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3年, 第3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3-02-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集形态学、功能性诊查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医学影像学科,成立于1953年,被誉为中国介入的发源地之一,首任主任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刘子江教授。1956年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会成立,籍此影像科不断发展壮大。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资质的医疗单位;是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物实验基地(GCP)(诊断,治疗);
  • 赵永彬, 田杨, 任坚锋, 和磊洁, 任杰, 王志琴, 周健, 栾国明, 王东林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1-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行外科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昆明三博脑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并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影像学表现及手术切除范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预测影响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平均随访46.67个月,其中28例为EngleⅠ级,7例为EngleⅡ~Ⅲ级,术后复查肿瘤无1例复发,对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其中病程对于癫痫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易继发癫痫,需早期诊断,及早行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中病程为该病继发癫痫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培琼, 陈名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7-1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肌电图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电生理诊断标准。4例为脊髓痨,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伴行走不稳及小便障碍等。体征主要有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退,Romberg征阳性;1例双下肢肌力减退,1例双下肢病理征阳性,1例有阿-罗瞳孔。1例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另4例肌电图呈运动纤维均受累,轴索、髓鞘均受损。结论 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也可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 潘怡君, 李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12-1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抗CV2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抗CV2 AE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既往发表的抗CV2 AE的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儿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及舞蹈样运动等,头颅MRI示双侧丘脑及脑干异常信号,脑脊液(CSF)和血清抗CV2抗体阳性,未合并肿瘤,免疫治疗效果良好。既往文献共报道57例抗CV2 AE,均为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记忆缺失、舞蹈样运动及帕金森样症状等;头颅MRI多表现为边缘叶及纹状体如壳核、尾状核异常,常合并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差。结论 儿童抗CV2 AE鲜见,本例为国内外首例,与成人病例症状类似,但头颅MRI以双侧丘脑及脑干异常信号为特点,未合并肿瘤,免疫治疗效果较好。
  • 李思燃, 武晓昱, 黄昊, 宋鹏辉, 林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19-24.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微栓子对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偏头痛患者口服托吡酯治疗前后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偏头痛患者发泡实验阳性19例作为阳性组,发泡实验阴性23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静息期(CSP)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运动阈值(RMT)、CSP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差异。共17例偏头痛患者服用托吡酯治疗(不区分发泡实验结果),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RMT、CSP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 发泡实验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MT及C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服用托吡酯治疗后,其右侧RMT提高,右侧CSP延长,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微栓子对偏头痛患者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口服托吡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皮层兴奋性,恢复其皮层抑制功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严重程度。
  • 蒋仕颖, 刘耀, 裴开纱, 姚本海, 罗忠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25-3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管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绥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患者240例,采用颈动脉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将DSA作为金标准,分别将颈动脉超声、TCD及二者联合运用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的灵敏度为62.07%、特异度为95.49%、漏诊率为4.51%、误诊率为37.93%;采用TCD评估的灵敏度为69.44%、特异度为95.33%、漏诊率为4.67%、误诊率为30.56%;采用颈动脉超声+TCD评估的灵敏度为88.81%、特异度为98.33%、漏诊率为1.67%、误诊率为11.19%。二者联合运用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单一运用颈动脉超声或TC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及误诊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颈动脉超声与TCD联合运用评估CIS患者血管,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减少漏诊及误诊,在临床上提高对CIS患者血管评估的诊断价值。
  • 汤俊芬, 郑伟坤, 敖娟, 陆高平, 罗晓丽, 张娥铿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31-3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磁共振波谱(MRS)探讨靳三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帕金森病伴抑郁(D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DPD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靳三针+低频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所有患者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同时行MRS检测所有患者脑内NAA、Cho及Cr含量,计算NAA/Cr及Cho/Cr的比值,并作NAA/Cr及Cho/Cr与量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DPD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B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17及BDI评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17及B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PD患者治疗前MRS扫描所得NAA/Cr、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DPD患者Cho/Cr均明显下降(P<0.05);而NAA/Cr均有上升趋势,但组内治疗前后该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ho/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AA/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A/Cr与HAMD17评分、BDI评分呈负相关(r=-0.516,P<0.001;r=-0.530,P<0.001),但相关性较弱;Cho/Cr与HAMD17评分、BDI评分呈正相关(r=0.833,P<0.001;r=0.831,P<0.001),相关性较强。结论 靳三针联合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DPD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Cho/Cr比值与HAMD17、BDI拟合良好,与患者病情转归有良好的耦合度。
  • 毕翻, 姜俊杰, 潘恒恒, 李卫,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37-4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癫痫的发生与兴奋性神经递质及受体失衡密切相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是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兴奋性受体,在癫痫的发作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介绍NMDAR的生物学特征,阐述NMDAR参与癫痫发病的机制,以及NMDAR拮抗剂的应用进展,为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 陈玉秀, 赵玉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42-4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高度同步化的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癫痫的首选方法。左乙拉西坦(LEV)是一种第二代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由于其毒副作用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弱且耐受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LEV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参考。
  • 张婧, 宋启民, 车峰远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46-4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可应用于神经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评估,并可以评估预后。当脊髓和神经根发生病变时,F波及H反射可用于明确病变部位、评价功能状态、判定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其对了解神经传导通路、脊髓运动及感觉神经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本文就F波及H反射在脊髓和神经根损伤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以及与神经查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程慧, 王慧云, 薛青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50-5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该病由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引起,可累及皮肤、神经系统,以及眼睛及骨骼肌肉等多系统多部位,且有肿瘤好发倾向。癫痫是NF1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2例合并癫痫的NF1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为神经纤维瘤、牛奶咖啡斑及雀斑等皮肤表现和频繁的癫痫发作,头颅MRI提示颅内占位、海马硬化及脑萎缩,并通过文献复习着重阐述NF1患者神经系统病变尤其是NF1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思路。
  • 梁传栋, 犹春跃, 刘胜远, 罗丽梅, 罗忠, 李晓恒, 杨冰竹, 张贵萍, 束晓梅, 徐祖才, 谢明祥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56-5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癫痫外科的发展,机器人导航辅助实施的立体脑电图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评估难度大,术前精确定位致痫灶是实施切除性手术并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例患者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诊断,结合症状学、视频脑电图及颅脑核磁共振等无创评估手段,考虑为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但难以精确定位致痫灶,后通过机器人辅助立体脑电图技术为该患者明确了致痫灶位置,经手术切除后获得满意疗效。
  • 张忠胜, 刘锦仪, 梁国升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 32(01): 59-6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3.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确诊的1例家族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为老年女性,72岁,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肢体震颤、呕吐及意识障碍为主。患者皮肤活检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头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DWI)序列示大脑皮髓质交接区弥散受限,基因检测显示NIID致病基因阳性。通过对该案例的报告,提示对于有肢体震颤或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及意识障碍者,如果DWI序列在双侧大脑皮髓质交界区存在高信号,即应当考虑NIID的可能性,并应进一步行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