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4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 全选
    |
  • 李于, 温剑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亟待深入研究。NASH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是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恶性肿瘤典型代表,揭示NASH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进程及其发病机制,对临床预防和治疗NASH相关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ASH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防治策略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研究、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本刊为双月刊,以学术性、实用性、新颖性、规范化、标准化为主要特点,刊载栏目主要有专家述评、专家论坛、技术创新、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影像医学研究、药学研究、护理学、综述等;
  • 孔明, 陈煜, 段钟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有较强的再生潜能。肝衰竭为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的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高,肝再生是肝衰竭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显示肝再生是由多因素精确控制的复杂过程,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研究、可用于临床监测的肝再生指标及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包括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及利用障碍。营养不良对肝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在肝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充分重视。本文就肝衰竭中的营养与肝再生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提升临床医护和研究人员的认识和系统理解,为该领域的机制研究、临床诊疗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并进一步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促进肝再生,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尤其是非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 本刊编辑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基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12-30发布的《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所述基本规则,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反映论文中重要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题名不用具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语句。题名不可太大、太笼统,应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题名通常不用前缀与后缀;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不宜用阿拉伯数字开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 李梦迪, 陈源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合并肌少症者预后更加不良,其代谢特征表现为营养物质摄入、吸收和合成代谢受阻,以及与肠道损耗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的高代谢消耗状态。临床早期识别不良代谢状态和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在内的营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再生过程对肝硬化病程发生影响,相关机制复杂且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营养素补充的干预方式,调控残存正常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是否能够减缓甚或逆转肝硬化进程,提高生存率,是以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特征及营养素与肝再生的关系做一评述,以供临床研究参考与借鉴。
  • 本刊编辑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14-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讨论”是医学论文正文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要求作者来稿医学论文论著的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要旨及中心内容,阐明研究的原理、目的、意义;在讨论中,应将研究结果放到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相关研究背景下进行解析、比较,说明所研究结果的创新性、亮点及重要性与价值。讨论中切勿夸大研究结果的作用与价值,报喜不报忧;应同时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存在的问题与教训,以及研究中有无例外或尚难解释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建议与展望,给读者以启迪。讨论用语应精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切忌繁杂、冗长,主次不分,甚至脱离主题,或重点不突出。讨论篇幅以1500~2000个汉字符为宜。
  • 李智鹏, 朱姝, 罗秋敏, 许文雄, 张烨琼, 郑杏容, 谢婵, 彭亮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十年,肌少症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由于营养不良和肝-肌轴中多种代谢介质变化等因素,肌少症常见于终末期肝病患者,与肝硬化失代偿、死亡及移植后不良事件等结局相关。CT检查是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金标准。目前,运动训练及营养干预是肌少症的主要治疗措施。相比于运动训练,营养干预对晚期肝病患者更切实可行。因此,本文对肌少症的定义、机制、诊断以及营养干预进行评述,以期为终末期肝病患者肌少症营养干预提供借鉴和参考。
  • 叶雨松, 周雪芹, 颜琼, 钟晓琳, 吕沐瀚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病因复杂,相关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IBD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屏障破坏等在IBD的进展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IBD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容易出现较大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包括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内的旨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新型IBD治疗方法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IBD的发病因素、菌群与机体、IBD间的联系,粪菌移植治疗IBD的机制及相关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IBD提供参考与借鉴。
  • 吴红, 刘林, 汤善宏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短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其预后相关因素与模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除肝移植外,肝衰竭患者预后依靠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但目前关于肝再生相关指标及模型的关注较少。本课题组近年来报道了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在排除肝癌等其它原因后,可作为肝再生可靠的血清标记物,对肝衰竭患者有重要的良好预后提示作用。本文评述肝再生在重型肝炎尤其是在肝衰竭中的研究现状,以及AFP作为肝再生因子对肝衰竭等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提示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能力。
  • 梅志强, 郭侃, 魏春莉, 郑美玲, 傅俊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快速区分黑毛石斛、蜂腰石斛和石仙桃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新标记。方法 在改良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的基础上对10个物种进行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分别设计了可鉴别3个物种的SCAR标记。结果 成功筛选出3个SCAR标记,其相应的特异性标记分别为N2-12、A2-17和A6-33;其中SCAR标记N2-12在黑毛种属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SCAR标记A2-17在蜂腰石斛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SCAR标记A6-33在石仙桃种属中扩增出约600 bp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N2-12、A2-17和A6-33这3对特异性SCAR新标记能快速、准确的区分出黑毛石斛、蜂腰石斛和石仙桃这3个物种,为今后进行该中药道地药材样品的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 谢丹娜, 张宏龙, 严俊, 李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镉染毒大鼠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是对照组、染镉(Ⅰ-Ⅴ)组、姜黄素组、镉+姜黄素组,按照不同干预方式连续灌胃90 d。期间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并记录体重。造模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肝组织及血液,计算肝指数,并检测大鼠的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中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镉Ⅲ、Ⅳ、Ⅴ组大鼠肝指数增高;染镉Ⅳ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水平增加;染镉Ⅳ、Ⅴ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均明显增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T/ALT)降低;染镉Ⅲ、Ⅳ、Ⅴ组大鼠肝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染镉Ⅲ组相比,镉+姜黄素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G及肝组织MD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活力增加。结论 姜黄素可发挥抗氧化及调节脂代谢作用,能对镉染毒大鼠的肝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该研究为姜黄素治疗镉导致的肝损伤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杨晓玲, 何宗源, 章琦鑫, 王鱼浩, 李雪莲, 段晓霞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V2小胶质细胞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对HT22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调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DMEM培养基培养BV2细胞,待BV2小胶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CELE组、CELE+LPS组和LPS组)与对照组(Control组),Control组继续常规培养,CELE组和CELE+LPS组加入2.5μM塞来昔布,LPS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24 h后换液,LPS组和CELE+LPS组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0 ng/mL)孵育12 h。收集各组培养液上清,以1∶1比例与完全培养基混合培养对应各组HT22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ROS及炎症因子TNF-α等。比色法检测神经元铁含量。Western blotting、qPCR法检测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LPS处理后,BV2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PTGS2表达升高,其培养基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ELE+LPS组PTSG2、TNF-α、IL-1β、IL-6表达降低,与LPS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HT22细胞活力降低,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Fe2+水平升高,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铁调素(hepcidin)表达增加,STAT3磷酸化(p-STAT3)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ELE+LPS组HT22细胞活力增加,铁死亡水平降低,FPN1、hepcidin及p-STAT3减少。结论 小胶质细胞PTGS2上调细胞炎症,促进神经元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PTGS2促进STAT3磷酸化,增加hepcidin表达,诱导神经元铁稳态失衡有关。
  • 梁俊杰, 杨燕, 刘天助, 徐厚平, 刘平, 张蕾, 刘孟楠, 杨思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脑出血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5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组(ZL组)。ICH组及ZL组以自体血注入法造模,造模成功后,ZL组以蛭龙活血通瘀胶囊(1 g·kg-1·d-1)灌胃,ICH组及Sham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喂养7 d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脑组织及血清内氧化因子与抗氧化因子的表达,检测脑海马组织中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CH、ZL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及血清中抗氧化因子含量降低,氧化因子含量增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程度升高;与ICH组相比,ZL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组织及血清中抗氧化因子含量增加,氧化因子含量减少,脑组织中Nrf-2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程度更高。结论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减轻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缓解脑组织病变,提高大鼠脑出血后Nrf-2相关蛋白表达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脑出血后的氧化应激损伤。
  • 张思琪, 陈慧娜, 耿楠, 张家腾, 陈煜, 孔明, 段钟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肌少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391例ACLF患者信息以及入院时营养相关指标,按照新型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快速进展型(A型,119例)、快速恢复型(B型,156例)、缓慢进展型(C型,51例)、缓慢恢复型(D型,38例)、缓慢持续型(E型,27例),借助CT成像测量营养指标,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肌少症等营养指标的检出率,探究肌少症与新型ACLF 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A型(35例,29%)和C型(18例,35%)肌少症检出率高于B型(20例,13%)、D型(3例,8%)和E型(27例,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型(36例,30.3%)肌脂肪变性患者检出率高于B型(29例,18.6%),C型(11例,21.6%)肌脂肪变性患者检出率高于D型(5例,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A型(16例,13.4%)和C型(7例,13.7%)肌少性肥胖检出率高于B型(11例,7.0%)和D型(1例,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肌少症等营养指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5种临床分型密切相关。基线肌肉减少的ACLF患者中短期(4~12周)预后差,4周内快速进展(A型)或12周时仍缓慢进展(C型)的概率高。因此,应在ACLF诊断同时尽早评估肌少症等营养指标,以期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提高ACLF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本刊编辑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57-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结论”是医学论文论著正文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近发布的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2-2022)中指出:“结论是对研究结果和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小结的简单重复,宜做到客观、准确、精练、完整。”新国标中同时指出,如果推导不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写作“结束语”,进行必要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等。基于新的国标规则,本刊要求作者来稿医学论文论著中应在“讨论”之后将“结论”独立编号编章编写,不可与“讨论”混为一体;如果研究中推导不出结论,则应在讨论中予以特别解析和说明。
  • 张正辉, 廖常莉, 冉鑫, 曾东, 周述芝, 段声吉, 陈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93例,按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长,麻醉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采用中文版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QoR)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7 d康复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VSA评分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的QoR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 <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本刊编辑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6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新近发布的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2-2022)将“参考文献”纳入正文部分必备的构成元素,说明“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的国标要求规则,本刊要求医学论文来稿中应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符号、著录格式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都应符合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的要求,采用顺序编码制置于文末,并应编章编号。本刊要求作者来稿的医学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宜新(以近5年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为主),宜全(著录项目规范完整无缺项),宜多(论著不少于25条,综述不少于50条)。
  • 郑晓铃, 陈英东, 晏杰, 汤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6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泸州市江阳区4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高血压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泸州市江阳区2021年参加健康体检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与χ2趋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共107 295名,高血压患者44 933例,患病率41.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BMI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OR=1.121,95%CI:1.070~1.174)、高龄(与40~岁相比:OR50~=2.639,95%CI:2.476~2.812;OR60~=4.416,95%CI:4.151~4.699;OR70~=7.410,95%CI:6.951~7.899;OR80~=11.067,95%CI:10.250~11.950)、非在婚(OR=1.163,95%CI:1.124~1.204)、超重和肥胖(OR超重=1.794,95%CI:1.742~1.848;OR肥胖=3.362,95%CI:3.230~3.501)、高血压家族史(OR=3.877,95%CI:3.762~3.966)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学历(与小学及以下相比:OR初中=0.876,95%CI:0.848~0.905;OR高中/中专=0.868,95%CI:0.826~0.913;OR大专及以上=0.912,95%CI:0.839~0.991)可能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泸州市江阳区40岁及以上的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泸州市江阳区的高血压防控工作仍有改进空间,应针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酒、BMI等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 徐婷婷, 江飞, 傅文会, 陈跃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6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68Ga-citrate对软组织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显像分子机制相关基因Tfrc、Trf、和Ttf对感染应答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小鼠多药及毒性外排转运子1(multidrug and toxin extrusion1,mMATE1)在小鼠软组织感染的68Ga-citrate PET-CT显像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形成脓肿,取不同时间点的脓肿组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鉴定Tfrc、Trf、Ttf基因和mMATE1基因Slc47a1的相对表达量。用68Ga标记柠檬酸(citrate),阻断实验使用PET-CT技术研究mMATE1转运子在小鼠软组织感染68Ga-citrate显像中的相关性。结果 real-time PCR显示转铁蛋白TF基因Trf和乳铁蛋白TLF基因Ttf在4 d时间点表达量最高,mMATE1转运子基因Slc47a1的表达类型与转铁蛋白受体TFRC基因Tfrc类似,在1 h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Na+偶联的柠檬酸转运子NaCT的基因SLC13A5表达量在所有时间点未有明显变化。Trf、Ttf、Slc47a1和Tfrc基因表达最高值与0 h时间点的表达量相比均有显著差异(57.21±11.62和7.53±1.74,t=35.38;43.03±6.8和6.26±1.32,t=12.05;28.79±2.16和8.21±1.23,t=8.22;1 091.36±30.76和290.84±10.62,t=52.08;P<0.01),且Slc47a1基因表达最高值显著高于SLC13A5基因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28.79±2.16和1.67±0.51,t=79.81,P<0.01)。PET-CT显示68Ga-citrate或68GaCl3尾静脉注射不同处理对小鼠左后腿相应部位68Ga聚集有显著影响(F=13.77,P<0.01),其中炎症小鼠感染部位有明显68Ga聚集(SUVmax=3.87±0.32),而对照未感染部位未见明显68Ga聚集(SUVmax=0.3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1),mMATE1阻断的感染小鼠感染部位对68Ga的摄取明显减少(SUVmax=1.62±1.03),与未阻断感染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结论 从分子水平上证实Tfrc、Trf和Ttf在感染处高表达,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子mMATE1可能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软组织感染的68Ga-citrate PET-CT显像。
  • 刘晓宁, 李倬怡, 娄静, 武红, 王瑞华, 刘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疾病应对方式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28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测评,采用Pearson分析T2DM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结果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44.37±6.63)分、疾病认知评分(43.34±5.58)分、应对方式评分(42.36±6.57)分;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 <0.05);疾病应对方式在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值为25.27%。结论 疾病应对方式在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成立,证实疾病认知可以通过调节疾病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 范智博, 魏绵兴, 李胜鸿, 徐晓梅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8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的吸收、生成及稳态的维持是建立在成骨和破骨事件基础上的,上述这些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参与调控。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作为低氧的标志物,已被证实参与了多种成骨及破骨过程。各种体内外低氧模型也提供了HIF-1α直接或间接调控成骨及破骨过程的相关证据,但其对成骨及破骨的影响及机制并未得到系统性总结。所以本文对HIF-1α参与成骨、破骨的调控机制及其所涉及的相关临床事件进行了综述。总的来说,低氧条件下HIF-1α主要是通过与成骨及破骨相关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结合从而直接参与成骨及破骨过程。除此之外,HIF-1α还可以通过增强糖酵解从而维持成骨及破骨能量的需求,但与此同时酸化的环境会进一步刺激破骨的产生。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低氧条件下HIF-1α调控的成骨及破骨两种不同事件可能与低氧的持续时间和浓度有着密切联系,而不同氧条件下所导致的糖酵解的酸化程度可能是决定HIF-1α介导成骨和破骨走向的关键因素。低氧持续时间作为“低氧剂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骨生理反应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其激发的HIF亚型转化这一现象对骨生理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据此本文通过对低氧下HIF-1α在成骨破骨进程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低氧下骨生理调控的相关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黄勇, 李頔, 王娜, 冉娅娟, 雷筱梅, 钱妍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种有效的、广泛使用的抗炎镇痛药物,其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亚型(COX-1、COX-2)的抑制作用将引起不同的反应,选择性COX-2抑制剂将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随着此类药物使用的增加和临床循证证据的积累,其带来的心血管风险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归纳分析最新发表文献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引起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辅助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7(01): 93-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在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医学专家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患者的救治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的使命。在完成繁重的科研和临床救治任务的同时,仍挤出宝贵的时间,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撰写了专家述评、专家论坛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积极参与审稿工作,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也极大地提升了刊出论文的学术水平、质量和层级。借此,本刊编辑部,对各位专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恭祝各位专家及家人新年快乐,福暖四季,顺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