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丁旭亮, 张建党, 董孟宁, 张晨, 陈亚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45-35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发癫痫(ES)与晚发癫痫(L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按癫痫发作时间分为ES组(41例)和LS组(46例)。另选取脑出血后未发生癫痫发作的患者作为单纯脑出血组(52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与L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ES与LS预警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ES组和LS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开颅手术比例均高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ES组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与LS组(P<0.05);ES组和LS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ES组和LS组累及皮质、多发病灶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P<0.05);LS组病灶位于脑叶(额、颞)患者比例高于单纯脑出血组与E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脑出血病史(OR=1.372,95%CI为2.435~3.782)、病灶数量多发(OR=2.164,95%CI为3.293~9.284)及高NIHSS评分(OR=2.747,95%CI为1.253~6.732)是脑出血后发生ES的危险因素(P<0.05),累及皮质(OR=1.793,95%CI为1.073~6.295)、脑叶(额、颞)出血(OR=1.478,95%CI为4.435~11.782)是脑出血后发生LS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脑出血后发生ES的预警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为0.858~0.922,P<0.05);脑出血后发生LS的预警模型的AUC为0.893(95%CI为0.867~0.943,P<0.05)。结论 有脑出血病史、病灶数量多发及高NIHSS评分是脑出血后ES的危险因素,累及皮质、脑叶(额、颞)出血是脑出血后LS的危险因素。
  • 陈沙沙, 王凌云, 李晓晖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4-1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2
    目的 分析基于PERMA模式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癫痫合并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癫痫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PERMA模式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癫痫患者的负性情绪、正念水平、认知功能、归因方式问卷(ASQ)评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评分、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分及正性事件归因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事件归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情绪变化、药物效果、精力与疲劳感、疾病发作担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癫痫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短程正念认知团体心理干预对癫痫合并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正念水平、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吕淑娟, 鲁会青, 杨保枝, 李梦媛, 余丰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11-1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3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癫痫患儿病耻感、自尊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比较两组癫痫患儿的病耻感、自尊水平、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癫痫患儿的病耻感、自尊水平护理干预前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患儿的焦虑、抑郁护理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认知能力、情绪状况、社会活动、行为问题、自评健康及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实施叙事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病耻感,提高其自尊水平,缓解患儿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杨娜娜, 赵尧辉, 鲁瑶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21-2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5
    目的 研究影响癫痫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良好组。收集所有癫痫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差异项目,得出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例癫痫患者,其中睡眠障碍组22例(35.48%),睡眠良好组40例(64.52%);睡眠障碍组的发作类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服药数量及发作频率项目与睡眠良好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作类型、HAMD评分、服药数量及发作频率均是影响癫痫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癫痫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引起重视,尽早制定对应措施进行干预。
  • 曹园园, 乌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61-6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13
    本文报告了1例成年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10 d”入院,治疗好转后又因“头痛伴视力下降3 d”再次住院。头颅影像示左侧脑室旁异常信号,静脉畸形;脑电图(EEG)示清醒期及睡眠期左半球生理波减少。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及EEG结果诊断为SWS、颅内感染、2型糖尿病、继发性癫痫和鼻窦炎。除颅面部血管瘤外,小儿SWS的临床表现多伴早期癫痫发作、智能减退、青光眼、偏瘫及发育异常,而本例患者的上述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因此,本文旨在增强临床对成年SWS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鄢琳琳, 杨羽芳, 罗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47-5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10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慢性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癫痫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原因复杂,可能与神经元、神经递质、神经化学物质、离子浓度、缝隙连接及突触等相关。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失调目前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可能机制。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受体(AMPAR)复合物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主要受体之一,AMPAR复合物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过度激活可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和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或加剧癫痫发作。本文对AMPAR复合物的结构特征、信号转导方式以及其在癫痫中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周丽丽, 王磊, 贺珣, 贾伟丽, 孙太欣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56-6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12
    本文报告了9例应用注射用厄他培南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等基本信息,以及基础疾病与合并疾病、肾功能情况、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分析结果报告为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4.89±11.39)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53.29±32.03)mL/(min·1.73 m2),Alb为(31.70±3.044)g/L。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间为应用厄他培南后(5.57±2.24)d,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嗜睡或失眠)、谵妄/躁动/胡言乱语/攻击行为、癫痫发作。其中所有患者均有谵妄/躁动/胡言乱语/攻击行为等意识内容改变的情况。因此,对于高龄、慢性肾脏病、低蛋白血症、合并多重疾病和多重用药、尤其是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用注射用厄他培南时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尽早停药。
  • 刘良敏, 李敏婷, 唐芬, 秦兵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1-3.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1
    2022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新生儿和婴儿期起病的癫痫综合征进行了重大分类变动,将Ohtahara综合征和早发性肌阵挛脑病(EME)统一命名为婴儿早发性发育性癫痫性脑病(EIDEE)。这一变动引发了争议,主要因为:(1)工作组在强调不使用人名命名的同时,却保留了以人名命名的Dravet、Lennox-Gastaut和Rasmussen综合征,显示出逻辑矛盾;(2)若按新分类原则,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SMEI)应取代Dravet综合征;(3)新术语EIDEE可能影响患者获得多种支持性治疗,且不能完全涵盖该综合征全貌;(4)Ohtahara综合征和EME虽有重叠,但在临床上仍有明显区别。此外,ILAE分类体系的变动在统计学和方法学上存在偏倚和主观性,因此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 张俊, 刘烨, 杨家慧, 赵真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37-4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中、大动脉的动脉壁形成脂质斑片状沉积物,导致血流量减少或阻塞血液流出的一种疾病,不稳定斑块一旦破裂后可引发血栓形成及血管堵塞等后果,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这一过程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与血流动力学、内皮细胞的损伤、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炎症等因素息息相关。表观遗传是目前基因调控的一大作用方式,DNA羟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能调控基因转录的激活与抑制,在多种生物学行为和个体生长发育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表观遗传机制在AS斑块形成中的调控作用,但关于DNA羟甲基化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进程的确切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对AS斑块形成过程中DNA羟甲基化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AS斑块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宫黎黎, 王竹梅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72-374+37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9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等。本文报告了1例SCA3患者,其以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为主要表现,颅脑MRI示双侧小脑半球脑沟略增宽、增深,电生理检查示周围神经部分损害,累及感觉纤维。基因检测示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73次。本案例强调神经电生理在SCA3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和肌电图医师提供参考。
  • 付霄霞, 廖磊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51-35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09例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系统记录中患者是否合并癫痫分为早发性癫痫组和未发生癫痫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VST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CVST患者中,28例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占比25.69%。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妊娠/产褥期、颅内出血、多脑叶病变及偏瘫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脑电图异常(OR=4.250,95%CI为1.667~10.834)、妊娠/产褥期(OR=3.944,95%CI为1.426~10.914)、颅内出血(OR=5.176,95%CI为1.853~14.461)、多脑叶病变(OR=4.062,95%CI为1.618~10.203)及偏瘫(OR=5.067,95%CI为1.459~17.600)均为CVST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电图异常、妊娠/产褥期、颅内出血、多脑叶病变及偏瘫为CVST患者发生早发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分析上述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CVST术前筛查可能并发早发性癫痫的高危群体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姚巧, 吕振, 陈玉婷, 胡咏梅, 冯占辉, 黄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36-34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3
    目的 系统评价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布立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有效性、耐受性和经济性。方法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对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评价3种抗癫痫药物(ASM)的经济性。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总计5 369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3种ASM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疗效和耐受性的聚类分析结果示布立西坦排名最优。药物经济学分析表明,无论与进口原研药还是国产仿制药相比,吡仑帕奈均是目前经济性最佳的选择。结论 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和布立西坦作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三者的疗效和耐受性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吡仑帕奈更具有性价比优势;若最新上市的布立西坦未来能够进入集采并纳入国家医保,其可能作为添加治疗的更优抉择。
  • 赵洪, 张勋, 祝秀蓉, 梁世福, 赖婷婷, 李元斌, 何斌, 张亚西, 吴有林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16-2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4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肌钙蛋白T(cTnT)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崇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cTnT水平及24 h心电信号,在动态心电图分析基础上进行HRV分析,取24 h HRV时域参数即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进行记录;根据出院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cTnT、SDNN、PNN50和r-MSSD的水平变化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组的cTn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DNN、PNN50及r-MSSD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TnT水平,低SDNN、PNN50及r-MSSD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cTnT联合SDNN、PNN50及r-MSSD水平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cTnT水平更高,SDNN、PNN50及r-MSSD水平更低,即高cTnT水平,低SDNN、PNN50及r-MSSD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的预后不良相关,cTnT和HRV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更有价值。
  • 赵娜, 赵莉, 张真, 代汝俊, 赵洁, 王嵘鑫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52-5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11
    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ADA2)是近年来发现的罕见单基因遗传病,该病与ADA2基因变异所致其功能缺失有关。本文报告了1例DADA2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网状青斑、脑卒中及ADA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拮抗剂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合本例报告国内共发现6例DADA2患儿,其中2例为纯合变异,4例为复合杂合变异;共10个变异位点,包括1个移码变异,8个错义变异,1个内含子区变异。就本例报告而言,其变异位点c.1082-7T>A国内外均未报道,为新发现的ADA2基因变异类型,进一步丰富了ADA2基因谱。
  • 张永一, 钱梦莹, 李冰, 郭晋敏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27-33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2
    目的 收集与唑尼沙胺相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事件,并分析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以期为唑尼沙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23年12月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与唑尼沙胺相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与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进行信号分析。同时检索199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唑尼沙胺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共收集到495份与唑尼沙胺相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识别出7个首选语阳性信号,按照首选语发生频次进行排序,其中前五位风险信号包括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IHS)、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眼黏膜皮肤综合征及多形性红斑。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文献病例分析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2~72岁,平均42.75岁。包括5例DIHS和7例SJS/TEN。12例患者均在用药后6周内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DIHS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21 d;发生SJS/TEN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22 d。DIHS患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嗜酸粒细胞增高、人类疱疹病毒(HHV)再激活发生率高。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唑尼沙胺具有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且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 和磊洁, 赵永彬, 田杨, 高菁, 李爱仙, 许金诚, 任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57-362+318+38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6
    目的 分析以痴笑发作(GS)为首发症状的下丘脑错构瘤(HH)患者脑电图(EEG)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10月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诊治的5例均以GS为首要发作形式的HH病历资料,分析其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视频脑电图(VEEG)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特征,并评估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例HH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间歇期VEEG显示4例正常,1例为额、颞区棘—慢复合波放电;发作期VEEG显示5例均表现为模式a:弥漫性电位减低和低波幅快活动(LVF)。发作间歇期SEEG显示5例均出现棘—慢复合波和多棘波放电;发作期SEEG显示3例表现为模式1:低波幅快活动联合节律性棘波放电;2例表现为模式2:电位低减到周期性棘—慢波放电。可见模式1与较好预后相关。SEEG射频热凝毁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3例为EngelⅠ级,1例为EngelⅡ级,1例为EngelⅢ级,其中1例存在近期并发症,1例存在远期并发症。结论 以GS为首发症状的HH患者其VEEG癫痫发作起源定位存在困难,而SEEG可记录和发现癫痫发作的起源。此外HH患者可通过SEEG引导行射频热凝毁损微创手术,SEEG记录的发作期低电压快活动联合节律性棘波可能是预测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 谭落叶, 王继芬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33-3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7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尽管已有头颅CT、MRI等成熟的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仍会受到患者本身情况、设备条件以及患者所处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定量脑电图(QEEG)作为一种监测大脑皮层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无创、便捷及经济的脑电检查技术,适用于床旁及动态监测,在临床上对AIS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QEEG在AIS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快速、便捷及有效评估AI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魏琰, 刘玲凤, 丁泓嵊, 张美云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78-38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11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与非酮症性高血糖(NKH)相关的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C)导致的Todd麻痹病例。患者因“右手指麻木无力20 d,右上肢无力、间断强直抽搐15 d”于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该病例主要特征为初次发现的NKH、EPC及Todd麻痹,头颅MRI显示T2W1序列左侧额叶皮层下低信号,头颅核磁灌注成像显示相应区域局部高灌注,经过补液、降糖、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停止、肌力恢复正常。本例报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患者的认识,即癫痫发作合并NKH、头颅MRI T2W1序列皮层下低信号有助于诊断该疾病。
  • 刘安祥, 周晓莹, 田明巧, 熊倩, 王倩, 张琴彬, 王长明, 罗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75-37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10
    Marchiafave-Bignami disease(MBD)又称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是一种以精神行为异常、痴呆、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等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本文报告了1例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的MBD患者,通过对该例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总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MBD的认识。
  • 康荍, 余刚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42-46+6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9
    神经丝蛋白(NF)是神经元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是NF的核心组成亚基,在神经元轴突处高度表达,保证信号正常传导。在一些神经免疫性及神经变性等疾病中,轴突的损伤导致NfL在脑脊液与血浆中释放量明显增加。近年来,NfL在脱髓鞘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就血清NfL(sNfL)在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刘文超, 张开慧, 徐小莲, 耿建红, 祝新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5, 34(01): 27-3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5.01.0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癫痫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特点,分析癫痫、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确诊的65例青少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进行癫痫抑郁量表(NDDI-E)、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青少年癫痫无共病焦虑抑郁组(对照组)和青少年癫痫共病焦虑抑郁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探讨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分析癫痫、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睡眠结构与正常值比较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TST)缩短、睡眠效率降低、微觉醒指数(MAI)增高、N1期和N2期睡眠百分比增多、N3期睡眠百分比减少、REM睡眠潜伏期延长、REM睡眠百分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睡眠结构与正常值比较睡眠潜伏期、TST及MAI正常,睡眠效率降低、N1期和N2期睡眠百分比减少、N3期睡眠百分比增多、REM睡眠潜伏期延长、REM睡眠百分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延长、TST缩短、睡眠效率降低、MAI增高、N1期和N2期睡眠百分比增多、N3期睡眠百分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癫痫共病焦虑抑郁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影响睡眠结构及睡眠效率,且癫痫患者更易共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
  • 李浩云, 段逵, 彭爽, 叶兰,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63-36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7
    癫痫是神经系统多发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以控制癫痫发作为主,然而仍有1/3的癫痫患者属于耐药性癫痫。尽管越来越多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SM)进入临床应用,但是并没有减少耐药性癫痫的比例。血脑屏障(BBB)与耐药性癫痫密切相关,提高药物的BBB透过率将有效提高药物的颅内有效浓度。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脂质纳米材料作为包封药物的递送系统,其有望提高药物进入颅内的效率,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目前在癫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83-384.
    <正>~~
  • 吕振, 黄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68-37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8
    癫痫持续状态(SE)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率约为每年10/10万~20/10万。尽管目前有多种抗癫痫发作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但部分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发展为难治性SE,增加了病死率。由于SE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E的病理生理变化、机体各系统并发症及治疗相关副作用,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SE的重要性,以改善患者预后。
  • 杨帅, 贾晋瑄, 徐珮珮, 张伟明, 孙晓培, 许倞云, 纵亚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6): 321-326+33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6.01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指标在不同脑区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评价其在预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科及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住院的6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基底节区脑卒中(基底节组)和丘脑区脑卒中(丘脑组)各3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双上肢SEP检测,记录双侧N2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数据,比较两组患者N20指标的差异。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分别在入院时与常规治疗3个月后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评级(MAS)、改良Barthel评分(MBI),分析N20波的异常情况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 脑卒中患者出现SEP异常,主要包括N2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无法引出,两组患者患侧N20波潜伏期及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丘脑组患者患侧N20波波幅较基底节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患者患侧N20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组32例患者中,N20波正常15例,异常17例,经康复治疗3个月后,N20波正常患者的FMA-UE改善度显著高于N20波异常患者[(28.9±3.7) VS (4.9±1.3),P<0.01],而FMA-UE初末评分、MAS及MBI评分未见差异(P>0.05);丘脑组32例患者中,N20波正常12例,异常20例,N20波正常患者的FMA-UE初评评分[(47.9±5.7) VS (23.4±5.1)]及末次评分[(56.8±4.2) VS (39.8±5.3)]均显著高于N20波异常组(P<0.01);经康复治疗3个月后,FMA-UE评分改善度、MAS及MBI评分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 丘脑脑卒中患者SEP-N20指标异常情况与功能量表变化比较无差异,表明其在评估上肢功能预后方面的作用有限。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SEP-N20波与患者的FMA-UE评分结果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患者上肢功能预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