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33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10-20
  

  • 全选
    |
  • 许键炜, 吴莎, 姚发华, 刘灿, 王岚, 董智慧, 王东艳, 卢俊厚, 熊英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57-26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移植高表达miR-26b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探讨miR-26b参与HUCMSCs治疗HIE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从新生儿脐带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重组腺病毒技术构建、扩增miR-26b,通过腺病毒感染使HUCMSCs荷载miR-26b。利用Boyden chamber和Dunn chamber检测HUCMSCs的趋化迁移效率和速率,RTCA细胞功能分析仪检测其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其分泌功能。取新生7日龄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26b-HUCMSCs治疗组和Ad-HUCMSCs治疗组,每组9只。其中模型组及治疗组建立HIE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分别将miR-26b-HUCMSCs和Ad-HUCMSCs移植入对应治疗组大鼠损伤侧侧脑室,48 h后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翻正反射实验)来评估HUCMSCs治疗后的短期效果,之后每组取3只大鼠脑组织,经TTC染色观察其梗死情况,其余6只大鼠继续饲养至28 d,使用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水迷宫实验)来评估长期疗效。结果 成功培养出形态为长梭形的贴壁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HUCMSCs。与Ad-HUCMSCs治疗组比较,miR-26b-HUCMSCs治疗组的迁移、增殖能力明显增强,IL-6、HGF、VEGF等抗炎及组织修复因子的分泌量显著升高,IL-1分泌量减少(P<0.05),IL-2分泌量无统计学意义。移植48 h后TTC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大脑未见梗死灶,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灶明显,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与Ad-HUCMSCs治疗组比较,miR-26b-HUCMSCs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翻正反射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Ad-HUCMSCs组和miR-26b-HUCMSCs组大鼠的翻正反射时间和到达平台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miR-26b能促进HUCMSCs迁移、增殖,并调节其分泌免疫调节因子;HUCMSCs能显著减少HIE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对HIE大鼠的大脑具有保护作用;高表达miR-26b可促进HUCMSCs的归巢能力,并促进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营养神经、减轻脑损伤、发挥神经修复和保护作用。
  • 张栋, 齐印宝, 张仕哲, 游龙飞, 钱若兵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66-27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病毒性脑炎后继发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VNS治疗的67例病毒性脑炎后继发耐药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26.05±13.21岁。VNS设备植入后2周激活,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在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评估,采用McHugh分级、改良Engel分级标准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IE-31)对VNS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67例患者中,2例失访,其余65例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术后6个月至3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且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病程较短的患者术后疗效更佳(P<0.05)。癫痫患者QOLIE-31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在总健康、发作担忧、生活质量、药物影响和社会活动方面。结论 VNS能显著减少病毒性脑炎后继发耐药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提升,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陈美美, 吴玉蓉, 柴敏茵, 杨慧颖, 黄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72-27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临床诊疗指南及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拟定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护理规范,并应用于临床以评价其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及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初步拟定癫痫患者长程V-EEG监测护理规范;再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这些规范进行完善。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10月行长程V-EEG监测的癫痫住院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行长程V-EEG监测的癫痫住院患者41例作为试验组,在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癫痫患者应用长程V-EEG监测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监测期间的癫痫发作频率和不良事件(跌倒坠床、窒息、肺炎及皮肤破损等)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中位发作频率(3.00次)明显低于对照组(5.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头皮过敏发生率为36.84%、跌倒发生率为2.63%,试验组发生率均为0,提示癫痫患者长程V-EEG监测护理规范可有效降低该两项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 经过3轮专家咨询形成的癫痫患者长程V-EEG监测护理规范严谨可靠,临床中严格遵守该护理规范进行护理,不仅能在有限的癫痫发作频次中为致痫灶的定位提供有效依据,还能减少患者头皮过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监测过程。
  • 陈高静, 王斌, 陈艳婷, 武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78-283+29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中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2011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收集年龄≥45岁中老年人的基线信息以及血液检测数据,分析TyG与其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073名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58.1岁,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16.7分。不同性别、教育水平、社交活动、高血压和脑卒中间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认知评分与BMI、社交活动参与及教育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高血压、TyG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yG升高、高龄及高血压是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参加社交活动和较高教育水平是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行非线性关系的拟合,发现当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值>1时,TyG临界值为8.6。结论 TyG的升高是中老年人认知功能评分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当TyG>8.6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TyG有望成为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 陈云, 杨再兰, 周浩, 邰赵婧, 刘开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84-292+254+32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皮质脑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确诊的10例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4例,发病中位年龄为11.5(5,13)岁,起病至确诊MOGAD的中位时间为17.5(8,42) d。癫痫发作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视力下降。脱髓鞘事件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大脑皮质脑炎(CCE)、视神经炎、脊髓炎及多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头颅MRI显示7例患儿有颅内多发病灶,3例为单一病灶,5例为脊髓受累,5例为视神经受累。6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SF)MOG抗体均为阳性,单独血清或CSF抗体阳性各2例,合并NMDAR抗体2例,合并NMDAR及抗GFAP抗体1例。5例患儿病程早期表现为CCE,头颅MRI显示为皮层T2-FLAIR高信号,伴或不伴脑膜强化,其中4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初始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脑炎,误诊率高达40%。与其他病种比较,CCE病例更常合并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CSF压力增高及有核细胞数增多。8例患儿接受了一线治疗,2例接受了二线治疗;8例症状完全恢复,2例遗留轻微症状。结论 MOGAD临床表现多样,CCE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脑炎,早期识别并及时启动免疫治疗,患儿通常预后良好。
  • 王星华, 鲍海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93-29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他们连续随访4年,随访过程中收集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HbA1c、血脂、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等指标。结果 连续随访4年后,发现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分布为(-128.96±63.44)%,这种变化与平均HbA1c水平间存在负相关(r=-0.652,P<0.001),而与糖尿病病程(r=0.117,P=0.26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97,P=0.359)、高血压(t=-1.297,P=0.198)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1.945,P=0.055)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观察时间内仅平均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平均HbA1c水平越高,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恶化越明显。
  • 江婷, 段逵, 叶兰,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299-30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尽管目前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SM)越来越多,但仍有1/3的患者为耐药性癫痫。在众多耐药的因素中,血脑屏障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药物进入脑部,成为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主要障碍。如何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提高药物透过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借助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在癫痫治疗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血脑屏障与耐药性癫痫的关系、外泌体在抗癫痫治疗中的机制及外泌体作为载体在耐药性癫痫治疗中的潜力。尽管外泌体存在分离纯化难度大及稳定性差等挑战,但是其仍有望成为突破耐药性癫痫治疗瓶颈的新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 杜雅坤, 陈芳, 吴文娟, 孙晨博, 赵顺峰, 孙素真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303-30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度节律紊乱(HP)是婴幼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常见的一种脑电图模式。研究者很难对HP不同的脑电模式进行客观量化,并将其量化结果与癫痫的严重程度和婴幼儿发育过程联系起来。为了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化治疗是DEE治疗的关键。本文综述了6种临床常用的脑电图评分系统,分析其在评估HP及指导DEE个体化治疗方面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不同阶段DEE治疗的可靠依据,以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赵美萍, 杨波, 吴林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308-31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异常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其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而癫痫发作则相对罕见。目前,国内关于HLD合并癫痫的文献大多以个案及小样本报道为主,对于该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缺乏系统性分析。本文对HLD合并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官小江, 代文玉, 李秀琴, 申慧琴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312-31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桥本氏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2023年7月8日分别在晨间、夜间突发左上肢强直性痉挛2次,每次抽搐约1 min后自行缓解。次日抽搐发展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遂来本院就诊。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性脑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为161.90 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为549.50 IU/m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为3.31 IU/L,均显著升高,最终诊断为桥本氏脑病。给予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迅速改善,抽搐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生化指标也显著下降。本病例提示,尽管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桥本氏脑病较为罕见,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原因不明的脑病患者,应高度警惕并进行甲状腺功能与抗体水平的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 郝仁方, 熊冰婕, 曹飘, 梁涛, 潘成玉, 周雪娇, 王金, 姚本海, 张骏, 罗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5): 316-32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葡萄膜炎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本文报告1例32岁男性VKH患者的临床表现,该患者以视力下降和头痛为首发症状,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随右侧肢体无力及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分析和眼底检查等综合评估,排除了急性脑梗死和颅内感染等其他可能的病因,最终诊断为不完全型VKH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葡萄膜炎和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本病例强调了VKH综合征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容易被误诊为脑卒中或脑炎,而影像学、脑脊液检测和眼底检查对于确诊VKH综合征至关重要。本文病例为临床医生在处理突发神经系统症状时提供了VKH综合征的鉴别诊断策略,以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