状,以经期肛门坠胀感(21例,46.65%)和腹泻(15例,32.61%)为主;术后便秘比例显著升高,(T1:71.43%;T2:50.00%;T3:72.00%)。两组术后痛经、胃肠道不适评分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等均显著改善(P均<0.000 5),但肠段切除组术后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分以及便秘评分显著高于病灶削除组(P=0.02和P=0.05)。 结论 术前约半数肠道内异症患者存在典型肠道症状(如肛门坠胀、腹泻)。病灶削除术与肠段切除术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病灶削除术在保留肠道功能方面更具优势,而肠段切除术可能因肠道结构改变导致术后便秘或排便模式紊乱风险增加。术式选择需权衡病灶清除彻底性与术后功能保护,建议术前充分告知患者风险。

  • 张凯, 黄一沁, 张自妍, 宓林, 余纳, 保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44-54.
    目的观察GPR120基因对脓毒症进展的作用,探索GPR120基因对胞内多蛋白复合物—NLRP3(NOD-,LRR-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脓毒症患者血液及胸水样本后,采用流式及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及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C57BL/6小鼠及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构建体内外脓毒症模型,并通过GPR120基因激动剂TUG891的干预,观察对照组和脓毒症组间GPR120基因、NLRP3炎症小体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临床标本中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0.001),胸水中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均<0.05)。体内实验发现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肺组织内重度炎症表现,肺组织内GPR120基因表达下降,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上调(P<0.01),炎症小体激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增强。通过TUG891激活GPR120基因,可减轻小鼠及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P<0.01)。体外实验证实了LPS可抑制细胞内GPR120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炎症蛋白的分泌,而TUG891促进GPR120蛋白水平的上调表达并对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缓解作用(P<0.05)。结论在脓毒症中,GPR120基因激活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促进巨噬细胞修复型极化,减轻组织炎症损伤,从而延缓脓毒症的快速进展。
  • 徐方萍, 李志珍, 陶花, 孙丽萍, 王晓娇, 朱新丽, 顾春怡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97-300+304.
    为探讨目标人群对孕期体力活动问卷(Get Active Questionnaire for Pregnancy,GAQ-P)及卫生保健提供者咨询表(the Companion Health Care Provider Consultation Form for Prenatal Physical Activity,cHCP-CF-PPA)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并验证中文版孕期体力活动二联筛查问卷与原问卷语言表达的一致性,2023年8月—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选取27名孕妇和12名卫生保健提供者,采用目的抽样法进行认知性访谈,共进行2轮认知性访谈。第1轮访谈显示,部分受访者对问卷中5个条目的语义表达和理解存在歧义;经过修改,第2轮访谈结果表明,修订后的条目内容与原问卷语义一致。认知性访谈有助于孕期体力活动二联筛查问卷适应中国文化背景,提高目标人群对问卷条目的理解,推动该筛查问卷的本土化。
  • 论著
    王园园, 胡雁, 袁书琪, 荆凤, 蒋凌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72-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7

    目的 探讨粒子治疗诱发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acute radiation dermatitis,ARD)的动态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择2023年3—9月在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粒子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开始前(基线)和放疗开始后每周(第1~12周),使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放射性皮炎反应评估表(the radiation-induced skin reaction assessment scale,RISRAS)进行调查,拍照记录放射野皮肤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的粒子治疗方案进行分组,采用Log-rank和Cox回归分析生存资料,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 结果 共纳入119例鼻咽癌患者。ARD的总发生率为89.1%,1级、2级和3级ARD的发生率分别为39.5%、45.4%和4.2%。随着放疗时间的延长,ARD的严重程度在第7周到达峰值(RISRAS=13.26±4.512),然后开始减少,最终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构建多个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与光子/质子+重离子放疗相比,质子/重离子与较低的ARD风险相关(HR=0.19,95%CI:0.04~0.92,P=0.039);同期顺铂/奈达铂化疗被认为是ARD发生的危险因素。计算不同时间点的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均差。光子/质子+重离子组在第5~7周的RISRAS评分持续显著高于质子+重离子放疗组,在第8周尽管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LS均差3.35,95%CI:0.94~5.76,P=0.007;第6周:LS均差5.23,95%CI:2.20~8.26,P=0.001;第7周:LS均差7.13,95%CI:3.67~10.59,P<0.001;第8周:LS均差4.04,95%CI:0.74~7.34,P=0.017);顺铂同步化疗患者在放疗第7~8周的RISRAS评分高于未化疗的患者(第7周:调整均差4.20,95%CI:1.96~6.57,P=0.006;第8周:调整均差2.79,95%CI:0.55~5.03,P=0.015);奈达铂同步化疗患者在放疗第6~7周的RISRAS评分也高于未化疗的患者(第6周:调整均差3.75,95%CI:1.54~5.96,P=0.001;第7周:调整均差4.41,95%CI:2.12~6.70,P<0.001)。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护理措施和体重下降等伴随症状与ARD的发生无统计学关联。 结论 质子/重离子放疗发生ARD的风险更低,同期顺铂/奈达铂化疗是ARD发生的危险因素。

  • 汤秋凯, 宋赛赛, 汤妍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77-284+291.
    目的 建立一种拥有高效成脂分化能力的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方法 获取野生型小鼠的皮下脂肪,通过严格控制胶原酶的消化时间,比较不同消化时间得到的脂肪干细胞数目和成脂分化能力,进一步通过流式检测技术明确不同消化时间间充质细胞和血管组分的差异。结果 使用胶原酶消化40 min得到的小鼠脂肪干细胞具有90%以上的体外成脂分化能力,消化60 min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只具有20%的成脂分化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中混有部分血管相关细胞。结论 通过控制脂肪组织的胶原酶消化时间,建立了一种高效成脂分化的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脂肪干细胞具有90%以上的体外成脂分化能力。
  • 高广云, 王靖, 张俊平, 盛佳, 盛洁静, 毛丽萍, 周菲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25-231.
    目的 初步探索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孕晚期初乳收集的安全性,并进行产后母乳喂养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前瞻性地将2022年7—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的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随机分为孕晚期初乳收集组(n=52)及对照组(n=55)。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两组妊娠期高血糖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42天及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初乳收集组孕妇产后首次补充喂养配方奶的比例及产后3天泌乳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产后24 h、产后3天纯母乳喂养率(P均<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孕晚期进行初乳收集是安全的,并且能够降低产后配方奶补充喂养率,提高产后24 h及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
  • 刘怡箐, 任淑婷, 潘韵程, 张锋, 张晓金, 吴燕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70-276+291.
    目的 探究一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中发现的FANCL新突变的特点,并在体外研究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在一例POI患者中筛选到了新的FANCL杂合突变c.1033G>A(p.Glu345Lys),家系回访发现该突变遗传自早绝经的母亲。通过sanger测序鉴定该突变真实性,并通过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保守性。构建过表达FANCL突变型和野生型质粒,瞬时转染进HEK293T细胞株,通过q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来检测突变产生的影响。结果 该突变位于FANCL的环状结构域内且在多物种中高度保守。突变体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揭示该变异会通过降低蛋白质稳定性导致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该POI患者存在FANCL c.1033G>A变异,并引起蛋白质稳定性下降而导致患者患病。
  • 房杰, 饶桂华, 宋剑峰, 陈明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49-25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基利普(Killip)分级、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ecursor,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的相关性,为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312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外周血12项细胞因子(IL-5、IFN-α、IFN-γ、IL-10、IL-12p70、IL-17、IL-1β、IL-2、IL-4、IL-6、IL-8和TNF-α)的浓度,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cTnⅠ和CK-MB,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细胞因子对AMI的预测效能。结果 AMI组和对照组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皆高于对照组(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6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ROC分析显示,IL-6水平对AMI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882 9,P<0.01)。结论 IL-6在AMI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Ⅰ及CKMB呈正相关,提示IL-6可能作为评估AMI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吕攀攀, 陈明亮, 赵缜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42-248.
    目的 探讨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FluB)的流行状况及人口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因呼吸道感染而行Mp、RSV、FluA和FluB检测的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感染的差异。结果 39 103份因呼吸道感染而同时行4种病原体检测的患者样本被纳入本文分析。4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4.7%(17 490/39 103),其中Mp为25.2%、FluA为13.1%、FluB为10.9%、RSV为1.5%,混合感染率为5.9%,以Mp和FluA联合感染为主。Mp在14岁以下患者中检出率>38%,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在儿童组(≤14岁)中,FluA和FluB在7~14岁组(FluA:16.5%;FluB:10.4%)的检出率均最高;在成人组(≥15岁)中,FluA和FluB分别为在15~24岁组(12.5%)和35~44岁组(15.9%)的检出率最高。不同月份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种病原体总例数和总检出率于2023年9月后呈现增长态势(P<0.001)。结论 COVID-19疫情结束后,上海市闵行区单中心Mp感染出现异常增长,与流感病毒一起成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针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指导临床诊疗。
  • 周晛, 侯雪林, 王新宇, 辛继宾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190-200.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对2019—2024年疟疾疫苗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借助VOSviewer软件对疟疾疫苗研究的发文趋势、发文期刊、国际合作情况、机构发文情况及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 467篇,年度发文量呈现平稳趋势。不同国家发文量差异较大,顶部效应明显,其中美国发文数量最多(1 032篇,41.83%),国际科研合作形成了以美国、英国、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等为中心的地域性合作联盟。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发现,目前疟疾疫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潜在疫苗关键位点及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新疫苗的临床研究、疟疾疫苗对疟疾传播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等。结论 近年来疟疾疫苗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当前疟疾疫苗临床研究转化加速,儿童、妇女仍是重点关注人群。
  • 朱晨, 蔡琪, 任芸芸, 刘芮, 李嫚, 项金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209-215.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胎儿四腔心和左、右心室形态的测量指标,并探讨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胎儿心脏形态重塑的临床量化指标。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卡的28~39周单胎妊娠数据。符合纳入标准的胎儿按照估测胎儿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第十百分位数(10th percentile,P10)∶EFWP90的比例大于低风险胎儿(24.2%vs.14.3%,P=0.005);UAPI正常的SGA胎儿左心室SI的S1~S22节段大于右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23和S24节段左、右心室的S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约1/4的UAPI正常的SGA胎儿出现左心室心尖段SI异常增大,说明以左心室心尖段“狭长”为主要表型的心脏形态重塑早于多普勒异常。
  • 论著
    胡潇, 傅丹云, 庄燕, 万丽纯, 贾继娥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85-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8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ICNB)和胸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对于接受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的小耳畸形患儿的阿片类用量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术患儿120名,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单纯全麻组(GA组)、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组)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PVB组)。GA组仅接受全身麻醉;ICNB组和PVB组均在麻醉诱导后使用利多卡因单次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接受48 h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中阿片类用量、各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评估首次获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时间和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静息和深呼吸时的VAS疼痛评分;比较3组患儿术后48 h内患者阿片类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和低氧)。 结果 与GA组相比,ICNB组和PVB组的术中阿片类用量(P=0.02,P<0.01)、首次获得VAS评分时间(P<0.01,P=0.02)、PACU停留时间(P<0.01,P<0.01)、取第一根肋软骨时的HR(P=0.04,P<0.01)均显著降低,但ICNB和PV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的疼痛评分、阿片类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利多卡因行超声引导下单次ICNB和PVB均可减少耳廓再造自体肋软骨移植患儿术中阿片类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加快苏醒,但不能减轻术后疼痛。

  • 论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3): 358-3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8467.2025.03.006
    摘要 (11) PDF全文 (0) HTML (11)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形体管理在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日渐重要,也鉴于新的医学和护理证据的不断累积,需要对乳腺癌患者形体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更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召集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护理管理等领域的护理专家,共同商讨制定了《乳腺癌患者形体管理专家共识》。共识对手术相关形体、综合治疗相关形体以及其他相关形体管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期为各乳腺专科领域人员进行患者形体管理提供同质化建议,提高照护的规范化。

  • 赵丹妮, 黄卓英, 田婕, 张涛, 王伟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2): 311-316.
    对于一些突发的重大新发传染病流行,仅依靠传统疫苗临床试验不能及时得到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暴发,需要一些新的试验设计,不仅能够加速或重组传统疫苗临床试验的3个阶段,同时依然严格遵守与候选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的科学规律。本文归纳了目前疫苗临床试验的创新设计类型和思路,以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适应性设计灵活性高,可根据中期分析结果动态调整试验参数,例如剂量选择、人群分层和样本量重估。贝叶斯设计允许纳入历史数据和先验信息,减少样本量需求。主方案设计可以在一个总体方案中评估多种治疗方法或目标人群,提高效率。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的应用可以从非干预性环境中获取数据(如电子健康记录、接种记录、保险索赔数据),支持虚拟对照组的设立从而解决伦理问题。本文还介绍了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和RWD的混合设计。这些试验设计的创新都优化了试验流程,从而加速疫苗研发和审批,为实现传染病防控目标提供了更有力的循证证据。
  • 李信响, 刘兵, 江洋, 赵宇飞, 彭新桂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6-23.
    目的 探讨治疗前MRI征象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关恶病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9例HCC患者治疗前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随访MRI检查后6个月时患者的体重。根据恶病质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恶病质组和非恶病质组。按照随机抽样将所有病例分为训练集(n=279)和验证集(n=120)。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HCC相关恶病质的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AUC值,选择最佳性能模型建立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列线图。结果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40 g/dL、血清甲胎蛋白>100 ng/mL、肿瘤直径>5 cm、门静脉癌栓、瘤内强化动脉和动脉期肿瘤边缘肝实质强化是预测肝细胞癌相关恶病质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影像模型预测性能最好,训练集区分度AUC达0.843,验证集达0.854。结论 依据MRI征象建立列线图可较临床诊断提前6个月预测HCC相关恶病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 闵科, 蒋嘉萍, 王维民, 王云帆, 汤月华, 陈红, 姚强, 金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07-113.
    目的 评估接受I-125粒子植入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化疗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抗PD-1联合化疗治疗的Ⅳ期转移性PDA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I-125粒子植入分为:I-125粒子植入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组(I-125 seed implantation+anti-PD-1 monoclonal antibody+chemotherapy group,IPC组),抗PD-1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组(anti-PD-1 monoclonal antibody+chemotherapy group,PC组)。随访时间为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结合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分析患者的预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初步分析不同治疗组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共纳入13名患者,其中IPC组5名,PC组8名。IPC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长于PC组。IPC组的治疗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CD4/CD8比值表明IPC患者的预后更好。与PC组患者相比,IPC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active regulatory T cells,aTreg)水平降低。结论 治疗中植入I-125粒子可改善接受抗PD-1单克隆抗体+化疗的晚期PDAC患者的预后,且患者治疗后的循环aTreg细胞水平降低,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刘煜, 曹佩华, 丁长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119-127.
    目的 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 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手册等,处理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电子化的临床数据经过调整与标准化后,通过REDCap的数据导入工具批量上传至系统。使用REDCap的数据导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借助其统计与报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结果 通过REDCap系统成功创建了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电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来自多个中心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REDCap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团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结论利用REDCap系统可以搭建全新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的临床研究也可利用其调整、导入和分析电子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
  • 杨琴文, 史慧静, 韩雁, 郭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5, 52(01): 31-37.
    目的 探索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明确不同类别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1 69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收集数据,评估参与者在6类健康危险行为上的得分。通过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方法对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别组915人(54.14%),健康危险行为得分均处于中低水平,命名为“以各类行为中低危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第二类别组539人(31.89%),精神成瘾得分较高,命名为“以精神成瘾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第三类别组236人(13.97%),在物质成瘾行为上得分较高,命名为“以物质成瘾为突出表现的不健康行为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年龄、民族、寄宿情况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3个潜在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相比于初中生,表现出以精神成瘾和物质成瘾为特征的不健康行为的风险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11~18岁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3个潜在类别,且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这些类别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针对具有不同学校属性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实施定制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 朱晨, 须成杰, 刘芮, 李嫚, 熊钰, 项金莲,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1): 41-49.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制定妊娠28~39周的低风险胎儿心脏大小和形态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低风险单胎妊娠453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胎儿四腔心和心室的大小(长径、宽径和面积)及形态(球形指数,即长径与宽径的比值)。使用同类相关系数评估组间和组内测量的重复一致性。对心脏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低风险胎儿心脏大小和形态的参考值范围。结果胎儿心脏参数测量的重复一致性检验的组间和组内相关系数为0.691~0.980。胎儿四腔心和心室大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均P<0.001),左室舒张末期长径大于右室,舒张末期宽径小于右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两心室的舒张末期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四腔心的球形指数与孕周不存在相关性(P=0.811)。左室的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球形指数大于右室,心尖段的球形指数小于右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胎儿心脏参数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本研究制定的低风险胎儿心脏大小和形态参考值范围,将为产前评价心脏重塑提供帮助。
  • 杜欢, 林利双, 杜尊国, 樊洁, 包芸, 唐峰, 程园园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1): 128-132.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被认为与EB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本文2例患者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完善检查后予腹腔镜下全脾脏切除术。病理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例术后均未行放化疗。该疾病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而影像学上则与肉瘤有重叠表现。镜下表现为炎症背景中可见较多的CD21、CD23和EBER阳性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排列,由于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交织分布,边界不清,故存在一定的诊断难度。本文报道这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诊断认知。
  • 于泳, 龚沈初, 王睿婷, 侯凯, 陆秀良, 刘立恒, 周建军, 丁玉芹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1): 62-68.
    目的 研究肠道神经鞘瘤(intestinal schwannoma,I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生长方式、CT密度、MRI信号、PET/CT代谢等特征。结果 14例IS中,病灶位于十二指肠3例,盲肠2例,结肠8例,直肠1例。病灶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最大径平均(2.4±1.1)cm。病灶为实性13例,肠腔外生长型10例,囊变1例,黏液变性1例。9例病变肠周可见慢性炎性淋巴结,其中6例淋巴结短径>5 mm。14例IS的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均为渐进性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11例。2例IS在MRI上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2例IS在18F-FDG-PET/CT上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SUVmax分别为9.4和8.8。结论 I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下来源的实质性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渐进性强化,18F-FDG-PET/CT上肿瘤明显高代谢,灶周常见均质稍大淋巴结。
  • 陈恺铮, 谢亚明, 薛期能, 沈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1): 76-8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名。随机将患儿分为氢吗啡酮组(n=30)和艾司氯胺酮组(n=30)。麻醉诱导: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4μ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0最小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手术结束后分别予以氢吗啡酮0.01 mg/kg或艾司氯胺酮0.5 mg/kg进行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频率、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去氧合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和氢吗啡酮组患儿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P=0.048);自主呼吸恢复时的呼吸频率高(P=0.001);呼气末CO2水平低(P=0.005),提示艾司氯胺酮不损害患儿的呼吸功能。艾司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氢吗啡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艾司氯胺酮不影响患儿的心率和血压,相关的不良反应少。结论 与0.01 mg/kg氢吗啡酮相比,0.5 mg/kg艾司氯胺酮不影响呼吸功能,利于儿童全身麻醉下经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的快速苏醒。
  • 林大卫, 翁梓珑, 张峰, 潘文志,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1): 34-40.
    目的 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BAV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FMR患者,比较不同BAV患者的基线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FMR改善的影响。根据FMR是否改善分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R转归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00例行TAVR的患者,其中二叶瓣0型49例,二叶瓣1型51例。相比二叶瓣1型患者,二叶瓣0型患者年龄较小[(72.78±6.09)岁vs.(77.00±8.35)岁,P=0.050],男性比例偏低(47%vs. 73%,P=0.009),BMI偏高[23.19±2.62) kg/m2vs.(21.99±3.13) kg/m2,P=0.041],二叶瓣0型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发生率较低(69%vs. 92%,P=0.040)。相比非改善组,改善组有更低的冠心病发病率(5%vs. 18%,P=0.042),以及更高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20%vs. 2%,P=0.007);改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1.98±6.74) mm vs.(48.04±7.72) mm,P=0.009],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高[(4.86±0.95) cm/s vs.(4.47±0.75) cm/s,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AV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瓣口最大流速是TAVR术后FMR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 二叶瓣0型与二叶瓣1型患者TAVR术后FMR改善率无显著差异。对于BAV狭窄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快与更高的FMR改善率相关。
  • 金文婷, 倪佳依, 胡必杰, 潘珏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72-276.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增加,ICI相关感染常常被临床忽略,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是其常见的感染病原体。现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例ICI相关肺结核和文献检索收集的18例ICI相关结核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ICI相关结核病的认识。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其中肺结核15例(1例合并肠结核),肺外结核4例(血型播散性结核、骨结核、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各1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样结节、空性病灶、斑片状影、实变影、大片状浸润影等。18例启动抗结核治疗,4例在抗结核的同时继续ICI,3例暂停ICI(2例重新使用后肿瘤有缓解),其余11例停用ICI,1例未提及。ICI相关结核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直接并发症,需提高用药前结核感染筛查,排除活动性结核。在ICI治疗期间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疑似结核症状时,需警惕活动性结核。
  • 姜婷, 谢俣, 龚滢欣, 张运强, 石月, 郭若怡, 汪清,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2): 211-217.
    目的 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情况及生育力。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患者53例,术后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分别为6、12和24个月。分析患者术前HPV感染分布及保育成功率,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理类型分布,HPV感染类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及患者术后生育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94.3%(50/53)存在HPV感染,其中75.5%(40/53)为HPV16/18型感染者,69.8%(37/53)为HPV单一亚型感染,高于混合感染22.7%(12/53);71.7%(38/53)前次LEEP术后切缘阳性,28.3%(15/53)HSIL复发;56.6%(30/53)术后病理HSIL,28.3%(15/53)未发现病理性改变;75.5%(40/53)术后切缘阴性(即保育成功),其中95%(38/40) HPV转阴。比较HPV16/18感染(P=0.196)和HPV感染类型(P=1.000)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保育成功的患者在术后完成生育(12.5%,5/40),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例均为足月分娩,3例行宫颈环扎术,2例患者未行宫颈环扎。结论 子宫颈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保育成功率高,术后HPV转阴率高。
  • 徐帆, 朱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15-419.
    新冠病毒感染常态化管理后,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或短期难以获得病原学依据,导致部分患者较难选择有效的针对性药物。临床常给予多种抗感染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炎、丙种球蛋白等提高免疫功能的“广覆盖治疗”及呼吸支持治疗,但死亡率较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近期收治1例基础情况好的青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入院后患者病情迅速加重,十余小时后演变为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淋巴细胞下降,采用前述“广覆盖治疗”无效,经合理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分析,迅速调整为以短期大剂量激素和分级无创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患者病情迅速好转,淋巴细胞短暂下降后迅速恢复,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10日后痊愈出院。该例患者的诊治经验可为CAP的诊治提供参考。
  • 刘颖超, 胡小木, 唐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31-434.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女性,且常为单发。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多发性HCA,血清学检查示甘油三酯增高,肝功能无明显异常,患者无病毒性肝炎史。上腹增强MRI检查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倾向于良性。患者行肝段切除术,共切除肝内肿瘤3枚,病理结果示HCA,瘤内及正常肝组织均伴有轻度脂肪变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
  • 林鸿, 石天乐, 张玉秋, 曹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285-294.
    目的 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小胶质细胞对小鼠膝关节单关节炎诱导的痛觉敏化与痛相关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只小鼠用于行为学测试(对照组14只,模型组47只),6只小鼠用于形态学实验(对照组与模型组各3只)。通过向小鼠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膝关节单关节炎动物模型。采用von Frey test和Hargreaves test分别测试小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用于评估小鼠的痛觉敏化。采用条件位置回避装置检测小鼠的痛相关厌恶行为,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小鼠痛相关焦虑样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Imaris软件对BLA脑区小胶质细胞进行3D重构,进而评估CFA造模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FA造模后小鼠术侧产生显著的机械触诱发痛与热痛觉敏化,并至少持续12和19天。CFA造模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痛相关厌恶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伴随BLA小胶质细胞的显著激活。抑制BLA小胶质细胞激活能够缓解CFA造模引起的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但对焦虑样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鼠膝关节注射CFA能够引发痛觉敏化、痛相关厌恶行为以及焦虑样行为,其中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可能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
  • 朱捷, 方佩琪, 潘柏申, 郭玮, 王蓓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368-377.
    目的探讨肝癌发病机制中TNFRSF12A分子的作用。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癌症基因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研究TNFRSF12A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HPA数据库分析TNFRSF12A在亚细胞内的定位,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TIME 2.0数据库分析TNFRSF12A与肝癌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TNFRSF1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生存预后呈显著正相关(OS:HR=1.61,P=0.007 0;RFS:HR=1.45,P=0.037 0;PFS:HR=1.30,P=0.099 0;DSS:HR=1.67,P=0.0270),同时与患者的年龄(P=0.0467)和BCLC分期(P=0.0456)也存在显著相关性。TNFRSF12A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24、SOX4、ANPEP)共表达,提示其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分子功能分析揭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在细胞凋亡、侵袭、蛋白结合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TNFRSF12A与Treg细胞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揭示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论 TNFRSF12A在肝肿瘤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肿瘤细胞可通过其与Treg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生互作,重塑肿瘤微环境。
  • 魏可成, 余勇夫, 秦国友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4, 51(03): 439-442.
    简要介绍变系数模型,并以变系数Cox模型为例,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展示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实例基于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慢病管理数据,拟合变系数Cox模型,探索高血压人群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死亡风险之间的时变关联。结果显示,体重过低(BMI<18.5 kg/m2)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但其关联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超重(23 kg/m2≤BMI<25 kg/m2)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其关联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变系数模型能够捕捉到暴露因素对于结局的影响如何随着其他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