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桃红岭保护区同域分布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差异

孔凡前, 沈博文, 李笑颖, 周鸭仙, 李言阔, 李佳琦, 万雅琼, 詹建文, 刘武华, 胡慧建, 刘丙万, 马钲焱

PDF(4590 KB)
PDF(4590 KB)
野生动物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2) : 242-250.

江西桃红岭保护区同域分布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差异

  • 孔凡前, 沈博文, 李笑颖, 周鸭仙, 李言阔, 李佳琦, 万雅琼, 詹建文, 刘武华, 胡慧建, 刘丙万, 马钲焱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 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日活动节律上,梅花鹿属于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活动为辅类型,野猪与小麂同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类型。(2)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夏季的重叠系数最高(Δ=0.83)。野猪与小麂日活动节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存在差异。野猪与小麂的日活动模式高度重叠,但与梅花鹿的活动高峰基本错开。研究揭示了3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为深入开展同域分布有蹄类物种的共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 桃红岭保护区 / 有蹄类 / 活动节律 / 季节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

Q958.1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孔凡前, 沈博文, 李笑颖, 周鸭仙, 李言阔, 李佳琦, 万雅琼, 詹建文, 刘武华, 胡慧建, 刘丙万, 马钲焱. 江西桃红岭保护区同域分布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差异. 野生动物学报. 2024, 45(02): 242-250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107);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项目

评论

PDF(4590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