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武, 银慧慧,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畜牧与兽医 ›› 2024, Vol. 56 ›› Issue (11) : 43-47.

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 赵武, 银慧慧,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对,试验时间6.5年。结果显示:每对种鸽每年的产蛋量,R0组高于各育雏组(P<0.05),R2组高于R3和R4组,R2、R3和R4组均在2岁最高;R2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为1~6岁,而R3和R4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缩短为1~5岁。1~5岁期间各育雏组与R0组的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6~7岁期间R2组种蛋受精率高于R3和R4组(P<0.05)。各组种蛋的孵化率相对稳定,保持在94.3%~95.2%之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2、R3、R4组1~6岁平均每年种鸽的育雏数分别为(17.079±0.665)、(22.412±0.804)和(28.768±0.923)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R2、R3和R4组育成乳鸽每年的饲料消耗量分别为(3.37±0.14)、(3.08±0.13)和(2.81±0.12)kg/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存在一定影响,R3和R4育雏模式能提高乳鸽产量,降低饲料消耗量,缩短种鸽的种用年限。

关键词

种鸽 / 育雏模式 / 产蛋量 / 育雏率 / 饲料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

S836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赵武, 银慧慧,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24, 56(11): 43-47

基金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AD19245170); 南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2058,20232050); 南宁市西乡塘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2-10308)

评论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