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5年, 第4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 全选
    |
  • 甘霖, 田紫妍, 袁静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25-331.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离鉴定一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潜力的高毒力Kp噬菌体,为开发新型抗菌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高毒力Kp(hvKp)菌株QD22作为宿主菌,分离鉴定一株可裂解该菌株的噬菌体,并对噬菌体的基因组特征、形态学特征、环境压力耐受性、宿主菌裂解能力和宿主谱范围进行分析。结果 以hvKp菌株QD22作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得到的噬菌体PTF1不仅可裂解QD22,还可裂解多株hvKp菌株,对hvKp菌株的裂解率高达31.9%。从序列型和荚膜型分析发现,PTF1对序列23型和荚膜K1型的裂解率分别为87.5%和86.7%。噬菌体PTF1属于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无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生物学特征分析显示,PTF1最佳感染复数(MOI)仅为10-3,最大爆发量为120 PFU/cell, MOI低至10-6时也可完全抑制宿主菌的增殖。环境压力耐受性分析也提示,PTF1在温度4~60℃和pH 4~10时均可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噬菌体PTF1是一株具有一定裂解性和环境压力耐受性的短尾噬菌体,可裂解31.9%的高毒力hvKp菌株,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潜力。
  • 杨艳, 张楠, 李娜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32-33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异欧前胡素(Is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5 mg/L脂多糖诱导处理hPDLCs 24 h产生炎症反应。应用不同浓度Iso处理LPS诱导后的hPDLCs 48 h。CCK-8法检测实验条件下的hPDLCs细胞活性,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实验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调节hPDLCs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ERK/NF-κB信号通路蛋白p-IκBα、p-p65、p-ERK表达水平。结果 与LPS诱导的hPDLCs相比,Iso可浓度依赖性的增强LPS诱导hPDLCs的细胞活力,且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hPDLCs经LPS诱导后细胞内MDA和MPO的含量增加,SOD和GSH水平则降低(P<0.001);经Iso处理LPS诱导的hPDLCs内SOD和GSH的水平增高,而产生MDA和MPO的含量下降(P<0.01)。LPS诱导后的hPDLCs表达IL-1β、IL-6、IL-18、MCP-1、TNF-α的水平增强,而Iso可降低实验条件下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01)。hPDLCs经LPS诱导后可增强p-IκBα、p-p65、p-ERK蛋白表达水平(P<0.001),Iso则抑制p-IκBα、p-p65、p-ERK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Iso可抑制LPS诱导的hPDLCs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其机制与ER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江静, 谢艳, 左旋, 杨静, 曾嵘, 潘鸿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39-346.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砷暴露对胎盘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孕期SD大鼠砷染毒模型,设置低、中、高剂量亚砷酸钠(NaAsO2)暴露组及对照组,测定胚胎及胎盘形态特征、尿液和胎盘砷含量,并通过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记等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子的mRNA、蛋白分布及其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NaAsO2暴露剂量增加,胎盘及胚胎形态异常增加;尿液和胎盘中砷含量上升;海绵滋养层和迷路滋养层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充盈增加及伴糖原细胞增多;VEGFA、PLGF和MMP-9的mRNA、蛋白分布及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NaAsO2暴露可通过抑制胎盘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胎盘血管发育及母胎支持系统的稳态,从而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 杨江权, 任峻青, 王利娟, 肖雁冰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47-35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排卵后老化(POA)对卵母细胞质量及子代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卵母细胞的最佳受孕窗口期。方法 雌性SD大鼠腹腔注射PMSG促进卵母细胞成熟,48 h后注射HCG促进卵母细胞排出后随机分组为排卵后AO 0 h组、AO 6 h组、AO 12 h组、AO 18 h组、AO 24 h组。每组取一部分雌性SD大鼠分离输卵管,获取卵母细胞,分别统计每组卵母细胞数量;体视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形态及异常卵母细胞;采用Mito-Tracker Red CMXRos、JC-1和DCHF-DA荧光探针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ROS)水平;另一部分雌性SD大鼠与雄鼠合笼受精到自然分娩,统计分析每组子鼠生长发育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每组子鼠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随排卵时间延长,卵母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间隙变宽、细胞破裂等异常率逐渐增加;ROS水平逐渐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O 12 h组分娩产子数量最多,但雄性子鼠组间生长体质量无差异,雌性子鼠生长体质量在3、6、8周时部分组别之间存在差异(P<0.05)。子鼠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AO 12 h组子鼠在逃离潜伏时间及距离上相对于其他组别占据优势,同时POA在一定程度上对子鼠学习记忆功能产生影响。结论 自然状态下,雌鼠排卵12 h内为最佳受精窗期,可有效避免POA对受精率和子代造成的不良影响。
  • 田维忆, 王菲, 赖新, 何金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54-360+36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治疗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药效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和饲喂25%酵母膏饲料动物造模方法模拟HUA,并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高剂量组6.4 g/(kg·d)、中剂量组3.2 g/(kg·d)、低剂量组1.6 g/(kg·d)、模型+别嘌呤醇对照组75 mg/(kg·d)。连续灌胃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尿酸含量及血尿酸含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HE染色观察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对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蛋白、肾脏尿酸盐转运蛋白l(URAT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了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毒检测。结果 通过LC-MS技术对贵州柞木原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筛选出含量排名前十的化合物,初步推测鞘脂类化合物二氢鞘氨醇及D-鞘氨醇可能与其降尿酸作用相关。贵州柞木原液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尿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P<0.05)。HE显示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可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萎缩,减小肾小球体积。Western blot显示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显著降低肝脏XOD蛋白、肾脏URAT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贵州柞木原种提取液治疗高尿酸血症可能与改善肾功能、调节肝脏XOD蛋白和肾脏URAT1蛋白表达有关。
  • 杨薇薇, 牛媛媛, 张迪娜, 罗冰, 谢华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61-368.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本院在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51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E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变量准确性。结果 513例患者中467例正常拔管,46例UE,UE率8.97%(46/513)。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D-二聚体(D-D)水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2 cm U型固定、导管脱出、术后持续性发热、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是消化道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U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上述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预测消化道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UE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预测的AUC=0.972,95%CI为0.941~1.000,灵敏度为0.935,特异度为0.940。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U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D-D水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2 cm U型固定、导管脱出、术后持续性发热等,临床需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及管理,以降低UE风险,确保治疗安全。
  • 付婷婷, 陈静, 韩继敏, 王秀珍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69-373+37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穴位按摩结合全胸振荡排痰机在中风病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中风病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排痰机组(n=31)、穴位按摩组(n=30)、联合组(n=31),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和排痰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指标、痰液黏稠度分级、拔管时间、24 h吸痰次数、吸痰量、无痰痂同时痰量减少所需的时间均低于排痰机组和穴位按摩组,FVC、MIP、MEP指标高于排痰机组和穴位按摩组,PaO2、PaCO2、SPO2均优于排痰机组和穴位按摩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全胸振荡排痰机能够有效改善中风病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化血气状况,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排痰效果。
  • 刘付盈, 李海俏, 邓文荣, 李小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74-37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低分子肝素(LMWH)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并为这类患者选择合适的LMW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调查法、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LMWH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目前上市常用的4种LMWH临床综合评价得分。结果 该研究构建了LMWH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适应症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5个维度对LMWH超说明书用药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总得分最高分为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最低分为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结论 针对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适应症的超说明书用药,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临床综合价值要高于其他种类的LMWH。
  • 林楚焱, 汪坤坤, 张坤, 李玫桦, 张韵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80-385.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吡喹酮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四氢异喹啉1为起始原料,通过氧化、基于亚胺酰化的三组分反应、还原反应、酰化反应、脱保护反应、酰化反应及环合反应制得吡喹酮。结果 合成吡喹酮的总收率为52%,中间体和目标产物吡喹酮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论 本方法有效避免使用浓硫酸、高毒性氰化钾以及高温高压等严苛反应条件,整个合成路线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便捷,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 刘慧敏, 张玉婷, 陈文婷, 冉鹂键, 王静, 李世炼, 毛青, 陈宗涛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86-391+39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居家隔离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健康体检人群尿酸的影响。方法 通过筛查本院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在2022年2月(居家隔离前)和2023年2月(居家隔离后)两次均在本院体检中心接受了健康体检的人群,共2 473例,年龄18~83(39.35±10.36)岁。比较居家隔离前、后,体检代谢指标的变化,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代谢指标增长率的差异,以及血尿酸增高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女性占69.8%(1 726/2 473)、男性占30.2%(747/2 473)。在疫情防控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weight)、臀围(HC)、血压-收缩压(SBP)、血压-舒张压(DBP)、脉搏(puls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Glu)、血尿酸(UA)、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组BMI、TC、LDL、UA、中性粒细胞(NEU)、血红蛋白(HGB)、PLT的正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其中,18~44岁年龄阶段的男性组BMI、TC、TG、LDL、HGB、PLT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BMI、TC、TG、HGB的升高是U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论 居家隔离的防控措施可能与人群血尿酸的增加存在关联。
  • 吴晨, 付四毛, 杨祝玲, 肖羽, 陈佳奇, 潘聪, 蔡仕俊, 郭小玲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392-399.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中山市3~6岁在园儿童营养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统计营养不良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23年1-5月中山市幼儿园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状况、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喂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根据WHO标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营养正常组。对纳入研究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予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山市3~6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5.97%(999/6 2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过敏(OR=1.38,95%CI:1.15~1.66)、低出生体质量儿(OR=1.96,95%CI:1.44~2.68)、农村居住(OR=1.35,95%CI:1.12~1.64)、直系亲属有营养不良(OR=2.74,95%CI:1.82~4.14)、6个月内人工喂养(OR=1.23,95%CI:1.02~1.48)、2~3岁内奶类喂养为主(OR=1.40,95%CI:1.11~1.77)、饮食习惯不良(OR=1.25,95%CI:1.07~1.48)与中山市3~6岁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呈正向关联。而独生子女(OR=0.62,95%CI:0.53~0.74)、直系亲属有肥胖者(OR=0.63,95%CI:0.48~0.82)、摄入维生素D时长>2年(OR=0.72,95%CI:0.61~0.85)、每日摄入奶制品201~300 mL(OR=0.78,95%CI:0.64~0.96)与中山市3~6岁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呈负向关联。结论 中山市3~6岁儿童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家长应重点关注有食物过敏,低出生体质量儿、农村居住儿童、直系亲属有营养不良者、6个月内人工喂养儿童、2~3岁内奶类喂养为主儿童及饮食习惯不良儿童,应当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喂养管理和指导,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 刘宇村曦, 吴明松, 刘建国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400-407+41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衰老是指机体生理和心理功能随增龄呈渐进性衰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地依赖于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调节许多与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炎、口腔癌和根尖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增加,Sirtuins在该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Sirtuins家族的一般情况,Sirtuins与衰老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和Sirtuins在衰老相关的口腔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 易世豪, 文娟, 王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408-413.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现有的HBV研究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一种新模型弥补其缺陷。类器官是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的由多种类型细胞组成的迷你器官,可以再现HBV感染的免疫和发病机制,用于模拟病毒在体内的感染情况。本文介绍了肝脏类器官在HBV机制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以期为HBV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和可能。
  • 余春燕, 袁冰舒, 申莲花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8(04): 414-422. https://doi.org/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25.00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流产(RSA)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RSA病因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给临床治疗和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RSA的发生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RSA患者存在脂蛋白及脂质代谢异常,而且在RSA的早期防治中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LMWH)除了抗凝和抗炎作用之外,还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RSA相关脂蛋白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表现和具体机制,并对阿司匹林和LMWH在RSA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RS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