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

2024年, 第3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4-04-20
  

  • 全选
    |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0-62+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集形态学、功能性诊查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医学影像学科,成立于1953年,被誉为中国介入的发源地之一,首任主任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刘子江教授。1956年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会成立,籍此影像科不断发展壮大。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资质的医疗单位;是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
  • 刘梦雪, 董芹芹, 袁军, 胡怀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65-7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EVT的71例急性PCIS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一般情况,以及血尿酸(BUA)、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等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71例发病24 h内入院接受EVT的急性PCIS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43例,预后不良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cr、BUN、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14 d 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Scr(OR=3.414,P=0.041)、BUN(OR=4.265,P=0.035)是影响急性PCIS患者EVT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死亡。结论 急性PCIS患者EVT后能部分获益,Scr及BUN升高是影响急性PCIS患者EVT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祥, 叶斌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71-7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病房行取栓术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将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10例),预后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5 d的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NLR水平;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及NLR与患者预后效果间的关系;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及NLR对患者预后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第5天,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及N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因变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设置为分类变量,将预后良好设置为0,预后不良设置为1,在治疗后第5天,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逐步后退法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及NLR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存在显著关联(P<0.05);在接受治疗后的第5天,AUC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两项联合、NLR及中性粒细胞,其中,两项联合的AUC数值为0.893。结论 中性粒细胞及NLR均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结果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7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由法国、意大利、美国及德国等一众蜚声国际的癫痫病学家主编的世界医学经典名著《Epileptic Syndrome in Infanc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第六版(俗称“蓝皮书指南”,Blue Guide)中文版译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期癫痫综合征》第六版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期癫痫综合征》第六版中文版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中心主任秦兵教授牵头,召集国内一批文笔尚佳的中青年癫痫病学者历时数载,潜心研读、遣词造句,
  • 杨勇进, 王耀, 窦文凯, 徐强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77-81.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叙事理论的亲情护理服务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叙事理论的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成人癫痫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等。结果 经两种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叙事理论的亲情护理服务干预可以强化成人癫痫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缩短其康复进程。
  • 黄颖, 林敬源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82-8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脑MRI、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联合唾液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在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P型(MSA-P)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142例患者,其中81例PD患者作为PD组、41例MSA-P患者作为MSA-P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颅脑MRI壳核裂隙征、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的卫星电位及唾液α-syn水平上的差异。结果 MSA-P组患者壳核裂隙征和卫星电位的出现率显著高于PD组,唾液α-syn水平也明显高于PD组。多元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壳核裂隙征、唾液的α-syn水平及卫星电位的联合应用可鉴别PD和MSA-P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颅脑MRI、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及唾液α-syn可以有效地鉴别PD和MSA-P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
  • 蔡淑英, 李培, 梁国宝, 李文洁, 王央丹, 胡恕香, 彭桂兰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87-90.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患儿临床不同分型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厦门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1例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的V-EEG监测结果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脑性瘫痪患儿V-EEG的异常检出率为44.27%,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82.35%,其次是混合型为66.67%。V-EEG背景活动异常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42.86%,其次是痉挛型偏瘫为19.05%。伴发癫痫率为14.50%,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为47.06%,其次是混合型为33.33%。混合型脑瘫伴发癫痫患儿均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痉挛型双瘫(64.29%)患儿未予药物治疗,余35.71%的患儿均为单药治疗。结论 V-EEG异常率与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有一定的关系,V-EEG异常以痉挛型四肢瘫最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癫痫发作容易控制。脑瘫的临床分型对共患癫痫患儿的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张书艳, 柳文科, 杨猛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91-9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尼麦角林单药治疗组(52例)和尼麦角林联合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药物治疗组(52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凝血功能、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单药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估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联合药物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较治疗前降低,但联合药物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与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运用能增强疗效,可进一步改善CIS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有关。
  • 朱辉辉, 方芳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97-10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社交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识别AD并及时干预,可延缓痴呆的进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检测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血液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易取样、创伤性小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望在临床前期通过血液标志物识别AD。本文聚焦与AD密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及miRNA等具有潜在价值的血液标志物进行综述。结果显示血浆中Aβ42、Aβ40、Aβ42/Aβ40、t-Tau、p-Tau181、p-Tau217及p-Tau231等血液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AD,从而对AD进展为痴呆的预防提供依据。
  • 胡春梅, 肖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03-107.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反复癫痫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癫痫病因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之间基因型、表型及药物代谢差异的存在,使得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呈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个性化治疗逐渐成为癫痫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理解逐渐深化,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基于此,癫痫个性化治疗相关的策略在癫痫管理和治疗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中也得以不断丰富。本文针对癫痫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基因组学标志物、药物浓度检测、脑电图(EEG)、影像学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手段在癫痫个性化治疗策略中的应用,期望为癫痫个性化治疗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 钟小微, 胡穗发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08-112.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汁酸在肝脏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成,并在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信号传导和发挥作用。胆汁酸信号通路是机体类固醇物质的主要清除途径,其不仅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还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胆汁酸在胃肠道的作用机制已在糖脂代谢性疾病和肝胆疾病中得到很好的证实。此外,胆汁酸信号通路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中枢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有所表达,具有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基于“脑-肠轴”、“肝-肠轴”学说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机制推导出肝、肠、脑之间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通路,提出“肝-肠-脑轴”学说,这与胆汁酸的生成和信号传导不谋而合。本文将从胆汁酸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传导过程出发,深入叙述胆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功能,并从抗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化应激等多角度分析胆汁酸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机会。
  • 邰珍珍, 徐祖才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13-11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分析1例诊断为Isaac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腰痛伴全身肌肉颤搐1个月”入院,肌颤搐以双下肢为主并呈持续性,入睡后肌肉活动不消失。肌电图检查可见颤搐电位及后放电现象,四肢皮肤交感反应异常,提示周围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及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根据其病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为Isaacs综合征,加巴喷丁治疗效果不佳,更换为丙戊酸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该病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以肌肉不自主颤搐为主的Isaacs综合征的认识,肌电图检查对诊断该类疾病有重要价值,即早期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 王倩倩, 王迎新, 王凌玲, 苗爱亮, 余年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17-120+12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1例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导致自杀未遂的案例进行报道,以引起医护人员对该药相关精神行为异常方面不良反应的重视。患者女性,24岁,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病程19年,曾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因妇科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为“吡仑帕奈片”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背痛、烦躁不安及入睡困难等,2个月后出现显著纳差、情绪低落及悲观消极,随后患者服用过量药物自杀,因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停用该药后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精神行为异常反应。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服用吡仑帕奈后可引起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这可能与癫痫疾病本身及共患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史梦婷, 于云莉, 冯占辉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21-126. https://doi.org/10.19984/j.cnki.1674-8972.2024.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伴癫痫发作行手术治疗患者再发癫痫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诉16年前军训时突然晕倒,自觉意识清楚,具体细节不详。其后出现间断癫痫发作,发作类型为局灶性起源伴或不伴意识障碍的运动性发作。后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左侧颞叶病灶切除+颞极皮层切除+大脑皮层电灼术治疗。病理结果示左颞叶弥漫型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Ⅱ级)。术后7个月时患者出现可疑发作性事件,3个月左右发作1次,表现为自觉头脑发热,意识不清,手或口部自动症,伴或不伴随意走动,给予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及吡仑帕奈等抗癫痫治疗,现偶有类似发作。综合考虑为低级别脑肿瘤相关癫痫,应在术前对患者致痫区进行综合评估,以现代癫痫外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充分切除肿瘤和致痫灶,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可能会更少。
  • 黄昕祺, 任连坤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2): 127-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1924年7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在一个相对简陋的实验室里,神经精神专科医生汉斯伯格(Hans Berger)正目不转睛的观察着发光二极管屏幕上微弱的光芒,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终于第一次观察到一位由于战争头外伤导致颅骨缺损患者枕部出现的规则波动,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微弱的电波却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记录到自身的脑电活动,开启了人类脑电图发展的序幕……