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分析中药组方专利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吴德胜, 王伟然, 丁金雪, 胡梦馨, 孟晋武, 王文佳, 刘家国

PDF(10852 KB)
PDF(10852 KB)
畜牧与兽医 ›› 2024, Vol. 56 ›› Issue (06) : 63-71.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分析中药组方专利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 吴德胜, 王伟然, 丁金雪, 胡梦馨, 孟晋武, 王文佳, 刘家国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旨在分析专利中复方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筛选并建立相关中药组方专利的数据库,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通过在线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得核心药对活性成分和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信息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核心药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纳入178个专利组方,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入肝、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出14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核心药对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奶牛乳房炎共同靶点28个,主要富集于56条GO和72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个核心靶点与5种活性成分均具有结合的可能性。专利组方治疗奶牛乳房炎主要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等治法为主。核心药对可通过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rel网状内皮细胞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G)等靶点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因子κB(NF-κB)、PI3K-Akt和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来防治奶牛乳房炎。

关键词

乳房炎 / 网络药理 / 分子对接 / 中药 / 专利

中图分类号

S858.23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吴德胜, 王伟然, 丁金雪, 胡梦馨, 孟晋武, 王文佳, 刘家国.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分析中药组方专利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畜牧与兽医. 2024, 56(06): 63-71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801102)

评论

PDF(1085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