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海马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3A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type 3A,GluN3A)在焦虑、学习记忆和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取7~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30只,随机分成GluN3A基因过表达组(GluN3A overexpression,GluN3A OE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过表达GluN3A病毒和对照空病毒至双侧海马,注射3周后,进行旷场实验、Y迷宫、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行为学测试,随后以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GluN3A、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Lineag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的表达情况;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少突胶质细胞发育状况。 结果 旷场实验中,2组小鼠间总运动距离(P=0.256)、中心区域停留时间(P=0.4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迷宫实验中,GluN3A OE组小鼠进臂总次数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5),但进臂交替率在2组小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强迫游泳实验(P=0.347)和悬尾实验(P=0.471)显示,不动时间在2组小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海马区域注射rAAV-GluN3A后,海马区GluN3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5),海马区MBP蛋白(P=0.019)、MAG蛋白(P=0.022)和Olig2蛋白(P=0.022)表达降低,海马区MBP mRNA(P=0.043)、MAG mRNA(P=0.032)和Olig2 mRNA(P<0.001)的表达与蛋白表达下降趋势相一致,均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luN3A OE组小鼠海马区结肠腺瘤样息肉标记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密度降低(P<0.001),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标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P=0.542)。 结论 在双侧海马区域过表达GluN3A亚基基因并未引发小鼠出现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焦虑行为及抑郁样行为,仅引发海马区域髓鞘相关蛋白低表达及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
目的 构建稳定敲减Misshapen/NIK-related kinase(MINK1)表达肺腺癌细胞系,并检测稳定敲减其表达后对细胞增殖、迁移运动及顺铂治疗的影响。 方法 利用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基于pLKO.1-shRNA慢病毒基因敲减表达系统构建稳定敲减MINK1表达细胞系,分别通过qRT-PCR和Western bolt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敲减效率。CCK-8和Transwell检测稳定敲减MINK1表达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运动的影响,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变化情况;分析稳定敲减MINK1表达对顺铂治疗敏感性变化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DNA损伤标志物γH2AX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 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olt分析结果显示2个特异shRNA均可显著下调MINK1表达。稳定敲减MINK1表达的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迁移运动能力下降;且敲减MINK1表达明显增强化疗药物顺铂对癌细胞杀伤作用,并诱导DNA损伤水平增加。 结论 利用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成功构建稳定敲减MINK1肺腺癌细胞系,而稳定敲减其表达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运动,且可能通过调节DNA损伤修复过程促肺癌细胞耐药。
目的 探讨低氧、低糖及血清剥夺(glucose and serum deprivation under hypoxia(1% O2),GSDH)处理与H2O2处理在构建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培养 H9C2 心肌细胞,当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用低氧(1% O2)、低糖(1.0 g/L)及血清剥夺联合处理或200 μmol/L的H2O2作用于心肌细胞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凋亡试剂(annexinV-FITC/PI)、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BODIPY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检测细胞糖原合成能力;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ssay kit with JC-1,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能量代谢相关分子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氧化应激相关分子NAD(P)H醌脱氢酶1(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GSDH处理组与H2O2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GSDH处理与H2O2处理都增加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ROS和脂滴堆积水平增高、糖原消耗量增加且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但相比于H2O2处理组,GSDH处理组的细胞糖原消耗增多更明显,脂滴堆积也更明显,并且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低氧、低糖及GSDH处理与H2O2处理均能造成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但相比于H2O2处理组,GSDH处理组的效果更符合体内心肌损伤时的能量代谢转变,有望作为一种更简单便捷的心肌氧化损伤模型应用于科研。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调控miR-140-5p/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平衡的影响。 方法 取SD大鼠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诱导建立UC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NC-miR-140-5p(miR-140-5p阴性对照)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miR-140-5p antagomir(miR-140-5p抑制剂)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对照组,分组干预后检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injury index,CMDI)评分与结肠长度;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iR-140-5p/TLR4/NF-κB信号相关因子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损伤严重,CMDI、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与IL-17水平、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蛋白表达与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升高(P<0.05),结肠长度、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10与TGF-β1水平、结肠黏膜组织claudin-1、claudin-4蛋白表达与miR-140-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CMDI、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与IL-17水平、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蛋白表达与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P<0.05),结肠长度、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10与TGF-β1水平、结肠黏膜组织claudin-1、claudin-4蛋白表达与miR-140-5p表达均升高(P<0.05);NC-miR-140-5p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苓桂术甘汤作用更强。下调miR-140-5p可减弱高剂量苓桂术甘汤对UC模型大鼠各指标的作用。 结论 苓桂术甘汤可通过上调miR-140-5p而抑制TLR4/NF-κB信号激活,进而促使Treg/Th17免疫平衡向Treg偏移,抑制免疫炎症,减轻UC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目的 探索脓毒症对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的影响及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的干预效应。 方法 64只成年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正常饲养;假手术组8只:大鼠剖腹,游离盲肠后缝合腹腔,并予哌拉西林(5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预防感染及生理盐水(1 mL/100 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脓毒症组共4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CLP后,余处理同假手术组;GTS-21[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激动剂,用于激活CAP]组16只,哌拉西林使用同脓毒症组,并以GTS-21(4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进行干预;甲基牛扁亭(methyllycaconitine,MLA)强效选择性α7nAChRs拮抗剂,用于阻断CAP组16只:哌拉西林使用同脓毒症组。干预3 d后,收集每组大鼠延髓样本,用于延髓内脏带的病理观察、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凋亡、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Caspase 3或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Caspase 3的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检测两种神经元的凋亡情况,PCR检测关键基因如生长相关蛋白43(grou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mRNA,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 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mR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 mRNA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MVZ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TS-21具有降低脓毒病导致的凋亡的趋势(P>0.05),MLA较GTS-21明显增加凋亡(P<0.05);脓毒症诱导MVZ儿茶酚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较对照组Caspase 3表达明显升高P<0.05),TH明显降低(P<0.05),但CHAT仅有下降的趋势(P>0.05);GTS-21具有降低脓毒症儿茶酚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Caspase 3表达的趋势(P>0.05),并上调脓毒症TH与CHAT表达的趋势(P>0.05);MLA则促进脓毒症导致的儿茶酚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Caspase 3表达(P>0.05),明显降低TH与CHAT表达(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明显上调了关键基因GAP-43 mRNA、GFAP mRNA、VEGF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P<0.05),下调了Olig-2 mRNA的表达(P<0.05)。GTS-21的干预明显下调了脓毒症GAP-43 mRNA、GFAP mRNA、VEGF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P<0.05),具有上调Olig-2 mRNA的表达趋势(P>0.05);反之,与GTS-21相比,MLA则明显上调了GAP-43 mRNA、GFAP mRNA、VEGF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P<0.05),明显下调了Olig-2 mRNA的表达(P<0.05)。 结论 激活CAP可以有效地恢复早期脓毒症引起MVZ的病理变化和功能抑制,可能是激活CAP发挥对系统性炎症和神经炎症的抑制的另外一个重要机制,该研究揭示了MVZ和CAP可能是遏制早期脓毒症炎症风暴的潜在关键靶点。
目的 探究载有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DNA纳米花(DNA nanoflower,DF)对小鼠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滚环扩增反应(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合成含有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DHA-DF,并检测其物理特性;负载DOX后获得载DOX纳米花(DOX-loaded DNA nanoflower,DDF)。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评价DHA-DDF对LLC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DHA-DDF对LL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记实验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LC细胞HIF-1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DHA-DF为多孔花瓣状球形颗粒,粒径为(421.26±7.90) nm;与游离DOX和DA-DDF相比,经DHA-DDF处理后的LLC细胞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且其细胞活性、划痕愈合面积及侵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0.05)。 结论 DHA-DDF能有效降低HIF-1α的表达并抑制LL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望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通过整合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苦黄颗粒抗肝内胆汁淤积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评估苦黄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alpha-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作用,考察肝体比、血清学指标、氧化应激等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特征。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挖掘苦黄颗粒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潜在靶点和关键通路。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相关关键通路。 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体比、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体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抗体、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黄颗粒各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肝体比、TBIL、DBIL、TBA、ALT、AST、AKP、MDA、CYP7A1的水平均下降(P<0.05);同时体质量、SOD、GSH-Px、FXR、SHP、BSEP和MRP2升高(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苦黄颗粒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核因子-κB1(n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1,NF-κB1)、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药耐受性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等靶点影响胆汁酸的分泌减轻胆汁淤积肝损伤。 结论 苦黄颗粒可能通过激活FXR通路相关靶点,减少胆汁酸合成,促进胆汁酸排泄,从而减轻胆汁淤积肝损伤。
目的 探讨miR-370-3p/Sestrin2(SESN2)调控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s)凋亡的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LPS+anti-NC组和LPS + miR-370-3p抑制剂(anti-miR-370-3p)组,每组12只。通过气管内注射LPS(5 mg/kg)来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分别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miR-370-3p或anti-NC。MLE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nti-NC)、Con+anti-miR-370-3p组、LPS+anti-NC组、LPS+anti-miR-370-3p组、LPS+si-SESN2+anti-miR-370-3p组。使用定量实时PCR分析肺组织或细胞中miR-370-3p。通过测量线粒体形态学和线粒体膜电位考察miR-370-3p敲低对LPS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证实了miR-370-3p和SESN2之间的靶向关系。 结果 与LPS+anti-NC组相比,LPS+anti-miR-370-3p组肺组织中miR-370-3p表达、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蛋白水平、肺部炎症评分明显降低(P<0.05),和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LPS+anti-NC组相比,LPS+anti-miR-370-3p组MLE12细胞中RIPK3、MLKL蛋白表达、PI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并且线粒体片段化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加(P<0.05)。miR-370-3p对SESN2-WT报道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LPS+anti-miR-370-3p组相比,LPS+si-SESN2+anti-miR-370-3p组线粒体片段化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miR-370-3p/SESN2轴通过介导线粒体断裂和损害线粒体功能促进LPS诱导的ALI期间AECs坏死性凋亡。
目的 基于剪接因子3B亚单位1(splicing-factor-3B-subunit-1,SF3B1)/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轴探讨调控细胞周期宫颈癌进展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转染SF3B1过表达质粒(SF3B1 overexpression plasmid,pSF3B1)和2个SF3B1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SF3B1-1、shSF3B1-2)过表达HeLa细胞或敲低SiHa细胞SF3B1。通过试验和乙炔基-2′-脱氧尿苷分析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应用细胞周期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阵列分析、流式细胞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hIP-qPCR)和荧光素酶实验明确SF3B1和FOXM1的靶向关系。 结果 SF3B1过表达后,HeLa细胞的生长率和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此外,SF3B1敲低后,SiHa细胞的生长率和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在HeLa细胞中,与pENTER组相比,pSF3B1组细胞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降低。然而,在SiHa细胞系中,敲低SF3B1提高了G0/G1期比率。此外,SF3B1过表达促进了HeLa细胞中G1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而敲低SF3B1抑制了SiHa细胞中周期蛋白D1表达。上调SF3B1表达明显增强FOXM1的表达,而下调SF3B1导致FOXM1的明显抑制。ChIP-qPCR分析进一步显示SF3B1在HeLa细胞系中与FOXM1启动子位点结合。在野生型FOXM1启动子中,与shNC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在SF3B1敲低组中受到抑制(1.30±0.08 vs. 0.73±0.02、0.70±0.04,均P<0.01),突变型FOXM1启动子不能在SiHa细胞中引发对shSF3B1的应答。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SF3B1过表达而增强(shNC+pENTER vs. shNC+pSF3B1:25.1±1.9 vs. 61.2±3.8,P<0.01),并被shFOXM1降低(shNC+pSF3B1 vs. shFOXM1+pSF3B1:61.2±3.8 vs. 18.5±1.9,P<0.001),并且SF3B1过表达诱导的细胞G0/G1周期降低通过敲低FOXM1而部分逆转(shNC+pSF3B1 vs. shFOXM1+pSF3B1:35.0±1.5 vs. 58.0±1.8,P<0.05)。 结论 SF3B1可以作为宫颈癌中的潜在肿瘤促进基因,其可能通过上调FOXM1的表达来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并扰乱细胞周期。
目的 探究长期口服普芦卡必利对慢传输型便秘雌性大鼠肠道组织及5-HT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该药在临床治疗中的规范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普芦卡必利(力洛)组,并进行为期2个月的干预。观察指标包括大鼠首次白便排出时间、粪便含水率、结肠含水量、肠道组织病理和黏液分泌情况,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色胺3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3,5-HT3R)、5-羟色胺4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4,5-HT4R)蛋白表达等变化。 结果 长期服用普芦卡必利显著改善了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排便时间、结肠含水量和粪便含水率等指标(P<0.05)。结肠病理组织染色和黏液染色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够改善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状态和结肠黏液分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力洛组的5-HT、5-HT3R、5-HT4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空白组相比,力洛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长期服用普芦卡必利有助于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的疾病状态、肠道组织病理状态和结肠黏液分泌情况,同时提高了5-HT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党参多糖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四唑盐比色测定法[3-(4,5-Dimethylth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党参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党参多糖加药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当党参多糖浓度小于80 μmol/L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本实验选择浓度为10、20、40 μmol/L的党参多糖作为后续实验加药标准浓度;与0 μmol/L组相比,10、20和40 μmol/L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Cyclin D1、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的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升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 结论 党参多糖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目的 探讨NLR家族的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介导Th17/Treg失衡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32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哮喘模型组(AS组)、MCC950干预组(MC组)及地塞米松组(Dex组)。AS组予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MC组和Dex组分别予以MCC 950 和地塞米松干预。末次激发24 h后麻醉、放血,制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和ELISA检测IL-17A、IL-1β、IL-10、IL-18、IL-33、IL-35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肺组织CD4细胞IL-17(CD4+IL-17+) 和CD4+CD25+CD127low占CD4+细胞比例分别反映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 结果 与NS组比较,AS组BALF细胞计数、IL-17A、IL-1β、IL-18及IL-33浓度均升高(P<0.01),而IL-10、IL-35浓度降低(P<0.05),外周血、肺及脾组织Th17比例升高(P<0.01),而Treg比例降低(P<0.01),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AS组比较,MC组及Dex组BALF细胞计数、IL-17A、IL-1β、IL-18及IL-33浓度均降低(P<0.01),IL-10、IL-35浓度升高(P<0.05);外周血、肺及脾组织Th17比例降低(P<0.01),Treg比例升高(P<0.01),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降低(P<0.01)。 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介导Th17/Treg失衡,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MCC950可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目的 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10日龄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小鼠分为WT+Control组和WT+NEC组;将60只10日龄C57B/L背景的PGRN基因敲除鼠(PGRN-/-)分为PGRN-/-+Control组和PGRN-/-+NEC组。QPCR和ELISA检测小鼠肠道PGRN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小鼠体质量改变,HE染色检测小鼠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ELISA检测小鼠肠道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CC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CCL2)]的水平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道的巨噬细胞浸润改变。 结果 WT+NEC组小鼠肠组织中PGR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WT+Control组小鼠明显提高(P<0.05)。与WT+Control组相比,WT+NEC组小鼠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GRN-/-+NEC组小鼠肠道病理损伤评分较WT+NEC组更高(P<0.05)。相比较WT+Control组,WT+NEC组小鼠肠组织促炎因子CCL2,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TGF-β1水平降低;PGRN-/-+NEC组小鼠肠组织较WT+NEC组有更高的CCL2,TNF-α水平,更低的TGF-β1水平(P<0.05)。与WT+Control组相比,WT+NEC组小鼠肠黏膜固有层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GRN-/-+NEC组小鼠肠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较WT+NEC组更多(P<0.05)。 结论 PGRN在NEC小鼠肠组织中高表达,PGRN基因敲除加重了小鼠NEC肠道损伤,其作用可能与PGRN缺失促进肠道巨噬细胞浸润,加剧炎症反应相关。
目的 使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显微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将探讨肿瘤的不同切除程度对高级别胶质瘤PDT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PDT辅助显微手术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生存数据,对比肿瘤的不同切除程度对高级别胶质瘤PDT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近全切除组纳入30例,次全切除组纳入26例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发现,接受光动力辅助近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更低(16.67%的近全切除组患者出现Ⅲ级脑水肿,50%的次全切除组患者出现Ⅲ级脑水肿,P=0.011),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近全切除组15.63个月vs. 次全切除组8.36个月,P=0.002 5)也明显优于接受光动力辅助次全切除的患者。近全切除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近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大于次全切除组,术后3个月P<0.001,术后6个月P=0.002)。 结论 光动力疗法辅助近全切除的综合治疗方式可显著降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的复发以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目的 比较极早产儿产房内复苏时使用双鼻孔鼻导管或面罩连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极早产儿共249例,依据出生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不同连接方式分为双鼻导管组(124例)和面罩组(125例),比较2组的复苏效果、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在复苏时经双鼻导管连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提供持续气道正压的早产儿,生后1 h内血气分析pH值高于面罩组(P<0.05)、PaCO2值低于面罩组(P<0.05),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的吸氧浓度低于面罩组(P<0.05),2组早产儿心率>100次/min的时间、经皮氧饱和度(SpO2)>80%的时间、复苏时气管插管率以及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早产儿Ⅲ~Ⅳ度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Ⅱ期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产房内使用双鼻孔鼻导管连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提供持续气道正压在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减轻酸中毒等方面优于面罩,且不增加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极早产儿产房内稳定。
目的 使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Exam Vision研究替牙期活动扩弓对恒牙牙根发育及牙根吸收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期活动扩弓矫治病例17例作为试验组(平均年龄为10岁),功能矫治但未进行活动扩弓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10岁)。所有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CBCT。使用Exam Vision 分别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孔宽度和牙根长度,利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2组矫治前后的差异。 结果 根尖孔宽度:右上颌中切牙牙根试验组(0.52±0.35)mm,对照组(0.98±0.78)mm;左上颌中切牙牙根试验组(0.47±0.39) mm,对照组(1.09±0.93) mm;右上颌第一磨牙腭根试验组(0.43±0.28)mm,对照组(0.61±0.34) mm;左上颌第一磨牙腭根试验组(0.59±0.24) mm,对照组(0.59±0.40) mm;试验组根尖孔闭合程度较对照组低。牙根长度:右上颌中切牙牙根试验组(0.48±0.77) mm,对照组(0.83±1.35) mm;左上颌中切牙牙根试验组(0.31±0.84) mm,对照组(0.78±1.16) mm;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试验组(0.37±0.72) mm,对照组(0.42±0.79) mm;右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根试验组(0.10±0.92) mm,对照组(0.70±1.09) mm;右上颌第一磨牙腭根试验组(0.43±0.96) mm,对照组(0.70±1.12) mm;左右上颌中切牙和右上颌第一磨牙牙根长度增长量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试验组(0.59±0.79) mm,对照组(0.28±0.68) mm;左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根试验组(0.43±0.70) mm,对照组(0.40±1.06) mm;左上颌第一磨牙腭根试验组(0.62±0.84),对照组(0.61±0.97) mm;左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根长度增长量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以根尖孔闭合情况分组的牙根长度:右上颌第一磨牙腭根闭合组(0.40±0.97) mm,未闭合组(-0.06±0.72) mm,牙根长度增长量闭合组大于未闭合组。左上颌第一磨牙腭根闭合组(0.20±0.59) mm,未闭合组(0.78±0.91) mm,牙根长度增长量未闭合组大于闭合组。 结论 替牙期使用活动扩弓改善上颌横向发育不足不会对恒牙牙根发育和牙根吸收造成明显影响。提示正畸医生对于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儿童可以酌情采用活动扩弓进行改善。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 结果 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68%,联合应用2种方法异常检出率为13.65%;②核型分析正常样本中,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ultrasound soft markers,USM)提示和超声未见异常病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分别为3.03%、1.54%和1.10%。 结论 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可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尤其是超声结构异常人群。嵌合体病例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样本。特殊微结构变异位点应当进行长期有效的病例随访。
目的 探讨血清抗着丝粒蛋白F抗体(anti-centromere protein F antibody,anti-CENPF)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100例初诊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40例乳腺良性疾病(non breast cancer,non-BC)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HC)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anti-CENPF水平,同时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的水平。 结果 BC组血清anti-CENPF水平高于non-BC组和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CENPF和CA153诊断乳腺癌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4和0.67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739。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或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anti-CENPF浓度明显升高(P<0.05)。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血清anti-CENP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Ⅳ期和Ⅲ期血清anti-CENPF浓度高于Ⅰ期和Ⅱ期,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血清anti-CENPF水平低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雌激素受体(receptors estrogen,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HER-2阴性组的anti-CENPF浓度高于HER-2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结论 血清anti-CENPF在乳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分子分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水平可能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疾病标志物。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谱,筛选验证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研究差异表达circRNA的特征、通路及下游基因。 方法 利用高通量芯片技术鉴定CHB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异常表达circRNA。随后对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基于竞争性内源RNA理论,利用多个数据库预测差异circRNA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miRNA靶mRNA,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PBMCs中存在321个表达上调和549个表达下调的circRNAs。大多数差异表达circRNAs来源于外显子剪切,主要分布于1号和2号染色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circRNAs的来源基因主要参与免疫、炎症反应及疾病相关通路。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包括11个circRNAs、17个miRNAs和212个mRNAs。qRT-PCR结果显示circRNA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a_circ_0018744表达在CHB患者组中明显上调(F=4.382,P<0.01),hsa_circ_0085744表达明显下调(F=4.906,P<0.01)。 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circRNAs可以通过某些通路参与CHB发生发展。
目的 初步探讨四川省新筛中心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enetic screening processor,GSP)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ngenital adrenalhyperplasia,CAH)筛查的新生儿干血斑17α-羟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水平的切值。 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45 423例新生儿足跟滤纸干血斑17α-OHP浓度,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与17α-OHP水平的相关性。筛查结果用百分位数法进行分析,以P99.5确定切值。 结果 孕周与17α-OHP值的r系数为-0.30,呈负相关;出生体重与17α-OHP值的r系数为-0.17,其绝对值小于0.3,可认为无相关性。早产儿17α-OHP水平M(Q1,Q3)、第99.5百分位数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52,P=0.000);低体重儿17α-OHP水平M(Q1,Q3)、第99.5百分位数均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5,P=0.000)。 结论 建议四川片区新生儿17α-OHP的切值根据孕周进行调整,将新生儿17α-OHP筛查切值修改为早产儿28.5 nmol/L、足月儿13.0 n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