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平扫CT在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郝清, 马冲菲, 米超祎, 岂铭伟, 李玉, 杨丽

PDF(1459 KB)
PDF(1459 KB)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5) : 548-553.

全腹平扫CT在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郝清, 马冲菲, 米超祎, 岂铭伟, 李玉, 杨丽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腹平扫CT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2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接受靶向治疗且治疗前后影像资料完整的GIST患者53例。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实体肿瘤反应评估(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1.1选取靶病灶,分别于平扫和静脉期图像测量治疗前后靶病灶的长径及CT衰减值,计算长径之和变化率及平均CT值变化率,观察有无新发病灶、靶病灶有无新发出血及钙化,参照RECIST 1.1及Choi两种标准评估疗效。对比平扫及静脉期疗效评估结果。记录各次检查平扫及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 平扫与静脉期测量的靶病灶长径之和、长径之和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一致性很强[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值分别为1.000、0.999];两者测量的靶病灶平均CT值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致性较强(ICC值为0.672);治疗后出现3例新发病灶,3例瘤内出血,5例瘤内钙化,均可被平扫识别。参照RECIST1.1标准、Choi标准,平扫与静脉期疗效评估结果一致性均很强,Kappa值分别为1.000(P<0.05)、 0.882(P<0.05)。平扫较增强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70.11%。结论 全腹平扫CT降低了患者的辐射暴露及检查费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 多探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 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44 / R735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郝清, 马冲菲, 米超祎, 岂铭伟, 李玉, 杨丽. 全腹平扫CT在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6(05): 548-553

基金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2377789D)

评论

PDF(1459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