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3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4-06-20
  

  • 全选
    |
  • 魏雪莹, 姬亮亮, 杨冬花, 叶兰,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34-14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天麻素抗癫痫治疗的靶点及机制。方法 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d、TCMIP检索出天麻素的作用靶点,在OMIM、Gencard、Disgenet获取癫痫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在线平台获取天麻素和癫痫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筛选出关键靶点。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对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取天麻素治疗癫痫靶点192个,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FOXO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GF1、ALB、ESR1、AKT1、HSP90AA1、MAPK1、RHOA及MAPK14与天麻素分子有较好的结合能,其可能是天麻素治疗癫痫的核心靶点。结论 天麻素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癫痫,其中IGF-1、HSP90AA1、HSP90AB1可能是天麻素治疗癫痫的关键上游靶基因,PI3K/AKT可能是关键作用通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调控细胞调亡相关分子有关联。
  • 张蕊, 付君祚, 龚德山, 黄青青, 陆月梅, 郭辉, 谢致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41-148.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效应室浓度丙泊酚对成年癫痫患者大脑边缘系统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上海临床医学院癫痫外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ROSA机器人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术(植入电极位于大脑边缘系统)后拔除电极手术治疗的成年癫痫患者14例。根据植入大脑边缘系统的电极位于左侧或右侧大脑,将患者分为A组(左侧)和B组(右侧),每组各7例。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增加,分别记录5个浓度组,即D1组(0μg/mL)、D2组(2μg/mL)、D3组(3μg/mL)、D4组(4μg/mL)和D5组(5μg/mL)。观察不同效应室浓度丙泊酚对左、右两侧大脑边缘系统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在A组内,D2、D3、D4、D5组与D1组比较,γ波功率明显降低(P<0.05);D3、D4、D5组与D1组比较,θ-γ、α-γ相位幅度耦合(PAC)调制指数明显降低(P<0.05)。在B组内,D2、D3、D4、D5组与D1组比较,γ波功率、θ-γ、α-γ PAC调制指数均未见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成年癫痫患者左侧边缘系统,丙泊酚可引发γ波功率降低,θ-γ、α-γ PAC调制指数明显降低。提示丙泊酚麻醉可能与γ波功率降低、脑电活动PAC降低有关。
  • 陈若梦, 安志辉, 曲珍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49-154+17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42例作为抗NMDAR脑炎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抗NMDAR脑炎组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NLR、MLR及PLR,根据疾病高峰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抗NMDAR脑炎患者病情,并将其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将其与健康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并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NLR、MLR及PLR的差异。结果 抗NMDAR脑炎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NLR、MLR及PLR较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淋巴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重度抗NMDAR脑炎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及PLR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抗NMDAR脑炎组(P<0.05),淋巴细胞显著低于轻度抗NMDAR脑炎组(P<0.05)。NLR水平升高与重度抗NMDAR脑炎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NLR是重度抗NMDAR脑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娅娅, 王晓玲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55-159.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伴癫痫发作重症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病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4例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脑电图监测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并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将患儿分为癫痫发作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癫痫发作的风险因素。结果 癫痫发作组患儿的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史、监测前惊厥发作、监测时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发生率均高于无癫痫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组患儿脑电图的背景活动异常、发作间期放电、暴发-抑制及低电压和(或)电静息发生率均高于无癫痫发作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电图监测前惊厥发作、间期放电是重症患儿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电图监测前惊厥发作及间期放电是伴癫痫发作重症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庆圆, 徐洪波, 田茂强, 马一翔, 幸黔鲁, 陈艳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60-16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42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相关指标及治疗情况,根据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后是否发生心肺功能衰竭分为Ⅰ组(HFMD并神经系统损害,有心肺功能衰竭)和Ⅱ组(HFMD并神经系统损害,无心肺功能衰竭),两组间进行基线资料比较。结果 纳入342例重症HFMD患儿,其中男性214例,女性128例。中位年龄为17(12,24)个月。中位住院时间为5(5,6)d。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峰期为5~9月。其中Ⅰ组13例,Ⅱ组329例,Ⅰ组患儿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P<0.05)。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常见,同时伴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伴有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受累。重症HFMD患儿的病原学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常见,两组患儿病原学资料比较,EV71与其他病原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HFMD患儿的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免疫调节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累及心肺功能的患儿可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治疗。结论 重症HFMD以男性患儿多见,年龄≤3岁,发病高峰季节为5~9月。临床表现多样,危重症更易导致患儿脑干损伤及出现气促、心动过速及肺出血等。应加强对重症HFMD患儿病原学的检测,尤其EV71感染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重症HFMD患儿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十分重要。
  • 刘香, 张甲岩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67-17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缺乏灵敏生物标志物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当前脑卒中的防控仍以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为主,通过正确积极的宣教引导,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降低发病率。环状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非编码RNA。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可能原因,总结了其在该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分析circRN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再发和死亡的关系,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circRNA有望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治疗靶点和临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预警、早期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邹家林, 张鹏, 陈阳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71-17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尚缺乏肝硬化相关癫痫发作的系统综述,本研究旨在系统检索及汇总文献,描述性分析这类患者的癫痫发生率、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共检索到病例报告16篇、小样本回顾性研究1篇、队列研究2篇。分析发现肝硬化与癫痫持续状态密切相关。抗癫痫发作药物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地西泮及左乙拉西坦。肝硬化相关癫痫发作的治疗建议选择肝毒性低和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
  • 张磊, 陈彬, 潘华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76-18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绵窦综合征(CS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常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本文报告1例以右侧面部麻木、右眼胀痛及复视为主要表现的CSS。患者除影像学检查外,还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面神经传导测定、瞬目反射及咬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除存在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及展神经损伤外,同时存在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及面神经受损,且咬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病情仍在进展中。本文强调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S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蓝梅平, 周瑞玲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81-185.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散发的基因诊断为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资料。5例患者经基因诊断明确出现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杂合缺失突变。所有患者均以轻微受压后反复出现手部麻木或足部下垂为特点。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弥漫性感觉运动神经损害,神经易嵌压部位出现局部传导阻滞,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感觉神经累及轴索损害。对于临床症状以单神经病表现,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广泛的神经传导异常的患者,尤其是在易嵌压部位出现脱髓鞘改变的患者,需重视HNPP可能,应行PMP22基因检测确诊。
  • 史梦婷, 于云莉,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3): 186-19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首选奥卡西平治疗失败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女性,23岁,2013年首次出现意识障碍伴肢体抽搐。2014年再发上述症状后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给予“奥卡西平”口服,仍间隔约1年至1年半发作1次,症状同前。2020年患者因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头颅MRI及长程脑电图考虑全面性癫痫,发作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加用“左乙拉西坦”后逐渐减停“奥卡西平”,此后未再发作。该结果提示抗癫痫发作药物的选择应考虑癫痫发作类型。特别是对于女性癫痫患者,要尽量控制发作,减少发作造成的心理及情绪上的负担和困扰,还要注意抗癫痫发作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